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常見動物的繁殖方式
動物常見的繁殖方式有:卵生、卵胎生、胎生。
大多數動物的繁殖方式是卵生。如絕大多數的魚類、地下生活的蚯蚓、絕大多數的昆蟲、蛙和蟾蜍、龜鱉和蜥蜴、絕大多數的蛇、鳥類等。
一部分魚類(如一部分鯊魚)、一部分昆蟲(如某些蚜蟲)、一部分蛇類是卵胎生,就是不把卵產出來,而是留在體內孵化,直接生出幼體。但母體不為卵的發育提供營養。
絕大多數哺乳動物是胎生。就是卵在體內發育,由母體提供營養,幼體發育基本成熟後由母體產出,再由母體通過哺乳長大。
⑵ 動物奇特的生殖方式
世界上的動物千奇百怪,它們為了傳宗接代,延續物種,在同大自然的抗爭中,選擇了各自不同的生育方式。
借腹懷胎
在亞洲東北部的一些河流里,生活著一種鰟,在生育季節來臨,它們就成雙成對地游到河畔的棲息地,找到河蚌時,雌鰟就把卵管插進貝縫,在裡面產卵,雄魚緊跟在後面,也在河蚌上排出精液。魚卵就在河蚌鰓腔中受精,並開始發育,一直到變成小魚,河蚌成了小鰟的「保姆」。當小魚快要離開河蚌而去獨立謀生時,河蚌又悄悄地把自己的孩子寄放在小鰟的鰓中,直到發育成幼蚌而落入水中,小魚又成了河蚌的「保姆」。鰟和河蚌就是這樣互利互惠,互為「保姆」,從而完成生兒育女的任務。
福臨禍至
墨魚、章魚和魷的老祖宗是鸚鵡螺,它們同屬於軟體動物門頭足綱,在海洋動物中是一個大家族,號稱「頭足類三兄弟」。
令人遺憾的是,在他們的一生中只有一次生育機會,婚禮的結束也就意示著葬禮的來臨。雌雄一旦交配完畢,就會失去食慾,大約7~10天內便相繼死去。1個月後,卵才能孵化成幼兒,然而,它們永遠見不到自己的親生父母了。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令人惋惜的結果呢?經過科學家們研究發現:在這類雌性魚的眼窩後面,有兩個很特殊的腺體,稱之為「死亡腺」。科學家們認為,這種死亡腺是一種與衰老有關的「秘密」組織,但是,生育與死亡有什麼關系,至今還是一個不解之謎。
營卵寄生
杜鵑,又名布穀鳥,是著名的食蟲益鳥,給人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但是,杜鵑卻有一段極不光彩的童年。
成年杜鵑既不會造巢,也不會孵雛,而是把自己的卵寄託給其他鳥類,代為孵化和養育。每逢繁殖季節,杜鵑就躲在葦鶯、柳鶯、雲雀等其他鳥類的鳥巢附近,等待時機。杜鵑一看到哪個母鳥離巢,就趕緊飛到人家的巢里去產卵,產卵後馬上飛走,有時杜鵑實在等不急了,就把卵產在地上,然後再尋找機會把卵銜到其他鳥巢里去。這樣,杜鵑就算完成了生兒育女的任務而離去了。
小杜鵑在「養母」的懷抱里經過12天就出殼了,它用頭和屁股把養母的親生子女一個個拱出巢外摔死,最後只剩下它這個「獨生子」,獨享養母的哺育,直到20天後,小杜鵑才不辭而別,開始自己的新生活。
冰雪育兒
南極和它附近的海域,氣候嚴寒,暴風猛烈,是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在地球上最嚴酷的環境里,卻有成群結隊的企鵝在那裡生活。
