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春天出現的小動物有哪些
春天出現的小動物有燕子、熊、松鼠、白兔、花蛇、青蛙、象。
燕子(Swallow)是雀形目燕科74種鳥類的統稱。形小,翅尖窄,凹尾短喙,足弱小,羽毛不算太多。羽衣單色,或有帶金屬光澤的藍或綠色;大多數種類兩性都很相似。
春天,又稱春季,是四季中的第一個季節,指立春至立夏期間,含節氣有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是萬物復甦的季節。在北半球的公歷為3-5月,而南半球(如澳大利亞)則是9-11月。
㈡ 驚蟄前後哪些動物有變化
驚蟄前後動物發生的變化:冬眠的動物蘇醒了,刺蝟、松鼠、蜈蚣、百蟲、蛇、龜、青蛙、蟾蜍、蜥蜴、蝙蝠等開始出洞。一些過冬的蟲卵也要開始卵化,飛蟲開始多了。植物萌發,桃花紅、李花白。鳥兒報春,黃鶯鳴叫、燕飛來了。
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驚蟄節氣平均氣溫一般為12℃至14℃,較雨水節氣升高3℃以上,是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日照時數也有比較明顯的增加。驚蟄雷鳴最引人注意,如「未過驚蟄先打雷,四十九天雲不開」。
驚蟄節氣正處乍寒乍暖之際,根據冷暖預測後期天氣的諺語有:「冷驚蟄,暖春分」等。驚蟄節的風也有用來作預測後期天氣的依據。如「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驚蟄吹南風,秧苗遲下種"。
「春雷驚百蟲」,溫暖的氣候條件卻利於多種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田間雜草也相繼萌發,應及時搞好病蟲害防治和中耕除草。
驚蟄時節,春氣萌動,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民諺雲:「春雷響,萬物長」、「驚蟄節到聞雷聲,震醒蟄伏越冬蟲。」這均為驚蟄節氣的特徵。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蟄是藏的意思。
實際上,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大地回春,大自然節律才是使它們結束冬眠,「驚而出走」的原因。驚蟄時節,各種蟄蟲有感因此開始活動,春雷乍動、雨水增多、氣溫回升,萬物生機盎然,是萬物生長的好時光,該種的農作物都可以開始種了。
㈢ 為什麼動物在春天的變化非常大呢
春天:由於經歷整個寒冬的食物制供給不足,動物普遍乾瘦,且毛色枯黃。由於天氣回暖,此時哺乳動物開始退去厚重的絨毛。並逐漸開始遷往食物漸漸豐富的安全地帶。
夏天:動物體型優美,毛色光潤。動物們會選在這個時候組建家庭,孕育後代。
秋天:初秋受氣候影響,早晚溫差較大,便於植物的果實鎖住更多的糖分,因此秋天的果實營養價值最高,動物會選擇在這個時候或儲蓄食物、或儲蓄脂肪過冬。
冬天:動物的體型相對較胖,受氣候影響,開始換上密實暖和的絨毛。有些動物甚至毛色也會發生極大變化,如北極雪兔。夏秋季節毛色為棕灰色(枯草色),而到了冬天,毛色通體雪白,顏色差異相當大。
(3)春分哪些動物有變化擴展閱讀:
四季變化規律:
從春分經夏至到秋分,北半球處於夏半年,南半球處於冬半年。在此期間,北半球晝長夜短,南半球晝短夜長;北極處於極晝,南極處於極夜;
北回歸線以北的太陽高度始終大於平均值,南回歸線以南則小於平均值。北回歸線以北太陽升起於東北方的地平圈上,降落於西北方的地平圈上。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陽均升起於正東方,降落於正西方。
㈣ 雁是一種大型游禽,每年春分後飛回哪裡繁殖球後飛往哪裡越冬,中國常見的有什麼
雁是一種大型游禽,每年春分後飛回北方繁殖,寒露後飛往南方越冬。
中國常見的有鴻雁、灰雁、豆雁、白額雁等。
雁:
脊椎動物,鳥綱,鴨科,雁亞科鳥類的通稱。為大型游禽,但善於飛行。大小、外形一般與家鵝相似或較小。嘴寬而厚,嘴甲也較寬闊。嚙喙具有較鈍的櫛狀突起。多數種類的體羽以淺灰褐色為主,並布有斑紋。
以植物的嫩葉、細根、種子為食,有的也喙食農田穀物。為我國常見的候鳥,如鴻雁、豆雁、白額雁等。每年春分後飛回北方的西伯利亞一帶,秋分後又飛往南方。
雁在北方築巢繁殖,巢極為簡單,在水邊用蘆葦和水草架成,呈盆狀,內鋪1層羽毛。雌雁1次產卵7~8個,約經4~5周後,雛雁破殼而出,可在水中游泳覓食,夏天即能飛行。
雁群南飛時,以老雁做頭雁常排成「人」字形或「一」字隊形,利用上升氣流在空中滑翔,以節省體力。變換隊形,替換頭雁,有利長途飛行。旅途休息時,以魚、蝦、水草等為食,由老雁放哨,以防敵人襲擊。約經1~2月,方抵南方熱帶地區。
㈤ 立春這天大自然有何變化
春季
四季之一。在中國,春季的開始是在立春(2月2日至5日之間),春季的結束在立夏(5月5日至7日之間)。在歐美,春季從中國的春分開始,到夏至結束。在愛爾蘭,2月、3月和4月被定為春季,在南半球,一般9月、10月和11月被定為春季。
編輯本段氣候
在春季,地球的北半球開始傾向太陽,受到越來越多的太陽光直射,因而氣溫開始升高。隨著冰雪消融,河流水位上漲。春季植物開始發芽生長,許多鮮花開放。冬眠的動物蘇醒,許多以卵過冬的動物孵化,鳥類開始遷徙,離開越冬地向繁殖地進發。許多動物在這段時間里,因此中國也將春季稱為「萬物復甦」的季節。春季氣溫和生物界的變化對人的心理和生理也有影響。
編輯本段對農業的影響
