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馴養動物有哪些特點

馴養動物有哪些特點

發布時間:2023-01-31 07:00:51

1. 如何馴化一頭野獸

             

    要想馴化一頭野獸,這個問題可不是,宋丹丹問趙本山如何把大象裝進冰箱,那麼簡單。該如何馴化一頭野獸了。為什麼千千萬萬的動物里,我們最終馴化的是牛馬羊,雞鴨鵝,駱駝,氂牛這些。而不是斑馬,河馬呢。

   

      在聊馴化動物之前,我們先來定義下馴化:某種動物在圈養中通過有選擇的交配,使其與野生動物有所不同,以便為控制其繁殖與飼養的人類所利用。

  在成千上萬的動物里,挑選被馴化的動物。需要符合兩大原則,滿足人類的生產生活需要,同時容易被馴養。

    首先要排除的就是脾氣暴躁的動物。要想吃肉,我們可以馴化的動物很多,熊,河馬這些都是上噸的動物。河馬,在被影視劇中傳播的可愛形象下,是其暴躁的脾氣。在非洲大陸上,河馬可是人類殺手榜上的第一名,比獅子,鱷魚都多。那麼斑馬了,長大後的它們就會變得難以對付,常常有難以預料的攻擊行為。斑馬較高的智商,套馬索,套馬桿這些東西,根本不起作用。

    是不是脾氣好可以了,大象的脾氣不錯,個頭也大,可是他的效率太慢了,大象懷孕的時間22個月,這是懷哪吒的節奏。而且小象長大要14,5年。在看看豬,雞,是不是效率一個天上,一個地底下。

    那麼我要非要馴化豹子做寵物了。好你從小和它朝夕相處,培養感情,就像紀錄片里說的那樣,不會傷害你。很遺憾,在1960前都沒法人工繁殖,只能馴而不化(直到1960年,第一頭獵豹在動物園出生了)。古印度莫卧兒帝國的一個皇帝圈養了1000頭,都沒繁殖出下一代。

      網紅動物,草泥馬,大名南美小羊駝,安第斯山脈的一種無峰野駱駝,在漫長的馴化過程匯中,因為其長時間復雜的求偶程序,而不得不終結馴化。

  生孩子就是鬼門關走一遭。想想古時候,人類落後的醫療條件。即便是皇帝這樣的家庭, 要想順利的生下,並養大自己自己的孩子,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更何況繁殖動物了。

    羊群和馬,非常適合大規模的圈養。在他們的群體內部,就有著嚴格的等級,我們知道的頭羊等等。並不是所有的羊都適合圈養,綿羊,這個名字很傳神,軟綿綿的。再聽聽其他羊的名字建安大盤羊,非洲羚羊。

  什麼你想馴化袋鼠?哦,袋鼠最高可以跳14米,這得修多高的院牆來圈養他們啊。那我它蓋頂。袋鼠主要以灌木嫩枝葉、青草和柔軟植物為食。在袋鼠的動物園養殖過程中,其口腔病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具有發病率和復發率都較高的特點,給動物園養殖的袋鼠帶來較大的危害。

      想想那些有趣的問題,甚至有些風馬牛不相及的問題,對於人類社會的變遷,和動物習性的理解,非常有幫助。

2. 人類馴養的動物那麼多,你覺得哪個動物更聽話

人類和動物都在自然界中生存著,所以人類和動物的接觸是比較多的。在古代,人類就已經開始訓化自然界中的動物了。到目前為止,人類馴化過的動物種類是非常多的,甚至有些人還把馴化動物作為一種專業們的職業。到目前為止,畫自然界中動物最成功的有貓、狗、雞、家豬、野豬、氂牛、雪貂、駱駝、山羊、牛這幾種動物。但我個人認為。這幾種動物中,狗是人類馴化的動物中最聽話的一種動物了。

三、綜述

人類馴化的眾多動物中,我認為狗是最聽話的。

3. 馴養動物與野生動物的區別

馴養動物要看人的眼色行事,否則就會餓肚子甚至送命;野生動物則完全可以憑自己的意志行事。
馴養動物只能在很小的空間里活動;野生動物的活動空間不受限制。
馴養動物吃我們提供的食物,沒有選擇的餘地;野生動物可以自由捕食。

