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我們如何保護瀕臨動物

我們如何保護瀕臨動物

發布時間:2022-12-28 12:17:37

1. 面對瀕危的動物我們該怎麼做

1、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自身做起,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為活動給濕地帶來的污染,比如:想方設法利用二次水源、打撈廢棄物等,促進「地球之腎」的良性循環;

2、爭當義工,帶動周邊。發動身邊的親友和同事積極投身生態和環保事業,積極進行電池回收、垃圾分類回收、白色垃圾拾撿、垃圾廣告清洗、義務服務等多方面力所能及的工作;

3、親力親為,深入宣傳。積極參加文明生態游、生物科普考察、雜訊監測、植樹、護樹等各種有益的生態保護活動,不定期到鄉間開展宣傳活動,讓更多的人知道生物多樣性與人類的關系,認識到它們對我們這個星球的意義;

4、走進自然,保護自然。帶領親人和朋友,走進大自然,參加愛鳥護鳥活動,制止並勸阻獵殺野生動物等不文明行為。用自己所熟悉技能,去探索和實施符合科學發展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舉措;

5、發揮優勢,傳播理念。關注生物多樣性,盡可能多學習生物多樣性知識,傳播生物多樣性知識,傳播綠色理念,追求綠色時尚,積極參與校內外環保宣傳和環保實踐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關注生態環境,提倡綠色生活,保護生物多樣性;

6、注重實踐,積極引導。發揮實踐能力和示範引導作用,以身作則進行保護生物多樣性承諾活動,喚起人們更多對環境和生命的關注。

(1)我們如何保護瀕臨動物擴展閱讀

保護野生動物是我們的職責。加強管理,嚴懲偷獵,應當嚴格執行國家頒布的野生動物保護法和各項保護野生動物法規,採取有力措施制止偷獵行為,堅決查處和打擊各種偷獵、走私和販運國家保護動物的犯罪分子,實行對瀕危動物的重點保護。

保護瀕危動物不單純是一般地保留該動物物種,更重要的是如何保護瀕危動物的生存和繁衍,它關繫到野生動物這一可再生資源的財富持續利用、對正常生態系統的維持以及各種遭傳物質的長久保存,造福當今人類和我們的子孫後代。

2. 如何保護瀕危動物

因為造成生物瀕臨絕種的主要原因是人為的,所以人類在這方面應該提高警惕。我們不應該污染自然生態。我們不應破壞它,而是要保護它。 1.減少污染 污染是釀成生物瀕臨絕種的主要原因。有毒廢氣、廢水、 輻射和熱能正在污染著我們的自然環境。這些污染可以直接殺死野生生物或破壞它們的生態環境。 當生物不能適應環境的改變,它們會減慢繁殖的速度及慢慢地變成瀕臨絕種。另一方面,隨著科技的發展, 污染物的控制可能會改善污染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污水處理廠就是一個例子。 砍伐森林會減少一些動物作為休息、居住及覓食的場所。 因此森林的砍伐必須要管制,另外我們也要在生活方面減少對樹木的需求,如節省使用紙張,循環再造和善用紙張。 電子書、電子咭可以用來代替紙張產品。 2.立例 很多捕獵者經常偷偷地捕殺鯨魚,很多獵人仍然捕殺瀕臨絕種動物來造葯、皮草產品和裝飾品。這種活動應要嚴格控制和禁止。 各國應該重重懲罰這些捕獵者。 一條有關保護瀕臨絕種生物的國際法例已經制定。 根據這條法例,各國應保護瀕臨絕種生物,而且會合作來解決受影響生物的水源和其他環境問題。
Stop pollution (water
air
land)

