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動物夏天住在水裡冬天住在地下
青蛙 蛇 蟾蜍
2. 什麼動物在地下冬眠
蛇,青蛙, 歐洲刺蝟 土撥鼠 歐黃鼠 蜂鳥 棕熊 獾,松鼠 浣熊 鹿
3. 生活在地下的動物有哪些
一、螞蟻
群集而居的社會性昆蟲,而且戀巢性很強。多數種類築巢於地下或樹上,且食性雜,一般植、肉兼有。
二、蚯蚓
自然陸生蚯蚓一般喜居在潮濕、疏鬆而富於有機物的泥土中,特別是肥沃的庭園、菜園、耕地、溝、河、塘、渠道旁以及食堂附近的下水道邊、垃圾堆、水缸下等處。
三、鼴鼠
白天住在土穴中,夜晚出來捕食昆蟲,也吃農作物的根。鼴鼠一詞在某些國家中還有「間諜」的意思。山東稱鼴鼠為地皮子,菏澤地區稱反耳瓜子。
四、蛇(冬眠)
0°C嚴寒是蛇類的致命低溫,因此秋末氣溫降到約13℃以下時就必須找地下各種洞穴去冬眠。以北京為例,1月份地面平均溫度雖低到零下5.4°C,但地下1.6米處的溫度仍有7.5°C。而且溫度變化很小,非常適合蛇的冬眠。
五、鉤盲蛇
經常在市區及農地出沒,它們生活於地下,並居於螞蟻或白蟻的巢穴中。盲蛇小時候吃螞蟻蛋,大了吃螞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螞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蚯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鼴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鉤盲蛇
4. 在地下生存的小動物有哪些
如螞蟻 白蟻 巢穴在地底下
蛐蛐巢穴在地底下
螻蛄、還有好多甲蟲
還有好多昆蟲的幼蟲在地底下 如金龜子、叩頭蟲的幼蟲。
蝲蝲蛄,字典音làlàgǔ,北方常讀做lálágǔ,螻蛄的俗稱,有的地區稱土狗子。 蝲蝲蛄螻蛄,昆蟲,背部一般呈茶褐色,腹部一般呈灰黃色,根據其生存年限的不同,顏色稍有深淺的變化。前腳大,呈鏟狀,適於掘土,有尾須。生活在泥土中,晝伏夜出,吃農作物嫰莖。「鼴鼠」是指Talpidae家族成員的通稱;然而,其他的滑石物種具有相似的結構,通常被稱為鼴鼠,如金鼴鼠(Chrysochloridae)和有袋動物鼴鼠(Notoryctidae)。
蛞蝓
「Slug」也是一個通用名稱,因為它指的是沒有殼的任何陸地腹足類軟體動物。駱駝蜘蛛
駱駝蜘蛛,也稱為風蠍和太陽蜘蛛,屬於Solifugae命令。他們最常見的名字來自八條腿的細長形狀,與駱駝的腿非常相似。
駱駝蜘蛛的長度可達15厘米(6英寸),它們是靈活的跑步者,可以達到15公里/小時(9.5英里/小時)。它們有點咄咄逼人,雖然它們的毒液並不致命,但它們的刺痛可能會非常不愉快。駱駝蜘蛛是生活在地下的化石動物,它們在乾燥的棲息地如大草原,草原和沙漠中的岩石和洞穴下度過。
在這里,您將了解英國是否有毒蜘蛛,並發現世界上最有毒的10種動物。
蠍子
雖然其中一些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致命的動物,但不可否認的是,蠍子對它們來說非常古怪。這些化石蜘蛛是真正的倖存者,因為它們已經存在了數億年。
蠍子可以棲息在世界上最極端的生態系統中。它們幾乎存在於從巴西叢林到喜馬拉雅山脈的每個國家,並且它們有能力在冰凍的地面或厚厚的草叢中肆虐。他們在地下度過了最熱的時間,晚上出來餵食。事實上,它們是嗜光的:它們盡可能地避光。
5. 春天到了還有哪些動物躲在地下
雪兔。
雪兔幼崽20天後開始獨立生活,9-11個月就能達到性成熟,主要在冬季活動,其它季節活動較少,基本在洞里。
