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下列哪些哺乳動物群在和政發現

下列哪些哺乳動物群在和政發現

發布時間:2023-02-06 12:36:21

哺乳動物有哪些

哺乳動物種類繁多,分布廣泛,主要按外型、頭骨、牙齒、附肢和生育方式等來劃分,習慣上分三個亞綱:原獸亞綱、後獸亞綱、真獸亞綱,現存約28個目4000多種。 分類簡表: 1.單孔目 2.鼩負鼠目 3.智魯負鼠目 4.袋鼬目 5.袋貂目 6.袋狸目 7.有袋目 8.袋鼴目 9.袋鼠目 10.貧齒目 11.食蟲目 12.樹鼩目 13.皮翼目 14.翼手目 15.靈長目 16.食肉目 17.鯨目 18.海牛目 19.長鼻目 20.奇蹄目 21.蹄兔目 22.管齒目 23.偶蹄目 24.鱗甲目 25.嚙齒目 26.兔形目 27.象鼩目 28.鰭腳目 代表動物 人類 虎 狼 鼠 鹿 貂 猴 貘 樹懶 斑馬 狗 狐 熊 象 豹子 麝牛 獅子 小熊貓 疣豬 羚羊 馴鹿 考拉 犀牛 猞猁 穿山甲 長頸鹿 熊貓 食蟻獸 猩猩 海牛 水獺 靈貓 海豚 海象 鴨嘴獸 刺蝟 北極狐 北極熊 袋鼠 犰狳 河馬 海豹 鯨 鼬 、兔

㈡ 簡述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 Hezheng Museum of Ancient Animal Fossils

和政縣位於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南部,總面積960km2。和政距今約3000萬年以來的新生代陸相沉積物中富含哺乳動物化石,它是中國乃至整個歐亞大陸晚新生代哺乳動物化石蘊含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現收藏化石標本5700多件,代表著百餘種哺乳動物,包括完整和比較完整的鏟齒象頭骨和下頜骨約60件,構成了一套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鏟齒象個體發育系列頭骨標本。在和政還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披毛犀化石和最大的真馬化石。

㈢ 最早出現的哺乳動物有哪些

犬齒獸類、包氏獸類、鼬龍類、三列齒獸類。

㈣ 中國第四紀哺乳動物群的演化

哺乳動物從中生代早期(三疊紀)起源,經歷了一段漫長而 「黑暗」的時代,一直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只有到了中生代末期恐龍滅絕後才獲得發展空間,在進入新生代後,它們就快速地發展壯大,並占據了地球表層的海、陸、空,成為主宰地球表層的新生命。在第四紀,由於氣候的劇烈變遷,以及各個地區氣候和地形的差異,哺乳動物群在這個時期開始發生明顯的地區分異,越是到後期,分異越明顯,形成各具特色的哺乳動物群。

圖 9-19 中國北方、南方及歐洲、北美第四紀動物群的對比

1. 第四紀動物群的縱向演化

經過新近紀二千多萬年的演化,現今哺乳動物的科都已出現,進入第四紀時期的動物群演化主要發生在屬和種的水平上。如上所述,第四紀氣候變化非常的頻繁,冷暖和干濕不斷地交替出現,這就勢必影響哺乳動物的發展,使哺乳動物本身發生一系列的變化來適應外部環境的變遷。完全適應者可生存下來,甚至存活到現今,而不適者要麼被淘汰掉,即滅絕,要麼經過適應變化形成新的物種或亞種,這就發生動物群在縱向的更替(表 9-6)。

表 9-6 一些常見的哺乳動物更替

在上新世,我國氣候溫暖,大部分地區降水豐沛,當時存在一個廣布我國境內的哺乳動物群———三趾馬動物群。這是一個草原—森林型動物群,主要成員有: 三趾馬(Hipparion)、大唇犀(Chilotherium)、原齒象(Archidiskodon)、劍齒象(Stegodon)、旋角羚(Antilospira)等。但進入第四紀,隨著氣候變冷和降水減少,自然環境發生了重要變化,如森林減少、草原增加、地形起伏加大等,導致了一些上新世種類的滅絕,而進化出一些新的種類,發生了早更新世第一次動物的更替,如三趾馬→三門馬或雲南馬,原齒象→古棱齒象,原始的劍齒象→進步的劍齒象,旋角羚→扭角羚,大唇犀→額鼻角犀或犀,原鼢鼠→鼢鼠,原模鼠→模鼠。新出現的動物更能適應新的生存環境,如草食性動物通過增高齒冠和增厚釉質層來適應更為粗糙的食物。

從早更新世晚期到中更新世初期又是一次動物群更替。周口店動物群取代了泥河灣動物群,上新世殘存種類在這個時期幾乎全部消失,公王嶺大角鹿→腫骨大角鹿,前東方劍齒象→東方劍齒象,山原貘→巨貘,桑氏碩鬣狗→中華碩鬣狗,原布氏毛足田鼠→布氏毛足田鼠,丁氏楊氏鼢鼠→上丁氏楊氏鼢鼠。經過替換形成了中更新世動物群。

第三次重要的更替發生在中更新世末到晚更新世。早更新世的特徵種在此時幾乎消失,如三門馬、雲南馬、劍齒虎等,而出現一些新種,如野驢、普氏野馬、赤鹿、猛獁象等,主要的更替種類有腫骨大角鹿→河套大角鹿、葛氏斑鹿→北京斑鹿、中華碩鬣狗→最後斑鬣狗等。

在晚更新世晚期,由於氣候寒冷,形成了廣泛分布於我國東北以及中北歐、西伯利亞地區的披毛犀—猛獁象動物群。在晚更新世的末期,隨著氣候的快速變暖,這個動物群又發生了快速滅絕,這就是晚更新世末期的 「大滅絕」。

2. 第四紀動物群的遷徙

在第四紀時期,由於冰期和間冰期頻繁地交替,導致了我國哺乳動物在南北方向來回遷徙,重要的動物遷徙事件發生過五次,分別是早更新世初期、早更新世中期、早更新世晚期到中更新世初期、中更新世中期、晚更新世晚期。

在早更新世初期,隨著氣候的變冷,哺乳動物發生南遷,一些上新世的種類在南方早更新世早期的動物群中出現,如柳城巨猿動物群、重慶萬州龍骨坡動物群中的湖麂(Muntiacus lacustris),湖北建始高坪龍骨洞中的異費鼠(Allophaiomys)、異倉鼠(Allocricetus)和尖齒鼠(Hyperacrius)。在北方動物群中,喜暖的類型減少,如象類化石在北方的早更新世動物群中大量減少,而在南方早更新世動物群卻很常見,種類多。經歷了這次動物遷移,盡管南、北動物群的差異開始顯露出來,但還不明顯。

