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遭遇危險動物應該如何應對動物研究專家如是說
近日,八達嶺野生動物園發生了老虎襲人事件,造成一死一傷。事後我們采訪了動物研究專家:如果我們在動物園或者在野外郊遊時,遭遇各類危險野生動物,我們應該如何應對,才能讓自己盡可能安全?
一、遭遇老虎、獅子等大型貓科動物
這類動物是最為危險的一類,如果不幸遇到老虎或者獅子,首先,千萬不要逃跑。養過貓的人都知道,貓對於移動的小動物非常感興趣,貓科動物的天性都是一樣的。如果老虎或者獅子不是處於飢餓狀態,只要你淡定應對,生存機會還是蠻大的。但如果你逃跑,反倒激起了它們捕捉你的興趣。
那麼,假如遇到的是飢餓的老虎或者獅子,正在尋找食物,怎麼辦?淡定還是第一原則,你要面對它,不能背對它,目光要和它對視。然後觀察它的表現,如果它不動,那麼你可以嘗試緩慢後退,逐漸拉大與它的距離。如果它見你後退也跟了上來,那麼你要立即停下,繼續怒目瞪它。這時候只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老虎或獅子跟你僵持一段時間後轉身離開,恭喜你獲救;另外一種情況是繼續向你靠近,並且尾巴時不時抽動幾下,這是貓科動物的攻擊信號。這時候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嚇跑它,你可以嘗試模仿動物發怒的聲音,或者怒吼,要表現出你不怕它,這是你最後的生機了,如果老虎或獅子不是餓到了極點,這招有機會奏效。
二、遭遇熊
首先得辟謠我們從小開始就聽過的遇熊裝死的故事,熊愛吃肉,真是餓了,對於動物屍體也不抗拒。何況在那種情形下,你會心跳加速,肢體可能發顫,很難裝出一副平靜的死態。況且生性貪玩的熊會湊近你,用力大無窮的熊掌把裝死的你翻過來把玩,或者用長滿倒刺的舌頭舔你,甚至一屁股坐在你身上。被它這么一折騰,你根本裝不下去,所以裝死並不是明智的選擇。
那麼該如何應對呢?熊的侵略性並不像老虎那麼強,它攻擊你往往是因為你侵犯了它的領地,或者它覺得你對它有威脅。所以,遇到熊的時候,保持鎮靜,不要逃跑,不要和它對視,不要有突出的舉動。要裝作自己是不小心路過,觀察它的反應,並迅速分析周圍的環境。
此時,如果熊不再靠近你,你可以等它走遠之後再離開。如果熊留在原地,你可以順著風吹的方向,緩緩的、安靜的後退。為什麼要順著風向?因為熊的視力比較弱,它們主要靠靈敏的嗅覺和聽覺追蹤獵物。因此,順風可以避免你的氣味流向它。
如果它依然走近你,你得順著風向,跟它保持一樣的速度後退。這時候還不確定它是否要進攻你,可能只是想把你驅逐出領地。如果它撲下你,那沒轍了,只能跑,記得順著風向,以減弱它的嗅覺追蹤。
如果不幸被抓住,記得用身邊任何能充當武器的東西擊打熊的鼻子,讓它知難而退。雖然機會很渺茫,但也是此時唯一的生機了。
三、遭遇狼
如果在野外遇到狼或狼群,首先不要慌張,狼能洞察到你的恐懼,更不能扭頭跑,否則它們很可能立即對你發動進攻。此時你要一邊盯著狼,一邊緩緩蹲下,收集石頭和木棒等可以充當武器的東西。
如果你有金屬器具,可以嘗試敲打器具,發出金屬撞擊聲音,狼聽到後,會想起捕狼的鐵夾子,狼的祖先無數次遭遇獵人的圈套,因此它們會謹記教訓,此聲音有機會把狼嚇跑。
如果狼不為所動,繼續靠近你。你可以嘗試大聲吼叫,學獅子的叫聲,狼畏懼獅子。再不行你就主動發起進攻,用石頭攻擊它們,甚至可以揮起木棒等武器沖下它們。狼發現你會攻擊它們,很可能掉頭就跑了,狼在食物鏈上位置決定它們還是欺善怕惡的。
如果上面說的那些都不奏效,狼撲向了你,你得沉著冷靜,站穩馬步,手握緊探險刀,眼睛死死盯住狼。等狼撲上來的時候,迅速一刀捅過去,再用力甩開,劃開一個大口子,狼不死也得半死。記住,狼的慘叫聲,是驅走其他狼最好的武器!
