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銀川城市名字的由來
相傳,好早好早以前,銀川叫鳳凰城。說起鳳凰城來,一些老年人至今還指指點點——東門外高台寺是鳳凰的頭,頭挨在黃河邊;高台寺旁邊有兩眼井,那是鳳凰的眼睛;城中心的鼓樓是鳳凰的心臟;西塔和北塔是鳳凰的兩只爪子;西馬營里花花草草,樹木成陰,那是鳳凰的尾巴,那邊,鳳凰的尾巴長得一直拉到賀蘭山。
為啥叫鳳凰城呢?說來話長。你們可知道鳳凰鳥嗎?鳳凰鳥是幸福鳥,哪裡有鳳凰,哪裡就有幸福。鳳凰姐妹一共七個,住在長江南邊的一架高山上,鳳凰常常為人們造福,所以江南很美麗,山是青山,水是綠水,鮮花遍地香,樹木都成行,人長得清秀健壯,年年五穀豐登,大夥兒過著富裕的日子,什麼也不愁,都歡歡樂樂、高高興興......
那時,寧夏山川,地薄人窮。東有黃河,可河水淺得上不了岸;西有賀蘭山,南有六盤山,可山高擋不住西伯利亞的寒流,擋不住騰格里的黃沙滾滾。住在這里的回族、蒙古族、漢族人民,並不灰心,老是一個勁兒地在土地上辛勤地勞動著。但是,盡管人們把筋都快要苦斷了,把心血都快要熬幹了,還是改變不了窮樣子。人們都憂愁地唱著:
這么大的河來,這么高的山,寧夏川呀,一眼望不盡荒草灘。
這么大的河來,這么高的山,寧夏川呀,百姓年年沒吃穿!
幸福鳥的事,傳到了寧夏川以後,不論是回民呀,漢民呀,蒙民呀,都急切地天天盼,月月盼,把眼都盼紅啦,盼望鳳凰飛到寧夏來。這事被大雁知道了,她被大家盼望鳳凰的誠心所感動,便自告奮勇,不怕辛苦,飛往江南,見了鳳凰,咋長咋短,一五一十地把寧夏百姓的心意都告訴了鳳凰。鳳凰知道這些情況後,坐在高山的松林里商量,最小的七妹說啥也要到寧夏去看看,姐妹們都知道她是「板上釘釘」的脾氣,就同意了,希望她早去早回。七妹說走就走,山林里的百鳥都來送行,吹簫的吹簫,彈琴的彈琴,唱歌的唱歌,跳舞的跳舞,熱鬧得簡直沒法說。江南的百姓也都趕到長江邊送行,送的禮物可多啦,有的是送給七妹的,有的是送給寧夏各兄弟民族老百姓的。
六個姐姐和百靈鳥把七妹送過長江以後,七妹就高興地告別了眾親友,由大雁領路,朝寧夏飛來。七妹駕著一朵紅雲,飛行在藍天里。一會會子,就飛到六盤山區。七妹在六盤山頂上盤旋了又盤旋,這里的回民看見了,趕忙道一聲「色倆目」之類的話,都認為藍天里飄紅雲是吉慶到來了。鳳凰也高興地在六盤山和賀山之間的黃河邊上落了下來。
黃河兩岸早已搭滿了帳篷、草棚、蒙古包,口念「胡達」的回民,驚喜呼喊「老天」的漢民,叨叨不休「不休」佛爺的蒙民,都穿上各色各樣的民族服裝,敲鑼打鼓,早在黃河兩岸等著迎接鳳凰。六盤山、賀蘭山的百鳥,平川、草原上的牛、羊、駱駝、馬也都來了。大家都扯開嗓子唱呀唱呀,越唱越攢勁,連黃河的水也跳著奔著唱起來啦。
鳳凰來到寧夏後,也不緩一緩,就飛到這,飛到那——「啊!這么大的一片平川,怎麼都幹得裂開了嘴?」她轉臉看了看黃河,就這兒劃一條線,那兒劃一條線,劃得可多了,劃過後都變成了一條一條的渠道,渠里淌著水,渠口都搭在黃河裡。
第二天,天剛麻麻亮,她又飛到這,飛到那,忙得汗都不得顧不上擦。她把帶的禮物都灑在六盤山、賀蘭山和銀川平原上。馬上,銀川平原處處都是花草樹木,五穀莊稼;牛、馬、駱駝、羊,成群結隊地歡奔在草原上;六盤山褪掉了愁雲(容),換上了翠綠翠綠的衣衫;賀蘭山一高興,嘩嘩嘩地連滿頭的白發都脫掉啦,變成了青山。
寧夏山山水水變了樣,人人都感激鳳凰,說是她給大家帶來了幸福,帶來了江南鳳光,人們後來乾脆就把寧夏叫成「塞上江南」。
有了渠水,土地吃飽喝足了,莊稼長得格外壯實。從此以後,寧夏山川年年豐收,百姓都高興地跳起來,唱起來:
寧夏川,兩頭子尖,東靠黃河西靠賀蘭山,南邊站著六盤山,年種年收水澆田,......