4. 我們的身邊很多的人飼養寵物,大多以狗狗為主,狗的特點是什麼

我們身邊很多人養寵物,但是我們發現養狗這種寵物的人也很多,因為狗的性格對很多人來說有點吸引人,所以很多人選擇養狗。 狗在他身邊。 狗可以在你的業余時間解除你的無聊,給你帶來很多快樂,因為狗很精神,當主人不開心的時候,狗也會想辦法讓你開心。 事實上,狗有很多特點。 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分析一下狗狗的特點吧。

  也有狗有自己的原則。 如果狗在攻擊,狗不會攻擊露出肚皮的對手,因為肚皮是倒著的,這意味著狗更值得信賴。 當狗看到主人被欺負時,它們會主動幫助主人攻擊壞人。 狗對主人絕對忠誠。 狗沒有與人類相同的陰謀或其他想法。 頭腦比較簡單,有時候狗比你的朋友好。 這就是為什麼這么多人喜歡狗的原因。 因為狗有自己的特點。

5. 有誰知道動物的馴化是怎樣的

馴化
對野生動物的馴化是人類利用自然資源的一種特殊手段,通過馴化達到對野生動物的全面控制並進行再生產。根據不同的目的和要求,馴比的方式、方法也有所不同。
(1)馴化的基本概念
馴化是通過對各種野生動物創造新的環境,保證給予食物及其它必要的生活條件而達到的。最重要的時期是在個體發育早期階段,通過人工飼養管理而創造出特殊的水與熱量代謝的條件,並使被馴化動物不受敵害的侵襲,不受寄生蟲及傳染病菌的感染。另外,馴化是對動物行為的控制與運用。由於動物行為與生產性能之間有密切的聯系,掌握動物的行為規律和特點,通過人工定向馴化,可以促進生產性能的提高和產生明顯的經濟效果。長期以來,由於人類掌握了對動物馴化的手段,有了使動物按照人類要求的方向產生變異的可能性。到目前為止,全馴化的動物種類有哺乳類、鳥類、魚類及昆蟲等幾千個品種,半馴化的有毛皮獸類、鹿類、實驗動物及噬食昆蟲等。實踐證明對動物的馴化是完全可能的,根據人類經濟生活的不斷發展,對動物馴化與養殖的種類不斷增多。葯用動物的馴化便是一個重要方面。
(2)馴化的理論與方法
馴化是在動物先天的本能行為基礎上而建立起來的人工條件反射,是動物個體後天獲得的行為。這種人工條件反射可以不斷強化,也可以消退,它標志著馴化程度的加強或減弱。所以,不能把人工馴化看成一勞永逸,需要不斷地鞏固。
1)早期發育階段的馴化:這種馴化方法是利用幼齡動物可塑性大的特點,進行人工馴化,其效果普遍較好。如產後30日齡以內未開眼的黃鼬,通過與母獸隔離而人工飼養,在開眼以後即接觸人為環境,於是能很好地接受人工飼養管理。如仔獸在產後受母鼬哺乳的則往往經過幾年人工馴化,也改變不了其野性行為。又如從產後吃初乳起即進行人工哺的仔鹿,其馴化基礎都很好,長大之後在鹿群放牧活動中都是核心群中的骨幹鹿。而產後接受母鹿哺乳的仔鹿,數日之後再想進行人工哺乳已很困難。這樣的仔鹿在接受其它方式馴化,或在長大後的放牧活動中都表現出馴化基礎較差,一般不能成為骨幹鹿。
2)個體馴化與集群馴化:個體馴化是對每一個動物個體的單獨馴化。如馬戲團的每一個動物都要訓練出一套獨特的表演技能,動物園中營單獨生活的大型獸類克服驚和易激怒的訓練,役用幼畜的使役訓練都屬於這種馴化。在野生動物飼養業上,對個別集活動性能較差(即馴化程度不夠)的個體,也需要進行補充性個體馴化。但是,在野生動物養現場,集群馴化具有更大的實用意義。集群馴化是在統一的信號指引下,使每一個動物都建立起共有的條件反射,產生一致性群體活動。如攝食、飲水和放牧等都在統一信號指引下定時地共同活動,給飼養管理工作帶來很大方便。
3)直接馴化與間接馴化:前面所述的個體馴化和集群馴化皆屬於直接馴化。間接馴化與之不同,它是利用同種的或異種的個體之間在馴化程度上的差異,或已馴化動物對未馴化動物之間的差異而進行的。這種馴化也就是在不同馴化程度的動物中,建立起行為上的聯系,而產生統一性活動的效果。例如,利用馴化程度很高的母鹿帶領著未經馴化的仔鹿群去放牧,這是利用幼齡動物具有「仿隨學習」的行為特點而形成的「母帶仔鹿放牧法」。在放牧過程中又不斷地提高了仔鹿的馴化程度。再如利用馴化程度很高的牧犬協助人去放牧鹿群,是一種很得力的工具,在人一犬一鹿之間形成一條「行為鏈」,會取得很好的放牧效果。另外,訓練家雞孵育野雞,烏雞孵育鵪鶉,水獺捕魚,母犬哺虎,這樣的成功事例在我國都己出現。