狼不像老虎、獅子或熊這類野獸那樣強大。成年人面對狼,哪怕剛正面,也是有機會搏鬥贏的。所以,到了最後關頭時,要拚死一戰。
四、遭遇鱷魚
如果是吃飽的鱷魚,只要不是你主動去惹它,它的進攻性幾乎為零,下面只針對飢餓的鱷魚。
如果是遭遇陸地上的鱷魚,且你們的距離在10米以內,盯住它,緩緩後退,等到距離大於20米了你再跑。鱷魚在短距離內爆發出來的移動速度驚人 ,但距離稍長它就跑不過人類了。如果鱷魚追你,而且速度比你快,你得跑曲線,鱷魚的身材決定它轉身非常困難。
如果是遭遇水中的鱷魚,你正在橡皮艇上,得想辦法不讓它們過於靠近。鱷魚討厭有橡膠味道的東西,你可以在船槳上纏一些橡膠,在它們靠近時用船槳頂住它們的前頜,它們很可能就轉身遊走了。如果你正在游泳或者潛水,此時恐怕凶多吉少,但也有生存機會。你要盯著鱷魚,注意不要讓它咬到你的脖子或者頭部,盡可能讓它們咬住你的腿腳。鱷魚咬住東西是不會輕易松開口的,這也相當於給了你還擊的機會。此時對付鱷魚的良策是用大拇指使勁搓它的眼睛,這招在現實實踐中得到驗證,確實奏效。鱷魚被用力搓眼睛之後會馬上松開口,逃之夭夭。
五、遭遇蛇
能威脅人類生命的蛇主要分兩類,一類是含致命毒素的毒蛇,另一類是體型巨大的蟒蛇。
人類不是毒蛇的食物,毒蛇會攻擊人類往往是因為人類冒犯了它們,例如踩到它們,或者侵犯了它們的領地。如果遇到毒蛇,它們盯著你看時,你緩緩後退離開,一般是沒事的。不要貿然攻擊它們,它們的攻擊速度極快,哪怕你有棍子恐怕也猝不及防。
如果遭遇大蟒蛇,且你們距離比較遠時,立馬以S型路線逃跑,千萬不能跑直線,蛇直線移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如果你和蟒蛇已經離得很近了,則不要冒然亂動,否則蟒蛇在近距離能在0.7秒之內咬住你的身體,並把你纏死。此時要做的是迅速躺倒在地,雙腿並攏,背部緊貼地面,右手掏出匕首握住,然後雙手呈三角抱頭。這個時候蟒蛇會游到你身邊,然後試著從各個方向鑽入你身體下面,不要緊張,不要動,使勁帖住地面,不讓它鑽下去�,不能給它纏繞你的機會。
然後巨蟒會開始吃你,蟒蛇吞食獵物一般是從頭部開始的,而你此時雙手三角狀抱頭,顯得頭部很大,它無從下口,則會從腿部開始吞你。看到自己的腿一點一點的被吞下去時,別害怕,蟒蛇吞噬不會讓你的肉體有多大痛苦,我們就是要讓它這么做。此時千萬不要掙扎,否則蟒蛇會緊緊纏住你,把你骨頭纏斷,讓你窒息而死。等到它吞到你的膝蓋以上位置時,迅速坐起來,吞到這個位置時,蟒蛇的下頜關節已經處於脫離狀態了,是沒有力量進行咬合的。此時你需要用手中匕首順者它的嘴巴邊緣狠狠的割下去,一直割到腳底板。然後,迅速把腳抽出來逃離。
最後總結:
遇到奔跑速度比人類快的野獸,並且它們已經發現了你時,逃跑是下下策,野獸的天性決定它們會對懼怕自己的獵物發起攻擊,盡管它們當時並不飢餓。
你首先應該遵循的原則是「敵不動,我不動」。它們往往也在觀察你的意圖,如果它們覺得你並沒有惡意,很可能就相安無事的離開了。
如果它們還是僵持不懈,你可以嘗試通過吼叫、揮舞棍棒等方式示威,讓它們覺得你是它們的敵人而不是獵物。野生動物都非常遵循自然法則,如果它們覺得你在食物鏈上是它們的上層而不是下層,它們往往就自覺離開了。另外如果你帶了打火機,則可以點燃脫下的衣服,火焰是驅逐野獸的好東西。
如果最後它們還是選擇了攻擊你,你則要拿起你身邊可以充當武器的東西,用力攻擊它們的鼻子、眼睛,這樣也許還有一線生機,畏懼就範就只有死路一條了。
② 遭遇動物傷害的解決辦法有哪些
