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鷓鴣是不是國家級保護動物
鷓鴣是國家省級保護動物。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瀕危(EN)。
棲息於灌木叢中,在森林邊緣和農耕地周邊,包括灌叢荒地,岩石裸露的山坡和樹木遮蔽的河流。通常單獨活動。在林地落葉中尋覓草籽、豆類種子和昆蟲。遇到危險時更喜歡跑步逃避危險,而不是採取飛行方式。繁殖期在5-7月。也有人提出全年的整個季節可繁殖。
遇驚時很怏地匿藏在灌木叢深處,很難發現。腳爪強健,善於在地上行走,雖不常飛行,但飛行速度很快。主要以蚱蜢、螞蟻等昆蟲為食物。分布於柬埔寨、中國、印度、寮國、緬甸、泰國和越南。
(1)鷓鴣怎麼保護動物擴展閱讀:
中華鷓鴣為雜食性,主要以蚱蜢、蝗蟲、蟋蟀、螞蟻等昆蟲為食,也吃各種草本植物,以及灌木的嫩芽、葉、漿果和種子,還有農田中散落的穀粒、稻粒、花生、黃粟等糧食顆粒和甘薯、半夏、槐樹果、油菜花等。
雄鳥還有著美妙的歌喉。每當春暖花開之時,在晨曦照耀下,雄鳥們飛落在高高的岩石上或樹枝上,放聲歌唱,往往是一鳥高唱,群鳥響應,此起彼落,遍及山野,給春天帶來了勃勃生機。
都具有十分善斗的性格,也是一個為了保護巢區而表現得很強悍的種類,所以鷓鴣的產地有「一個山頭一隻鷓鴣,越界比斗」的說法。這種對巢區的保護,使營巢的鳥類有較均勻的分布,保證了繁殖期中的成鳥和雛鳥都有充足的食物供應。
中華鷓鴣是中國南方的傳統狩獵鳥,尤其是在廣東,廣西邕寧、崇左、桂平、博白一帶,鷓鴣的產量甚多,在福建從海岸直至閩西山地也到處可以遇到。
但一直來隨著自然環境的破壞,加上大量狩獵以供出口,使得大部分地區的種群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越來越少,希望有關單位應該控制獵取的數量,對數量下降過快的地區加強保護工作。
⑵ 鷓鴣是不是保護動物
鷓鴣是國家省級保護動物。
鷓鴣(學名:Francolinus pintadeanus)又名中華鷓鴣,是鳥類的一種,體形似雞而比雞小,羽毛大多黑白相雜,尤以背上和胸、腹等部的眼狀白斑更為顯著。成年的鷓鴣全長約30厘米,體重約300克左右。3至6月間繁殖,在草叢或灌木叢中做巢,每窩產卵3至6個,多時七八個,卵呈梨形,白色或乳白色。
多生活在丘陵、山地的草叢或灌木叢中。雄性鷓鴣好鬥,叫聲特殊,有人擬其音為「行不得也哥哥」。鷓鴣以穀物、豆類和昆蟲為食。鷓鴣肉味在雉雞之上,是野味上品。此外,也可作斗禽。分布於柬埔寨、中國、印度、寮國、緬甸、泰國和越南。
保護動物不可以捕獵傷害,我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條 非法獵捕、殺害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或者非法收購、運輸、出售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⑶ 鷓鴣是保護動物嗎
鷓鴣是國家省級保護動物。
鷓鴣是國家省級保護動物。列入《「三有」保護動物名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無危(LC)。
鷓鴣鮮美無比,價格又便宜,倍受國內外消費者的歡迎,還被作為人民大會堂招待外賓的美味佳餚。據國家有關部門調查表明,據有關資料顯示,全國年需求量約2億只,但目前全國產量只有5000萬只,只有市場需求量的四分之一。
棲息環境:
喜歡生活在丘陵、矮小山崗、山地的次生林、低矮灌木林、雜木林、尤其喜歡生活在上有稀疏樹木遮頂,下方有落葉草少的環境。生活在低山間乾燥的山谷內及丘陵的岩坡和砂坡上,多在灌叢、草地、荒山等環境中,有時也出現在農田附近的小塊叢林和竹林中。它們不在高山上,不在森林中,也很少見於空曠的原野。
⑷ 鷓鴣可以放養嗎
鷓鴣是可以放養的,放養鷓鴣需注意鷓鴣的生活習性。鷓鴣喜溫怕濕,喜安靜怕驚嚇,喜歡單獨或成對活動,像其他雞類那樣善於結群,喜歡隱藏在草叢或灌木叢里。養殖鷓鴣應選擇在乾燥、通風好、光線足、交通便利、無污染、無噪音的地方,養殖鷓鴣的飼料與養殖家雞的飼料相似,只需注意飼料蛋白質成份比家雞飼料高。
溫馨提示:鷓鴣屬於野生保護動物,保護野生動物從自身做起,拒絕買賣野生動物製品,不幹擾野生動物的自由生活。目前社會上存在的食用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等行為,既是一種社會陋習,也是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活動屢禁不止的原因之一。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杜絕食用野生動物,它們不屬於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