4)性活動期的馴化:性活動期是動物行為活動的特殊時期,由於體內性激素水平的增高,出現了易驚恐、激怒、求偶、毆斗、食慾降低、離群獨走等行為特點,給飼養管理工作帶來很多困難。必須根據這個時期的生理上和行為上的特點,進行特別的針對性馴化工作才能避免生產損失。如保持環境安靜,控制光照,對初次參加配種的動物進行配種訓練,防止拒配和咬傷,特別是利用燈光、音響或其它信號,在配種期建立起新的條件反射,指引動物定時交配、飲食、休息等,形成規律性活動。不僅可以保證成年動物避免傷亡,而且可以提高繁殖率。
(3)葯用動物人工馴化的幾個關鍵問題
人工馴化的總目標是促使產品的增加,動物在馴化過程中生活習性、生理機能和形態構造的改變都是在人工控制下朝著這個方向發展。由於葯用動物種類繁多,進化水平不一致,在變野生為家養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也不同,綜合各種葯用動物人工養殖情況,在動物訓化上有以下幾個關鍵問題:
1)人工環境的創造:動物在野生狀態下,根據其生活要求,可以主動地選擇適合生存的環境,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創造環境。人工環境是人類給動物提供的各種生活條件的總和,與野生環境不可能完全一致,要求動物必需被動地適應人工環境。良好人工環境的產生是在模擬野生環境的基礎上,又根據生產要求而加以創造。由於氣候穩定,食物充足和敵害減少,動物的繁殖成活率會明顯提高。但是,當前有些動物飼養場僅是單純形式上的模仿,由於對該動物生物學特性了解不夠,在人工環境的提供上不能滿足其在主要生活條上的要求,於是出現了當代不能存活,不能繁殖或後代發育不良等現象,導致工作失敗。
2)食性的訓練:動物的食性是在長期地系統發育過程中形成的,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動物的食物也有所改變。人工提供的食物既要滿足動物的營養需要,又要符合其適口性。但是,食性又是可以在一定范圍內改變的。一個優秀的動物飼養者就是善於從飼料組合,食性訓練工作中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
3)群性的形成:葯用動物在野生條件下有的種類營群體生活,也有很多種類營獨居生活。人工飼養實踐證明,獨居生活的動物也可以人工馴化而產生群居性。如麝在野生時是獨居的,在人工飼養過程中通過群性馴化,可以做到集群飼喂,定點排泄,將來有可能像鹿一樣集群放牧。群性的形成給人工飼養管理帶來很多方便,有些動物種類成體集群較困難,但可以在幼體時期集群飼養。
4)打破休眠期:很多變溫動物具有休眠習性,這是對逆境條件的一種保護性適應。在人工飼養條件下,通過對氣溫的控制,食物的供應等措施,不使動物進入休眠狀態而繼續生長、發育和繁殖,可以達到縮短生產周期,增加產量的目的。如土鱉蟲的快速繁育法就是打破一個世代中的兩次休眠,而使生產周期縮短一半,成倍地增加了產量;人工養蠍在打破休眠上也出現了可喜的成就;其它變溫動物的養殖都有可能從這方面獲得成功。
5)克服就巢性:就巢性是鳥類的一種生物學特性。野生鳥類就巢性強,在家養條件下隨著產卵率的提高,就巢性逐漸降低,如野生鵪鶉就巢性較強,每年僅能產卵20枚左右。經過人工馴養的鵪鶉已克服了就巢性,產卵量提高到每年300枚以上。具有很大葯用價值的烏骨雞是屬於肉用型,雖經數百年馴養,由於長期以來沒有以克服就巢性為主要選擇目標,就巢性依然很強,每產10枚卵左右就出現「抱窩」行為,長達20天以上。所以,每年僅產卵50枚左右。近年來各地烏骨雞飼養場在研究克服就巢性方面,探討出許多有效方法,可以使就巢期縮短到1~2天,使年產卵量提高到100枚到120枚。
6)改變刺激發情、排卵和縮短胚胎潛伏期:在野生哺乳動物中,很多種動物具有刺激發情、刺激排卵和具有胚胎潛伏期的生物學特性,限制了人工授精技術的應用和使妊娠期拖得很長。如紫貂的妊娠期為9個月左右,而真正的胚胎發育時期僅為28~30天。小靈貓的妊娠期變動在80天到116天之間,都說明具有很長時間的胚胎潛伏期。由於上述原因會造成不孕,胚胎吸收或早期流產,對繁殖效果影響很大。隨著逐代的人工馴化,上述情況會不斷改變,但對這方面的研究還遠遠不夠,還沒有使動物在家養條件下的繁殖力比野生狀態有明顯的提高。