繁殖季節一到,企鵝就從各個海域聚集到南極洲,各自找到配偶,度過一夫一妻制的「家庭生活」。雌企鵝生下唯一的一枚蛋後,就把它交給雄企鵝,暫時告別,重返海洋覓食去了。南極狂風呼嘯,長夜漫漫,氣溫降到-50℃以下。然而,仁慈的雄企鵝卻把蛋放在生有厚蹼的雙腳上,蹲下身軀,用自己身軀的溫暖和絨羽進行艱苦的孵化。為了後代的生存,雄企鵝一蹲就是3個月。在此期間,不吃不喝,寸步不移,完全依靠體內脂肪的消耗來維持生命。當小企鵝快要出生時,雌企鵝才從遠處回來,從聲音中辨認出自己的配偶,來接班育兒。雄企鵝交了班,已是筋疲力盡,骨瘦如柴,體重減輕了一半了。
女兒王國
在歐洲的一些水系中,生活著一種銀鯽,奇怪的是,在這種魚群中竟沒有一個「雄性公民」,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女兒國。
沒有雄性的魚群是怎樣完成傳宗接代的任務呢?原來,銀鯽在繁殖期間,一定要有其他種類魚的精子來刺激一下它們的卵細胞,它們就有了身孕,而精子並不參與受精過程,只是起一定的催化劑作用。經過精子刺激後的卵細胞通過自我分裂,又發育成雌性後代,這樣經過長期演化,代代相傳,形成了這個魚類世界的女子社會。
父行母責
在我國熱帶淺海中生活著一種怪魚,它的頭與軀干成直角,形狀就像失去了兩腳而只剩一條尾巴的馬,因而人們稱它為「海馬」。
海馬的繁殖方式與眾不同,它們的幼子是由爸爸生下來的。在雄海馬的腹部生有一個孵卵囊,到了繁殖季節,雌海馬就把卵產在雄海馬的孵卵囊中。受精卵在孵卵囊中獲取所需要的養分,進行胚胎發育。小海馬發育成熟後,雄海馬就要臨產了。這時雄海馬將軀體彎曲,藉助於反推力急驟跳動,每跳動一次,就從其袋囊中生出一隻幼小的小海馬來,從而完成了生兒育女的任務。當小海馬遇到敵害時,又會鑽到父親的口袋裡藏起來。
兩性生殖和孤雌生殖
昆蟲的絕大多數種類進行兩性生殖、卵生。兩性生殖需要經過雌雄交配,雄性個體產生的精子與雌性個體產生的卵子結合後,才能正常發育成新個體。昆蟲的兩性生殖的特點是:卵通常必須接受了精子以後,卵核才進行成熟分裂(減數分裂);而雄蟲在排精時精子已經減數分裂。這同別的生殖方式的分化有密切關系。
在昆蟲中,卵不經過受精就能發育成新個體的現象也不少見。這種現象統稱為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
昆蟲的孤雌生殖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
一種是偶發性的孤雌生殖(Sporadic parthenogenesis)。即在正常情況下行兩性生殖,但偶爾可能出現不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現象。在蛾類中就有這樣的例子,如較熟悉的家蠶,就能進行偶發性的孤雌生殖。
第二種是經常性的孤雌生殖(Constant parthenogenesis)。例如在膜翅目昆蟲(如蜜蜂)中,雌蜂在排卵的時候並非所有的卵都是受精的。在這種情況下,受精卵發育成雌蜂,非受精卵發育成雄蜂,因為很多膜翅目昆蟲(包括蜜蜂)的雌蟲,其染色體為雙倍體,而雄蟲則是單倍體。雄蟲形成精子時是不經過減數分裂的。當精子同經減數分裂的卵核結合時就成了雙倍體,所以就都發育成雌蟲。還有一些經常孤雌生殖的昆蟲,在自然情況下雄蟲極少,有的甚至雄蟲還沒有被發現過。這些種類的生殖完全或幾乎完全通過孤雌生殖。例如一些葉蜂、癭蜂(沒食子蜂)、小蜂、竹節蟲、薊馬、蓑蛾等,都有這類情況。