小狗、小貓很可愛,中小學生都喜歡逗它們玩。但是和它們玩過火,導致它們發怒咬傷你時該怎麼辦呢?這時候你可千萬不要大哭大叫,更不能慌慌張張地去拿東西打它們,以免造成更加嚴重的後果,你應該立即採取正確的措施來保護自己。
一、小狗、小貓
不能隨意逗小狗、小貓等小動物。它們雖然可愛招人喜歡,但它們發怒時卻非常可怕。你不小心被它們咬傷,會感染細菌引發各種疾病,如破傷風、狂犬病等。
如果在路上碰見大狗沖著你狂叫,千萬不要用石子打它,應該立即蹲下以免它追上來咬傷你。
被它們咬傷後,要立即處理傷口,在傷口上方紮上止血帶(可用手帕、繩索代替),不讓病毒隨血液流到體內其他地方,引發更加嚴重的後果。
立即用潔凈的水或肥皂水對傷口進行清洗,殺掉咬傷後留下的病毒或細菌,清潔完傷口後不要包紮。
迅速去醫院,在24小時內注射狂犬病疫苗和破傷風抗毒素。
不要隨便養小狗、小貓等寵物。如果你不經常為它們清理自己的小窩,它們很容易傳染細菌病毒,影響你和家人的健康。
如果在外面遇見被拋棄的小狗、小貓,不要隨便地上前去 抱它們,以免被咬傷,或者傳染上細菌病毒。
不要隨便的逗小狗、小貓等寵物們玩,更不要用手喂它們食物,以免被它們咬傷。而且這樣也不衛生,影響你的健康。
二、蜜蜂
郊外碰見蜜蜂的蜂巢時不要好奇圍觀。蜂房多放在人煙稀少又盛產花蜜的山區、半山區。即使沒有看見蜂巢,但是見到很多蜜蜂時,也表示近處有蜂群的活動,也要注意。有蜂群靠近時,最好慢慢走開,必要時立即抱頭蹲下,用書包、衣服或者手臂將身體裸露部分遮擋住,尤其是頭部和面部,不要揮舞衣服撲打或拔腿飛跑,人是跑不過蜜蜂的。
被蜂蜇傷後,如果傷口處有殘留的蜇刺,應該立即拔掉。如果蜇刺留在傷口裡,在紅腫的中心可見一個小黑點,這時可以用消過毒的鑷子或小針把蜇刺拔掉,也可以用嘴巴小心吸吮,把蜇刺吸出來。
清理傷口之後,用肥皂水、蘇打水、食鹽水、糖水、醋或檸檬汁沖洗傷口。在傷口處塗上抗過敏葯,萬花油、紅花油、綠葯膏等都可以;把生薑、大蒜等搗爛塗在傷口上也可以消炎止痛。如果出現頭痛、頭暈、惡心、嘔吐、煩躁、發燒等比較嚴重的症狀時,應該立即送往醫院治療。
③ 面對生活中虐殺動物應該採取什麼措施
發現不文明的傷害有益小動物的行為,一定要嚴厲地制止。勸阻傷害有益小動物的人,竭力阻止他們,雖然只是一己之力,但是也要挺身而出,與不文明的,傷害有益動物的行為做抗衡,相信大家都有這種意識的話,這種傷害有益小動物的不文明行為就會不復存在了。
④ 假如你遇到一隻受傷的小動物你會怎麼做說說你的理由
假如我遇到一隻受傷的小動物,我會立即報告有關部門,並採取保護措施。
理由:生物的多樣性面臨嚴重的威脅,我們要注意保護生物的多樣性,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最根本的措施是保護棲息環境、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我們不能隨便捕捉動物。
(4)動物傷害的應對措施有哪些擴展閱讀:
保護生物多樣性措施:
一是就地保護,大多是建自然保護區,比如卧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等。
二是遷地保護,大多轉移到動物園或植物園,比如,水杉種子帶到南京的中山陵植物園種植等。
三是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科學研究,制定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法律和政策。
