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動物告訴我們人生道理
上帝創造了萬物之後,初步規定了人和其他動物的壽命都為30歲。上帝先問驢子,是否願意活30歲,驢子很激動的說:「太長了,太長了,我可不願意受30年的苦!我每天拉磨拉車,還挨鞭子打,活著有什麼意義?!仁慈的上帝,請你可憐可憐我吧!上帝答應了,給它減輕18年,讓它活12年。上帝問狗,狗也不願意活那麼久,理由是:「我為主人跑前跑後地賣命,又能比驢子強多少?都說我很忠誠,可不忠誠行嗎,還不是讓主人宰了吃肉?!上帝同情它,給它減去了12年。接著問猴子,猴子也有同感,它說:「我雖然用不著幹活,但活得也不舒服。人不尊重我且不說,他們還喜歡耍我,被耍弄的滋味可真不好受,還是少活幾年好。」上帝給它減去10年,讓它活20歲。
問到人時,人說:「太短了,30歲哪裡夠呀?30歲剛剛成家立業,辦完了幾件人生大事,正准備享受人生樂趣,卻要死了!萬能的上帝呀,行行好,讓我再多活幾年吧!」上帝見人這樣樂觀,就同意把驢子,狗,猴子節省出來的壽命統統加給人,給人類增加40年,這樣人就可以活到70歲了。
人能活70年,可這70年,活著的滋味不一樣。前30年本來就是人自己的,所以活得健康快樂,有滋有味。接著就要過由驢子省出來的18年,這時的人,上有老下有小,活得跟驢子一樣辛苦。活完這18年,就成了快50歲的人,孩子的孩子也出生了,照料下一代的任務理所當然要承包下來。60歲前的這12年,是由狗省下來的,人也像狗一樣費力不討好。60歲到70歲這10年,人的勞動能力逐漸喪失,牙掉了,耳聾眼花了,腦子也不那麼好用了,經常忘事。在一些年輕人眼裡成了「老頑固」,「老糊塗」,被孩子們戲耍著玩兒的事情也曾經發生過。這10年,人真像猴子似的難得受尊重。
寓言是虛構的,但它所拓展的智慧空間,卻可以給予我們諸多啟迪。人生是不可逆轉的生命旅程,無論是橙色的童年,紅色的青年,藍色的中年,還是金色的老年,都有各自的煩惱。而我們所要做的,是在各個階段營造自己的快樂。因為,除了你自己,沒有人能夠阻止你快樂。
㈡ 多看動物世界,能明白很多道理!
最近在看大衛愛登堡爵士的紀錄片,確實都是非常高質量的紀錄片。當然無論還是海洋或者陸地,動物自然都是繞不過去的主角。
人類作為靈長類動物,隨著自身優越感的爆棚,我們很多時候,從來不把自身和其它動物畫上什麼等號。但是,一個基本的事實,人類也是動物,所以擺脫不了動物的很多共性。
作為動物,生存在地球上,必須要生存和繁衍。生存是自身的需要,繁衍是物種的需要。很多動物克服萬難也要繁衍,比如企鵝。對於企鵝來說,這一切顯然不是主觀的,一切都是基因決定的。但是,非常真實的反應了物種的特性。
作為動物,沒有任何物種可以擺脫死亡,但是人可以像動物一樣死去,但是絕對不能像動物一樣活著。
作為動物,依然擺脫不了弱肉強食。自然界中的動物,都是不斷捕食其它物種,對它們來說沒有殘忍和血腥,只有生存。
所有,與人類而言,雖然我們已經在文明的進程中邁過了很多坎,但是和平依然是短時間無法實現的目標。因為要擺脫人的動物性,需要的條件是非常苛刻的。
㈢ 風的故事得到什麼啟發
我們做人也要懂得知恩圖報,連動物都懂的道理,難道我們不懂嗎?風將自己的一生的時光全部給了人們,而人們卻不懂得知恩圖報。
㈣ 為什麼人會思考而動物不會
人是一種有意識的有高度社會性的動物。
人有意識,有思維,有語言,通過語言,人促成了一個統一的社會;通過語言人可以積累文化,後代可以快速傳承前人的文化成果。
但是,你所說的思考不等於「有意識」。動物也會思考,但是沒有意識,他們的「思考」是一種很有限的經驗的應用。
比如:螞蟻,雖然干起活來很勤奮,可是它們也能抽出時間來玩。螞蟻參加各種賽跑,摔跤,有時還在一起模擬戰斗。在螞蟻從事這些活動的時候,它的思想肯定很活躍。
動物在築巢或壘窩的時候就會考慮得比較多。鳥在築巢時就要搜索它能用得上的材料,在做這類工作時,鳥兒就在動腦筋。河狸在修水壩或壘窩的時候也會動腦子。河狸在尋找建築材料,在考慮怎樣安放以及用泥土把這些材料粘合到一起時都在動腦子思考。有些種類的蜘蛛所壘的窩,除了有些思想的動物以外,是很少有什麼動物能壘成的。