在早更新世中期,我國的氣候溫暖濕潤,是早更新世最為溫暖的時期。這時動物又向北遷徙,一些喜暖動物從華南地區遷移到華北和西北地區,最典型的就是象類的遷徙。北方動物群中的象化石增多,如周口店第 12 地點、泥河灣動物群等,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區的前東方劍齒象也進入華北地區。

早更新世晚期到中更新世初期的動物遷徙最重要,通過這次遷徙南北動物地理格局就已形成(圖 9-20),這可能與長江和黃河全線貫通、秦嶺上升得比較高、青藏高原進入冰凍圈等事件有關。這次又是一次動物南遷事件,北方地區的動物侵入東洋界。如在雲南麗江東元橋動物群中都出現了不少北方早更新世動物群中的種類,陝西藍田公王嶺動物群中的南方類型是在南遷過程中的 「遇難」事件。在安徽 「和縣人」動物群、南京湯山 「南京人」動物群中都發現來自北方的動物。

圖 9-20 我國第四紀生物地理分區(據曹伯勛等,1995)北方區: Ⅰ1—華北省; Ⅰ2—東北省; Ⅰ3—西北省; Ⅰ4—青藏省; Ⅰ5—北部海域省華南區: Ⅱ1—華南省; Ⅱ2—橫斷山省; Ⅱ3—南方海域省

中更新世中期又是一次氣候溫暖事件,氣溫比現今高數度,動物群再次向北遷徙,但這次向北遷徙與前幾次不同,主要發生在東部地區,而西部地區的山脈形成地理屏障,影響了動物群的遷徙。周口店動物群中就出現了來自南方的種類,如水牛、大熊貓等。

最後一次大規模的遷徙發生在晚更新世晚期,受末次冰期的強烈降溫影響,動物南遷,如披毛犀曾遷移到四川盆地,在華北地區也出現了猛獁象—披毛犀動物群成員。這個時期還是歐亞大陸的哺乳動物通過白令海峽向北美遷移的重要時期。

㈤ 第四紀哺乳動物群

第四紀哺乳動物群(Quaternary mammalian fauna)是從新近紀的動物群演化而來的,因此與前期動物群總是具有一定的繼承性,新近紀的一些種類將殘存到第四紀動物群中。那麼如何將新近紀與第四紀的動物群劃分開來? 通過世界各地第四紀初期和新近紀晚期的動物群研究表明,真馬屬(Equus)、真象屬(Elephas)和真牛屬(Bos)的出現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標志。第四紀哺乳動物學家們認為,盡管在第四紀初期的動物群中還有新近紀的殘存種,如三趾馬(Hipparion)、板齒犀(Elasmotherium)、嵌齒象(Gomphotherium)等,但是真馬屬、真象屬和真牛屬的出現可以作為第四紀開始的標志,時代約為 2. 60MaB. P. ,這個標志還得到其他相關證據的支持,如我國的黃土就是從這個時期開始堆積的,非洲發現最早的石器就在這個時候,青藏高原的加速隆升使我國受強烈的冬季風影響也始於這個時期,北極冰蓋完全形成並擴展亦是發生在這個時候。

在第四紀時期,哺乳動物群的演化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從早到晚是逐漸更替的,很難見到兩個時代相連的動物群出現截然的間斷。因此,在進行第四紀動物群劃分時,我們把哺乳動物分成三種類型,即殘存種(relic species)、特徵種(endemic species)和現生種(living spe- cies)。殘存種是指前一個時期殘留下來的種類,如新近紀的種類殘留到早更新世動物群中,如前面提到的三趾馬、板齒犀等,早更新世的一些特徵種殘留到中更新世動物群中等,如中更新世動物群中的三門馬(Equus sanmeniensis)就是早更新世殘留下來的。特徵種就是指主要生存在某個時期的種類,如華北地區早更新世動物群中的三門馬、古中華野牛(Bison palae- osinensis)等。這三種類型在一個動物群中都可同時出現,但它們在動物群種所佔的比例不同(圖 9-16)。在早更新世動物群中,含有一定數量新近紀的殘存種(一般不超過 20% ),少量的現生種(一般不超過 20%),以早更新世特徵種為主。在中更新世動物群中,上新世殘存種幾乎消失,現生種所佔比例上升,超過 30%。到了晚更新世,現生種是動物群的主體,達50% 以上,早更新世的殘存已消失。而全新世動物群都是現生種(有時有個別的滅絕種)。尤其是現今受到人類活動對環境的破壞、動物的獵殺影響,而造成一些動物的滅絕。但在第四紀動物群研究中,把在人類歷史記載中滅絕的動物當作現生種來處理,這比較合理,因為這段時間太短了。

圖 9-16 第四紀哺乳動物群種類構成和演化圖

圖 9-17 維拉方動物群主要哺乳動物的地史分布

1. 歐洲和北美第四紀哺乳動物群(表 9-3)

歐洲的第四紀哺乳動物群研究不僅具有悠久的歷史,而且建立了比較詳細的第四紀哺乳動物群序列。遍及歐洲大陸的一個非常著名的哺乳動物群稱維拉方動物群(Villafranchian fau- na),這個動物群主要分布在中、南歐地區,尤其以義大利和法國地點最多,化石豐富,主要的地點有 Triversa(義大利)、Montopoli(義大利)、Vialette(法國)、Saint-Vallier(法國)、 Villaroya(西班牙)、Villafranca d'Asti(義大利)、Tasso(義大利)。維拉方動物群可劃分為下、中、上三 部分,下部稱下 維拉 方,其時 代 早 於 高斯 正 極性 時與 松山反 極 性 時 的 界 線(2. 60MaB. P. ),中、上維拉方屬早更新世。下維拉方動物群主要的動物有包氏軛齒象(Zy- golophodon borsoni )、 互 棱 齒 象(Anancus arvernensis )、 原 始 南 方 象(Archidiskodon cf. meridionalis)、額鼻角犀(Dicerorhinus jeanvireti)等,而缺少麗牛(Leptobos)和馬(Equus)(圖 9-17),表明早維拉方時期的氣候溫暖濕潤,時代為新近紀。而中維拉方(2. 60~1. 90MaB. P. )和上維拉方(始於 1. 90Ma B. P. )與下維拉方在動物組成上有較大的差別。在中維拉方動物群中,包氏軛齒象(Zygolophodon borsoni)、額鼻角犀(Dicerorhinus jeanvireti)等消失,而出現了如南方象(Archidiskodon meridionalis)、麗牛(Leptobos etruscus)、馬(Equus stenonis、 E. stohlis)、鹿(Cervus nestil)等動物,重要 的是 出 現 了 真 馬 和 真 牛,而 且有 喜 寒冷 的動物(Leptobos etruscus),孢粉中含雲杉和冷杉,顯示了降溫事件。上維拉方動物群屬早更新世中、晚期,約持續 1Ma,在義大利的化石比較豐富,如 Olivola 地點、Tasso 地點,主要有馬(Equus stenonis)、麗牛(Leptobos etruscus)、巨羊(Megalovis latifrons)、真枝角鹿(Eucladoceros senezen- sis)、伊特魯里亞狼(Canis etruscus)等。