四是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宣傳和教育。
其中最重要的是就地保護,可以免去人力、物力和財力,對人和自然都有好處。就地保護利用原生態的環境使被保護的生物能夠更好的生存,不用再花時間去適應環境,能夠保證動物和植物原有的特性。
⑤ 我們該如何保護動物不受傷害呢
我們如何能保護動物不受傷害呢?一、作為大自然的一份子。我們有這個義務去保護大家庭。保護每一個動物。給他們一個賴以生存的環境。大家都知道,動物們都需要一個棲息地,需要有一個生存環境。我們不能任意去破壞他們。大自然既然能容納我們,也可以毀滅我們。我們不可以自掘墳墓的。既然我們都生活在這個地球上,我們每時每刻都要與周邊的環境,周邊的生物交流。我們是一個大家庭。我們生活在地球上,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努力為我們的大自然營造一個優美的環境。這樣我們就可以和任務動物或者生物和諧共存,動物是我們的朋友。他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的樂趣。我們怎麼能忍心傷害自己的朋友呢?因此,保護動物的棲息所是很有必要的。那就是和大自然和諧共存。
動物是我們的朋友,需要我們的保護和呵護。請尊重我們的朋友吧。
⑥ 遇到被保護動物危及人的生命時,該怎麼辦
這個問題問得好,但這個問題目前在我國法律規定中還存在漏洞。
按照《野生動物保護法》的規定,對危及人身安全的,對群眾生命財產造成傷害的,已經傷害或者正在傷害的野生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採取措施,必須要報經國家林業部門批准。這對突遇猛獸襲擊、孤立無援者來說,其只能有兩個結局:或是幸運避難,或是被傷害。至於傷害發生後的賠償,我國現行《野生動物保護法》、《陸生保護動物管理條例》規定,被保護動物傷害者要獲得賠償,需具備兩個前提條件:其一,事件是發生在野生動物保護區內;其二,當事人是在保護動物過程中受到傷害。至於非野生動物保護區,以及不是為保護動物而受到動物傷害的賠償問題,國家尚無明確標准,只按意外處理,其遭受的損失只能由自己承擔。據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司司長卓榕生介紹,國家主管部門、國務院和立法部門正在研究《野生動物保護法》,爭取在法律上明確規定:野生動物傷害人畜,必須由各地政府給以補償。受野生保護動物的傷害補償問題相信很快能在政策上得到解決,但人與動物沖突仍沒明確說法。
如何正確看待人和動物的沖突,有法學界人士認為,任何漠視人的權利和價值的觀念,都是違背法律的行為。保護人的生命權,這是解決法律沖突的原則。
所以,在遇到被保護動物危及人的生命時,仍然要盡量避免傷害動物,在萬不得已時,以人的生命為先,但人在此過程存在非法行為仍然應該承擔相應法律責任,例如人非法進入保護區等等。
⑦ 遇到危險動物該怎麼辦
人在與動物的接觸過程中,受到直接傷害是一種很嚴重的情況。如果我們能夠了解一些關於動物行為方式的知識,至少可以避免跟危險動物進行我們本不願意的沖突。令人擔心的是,在很多似真似假的動物故事中,作者所描述的人與動物周旋的驚險情節有許多是違反自然規律的,假如我們聽信那樣的故事,在自己親臨危機時依照故事描述的方法去做,將會使自己陷入更危險的處境。