3. 中國十大瀕危動物的保護措施

保護瀕危動物是一項耗資巨大而又十分艱巨的工作,需要採用法律的、行政的、經濟的和輿論的綜合手段來完成。具體到有關措施和方法上,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建立自然保護區 保護瀕危動物的根本性措施就是保護其棲息地,而保護棲息地的主要途徑是建立自然保護區。通過建立自然保護區,不僅可以保護瀕危動物及其棲息地,而且還可以使其他種類的野生動植物得到很好的保護。我國已建立了數百處瀕危動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使相當一部分瀕危動物得到切實保護,野驢、野牛、亞洲象、白唇鹿、羚牛、馬鹿、金絲猴、大鴇等的數量,已有明顯增加。? 二、開展馴養繁殖 馴養繁殖,是保護、發展和合理利用瀕危動物資源的一條有效途徑。發展人工繁殖種群,既可防止或延緩有關物種的滅絕,又可滿足人民的生產生活需要,減少對野生種群的獵捕壓力,還可為實施再引進工程提供種源,重建或壯大有關物種的野生種群。? 改革開放以前,動物園系統是我國馴 養繁殖瀕危動物的主體,但其目的主要在於展覽。改革開放以後,國家和地方建立了不少瀕危動物繁育、救護中心,專門從事瀕危動物的馴養繁殖和救護工作。如國家為拯救大熊貓、朱huan、揚子鱷、東北虎等極度瀕危動物,投資設立了多處繁殖研究中心; 為實施野馬、麋鹿再引進工程,建立了多處人工繁殖基地;為保護、發展瀕危動物資源,成立了多處綜合性的瀕危動物馴養繁殖中心。各地為救護瀕危動物,也相繼建立或指定了一個或多個瀕危動物救護中心,這些救護中心的職能之一就是馴養繁殖瀕危動物。有關部門、單位或個人為生產建設需要,還建立了大量的養鹿場、養熊場、養猴場、養蛇場、龜鱉場、養鳥場、養麝場等,用於生產實驗動物或者野生動物及其產品。? 三、實施再引進工程,發展和壯大野生種群 再引進工程是保護、壯大極度瀕危動物野生種群的重要手段。所謂的再引進,就是在某個物種曾經分布但現已滅絕的地區,再引入該物種的活體用於建立新的種群;或者是向某物種現存的極小的野生種群補充新的活體,以充實該野生種群並促進其發展壯大,後者又稱再充實。我國已成功地實施拯救麋鹿的再引進工程,正在著手實施野馬、賽加羚羊的再引進工程。另外,我國正在計劃實施的華南虎拯救工程、以及正在研究開展的野生揚子鱷保護管理工程,均屬於再充實類型的再引進。從某種角度講,在原產地放生被沒收的物種,如獵隼、緬甸陸龜、穿山甲、蟒蛇、獼猴等,也屬於野生種群再充實活動。 四、開展資源監測和科學研究 開展資源監測和科學研究,是保護和持續利用瀕危動物的必要步驟。通過資源監測,可以了解瀕危動物野生種群數量的消長和分布區的變遷,為國家制定有關保護管理利用政策提供科學依據。現在,有關部門正在著手研究建立全國性的資源監測體系。? 開展瀕危動物的生物學研究,有利於了解瀕危動物的致危因素,研究解決瀕危動物的救護問題。近些年來,國家已先後設立了3所瀕危動物研究所,並在東北林業大學設立了野生動物資源管理學院,專門承擔瀕危動物研究或瀕危動物研究人員培養工作。另外,我國的許多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以及瀕危動物繁育中心,也承擔了瀕危動物的研究工作。? 五、提高法律保護地位,加大執法力度,禁止或限制商業性開發利用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瀕危動物的市場需求將不斷擴大,保護管理的難度也會不斷加大,必須通過法律的手段來規范瀕危動物保護管理和經營利用行為。對於那些目前尚未瀕危但開發利用強度很高的一般保護動物,需要將其列為重點保護動物,限制對其野外資源的開發利用活動;對於那些市場需求較大、經濟價值較高的瀕危動物,需要適當地提高其保護級別,禁止或限制開發利用野外資源,鼓勵開展馴養繁殖活動;對於瀕危程度較高的種類,需要國家和社會扶持開展馴養繁殖活動,禁止對野外資源的開發利用,將有關經營利用活動僅限於人工繁殖的後代。目前,國家和有關省區正在調整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的物種步入重點保護的行列。? 六、開展國際合作,引進資金及先進的經驗、技術和設備 瀕危動物是全世界的共同財產,其保護管理更是當今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我國是發展中國家,瀕危動物保護管理資金嚴重不足,技術、設備和保護管理方法還很落後,需要從發達國家引進資金技術和設備,需要向有關國家學習先進經驗。在一定范圍內,離開了國際合作,有些保護管理和科研工作就難以開展,有些種類的瀕危動物就得不到及時有效的保護。 參考資料:http://www.pearlcollege.com/animal/public/sort.htm