6. 世界農作物和馴化動物的特點

農業產生前,人類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階段。距今一萬二千年到一萬年間,由於氣候變化與人類進化發展,人類社會進入農業的起源階段。全新世最後一次冰期的高峰期在距今2.1萬年到1.5萬年期間。冰期結束以後,人類社會經歷了一系列發展變化,其中變化最大的體現在文化方面,如石器標准化、宗教儀式出現、社會網路系統擴大,還包括農業出現以及其後定居社會的出現、陶器等各類加工工具的出現。

人類從漫長的狩獵採集社會開始進入馴化農業階段時,經歷了一場重要的變革,即「廣譜革命」形態的出現。其生態學解釋是:人類從以往利用「k-選擇資源」(大型動物,增長潛力有限,過度利用將導致資源枯竭)轉向「r-選擇資源」(小型物種,潛在產量高,不會因開采而導致資源枯竭)。氣候的變化使諸多大型動物滅絕或改變活動范圍,人類不得不在漁獵採集之外尋求新的更穩定的食物來源。

何謂「馴化」。以選擇為先決條件,導致動植物生長和繁殖被人類活動改變,在動植物與人類之間發展出的一種共生關系,就是「馴化」。而通過能動生產獲取的食物數量超過一個社會所需食物的一半以上,馴化的動物已不再被限制在它們的自然棲息地的范圍之內,這樣的量化程度才能說是進入馴化階段。

人類對植物的馴化是一個非常緩慢、復雜的過程。首先是野生種作物的栽培和獲取,之後才能進入真正的馴化階段。而包含有部分馴化作物和需要系統耕耘的穀物生產系統的出現,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馴化。馴化的標志是什麼?以大麥為例,野生形態的大麥具有防衛性、擴散性,馴化形態的大麥防衛性消失,尺寸變得較大,生長比較穩定且具有同步性,自身授粉迅速萌芽,這是從形態學看待農作物的馴化過程。

