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動物死後會出現死後僵直、軟化成熟、自溶和酸敗四個階段,人也是一樣,請分別解釋這四個階段的過程和原理
1死亡和死後僵直
人死了以後,心臟不再向身體的細胞和組織運送氧氣,幾分鍾後腦細胞便會死亡,其他部分的細胞還會繼續存活幾天。由於血液循環停止,受重力影響,血液將集中到屍體低下部位的血管中,形成屍斑。屍斑是較早出現的屍體現象之一,通常是在死亡後2-4小時出現,經過12-14小時發展到最高度,24-36小時固定下來不再轉移,一直持續到屍體腐敗。
另外,人死後,體溫會以約0.8℃/小時的速率下降,直至與外界溫度相等。在屍冷的過程中,還會出現屍僵,一般會在死亡1-3小時內開始,在4-6個小時內,全身肌肉都會變得僵硬。屍僵通常是從咬肌開始,逐漸發展到頸部、上肢、下肢。屍僵一般經過24-48小時會開始緩解,一周內徹底解除。
在這之後,以蒼蠅為首的昆蟲會聞風而來,並在屍體的開放部位產下幼蟲,這些部位包括眼睛、嘴、生殖器和傷口。在屍體外部孵化出來後,僅僅一天內,蛆蟲就會鑽入屍體,進入幼蟲生活的第二階段,並通過獲取屍體皮下脂肪來滿足自身的需求。
2器官的消溶和屍體的腐爛
人體細胞中的酶可以輔助新陳代謝並分解各種物質。但是當人死亡後,細胞再也沒有能力控制這些酶的正常活動,這時酶就會隨著細胞液溢出細胞。而眼睛,則是最先被破壞的組織之一—想像一下眼內液體迸出眼窩的惡心場景吧……在皮膚各層之間的細胞進入這一過程後,人體的表皮會逐漸變得鬆弛,最終就像一件人皮大衣一樣包裹著屍體,甚至可以將全身的皮膚直接扯下來。
由於屍體的腸道內有大量的腐敗細菌,因此屍體腐敗通常是由腹部開始的,最早出現的徵象就是腹部膨脹。這是因為細菌的繁殖會產生大量廢氣,在人活著的時候,這些廢氣可以及時被排出,而在屍體中,由於消化系統無法工作,廢氣會充盈於屍體的各處,使得某些部位逐漸膨脹。
高度腐敗的屍體,由於其全身充滿腐敗氣體,整個屍體腫脹膨大成巨人,根本看不出生前的容貌。這種現象稱為腐敗巨人觀。
膨脹會持續到死後一周左右,當屍體某些部位(比如腸,或者軀干)由於膨脹而發生破裂,氣體就會被釋放出體外。
由於細菌不斷繁殖,菌群會越來越龐大,最終導致人體器官發生消溶。細菌的富集使肺部和消化器官首先消溶。而由於嘴部繁衍的細菌通過口腔上部進入腦部,腦部也會迅速的消溶。
之後軀體內的所有器官全部消溶,互相混雜在一起難以辨認。食肉的幼蟲會伴隨細菌侵蝕肌肉,而皮膚的腐爛與否取決於環境的溫度。隨著腐爛過程的持續,最終,屍體會全部腐爛,直至消失。
2. 蒼蠅一般在動物死後多長時間開始浸染屍體
屍體在分解時所發出的屍臭味,會吸引各種食腐性的昆蟲或節肢動物前來取食或產卵。有哪些昆蟲會在屍體上被發現呢?