4. 保護瀕危野生動物的措施

保護瀕危野生動物的措施

保護瀕危野生動物的措施,瀕危動物就是快要滅絕的生物,然而現在世界上卻越來越多的瀕危動物,面對生物多樣性減少的危機,不少的國家出台了相應的政策和措施來保護這些物種,以下關於保護瀕危野生動物的措施

保護瀕危野生動物的措施1

1、歐盟生物多樣性保護計劃

歐盟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戰略目標是:從根本上預測、防止及解決使生物多樣性顯著降低或丟失的原因,以逆轉生物多樣性降低或丟失的趨勢,並使歐盟領土內外的物種和生態系統(包括農業-生態系統)處於滿意的保護狀態。

歐盟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規劃出了一個明確的行動框架,並規定了總目標和部門目標。主要是以下4項內容:一是保護和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二是分享利用遺傳資源所產生的利益;三是研究、鑒定、監測和信息交換;四是教育、培訓和提高公眾的保護意識。

歐盟生物多樣性戰略行動計劃制定之後,英國政府成立了英國生物多樣性領導組,對英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提供戰略性指導;隨即成立了英格蘭、北愛爾蘭、蘇格蘭、威爾士4個領導小組,負責監測各行動計劃的實行,並進行提高公眾覺醒和教育培訓等工作。

2、美國保護瀕危物種的有關法規

美國進行了許多立法對瀕危物種進行保護,如,瀕危物種法、遷移鳥類條約法、魚與野生動物合作法、國家野生生物庇護所管理法、北美濕地保護法等。其中,最重要的屬瀕危物種法。

瀕危物種法禁止未有許可證對列入聯邦目錄的物種進行捕獲。但是伴隨性捕獲許可證的發放,允許資產所有者在其資產內有瀕危物種存在的情況下,進行其他方面合法的經濟開發活動。同時提供了一種管理部門與公眾和私營部門發展創造性的合作夥伴關系,來達到瀕危物種的平衡和綜合有序發展的辦法。例如,美國的國際造紙公司為砍伐作為其造紙原料的木材,制定了一個棲息地保護計劃,保護在公司東南部土地上的瀕危紅帽啄木鳥。計劃中描述了砍伐林木對紅帽啄木鳥的影響及減輕該影響的措施。措施包括建立近5300英畝、居住了25-30個該啄木鳥家族的棲息地,以增加啄木鳥的數量。

美國一項調查表明,至少有80%列入聯邦目錄的物種,其棲息地在私人土地上。管理部門認識到讓私人土地所有者介入瀕危物種保護的重要性,因而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來促進與土地所有者的合作。這些政策包括:候選物種保護協議,對許可證申請者在棲息地保護計劃中保護未列入目錄的物種進行鼓勵。這樣做的好處是:第一,可為許多物種提供早期保護,從而可避免將其列入目錄;第二,由於候選物種得到保護,可減少在發放許可證後,一個原來未列入目錄的物種被列入目錄,從而需對棲息地保護計劃進行修改的情況。

美國棲息地保護計劃的數量增加很快。1992年前只批准了14個棲息地保護計劃,但至2001年2月23日,管理部門已發放了343個以上的伴隨性捕獲許可證,其棲息地保護計劃覆蓋了2000萬英畝以上的土地,對200個列入目錄的物種和許多未列入目錄的物種進行了保護。

3、澳大利亞對野生物種商業利用的一些管理辦法

在澳大利亞,對野生物種的最大威脅是棲息地被清除。個體農民、牧場主或開發者為提高土地的使用價值,常常進行原生植被的清除,從而除去了野生物種的棲息地。因此,許多人認為,未來對澳大利亞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要找到一種機制,特別是經濟刺激,使得在私人土地上的自然棲息地能夠得到有效的保護及恢復。澳大利亞認為從其國內外的經驗看來,在管理得當的情況下,野生物種的商業應用可以成為這種機制之一。

澳大利亞一些經驗表明,給予瀕危野生物種一種價值,比沒有商業價值會導致對該物種的更大保護。例如,為獲取原產於澳大利亞的袋貂的肉供本國食用及出口用,持續地對其進行高水平的商業捕獲已有幾十年。但其數量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大量增加。再如,在澳大利亞BASS STRAIT 島上的土著居民商業捕獲灰鸌,以獲得其肉、油及羽毛供本地應用或出口用也有幾十年的歷史,但灰鸌的數量仍在增加。這都是由於商業捕獲對這些野生動物的棲息地的保護起了很大作用的緣故。

