① 橈骨怎麼讀
橈骨:ráo gǔ。
聲母:r、g。
韻母:ao、u。
釋義:人類前臂靠拇指一邊的骨或魚類以上的脊椎動物前肢的相應部分。位於前臂外側部,分一體兩端。橈骨莖突和橈骨頭在體表可捫到。人跌倒手過伸著地時,間接暴力可引起橈骨小頭骨折或下端骨折(colles)骨折。
1、橈骨下端骨折是骨傷科臨床最常見骨折之一,中醫治療上多採取閉合手法整復,小夾板外固定。
2、骨齡的評估其實就是通過分析遠、中、近指骨,橈骨和尺骨等特定骨的特徵來與模板比較實現骨齡識別的目的。
3、全部骺線的內側端都是位於橈骨的尺切跡關節面內。
4、手臂橈骨和尺骨的連接關節是一個樞軸關節。
5、此次實驗的目的,是研究橈骨莖突狹窄性腿鞘炎封閉療法的解剖學基礎,以提高療效。
② 人與動物的骨骼特徵有哪些區別為什麼有這些區別
(一) 顱骨的區別
1. 顱縫:動物的顱骨碎片上的顱縫較平直,常為直線狀或小鋸齒狀。人類顱骨碎片上的顱縫曲折明顯,常為波浪狀或由不規則的波折曲線構成,在顱縫的附近常見滋養孔。
2. 顱骨斷面:動物顱骨的斷面,可見內外骨板較厚,板障結構不發達,內外骨板間沒有竇狀結構,多為骨密質結構或覲見很小的不規則結構骨腔。人類顱骨碎片,內外骨板較薄,內外骨板之間竇狀結構發達,可見典型的顱骨板障結構。
3. 顱骨內板:動物顱骨碎片上的骨內板內面光滑緻密,很少見到血管即神經的壓跡。人類顱骨碎片上常可見到凹陷的條索狀的壓跡。
有的顱骨殘片體積盡管很小,但顱骨殘片上保留有人類特有的解剖學結構如鼻骨、上下頜體、齒槽、頦結節、乳突等結構,即可確定顱骨殘片屬於人類。
(二) 骨盆的區別
1. 恥骨:動物的恥骨結合部大而長,呈片狀,起到承擔腹腔臟器的作用,相對來說恥骨上下支及閉孔較小。人類的恥骨結合部為骨盆的前壁,體積較小,相對來說恥骨上下支及閉孔較大。
2. 髂骨:動物的髂骨構成了骨盆的上部,是一狹長、粗壯的不規則形的棒狀結構,主要起到固定下肢的作用。人類的髂骨構成了骨盆的大部,髂骨的髂翼相對較薄,呈扇形向兩側張開,起到承托腹腔臟器的作用。較薄的片狀髂翼是人類特有的骨性特徵。
3. 坐骨:動物的坐骨不發達,為後突性骨塊,構成了骨盆下部的一部分,無坐骨結節,坐骨大切跡呈平直或弧形。人類的坐骨發達,為一類三角形的骨性結構,可見坐骨下端粗壯的坐骨結節及呈三角形的坐骨大切跡。
4. 骶骨:動物的骶骨上面,腰骶關節面呈橫橢圓形,骶椎孔呈扁三角形,骶骨岬前突不明顯。骶骨翼相對平直,上下關節突呈鉤形,關節面在關節突的內側。骶骨前面的椎體向盆腔內隆起。骶椎椎體呈長柱狀,骶前孔呈橢圓形,橢圓的長軸與椎體平行,耳狀面結構不明顯。人類的骶骨呈等邊三角形,盆腔內骨面較平,下端稍向內彎曲。耳狀面結構明顯。骶前孔呈橫橢圓形。骶骨翼發達外突明顯。
(三) 軀干骨的區別
1. 椎骨
(1) 寰椎:動物寰椎前結節較大、較平,呈蝴蝶形,前結節兩側邊緣可見橫突孔。上關節面向下深深地凹陷呈鏟形,側塊不發達呈薄片狀,側塊的後面可見橫突孔,孔內可見兩個開口,分別向前及向椎孔內。前後結節都十分粗壯,下關節面較大,兩側的下關節面彼此相連,與齒突關節面在前結節處相交。椎孔前端呈扁橢圓形,後端呈圓形。人類寰椎為一扁環形,齒突關節面小,椎體相對較小,椎孔相對較大。
(2) 樞椎:動物的樞椎上面管齒突呈鏟形,上關節面為不規則形,左右、上下彼此相連,並與前關節面、齒突關節面融為一體。橫突孔位於上關節面下側,開口於椎管內。下關節呈三角形,橫突不發達,下關節較垂直,棘突不發達呈扁平狀。人類的樞椎齒突呈指狀,突出於髁關節面之上,椎體相對較小,椎孔相對較大。
(3) 頸椎:動物的頸椎上面觀椎體較小,類圓形,位於中央。頸椎橫突前結節十分發達、呈片狀,位於椎體前方。橫突位於椎體後方外側橫突根部,橫突不發達。上關節面位於椎弓後於椎體平行,棘突相對較小,椎孔形態大小與椎體相似,與椎體呈鏡像排列。人類頸椎椎體相對較大,椎孔相對較小,橫突發達,橫突上可見橫突孔。棘突較動物頸椎發達。
(4) 胸椎:動物的胸椎上面呈三角形,肋凹位於椎體外側,橫突向前朝向兩側展開,不發達。椎孔為類圓形,上關節突位於椎弓後部外側緊貼骨面。棘突十分發達,平直向上。人類的胸椎椎體為類三角形,椎孔相對較小,肋凹位於椎體上下緣的外側面,橫突斜向外側,棘突不發達。