主要為雙翅目、鞘翅目兩大類群昆蟲。雙翅目包括∶冬大蚊(常於冬天出現)、水虻(出現於屍體分解後期)、蚤蠅(於腐敗的有機質繁殖)、食蚜蠅(死亡屍體)、玳瑁蠅(濕木或腐爛有機質)、扁蠅(大量發生於海濱)、日蠅(潮濕環境)、艷細蠅(屍體酪蛋白發酵期間和氨發酵前)、小糞蠅(於糞便繁殖)、酪蠅(取食乾的屍體)、渚蠅(潮濕環境如池塘、溪流、海濱)、果蠅(偶爾出現於屍體,可能取食上面的真菌)、葉蠅(食腐肉)、肉蠅(食腐肉)、麗蠅科(取食腐爛物質)、廁蠅(於糞便或屍體繁殖)、家蠅(廣布種類)等。
其中麗蠅和肉蠅科種類常是最先到達屍體產卵或產幼蟲的昆蟲。鞘翅目昆蟲包括隱翅蟲(取食其它昆蟲種類的卵和幼蟲)、鰹節蟲(在分解後期出現,取食乾的屍體)、閰魔蟲(出現於屍體膨脹腐爛時)、埋葬蟲(取食蛆和屍體)、金龜子(較少出現於屍體上)等腐食性種類和捕食者,另外,偶爾也會見到蜚蠊目蟑螂和蜘蛛、蜱等種類。
不同死亡方式會造成昆蟲種類的侵入和繁殖位置不同。因此藉由昆蟲感染及侵入屍體的位置,即可用以判定死亡原因,或至少重建死亡前所發生的事件。
例如死前有傷口或遭毀損時,會使得在傷口處的昆蟲數量比其它開孔更多。如人面對刀子攻擊時,常會利用雙臂置於頭胸之前,手臂下方因之受到傷害,死後這些傷口上就會有麗蠅大量產卵於此。
一般,蠅類最常產卵的地點是人體的自然開孔,如鼻子、眼睛、耳朵、肛門或生殖器等部位。以麗蠅而言,最常產卵於臉部,甚少在生殖器部位。
但若死者在臨死前曾遭性侵害時,則麗蠅會較喜於產卵在生殖器部位。所以有此現象發生時,或可考慮朝向有性犯罪傾向的罪犯進行調查,但當然還必須與其它相關證據配合才行。
如果死者曾遭捆綁或葯物控制無法行動時,通常衣服或床單上會含有糞便或尿液,會引來某些特定蠅類,藉由種類鑒定即可提供受害者臨死前或死時的一些線索。
有些死亡與葯物有關,這些葯物有時可從屍體身上的蛆測出,或從蠅類感染位置看出。例如有些殺蟲劑像馬拉松常被使用於自殺,當馬拉松在口中出現時,會使得嘴巴上的蠅類繁殖減緩。若在屍體上完全找不到任何昆蟲時,又代表什麼意義呢?
這表示屍體可能被冷凍,或以密閉容器封密,或被埋在非常深的地方。
屍體的死亡時間又如何利用昆蟲線索來判定呢?一般而言,昆蟲會在動物死亡後兩天內即前來產卵,因此可藉由計算昆蟲的生活史來估算死亡時間。
利用屍體身上的昆蟲種類、出現季節和成長情形等來估計死亡時間相當容易,如在屍體上發現A、B、C、D四種昆蟲,A種出現在1~3天,B種3~6天,C種7~9天,D種9~10天,則可推測受害者死亡時間應為9天。
又例如麗蠅的幼蟲發育至第三齡約1.7公分大小需要4~5天,化蛹則需8~12天,可藉實驗室飼養或體長來判斷死亡時間。
但以上估計常會受到溫度、死亡是在白天或晚上、月份或在土中或水中等因素影響,而有些差異,因此在估計死亡時間時,也需將這些因素考量在內。
至於死亡地點是否為第一現場,可藉由比較屍體上的蟲相和周遭的蟲相即可得知。例如由屍體上的昆蟲種類估計所得的死亡時間較長,而由下方的土中昆蟲種類估計出來時間較短,則表示屍體曾被移動過。
若屍體是被發現在隱密環境中,則屍體上應不會有麗蠅種類出現,一旦發現有麗蠅種類,則表示屍體可能是由開放環境搬移至隱密環境中。因很多蠅類都具有棲所專一性,會喜歡在特定地方產卵,所以藉由判斷蒼蠅卵或幼蟲的種類,即可推知屍體的死亡地點。
想成為訓練有素的法醫昆蟲學家,你得至死亡現場進行下列記錄與採集∶
(1)先觀察然後再記錄整個現場環境,注意屍體旁的整體棲所環境和植被,是向陽?背光?是森林?路邊?或密閉建築物?