以上事例表明,只有在土地所有者能從棲息地上的野生生物獲得收益的情況下,他們才可能對這些棲息地進行保護。因此,應把天然棲息地看成為一種經濟資源,因為它有應用價值,並能與其他使用土地的方法進行競爭。把它看成是有經濟價值的,才能使它受到充分的尊重與保護。

澳大利亞管理野生物種的經驗表明,在技術上可持續性的採收或獵取是可以做到的。關鍵的問題是政府能否駕馭可能起破壞作用的經濟和社會力量。其中保證資源的擁有者看到管理良好的野生生物貿易具有經濟利益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對政府有關機構而言,野生生物商業利用企業家和動物保護團體的挑戰是如何對商業應用進行管理,以減輕風險,並達到最大程度的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及可持續的應用。

澳大利亞現有的管理職責分工是:聯邦政府主要管理進出口,並正進行對所有聯邦的`有關環境的立法進行綜合改革,將已有立法歸於三個部分:生物多樣性保護、環境保護及遺產保護。各州和自治州均有立法對野生生物進行管理,在政策和實踐中,均支持野生生物在生態學上可持續性的商業應用。

其它國家也有類似的實踐經驗:在南非,由於土地使用政策的改變,使野生物種的所有權回到土地所有者手中,使許多棲息地得到恢復與保護,許多野生物種的分布和數量大大增加,並且還帶來了許多社會和文化效益。

4、西方一些國家以犧牲他國資源為代價來保護本國資源

國際上已將對野生生物資源的佔有情況作為衡量一個國家國力的重要指標之一。隨著發達國家經濟基礎十分雄厚,非常重視本國生物資源的保護,憑借自身雄厚的經濟和科技實力,採取各種手段,大肆掠奪和控制發展中國家的生物資源,利用先進技術,加工成具有高附加值的植物葯或其它產品,再申請專利保護,並將成果以專利技術和專利產品的形式高價向發展中國家兜售,獲取高額利潤。一些發達國家通過對世界野生生物資源的控制,進而加速對發展中國家的市場佔有和經濟壟斷。發展中國家因此蒙受了巨大的經濟和資源損失,許多生物資源的原產國、提供國反而成了受害國。因此,西方一些國家富裕之後,確實注意了物種的保護,但是發達國家保護自己的資源更多是以犧牲發展中國家資源為代價的這種做法,應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重視。 CITES公約即《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的英文縮寫,亦稱華盛頓公約。締約於1973年美國的華盛頓,並於1975年正式生效。《公約》的保存國政府是瑞士聯邦政府。《公約》的宗旨是對其附錄所列的瀕危物種的商業性國際貿易進行嚴格的控制和監督,防止因過度的國際貿易和開發利用而危及物種在自然界的生存,避免其滅絕。到目前為止,《公約》已有160多個締約國。《公約》每兩年舉行一次締約國大會。

公約貿易是指物種的進口、出口、再出口和從海上引進(指從不屬於任何國家管轄的海域中取得的任何物種標本輸入某個國家)。

中國於1981年加入CITES公約組織。 中國是世界動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但資源大國,按人均資源情況,中國是資源貧乏國家。

中國為了進一步加強野生動植物保護和瀕危物種拯救繁育工作。已經建立700多個自然保護區和植物園、動物馴養繁殖中心等,這些保護區的建立保護了大量野生動植物,如峨眉山國家公園保護。上世紀末,全國已建立14個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20餘種瀕危物種人工繁育種群、400多處珍稀植物遷地保護繁育基地和種質資源庫、100多處植物園和樹木園,1000多種珍稀植物得到保護繁育。

保護瀕危野生動物的措施2

一、主要措施

1、加強管理,嚴禁濫捕盜獵。不亂殺動物、不捕捉動物、不販賣動物。

不虐待動物保護區野生動物的獵殺須嚴格控制。加強【槍】支彈葯及狩獵工具的管理,嚴令禁止偷獵、誘捕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對種群數量過多或有重要用途的野生動物,必須經過上級主管部門的批准,嚴格按照批準的數量捕獵。