裝死無疑是在書本上見得最多的避險方法。很奇怪,大多數這樣的故事都發生在熊的身上,不管有沒有道理,說的人多了,彷彿就成了金科玉律——遇到熊要裝死。
在很多人心目中,熊是一種憨厚中帶些遲鈍的動物,它們要攻擊人的話只是為了好玩,如果你裝死,它們就會興趣索然地走開。事實果真如此嗎?大家別忘了,熊是一種典型的食肉動物,捕獵是它們的天性,只是它們平時得不到足夠的肉食,才吃些素食代替,比起有些食肉動物來,它們可以更多(甚至是常年)接受雜食罷了。由於龐大的體型,它們很難隱蔽接近那些動作機敏的獵物,很大程度上,它們的肉食是魚類、動物屍體和爬蟲之類比較容易得到的種類,很少見到它們費力地追逐食草獸那樣的大動物,因而錯誤認為它們不吃大動物。
在熊的面前裝死有時確實可以令我們脫險,這不是因為熊真的以為我們死了,它不吃死人,而是我們的動作正好暗合了熊的行為語言——躺下就意味著妥協。它願意的話,會帶著勝利者的姿態離去。我之所以用了「願意」這樣的詞,是因為熊應該對人也懷有疑懼心理,不敢進一步招惹我們,既然我們妥協了,它也不會冒險進攻。但是如果你面對的是一頭很有經驗,特別是了解人類弱點的熊,或者它已經被激怒或飢餓到一定程度,那麼裝死差不多就等於送死,它照樣會不客氣地對你下手。野生動物光憑氣味就可以知道對方是不是真的死了,更不用說我們裝死時的體溫和呼吸、脈搏都是極大的破綻,更別說在那樣危急的關頭,除了真的被嚇暈,有幾個人能冷靜地屏住呼吸。
絕大多數食肉動物都吃死屍(有些兩棲、爬行類除外)。如果自身力量夠大,從其它動物口中奪食是很好的策略,熊當然也不例外。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威猛獅子,在現實中經常從鬣狗那兒霸佔勞動果實,倒是那些傳說中以吃死屍為主的鬣狗,不得不更勤奮地追逐獵物。熊經常會從狐狸和狼的口中奪食,說它們不吃死的東西是毫無根據的,如果熊真的以為你死了,倒是更有可能會來吃你——幸虧你裝得不可能騙過熊,它還對你存有幾分戒心。
在捕食動物面前保持絕對靜止也並非無效,特別是那些善於追逐獵物的動物,對於獵物突然靜止不動的舉動有時會感到不知所措。蛇和蜥蜴對靜止的東西不感興趣,所以有些昆蟲和兩棲類動物在受到刺激後會有本能的假死反應(生理性昏厥,而非理性地裝死)。面對在力量上跟自己不相上下的對手,有時候對峙是可以奏效的,你不跑就表示你並不懼怕,對方就要重新掂量你的實力,這跟裝死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裝死是示弱,對峙則是不示弱的表現。
遇到危險動物,不管你是裝死也好,對峙也罷,實質上都需要很好的心理素質,要能夠在非常的局面下保持冷靜是不容易的,頭腦冷靜可以使我們做出正確的決定,這才是最重要的。譬如說當危險動物離你還有相當的距離時,不要被動地躺下裝死,應該看著對方慢慢後退,而不要轉身逃跑。在萬不得已的時候,才可試一試抱著頭躺下的辦法,這時候只能祈禱老天保佑,是否有效,全憑運氣,因為我們無法知道真實的動物會怎樣看待我們這樣的行為,有哪些動物會買我們的帳。如果有因為裝死而被害的人,他們將無法告訴我們該得到什麼教訓。
舉火曾經被認為是能夠抵禦絕大多數動物的自保措施,理由是「動物怕火」,後來演變成動物也怕電筒的光亮。我不知道這種說法的來源,可能是因為大家覺得火能燒死動物,所以它們本能地會避開火。
