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虎鯨是什麼動物變的

虎鯨是什麼動物變的

發布時間:2023-01-23 08:24:04

A. 虎鯨的資料

虎鯨是一種大型齒鯨,身長為8~10米,體重9噸左右,背呈黑色,腹為灰白色,有一個尖尖的背鰭,背鰭彎曲長達1米,嘴巴細長,牙齒鋒利,性情兇猛,食肉動物,善於進攻獵物,是企鵝、海豹等動物的天敵。有時它們還襲擊其它鯨類,甚至是大白鯊,可稱得上是海上霸王。虎鯨的體型極為粗壯,是海豚科中體型最大的物種,頭部呈圓錐狀,沒有突出的嘴喙。大而高聳的背鰭位於背部中央,其形狀有高度變異性,雌鯨與未成 年虎鯨的背鰭呈鐮刀形,而成年雄鯨則多半如棘刺般直立,高度約1~1.8米。胸鰭大而寬闊,大致呈圓形,這點與大多數海豚科成員的典型鐮刀狀胸鰭不同。上、下顎各有10~14對大而尖銳的牙齒作為武器,每顆牙大概有8cm。在海灣的淺水地帶,它還喜歡用尾巴上的缺刻去鉤拉海藻,發出「呼呼」的聲音,不久,渾身就披滿了半透明的海草。
虎鯨廣泛分布於全世界的海域日本北海,冰島,對於水溫、深度等因素似乎沒有明顯的限制。它們在高緯度地區有相當高的棲息密度,特別是在獵物充足的海域。它們的移動情形普遍與追蹤獵物或增加捕食率有關,時間通常在魚類產卵季與海豹的生產期。到了夏天,大西洋中大多數的虎鯨都棲息於浮冰邊緣或有浮冰的水道,以須鯨、企鵝、海豹等為食。它們會遷徙至何處、會移動多遠,目前仍未有定論。部分虎鯨會終年停留於南極海域,而在北極的虎鯨則很少接近浮冰。據華盛頓州與英屬哥倫比亞的虎鯨研究者指出,當地有定居型與過境型兩種型態的虎鯨群,當地終年皆可發現此二種群體。部分個體有非常大的活動范圍,由各地的照片辨識結果發現,有些虎鯨的活動范圍自阿拉斯加一直到南方的加州。虎鯨時常會有躍身擊浪、浮窺等行為,或是以尾鰭或胸鰭拍擊水面。虎鯨的泳速最快可達時速55公里,可閉氣17分鍾左右。當周遭空氣涼爽時,通常可看見它們低矮而呈樹枝狀的噴氣。虎鯨的水柱是傾斜的,又粗又矮,不像須鯨一樣,又細又高。它們對船隻的反應多樣,冷漠忽視或是充滿好奇心都有可能。偶爾會集體擱淺,群體有時會被困在潮池或海灣中。在北極與南極海域,因為風吹而快速產生的浮冰對虎鯨而言是一大麻煩,有時會因此迫使它們停留於水面狹窄的小水域里相當長的時間。
它能發出62種不同的聲音,而且這些聲音有著不同的含義。例如在捕食魚類時,會發出斷斷續續的「咋嚏」聲,如同用力拉扯生銹鐵門窗鉸鏈發出的聲音一樣,魚類在受到這種聲音的恐嚇後,行動就變得失常了。虎鯨不僅能夠發射超聲波,通過回聲去尋找魚群,還能夠通過超聲波判斷魚群的大小和游泳的方向。這種能力,對生活在海洋里的食肉動物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海水下面十分黑暗,很難在這種環境里看清遠處的捕食目標。
虎鯨喜歡群居的生活,有2~3隻的小群,也有40~50隻的大群,每天總有2~3個小時靜靜地呆在水的表層,因為肺部充滿了足夠的空氣,所以能夠安然地漂浮在海面上,露出巨大的背鰭。群體成員間的胸鰭經常保持接觸,顯得親熱和團結。如果群體中有成員受傷,或者發生意外失去了知覺,其它成員就會前來幫助,用身體或頭部連頂帶托,使其能夠繼續漂浮在海面上,就是在睡覺時也紮成一堆,這是為了互相照應,並保持一定程度的清醒。 它們在一起旅行,用食,以種群為社會組織,在廣大的家庭中休息,互相依靠著生存長大。
位於華盛頓州與英屬哥倫比亞的定居型虎鯨,其基本社群單位為小型母系群體,一般由2至9頭血緣關系相近的虎鯨所組成,此母系群體會長期維持穩固,所有成員似乎會共同分擔養育工作。幾個這樣的群體會共同組成一個小群(pod,通常用以描述一群彼此間有社交行為聯系的鯨目動物),典型的小群通常包含成年、未成年的雌雄虎鯨與仔鯨,多半由最年長的雌鯨居於領導地位,而待在小群里的雄鯨通常是該雌鯨的後代。甚至有的雄性虎鯨長到9米還在小群中生活。定居型小群面對其它小群時有特殊的致意方式:面對對方一段距離排成兩行緊密縱隊,然後兩個小群的成員會互相混雜,似乎是在表明其社交地位。
根據對位於華盛頓州與英屬哥倫比亞外海的定居型族群的研究資料顯示,虎鯨終年皆可生產,高峰期自秋季至隔年春天,平圴生殖間隔為5年,成年雌鯨在過了40歲之後通常就不再生育。由圈養個體的研究結果推測,其懷孕期約15至18個月。雖然幼鯨很早就開始攝食固體食物,但哺乳期至少會持續達1年以上,通常要到2歲大左右才會完全斷奶。
虎鯨並沒有滅絕之憂,也不屬於什麼保護動物。位於華盛頓州與英屬哥倫比亞的虎鯨,無論是定居型或過境型皆僅余數百頭,同時深受污染、重型船隻行駛的威脅,估計在太平洋東部熱帶海域約有8500頭虎鯨,在阿拉斯加水域至少有850頭,日本外海可能達2000頭以上,而夏季在南極水域約有8000頭虎鯨分布,分布范圍內的其它地區可能在數百至千餘頭之間。目前在日本、印度尼西亞、格陵蘭、與西印度群島的捕鯨者仍持續捕捉虎鯨,雖然捕殺量少,但能會有相當大的影響。