歐洲的中更新世哺乳動物群與早更新世動物群比較,出現了一些進步的類型,如 Mam- muthus armeniacus、Equus mosbachensis、Arvicola、Microtus、Bison schoetensacki 等,而維拉方的一些原始類型的消失,如南方象(Archidiskodon meridionalis)、麗牛(Leptobos etruscus)、真枝角鹿(Eucladoceros senezensis)、伊特魯里亞犬(Canis etruscus)等。中更新世哺乳動物群可分為早期和晚期,早期的 Mauer 動物群以產海德堡人(直立人)而聞名,主要化石有 Elephas nama- dicus、Equus mosbachensis、Canis lupus、Bison schoetensacki 等; 晚期的哺乳動物群可以 Steinheim動物群為代表,產尼安德特人(早期智人),主要動物有 Elephas namadicus、Dicerorhinus kirch- bergensis、Equus steinheimensis、Sus scrofa、Bison priscus、Bos priscus 等。

在晚更新世哺乳動物群中出現了更多的進步類型,如 Coelodonta antiquitatis、Mammuthus primigenius、Equus taubachensis、Cervus elaphus、Megaloceros giganteus germaniae 等。

表 9-3 歐洲和北美第四紀動物群比較

北美地區的第四紀哺乳動物群包括三個時期,即晚布蘭肯動物群(late Blancan faunas)、伊爾文登動物群(Irvingtonian faunas)和蘭喬拉布瑞亞動物群(Rancholabrean faunas)。最早的第四紀陸地哺乳動物群為布蘭肯晚期動物群。布蘭肯動物群最初發現於密西西比河以西地區,後來在佛羅里達、中部大平原、加利福尼亞、墨西哥等地都有發現。布蘭肯動物群分早、中、晚三個時期,在時代上包括古地磁年表中的吉爾伯特極性時(Gilbert Chron)的上部、高斯極性時(Gauss Chron)和松山極性時(Matuyama Chron)的下部,其中中布蘭肯與晚布蘭肯的分界位於高斯極性時與松山極性時的分界上,而布蘭肯動物群的頂界位於奧都威亞時的底界,年代約2. 00MaB. P. 。屬於晚布蘭肯動物群的主要有 White Rock 動物群、Dixon 動物群、Seneca 動物群,主要成員有 Equus fraternus、E. calobatus、Synaptomy landesi、S. vetus、Hapolagus furlongi、 Mimomys monohani、Nannippus 等。

伊爾文登期動物群(Irvingtonian faunas)承接晚布蘭肯期動物群,一直持續到中更新世的中期(約 0. 30MaB. P. ),也分早、中、晚三個時期,該動物群以 Mammuthus、Equus、Tet- rameryx、Euceratherium 的 存 在 和 Bison 的 缺 失 為 特 征。 早 伊 爾 文 登 期 動 物 群(2. 00 ~1. 20MaB. P. )的地點有 Nash、Rock Creek、Sappa 等,動物群以田鼠的低分異度為特徵,主要的成 員 有 Ondatra cf. annectens、Allophaiomys、Mictomys kansasensis、Mammuthus meridionalis、 Equus giganteus 等, 一 些 典 型 的 晚 布 蘭 肯 期動物 群 的成 員 消 失, 如 Spermophilus magheei、 S. finlayensis、Hypolagus 等。中伊爾文登期動物群(1. 20~0. 60MaB. P. )的主要地點有 Cudahy和 Vera 等,這時的田鼠分異度高,如出現了 Microtus paroperarius、Pitymys meadensis、Pedomys llanensis、Mictomys meltoni、Ondatra annectens 等。晚伊爾文登期動物群(0. 60~0. 30MaB. P. ),為中更新世的早期,主要地點有 Slaton、Kanopolis、Adams、Sandahl 等,主要成員有 Sorex lacustris、Canis lupus、Marmota monax、Peromyscus progressus、Onychomys jinglebobensis、Microtus paroperarius、Equus complicatus 等。

蘭喬拉布瑞亞期動物群(Rancholabrean faunas),在時代上包括伊利諾冰期(Illinoian Glacial Age)、桑加蒙間冰期(Sangamonian Interglacial Age)和威斯康星冰期(Wisconsinan Glacial Age),該動物群的特徵是 Bison 的出現,歐亞成員的入侵,如 Oreamnos、Ovis、Ovibos、Alces、Homo 等,以及一些絕滅屬種的存在,如 Smilodon fatalis、Panthera leo atrox、Canis dirus、Mammuthus 等。

2. 中國第四紀哺乳動物群

中國第四紀哺乳動物非常豐富,分布遍及全國,但以東部和中更新世以來的動物群數量最多。動物群劃分主要依據兩個方面的資料,一是根據哺乳動物化石的時代分布(圖 9-18)及其絕滅種屬的百分含量統計,以及一些年代數據,將我國的第四紀哺乳動物群劃分為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動物群; 二是依據動物地理區系特點,將我國第四紀哺乳動物群分為北方和南方兩個動物地理區,在每個區中都有自身的動物群組成和演化特點。現分別對北方動物群和南方動物群的特點進行概述。

(1)北方第四紀哺乳動物群

早更新世哺乳動物群 中國北方產早更新世哺乳動物群的地點很多,如遊河動物群、西侯度動物群、泥河灣動物群、太平山東洞動物群、公王嶺動物群等,其中以泥河灣動物群研究得最早、最深入、最具有代表性。泥河灣動物群,也稱為長鼻三趾馬-真馬動物群,產自河北省陽原縣泥河灣盆地的泥河灣組,但這個動物群在早更新世分布遍及整個華北和西北地區。該動物群比較特徵的種類有 中 國 長 鼻 三 趾 馬(Hipparion(Proboscidipparion)sinense)、三門馬(Equus sanmeniensis)、古 中 華 野 牛(Bison palaeosinensis)、桑氏碩鬣狗(Pachycrocuta licenti)、泥河灣巨頦虎(Megantereon nihowanensis)、丁氏楊鼢鼠(Yangia tingi)等,在動物群中既有新近紀的殘存種(德氏後裂爪獸、巨駱駝、板齒犀等),也有現生種(刺蝟)。據統計,滅絕屬占 33. 3%,滅絕種占 93. 5%,現生種不到8%。根據年代學研究,該動物群為早更新世中期至晚期。後來,在該盆地的東窯子頭發現一個早更新世早期動物群———東窯子頭動物群(湯英俊等,1983),與之時代相近的還有陝西渭南遊河動物群,其時代都早於泥河灣動物群。早更新世晚期,以陝西藍田的公王嶺動物群為代表,上新世的殘存種已消失,大量的是早更新世的特徵種,但出現了中更新世的種類。這幾個動物群代表了北方地區早更新世早、中、晚三個時期動物組成得基本面貌。