寧夏山川變得和江南一樣了。鳳凰心裡盤算:「這里的回漢蒙民都很勤勞善良,這里和江南一樣美好,我就留在這里不回去了。」
她就把寧夏當成了自己的家鄉,年年歲歲和大夥兒一塊,勤耕耘著土地,精心喂著牛、馬、駱駝、羊。
當時,寧夏西邊遙遠的地方,有個異族部落。有一年,異族部落的頭頭帶領了兵馬,如狼似虎地殺進寧夏山川。他們見莊稼就燒,見人就殺。鳳凰氣極啦,就變成一座城,把寧夏的老百姓都裝在城裡,四面城門一關,敵人咋也打不開,一連打了三個月,敵人沒糧吃,就撤兵逃跑了。以後,只要敵人一來,大家就嘁哩喀喳進了城。敵人走了人們又出城,務農的務農,放牧的放牧。
鳳凰變成一座城以後,就託大雁捎信給江南,一來向姐姐們請安,二來告訴姐姐們,她不再回江南了。這樣,捎信走江南就成了大雁年年的差使。年年在天高雲淡、稻穀飄香的季節,大雁就向南飛去,第二年春天,又把南方的鄉情和六個姐姐的懷念帶給鳳凰。
不知道過了去了多少年月,後來出了頭人,後來的後來又出了皇帝,出了軍閥、官,出了地主......就改變了寧夏山川的面貌,少數人盤剝、壓榨大多數人。從此,山川荒涼了,水草枯竭了,牛、羊、駱駝餓得瘦干啦。六盤山頂上煙霧騰騰,苦悶得沒有睛朗過;賀蘭山上黑雲蓋頂,愁腸得沒有舒展過。有一年,皇帝派來了一個麻子官,麻子官壞透頂啦,一來到寧夏川,就在鳳凰城的東南築起宮殿,今天拉夫,明天搶財,害得回漢蒙民連口氣也喘不過來。麻子官臉黑心毒,見財就眼紅,他打探到黑泉湖裡有一個金馬駒,就想偷偷盜走了。
一天夜裡,他坐在衙門里,左思謀,右盤算:我盜金馬駒別人能瞞得過,可咋能瞞過鳳凰呢?又想,自寧夏川有鳳凰,人人都很聰明,能人越來越多,我幹了那麼多壞事,總有一天要倒霉,金馬駒盜到手也保不住。麻子官司想著想著:「哼!」了一聲,從牙縫里擠出一句「無毒不丈夫」的話來,便趁天還沒有亮,提上寶劍,偷偷地在鳳凰的脖子上砍了一劍。鳳凰雖然被麻子官砍斷了脖頸,但是她的心沒有死,還在懷念寧夏的各族老百姓。她用她的熱血流了一條渠道,渠水流過村莊,流過田野.......
東方發亮的時候,許多人都驚異地看見有一道新開的渠道,從他們的家門前曲曲彎彎穿過。人們一傳十、十傳百地都跑到渠上觀看、納悶、發呆:「咋回事啊,難道是天上銀河降落到人間?!」人們看著嘩嘩的渠水,忽然發現渠里有道血紅血紅的紅線,年長的老人辨認出來了,他們喊道:「啊,渠水裡還流淌著鮮血!」這時,一個老阿訇瘋瘋顛地跑過來,撥開人群,盯著渠水,捶胸頓足地哭喊著:「胡達呀,真是這樣的!」馬上,大家都驚奇地圍住了他,七嘴八舌地追問:「咋回事?咋回事?」老阿訇半天才喃喃地說道:「夜間,鳳凰給我託了一個夢,說她被壞人把脖子砍斷了......她想念大家,並用鮮血流成了一條渠,讓大家灌溉田地......
