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食草動物的蛋白質是怎樣產生的
食草動物吃入的草就是植物細胞,構成細胞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首先動物將吃入的植物細胞(也就是蛋白質)進行分解為氨基酸,然後再將對體內有用的氨基酸保留重組為自身有用的蛋白質。食草動物體內也會有蛋白酶可以分解動物的蛋白質,蛋白質被分解成氨基酸,再被食草動物吸收.
食草動物不能直接利用草等含纖維素多的植物,但胃部中含有一種細菌能分解纖維素,將纖維素分解成多糖,然後多糖被吸收在體內經代謝轉換成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等。食草動物對除了纖維素外的草的成分(如少量維生素a、氨基酸等)大多能吸收,能產生維持生命的能量。轉氨基,轉氨基作用轉氨基作用 指的是一種α-氨基酸的α-氨基轉移到一種α-酮酸上的過程。轉氨基作用是氨基酸脫氨基作用的一種途徑。其實可以看成是氨基酸的氨基與α-酮酸的酮基進行了交換, 結果是生成了一種非必需氨基酸和一種新的α-酮酸。反應由轉氨酶和其輔基磷酸吡哆醛催化。
植物也含有蛋白質,但是量很少,所以只憑草料中的蛋白質是不夠的,草食動物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就擁有了利用菌體蛋白的能力,在反芻動物如牛羊鹿的瘤胃,有大量細菌和鞭毛蟲等,在單胃動物如馬,驢,兔等,在盲腸內有大量的微生物。
微生物利用能量,和非蛋白氮合成菌體蛋白,菌體蛋白再供草食動物利用。所以草食動物雖然只是吃草,也可以滿足對蛋白的需要,草食動物雖不要求蛋白質有多少,但對攝入的氮還是有要求的,比如牛,如果草料中蛋白含量低,可以給加入一定量的尿素,瘤胃微生物就可以利用尿素氮合成蛋白質,以供牛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