圖 9-18 中國一些常見的第四紀哺乳動物時代分布

中更新世動物群 該時期可以周口店第1 地點動物群為代表,也稱中國猿人(「北京人」)—腫骨鹿動物群。動物群出自洞穴堆積的周口店組,其岩性為一套角礫石層夾砂層。化石產自剖面的第13 層到第1 層,尤其以第10 層到第1 層最豐富,其種數達97 種,主要的代表有腫骨鹿(Megaceros pachyosteus)、周口店犀(Dicerorhinus choukoutiensis)、中國碩鬣狗(Pachycrocuta sinensis)、葛 氏 斑 鹿(Pseudaxis grayi )、 德 氏 水 牛(Bubalus teilhardi )、 布 氏 毛 足 田 鼠(Lasiopodomys brandti)、上丁氏楊鼢鼠(Yangia epitingi)等,這是我國北方地區已知種類最豐富的中更新世哺乳動物群。這個動物群的滅絕種占 63%,現生種為 37%,不過還殘留個別上新世的種類,如意外劍齒虎(Machairos inexpectatus)。該動物群顯示了比較溫暖濕潤的氣候,但存在明顯的氣候波動。經過多種年代 學 方法 研究,周口 店 動物 群的時 代為 0. 78 ~0. 24MaB. P. 。周口店除了猿人洞外,還有很多中更新世的化石地點,如上店洞、第 2 地點、第 3 地點等。這個時期的動物群還有陝西藍田的陳家窩動物群、山西的丁村動物群等,這兩動物群分別含 「藍田人」(直立人)和 「丁村人」(早期智人)。在時代上,前者相當周口店動物群的早期(0. 78 ~0. 50MaB. P. ),而後者比周口店動物群晚(0. 15MaB. P. )。

晚更新世動物群 華北地區產晚更新世動物群的地點也很多,其中研究歷史早、具代表性的是薩拉烏蘇動物群,也稱最後斑鬣狗—赤鹿動物群。該動物群產自內蒙古河套地區的薩拉烏蘇河流域的一套河湖相地層。主要的代表有最後斑鬣狗(Crocuta ultima)、披毛犀(Coelodonta antiquitatis)、野驢(Equus hemionus)、普氏野馬(Equus przewalskyi)、河套大角鹿(Megalocer- os ordosianus)、赤鹿(Elaphus elaphus)、王氏水牛(Bubalus wansjocki)等。而中更新世的一些種類消失,如腫骨鹿、周口店犀、中國鬣狗、葛氏斑鹿等,現生種大量出現,佔到動物群的68% ,而滅絕種為 32% 。這個動物群反映的氣候總體上比現今該地溫暖濕潤,因為水牛在動物群中出現,是間冰期的氣候。該動物群的時代為 40ka B. P. ,正是深海沉積物氧同位素 MIS3的後期,氣候溫暖濕潤。周口店山頂洞動物群是這個時期晚期的代表,化石也非常的豐富,有48 種之多,如 虎(Panthera tigris)、豹(Panthera pars)、猞猁(Lynx lynx)、象(Elephas sp. )、犀(Rhinoceros sp. )、北京斑鹿(Pseudaxis hortulorum)等,滅絕種僅占 12. 1% ,並且含晚期智人山頂洞人。該動物群顯示了氣候比較溫暖濕潤,森林茂密的景觀。從我國的東北地區一直向北擴展到俄羅斯遠東地區,分布著一個冰期動物群,稱為猛獁象-披毛犀動物群,向南也不時擴散到華北地區,在松花江流域化石最為豐富。主要的動物有猛獁象(Mammuthus pri- migenius)、披毛犀(Coelodonta antiquitatis)、駝鹿(Alces alces)、東北狍(Capreolus manchuri- cus)等,其時代為 20~12kaB. P. ,這時正是末次冰期的盛冰期(LGM)。

全新世動物群 這個時期的動物群稱為四不像鹿動物群(四不像鹿的角似鹿而非鹿,尾似驢而非驢,蹄似牛而非牛,頸似駱駝而非駱駝,因此稱四不像鹿),與現今的差別已不大了,如陝西的半坡遺址、河南的殷墟遺址等,其特色是出現了不少馴養的動物。在動物群中出現了如象、貘、竹鼠等喜暖的動物,動物群的時代為 6. 08 ~5. 60kaB. P.(半坡遺址)和3. 4 ~3. 0kaB. P.(殷墟遺址),正是全新世的大暖期。

(2)南方第四紀哺乳動物群

中國南方第四紀哺乳動物群與北方的不同,基本是以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為主體的演化發展。這個動物群從秦嶺南坡一直到華南地區都有分布,甚至在間冰期的時候,有些成員越過秦嶺擴散到華北地區。

早更新世動物群 柳城巨猿洞動物群產自廣西柳城的一個洞穴中,因產巨猿化石,故稱巨猿洞。該動物群的主要成員有步氏巨猿(Gigantopithecus blacki)、似巨齒象(Gomphotherium ser- ridentoides)、前東方劍齒象(Stegodon preorientalis)、柳城異齒鼷鹿(Dorcabune liuchengensis)、雲南馬(Equus yunnanensis)、奈王爪獸(Nestoritherium sp. )、山原貘(Tapirus sanyuanensis)、中國犀(Rhinoceros sinensis)、大熊貓小種(Ailuropoda minor)等,表現出濃厚的東洋界色彩,幾乎不含古北界的類型,反映出當時當地氣候炎熱濕潤的森林景觀。這個動物群的滅絕屬和滅絕種分別為 22%和 83. 3%,略低於泥河灣動物群,但時代早於經典的泥河灣動物群。與這個動物群在組成和時代上比較接近的還有湖北建始龍骨洞動物群,重慶萬州龍骨坡動物群,它們都含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的原始類型。而產自河湖相地層中的雲南元謀動物群則是另一種面貌,含有 較 多 來 自 北 方 的 種 類,如 最 後 枝 角 鹿(Cervoceros ultimus)、湖 麂(Muntiacus lacustris)、山西 軸 鹿(Axis shansius)、擬 粗 面 軸 鹿(Axis cf. rugosus)、復 齒 擬鼠兔(Ochoto- noides complicidens)等,而缺乏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中的一些典型種類,顯示其與北方動物群的關系密切,而與南方動物群差異明顯。元謀動物群的滅絕種很高,達 95. 6%,但根據磁性地層學、氣候事件的對比,其時代應為早更新世晚期,可能與陝西公王嶺動物群相當(程捷等,1996)。所以這是一個特殊的動物群,並不能代表中國南方第四紀動物群演化發展的主流。與元謀動物群構成相似,但時代可能早些的雲南中甸尼西葉卡村動物群含 Mimomys hengd- uanshanensis、Pachycrocuta licenti、Metailurus? sp. 、Equus yunnanensis、Rusa sp. 、Bibos sp. 等(宗冠福,1987)。