(2)記錄現場氣候數據,包括空氣、蛆群、地表和屍體下方土壤等的溫度。
(3)記錄屍體的真正位置,包括方位、頭臉位置、與底表接觸部位及處於被光照或陰暗位置等。
(4)記錄任何不自然情形,人為或腐食者造成的現象(傷口、火燒、覆蓋物、掩埋物、移動、肢解情形等)。
(5)記錄與採集屍體上的昆蟲(包括卵、幼蟲、蛹、成蟲、蛹殼、幼蟲蛻、糞便)、數量、主要為害部位與寄生捕食情形等。
(6)記錄屍體3~6公尺范圍內飛行、休息或爬行的昆蟲活動情形。
(7)在屍體移走後,進行屍體下方1公尺枯枝落葉或土壤的採集。
(8)將多餘的卵、幼蟲和蛹進行飼養至成蟲期,除鑒定上較為容易外,同時也可得到昆蟲生活史數據,提供死亡時間的重要線索。
目前在國內一些大學里的昆蟲系、生物系均有學者進行法醫昆蟲學方面的研究,進行雙翅目種類之鑒定與生物學等研究,或利用雞或豬屍體作為試驗材料,調查不同時間受吸引而來的昆蟲種類與數量。
3. 寵物死後怎麼處理
掩埋、丟棄、火葬、製作標本……寵物屍體怎樣處理最科學2006年12月14日
星期四
下午
05:26掩埋、丟棄、火葬、製作標本……寵物屍體怎樣處理最科學
霍霞
截至去年7月1日,北京市有超過41萬只犬辦理了登記年檢手續。據有關人士估計,將家養和流浪犬貓的都算在內,北京貓狗的數量已經超過200萬。而每天約有超過四百隻貓狗因為疾病、意外事故、自然衰老等原因死亡。這些貓狗的屍體都到哪裡去了?什麼是最為科學的處理方法?法律是如何作出相關規定的?
現狀:小動物屍體處理常見的五種方法
方法一:掩埋
使用指數*****
近日,做市場營銷的夏先生有一隻14歲的老貓「鬼子」,因為年紀太大而死亡。夏先生將「鬼子」裝在大的鞋盒中,並在他家附近小樹林的一棵樹下挖了一個一米的深坑,將「鬼子」埋在下面,填平後,又在上面堆起一個小土堆。
在記者調查中發現,大多數寵物的主人選擇了使用掩埋的方式處理寵物屍體,選址多為家附近的小區,或者公園、遠郊。據相關人士介紹,這是目前市民採用的最主要的動物屍體處理方法,但其中很多人對於埋葬動物屍體的地點、方法都沒有正確的了解。
方法二:丟棄
使用指數**
在垃圾堆里,人們偶爾會見到一些寵物貓狗的屍體,有的被裝在塑料袋中,有的則被直接扔在裡面,還有的仍然穿著生前的寵物衣服。目前正在養狗的張女士看到此處,非常傷感,「可以想見,它們曾經多麼受主人寵愛」。
據一家寵物醫院的工作人員介紹,這里也曾數次發現小動物屍體。此外,在野外、馬路、公園、草坪、河裡,都曾有人發現小動物死屍,這些動物中,除了流浪動物,有相當一部分是被主人遺棄。
方法三:火葬
使用指數**
上周五中午,一隻蘇格蘭牧羊犬的屍體被送到了位於北京北三環的一家動物安葬服務中心,在下午就被帶到了位於昌平的火化廠進行火化,骨灰可以在此寄存或埋葬在地下,動物的用品也可以在此焚燒。寵物火化的價格,要根據動物的身長,從500元到800元不等,其中一項主要的成本在於柴油費。
盡管一再提高服務,但此家非典之後開辦的寵物安葬服務中心,一年多來平均每個月只有18.5隻小動物接受火化,最多時可達30隻,而最少時每月只有七八隻。
方法四:吃掉
使用指數*
一天,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會長蘆荻接到一個電話,附近一家餐廳的3名客人帶來一隻狗,要求餐廳做頓狗肉。年過七旬的蘆荻迅速趕到餐廳,在這只小狗馬上就要被送到廚房的時刻制止了他們的行為。據了解,在非正規的狗肉市場中,除了一定數量的流浪狗,還有相當一部分來自狗販子的收購。有人發現,在北京近郊,不少地區掛了「收狗肉」的牌子,由狗販子收購後送到狗肉餐館。此外,個別家庭中也曾有人在狗死後將其吃掉,其中,一些因病而死的狗,被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吃掉,非常不利於人的健康。
方法五:標本
使用指數*
位於北京南四環的一家寵物標本店已經開業兩年,來此的客人全部都是北京市民。製作前,主人往往會提供一張寵物生前的照片,標本將按照照片上的寵物神態來製做。普通的京叭狗標本的價格是2000元,身長在80厘米到100厘米之間為4000元。寵物標本只保留顱骨、外皮以及腿骨的一部分,身體的其他部位將進行無害化處理後進行填埋,或由主人自行處理。