動物不但會思考,而且也會學習。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關注學習。鸚鵡雖然在別的方面很蠢,可是會學說話。美國南方的模仿鳥會模仿很多不同的音響。馬不用很長時間就能學會跟讓它乾的活兒有關的許多東西。雖然牧羊犬不懂得其他種狗所懂的絕大部分事物,可是牧羊犬卻精通於怎樣看護好羊群。
雖然動物會思考也會學習,可是卻不能像人那樣,對學會的事物作出任何真正的改進。每種鳥都有自己的築巢方法,但總是用同樣的方式,互相之間也不學習。可是,你知道,人類就不是這樣,人類總是要尋求新的蓋房子的方式,人類總是要改進做一些事情的方式方法。
有許多事情,似乎是動物都知道怎麼做。它們不用學就會或者是用我們還沒了解到的方法就掌握了。據說它們都是憑著本能去做這類事情,都能像人類設計新房子那樣,動物也能有周密的計劃和仔細的考慮,那麼動物的巢穴在式樣上也會有所變化和改進的。
我提到了河狸的建築上的本能。一位英國先生抓到了只小河狸,起先把它放到一隻籠子里了,過了一會兒又把它放出來,放進了一間裡面有很多種不同的東西的房間里。剛把這只小河狸放出來,它就開始施展了它築壩的本能。它把凡是能找到的東西:刷子、筐子、靴子、衣服、棍子、煤塊等等都集中到一起,然後來安排這些東西,好像要築水壩似的。那麼,如果它真的有頭有腦的話,它就該知道,在這沒有水的地方築水壩是根本沒用的。
道理很明顯,當動物像我們人一樣在憑各種感官學習事物時,動物對所學的事物幾乎不多加考慮,這就是之所以動物不能較迅速地提高的原因。即使是像大象和小狗這樣最聰明的動物,也不能對它們的所見所聞加以思考。事情還遠不止如此。有些事情我們能懂,而這些事情,動物根本一竅不通。動物對於發生在自己的視野之外一切事物一無所知。動物的頭腦與我們人類的頭腦是很不相同的,所以動物的頭腦就分辨不出真偽或對錯。
給分,謝謝!不懂繼續q我759716808
㈤ 從「動物世界」里明白的一些道理。。。。。。。
朋友,你說的很對,首先現實世界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是應該存在的。不該存在它能存在嗎。存在就有它存在的理由,這是最基本的哲學原理。
勝者為王敗者寇,弱肉強食,天下強者為尊。適者生存,是達爾文進化論在生物界的具體表現形式。也叫叢林法則。起作用的不是誰有理,而是法則。動物競爭的是食物、性、(因動物沒有錢財)。人競爭的是:錢財、名利、性。這也是人與動物的本能。在本能方面,人與動物是一樣的。以前的皇帝不就是相當於一個猴王嗎。(皇帝也叫國王)
人與動物的區別是:人有理智,有知識,能認識世界改造世界,能根據自己的利益,控制自己的本能。因此,人比動物適應能力更強。人類將是未來宇宙的主人。
你正在完成一個從現象到本質,從感性認識到理性(理論)認識的過程。你所看到的存在、現象,就是你的感性認識。叢林法則就是本質,就是理性認識。
㈥ 動物的啟示作文(400字)
螞蟻的啟示
早就聽說螞蟻搬運東西的能力在動物界可謂「空前絕後」,它們給搬動比自己體積大60倍的東西,稱為「大力士」,我准備星期天下午寫完作業,去領教領教這群「大力士」的風采。
周末被我日思夜盼地「盼」來了。早上,我早早地起了床,開始寫作業。開始,一切順利,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就到了最後一題的節骨眼上,麻煩來了,最後一題我冥思苦想,絞盡腦汁也沒有一點兒眉目。我索性不寫了,按照原計劃--觀察螞蟻去了。
嘿,今日一見,這些「大力士」果然名不虛傳,只見它們有條不紊地工作著,一隻小螞蟻「闖」進了我的視線:它發現了一個食物:麵包,它馬上轉了回去,看見一隻螞蟻,它便於上前去交頭接耳一番後,又向前走去,它不停地號召著,沒過多久,就有越來越多的螞蟻向這兒聚集。
這么大的一塊麵包,對於體積寵大的人類來說,可能不算什麼,但對於這么眇小的螞蟻來說,可能是一個龐然大物了。我心中不禁浮起了一個個問號:它們會放棄嗎?它們要怎麼搬呢?