中更新世動物群 鹽井溝動物群產自重慶萬州鹽井溝的眾多灰岩裂隙中,主要成員有東方劍齒象(Stegodon orientalis)、中國犀(Rhinoceros sinensis)、大熊貓(Ailuropoda melanoleuca fo- vealis)、巨貘(Megatapirus augustus)、長臂猿(Hylobates sericus)、金絲猴(Rhinopithecus roxel- lanae tingianus)、水牛(Bubalus bubalis)等,而缺失巨猿。這些動物在個體上較早更新世的種類大,滅絕種和現生種分別為 43%和 57%,在時代上可與周口店動物群對比。在此要強調一點的是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的含義問題。一般把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分為廣義的和狹義的。廣義的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是指從早更新世到晚更新世分布在我國南方含有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典型成員的動物群,它包括原始類型(Qp1)、典型類型(Qp2)和進步類型(Qp3)。原始類型就是含巨猿的動物群,而典型類型就是狹義的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即鹽井溝動物群,進步類型就是含真人化石的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表 9-4)。雲南麗江東元橋動物群可以作為另一種動物群的代表,動物群產自東元橋組的砂礫層中,主要成員有最後枝角鹿(Cervocerus ultimus)、似山西軸鹿(Axis cf. shansius)、似粗面軸鹿(Axis cf. rugosus)、水鹿(Rusa sp. )、劍齒虎等(程捷等,1996),與元謀動物群不僅在動物群組成上,而且在地層方面都很相似,而與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顯然不同。

表 9-4 中國南方廣義的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的劃分及對比

晚更新世動物群 這個時期的動物群以含真人化石的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為特徵,如廣西武鳴、馬壩、柳江、湖北長陽等地都發現了這個時代的動物群。主要的成員有東方劍齒象、真象、大熊貓、中國犀、巨貘、豪豬(Hystrix)等,發現的人化石主要有長陽人、柳江人、馬壩人、資陽人等。與中更新世動物群相比,這個時期的動物群分布面積縮小,趨於消亡。在雲南麗江木堅橋發現的動物群含真人化石,但哺乳動物化石構成與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有所不同,除有東方劍齒象、犀外,還有北京斑鹿、水牛等,但未發現貘、大熊貓、象等化石。

全新世動物群 全新世動物群與現今當地的動物群差別就不大了,如廣西桂林甄皮岩遺址、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江蘇溧水神仙洞遺址,其時代為全新世中期,常見的有大熊貓、印度象、貘、中國犀等,並與人類文化遺存共存,與現今當地動物群所不同的是一些喜暖的動物南遷了。

從南方地區第四紀哺乳動物的構成來看,存在兩種不同的生態類型,一是生活在山地森林地區的動物群,以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為代表,是南方地區第四紀動物群的主體; 另一類型是生活在高原湖泊邊緣、河谷中的動物群,以元謀動物群、東元橋動物群為代表(表 9-5)。

表 9-5 南方地區第四紀動物群的生態類型

現將我國北方、南方第四紀動物群與國外的對比(圖 9-19)。

㈥ 哪些動物是哺乳動物

1、鳥類

鳥,又稱作鳥兒。定義:體表被覆羽毛的卵生脊椎動物,鳥的主要特徵是:身體呈流線型(紡錘型或梭形),大多數飛翔生活。體表被覆羽毛,一般前肢變成翼(有的種類翼退化);胸肌發達;直腸短,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統發達,有助於減輕體重,利於飛行。