首先,動物對火的認識可能不是一無所知,森林中會有雷擊和過分乾旱引起的自然火,它們可能還見到過人類生產活動中產生的火;其次,動物不一定怕火,特別是規模有限的火勢,它們應該知道那樣不構成威脅;另外,有些動物還喜歡火,不僅是飛蛾,許多鳥類也喜歡火,確切地說,是喜歡被火驅趕出來的蟲子,獸類中的一些成員也懂得在火的殘燼中找吃的。
動物們所怕的火,是那種延燒范圍大,火勢蔓延迅速的大火,人們手上的火把根本對它們起不了多大的震懾作用,或許是人們拿著火把晃來晃去的樣子可以嚇著它們。如果動物們執意要攻擊你,火把本身是沒有用的,有時反而會使動物感到受到脅迫而採取反擊的措施,譬如夜行時舉著火把就容易遭到草叢中毒蛇的攻擊。
我們在森林中露營,會在營地中點燃一堆篝火,只要篝火保持一定的照亮度,許多野獸就不敢靠近。這不是因為它們怕火本身的殺傷力,而是它們習慣利用黑夜的掩護進行捕獵活動,光亮使它們無所遁形,於是就沒有足夠的安全感促使它們進行沒有把握的捕獵活動。我們更適合在有一定可視度的情況下活動,有篝火也利於我們的防守和反擊活動。不尋常的篝火或許會招來好奇的野獸在附近逡巡,但很少敢於將自身暴露在我們的視線中,因為它們本性上怕人。
當我們在漆黑的環境中用手電筒突然照射夜行動物的臉時,由於它們的眼睛一下子不能適應明亮的光線而造成視覺障礙,它們通常會有一段短暫的反應遲鈍期,這種突如其來的刺激對於動物是個打擊,可以在一定情況下嚇退動物。用手電筒直射它們的眼睛比晃來晃去地照射更有效。即使是老鼠那樣機敏膽小的動物,在突然的強光下也會有幾秒鍾的遲疑,你甚至可以用木棍直接擊中它。夜間出獵的獵人會在槍上或帽子上安裝一個照明燈,趁動物在強光下措手不及的時候開槍。
與其說動物怕火,倒不如說它們怕亮,在黑夜中照亮我們自己,可以使我們多幾分安全感。
上樹的策略可能有被我們濫用的趨勢。在許多人的印象中,許多對我們有殺傷力的動物(最典型的是老虎和野豬)都不會爬樹,而森林中不乏樹木,假如上樹可以有效避開攻擊的話,倒不失為一種很實用的避險手段。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動物樹棲生活的實際情況。除了有些種類的麝能攀上斜長的樹採食嫩葉外,奇蹄目和偶蹄目食草獸中會上樹的極少;靈長目的猿猴是爬樹的高手,因為它們長著可以抓握的拇指(趾),從分類學角度看,人也忝列其中,不過在敏捷性上可能僅能超過懶猴而已;食肉目中的犬科(如狼、狐)是典型的地面活動者,而貓科中的絕大多數種類都能上樹,只是會根據獵物的情況加以選擇,熊類(貓熊科、熊科)能夠上樹,不過通常不營樹棲生活。按照一般的規律,體重較大的動物較少在樹上活動,因為體型和體重限制了它們在樹枝上的敏捷程度;四肢細長的動物適合奔跑而抓握能力不足,尤其是具蹄而無爪的動物,在生理上不具備上樹的能力。從生活需要的角度看,這些動物不會以它們感到很不方便的樹棲方式生活。
從描述中可以看出,爬上具有一定高度的樹,對於防禦野牛、野豬、犀牛那樣有殺傷力的食草獸是有效的,對於狼那樣的食肉動物應該也有效,問題是,在那樣的關頭,附近要有足夠大的樹,並且,更關鍵的一點,就是你能以多快的速度爬上去。因為許多據說不善爬樹的捕食動物,都有著不凡的速度和跳躍能力,不等你爬得足夠高,它們就可以用利爪把你抓下來,或是用角把你挑下來。試想一下,老虎是不善上樹的,但是在它的食譜中依然有猴子,或許是猴子不幸在沒有樹的地方遇到老虎,或者是它們爬得還不夠高,不夠快。相對於猴子而言,人上樹的動作要笨拙得多,在迅速撲來的猛獸前,我們還有多少自信可以竄上而不是爬上樹去呢?老虎全速奔跑100米不會超過5秒,發怒的野豬短距可能沖得更快,我們上樹的速度能有多快?