馴化及農業起源的探索與實踐。歐洲學者早期對農業和馴化產生的理論探索是「農業帶狀分布說」。該理論認為,從極地到熱帶,依次分布極地獵人、游牧群體、犁耕農民、游牧+狩獵採集民族、熱帶種植者+狩獵採集民族。20世紀以後,植物學、遺傳學和農學開始探索農業起源,蘇聯科學家瓦維洛夫對植物學、遺傳學和植物種群研究作出巨大貢獻。在植物分類和分布的基礎上,他描繪總結出7個馴化中心,包括熱帶南亞中心、東亞中心、西南亞中心、地中海中心、衣索比亞中心、中美洲中心、安第斯(南美洲)中心。但植物學的結論並不能解決真正意義上的作物馴化和農業起源問題,真正解決問題還需要考古學的介入。

英國著名考古學家柴爾德最早提出「新石器革命」的理論。農耕的出現、家畜的飼養是人類歷史的重大轉折點,而這個轉折點發生在近東地區,因此這一地區是探討農業起源的重要地區。20世紀40年代至50年代初,多學科綜合研究逐漸成為農業起源的基準研究方法。美國考古學家麥克尼什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在中美洲進行考古發掘與研究,他認為在農業的初始階段並未伴隨出現定居村落、陶器、磨光石器等被柴爾德列為「新石器革命」的基本要素。因此,麥克尼什提出農業的起源並非一場革命,而是一個漫長的演化過程。

世界上的七個馴化中心。通過考古學的發現、研究和不懈探索,我們已經可以確定在世界上一共分布著七個重要的馴化中心,包括亞洲西部兩河流域、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薩凡納地區、北美、中美、南美,以及中國的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等。亞洲西部兩河流域,包括西面的黎凡特地區與東面的扎格羅斯山地,都是非常重要的農業起源地區,尤其是地中海東部沿岸的黎凡特地區。該區域原產野生大麥、一粒小麥。麥類的馴化譜系,通過在近東地區大量的考古學、植物學、遺傳學、基因學的研究,發現是從一粒小麥到二粒小麥,再馴化到六粒小麥。農業在近東地區出現以後向外擴散,呈現出向西北方歐洲波浪式的傳播,這一過程大概經歷了5000餘年時間。非洲地區的農業是從黎凡特南部沿地中海進入尼羅河下遊河谷的,但是非洲本身也有本土農業,主要出現在撒哈拉沙漠南面的薩凡納地區。非洲本土農業的品種以珍珠粟、高粱、非洲稻為代表。美洲地區馴化的農作物種類非常豐富,可以佔到我們今天食物種類的60%,對世界作物品種的構成產生了重要影響,南瓜、玉米、馬鈴薯、向日葵、花生及豆類作物都來源於此。東亞地區的農業發展主要在中國境內。長江中下游地區的主要馴化作物是水稻,湖南南部道縣的玉蟾岩和江西萬年的仙人洞遺址對研究稻作農業的起源具有重要意義。在道縣玉蟾岩遺址發現了最早的水稻籽粒,年代可以追溯到距今1.8萬年至1.6萬年左右,同時還出土了中國乃至世界最早的陶器。距今1萬年左右,長江中下游地區水稻種植已經相當普及。20世紀70年代,浙江餘姚的河姆渡文化遺址也出土了大量水稻籽實及種植水稻的農具。黃河流域及中國北方旱作農業區也是重要的馴化中心。旱作農作物粟的祖本植物是今天我們在各地都能看到的狗尾草,黍的祖本應該是當時在北方地區生長的一種野生黍。油料作物大豆也是東亞地區馴化的重要農作物。北方地區的考古遺址不少出土有碳化的黍、粟、大豆、大麻。除此以外還有一個馴化中心,即東南亞及大洋洲地區。該地區處於熱帶海洋的島嶼,人們大量食用塊莖作物,如薯蕷、芋頭等。

根據以上考古新資料,可以得出如下結論:農業的起源並非局限於世界個別地區,而是在世界若干分散地區獨立產生出特有的作物品種。而農業革命通常被認為是從狩獵—採集社會向定居農業社會的轉變。

