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非洲動物大遷徙是從哪遷到哪,什麼時候
東非大遷徙從坦尚尼亞境內的塞倫蓋蒂公園南部,遷徙至肯亞境內的馬賽馬拉野生動物保護區。時間是每年6月左右。
遷徙的原因:從每年的5月中後期開始,非洲塞倫蓋蒂國家公園就迎來了它的旱季,在這期間,公園的水草不能滿足大量食草動物們的需求,所以食草動物們開始向塞倫蓋蒂的西北面遷徙。
(1)非洲野生動物怎麼擦身擴展閱讀:
參加大遷徙的獸群分為前中後「三軍」;打頭陣的是20多萬匹野斑馬,緊跟其後的是百萬頭角馬,殿後的是50萬只瞪羚。因為斑馬喜食高層新草,中層嫩草正好是角馬的食物,而底層短草便是個頭矮小的瞪羚的美味了。緊跟食草動物之後,便是成群結隊的非洲獅、獵豹、豺狗等兇猛食肉動物。
當到達終點之後,由於氣候的變化,短短兩三個月之後,這200多萬只食草野生動物組成的遠征大軍將再次不辭辛苦的追尋青草返回塞倫蓋蒂。在這數以百萬計的遷徙隊伍中,只有30%的幸運者能夠回到出發地,而跟隨它們一起回來的,還有40萬在驚險旅途中誕生的新生命。
Ⅱ 怎樣保護非洲的野生動物
一是許多保護區成了野生動物飼養場,使某種或幾種野生動物數量遠遠超過這個生態系統的承載量,導致生態被破壞。 二是飼養的外來動物(特別是種類繁多的情況下)形成生物入侵。 三是人工飼養的野生動物因與人類過於密切的接觸,而人工飼養密度總是超出其自然密度,導致出現疾病的可能性增高。如果這些人工條件下的動物再有機會和自然狀態的野生動物接觸,會將疾病傳染給野生種群,給野生動物的生存帶來威脅。 在我國的自然保護區,最常見的是參觀保護區內圈養的動物。不同於動物園的只是圈養的籠子比較大。但無論加拿大還是美國的自然保護區,都不會有這樣的圈養地供人參觀,人們在那裡的大自然中尋找野生動物。 動物園也一直被認為是重要的野生動物保護基地。但是調查卻發現只有10%的圈養種群(瀕危物種中的比例更低)具有自我維持能力,因此只好不斷地從野外捕捉野生動物到動物園飼養。動物園的重要目標應該是幫助增加現存野生種群,開展重引入項目,拯救稀有瀕危動物。但由於基礎種群很小,而且由於部門之間的矛盾和障礙,動物園之間的物種基因不能得到很好交流,造成動物園種群近交衰退。因此這些圈養動物對在自然棲息地重引入種群的作用很小。 大多數動物園仍然用很小的籠子展示動物,教育技術手段也很簡單,沒有起到很好的野生動物保護教育的作用。美國華盛頓的國家動物園野生動物的生活狀況很接近自然狀況,但關鍵是,那裡的動物展示不僅讓人們看看動物,還展示動物界的生態知識。其中最吸引人的不是珍稀的物種,很多不起眼兒的物種恰恰能告訴人們物種之間的關系、動物種群內部的社會結構以及物種和生態系統的關系等等。 非洲以野生動物園而聞名世界,野生動物園不僅吸引了大量遊客,還真正起到了保護野生動物的作用。因為那些野生動物園所展示的是非洲自然的生態系統及其豐富的當地野生動物。 而我們是學走了樣---在中國的生態系統中放上世界各地的物種,認為越是國外的越吸引人。各地的野生動物園千篇一律,不向遊客展示本地的各種物種。這給遊客造成很多誤解,以為野生動物和生態系統的關系是隨人的意志而轉移的。這些野生動物園因為涉及的物種繁多,又以散放養殖為主,因而必然會出現生物入侵問題。這些生物入侵可能是引入的物種入侵,也可能是引入物種所帶外來疾病的入侵。我國越來越多的野生動物園必將威脅到各地的自然生態系統,特別是其中生存的野生動物。 因人工飼養而使野生動物喪失野性或改變飲食結構,依賴人工食物,改變了野生動物在生態環境中食物鏈的位置,使它們喪失了在生態系統中的正常生態功能,因而也使保護偏離了恢復和改善生態系統的初衷。