順便說一下,有些我們以為不會上樹的動物其實有一定的攀爬能力。譬如說完全不會上樹的貓科動物幾乎不存在,老虎和獵豹在偶然的情況下也能竄上不太高的樹,它們的幼仔出於玩耍目的而上樹的情況更多,成年的它們不上樹,主要還是因為它們爬樹的身手不如樹棲動物那樣靈敏,在樹上的捕食效率不如在地面上高的緣故。
原始森林中的很多大樹在數米以下的高度上都沒有分叉,沒有經驗的人很難徒手爬上去,所以上樹避險只能成為我們在面臨危機時可以參考的做法之一。人類在大樹上搭建的樹屋是觀察野生動物的理想場所,那樣的樹屋通常有足夠的安全高度和安全措施,樹幹上還會有便於我們攀爬的梯子之類的結構,但那畢竟不是為我們在緊急狀況下准備的。
緊盯策略指的是緊盯著對方的眼睛,以精神的力量壓制對手。我覺得這可能是最荒謬的避險做法了,因為緊盯著對方的眼睛常常是動物間最嚴重的挑釁行為,只有在力量上占絕對優勢的動物才敢於那麼做。
注意觀察受罰的狗,它的眼光總是瞟向一邊,不敢正視你的眼睛,那是一種示弱的表現。當你面對在力量上要勝你一籌的野獸時,避免沖突的理智做法是不要有挑釁,或容易被動物誤解為挑釁的動作。鬥牛士的手上拿的是報紙還是紅布,對於先天色盲的公牛來說,意義都不大,關鍵是鬥牛士故意做出帶有許多挑釁意味的動作,為的是逗引激怒公牛,做出驚險的表演。因為動物們經常具有審視形勢的能力,而挑釁行為的通常是發生在力量沒有太大差別的對手之間,當動物還在遲疑之時,明顯的挑釁常會主動表示你建議決斗而不是互相妥協,那會刺激它做出回擊的反應。
不同的動物對挑釁行為的理解有所不同,貓狗的不和就是不同的動物因為對行為語言理解上的差異而發生沖突的例子。我們很難建議在避險時,何種行為才是恰當的。趴下對於熊而言或許是妥協的表示,而卻可能被貓科動物認為是進攻的前奏;面對動物慢慢後退,可以避免激怒食肉動物,但許多食草獸在進行角斗之前卻正好是要稍稍後退,留出向前沖的距離的。
人和別的動物是異類,對於同一動作的理解當然有所不同,動物園的飼養員有時尚且會在不經意間激怒動物而遭致事故,我們不能苛求普通人能對動物的行為語言總是有恰當的理解和處置。跟危險動物爭氣勢上的高低是不明智的,這一節講的內容是避險而非控制和馴化動物,客觀地說,人類並非在任何方面都勝過動物,跟強壯的動物比力氣,比速度,比殺傷力都是很愚蠢的行為。
在跟動物對峙時要避免主動挑釁它們,比較帶有共性的合理做法是,不要有太劇烈、太突然的動作;眼睛要留意對方的動作,但最好不要緊盯著動物的眼睛看;慢慢扔掉一些諸如手套、帽子之類帶有強烈體味的衣物,分散對方的注意力,但不要扔鞋,以免在需要快速擺脫危險時跑不快;假如你太緊張,可以扯大嗓門叫喊幾聲,內容不限,喊救命或大聲咒罵都行,反正動物都聽不懂。
以攻為守有時是很有效的避險策略。野生動物經常會根據對方的反應而調整自己的行為,舉例說,如果一頭鹿用犄角去抵一頭狼,狼可能會放棄這塊硬骨頭而轉向更容易對付的獵物,而當鹿採取逃跑策略時,狼則肯定會進攻它。當你面對躍躍欲試的野獸時,操起身邊可用的工具無畏地沖上去,常可以嚇退本來處在猶豫不決狀態的動物。
但是我看到有的資料(或是故事)中把這樣「變被動為主動」的策略濫用在錯誤的情形之下,因為並不是所有的情況都適合用手中的棍棒嚇退眼前的野獸的。