心臟有兩心房和兩心室,心搏次數快。體溫恆定。呼吸器官除具肺外,還具有多個氣囊輔助呼吸,使得鳥類無論在吸氣和呼氣時,均有氧氣通過肺,即雙重呼吸。

㈦ 臨夏小故事600字

臨夏盆地位於青藏高原東北緣,晚新生代地層發育,蘊藏著豐富的哺乳動物化石。自上個世紀50年代以來這里就盛產作為中葯材的「龍骨」,實際上就是大型的哺乳動物化石,可惜的是很少被作為科學研究的材料。最近,我們已在從晚漸新世至早更新世的各個層位中發現了大量的哺乳動物化石,包括晚漸新世的巨犀動物群、中中新世的鏟齒象動物群、晚中新世的三趾馬動物群和早更新世的真馬動物群,尤其以三趾馬動物群最為豐富,以鼬、劍齒虎、鬣狗、四棱齒象、三趾馬、犀牛、弓頜豬、長頸鹿、麝牛和羚羊等為代表。臨夏盆地的三趾馬動物群化石在數量和質量上不但超過了中國著名的化石地點山西保德和陝西府谷,也超過了歐洲最著名的位於希臘的皮克米和薩摩斯地點。臨夏盆地是中國,也是歐亞大陸最大的一個晚新生代,特別是三趾馬動物群時代的哺乳動物化石產地。三趾馬、和政羊、薩摩麟和大唇犀是臨夏三趾馬動物群中的代表類型。
三趾馬的特點正像它的名稱所反映的一樣,每隻腳上都有三個趾(蹄),但兩邊的側趾已脫離地面,在行走和奔跑中並不起作用。實際上,許多原始的馬科動物都是三趾的,如現代馬的祖先漸新馬和草原古馬,以及鏟齒象動物群中的安琪馬等。三趾馬並不是現代馬的祖先,它是馬類進化中的一個旁支,在50萬年前最後從非洲絕滅了,沒有留下任何後代。1832年法國人克里斯托爾就在法國沃克盧斯省發現了三趾馬化石,他正確地指出了三趾馬與真馬的不同之處,但他的文章發表在一種鮮為人知的雜志上,所以三趾馬的名字在經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後才得到承認。三趾馬牙齒的齒冠很高,上頰齒具有孤立的原尖,這是三趾馬的一個重要特點。三趾馬曾經廣泛地分布於亞洲、歐洲、非洲和美洲,在中國也非常繁多。
和政羊實際上是一種麝牛,而在今天的世界上麝牛隻分布於北美地區。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首次訪華時,決定要送一樣最具美國特色的禮物給中國,在動了無數腦筋後,最後選中了麝牛,而中國回贈的也是最具中國特色的大熊貓。和政羊是和政地區三趾馬動物群中最有代表性的動物之一,數量非常豐富,它就是以在和政發現的標本作為正型首次在世界上記述的一個麝牛亞科中的新屬新種,被命名為布氏和政羊,種名用以紀念對中國的麝牛化石研究作出過重大貢獻的瑞典古生物學家布林博士。和政羊的個體中等大小,小於現生的北美麝牛,它具有短而粗的角心,其橫切面呈三角形,左右角心的基部在頭骨上非常靠近甚至癒合,這是麝牛亞科的重要特點之一。
長頸鹿通常有一對角,少數有兩對或更多的角,薩摩麟就是一種有兩對角的古老長頸鹿。它的頭很長,四肢更加細長,當然,最特徵的還是它的長脖子,薩摩麟以及其他的長頸鹿與大多數哺乳動物一樣,也只有7個頸椎,但每一個頸椎都拉長了。長脖子加上長腿,長頸鹿就能吃到高高樹冠上的嫩葉,而別的動物就只能望樹興嘆了。與今天的長頸鹿相比,薩摩麟的脖子還不算太長,只是與小型而珍稀的霍加狓相似。進化論的先驅,法國早期的博物學家拉馬克就認為,短脖子的長頸鹿為取食高處的樹葉而努力伸長脖子,這樣就逐漸演化成了現代的長頸鹿。當然,今天我們已經知道他的觀點只是一種樸素的進化思想,實際上獲得性是不能遺傳的,是自然選擇積累了有利的基因突變。薩摩麟正是長頸鹿進化過程上的一個中間階段。
上個世紀20年代,瑞典古生物學家在山西保德和陝西府谷發現了大量的三趾馬動物群化石。這些化石被運到瑞典的烏普薩拉大學,其中的犀牛化石交由年輕的林斯頓博士研究。他驚異地在這些標本中發現占統治地位的是一種奇怪的犀牛,它的下頜骨吻部強烈地向側面擴展,具有兩枚巨大的帶鋒利刃部的獠牙,而上門齒卻完全退化消失了。林斯頓給這類犀牛取了一個名字叫大唇犀,說明它的上唇跟現代貘的軟鼻很相似,可以將草葉捲起來在鋒利的獠牙上切割。大唇犀的身體也非常奇特,四肢又粗又短,以至於它肥胖的肚子幾乎要垂到地面上。在中國,特別是在臨夏盆地,大唇犀是三趾馬動物群中最豐富的種類,我們簡直可以因此把晚中新世的哺乳動物群叫成是大唇犀動物群了。
從甘肅省的首府蘭州到臨夏的距離並不遠,驅車幾十公里就到了洮河,過了洮河就是臨夏回族自治州。「洮河流珠」是充滿神奇的自然之迷:洮河在開春河床解凍時,冰塊融解成一粒粒晶瑩的小珠漂浮在河面上,而不像黃河那樣每年要動用飛機炸開冰凌,但洮河冰珠的形成至今還沒有令人信服的解釋。我已經在洮河上經過了幾十次,可惜還沒有一次在流珠的季節看到這個自然奇觀。臨夏是回族的聚居地,隨處可見大大小小的清真寺,有的高大雄偉,有的小巧玲瓏;有阿拉伯風格的綠色圓柱拱頂,也有中國傳統風格的歇山式大殿;在圖案上,阿拉伯幾何圖形與中國花葉圖案相交織,整個建築的布局、造型以及內部裝飾融阿拉伯異域文化、漢族傳統文化與回族民俗文化為一體。無論在人潮湧動的縣城還是在遠離塵囂的山村,都可以看到清真寺的身影。在野外站在山頂隨處望去,輕而易舉就能看到十幾座清真寺,有時一個小村莊就有兩座甚至三座。清真寺的院落清新寧靜、別致壯觀,寺院牆壁上的繪畫肅穆庄嚴、古樸典雅。
臨夏盆地地處中國西部的乾旱地區,年降雨量相當少。然而,哺乳動物化石最豐富的和政縣在臨夏盆地的地位卻相當特別。由於南部靠近青藏高原東北緣的太子山麓,和政在臨夏盆地中的雨量相對充足,特別是南部地區。但多雨也常常給我們的考察工作帶來麻煩。有一次,我們前往三合鄉的老溝地點進行工作,汽車轟鳴著爬上了崎嶇的機耕道。一下車就發現天上布滿了烏雲,還不時灑下幾點雨滴,但這並不能影響我們的考察工作,所以大家背上行裝向山上爬去。這個地點的地貌以溝兩側陡立的礫岩峭壁為特點。當我們艱難地爬上峭壁頂面,發現雨真的下起來了。礫岩頂面只有窄窄的一條羊腸小道,盡管俯看峭壁之下也令人眩暈,但這個地點已來過多次,從沒有感到過膽怯。而今天卻有些不一樣,雨越下越大,身上淋濕了並不要緊,可腳下是越來越滑,鞋底防滑的花紋早已被稀泥抹平,一點也不起作用了。隨時都有可能失足深淵,我們不得不想辦法自救,前、後都不能再走,而一側是懸崖,唯一的辦法就只能向山上爬,盡管也充滿了危險,卻是目前最安全的唯一出路了。這時地質錘派上了大用,每一步都要用全力將錘子砸進山坡的土中,因為表土已經被雨水泡得疏鬆了,吃不上勁。就這樣,一步一步地爬到山頂,再沿山脊走到溝的盡頭,然後從溝底下山,在如此的雨天和險境中這是最安全的辦法。等我們回到車旁,車也下不了山啦。好在春天路旁的楊樹已經枝繁葉茂,我們掰下樹枝給汽車墊路,就這樣一點一點地才下得山來。這場雨是如此的長,接下來將近一周的時間里都把我們困在縣城裡,耽誤了不少的野外工作時間。