B. 虎鯨是海豚還是鯨魚

虎鯨不是海豚也不是鯨魚,是哺乳綱、海豚科中體型最大的物種。

虎鯨體形呈紡錘形,表面光滑,皮膚下面有一層很厚的脂肪用來保存身體的熱量。身體上的顏色黑白分明,背部為漆黑色,在鰭的後面有一個馬鞍形的灰白色斑,兩眼的後面各有一塊梭形的白斑,腹面大部分為雪白的顏色。

虎鯨下頜及從下頜前端到尿殖區的體腹面白色。有1個白色的葉狀斑從尿殖區向上伸到背鰭後的體側。尾葉的腹面白色或淺灰色,可能具黑色邊緣。在每側眼的後上方各有1個白色橢圓形斑。鞍斑在年幼時不明顯,性成熟後更顯著。

棲息環境:

虎鯨的生境為極地和溫帶海域為主。廣泛分布於全世界的海域日本北海、冰島,對於水溫、深度等因素似乎沒有明顯的限制。通常更喜歡20-60米的深度,也可以沿著海岸線探訪淺水區或潛入300米尋找食物。它們在高緯度地區有相當高的棲息密度,特別是在獵物充足的海域。

它們的移動情形普遍與追蹤獵物或增加捕食率有關,時間通常在魚類產卵季與海豹的生產期。到了夏天,大西洋中大多數的虎鯨都棲息於浮冰邊緣或有浮冰的水道,以須鯨、企鵝、海豚、海豹等為食。

C. 虎鯨是屬於什麼動物

它屬於哺乳動物。虎鯨:別名逆戟鯨_殺手鯨,為鯨目、海豚科、虎鯨屬哺乳動物,原產於分布於幾乎所有的海洋區域,從赤道到極地水域。1758年命名。除人類之外,是世界上最聰明的動物。它的智商超過了猩猩、大象、烏鴉、鸚鵡等高智商動物。泳速速度最快的哺乳動物,時速可達55km/h。它還是當之無愧的海中霸王,海洋食物鏈最頂層的職業殺手,無任何天敵,以鯊魚為食。頭部呈圓錐狀,沒有突出的嘴喙。身體大小、鰭肢大小和背鰭高度有明顯的性二型。大而高聳的背鰭位於背部中央,雄性成體的背鰭直立,高可達1.0-1.8米,雌性的背鰭明顯地鐮刀形,高低於1米。胸鰭大而寬闊,大致呈圓形。上、下顎各有10-14對大而尖銳的牙齒。虎鯨的體色圖樣主要由黑與白這兩種對比分明的色彩組成,位於身體腹面的白色區域自下顎往後延伸至尾部處,在全黑的胸鰭之間變得狹窄,到了肚臍後方產生分歧,尾鰭腹面亦為白色。背部與體側皆為黑色,但在生殖裂附近的側腹處有白色斑塊,眼睛斜後方亦有明顯的橢圓形白斑。在背鰭後方有呈灰至白色的馬鞍狀斑紋。

D. 虎鯨資料

虎鯨
別稱:有逆戟鯨、殺人鯨等稱謂。
形態:是一種大型齒鯨,身長為8~10米,體重幾噸左右,背呈黑色,腹為灰白色,背鰭彎曲長達1米,嘴巴細長,牙齒鋒利,性情兇猛,食肉動物,善於進攻獵物,是企鵝、海豹等動物的天敵。有時它們還襲擊其它鯨類,甚至是大白鯊,可稱得上是海上霸王。