對農民來說,春季是播種許多農作物的季節。
編輯本段節氣
立春 太陽位於黃經°,2月2-5日交節。
雨水 太陽位於黃經°,2月18-20日交節。
驚蟄 太陽位於黃經°,3月5-7日交節。
春分 太陽位於黃經0°,3月20-22日交節。
清明 太陽位於黃經15°,4月4-6日交節。
穀雨 太陽位於黃經30°,4月19-21日交節。
㈥ 春分那天大自然有什麼改變
春分這一天陽光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其後,陽光直射位置開始逐漸北移,開始晝長夜短。在氣候上,春分也有比較明顯的特徵,春分時節,我國除了西北、東北、青藏高原和華北北部地區以外都進入了春天。正是數九天之後「九九加一久,耕牛遍地走」的時候,凍土層已經完全融化,地氣貫通,田野里一片生機勃勃。
春分時節,我國除青藏高原、東北、西北和華北北部地區外都進入明媚的春天。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區和北緯45°以北的地區外,我國各地日平均氣溫均穩定升達0℃以上。
此時嚴寒已經逝去,氣溫回升較快,尤其是華北地區和黃淮平原,日平均氣溫幾乎與多雨的沿江江南地區同時升達10℃以上而進入明媚的春季。遼闊的大地上,岸柳青青,鶯飛草長,小麥拔節,油菜花香,桃紅李白迎春黃,而華南地區更是一派暮春景象。
從氣候規律說,這時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進入春季「桃花汛」期;在「春雨貴如油」的東北、華北和西北廣大地區降水依然很少,抗禦春旱的威脅是農業生產上的主要問題。
㈦ 春天動植物的變化
春天(Spring)
又稱為春季,是一年的第一個季節,北半球為公歷3,4,5月.而南半球卻是在十一月開始,如澳大利亞,春天一般氣候溫暖適中,中國內陸大部分地區少雨. 萬物生機萌發,氣候多變,乍暖還寒。
春天包括六個節氣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自秦代以來,我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候(5天為一候)平均氣溫10℃至22℃的時段。
時至立春,人們明顯地感覺到白晝長了,太陽暖了。氣溫、日照、降雨,這時常處於一年中的轉折點,趨於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長勢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麥拔節時耗水量增加,應該及時澆灌追肥,促進生長。農諺提醒人們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大春備耕也開始了。雖然立了春,但是華南大部分地區仍是很冷"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的景象。這些氣候特點,在安排農業生產時都是應該考慮到的。人們常愛尋覓春的信息在哪裡呢?那柳條上探出頭來的芽苞,"嫩於金色軟於絲";那泥土中躍躍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風吹又生";而為著奪取新豐收在田野中辛勤勞動的人們,正在用雙手創造真正的春天。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雨水節氣的涵義是降雨開始,雨量漸增,在二十四節氣的起源地黃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氣寒冷,但見雪花紛飛,難聞雨聲淅瀝。雨水之後氣溫一般可升至0 ℃以上,雪漸少而雨漸多。可是在氣候溫暖的南方地區,即使隆冬時節,降雨也不罕見。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這段時間候平均氣溫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櫻桃花開,確以進入氣候上的春天。除了個別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終止。嫁接果木,植樹造林,正是時候。華南繼冬干之後,常年多春旱,特別是華南西部更是"春雨貴如油"。農業上要注意保墒,及時澆灌,以滿足小麥拔節孕穗、油菜抽苔開花需水關鍵期的水分供應。西北高原山地仍處於乾季,空氣溫度小,風速大,容易發生森林火災。另外,寒潮入侵時可引起強降溫和暴風雪,對老、弱、幼畜危害極大。所有這些,都要特別注意預防。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到了驚蟄,我國大部地區進入春耕大忙季節。真是:季節不等人,一刻值千金。大部分地區驚蟄節氣平均氣溫一般為12℃至14℃,較雨水節氣升高3℃以上,是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日照時數也有比較明顯的增加。但是因為冷暖空氣交替,天氣不穩定,氣溫波動甚大。華南東南部長江河谷地區,多數年份驚勢期間氣溫穩定在12℃以上,有利於水稻和玉米播種,其餘地區則常有連續3 天以上日平均氣溫在12℃ 以下的低溫天氣出現,不可盲目早播。驚蟄雖然氣溫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卻有限。華南中部和西北部驚蟄期間降雨總量僅10毫米左右,繼常年冬干之後,春旱常常開始露頭。