除非是你自己已無退路,否則盡量不要用這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冒險手段,因為沒有野外經驗的人很難判斷人獸對峙的微妙狀況,特別危險的是,假如你的以攻為守策略使用不當,反而會激怒本在猶豫的對象,使對方「狗急跳牆」,拚命反撲。
不要撿拾很小的石塊或細弱的樹枝作為武器,也不要貿然出手,那樣很容易使對方估量出你的實力,越發肆無忌憚地向你攻擊。如果你正好有木棍或短刀那樣的工具,可以在動物撲近時突然出手擊其要害。大部分動物的腰肋都是比較薄弱的,擊斷脊椎可致動物癱瘓;使用刀子的話,可以捅兩條前腿之間的胸部或咽喉。不要輕易擊打動物的頭部,因為獸類的頭骨都是比較堅硬的,不容易造成有效的殺傷,如果在近處跟動物糾纏在一起,可以用手指猛摳其眼睛或鼻鏡,而不要試圖去卡它們的咽喉,那樣的話很容易被其爪撓傷。
這樣的策略最適合於生性謹慎的單只動物,但是對於集群圍攻的動物和比較低等的動物,則效果不佳。被多隻動物圍困時,最要緊的是找個可以保護背部的所在,譬如說背靠大樹或石崖,勿使它們偷襲得逞。高聲喊叫是很好的做法,既可以向附近發出求救信號,又對野獸有一定的震懾作用,動物的嚎叫常有聯絡同伴的作用,所以當你扯著嗓子大叫時,對方還要忌憚你潛在的幫手。低等的動物不怎麼會有恐懼的反應,巨大的鱷魚和蟒對挑釁或示強不會有太大的反應,它們雖然兇殘,但是行動力稍遜,可以在不停運動中擊打和騷擾它們。爬行動物在受到一定強度的騷擾後常會放棄,因為它們在本性上是以偷襲的方式捕獵的,不會跟獵物拚鬥體力。有的書上描寫「大吼一聲,向狼群撲去」就把狼嚇跑的情節值得可疑,通常在那樣的情況下,狼不會遠遁,而會避開鋒芒,在不遠處觀察你的進一步舉動,當你筋疲力盡時,它們的機會就來了;許多故事中提到人被巨蟒纏死的情節也不太可信,它們在吃東西時才將獵物纏絞到一定大小以便吞咽,最該防止的是頭部被它咬住,或是正好被它纏住脖子。
用出擊的方法逼退動物要掌握好分寸,最好要給動物留出退卻的餘地,避免它們拚死的反撲。有經驗表明,大多數人可以跟豹子那樣的猛獸對峙而不落下風;手上沒有殺傷力強的火器時,不要跟熊、虎那樣的大獸對峙;大型的食草獸(犀牛、大象、河馬、野牛)通常更神經質,容易被我們不當的防衛行為激怒,最好不要採用抗爭或對峙的手段,它們很少對退出一定距離的對象窮追不舍。
當在野外與危險動物不期而遇時,沒有絕對保險的避險做法。動物的舉動很難預料,即使是同一種動物,不同的個體在相同形勢下也會有不同的行為表現,因此別輕信遇到某種動物該如何應對之類的經驗之談。如果非要說有什麼萬全之策的話,那就是別輕易涉險:進入陌生原始林區要多人結伴,聘請有經驗的向導,帶好必要的防身工具,穿戴有防護作用的衣物,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配備跟外界聯絡的器材,在遇險時可以及時通知求救。
⑧ 對家鼠等有害動物的控制,應採取什麼措施
對家鼠等有害動物的控制,可以採取器械捕殺、葯物捕殺等措施.
從環境容納量的角度思考,可以採取措施降低有害動物種群的環境容納量,如將食物儲藏在安全處,斷絕或減少它們的食物來源.
室內採取硬化地面等措施,減少它們挖造巢穴的場所.
養殖或釋放它們的天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