分類
域: 真核生物域(Eukaryota)
界: 動物界(Mam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Chordata)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
綱: 哺乳綱(Mammalia)
目: 鯨目(Cetacea)
科: 海豚科(Delphinidae)
屬: 虎鯨屬(Orcinus)
種: 虎鯨(O. orca)
[編輯本段]基本數據
與人類體型的對比出生身長體重:2.2~2.6m、160kg
最大身長體重紀錄:雄—9m、5,600kg;雌—7.9m、3,800kg
壽命:雄—50~60年;雌—80~90年
[編輯本段]外型特徵
雌雄虎鯨外觀區別(上雄下雌)虎鯨的體型極為粗壯,是海豚科(Class Delphinidae)中體型最大的物種。頭部呈圓錐狀,沒有突出的嘴喙。大而高聳的背鰭位於背部中央,其形狀有高度變異性,雌鯨與未成年虎鯨的背鰭呈鐮刀形,而成年雄鯨則多半如棘刺般直立,高度約1至1.8米。胸鰭大而寬闊,大致呈圓形,這點與大多數海豚科成員的典型鐮刀狀背鰭不同。上、下顎各有10至14對大而尖銳的牙齒(sharp teeth)作為武器(weapons), 每顆牙大概有8cm。在海灣的淺水地帶,它還喜歡用尾巴上的缺刻去鉤拉海藻,發出「呼呼」的聲音,不久,渾身就披滿了半透明的海草。
虎鯨的體色圖樣主要由黑與白這兩種對比分明的色彩組成,位於身體腹面的白色區域自下顎往後延伸至肛門處,在全黑的胸鰭之間變得狹窄,到了肚臍後方產生分歧,尾鰭腹面亦為白色。背部與體側皆為黑色,但在生殖裂附近的側腹處有白色斑塊,眼睛斜後方亦有明顯的橢圓形白斑。在背鰭後方有呈灰至白色的馬鞍狀斑紋(saddle)。
[編輯本段]分布
虎鯨分布圖虎鯨廣泛分布於全世界的海域日本北海(southern Japan),冰島(Iceland),對於水溫、深度等因素似乎沒有明顯的限制。它們在高緯度地區有相當高的棲息密度,特別是在獵物充足的海域。它們的移動情形普遍與追踨獵物或增加捕食率有關,時間通常在魚類產卵季與海豹的生產期。到了夏天,大西洋中大多數的虎鯨都棲息於浮冰邊緣或有浮冰的水道,以須鯨、企鵝、海豹等為食。它們會遷徙至何處、會移動多遠,目前仍未有定論。部分虎鯨會終年停留於南極海域,而在北極的虎鯨則很少接近浮冰。據華盛頓州與英屬哥倫比亞的虎鯨研究者指出,當地有定居型(resident)與過境型(transient)兩種型態的虎鯨群,當地終年皆可發現此二種群體。部分個體有非常大的活動范圍,由各地的照片辨識結果發現,有些虎鯨的活動范圍自阿拉斯加(Alsaka)一直到南方的加州(Southern California )。
[編輯本段]習性
虎鯨時常會有躍身擊浪、浮窺等行為,或是以尾鰭或胸鰭拍擊水面。虎鯨的泳速最快可達時速55公里,可閉氣17分鍾左右。當周遭空氣涼爽時,通常可看見它們低矮而呈樹枝狀的噴氣。它們對船隻的反應多樣,冷漠忽視或是充滿好奇心都有可能。偶爾會集體擱淺,群體有時會被困在潮池或海灣中。在北極與南極海域,因為風吹而快速產生的浮冰對虎鯨而言是一大麻煩,有時會因此迫使它們停留於水面開闊的小水域里相當長的時間。
虎鯨喜歡群居的生活,有2-3隻的小群,也有40-50隻的大群,每天總有2-3個小時靜靜地呆在水的表層,因為肺部充滿了足夠的空氣,所以能夠安然地漂浮在海面上,露出巨大的背鰭。群體成員間的胸鰭經常保持接觸,顯得親熱和團結。如果群體中有成員受傷,或者發生意外失去了知覺,其它成員就會前來幫助,用身體或頭部連頂帶托,使其能夠繼續漂浮在海面上,就是在睡覺時也紮成一堆,這是為了互相照應,並保持一定程度的清醒。 它們在一起旅行,用食,以種群為社會組織,在廣大的家庭中休息,互相依靠著生存長大。
位於華盛頓州與英屬哥倫比亞的定居型虎鯨,其基本社群單位為小型母系群體,一般由2至9頭血緣關系相近的虎鯨所組成,此母系群體會長期維持穩固,所有成員似乎會共同分擔養育工作。幾個這樣的群體會共同組成一個「小群」(pod,通常用以描述一群彼此間有社交行為聯系的鯨目動物),典型的小群通常包含成年、未成年的雌雄虎鯨與仔鯨,多半由最年長的雌鯨居於領導地位( females are the family elders),而待在小群里的雄鯨通常是該雌鯨的後代。甚至有的雄性虎鯨長到9米還在小群中生活。定居型小群面對其它小群時有特殊的致意方式:面對對方一段距離排成兩行緊密縱隊,然後兩個小群的成員會互相混雜,似乎是在表明其社交地位。他們的小群很和睦(stable),穩定(capture),只有死亡(death)或者被俘(capture)才能被破壞。他們每個小群一起社交,休息,互相依存強大(socialize and rest in extended family groups, and literally thrive on each other』s company)
[編輯本段]生長繁殖
在生殖方式上,屬於一雄多雌,往往由一頭身體膘悍的成年雄鯨和幾頭雌鯨組成一生殖群體。雄鯨擁有雌鯨的多少取決於其競爭能力,身長體壯、力量強大的佔有的雌鯨就多。經交配、受孕和1年的妊娠期,一頭體長2.4米的小鯨就降生了。小鯨以母鯨的乳汁為食,生長很快,整天尾隨母鯨身旁,1年後便可獨立覓食了。當體長達6米多時,雄鯨便可達到性成熟,這時它便開始求偶成婚。但由於眾多的後宮佳麗均為父輩所有,豈能讓其染指,所以它往往被逐出家門,過著單身漢的生活。一旦時機成熟,它便會參與爭奪生殖權的斗爭,向鯨群的統治者提出挑戰。
食性
雖然它的牙齒非常堅強,但卻不如鯊魚的牙齒那樣鋒利,因此主要用於攫取而不是咀嚼,而被它叼住的食物都是整個吞下的。虎鯨的食物多樣,由小型結群魚類、魷魚,一直到大型須鯨與抹香鯨(Sperm Whale)都有可能成為它們的獵物;其它如海豹等鰭腳類動物、海龜、海獺、海牛、儒艮(gong)、鯊魚、魟等,甚至還有鹿與麋鹿,似乎是趁它們游泳橫渡水道時伺機捕食。甚至會利用漲潮沖到海岸邊,捕捉來不及逃走的海豹企鵝。各群似乎有自己偏好的食物種類,例如某些族群主要以鮭魚、鮪魚、或鯡魚等魚類為主要食物,某些群則會巡視鰭腳類的登陸地尋找獵物,或跟隨遷徙中的鯨群,有如狼群追蹤北美馴鹿的情景。虎鯨顯然需要合作以襲擊並制服大型獵物,但它們也會合力將魚群集中成一個大球,然後輪流鑽入取食。虎鯨也會偷吃延繩釣漁船上鉤的魚獲,或吃食漁民丟棄的下雜魚等。它們似乎會選擇性的咬食須鯨的舌頭。其獵物可能深受對虎鯨的恐懼所影響,當虎鯨出現時鰭腳類會逃往陸地或冰上,鯨豚則會游入淺水域或藏匿於浮冰的裂隙間。
[編輯本段]種群現狀
虎鯨並沒有滅絕之憂,但人為獵捕可能已造成部分地區族群的減少。位於華盛頓州與英屬哥倫比亞的虎鯨,無論是定居型或過境型皆僅餘數百頭,同時深受污染、重型船隻行駛,以及獵物減少等生存威脅。密集的賞鯨活動可能會干擾虎鯨的生活,而那些為了保護鮭魚養殖場免受鰭腳類入侵的人們可能會將虎鯨驅逐出它們原本偏好的棲地。估計在太平洋東部熱帶海域約有8500頭虎鯨,在阿拉斯加水域至少有850頭,日本外海可能達2000頭以上,而夏季在南極水域約有8000頭虎鯨分布,分布范圍內的其它地區可能在數百至千餘頭之間。目前在日本(Japan)、印度尼西亞、格陵蘭(English)、與西印度群島(West Indies)的捕鯨者仍持續捕捉虎鯨,雖然捕殺量少,但對當地族群卻可能會有相當大的影響。
[編輯本段]海上霸主—虎鯨