2、不破壞他們的生長環境,營造棲息環境,解決食物短缺。在經過充分野外調查的基礎上,分析保護區野生動物的分布、活動規律、繁育、食物鏈等以及鳥類的遷徙規律、繁育特點、食物特性。在食物短缺的季節,對種群數量少及珍稀瀕危的野生動物提供食物。

3、野生動物的救護繁育。野生動物的救護實行個體的人工救護,對離群、受傷、感染疫病老弱的野生動物以遷地的方式進行人工救護、健康恢復、野生放生等措施,以維持和壯大野生動物尤其是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的種群。

4、加大高新技術推廣與應用力度,提高野生動物保護成效。加強與大專院校、科研機構的橫向聯系,一是國家制定了有關的技術規范,努力改善野生動物馴養繁殖的條件。比如,我國已經發布了國家重點保護物種馴養繁殖許可證管理辦法,獸類、鳥類、兩棲爬行類、野生動物、飼養場通用的技術條件等一系列相關的法規和技術的章程規范。通過這些制度和規程,對野生動物飼養的場地、衛生防疫以及飼養的技術條件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5、開展了一系列的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利用場所的清理整頓,對技術達不到要求的單位,及時整改,有的停止其經營活動。比如說對養熊取膽,通過清理整頓,我們使養熊場的個數,從九十年代的480多個,降到現在的68家,達到規劃要求的就留下來,其他的都予以取締。養熊取膽已經從以前的穿鐵背心、用小鐵籠等行為全部轉變為現在的自體造管引流無痛操作,並對熊的活動場所進行了極大的改善。

6、全面停止了一切利用活體動物來喂養猛獸的表演行為,規范了動物園、馬戲場等野生動物的展出和表演。

7、推出實行馴養繁殖活體野生動物的標識制度,努力建立馴養繁殖活體野生動物的檔案,強化管理措施,保障動物得到良好的待遇。

8、制定並發布了活體野生動物運輸的要求,按照國際標准和規范來推動我國野生動物運輸的管理,確保野生動物的運輸安全和動物的福利。

一是擴大我鄉保護范圍,搞好濕地生態環境建設。嚴禁圍湖造田,並對湖區進行功能、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環境評估,在此基礎 上,擴大保護區與提升原有的自然保護區級別;控制我鄉開發規模,嚴禁由於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城市化的擴張對湖區濕地的侵佔 ,同時,加強周圍縣區濕地保護能力建設力度,搞好濕地生態環境建設,從而保護我鄉的生物多樣性。

二、加強我鄉區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

抓好宣傳工作,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廣泛宣傳《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做到人人皆知;及時發現各類破壞天鵝及鳥類資源違法犯罪活動的行為,嚴厲打擊非法獵捕、收購、運輸、經營鳥類的犯罪行為;不定期對城區鄉鎮經營野生動物餐館、酒店進行突擊檢查,查處違法犯罪團伙,遏制我鄉地區非法捕獵行為;堅持「防、打、管、建 」四管齊下,落實各項治理措施,及時有效地保護我鄉的野生動植物資源。

三、加強生物多樣性的研究。

針對當前的現狀,對湖區野生動植物資源種群數量、生態習性、繁殖規律等進行等動態監測,建立起我鄉野生動植物信息系統和野生動植物的繁殖和保護中心,從而利用先進的繁殖技術,不斷擴大我鄉野生動植物的種群數量, 最終實現對我鄉地區野生動植物的根本保護。

四、加強野生動物保護管理體系建設。

建設完善的管理體系,明確各個部門、地區的責任,同時,設立獨立的野保站,配備專職 的工作人員,進一步強化我鄉野生動物保護隊伍建設;是健全監測體系。在湖區多建立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和監測點,完善微 山湖保護管理和監測網路體系建設;是積極開展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公眾的參與度,提高當地居民不販賣動物 保護野生動植物的意識,只有這樣 才能真正促進我鄉野生動物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