據這里的工作人員介紹,主人製作寵物標本,主要是為了紀念寵物生前的樣子,以寄哀思。過去,做寵物標本的人很少,而現在,一個月大概有五六隻寵物被送來。盡管如此,與北京每天死亡的寵物數量相比,被製成寵物標本的寵物畢竟是少數。
專家觀點:為防傳染病
寵物屍體應火化
埋葬時應該深埋,並要遠離水源
記者從一家寵物醫院了解到,在這里醫治無效而死亡的寵物,每10隻中,約有3隻進行火化處理,其餘約6隻被主人帶走,一般採用埋葬的方法。從調查來看,埋葬寵物屍體,是目前人們處理動物屍體的主要方法。
據北京市畜牧獸醫總站獸醫科犬類疫病預防研究專家周桂蘭介紹,死於疾病的狗,主要死於犬瘟、細小病毒、腺病毒感染和人獸互傳寄生蟲病;而病死的貓,大多死於貓瘟,而且多數貓攜帶寄生蟲,例如絛蟲、跳蚤。
「寵物屍體被埋葬後,一些病原體會自然死亡,但有些病原可以在屍體原的骨髓中存活一年,而其中的芽孢菌類可以在土壤中存活數年。這對環境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尤其容易污染水源。」
專家建議,如果進行寵物屍體填埋,一定要在距離井、泉、河至少50米以外的地方,總之要遠離水源,避免污染。埋葬時,動物屍體距離地面表層的深度至少為半米。動物屍體上,應該覆蓋生石灰或者20%以上濃度的漂白粉。對於有病寵物用過的用品,應該用5%以上濃度的漂白粉溶液或者0.2%到0.5%濃度的過氧乙酸溶液進行浸泡,可以達到徹底消毒的效果。
動物死亡後應該火化
周桂蘭認為,隨便丟棄死去的寵物,盡管屍體最終在垃圾場被焚燒處理,但在這一過程中,它隨時都有可能造成病原傳播,從而對水質、空氣、土壤等帶來污染。動物屍體上的傳染性病原,尤其是人獸共患病原隨時都可能給人和環境帶來危險,解決這種病原污染最好、最徹底的辦法應該是火葬。
然而目前將寵物屍體火葬的主人還是少數,除了火葬價格不菲,周桂蘭認為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人們沒有動物屍體無害化處理的觀念。「最好的無害化處理就是火化。對於寵物身上攜帶的病菌、病毒和寄生蟲,火化是最徹底的消毒方式,埋葬和丟棄都會對環境造成潛在的影響。」
目前,北京已經有了專門進行動物屍體火化的地方。北京大興黃垡苗圃小動物紀念林中的2000多畝地上,每一顆小樹苗下埋葬的都是貓狗的骨灰。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目前已救助1000餘只小動物,它們死後,都被送到這里進行火化和骨灰掩埋。小動物紀念林的工作人員認為,這種方法不但讓動物回歸自然,還有利於環境中有機物的循環。
一些國家中,寵物屍體處理有明確規定
一家動物安葬服務中心的廖先生在查閱的國外資料中發現,有些國家的寵物屍體處理有嚴格的規定。首先寵物屍體要經過獸醫鑒定,檢測其是否具有傳染病,有傳染病的寵物一定要進行火化。而對於埋葬的動物,其地點是有明確規定的,不能隨地填埋。坑的大小、深度都要根據的動物的身長來確定。
據相關報道,寵物殯葬業在國外已經形成了一個成熟的產業。例如,英國大約有1100萬只寵物,每年寵物市場的產值高達35億英鎊,寵物殯葬業可以提供諸如火化、棺木、寵物墓地和慰問卡等服務。在日本,不但有寵物火化、寵物葬禮和寵物墓地,甚至還有專為寵物服務的寺廟。
相關法律:
由北京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於2003年9月5日通過、2003年10月15日起施行的《北京市養犬管理規定》中,對於動物屍體處理並未作出明確規定。在今年召開的市人大十二屆三次會議上,谷衛等17位代表提交的《北京市養犬管理規定修正案》,建議增加對犬屍體進行無害化處理,養犬人到登記機關辦理注銷手續時,應出示無害化處理情況證明的規定。