虎鯨的身體強壯而有力,體形很大,呈紡錘形,表面光滑,皮膚下面有一層很厚的脂肪用來保存身體的熱量。體長約為6-8米,體重2000-5000千克。身體上的顏色黑白分明,背部為漆黑色,只是在鰭的後面有一個馬鞍形的灰白色斑,兩眼的後面各有一塊梭形的白斑,腹面大部分為雪白的顏色。頭部較圓,沒有突出的吻部,鼻孔在頭頂的右側,有開關自如的活瓣,當浮到水面上時,就打開活瓣呼吸,噴出一片泡沫狀的氣霧,遇到海面上的冷空氣就變成了一根水柱。前肢變為一對鰭,很發達,後肢退化消失。高聳於背部中央的強大的三角形背鰭(fins),十分顯眼,雄獸的可達1.5米高,既是進攻的武器,又可以起到舵的作用。嘴很大,上下頜上共有40一50枚圓錐形的大牙齒,顯出一副凶神惡煞的模樣。虎鯨分布在世界各大海洋中,以南北兩極附近水域最多,在我國見於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和台灣海域。虎鯨喜歡棲息在從0℃到12-13℃的較冷水域,溫暖的海洋中數量較少,即使有也常常潛到水溫較低的深水地帶。它行動的流動性很大,一天就能游出100多公里,但較常出現在離海岸30公里以內的水域中。游泳前進的速度也很快,時速可達54公里。潛水的時間也很長,最多能達到30分鍾以上。
虎鯨獵食的對象主要是各種海洋獸類,如海豚、海獅、海象等,有時也捕食烏賊和鱈魚、鮃魚、鯖魚、沙丁魚等各種海洋魚類。虎鯨是兇猛的,海洋中的露脊鯨、長須鯨、座頭鯨、灰鯨、藍鯨等大型鯨類也都畏之如虎,就慌忙避開。虎鯨在捕食的時候還會使用詭計,先將腹部朝上,一動不動地漂浮在海面上,很像一具死屍,而當烏賊、海鳥、海獸等接近它的時候,就突然翻過身來,張開大嘴把它們吃掉。
如果說座頭鯨是鯨類中的「歌唱家」,白鯨是海中「金絲雀」,那麼虎鯨就是鯨類中的「語言大師」了,它能發出62種不同的聲音,而且這些聲音有著不同的含義。例如在捕食魚類時,會發出斷斷續續的「咋嚏」聲,如同用力拉扯生銹鐵門窗鉸鏈發出的聲音一樣,魚類在受到這種聲音的恐嚇後,行動就變得失常了。虎鯨不僅能夠發射超聲波,通過回聲去尋找魚群,而且還能夠判斷魚群的大小和游泳的方向。這種能力,對生活在海洋里的食肉動物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海水下面十分黑暗,很難在這種環境里看清遠處的捕食目標。
在海上旅行的人常把虎鯨說成是變化無常的海妖,漁民們則稱它為「海上霸王」,電影、戲劇等各種藝術作品中還將它描述為「復仇之神」,這些都在暗示虎鯨是一種吃人的動物。其實這完全是人們的想像,因為虎鯨雖然是兇猛而貪食的海中巨獸,但在歷史上卻從未有過有根據的吃人紀錄,甚至連咬死人的情況也沒有聽說過。奇怪的是,它對人類不但無害,反而顯示出和善可親,在水族館里可以飼養馴化,既聰明又聽話,還能學會許多技藝,表演各種節目,最激動人心的節目有「迎客」:隨著鈴聲將巨大的頭部露出水面,向觀眾徐徐游去,以示「歡迎」,或者任憑飼養員騎在背上到處跑,甚至還讓飼養員把頭伸人它的巨嘴裡,一動也不動;「躍水吞魚」:破水而出,張開大口,躍到5米多高處,吞下掛在那裡的一條大魚;「速游中縱跳」:先沿著池邊快速游泳,破浪疾駛,時而躍出水面;「召之即來」:聽到召喚信號,立即游過來;「貓捉老鼠」:虎鯨腹部朝上,兩只胸鰭露出水面,馴養員坐在它的胸部,一隻手握著它的牙齒,隨虎鯨在水中兜上幾圈之後,便跳進水中,這時,虎鯨從背後追上,再次把他馱在背上,並且多次重復著這個動作……。其實,虎鯨變得這樣溫順是因為人們掌握了它的一個弱點:一旦離開了同類而單獨生活時,膽量就變得很小了。當然,在精彩的表演之後,鮭魚、金槍魚等美味佳餚作為獎賞也是必不可少的。