眾人一聽,淚滴心穿,有的抽泣,有的嗚嗚咽咽,有的手捧血水發 ,有的號啕大哭......就這樣悲悲切切,痛哭了九天九夜,連天都哭陰了,樹都哭黃了,山都哭白了......人們喃喃地唱道:
瓜兒哪能離開秧,孩子哪能離開娘,寧夏的回漢蒙百姓呀,咋能離開鳳凰!........
到第十年,鳳凰又托夢給那個阿訇,說她的心並沒有死,再過九十九年,還會復生,到那時候,要出好多好多能人,寧夏也好,江南也好,都會變成人間天堂,鳳凰還說:「等吧,等吧,等到六盤山山頂飄來紅雲,便是鳳凰飛來之時。」於是,人們不再悲傷了,萬物恢復了原樣。大家為了懷念鳳凰,把銀川城叫「鳳凰城」,把那條渠叫「紅花渠」。
Ⅱ 寧夏銀川這個名稱的由來
今寧夏銀川地區,古為靈州、興州和朔方屬地,史書中曾以「靈夏」、「銀夏」、「麟夏」、「銀麟」泛指過今寧夏和陝北地區,寧夏早就與「銀」字緊密的聯系在一起了。這是因為至少從南北朝到唐代時期,今陝西省與今寧夏毗鄰的陝北地區在地名上就被並稱連呼過。特別是北魏間,在陝北設立了夏州(治今陝西省靖邊縣東北白城子鄉),北周間又曾設置過銀州 (在今陝西省橫山縣境東),到唐朝時又改名為銀川郡。此外,隋唐時期還在今陝北地區設置過夏綏銀宥節度使。唐代,今陝北地區成為黨項羌族拓跋氏的割據勢力中心地帶。而到宋朝,陝北更是宋與西夏爭奪交戰的主要戰場之一。北宋雍熙二年(985年),銀州(銀川郡)城被西夏軍攻取,元豐五年(1082年),宋軍又於永樂城舊址(今陝西省米脂縣西北)重新修築一座新城,取名「銀川寨」或日「銀川城」,此城軍事地位十分重要,成為宋夏在軍事上的必爭之地,於是當時和後來的一些史書便把古夏州、古銀州與古銀川城聯系起來而泛泛呼之,
從此,銀與夏就彼此相連,密不可分了。到了明朝,在一些名人、官員先生們的筆下,為了表達抒發懷古之幽情,托古之雅趣,有時別出心裁附會古意,有意識的以夏州含射寧夏,而同時亦以銀州或銀川來隱喻興州與後來的寧夏城(今銀川市)。如明按察副使曹璉的《西夏形勝賦》文章開頭第一句就是「翳夏州之大郡」。此「夏州」謂何?結合文題來看,文章所謂夏州,就是指古西夏,也是指明代寧夏鎮城,因為文內所提到的,「帶河渠之重阻」,「水旋繞如環雍」,「營興廣武」,「園開麗景」,「靈武秋高」,「蠡山之雲」,「賀蘭晴雪」,「漢渠春漲」和諸如花馬池、鳴沙州、應理州、平虜城以及昊王陵等地名都在寧夏境內,可見此文以夏州代指興州即今銀川市。
又如在山西省《永濟志》中所載《重修河瀆海神廟記》的記文中,所提到的捐修人郭之琮曾任過寧夏巡撫。而記文對此載述是:郭之琮「開府銀夏」,顯然又以「銀夏」指代明朝時的寧夏和寧夏鎮城。
明朝還有一位寧夏巡撫王崇古在《北風行別總戎吳西台》的詩中,也有「三年肩我靖朔銀,九秋驅馳丹心竭」的句子,這里又以「朔銀」代稱明疆寧夏和九邊重鎮的寧夏鎮城。朔,顯然指寧夏全境;銀,則具指鎮城了。
看來明代人正在逐漸把以「靈夏」、「銀夏」、「朔銀」和「銀麟」指代古西夏和寧夏鎮的大范圍,逐漸向具指鎮城(寧夏城)的點上轉移與縮小。這時在詩句、文章中所提到的「銀」和「夏"等字和詞,還基本泛指寧夏全境,尚無明確的地名意義。 終於,在明朝後期,坐鎮指揮西北四大軍鎮的三邊總督劉敏寬,在他所作的一首詩中首次帶來了突破。他在《秋日楊楚璞中丞撫臨良唔長城關四首》之一中曰:「樓台矗矗冠層巒,無限華夷樹大觀。縹緲煙霞隨劍履,橫斜星斗亂旌干。須憑駝嶺臨河套,遙帶銀川挹賀蘭。函谷玉門堪鼎足,金城百二入安瀾。」