第三種是周期性的孤雌生殖(Cyclical parthenogenesis)。即孤雌生殖和兩性生殖隨季節的變遷而交替進行,即所謂「異態交替」(Heterogeny)。蚜蟲是最熟悉的例子。
許多蚜蟲只在冬季將要來臨的時候才產生雄蚜,進行雌雄交配,產受精卵越冬;而從春季到秋季連續十餘代都以孤雌生殖繁殖後代,在這段時期幾乎完全沒有雄蚜。蚜蟲在孤雌生殖時(產性蚜時除外),它的後代都是雌的,經兩性交配後產的卵到第二年也都發育成雌蚜(干母),唯有產性蚜時才出現雄蚜。這是為什麼?因為蚜蟲的性染色體屬XO型(♂:XO,♀:XX),蚜卵未受精時不進行減數分裂,所以它發育成的個體均為XX型,即均屬雌性。
在產性蚜時期,由於環境條件的變化(如光周期、溫度等)以致在細胞分裂的時候,其中一部分X染色體未分裂,因而產生了XO型(即雄蚜)。在雄蚜產生精子時,本應有X型與O型兩種精子,但在精子成熟時,O型精子全部退化,只剩下X型精子,所以同卵核結合全成為XX型的受精卵,這些卵以後都成了雄性的干母。
孤雌生殖對昆蟲的廣泛分布起著重要的作用,因為即使只有一個雌蟲被偶然帶到新的地區(如風吹、人的傳帶),就有可能在這地區繁殖起來。當遇到不適宜的環境條件而造成大量死亡的時候,孤雌生殖的昆蟲也更容易保留它的種群。所以孤雌生殖可以認為是對付惡劣環境和擴大分布的有利適應。
⑶ 動物界中有哪些奇特的繁殖方式
1、海馬
繁殖方式:雄性當媽
海馬絕對是其他動物的學習榜樣,因為它們堅守一夫一妻制,而且代代相傳。尤其值得稱道的是,雄海馬竟然擔負起生兒育女的重任,對伴侶也是忠貞不二,一生不變。「男人」都如此表現,女人們還會有什麼更高的要求呢?
2、琵琶魚
繁殖方式:粘住伴侶不放
它們不僅長得難看,雄魚做起事來也死皮賴臉。雄魚找到一位漂亮的「女士」時,會一口咬住它,然後釋放一種生化酶,將它們兩個粘在一起,而且就一直這樣粘著,永遠擁抱在一起。當雌魚准備繁殖後代了,雄魚的性器官為它提供精子。
3、鞭尾蜥
繁殖方式:無性生殖
「我們不需要男人」!這是雌鞭尾蜥的誓言。它們的確不需要那些令人討厭的雄性。這些小小的蜥蜴全部都是雌性,通過無性生殖繁育後代。它們通過角色互換(一個表現出雄性行為,趴在另一隻身上),相互刺激對方。這時兩個雌性都會受精,生下與自己一模一樣的後代。
4、臭蟲
繁殖方式:刺死雌蟲受精
用「痛苦的受精」來描述臭蟲的受精過程最為貼切,盡管這聽上去很恐怖。雄性臭蟲從來就不會花時間了解雌性,而是直截了當地用自己的生殖器將雌臭蟲刺穿,然後開始受精。
5、 白頂鸚鵡
繁殖方式:嘔吐式接吻
白頂鸚鵡的交配過程最讓人惡心:雄性鸚鵡會啄住雌鸚鵡的嘴巴,然後開始嘔吐,直接吐進雌性鸚鵡的嘴裡。但雌性鸚鵡並不反感這種做法,因為雄性鸚鵡正是通過將自己「攪拌」好的美味吐進雌性鸚鵡嘴巴里,來表達自己對它的愛究竟有多深。
⑷ 動物繁殖方式有哪些
1、胎生
哺乳動物一般為胎生。動物的受精卵在雌性動物體內的子宮里發育成熟並生產的過程叫胎生。胚胎發育所需要的營養可以從母體獲得,直至出生時為止。胚胎在發育時通過胎盤和臍帶吸取母體血液中的營養物質和氧,同時把代謝廢物送入母體。胎兒在母體子宮內發育完成後由產道直接產出。