保護瀕危野生動物的措施3

一、瀕危物種的概念

什麼是瀕危物種?從字義理解,是指接近危險狀態的那些物種。科學上說,是指種群小,野外數量不增的生物類群,這里有兩層含義,其一,種群小,是指組成該物種種群總量的個體數量少,或者數量有限。但如果要問種群數量要低於多少才能認為是數量少呢?我們認為,不同的生物種類應有不同的准則。近年來有人提出最小有效種群的概念,有助於對此的理解。其二是野外數量不增。對有的長期適應進化,處於自然平衡狀態的種群,其數量可能是不增的,對於有的受環境脅迫和人類干擾而處於退化狀態的種群,其數量也可能是不增的;野外數量不增,可能意味著數量平衡,也可能意味著下降,如果這樣的種又是上面所指的小種群,那麼,就可稱之為瀕危物種。但真正要確定瀕危物種,還要靠相關領域的專家集體完成。目前,確定一個物種是否是瀕危物種的依據主要有,一是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編制的瀕危物種紅皮書(Red Data Book)及其相關的紅色名錄。二是根據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制定的瀕危物種名錄;三是《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名錄》,該名錄是國內有關專家,參考IUCN紅皮書的內容,制定國內的紅皮書,而後,以此為基礎,根據我國有吳生物保護的法律而制定。在上述幾種不同的名錄中,對瀕危物種又各自分為不同的等級。例如,我國出版的動物紅皮書使用了滅絕、瀕危、易危等級別(解眾,汪松,1995;解眾,陳焰,1997),不同瀕危等級的制定可用於不同的場合。隨著環境的不斷變化,物種的瀕危狀況處在經常的變化狀況,上述瀕危物種名錄需要不定期更新,這要有相應的專家組織來完成,表1是我國紅皮書中選定的瀕危動植物種類。通過與我國現存各類生物物種相比較(錢迎倩,1994),大致反映出不同類群生物的瀕危狀況。

二、瀕危物種的保護

物種的保護,一般有三種主要類型,即自養保護、圈養保護和基因保護。

自養保護,即保護區保護,是指自然生態系統狀態下保持物種的自然生長狀態,使之不受環境及人為活動的干擾。建國以來,我國的保護區事業有很大的發展。目前我國自然保護區的類型主要有四大類,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保護區、珍貴植物及各種植被自然保護區和自然歷史遺跡保護區。從1956年開始建立我國第一處自然保護區,截至1992年9月,中國已建立保護區708處,總面積5609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5.84%(李渤生,1994);截至1996年底,中國已建立保護區7」處,總面積7185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7.19%(政府白皮書,1996)。《生物多樣性公約》、《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等的頒布為物種保護提供了法律依據。

圈養保護,即公園保護,指利用動物園、植物園以及相關的國家公園將動植物限制在特定范圍內進行保護。以動物園的發展為例,1985年中國動物園協會成立以來,我國動物園發展很快,目前全國動物園和公園動物展區有170多處,其中具有一定規模的動物園有28個(李渤生,1994)。動物園的建設和發展為瀕危動物設立了避難所,對動物的飼養、繁育、實驗動物的研究、動物保護和動物學知識的宣傳起到了重要作用。論文發表,生態破壞。

基因保護,即基因庫保護,指利用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技術將生物的遺傳基因保存下來的方法。例如,中國農科院系統的作物種質資源庫和在青海省建立的國家作物種子資源庫等等。

三、瀕危物種的研究

九五以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系列調研報告陸續出版,如《植物科學》、《動物科學》、《生態學》發展戰略等,發展戰略對生命科學的項目申請起宏觀調控作用。生命科學部在九五期間支持的重點項目中,包括「原生動物進化和多樣性」、「川、滇、藏交界地區陸棲脊椎動物系統演化的研究」、「重要植物類群區系演化的研究」、「重要生物類群的分子系統與基因進化規律的研究」、「中國珍稀瀕危鳥類的生態適應機制及保護對策」等等。上述項目與我國涉危動植物的保護有著密切的聯系。論文發表,生態破壞。這些項目的實施將在多大程度上推動我國保護生物學的研究,有賴於項目組主持人及相關單位科研處的共同努力,同時也關繫到下個世紀初我國生物保護事業的發展。九五期間,重大項目「中國關鍵地區生物多樣性保育的研究」也已開始批准實施,本項目將對生物多樣性、物種瀕危機制與保護開展研究,其研究結果對我國瀕危物種的保護、生態系統的持續維護提供理論支持。「三志」在九五期間被基金委特批為重大項目繼續給予支持。