雪兔是寒帶、亞寒帶代表動物之一,是類個體較大的野兔,體長一般在510毫米左右,耳朵短,尾巴亦短,是中國九種野兔(其餘八種為東北兔、東北黑兔、華南兔、草兔、高原兔、塔里木兔、雲南兔和海南兔)中尾巴最短的。
6. 聽說東北有一種動物叫瞎豆楚子,生活在地下,好像是鼠類,請問真有這種動物嗎,給個圖片看看
如圖:
鼴鼠是一種哺乳動物,體矮胖,長10餘厘米,毛黑褐色,嘴尖,眼小常隱於毛中。白天住在土穴中夜晚出來吃昆蟲,偶爾也會吃農作物的根,山東稱鼴鼠為「地皮子」,菏澤地區稱「反耳瓜子」,甘肅、會寧一帶俗稱「蛤蛤」。
鼴鼠的拉丁學名就是「掘土」的意思,外形看起來酷似老鼠,頭緊連著身體彷彿沒有脖子,它們完全適應地下的生活方式,多棲息於海拔1500米一下的盆地、河谷、常綠闊葉林以及農耕地和菜園子附近。
鼴鼠的前肢發達,腳掌向外翻,有利爪,適於挖土,後肢細小,尾細而短;前肢五爪強大,掌心外翻,是挖土的器具。因為常年在地底下的隧道里奔來奔去,它們的耳朵逐漸退化,身上的絨毛柔軟順滑,這些特點都非常適合它們的生存。
但是也由於經常不見天日,成年後的鼴鼠視力逐漸退化,很不習慣陽光的照射,一旦長時間接觸陽光,中樞系統就會混亂,各器官失調,以至於死亡。
7. 生活在土裡的動物有哪些
螞蟻、蚯蚓、西瓜蟲、甲蟲、蟋蟀、蟈蟈、蠐螬、蟬、知了等。只是有時候出來溜達、嬉戲而已。
8. 什麼動物住在地下
兔子當然是住兔洞了,兔洞一般在地下(野生)。人工飼養的住兔舍,當然是地上,。
9. 蛇居住在那裡是不是住在地下習性是什麼
蛇的棲息環境因生活習性不同而有差異。蛇是一種變溫動物。體溫高時,代謝率高,活動頻繁;體溫低時,代謝率低,活動減弱。炎夏的酷暑,它們喜歡在樹蔭、草叢、溪旁等陰涼場所生活棲息。從秋季到冬季,逐漸進入到"冬眠"期。一般的毒蛇從11月下旬就已經開始不吃不喝,不蛻皮,相繼入洞冬眠了,這時它們往往是幾十條甚至成百條群集在位於高燥處的洞穴里或樹洞里蟄伏過冬。待到翌年春暖花開,才從蟄伏狀態中蘇醒過來。從人洞到冬眠期大約需要三個月時間,主要依賴以脂肪形式貯藏在體內的營養物質進行緩慢的補充來維持其最低限度的生活營養料。
毒蛇依其晝夜活動情況不同,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喜歡在白天活動的,稱為晝行性蛇類。第二類是怕強光,喜歡在白天隱伏,夜間活動的,稱為夜行性蛇類。第三類為喜歡在光線較弱的情況下活動的(多在晚上及陰雨白天活動,耐寒性強),稱晨昏性蛇類。蛇類活動受溫度的影響要比受光線的影響要大得多。如晝行性的眼鏡蛇,在十分炎熱的夏天,經常在夜間出現;晨昏性的蝮蛇在低溫天氣,常在中午前後陽光充足時出沒,而夜間活動得很少。一般地說,蛇類活動較適宜的溫度是20-30℃之間,其活動的最適宜溫度為10-35℃。更有趣的是,生活在熱帶的蛇不單在冬季"冬眠",而且在炎熱乾旱的夏季亦需進行"休眠",動物學上稱之為"夏眠"。當熱帶炎熱乾旱的季節到來時,由於長時間不下雨,池塘、湖泊可能全部乾涸,蛇和壁虎、鱷魚、肺魚以及草原中的龜類等動物一樣,賴於生存的條件已變得不利。為了適應外界環境使之能繼續生存下去,它們便轉入"地下",不食不動,進入"夏眠"狀態,以求能度過炎熱乾旱的夏季。
10. 駱駝背上的肉峰有什麼用哪些動物住在地下
從前,人們以為駱駝背上的肉峰一定是一個貯水器,裡面裝滿了水能夠不斷滿足身體的需要。其實駝峰里貯存的並不是水,而是膠質脂肪,雙峰駝的兩個駝峰里足足可以貯存40千克的脂肪。艱苦的長途跋涉常使駱駝處在飢渴交迫的境地,這時奇異的駝峰脂肪便會逐漸起化學變化,氧化分解後供給駱駝體內所需要的營養、能量和水分。據估計,每100克脂肪在氧化時可以產生107克水,貯滿脂肪的兩座駝峰在不斷氧化的過程中,就可以得40多升水。可見,駝峰並不是一個普通的蓄水池,而是一個化學蓄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