(5) 腰椎:動物腰椎上面觀,椎體呈扁蠶豆形,橫突較長、平直,起於椎體1/2處。椎孔為扁橢圓形。橫突關節面呈長方形,棘突較短。椎體上關節面呈柱狀,下關節面呈鉤突狀翻卷,關節面位於翻卷的內側面。椎體的上切跡較深,下切跡較淺平。橫突扁,高度與椎體後緣平行。人類腰椎體較大,椎體相對較小,橫突較短,棘突較長,並向下傾斜。椎骨上下切跡均呈半圓形。
2. 胸骨:動物胸骨位於胸腔下部,起到承托胸腔臟器的作用,因此動物的胸骨提及較大,呈長板片狀,胸骨柄呈梭形,胸骨體呈條狀、較長,劍突發達呈劍柄狀。人類胸骨相對較小,胸骨柄呈類梯形,可見頸靜脈切跡及位於頸靜脈下切跡兩側的類橢圓形胸鎖關節面,胸骨體相對較小,劍突不發達。
3. 肋骨:動物的肋骨較平直,在脊柱端肋小頭結構不明顯,肋骨體的上下緣肋溝結構不明顯。人類肋骨第1、第2、第3肋骨由特別的解剖結構,第4到第8肋骨曲度相對較大,肋小頭結構明顯,肋骨體有明顯的肋溝結構,下位肋骨的肋溝呈片狀。
(四) 四肢骨的區別
1. 肩胛骨:動物的肩胛骨為類梯形的片狀結構,梯形的頂端為關節孟,關節孟為類圓形,關節面較深,關節緣較厚。肩胛岡為直線形,隆起,下端近脊柱緣處有三角形的片狀翻卷。人類的肩胛骨呈三角形,關節孟呈半月形,關節面較小而淺,肩胛岡肩峰端突出於關節孟關節面,並由喙突結構。肩胛骨上緣可見肩胛上切跡。
2. 四肢長骨:動物的四肢長骨主要具有以下特徵,關節面相對較小,關節緣隆起明顯,主要功能是使關節的穩定形增加。動物長骨的滋養孔多位於長骨的兩端,因此動物的長骨常見有兩個滋養孔,長骨的斷端可見骨髓腔較小,骨壁相對較厚,而且厚薄不均勻。人類四肢長骨兩端的關節面較大,球星關節面的曲度較小,關節面平滑,無隆起及凹陷,滋養孔位於骨乾的中部。長骨斷端骨幹骨壁相對較薄,且厚薄均勻,骨髓腔相對較大,形態為圓形或類圓形,較規則。
人類長骨兩端的關節構造與動物完全不同,尤其是肘、腕、膝、踝等關節的關節面形態,與動物差異極大,如果發現人類特有的關節面,如橈骨小頭、尺骨鷹嘴、腓骨小頭等關節面,即可確定為人類骨骼。
3. 肢端不規則骨:肢端不規則骨主要包括掌、指骨及足趾骨等。動物的肢端不規則骨的關節面為柱狀,關節面上常見平行的隆起或凹陷。人類的關節面為球柱狀,關節面相對較大,而且光滑。指、趾的末節骨,奇蹄類動物為圓柱形,偶蹄類動物,如豬等,為立體三角形。人類的指、趾末節骨呈等腰三角形,甲床面相對光滑,指、趾腹面有粗糙的骨性突起。
由於人類腕、踝關節結構及功能的特殊性,構成腕、踝關節的骨都是人類特有的骨骼。
③ 右前臂動物是什麼骨骼
橈骨(radius)位於前臂外側部,分一體兩端。
上端膨大稱橈骨頭head of radius,頭上面的關節凹與肱骨小頭相關節;周圍的環狀關節面與尺骨相關節;頭下方略細,稱橈骨頸(neck of radiusa)頸的內下側有突起的橈骨粗隆(radial tuberosity)橈骨體呈二稜柱形,內側緣為薄銳的骨間緣。下端前凹後凸,外側向下突出,稱莖突(styloid processo),下端內面有關節面,稱尺切跡,與尺骨頭相關節,下面有腕關節面與腕骨相關節。橈骨莖突和橈骨頭在體表可捫到。人跌倒手過伸著地時,間接暴力可引起橈骨小頭骨折或下端骨折(colles)骨折。
④ 動物解刨生理學中橈側指的是
生理學中的橈側,指的是前臂的外側。
⑤ 什麼是跎型動物,跎型動物的特徵是什麼
大概是錯誤的叫法,應當是跖行動物。
哺乳動物中,凡用前肢的腕、掌、指或後肢的跗、跖、趾全部著地行走的方式,稱為跖行。如猴和熊等。跖(掌)行性動物,一般均有捕捉能力,構成其前臂的尺骨和橈骨很發達,活動性強。由於肱骨斜位,支持力減弱;後肢的腓骨發達,支持體重的作用大。
⑥ 橈骨的介紹
橈(ráo)骨(Radius),為前臂雙骨之一,位於前臂外側, 大拇指的一側, 分為一體和兩端。是人和脊椎動物(四足)的前臂長骨之一;某些動物(如蛙、蟾蜍)的橈骨與尺骨癒合成橈尺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