我們在考察中一直向南追索地層直到臨夏盆地的邊緣,這個邊緣在地質上是青藏高原東北緣的雷積山深大斷裂。站在盆地中向南望去就能看見巍峨的雪山,即使是盛夏,雨後的高巒也是白雪皚皚。越過群峰就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轄區,在地貌上被稱為美武高原,是青藏高原的最邊緣部分,與山下的臨夏盆地有著截然的界線。臨夏的名勝太子山就位於群峰之中,海拔高達4332米。太子山得名於五胡十六國時期的西秦皇太子乞伏熾盤,他是隴西鮮卑乞伏國仁之孫,乞伏乾歸之子。他的父親在位時將他封為太子,定都在古稱枹罕的臨夏。大概乞伏熾盤當年常到這里來游獵,留下了這個山名。可惜他繼承皇位後短短三年就滅國絕世了。太子山一帶森林茂密,遠遠望去,一派青黛,在我們看厭了臨夏盆地內的干山禿嶺之後,這里的風景讓我們感到心曠神怡。據說森林中生活著各種各樣的動物,我們倒是真的看見過野雞。森林的邊緣地帶水草豐美,是優良的天然牧場。這里遊人最多的地點就是松鳴岩了,一眼望去,三座突兀的山峰並峙,峰上廟宇樓閣聳立、懸亭飛橋隱現。據記載,自元代起就有人在這里開窟塑佛,隱居修行。形成這個奇特地貌的地層是白堊紀的暗紫紅色巨厚礫岩,在構造的作用下剪切成節理,沿節理的風化作用最後形成了這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觀。在農歷四月二十八日的松鳴岩花兒會上,更是人潮湧動,歌聲悠揚。
臨夏盆地中心的自然景觀也不是全無生機,在我們發現的南陽山化石點上就見到過上千隻一群的野鴿。當我們轉過山坡,呼的一聲驚動了它們,飛起來真是遮天蔽日。野鴿在有石崖的地方特別多,尤其是晚上新世的積石組礫岩出露處,簡直可以成為尋找這段地層露頭的一個標志。在夏季,盆地內乾旱的黃土塬上稍微有些濕氣的山坡上也會長出淺淺的綠草,有時還偶爾能發現一兩朵潔白的松蘑,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簇簇盛開的狼毒了。
除了和政縣,臨夏盆地內的廣河和東鄉兩縣也分布著眾多的化石地點。阿力麻土是廣河縣城西北面的一個鄉,也是一個盛產哺乳動物化石的地方。地名很奇怪,我問過當地的老鄉,原來「阿力麻土」是東鄉語,意思是果子。驅車越過廣通河,就可以看見懸掛在山腰的簡易公路,一側緊靠山壁,一側瀕臨深淵。這條山路已記不清走過多少次,雨天路面泥濘,更是險象環生。考察車只能爬到山口,就再也無法前進,剩下距離的就只有靠我們的雙腳。
東鄉縣是東鄉族的故鄉,縣城鎖南壩位於高高聳立的山樑上,海拔2600米,黃河、洮河、大夏河和廣通河在四周山下環繞,鎮上只有一條沿著蜿蜒的山脊延伸的大街,東鄉縣境內的一座座山樑像車輪的輻條一樣從鎖南壩向各個方向伸展。東鄉縣全境都被第四紀的風成黃土所覆蓋,在被流水所切穿的溝壑地點,第三系的地層被暴露出來。鎖南鎮下就有一條深切的溝壑,在溝底可以看見本地區最老的晚漸新世紅層及其花崗岩基底。但第三紀的紅色沉積含水性能很差,而東鄉地區的年降雨量非常少,所以這一帶相當的乾旱,很難見得到有地面的流水。在臨夏盆地,東鄉是最乾旱的地區,人稱「干東鄉」,光禿禿的荒山枯嶺上很難見到綠色,偶爾一見的樹木就像「消息樹」一樣孤零零地佇立在山頂。常常是在和政大雨傾盆、雷電交加的時候,我們在東鄉的工作地點卻依然驕陽似火、天無片雲。當然,這對我們的野外工作最好不過了,一點也不會窩工。但是,看著乾旱的土地,我們也和老鄉一樣感到擔憂。
那勒寺鄉的龍擔附近以產早更新世真馬動物群的豐富標本而聞名。這里是極度乾旱區的代表,完全靠天吃飯。在龍擔一帶,老鄉都住在溝兩側的山頂上,因為只有在山頂上才能找到稍微寬敞一點的平地來建造房屋。可是唯一的一個泉眼是在溝底,所以打水就成了一天最重要的事情。我們無數次來這個地點工作,常常看見老鄉打水的艱辛。泉眼非常小,有一個封閉得非常嚴密的不到一米見方的小池,以盡量減少水的蒸發。老鄉用勺一點一點小心翼翼地從池中盛出水來,灌入同樣密閉得很好的桶里,然後將兩個桶架在牛或馬的背上,再馱回高高山頂上的村莊。來來回回的運水,上上下下是如此的艱辛,老鄉實在太累了,就拽著牛和馬的尾巴上山,節省一點力氣。可憐的牛馬,還要增加這額外的痛苦。
常在臨夏盆地的山嶺和溝谷中跋涉,有時正在路上行走,突然發現路已到盡頭,腳下或頭頂就是直上直下的懸崖,羊腸小道就掛在崖上。當地的老鄉,特別是小孩在這樣的地形爬上跑下非常從容,而我們就是藉助登山鎬,也常常被狼狽地擱在半空中,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來。然而在這些溝溝壑壑中也時常有溫馨的際遇:臨夏的老鄉特別好客,雖然自然條件的惡劣使他們很貧困,但每次碰見我們在野外工作,都一定要請我們去家裡喝茶,見我們工作太忙不能去,他們就會把開水燒好送到我們的工作地點上來。
這里能稍微長得好一點的莊稼就是抗旱能力強一些的土豆了,據說東鄉的土豆很出名,還供應出口哩。不過,再抗旱的作物,遇到大旱也沒了收成。這一帶沒有什麼礦產,可以採挖的大概就只有砂子了。在晚中新世的三趾馬紅土之下發育著一套非常好的河湖相砂礫岩,在臨夏盆地的這個層位到處都可以看見采砂的,簡直成了我們對比地層的一個標志。當然,挖「龍骨」也成了重要的經濟來源。
臨夏盆地的哺乳動物化石從20世紀50年代起開始被作為中葯材的「龍骨」挖掘,採取在溝壁開鑿水平坑道的方法。化石被采出後,被人為打碎以便分離「龍牙」和「龍骨」。在臨夏盆地,許多村民家中都或多或少有些龍骨。冬季有許多人參加挖掘,一方面因為冬天是農閑季節,另一方面臨夏盆地的海拔超過2000米,冬天非常寒冷,而龍骨坑道內溫暖如春,所以村民也樂於進洞。在夏季人員則大量減少,夏天是農忙季節,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夏季村民們大都到甘南和青海一帶去採挖更為值錢的中葯材冬蟲夏草。不少盛產化石的地點坑道都相當多,每個坑道里岔道更多,最深的主坑道將近500米。村民挖掘化石除保持同一層位以外,並無什麼具體的依據,只是水平地任意掘進,以至於相鄰坑道間常在無意中鑿通。在發現化石後就開鑿岔道,但不過分擴大洞的寬度,以保證洞頂不至於坍塌。坑道內有從村裡牽引來的電線,但全是直接用鐵絲或鋼絲作成的裸線,非常危險。洞內的運輸用卸掉車輪的板車,靠人工拖拉。在坑道旁還挖有簡易窯洞供休息和作飯,夜間在坑道內仍有挖掘活動。大多數富產的坑道使用的時間都很長,有的坑道已使用了十多年。
近年來,由於地方政府和科研部門的努力,臨夏盆地的哺乳動物化石正在得到越來越充分的保護。隨著從中央到地方的一系列法規條例的頒布,臨夏盆地私挖盜掘化石的活動受到遏止,而科學的調查考察迅速加強。在專業人員的深入探索和廣大群眾的熱心參與下,臨夏盆地豐富的晚新生代哺乳動物化石必將在科學研究和知識普及上顯示出重要的價值。