這時小麥孕穗、油菜開花都處於需水較多的時期,對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為影響小春產量的重要因素。植樹造林也應該考慮這個氣候特點,栽後要勤於澆灌,努力提高樹苗成活率。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春分後,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華中有"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的農諺。南方大部分地區各地氣溫則繼續回升,但一般不如雨水至春分這段時期上升得快。3月下旬平均氣溫華南北部多為13℃至15℃,華南南部多為15℃至16℃。高原大部分地區已經雪融冰消,旬平均氣溫約5℃至10℃。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等河谷地區氣溫最高,平均已達18℃至20℃左右。南方除了邊緣山區以外,平均十有七、八年日平均氣溫穩定上升到12℃以上,有利於水稻、玉米等作物播種,植樹造林也非常適宜。但是,春分前後華南常常有一次較強的冷空氣入侵,氣溫顯著下降,最低氣溫可低至5℃以下。有時還有小股冷空氣接踵而至,形成持續數天低溫陰雨,對農業生產不利。根據這個特點,應充分利用天氣預報,抓住冷尾暖頭適時播種。
清明:在每年四月四或五、六日,民俗於此日掃墓。清明是表徵物候的節氣,含有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清明這天,民間有踏青、寒食、掃墓等習俗。
常言道:「清明斷雪,穀雨斷霜。」時至清明,華南氣候溫暖,春意正濃。但在清明前後,仍然時有冷空氣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氣溫連續3天以上低於12℃, 造成中稻爛秧和早稻死苗,所以水稻播種、栽插要避開暖尾冷頭。在西北高原,牲畜經嚴冬和草料不足的影響,抵抗力弱,需要嚴防開春後的強降溫天氣對老弱幼畜的危害。
「清明時節雨紛紛」,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對江南春雨的寫照。但是就一些地區而言,情況並非如此。特別是華南西部,常處於春旱時段,4月上旬雨量一般僅10 至20毫米,尚不足江南一帶的一半;華南東部雖然春雨較多,但4 月上旬雨量一般也不過20至40毫米,自然降水亦不敷農業生產之需還須靠年前蓄水補充。此外,5-6月是一年之中冰雹最多的月份,應當加強對雹災的防禦。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谷類作物能茁壯成長穀雨時節的南方地區,"楊花落盡子規啼",柳絮飛落,杜鵑夜啼,牡丹吐蕊,櫻桃紅熟,自然景物告示人們:時至暮春了。這時,南方的氣溫升高較快,一般4月下旬平均氣溫,除了華南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區外,已達20℃至22℃,比中旬增高2℃以上。華南東部常會有一、二天出現30以上的高溫,使人開始有炎熱之感。 低海拔河谷地帶業以進入夏季。華南春季氣溫較高的氣候特點,有利於在大春作物栽培措施上抓早。適宜紅苕栽插的溫度為18℃至22℃,這時已能滿足。華南老旱區的經驗證明,紅苕在穀雨後早栽,能夠在伏旱前使藤葉封廂,增強抗旱能力,獲得高產穩產
㈧ 春分是什麼動物活動最多
燕子
春分有三候:「一候玄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送春牛圖也是春分的習俗之一。此外,祭祀百鳥、粘雀子嘴等春分習俗,也都承載著人們對於農耕時節的期盼。
㈨ 在春分時節的物候變化。
春分,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在每年的3月21日前後(20日~22日)交節,農歷日期不固定。太陽運行至黃經0度,陽光直射赤道,交春分。春分有兩重含義,一是指這一天的白天和黑夜一樣長,各為12小時;二是指春天已經過去了一半。至此,人體的生發機能已經相當旺盛了。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另《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有《明史·歷一》說:「分者,黃赤相交之點,太陽行至此,乃晝夜平分。」所以,春分的意義,一是指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各為12小時;二是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中國古代將春分分為三候:「一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便是說春分日後,燕子便從南方飛來了,下雨時天空便要打雷並發出閃電。春分在中國古歷中的記載為:「春分前三日,太陽入赤道內」。
【春分第一候:元鳥至】元鳥,又稱玄鳥,即燕子。燕子是春分來,秋分去的候鳥。
【春分二候,雷乃發聲】雷是春天陽氣生發的聲音,陽氣在奮力沖破陰氣的阻擾,隆隆有聲,但看不到閃電。夏天陽氣盛,一旦被陰雨之氣阻隔,所以雨前打雷,且雷聲更大。這是中國傳統學問對雷的解釋。
【春分第三候,始電】開始見到閃電。
【五運六氣】從今天開始,主氣交少陰君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