我心裡不停地猜測著。可是,過了十幾分鍾,前來「支援」的「蟻兵」們漸漸少了,可麵包還紋絲不動地「躺」在那兒。
咦,真是太奇怪了,莫非它們想放棄了?在我的意料之中,不到五分鍾,麵包上的螞蟻已經所剩無幾了。
我心中暗想:動物畢竟是動物,而且是像螞蟻這么微不足道的動物。它們不會有驚人的毅力,它們充其量也只不過是一群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動物罷了。
可是,不久,事實證明了我的想法錯了。我也不得不承認自己太低估它了。
只見一隻只螞蟻回到了麵包上,不一會兒,就回到了剛才那熱鬧的情景來了。它們不再像剛才那樣搬了,而是把麵包分成了一點一點的再搬。突然,我茅塞頓開:螞蟻們之所以不去搬了,是因為它們選擇了暫時的放棄,去想別的辦法。
當我又回到書桌,拿起那道題以後,心中又做出了新的選擇。又感到無比沉重,「學會放棄」,這么簡單的道理,螞蟻都懂,而自稱「高級動物」的人類卻不懂。
我們只說「堅持到底」,「堅持就是勝利」。可不知「放棄」去另闢蹊徑也是一種明智的選擇呀!
懂得放棄,學會選擇,成功之門就會向你敞開。
㈦ 從什麼動物身上可以知道一些做人的道理,比如從螞蟻身上可以知道要團結.....
近年許多人都說:「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我也贊成這個說法。可是,從生態結構和生態平衡角度看,每個動物種群都是整個生物鏈上不可或缺的一環,既一物降一物,又互為依存。可見,動物豈止是人類的朋友,簡直是人類生存法則中的一個重要支撐,一如人們賴以生息的那座房屋,老人行走時拄著的那支拐杖,殘疾人乘坐的那輛輪椅。
不過,我還發現一個事實——動物,還是我們人類的老師哩!
這不是說,人們從寓言、童話故事中的動物身上學到了什麼,因為那些擬人化的動物,其實只是人們借用動物來表達自己的某些具有教誨意義的意思而已。我是說,人們以動物為師,可以直接從動物身上學到許多東西,比如建築師從工蜂營造的蜂巢受到的啟發,比如飛機發明家從飛鳥身上得到的啟蒙,比如舞蹈家揚麗萍學著孔雀的一舉一動,跳出了經典、絕倫的孔雀舞;至於龍年說龍,馬年說馬,牛年說牛,大概就是倡導一種動物精神吧。
當然,人們還可以從動物身上學到了許多如何做人的道理。
美國進化生物學家奧利維亞·賈德森博士寫過一本一度躍上亞馬遜銷售排行榜第三名的《動物性趣》,列數了動物世界的種種有趣的性行為,其中講到諸如馬達加斯加島的粗尾侏儒狐猴、黑兀鷹、寒鴉、非洲的迪克小羚羊、加州鼠等種群的「一夫一妻制」,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一夫一妻制」,休戚與共,從一而終。據說有些動物夫妻,當一方死去,另一方會「單身」到最後,有的甚至從此不吃不喝,以身徇情。而人類,就聰明了許多。以當今的中國為例,法律不僅規定了公民的婚姻構成狀態的一夫一妻制,同時還規定了公民享有結婚自由、離婚自由和婚內的種種權利與義務,否定了「從一而終」之類的東西,使婚姻的成立與變故,充分體現當事人的意願。這無疑是一個歷史的進步。可是,確實有那麼一些人,明明家有妻室,卻在外偷雞摸狗似的過著與人同居的生活,或者乾脆暗地裡包起了「二奶」甚至「三奶」、「四奶」來,享受「一夫多妻」的生活。且不說其如何的違法,如何的有悖道德,如何的忘卻對婚姻的義務和責任,便是比起黑兀鷹、加州鼠來,也大不如。這些人是不是該好好向那些「一夫一妻制」的動物請教一下呢?