馴化及農業的影響。地球上生長約200000種可食用的植物,其中2000到3000種曾被人類作為食物利用,200種曾被人類馴化。地球有70%的耕地種植穀物,穀物為人類提供的熱量佔50%。但農業並非人類嚮往或情願的生產方式,完全是人類在一種外力作用下迫不得已的變革。一些學者對此抱有負面看法。但是,馴化畢竟是人類發展的歷史大趨勢。人類歷史上從事狩獵—採集活動的階段完全依賴大自然,而馴化活動以及農業的誕生使得人類從單純依賴自然界供養轉向主動創造和索取,使得社會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發展。正如阿爾溫·托夫勒所指出,農業的出現是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三次巨大浪潮的第一次。距今4500年前後,人類進入早期國家階段,正反映了馴化與農業誕生對人類社會產生的巨大推動作用

7. 具有哪些特質的動物能夠被馴養為家畜或家禽

強大的人類想吃什麼就養什麼,若從古代單純來講,適合做家禽或家畜的要具備以下潛能: 1.易馴化(這種在現在來說沒什麼不可能) 2.易繁殖(熊貓若好繁殖,熊貓肉天天吃) 3.易飼養(對飼養條件不苛刻) 4.有價值(指經濟價值或使用價值包括食用價值,這是最主要的)

8. 寵物狗的特點是什麼

1,嗅覺靈敏
犬的嗅覺靈敏度位居各畜之首,眼瞎的狗可以利用鼻子生活的像正常犬。犬靈敏的嗅覺主要表現兩個方面:一是對氣味的敏感程度;二是辨別氣味的能力。敏感度會因味道的種類而有所差別,狗發現氣味的能力是人類的100萬甚至1000萬倍,分辨氣味的能力超過人的1000多倍,可以分辨出大約2萬種不同的氣味,經過專門訓練的優秀警犬能辨別10萬種以上的不同氣味。
2,聽覺
它們的聽力是人類的16倍,也正因此所以一直擔當著看家護院的職責。不僅它們可以聽見很遠距離的聲音,還能通過聲音糞便30個方向,實在令人驚嘆。聽覺感應力可達12萬赫茲,它能聽到的最遠距離大約是人的400倍。狗對於聲音方向的辨別能力也是人類的2倍,能分辨32個方向。它可以區分出節拍器每分鍾震動數為96或100次,133次或144次。狗對於人的口令和簡單的語言,可以根據音調音節變化建立條件反射。首先,在嗅覺方面,它們在這方面的靈敏程度應該不必多說了,畢竟電視劇裡面用它們來尋找犯罪嫌嫌疑人並不是假的,它們對於氣味真的是非常敏感。
3,視覺
它們的視力只是人類的四分之三,而且是一個十足的遠視眼,也就是距離它們越近它們越看不清楚。
拓展資料:
一,狗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真獸亞綱、食肉目、裂腳亞目、犬科動物。中文亦稱「犬」,狗分布於世界各地。狗與馬、牛、羊、豬、雞並稱「六畜」。有科學家認為狗是由早期人類從灰狼馴化而來,馴養時間在4萬年前~1.5萬年前。被稱為「人類最忠實的朋友」,是飼養率最高的寵物,其壽命大約在12~18年。在中國文化中,狗屬於十二生肖之一,在十二生肖中的第11位
二,功能特徵
歐洲肺病基金會的調查結果顯示,肺癌是歐洲人的第二大致死癌症。研究發現,經過嗅覺訓練的狗能夠從100例肺癌病人的呼氣采樣中聞出71例,對於沒有肺癌的采樣也能達到372/400的辨別准確率。


9. 人類馴服動物的優點和缺點

優點:馴服的動物可用於觀賞、做寵物、或是飼養以便為人們提供食物、製品等。
缺點:失去動物本性,長期可能導致降低物種的多樣性

10. 馴服方法及特點 動物怎麼馴服

對於各種動物用法都差不多,一方面就是給它好處例如從小養它,交它做一些你想要讓它做的動作,完成了就給予獎勵,久而久之只要你下指令它就會完成那個動作,從而馴服。另一方面就是用武力馴服,在動物心中樹立威信,例如寵物狗隨地大小便,每次它隨地拉的時候就打,這樣它就會怕以後就不敢,從而達到馴服目的。

與馴養動物有哪些特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9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2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