1862年,一個名叫埃斯里特的人,從一頭逆戟鯨的胃中發現了13頭海豚和14隻海豹,因此,逆戟鯨理所當然地成了劊子手。killer whale/orca/Grampus的英文、荷蘭文名稱,意即殺鯨之意。屬於齒鯨類,巨大的軀體上有黑白分明的斑紋,眼後方有兩塊卵形白斑,體側有一向背後方向突出的白色區,以上特徵很容易將與別的鯨區分開來。
虎鯨體長近10米,重7.8噸,雌的比雄的要稍小些。它們以蒼茫碧海為家,各個海區幾乎無所不在,但以南極、日本近海和挪威至北極三個海區的虎鯨數量為最多。虎鯨的上下頜長著20多枚10~13厘米長的銳牙利齒,朝內後方彎曲,上下相互交錯著,嘴一張,尖齒畢露,陰森恐怖。其牙齒的排列方式和形狀不僅利於撕裂、切碎獵物,而且使被擒獵物猶如囊中之物,難逃「虎口」。逆戟鯨體型呈優美的流線型,行動敏捷,游泳本領高強,而且花樣繁多。一會仰游,一會翻滾,一會又將身體直立於水面,游起來隨心所欲,常將其背鰭突出水面,猶如古代武器的戟倒豎於海上,因此得名「逆戟鯨」。
殘暴貪食,小須鯨、海豚、海豹、大型座頭鯨、灰鯨、白鯨,甚至獸中之「王」――藍鯨均在它捕獲之列。除此之外,各種魚、海鳥、烏賊等海洋動物,也決不輕易放過。它們最常用的捕食方式是群起而攻之。當捕魚時,它們便由若干組成一個包圍圈,將魚團團圍住,然後輪番沖入魚群,美美地飽餐一頓後,便揚長而去。對於魚、烏賦等此類小型動物可不費吹灰之力便將其吞噬,而對於大型哺乳類,雙方便會展開一場殊死搏鬥。當它們襲擊大型動物時,往往一齊出擊。例如,有人曾目擊7頭虎鯨襲擊一頭小須鯨悲壯場面:三頭身強力壯的雄虎鯨對小須鯨展開了猛烈的攻擊,一頭咬住尾,另一頭則咬頭部,剩下的一頭則從全方位進攻,只用45分鍾,便將小須鯨活活咬死,其餘四頭便一擁而上,瞬間便將小須鯨掃盪殆盡。有時一動不動地浮在海面上,肚皮向上,儼然一具僵屍。每當成群的海豚或海獅在海面上游泳覓食時,往往不明真相,不知不覺便靠近,這時,虎鯨會迅速一翻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其捕而食之。
虎鯨從不主動向人類進攻,而且聰明伶俐,樂於跟人相處,稍加訓練,便可做各種表演,可見其具有很好的記憶能力。然而,除了友好的一面之外,似乎還有很強的報復心理。一位愛斯基摩老人告訴我一個真實故事:在阿拉斯加最北端的巴羅小鎮,有兩個年輕的愛斯基摩人曾向一對虎鯨開槍,沒有打中,卻遭它們的報復,在此後的幾年中,只要他們一出海,那對虎鯨就會趕來向他們進攻,有好幾次差點送命,嚇得他們一直到老,再也不敢下海捕魚了。
水柱
虎鯨的水柱是傾斜的,又粗又矮,不像須鯨一樣,又細又高。
別名逆戟鯨、惡鯨、殺人鯨,屬於鯨目領航鯨科,拉丁學名Orcinus orca,英文名Killer whale。
雄性體長近10米,體重7~8噸;雌性體長8米左右,重5~6噸。頭圓大,吻鈍而短,牙齒40~50枚,呈釘狀。背鰭高大,特別是雄性,鰭高可達1.8米,狀如倒置的戟,因而得名「逆戟鯨」。胸鰭大,呈卵圓形。黑、白對比的體色是其最明顯特徵:背部黑色,頭側面、生殖器兩側及整個腹部為白色,眼後方有棱形白斑,背鰭後兩側有暈狀灰色帶。
群居,每群2~55隻不等,同伴間眷戀性很強。游速快,平常時速30海里,捕食時可以更快。性兇猛,捕食魚類和海獅、海象、海豚、海豹等海獸,還時常襲擊藍鯨等大型須鯨,也食企鵝等海鳥。能發出62種不同的聲音,為動物界中發聲最復雜的種類,且不同種群間音調各有差異,類似人類的「方言」,為動物學家所關注。全年繁殖,妊娠期可能長達13~16個月,每胎1仔。雌鯨4歲性成熟。飼養壽命最長為50年。
分布遍及世界各大洋,冷水海域和近海區較常見,中國沿海均有發現,黃海、渤海較為常見。有重要的研究和觀賞價值,經訓化後可在水族館中進行娛樂表演,或用於軍事偵察、海底打撈等。