類似的事情很多。 例如,保護區為增加瀕危野生動物的數量,也同時為吸引遊客,在候鳥的非繁殖地人工繁殖野生動物。丹頂鶴在東北地區繁殖,冬季飛到南方過冬,夏季再飛回東北地區。這是這個物種的自然習性。而現在,在丹頂鶴的越冬地卻把進行人工繁殖作為首要任務,並在人工幫助下使丹頂鶴在南方永久停留。這種行為可以被視為研究或增加生態旅遊的商業行為,使遊客在夏季也能在南方看見丹頂鶴,但這完全不能作為真正的丹頂鶴保護行為。這些人工繁殖的丹頂鶴必須要使之遠離野生丹頂鶴的分布區,以免與野生丹頂鶴混雜,從而威脅到野生丹頂鶴的生存。 又如人工投喂松鼠,使松鼠喪失了其作為種子散布者的生態功能,這也必然會影響到植被的健康發展。人工投喂其他野生動物都存在破壞這些動物的生態功能和生態系統食物鏈結構的問題。 這些野生動物保護方面所存在的誤區,是由於人們不了解(或不願意去了解)生態規律以及根深蒂固的以人為本的概念造成的。不根本改變這個觀念,尊重自然規律,野生動物保護不會取得真正成功。
Ⅲ 邯鄲一動物園獅子溺亡,死後的野生動物將如何處理
最近又迎來一個動物園的話題,河北邯鄲動物園一頭非洲獅子死亡,動物園工作人員表示:“不存在獅子死亡的情況,那頭獅子是在休息。”
我一般不會去動物園,不是害怕去。我只是覺得設立動物園的初衷不復存在了。一開始的目的不是為了保護動物的嗎?為什麼到現在變成了賺錢的工具。還有的動物受到了虐待。動物屬於自然中的一分子,人類也屬於自然中的一分子,這兩者之間是互相平等尊重的一種關系。人類既然有幸成為高級動物,那就好好發揮自己人性的一面,敬畏自然,善待生命,尊重規則,安然度過餘生 。
Ⅳ 熱帶大草原上有很多野生的動物嗎去那裡玩需要注意一些什麼事項呢
在熱帶大草原上有很多種類的野生動物,而且大部分野生動物都適合在熱帶大草原上生存。但是要去這些地方旅遊,首先要注意紫外線防護,同時人身安全也一定要保護好。
熱帶大草原是一個比較原始,受人喜歡的地方,在大草原上旅遊,能夠感受到來自原始自然風景的風光,能夠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一、熱帶大草原適合野生動物生存
熱帶大草原由於環境濕度溫度非常適合野生動物生存,所以在這些地方大量聚集了很多種類的野生動物,甚至能夠促使野生動物在這些地方繁殖生存熱帶大草原像是個大環境、大家庭能夠包容和容納許許多多的野生動物,野生動物更適合在這樣的環境下生長,而且這在大草原很少被人們現代科技污染,所以也就適合這些野生動物生存。
Ⅳ 非洲野生動物及習性
非洲獅可以說是非洲草原的霸主,因為在他們的領地里,小到老鼠,大到大象,他們一律不會放過,他們過著群居生活,一般是數量是8到20隻為群,每個群里都有一隻雄獅領主帶領獅群,獅群里的生活可以說是社會主義的,因為在裡面領主的地位最高,擁有6個以上的妻子,捕獵大多數是由母獅完成,雄獅很少出手,進食時是由獅王,普通雄獅,母獅,幼獅的循序進食。有極少的時候因為母獅不在,她的幼獅會在進食時不遵守順序而被殺,如果領主的兒子來破壞這個規矩,領主大多數也不會下毒手,只是給予教訓然後把他們趕到一邊去,但是有的時候可能是因為領主心情好,不會去理會,在這個時候在能看到獅群里罕見的父子同桌。獵殺大象是獅子們5年前才進化出的習性,一般都在晚上,至少要有8隻配合才能獵殺一頭,在這個時候雄獅不會坐視不理了,只要對手強悍難以對付,雄獅都會沖在最前面,獵殺危險的非洲象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