劉敏寬,山西運城人,萬曆五年(1577年)進士,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由延綏巡撫升任陝西三邊總督,開府固原(今寧夏固原市),節制延綏、寧夏、甘州和固原四大軍鎮兵馬和統一指揮西北各戰區的戰守軍務。這首詩應是他在擔任三邊總督時,由固原赴花馬池(今鹽池縣)執行秋防閱邊任務時,在長城關(為明花馬池城東門外長城關門)上西眺賀蘭山下寧夏鎮防區的即興所賦。詩中所提到的「銀川」已不是以古銀州或古銀川來進行隱喻射比古興州和寧夏鎮城了,因為詩句寫到了河套,並與賀蘭山同時出現,所描寫的長城或黃河就如同兩條帶子,不僅「遙帶」著「銀川」,而且還「挹」注著「賀蘭」。所以從詩句與整個詩意來看,詩中的「銀川」,已實實在在是在確指寧夏銀川平原或寧夏鎮城了。
這也不難看出,直至明朝後期,仍然沒有以「銀川」確指鎮城,所以鎮城之內也沒有出現以「銀川」命名的情況發生。就連文人們最喜歡在書院的命名時,採用懷古的做法也沒有出現,當時鎮城的書院分別命名為養正、揆文和朔方等名字。
清代以後,情況就大不一樣了,人們開始紛紛看中「銀川」一詞,並漸漸在寧夏大地上廣為使用,又從河西灌區慢慢收縮而具體定位到寧夏城的一點上,最終完全成為這座古城的別名和代稱了。清代寧夏府隸屬於甘肅省管轄,府城即今銀川市。
在歷史文獻中,首次以「銀川」代稱府城,見於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寧夏水利同知王全臣的《重修漢渠暗洞落成》的詩中曰:「河流運行漢唐中,雙拖百練舞長虹。唐徠西繞蘭山麓,漢延綿亘唐之東。……曾聞河源來自天,一曲伏流路幾千,或是天公聊小試,暫移鰍穴到銀川。」在王全臣之後,較早使用「銀川」射夏城的是通智,他是清廷兵部侍郎,雍正四年(1726年)奉旨到寧夏主持修鑿惠農、昌潤二渠。七年 (1729年)渠成,他親自撰寫了《惠農渠碑記》,碑文一開頭就寫到:「黃河發源於昆侖,歷積石,經銀川,由石嘴而北……。」立碑應在渠成放水之時,可知,寧夏古城以「銀川」代稱,真正出現在清康、雍之際。
Ⅲ 銀川湖中象老鼠的動物是什麼
俗稱水老鼠,學名:麝鼠
Ⅳ 以動物名為首的地名
我國幅員遼闊,地名豐富多彩,有的形象生動,有的風趣雅緻,實在耐人尋味。
以食品為首的地名:鹽城、酒泉、茶陵、蚌埠、谷城、魚台、棗庄、米脂、乳山等。
以花果樹木為首的地名:蘭溪、梨樹、桃源、荔枝、榆次、蓮花、梅縣、柳州、桐蘆等。
以姓氏為首的地名:萬縣、康平、彭澤、吳江、秦嶺、江山、洪洞、樂平、包頭等。
以動物為首的地名:龍泉、虎林、鹿港、鷹潭、狼山、雞西、鶴崗等。
以礦產為首的地名:金華、銀川、玉門、銅陵、鐵嶺、煤山、鉛山、石城等。
以顏色為首的地名:黃岩、青島、藍田、紫陽、白城、黑山、紅安、赤峰、烏江等。
以方位為首的地名:東陽、南昌、西安、北京、上海、中衛、下關、左權、右江等。
以數字為首的地名:零陵墓、一平浪、二連、三明、四平、五台、六安、七星台、八達嶺、九江、士堰、百色、千陽、萬安等。
參考資料:http://www.cbe21.com/subject/chinese/html/010703/2001_05/20010528_1540.html
Ⅳ 銀川這個名字和哪一種動物有關聯
銀川又稱為鳳凰城,銀川市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塞上古城和發展中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在民間傳說中又稱「鳳凰城」。距今3萬年以前舊石器時代的靈武市橫城水洞溝遺址和銀川西郊的鎮北堡、賀蘭縣暖泉等處的新石器文化遺址是銀川地區發現最早的居民點。殷商、春秋戰國時期這里是北羌、熏育(葷粥)、匈奴等民族活動、游牧...