E. 虎鯨是海豚還是鯨魚

虎鯨是海豚科。

虎鯨(學名:Orcinus orca):是哺乳綱、海豚科中體型最大的物種。頭部呈圓錐狀,沒有突出的嘴喙。身體大小、鰭肢大小和背鰭高度有明顯的性二型。大而高聳的背鰭位於背部中央,雄性成體的背鰭直立,高可達1.0-1.8米,雌性的背鰭明顯地鐮刀形,高低於1米。

虎鯨是一種高度社會化的動物,有一些群體組成的家族是動物界中最穩定的家族。虎鯨的一些復雜社會行為,捕獵技巧和聲音交流,被認為是虎鯨擁有自己的文化的證據。

虎鯨按照棲息環境和習性等可以分為不同的生態型,不同生態型的虎鯨外形略有差別,習性各不相同。

集群

虎鯨具有高度的社會性和復雜的社會結構。喜歡群居的生活,有2-3隻的小群,也有40-50隻的大群,甚至有報道稱一個族群里有數百個個體,但這只是一組較小的族群之間的暫時聯系。

族群中的個體一般是相關個體的多代,由約20%的成熟雄性、20%的幼鯨、60%的雌性和未成熟雄性組成。虎鯨從母群中的擴散有限,幼鯨總是母群的一部分。在族群中的個體在彼此100米范圍內游泳並協調它們的活動。它們可能共享獵物,很少離開族群超過幾個小時。

F. 虎鯨是屬於哪種動物

虎鯨是屬於哺乳動物。

虎鯨屬於哺乳動物,虎鯨是哺乳綱、海豚科中體型最大的物種。虎鯨分布於幾乎所有的海洋區域,從赤道到極地水域。虎鯨頭部呈圓錐狀,沒有突出的嘴喙。身體大小、鰭肢大小和背鰭高度有明顯的性二型。

大而高聳的背鰭位於背部中央,雄性成體的背鰭直立,高可達1.0-1.8米,雌性的背鰭明顯地鐮刀形,高低於1米。

虎鯨是一種高度社會化的動物,有一些群體組成的家族是動物界中最穩定的家族。虎鯨的一些復雜社會行為,捕獵技巧和聲音交流,被認為是虎鯨擁有自己的文化的證據。

它們是食肉動物,性情兇猛,善於進攻獵物,是企鵝、海豚、海豹等動物的天敵。有時它們還襲擊其它鯨類,甚至大白鯊,可稱得上是海上霸王。

虎鯨的生境為極地和溫帶海域為主。廣泛分布於全世界的海域日本北海、冰島,對於水溫、深度等因素似乎沒有明顯的限制。

通常更喜歡20-60米的深度,也可以沿著海岸線探訪淺水區或潛入300米尋找食物。它們在高緯度地區有相當高的棲息密度,特別是在獵物充足的海域。

G. 虎鯨是什麼動物

虎鯨是鯨魚的一種,屬於哺乳綱,是一種水生哺乳動物。
虎鯨是一種大型齒鯨,頭部略圓,具有不明顯的喙,背鰭高而直立,身體黑、白兩色,嘴巴細長,牙齒鋒利,性情兇猛,食肉動物。它是一種高度社會化的動物,分布於所有的海洋區域。

H. 虎鯨是什麼動物

虎 鯨(Killer whale)

虎鯨亦稱「逆戟鯨」。哺乳綱、鯨目、海豚科。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大洋,我國從黃海、渤海至南海均有分布。

問你誰是海中霸王?你可能毫不猶豫地回答:鯊魚。錯了。真正的海中霸王是虎鯨,而鯊魚只不過是虎鯨面前的一碟小菜而已。

虎鯨是鯨類中較小的一種。它最大全長不過10米,體重7噸~8噸。它生性膽大、狡猾、殘暴、貪婪、雜食。憑著它每小時55公里、在追撲獵物時還可加快一倍的游泳速度,不管海洋中什麼動物,只要被它發現就難逃虎口,小到魚蝦海鳥,大到鯊魚海象甚至大形鯨類都是它經常撲食的對象。它是胃口之大令人驚駭,有人曾在一頭長7米的虎鯨胃裡發現有13頭海豚、14隻海豹;還有人發現過一頭虎鯨競能一次吞下60頭海狗崽子。據推測,虎鯨每天的攝食量至少要佔其體重的4%,就是說,一隻8噸重的虎鯨每天要吃0.32噸重的食物,足可見其對海洋動物的禍害之甚了。

虎鯨膽大,活動范圍也大。其他鯨類一般南北兩半球之間互不交往,太平洋大西洋之間也不交流,惟有虎鯨不受疆界限制,它可以任意從南極海游到北冰洋,從東半球游到西半球,凡能游到的地方它都「到此一游」。

虎鯨兇猛殘暴又十分狡詐。當它們遇到大型鯨時,它們會「組織起來」,先將大鯨圍住,再由兩頭虎鯨沖上去分別咬住大鯨的兩個鰭肢,使它難以逃跑。然後其他虎鯨一擁而上猛烈撕咬,吃了一陣之後,還會有虎鯨替換咬住鰭肢的鯨,讓它們也去享口福。小須鯨、座頭鯨、灰鯨、以至個體最大的藍鯨都經常遭受他們襲擊而成為腹中之物。有時拖著死鯨的撲鯨船被它們發現,它們也會不顧鯨炮的轟擊一擁而上鑽入大鯨的軀殼中,吃掉裡面的鯨油後揚長而去。

虎鯨遇到魚群時,不是馬上沖上去亂咬,而是一群虎鯨分散開將魚群圍並在外圍游動,將魚驅趕密聚在包圍圈中,然後大家輪流沖入圈內各自飽餐一頓。如果遇到海豹或企鵝站在浮冰上,虎鯨會躍上浮冰邊緣,用身體把浮冰壓得向自身傾斜,冰上動物站立不穩,一下滑到它嘴邊便撲而食之。

最壯觀的場面要算虎鯨和海象的混戰。海象遇到虎鯨時會迅速聚集在一起,小海象居中大海象居外,面對虎鯨准備廝殺;而虎鯨則先由5隻~6隻在海象面前橫排一列,吸引海象的注意力,再由其他虎鯨悄悄繞到海象背後發動突然襲擊,海象群一亂,正面的虎鯨便一擁而上,大咬大嚼,直殺得海象浮遍海,血染波濤。