對此,市人大法制委員會認為,由於無害化處理設施尚不完善,缺乏相應的管理制度,要求犬死後養犬人在辦理注銷手續時出示相關證明條件尚不成熟,因此,法制委員會建議市政府加快無害化處理設施的配套建設,並將辦理情況於7月底前向市人大法制委員會報告。待條件具備後,再對《北京市養犬管理規定》的相關內容進行修正。
4. 動物死了多久血液開始凝固
根據動物的大小、代謝水平和死去時的環境溫度
其實以人為例,其實人的血液在死後會在身體下部凝聚成為屍斑,而並不是真正意義的凝固,不過更容易觀察到的是屍僵,是由於三磷酸腺苷的過度水解造成的屍體蛋白質凝膠化造成的。
5. 動物死亡多久會硬化
動物屍體硬化現象叫做屍僵,屍僵是由於死後機體組織缺氧,體內有氧代謝停止,肌肉中三磷酸腺苷(ATP)的合成下降乃至終止,而分解仍有繼續,使其含量不斷減少。因為肌肉只有在足量的三磷酸腺苷存在時,才能保持彈性柔軟狀態,如其含量減少乃至消失,則使肌肉收縮並變得僵硬,直到屍體腐敗開始的時候,肌動凝蛋白分解才使得僵硬的屍體得以緩解。
在春秋時節,動物屍體在死後30分鍾—2小時內就會硬化,死亡時間經過3~4小時,屍僵大部分出現。動物死亡後經過時間為5~6小時,屍僵全身出現。9小時—12小時完全僵硬,30小時後軟化,70小時後恢復原樣。但如果在土中或水中,或在低溫乾燥情況下則會延緩,高溫多濕條件下會加快。上述現象出現時間在夏季會變短,冬季變長。
需要注意的是,屍體現象的發生和發展受到各種條件制約的,比如動物死前經過運動,肌肉發熱,僵硬時間會變短,動物身體狀況良好,肌肉發達,僵硬時間也會變短。
6. 動物屍體掩埋多久會腐爛
一般情況下,屍體在死後30分鍾—2小時內就會硬化,9小時—12小時完全僵硬,30小時後軟化,70小時後恢復原樣。但如果在土中或水中,或在低溫乾燥情況下則會延緩,高溫多濕條件下會加快。
面部及四肢發涼、屍斑、屍僵開始出現,其死後經過時間為1~2小時。屍斑呈片狀分布,屍僵大部分出現,其死亡時間經過3~4小時。屍斑融合成大片,屍僵全身出現,角膜微濁,嘴唇開始皺縮,用縮瞳劑、散瞳劑滴眼,瞳孔仍有反應,其死後經過時間為5~6小時。
屍僵高度發展,指壓屍斑能完全退色,角膜高度混濁,眼結合膜開始自溶其死後經過時間約12小時。屍斑能全部壓退,羊皮紙樣斑形成,角膜高度混濁,鞏膜黑斑出現,口腔粘膜及眼結合膜自溶,其死後經過時間約24小時。
上述幾種屍體現象出現的時間,是以春秋季節為基礎的,夏季則加快,冬季則變慢。
7. 自然界當中,動物的屍體最終都去了哪裡呢
死後遺體組織中的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在腐敗菌的作用下不斷分解為簡單的有機物和無機物,組織器官逐漸液化崩解,最後軟組織消失而殘留下遺骨,這就是遺體腐敗的全過程。其中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過程。
1 屍臭的產生:死後數小時,腸道內的細菌使蛋白質等有機物分解、產生硫化氫、硫醇、硫醚、氨、甲烷、二氧化碳等腐敗氣體。這種氣體在死後24小時內即可產生。2 屍綠的產生:腸道內的腐敗氣體硫化氫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成硫化血紅蛋白;或與血液中游離的鐵離子結合生成硫化亞鐵,透過皮膚呈現綠色,俗稱屍綠,通常出現在右下腹部,然後擴展到其他部分。(出現位置也會有變化,比如溺死的遺體,屍綠先出現在頸部和肺部。)開始呈現綠色逐漸變深,一直變成灰黑色,有時還帶有淺紅色的陰影。這是遺體腐敗的第一個醒目徵象期。通常在死後24~48小時產生。(也有14~120小時之間)
屍體在不同環境下腐爛速度是不同的,我想你指的是露天放置吧。露天依然會有不同,比如說空氣濕度問題、土壤PH問題,這些都會影響其腐爛速度。「白骨化」:隨著屍體腐敗的繼續發展,各臟器及軟組織逐漸軟化、液化,最後消失,屍體的毛發及指、趾甲脫落,最後只剩骨骼,稱為白胃化。暴露於空氣中的成人屍體,在夏季約需10天到1 個月以上、春秋季需5 ~6 周以上、冬季需數月以上可形成門骨化,埋在泥土中的屍體約需3 —4 年可白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