四、分析與討論

一般來說,瀕危物種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物種不是從它產生那一天起就進入瀕危的,而是有它自身的發展過程。另外,有的瀕危物種也不一定總是處在瀕危狀態,也可能從瀕危狀態轉向正常。因此,確定一個物種是否為瀕危物種,除了上文提出的野外種群小,且數量不增兩個必要條件外,還要對物種產生瀕危的外在原因和內部條件進行全面分析,這樣,才能給出客觀准確的判斷。我們清楚,雖說IUCN確定了紅皮書和紅色名錄,我國也制定了重點保護動植物名錄。這些名錄也是需要不斷修訂的。論文發表,生態破壞。不僅應該關注名錄內的物種,那在名錄邊緣的物種,也是需要認真對待的。論文發表,生態破壞。

在已經確定的瀕危物種名錄裡面,那些物種是否得到有效保護,還有什麼科學問題值得探索,是當前的緊迫問題。論文發表,生態破壞。我國保護區建設雖說已有很大發展,但不可能把所有的瀕危物種都劃入保護區內。論文發表,生態破壞。而且,保護區建設,保護區管理的研究是我國的薄弱環節。已經劃入保護區的物種,其保護狀況如何,有無值得深入研究的理論問題,跟其他發達國家的保護區理論研究有多少差距,是需要關注的。對沒有劃入保護區的圈養生物,既要開展其生物學、保育繁殖的研究,有條件的,還可能移栽或放歸野外。對有的物種,可以使用野外保護和圈養保護相結合的辦法。東北虎、朱鶴的研究可稱為兩個特例。

5. 怎樣保護瀕臨滅絕的動物

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主要有三條:(1)建立自然保護區.建立自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已成為世界各國保護自然生態和野生動植物免於滅絕並得以繁衍的主要手段.我國的神農架、卧龍等自然保護區,對金絲猴、熊貓等珍稀、瀕危物種的保護和繁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建立珍稀動物養殖場.由於棲息繁殖條件遭到破壞,有些野生動物的自然種群,將來勢必會滅絕.為此,從現在起就必須著手建立某些珍稀動物的養殖場,進行保護和繁殖,或劃定區域實行天然放養.如泰國對鮮魚的養殖.(3)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庫.如為了保護作物的栽培種及其會滅絕的野生親緣種,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庫網.現在大多數基因庫貯藏著谷類、薯類和豆類等主要農作物的種子.

6. 怎麼才能保護正在瀕危的動物

1、保護野生的動物種群保護瀕危動物首先是保護它們的野外種群和個體,使它們能夠在各自的分布區內滿足生存的基本要求。

2、不得驚憂和捕殺野生瀕危動物,未經許可不能私自捕捉和飼養野生瀕危動物,因為保護野外的動物種群是保護瀕危動物的關鍵,它直接關繫到瀕危動物能否生存和延續它們的種群。

3、建立救護和繁殖種群對很難在自然狀態條件下繁衍或是種類數量已經達不到自然擴大種群的瀕危動物,應特別批准救護繁殖單位採取人工繁殖措施和飼養的自然繁殖,為瀕危動物擴大種群創造條件。

4、限制,減少和延緩這些不利因素對野生動物,特別是對瀕危動物構成的威脅,使這些瀕危動物能在昕採取措施的保護與扶助下,盡可能使瀕危動物按照自然規律去演替和發展它們的種群。

(6)我們如何保護瀕臨動物擴展閱讀

保護瀕危動物的意義:

瀕危動物是一項珍貴的、不可替代的、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在維護生態平衡、促進經濟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求、發展對外關系、提高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瀕危動物具有絕對性和相對性。絕對性是指瀕危動物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野生種群數量較少,存在滅絕的危險;

相對性是指某些瀕危動物野生種群的絕對數量並不太少,但相對於同一類別的其他動物物種來說卻很少;或者某些瀕危動物雖然在局部地區的野生種群數量很多,但在整個分布區內的野生種群數量卻很少。