接下來說狼。別看狼的樣子有點像狗,腦袋上同樣豎著一對耳朵,身後同樣拖著一條尾巴,卻要比狗兇殘百倍,兇殘到可以把傷殘的同類吃掉。但是,兇殘不是狼的唯一特點。我曾經讀到一篇文章,大意是:有一天,一位男子經過一片曠野,遇見一匹遭獵人槍擊的已經奄奄一息的受傷母狼,他把母狼抱回家裡,替它的傷口上葯、包紮,為它餵食。等到母狼完全康復了,這位男子把它送回曠野。幾年以後,那位男子又經過那片曠野,突然發現一群狼正在向他逼來。正當他束手無策時,卻又發現那群狼漸漸離去,直到無影無蹤。這時,他發現不遠處坐著一匹狼。仔細一看,正是幾年前自己營救過那匹母狼,目送著他遠去。看,連兇殘成性的狼也懂得「知恩圖報」,可是在現實生活中,丟爹忘娘者有之,忘恩負義者有之,反目成仇者有之,過河拆橋者有之……這些「者」,該學學那匹母狼才是。
再說虎。虎要吃人,人們曾經畏懼它,憎恨它,並把武松捧為英雄。現在虎越來越少,成了「珍稀」,才知道要珍愛它,保護它。盡管虎會吃人,吃弱小動物,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它再飢腸轆轆,也不會吞食自己生下的虎崽子。成語「惡虎不食子」,就是這么來的。但是生活中的一些父母,恐怕連「不食子」也做不到。他們或者看著孩子學壞,任其越走越遠,或者當起了賣淫女兒的皮條客,或者教唆、縱容孩子作案,直至把孩子送上不歸路;再或者,為了自己的某些利益需要,不乏遺棄孩子的、賣了孩子的、加害孩子的。這樣的父母,當然有必要拜虎為師了。
一個人,倘若連畜生、野獸都不如,就非常悲哀了。然而,以動物為師,或許可以幫助我們學會堂堂正正做人,可以有許多知識的長進和生活的感悟。
----------------------------------------------
人與動物的關系,有時還真說不清,有人以之為友,與之和諧相處;有人以之為敵,忍心摧殘殺戮;有人則以之為師,從動物身上汲取精神的養料....
在當今社會,有心保護動物的人在一邊開展動物基金協會 ,而另一邊則是無情的人正在無情地殺戮我們僅有的朋友.盡管一再宣傳: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可是真的每個人都把動物當作朋友嗎?有些人是發自內心的保護動物,尊重它們的生存方式,隨時隨地的關愛它們,從不傷害它們.甚至有些人為之付出了一時的時光與生命!!而大部分人則是以動物為玩偶.隨意踐踏它們,甚至利慾熏心的人們竟會把它們作為交易的商品,它們的生命在那些人的手中似乎不及那幾張花花綠綠的鈔票!
其實我們真的可以從動物身上學到很多......
日常生活中,我們見的最多,也最不起眼的螞蟻就是一位好老師:它教會愈發自私的人類,人不是孤立而存的,只有團結協作,齊心協力,才可以取得成功.辛勤的小蜜蜂教會人類:只有辛苦得來的果實才是最甜的,不勞而獲是可恥的行為......
動物把人類當成朋友,而人類卻不曾把動物當成朋友.
一隻信鴿為了將信送到收信人處,不惜遭遇種種困難,甚至為之獻出生命,為的只是那麼一封人類所寫的信,薄如蟬翼的信!!!
當一群狩獵隊將一群斑羚趕到懸崖時,寧可看著它們一個個犧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用死亡作橋墩時,也不曾想放下獵槍!
人乃"天之驕子",人乃大自然中的強者,然而,僅憑這些,就可以"以槍凌弱","為所欲為"了嗎?就可以駕馭那一個個不羈的生命與靈魂了嗎?