㈧ 哺乳動物有哪些動物

世界上現存的哺乳動物有4000多種,雖然它們都已經高度進化,但仍具有很多共性:幾乎所有的哺乳動物都是溫血動物,體溫基本恆定,身上披有毛發,以保護身體、隔絕冷熱等等。常見的哺乳動物有:

老鼠、狗、老虎、狼、鹿、貂、狐狸、熊、大象、豹子、麝牛、獅子、猴、貘、樹懶、斑馬、小熊貓、疣豬、羚羊、長頸鹿、大熊貓、食蟻獸、猩猩、馴鹿、考拉、犀牛、猞猁、穿山甲、海牛、水獺、刺蝟、北極狐、北極熊、袋鼠、靈貓、海豚、海象、鴨嘴獸、犰狳、河馬、鯨、鼬、海豹等。

最大的哺乳動物為藍鯨,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是非洲象,最高的哺乳動物是長頸鹿,跑得最快的哺乳動物是獵豹,最臭的哺乳動物則為美洲臭鼬。


哺乳動物重要特徵

哺乳動物具備了許多獨特特徵,因而大大提高了後代的成活率、增強了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最重要的特徵是:智力和感覺能力的進一步發展;保持恆溫;繁殖效率的提高;獲得食物及處理食物的能力的增強;體表有毛、胎生,一般分頭、頸、軀干、四肢和尾五個部分。

用肺部呼吸;體溫恆定,是恆溫動物;腦較大而發達。哺乳和胎生是哺乳動物最顯著的特徵。胚胎在母體里發育,母體直接產出胎兒。母體都有乳腺,能分泌乳汁哺育胎兒。這一切涉及身體各部分結構的改變,包括腦容量的增大和新腦皮的出現,視覺和嗅覺的高度發展。

聽覺比其他脊椎動物有更大的特化;牙齒和消化系統的特化有利於食物的有效利用;四肢的特化增強了活動能力。有助於獲得食物和逃避敵害;呼吸、循環系統的完善和獨特的毛被覆蓋體表有助於維持其恆定的體溫,從而保證它們在廣闊的環境條件下生存。

胎生、哺乳等特有特徵,保證其後代有更高的成活率及一些種類的復雜社群行為的發展。哺乳動物另一個的特徵是具有乳腺(無論雌雄),其中雌性哺乳動物的乳腺高度發達。在辨別雄性和雌性哺乳動物上,可以根據汗腺、毛發、中耳聽小骨以及腦部新皮質上的不同來區別。

除五種單孔目的哺乳動物外,所有哺乳動物都是直接生產後代的。大多數的哺乳動物擁有專門適應其生存條件而成的牙齒。哺乳動物以腦調節體內溫度和循壞系統(包括心臟)。

㈨ 和政化石創造了哪六項世界之最

位於青藏高原東北角的甘肅和政地區,包括廣河縣、和政縣、東鄉縣和臨夏部分地區,方圓約400平方千米,該地是我國乃至整個歐亞大陸晚新生代哺乳動物化石最為豐富的地區。經考察,該地擁有新生代晚期的三個不同哺乳動物群,它們分別埋藏於不同的沉積層:最下部河湖相沉積中,埋藏著1300萬年前的鏟齒象動物群;中部以紅土為主,埋藏著約1000萬年前的三趾馬動物群;上部則為黃土堆積,埋藏著200萬年前的真馬動物群。

1998年,中國科學院院士邱占祥等受和政縣有關部門邀請對和政古生物化石標本進行全面、系統的鑒定。鑒定結果表明,和政化石占據了六項世界之最: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和政羊;世界上最豐富的鏟齒象化石;世界上最大的三趾馬動物群化石產地;世界上最早的披毛犀化石;世界上最大的真馬——埃氏馬;世界上最大的鬣狗——世鬣狗。

圖2-7 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攝影/趙洪山)

和政縣於2003年和2006年先後完成了古動物化石博物館一期和二期工程,兩期工程已建成和投入使用(圖2-7)。目前,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收藏有30000多件古動物化石標本,這些化石標本分屬3綱、8目、150個屬種。2009年,和政古動物化石國家地質公園申報成功。

和政豐富的古動物化石及其地質遺跡對探討和研究和政地區晚新生代的古地理、古氣候、古生態環境和古動物群演化變遷,以及青藏高原的隆升歷史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國內外專家稱,和政化石是見證新生代哺乳動物演化的「東方瑰寶」。

㈩ 臨夏和政:古生物化石里的生物密碼

原標題:【沿著高速看中國】臨夏和政:古生物化石里的生物密碼

「它叫『和政羊』但它竟然不是羊,是牛啊!」在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和政羊復原標本展示區,一位前來參觀的小朋友驚訝地向講解員求證。

「沒錯,和政羊雖然在個體大小和體態上與現生的羊很接近,但其頭骨的構造、角的形態和頸部的特徵卻與麝牛更接近,是麝牛類早期的祖先類型。」博物館講解員說。

「現有館藏化石標本3萬多件,分屬3綱8目150多個屬種,年代跨度3000萬年到200萬年之間,其數量之豐富、種類之繁多、保存之完好世界罕見。」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館長何文介紹。

和政羊化石標本

深入館內,錯落有致、形態各異的化石無聲地講述著生物演化的故事:從遠古走來,一場場生命的歡歌,更迭、創造、成長、毀滅。日月更替、斗轉星移,狩獵者與獵物沉積在一起,共同歸於天地。

據專家考證,在距今2400萬年至520萬年的中新世紀,臨夏盆地曾是亞熱帶——暖溫帶氣候環境,盆地內湖泊星羅棋布,河流蜿蜒交錯,草木茂盛,鳥語花香,是遠古時代各種動物繁衍生息的樂園。然而,由於受到青藏高原隆升變遷的影響,氣候逐漸變冷,生存環境日益惡劣,大量哺乳動物群在這片土地上生死更迭,從而形成了今天珍貴的古動物化石群。

「和政古動物化石的發現對我國晚第三紀古地理古氣候的演變及青藏高原的隆升 歷史 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具有極高的研究、展覽價值。」何文說,隨著化石標本的保護及研究工作的深入,和政的古動物遺存必將成為世界重要的史前自然遺產。

作為連接不同時空的橋梁,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的館藏不僅描繪過去,成為人類 探索 生命起源的重要載體,亦成為今史觀照、擘畫未來的神奇寶典。千萬年前的臨夏盆地曾是古生物的樂園,時光流轉,滄海桑田,臨夏大地依舊生機勃勃。

鏟齒象化石標本

全世界范圍僅存的系列鏟齒象頭骨化石

閱讀全文

與下列哪些哺乳動物群在和政發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7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7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5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1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5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0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5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6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