Ⅵ 銀川的動物園里為什麽會出現大象和長頸鹿呢。。。。。
銀川按理來說有大象和長頸鹿挺正常,一般省會的動物園都有這些動物。不過銀川屬於西北,肯定比東邊的動物園動物種類少一點
Ⅶ 寧夏銀川有哪些典故
銀川市位於黃河上游寧夏平原中部,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1958年10月,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銀川市為自治區首府,是自治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被譽為「塞上明珠」。
塞上明珠銀川是一座漂亮的城市,它還有一個動聽的名字——鳳凰城。為什麼又叫鳳凰城呢?因為這里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
鳳凰又叫火鳥、不死鳥。鳳凰每次死後,周身會燃起大火,然後其在烈火中獲得重生,並獲得較之以前更強大的生命力,稱之為「鳳凰涅盤」。如此周而復始,鳳凰獲得了永生,故有「不死鳥」之稱。據說鳳凰是幸福鳥,哪裡有鳳凰,哪裡就有幸福。鳳凰七姐妹住在江南的一座高山上,常常為人們造福,所以江南很美,山清水秀,人傑地靈,人們過著富裕快樂的日子。而那時的寧夏,地薄人窮,長年乾旱,住在這里的各族人民辛勤地勞作,還是改變不了貧窮。
幸福鳥的事情,傳到了寧夏,百姓們日夜盼望鳳凰飛到寧夏來為當地造福。大雁被大家的誠心所感動,便自告奮勇,飛向江南,將寧夏百姓的心聲告訴了鳳凰。鳳凰知道這些情況後,坐在一起商量,最小的七妹決定要到寧夏去看看,姐妹們知道拗不過她,就同意了,希望她早去早回。七妹走時山林里的百鳥和江南的百姓一起來送行,還給寧夏的人們送了很多禮物。
鳳凰七妹由大雁領路,駕著一朵紅雲,朝寧夏飛來。不一會兒,就飛到了六盤山。守在這里的百姓見天空中飄來了紅雲,認為這是吉祥到來的徵兆,於是人們敲鑼打鼓、載歌載舞地慶祝起來。
鳳凰來到寧夏後,一刻也不願停歇,一會兒飛到東,一會兒又飛到了西。她看著眼前的情景驚嘆道:「啊!這么大一片平川,怎麼會幹得都裂開了縫啊?」於是她開始這兒劃一道,那兒劃一條,她劃過的地方都變成了一條條淌水的渠道,渠口就連著黃河。
寧夏西夏王陵沒久久,銀川平原已經處處是花草樹木,五穀莊稼;牛、羊、馬、駱駝,成群結隊地賓士在草原上;六盤山換上了翠綠翠綠的新衣裳,賀蘭山也變成了青山。
寧夏的山山水水變得和江南一樣美麗了。鳳凰心想:「這里的人民勤勞善良,我就留在這里不回去了。」她把寧夏當成了自己的家鄉,和各族人民一起耕耘著土地,喂養著牲畜。
有一年,寧夏西部偏遠的地方的異族部落的首領帶領兵馬,如狼似虎地殺進了寧夏山川。他們燒殺搶奪,橫行霸道。鳳凰情急之下把自己變成一座城,將寧夏的老百姓全都裝在了城裡,四面城門緊閉,敵人怎麼也進不來。一連打了三個月,敵人斷了糧草,就只好撤兵了。以後只要敵人一來,大家就躲進城裡,敵人走了又出城繼續生活。
鳳凰變成一座城後,就託大雁給江南的姐姐們捎信,一是向姐姐們報平安,同時也告訴她們她不再回江南了。從此以後,大雁每年秋天飛向江南,送去七妹的問候;第二年春天再把六姐妹的思念帶回北方的寧夏。
寧夏有一個心腸狠毒的大官,見錢眼開!他聽說黑湖泉里有個金馬駒,就想偷偷地弄到自己手裡。他心想:「我把金馬駒偷走了,恐怕瞞不住鳳凰啊?怎麼才能神不知鬼不覺呢?」大官眼睛一轉,計上心來:「哼哼!要是趁人不注意殺了鳳凰不就一了百了了嗎?鳳凰,別怪我心狠,人為財死嘛!」
第二天天沒亮,他就帶上寶劍,悄悄地來到鳳凰居住的地方將其脖子砍斷。可是風凰的心沒死,她依然掛念著寧夏山川,掛念這里的百姓。她的鮮血流成了一條溝渠,灌溉著她心繫的土地,養育著她熱愛的人民。
人們為了紀念鳳凰,為了記住她為寧夏山川所做的犧牲,就把她變做的銀川城叫做「鳳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