7. 如何保護瀕危動物

1、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瀕危動物的根本性措施就是保護其棲息地,而保護棲息地的主要途徑是建立自然保護區,通過建立自然保護區,不僅可以保護瀕危動物及其棲息地,而且還可以使其他種類的野生動植物得到很好的保護。我國已建立了數百處瀕危動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使相當一部分瀕危動物得到切實保護。野驢、野牛、亞洲象、白唇鹿、羚牛、馬鹿、金絲猴、大鴇等的數量已有明顯增加。
2、開展馴養繁殖:馴養繁殖是保護、發展和合理利用瀕危動物資源的一條有效途徑。發展人工繁殖種群,既可防止或延緩有關物種的滅絕,又可滿足人民的生產生活需要,減少對野生種群的獵捕壓力,還可為實施再引進工程提供種源,重建或壯大有關物種的野生種群。
3、實施再引進工程:發展和壯大野生種群再引進工程是保護,壯大極度瀕危動物野生種群的重要手段,所謂的再引進,就是在某個物種曾經分布但現已滅絕的地區。再引入該物種的活體用於建立新的種群,或者是向某物種現存的極小的野生種群補充新的活體,以充實該野生種群並促進其發展壯大,後者又稱再充實。我國已成功地實施拯救麋鹿的再引進工程,正在著手實施野馬,賽加羚羊的再引進工程。另外,我國正在計劃實施的華南虎拯救工程,以及正在研究開展的野生揚子鱷保護管理工程,均屬於再充實類型的再引進。從某種角度講,在原產地放生被沒收的物種,如獵隼、緬甸陸龜、穿山甲、蟒蛇、獼猴等,也屬於野生種群再充實活動。
4、開展資源監測和科學研究:開展資源監測和科學研究是保護和持續利用瀕危動物的必要步驟,通過資源監測,可以了解瀕危動物野生種群數量的消長和分布區的變遷。為國家制定有關保護管理利用政策提供科學依據。現在,有關部門正在著手研究建立全國性的資源監測體系。

8. 我們要怎樣保護瀕臨滅絕的動物

1、保護野生動物種群:保護瀕危動物首先是保護它們的野外種群和個體,使它們能夠在各自的分布區內滿足生存的基本要求。

2、棲息地的保護:保護瀕危動物的生存環境、取食區域、繁殖條件、求偶或遷徙通道,是恢復瀕危動物種群的重點工作。

3、建立救護和繁殖種群:對很難在自然狀態條件下繁衍或是種類數量已經達不到自然擴大種群的瀕危動物,應特別批准救護繁殖單位採取人工繁殖措施和飼養的自然繁殖,為瀕危動物擴大種群創立條件。

4、減少和消除不利因素:人口的增長,糧食產地的開墾,城市的擴大,湖泊、濕地的開發,森林的減少、河流的污染,這些人為因素和經濟活動卻無時不在干擾和影響著野生動物的繁衍生息,應當採取必要和有效的措施,限制、減少和延緩這些不利因素對野生動物。

5、加強管理,嚴懲偷獵,建立自然保護區。

(8)我們如何保護瀕臨動物擴展閱讀:

保護瀕臨滅絕的動物的重要性:

對於人類的生存發展而言,保護珍稀動物具有重大意義。首先,保護珍稀動物能夠維護生態平衡。因為每個物種都是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一員,物種之間通過食物鏈的作用相互依存、相互制約。一旦食物鏈出現脫節,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就會被打破。比如,人們無節制地獵捕蛇類,就會導致蛇類資源趨於枯竭,這就導致森林、草原和農田鼠害、病蟲害猖獗,給農業、林牧業造成了巨大損失,加速了草原的荒漠化。

其次,保護珍稀動物才能保證科學研究和教育活動的正常開展。眾所周知,瀕危動物是科學研究的試驗材料,在現代科學的諸多領域,例如仿生學、醫學、葯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動物園中的珍稀動物,以及博物館收藏、陳列或展出的瀕危動物標本,能夠很好地深化廣大民眾對保護珍稀動物重要性的認識。

最後,保護珍稀動物才能促進經濟發展,才能積極開展對外交流,滿足人民的生活需求。珍稀動物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它們吸引了眾多遊客前往自然保護區或風景名勝區參觀游覽,為景區帶來了不菲的收益;我國特有的珍稀動物東北虎、大熊貓、金絲猴等,既是世界級瀕危物種,同時也備受各國人民的喜愛。對外贈送或赴外展出這些動物,不僅有利於提高中國知名度、開展國與國之間的交流合作,而且還能促進各國文化交往、增進兩國友誼,加強保護瀕危動物的合作研究。

閱讀全文

與我們如何保護瀕臨動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3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2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9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4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