-------------------------
我們和動物學什麼
看到一則寓言《牧人與哲人》講的是,有個牧人,以他的勤勞、德行和智慧而遠近聞名,一行哲人專程來訪,詢問牧人獲得智慧的秘密,牧人坦率的告訴哲人,他的一切品德都是從動物身上上學到的,他從勤勤懇懇採花釀蜜的蜜蜂身上學到了勤勞和勇敢,他從任勞任怨、悉心照料小雞的母雞身上學到了仁慈和善良,他從兢兢業業忠於職守的狗身上學到了認真和忠誠。哲人聽罷深有感觸的說:「看來一個人只要潛心探究自然,就會得到真理的啟迪。」
我們從動物身上學到了什麼,學到了弱肉強食,學到了貪婪和狡猾。或者我們只從動物身上在索取,索取他們的勞動果實,索取它們的房子,索取它們的自由,索取他們的血肉。殊不知學習它們的美麗會讓我們的世界更美麗。
㈧ 動物的啟示作文(400字)
今天,我在放學路上發現了一隻奄奄一息的大青蟲在慢慢地蠕動,還看到了一隻小螞蟻在大青蟲旁邊轉來轉去,似乎想把它弄回巢穴去,但卻無能為力,因為大青蟲對它一隻小小的螞蟻來說,的確太龐大了。
我目不轉睛地盯著它們,看看事情會怎麼發展。雖然這只小螞蟻相對大青蟲來說,是那麼渺小,可它卻不願意輕易放棄這來之不易的美味佳餚,只見它一會兒從大青蟲頭部拉,一會兒從尾巴推,真可謂使出了渾身解數,可大青蟲卻紋絲不動。我想小螞蟻啊!小小的螞蟻都有這種堅持不懈、團結互助的精神,何況我們人呢?讓我們記住茨威格的話――人類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應該全神貫注。
小小的螞蟻微不足道,只要我們輕輕一踩他們的生命就沒有了。可是,螞蟻的身上,有一種值得我們人類學習的可貴品質——團結合作。
記得有一次,我在家門口散步,忽然看見地上有一塊餅干,餅干旁邊正站著一隻小螞蟻,我想:這只小螞蟻在干什麼?於是我好奇地蹲下仔細的觀察著這只小螞蟻。只見他先用觸角頂餅干,可是餅干絲毫不動。它的這一舉動讓我明白了它是要把這塊餅干抬起來。我繼續觀察,它又想用前腳推著餅干前進,可是餅干就是不動。最後,它用後背艱難地扛起了餅干,可是一扛起來就吃不消了,就又放下了。小螞蟻雖然沒有走,但是可以看出它失望了.小螞蟻又在餅干前來回走動,好像正在想著什麼辦法,然後悄悄離開了,我想:這只小螞蟻肯定是放棄了,我也沒什麼可以看的了,回家吧。正當我起身准備走的時候,忽然看見一大群螞蟻向這塊餅干走來,帶頭的正是那隻小螞蟻!那群螞蟻在小螞蟻的指揮下,分別在餅干兩邊排成兩列,大的用後背扛,小的用觸角頂,終於把餅干抬起來了,我一直注視著餅乾和那群螞蟻,看著他們消失在碧綠的草地上。
一隻小小的螞蟻根本不可能搬動這塊餅干,但是當許多螞蟻新往一塊想,勁往一處使的時候就凝結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團結合作的力量。所以,我們要學會團結合作,互相幫助,不能一意孤行。這就是我從螞蟻搬食這件事中得到的啟示。 累得筋疲力盡後准會無可奈何地回家,哪知奇怪的事發生了,只見小螞蟻頭上的兩只觸角不停地上下擺動,我正納悶,不知它要干什麼,不一會兒,成群結隊的螞蟻浩浩盪盪地來到了大青蟲旁,有的推,有的拉,一些懶傢伙甚至爬到大青蟲身上享受美味。最後,龐大的青蟲被無數小小的螞蟻順利地運回了巢穴。
㈨ 為什麼動物能聽懂人類說話,而人類聽不懂動物的語言
那是條件反射
用同一種狀況來刺激大腦使之產生習慣性的回饋
比如你說坐下
然後讓狗狗坐下,並給他吃點東西
N次之後他認為只要有這個聲音就要坐下,然後就有東西吃了
熟練後,即使不給吃的也認為會有東西吃
可是如果一直不再給它吃東西,那它就會認為已經沒有東西可以吃了
於是再說坐下也不坐了,這同樣也是條件反射
其實人類也有條件反射,名字就是嘴好的解釋
「喂,小張」
你不也會馬上回答:「什麼事?」
這是一樣的道理
還有什麼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