虎鯨雖然兇狠殘暴可它卻是人類的朋友。迄今為止,世界上還沒有虎鯨襲擊人類的記錄。相反,由於它的智慧,倒是有人訓養虎鯨使之為人類服務。比如,在海濱旅遊區的人們訓練虎鯨供遊人娛樂,當虎鯨聽到召喚信號時,它會馬上游到岸邊讓遊人騎在背上到水中游弋,而後又能按指令再把人送回岸邊。

澳大利亞一個捕鯨基地的漁民們則訓練虎鯨幫助撲獲其他大型鯨。平時,他們讓受過訓練的虎鯨到外海充當偵探,一旦發現大鯨,就有幾頭虎鯨把它看住不讓它逃跑,另外則有虎鯨返回港灣報信,它回到港灣後在基地附近跳躍,翻滾著以引起人們注意,當捕鯨船起航時,它會在前面導航引路,船炮擊中大鯨後,它們還會交替跳起壓迫傷鯨的噴氣孔以阻止其呼吸,還會潛入傷鯨身體下面,不讓其潛水逃跑。當捕鯨船制服傷鯨後,漁民們只要把虎鯨最喜歡吃的鯨舌賞給它們,它們就心滿意足了。

由於虎鯨兇殘暴戾,使其他海洋動物聞聲喪膽,所以,也有漁民把虎鯨的叫聲錄制下來在養殖場邊播放,以此驅逐養殖物的天敵,保障養殖業免受禍害。

虎鯨是名符其實的海中猛虎,它的荷蘭、英文名稱,都是「殺鯨兇手」之意,可見它的兇殘和威猛。虎鯨又叫「逆戟鯨」,這是因為雄虎鯨高大背鰭突出水面時,很像古代的武器——戟倒豎於海面的形狀。

有人在一頭虎鯨的胃裡發現十幾頭海豚和同樣數量的海豹,足以證明虎鯨的兇猛、殘忍和貪食。其實即便是動物之王的藍鯨若遇到一群虎鯨圍獵,它也難逃被獵殺的厄運。圍攻藍鯨時,虎鯨組織分工十分精密:一些虎鯨在它的兩側,兩頭虎鯨在它的前面,另外兩頭在它的後面,阻擋藍鯨逃跑;另一些虎鯨則迫使藍鯨沉在水下,不讓它突出水面呼吸;還有一些虎鯨在它的腹部底下監視,防止它潛水溜掉。藍鯨先被咬去背鰭,尾葉又被撕碎,使它無法游動,這時虎鯨們一哄而上,大塊大塊地撕咬藍鯨的肉,共享美餐。

虎鯨之所以成為海中霸王,是由於它具有相應的條件:一是長有銳利的牙齒,而且牙齒朝內後方向彎曲,上下頜牙齒互相交錯搭配,不僅使獵物難以逃脫,而且還能撕裂、切割獵物;二是具有快速、准確地追捕獵物的本領。虎鯨的高大背鰭,能起「舵」的作用,保證追捕時的身體平衡;三是它貪食無厭,專營掠奪性肉食生活,海洋中的其它動物幾乎都可成為它的食物,而且非常狡猾,有時裝死去誘捕獵物;四是虎鯨是群棲動物,常以3-4頭小群活動,多時則達到30-40頭,集體圍獵當然威力大增。

此外虎鯨還有一種奇特的嗜好,即最喜歡吃鯨的唇和舌。有人曾對捕到的35頭灰鯨作過觀察,發現其中有7頭鯨的舌頭,部分或全部被虎鯨吃掉了,顯然這些灰鯨曾遭到虎鯨的襲擊。有時候,一頭巨鯨被捕鯨炮擊斃,在海面漂浮或被船拖行時,虎鯨會趁火打劫,鑽到死鯨口中,將巨鯨的唇、舌掠食一空,甚至用炮打也趕不走,真叫人苦笑不得。

奇妙的是如此兇殘的虎鯨竟是鯨類王國中的「語言大師」。研究表明,虎鯨能發出62種不同的聲音,而且不同聲音具有不同的含義。生活在不同海區里的虎鯨,甚至不同的虎鯨群,它們使用的語言音調有程度不同的差異,類似人類的方言,所以研究人員稱它為「虎鯨方言」。有時候,某一海區出現大量魚群,虎鯨群從四面八方趕來覓食。但它們的叫聲卻互不相同。研究人員推測,虎鯨之間可以通過「語言」交談,至於它們是怎樣聽懂對方的「方言」的,是否也像人類一樣配有翻譯,至今還是個不解之謎。

值得一提的是虎鯨雖然兇殘異常,但從未目擊或聽到虎鯨傷害人類的事例,而且經過馴養的虎鯨,性情溫順,甚至會表演許多精彩節目。

海中「暴徒」—虎鯨

虎鯨兇猛、膽大而且狡猾,性格殘暴、貪食,是典型的海中「暴徒」。它可以攻擊海獅、海豚、海豹、海象,甚至大型的須鯨(如藍鯨等),它們也敢攻擊。當然烏賊、企鵝、魚、海鳥等海洋動物也是它們的捕獵對象。虎鯨在追捕動物時,發出一種十分可怕的叫聲,這聲音與山林中的虎嘯相仿,就是上百噸的大鯨魚聽到這種叫聲也會驚恐萬狀,四散躲避。虎鯨之名,因此而得。