2、卵生
動物的受精卵在母體外獨立發育的過程叫卵生。卵生動物是指用產卵方式繁殖的動物。一般的鳥類、爬蟲類,大部分的魚類和昆蟲幾乎都是卵生動物。如:雞、鴨、魚、青蛙、烏龜、蝴蝶等都是卵生動物。卵生動物產下卵(蛋)後,經過孵化,變成動物,其營養來自卵本身。
3、卵胎生
有些鯊魚品種,還有一些魚類,以及多種爬蟲類動物(蛇蜥、蝶螈和阿爾卑斯山蜥蜴),它們都是直接產子的。相較於哺乳動物,它們並非純粹地待在子宮內由胎盤供給養分,而是在卵內發育,靠蛋內的養分滋長,然後滑到子宮來,最後才落地出世,亦即所謂的卵胎生。
對於錐齒鯊來說,從滑進子宮到分娩之間的時間會拉得更長一點。
發展歷程
最早的兩棲動物
最早的兩棲動物是從魚類進化而來的脊椎動物,身體還長著尾巴和類似魚鱗的鱗片。它們主要在海洋中生活,有時也會到陸地上行走。
早期爬行類動物
最早的爬行類出現在石炭紀,是由兩棲動物進化而來的。它們偏好生活在乾燥的地方,並且快速地擴大活動范圍,地球上隨處可見它們的身影,如恐龍。
⑸ 動物繁殖方式有哪些 動物有哪些繁殖方式
1、哺乳動物一般為胎生。動物的受精卵在雌性動物體內的子宮里發育成熟並生產的過程叫胎生。絕大多數的哺乳動物都為胎生,是有性繁殖的一種異體生育形式。
2、動物的受精卵在母體外獨立發育的過程叫卵生。蛇多數為卵生,亦有卵胎生的,卵生物種的卵細胞可能會體外受精(如魚類)或者體內受精(如爬行動物、鳥類)。
3、有些鯊魚品種,還有一些魚類,以及多種爬蟲類動物(蛇蜥、蝶螈和阿爾卑斯山蜥蜴),它們都是直接產子的。亦即所謂的卵胎生。卵胎生動物是指在卵內進行發育,依靠卵內的營養成分生長,之後再進入母體出生的動物。
4、動物的繁殖包括雌雄的識別、交配、生產、對後代的哺育等一系列復雜行為,這些行為都是動物的本能。
⑹ 有什麼動物的生殖方式是獨特的
動物的生殖方式有卵生、胎生和卵胎生
卵生是指動物受精卵在母體外獨立進行發育的生殖方式。卵生動物的胚胎在發育過程中,全靠卵自身所含的卵黃為營養,這類動物的卵一般較大,含卵黃較多。卵生在動物界很普遍,昆蟲、鳥、絕大多數爬行動物和魚都是卵生的,低等的哺乳動物如鴨嘴獸也是卵生的。
胎生是指動物受精卵在母體子宮內進行發育的生殖方式。胎生動物的胚胎通過胎盤由母體獲得營養,直至出生時為止。絕大多數哺乳動物都是胎生的。
動物的受精卵雖在母體內發育,但其營養仍依靠卵自身所含的卵黃供給,與母體沒有或只有很少的營養聯系,這種生殖方式叫做卵胎生。鯊魚和某些毒蛇(如腹蛇)都是卵胎生的。
⑺ 自然界生物中有哪些奇特的繁殖方式
自然界生物中有哪些奇特的繁殖方式
求自然界中所有生物的繁殖方式,從最初的單細胞生物直到高等植物、動物
細菌:分裂生殖
單細胞動物:分裂生殖
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孢子生殖
真菌:孢子生殖(單細胞真菌:酵母菌是孢子生殖和出芽生殖)
多細胞動物:絕大多數是有性生殖,少數是無性生殖.
高等植物:有性生殖(種子繁殖)和無性生殖(扦插、嫁接、壓條、植物的組織培養).
高等動物:有性生殖(由受精卵發育新個體)和無性生殖(動物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