海員曾目擊幾頭虎鯨合力襲擊一頭須鯨的情景,其中三頭雄虎鯨向須鯨進攻,另外兩頭雌虎鯨和幾頭跟隨的幼仔在旁觀戰,不到一小時須鯨就被咬死。其餘旁觀的幾頭虎鯨一擁而上,群起撕裂鯨體,分而食之。攻擊大型鯨魚往往是幾十頭虎鯨集體行動,分別咬住頭、尾及其它部分,同時用尾鰭鞭打。有時成群的海獅或海豹在水中覓食,虎鯨突然沖來,海獅、海豹嚇得紛紛逃命,虎鯨沖進它們群中,霎時血染海洋,獸屍遍海。即使海獅和海豹在冰上或岩石上曬太陽,虎鯨也能上岸趕它們下海,繼而捕食它們。虎鯨也十分狡猾,有時將肚皮朝上躺著,漂浮海面,如同一具屍體,海鳥或海獸接近時,虎鯨突然翻身捕捉它們。虎鯨捕食魚的方法也很巧妙,它們圍在魚群四周,輪流沖入魚群擇肥而食,把魚群掃盪盡了才分散。

虎鯨,皮膚光滑,背部黑油油的,皮膚下面有一層很厚的脂肪層,保持身體熱量不致散發,以適應在寒冷的海水中生活。腹部雪白,與背部黑白分明,流線型體形,頗為優美。鼻孔長在頭頂,很適合經常浮出水面呼吸、換氣,鼻孔各有開閉自如的活瓣,因此不致被海水侵入。虎鯨在水中呼吸時將頭抬起,鼻孔內噴出一片泡沫狀的氣霧,形成一股水柱,呼出的熱空氣與外界的冷空氣凝成霧柱噴出水面。

雄虎鯨體長10米左右,身高1.8米,重7-8噸。背鰭突出水面,像古代的兵器「戟」倒豎在水面,因而又叫它「逆戟鯨」。雌性的虎鯨略小一些,長8米左右,重5-6噸。虎鯨游速很快,每小時可游30海里。虎鯨是哺乳動物,需要用肺呼吸,它在淺水中潛入水中,每次約半分鍾左右。如果4-5次淺水潛水後,即可深水潛泳1-4分鍾,最長時可達15分鍾,在水底游過幾百米的距離。

虎鯨繁殖並非「一夫一妻」制。一頭年富力壯的雄虎鯨和好幾頭雌虎鯨組成一個生殖群,而這個生殖群的大小取決於雄性與同性搏鬥爭偶的能力大小,強者佔有雌性多些,弱者少些,多則30-40頭雌虎鯨,少則3-5頭。虎鯨無固定的生殖季節,終年均可進行交尾,受孕的雌虎鯨懷孕約經一年,一胎只生一隻,很少有孿生的。剛出生的小虎鯨有24米左右,跟隨「母親」身旁吃奶計,一年後可獨立生活覓食。長到6米多長,已到性成熟時,「父親」將雄虎鯨趕出生殖群,讓它去過單身生活。等它們身強力壯時,與其它虎鯨的「男子漢」爭斗、搶偶,另行組織生殖群。

虎鯨雖然兇殘,但有時競也能與人合作。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沿岸有一個捕鯨基地。每年,座頭鯨洄遊經過此地時,有些虎鯨迅速游到基地附近,在那裡嬉戲游泳,引起人們的注意。當基地捕鯨船啟航時,它們就自動充當向導,引導捕鯨船駛向鯨群。此時,海域中其它一些虎鯨則圍阻座頭鯨,不讓它們游逃。當座頭鯨被捕鯨船炮擊中後,虎鯨幫助船上人將它制服:兩只虎鯨在受傷鯨的座頭鯨部的下側游動,不讓座頭鯨潛水漲船入水中,另兩只虎鯨跳到受傷鯨的噴氣處,阻當它喘息、呼吸。當人們捕到座頭鯨後,容許虎鯨吃掉座頭鯨的舌頭,以示獎勵。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俄國和英國軍隊試圖試驗海豹和海獅來探測敵方潛艇,但成功率不大。發展到今天,美國海軍夏威夷水下作戰中心,每年都花費幾百萬美金來訓練一支海洋動物——虎鯨。「阿赫本」是其中的一員,它現在已被訓練成能夠探知敵方潛水艇,具有導航、排雷等「本領」。此外,美國已成功地訓養虎鯨打撈海底遺物。有科學家設想,將虎鯨訓練成海底牧場的「警犬」,來管理人工魚蝦養殖場,嚇走其它危害魚蝦的海中動物。美國卡塔里納島附近,每年有一個時期有大量烏賊群來此產卵,正是漁民捕捉烏賊之大好時機。此時海獅、領航鯨、海豹和其它海獸也跟隨而至獵食它們,大大影響了漁民捕捉烏賊。漁民錄下虎鯨的叫聲,在海上播放,海獸聞聲而逃,不敢靠近。阿拉斯加有條河盛產娃魚,白鯨隨上漲的河水溯河而上,最多時有好幾百條白鯨與漁民爭鮭魚。漁民即使用炸彈,也無濟於趕走白鯨,但經以播放虎鯨的錄音,白鯨紛紛而逃。這樣既保護了漁業,又免殺白鯨,實乃斗舉兩利之事。

在地球上各個海區內都可找到虎鯨的蹤跡,但以日本的近海、南極和挪威至北極海區的虎鯨數量為最多;我國沿海虎鯨也不少。

I. 虎鯨是屬於哪種動物

哺乳動物
虎鯨是哺乳動物。它是鯨目海豚科中體型最大的物種,其頭部呈圓錐形,沒有突出的喙,身體為黑白兩色。作為一種高度社會化的動物,它具有復雜的社會行為,同時還懂得捕獵技巧,可以用聲音進行交流。它的性情兇猛,善於進攻獵物,而且分布也很廣泛,幾乎所有的海洋區域都有它的身影。

J. 答案:虎鯨是什麼動物進化的

鯨魚是由有蹄類演化而來。
鯨類的祖先,極可能是產於北美、歐洲與亞洲的陸棲有蹄類動物——中爪獸科

閱讀全文

與虎鯨是什麼動物變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9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2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