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動物是靠什麼識別方向的~~
各種動物識別方向的方式是不一樣的,這和它們的生存環境有關,在陸地上的一般是眼耳目,空中的除了眼耳還有靠地磁場的,如鴿子。在海中的生物就好復雜了,在不同水深處生活的動物的識向方法有各有不同。一般水生物和魚類是靠身體兩側的流水線,那個可以通過感知水流的方向來判別方向。
2. 動物們是如何遷徒的遷徙的路途有多遠
某些無脊椎動物,如東亞飛蝗、蝴蝶等;爬行類,如海龜等;哺乳類,如蝙蝠、鯨、海豹、鹿類等,還有某些魚類都有季節性的長距離更換住處的行為。動物的遷徙都是定期的、定向的,而且多是集成大群地進行。
鳥類的遷徙每年在繁殖區和越冬區之間周期性地發生,大多發生在南北半球之間,少數在東西方向之間。人們按鳥類遷徙活動的有無把鳥類分為候鳥和留鳥。留鳥終年留居在出生地,不發生遷徙,如麻雀、喜鵲等。候鳥中夏季飛來繁殖、冬季南去的鳥類被稱為夏候鳥,如家燕、杜鵑等;冬季飛來越冬、春季北去繁殖的鳥類稱為冬候鳥,如某些野鴨、大雁等。
魚類的遷徙活動有一個專有名稱叫「洄遊」。大多數的魚類可以說都是洄遊魚類,只有少數魚類不表現出規律性的洄遊。魚類洄遊按目的分為三種:生殖洄遊、索餌洄遊和越冬洄遊。青魚、草魚、鰱魚、鱅魚、大、小黃魚、大馬哈魚都進行生殖洄遊。
哺乳動物的遷徙規模浩大,例如馴鹿的千里踏雪大遷徙。每年入冬,成千上萬頭的馴鹿匯集成巨大的鹿群,從北向南,朝森林凍土帶的邊緣地帶轉移。次年春天,它們再向北方的北冰洋沿岸進發。四五月份,鹿群到達它們熟知的凍土帶僻靜處,在此養育兒女。
昆蟲的遷徙有時能創造奇跡,最著名的是產於美洲的彩蝶王,它們春天從中美洲飛到加拿大,秋天又飛回中美洲,行程4500公里,歷時幾個月,真是令人驚嘆不已。
動物的遷徙行為是一種適應現象,憑借這種活動,可以滿足它們在特定的生活時期所需要的環境條件,使個體的生存和種族的繁榮得到可靠的保證。
科學家日前記錄到了迄今為止最長的動物遷徙距離,完成這項飛行紀錄的是一群弱小的海鳥,它們在200天的時間內飛越了6.4萬公里。 最多一天飛行1000公里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8月8日報道,這種海鳥名叫灰水薙鳥,它們在紐西蘭和智利繁殖,每年需要飛到北半球尋覓食物。為此,它們要飛越整個太平洋,兩次穿越赤道。
3. 動物辨別方向的方法有哪些 動物如何辨別方向
1、動物辨別方向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通過太陽辨別方向(如蜜蜂),另一種是通過感應地球的磁場來辨別方向(如鴿子)。
2、太陽辨別方向:蜜蜂和信鴿則把太陽用作判斷方向的羅盤。太陽的每日位移,是其飛行數據的一個部分。
3、磁場指方向:海龜、鯨魚、候鳥、有些魚和瞎鼠,則憑借地磁場走南闖北。其「接收器」為位於頭顱內的一種磁體、磁鐵石晶體。像磁性金屬屑那樣,磁性晶粒能讓自身與磁場對齊,從而可向腦發出關於方向的信號。此外,動物應適應磁傾角,磁傾角可以幫助它們測定精確的位置。自身的跟蹤地球日夜周期的體內時鍾。
4. 動物是怎樣遷徙的
動物遷徙是指動物由於繁殖、覓食、氣候變化等原因而進行一定距離的遷移。候鳥因季節和繁殖每年春季返回繁殖地,秋季遷往越冬地。每種鳥類的遷徙路線不變,一般常沿食物豐富的近水地區遷移。魚類遷徙可分為:生殖洄遊、稚魚洄遊、覓食洄遊、季節洄遊。哺乳動物也因季節、繁殖和覓食等原因作周期性遷移,如北方馴鹿冬季南遷至針葉林帶,春季則返回食物豐富的北方苔原帶。
動物遷徙
5. 怎麼確定動物的遷移數量
以候鳥為例:
1、候鳥遷徙較為集中通過的聚集地或停歇地,則可採用直數或者環志的方法取樣調查。
2、通過預調查摸清鳥類的集中棲息地,再在這些區域劃分數十個計數點,然後選取固定時間段計數。
3、在候鳥的越冬地和繁殖地,選擇合適樣線或者樣點,在日出後或日落前鳥類活動最活躍的數小時,可以記錄鳥類的種類和某些鳥類的數量,從而推測調查區域候鳥種群的整體情況。
6. 動物的遷移方式
動物群從一個區域或棲息地到另一個區域或棲息地的移動行為,尤其是指鳥類和魚類在一年的特定季節離開一個區域,後來又回到這個區域的周期性移動。遷移可以使動物利用多種棲息地內的資源,例如北極夏季日照長,食物豐富,很多涉禽和其他鳥類都到這里來繁殖,但一到冬季,它們就必須向南方作長距離的遷移。如果環境資源變化莫測,動物常常以無規律的遷移來適應這種狀況。奎利亞雀和蝗蟲每年遷飛的情況變化很大,比燕子的遷飛要無規律得多。但這種遷移能使它們更好地利用那些變化無常和暫時性的食物資源。
哺乳動物的遷移 大型有蹄動物可以遷移很遠的距離,馴鹿在最北部地區度過夏季,以低矮樹木的樹葉和闊葉草本植物為食,夏季過後它們便遷往南部過冬,主要吃草類和地衣。它的遷移距離可以長達500公里。角馬的遷移范圍南北方向約200多公里,東西方向約170多公里。駝鹿和麋鹿常進行垂直遷移,夏季向高海拔地區移動,冬季進入鄰近的低地過冬。鯨魚、海獅、海豹和蝙蝠等以及一些大型食肉獸(獅子和狼等),常跟隨獵物進行遷移。
鳥類的遷移 地球上遷移鳥類約佔全部鳥類種數的1/3,即將近3000種之多,每年進行遷移的鳥類決不會少於100億只。生活在北半球的鳥類大多數是遷移鳥類。北極燕鷗每年秋天從距北極7°線的營巢區,沿著歐洲和非洲大陸的西岸飛向南極地區越冬,第二年春天又飛回營巢區,往返距離達4萬公里,相當於沿赤道繞地球一圈。在澳大利亞越冬的鷸形目候鳥,常飛過南太平洋,先到我國的廣東省和福建省,再沿浙江省和江蘇省海岸北上至西伯利亞的韃靼海峽;另一條路線是從澳大利亞經菲律賓到我國河北省,再沿海岸飛往黑龍江,最後到達西伯利亞。有些鳥類沿東西方向遷移,例如在加拿大中部進行繁殖的白翅海番鴨,幾乎是沿著正東和正西方向遷往大西洋海岸和太平洋海岸。
爬行動物的遷移 最著名的是各種海龜,它們遷移1000~1500公里是很普通的現象。橄欖棱皮龜橫渡大西洋的遷移全程達5900公里。海龜的遷移一般與2~4年的繁殖周期有關,它們需要到特定的海灘去產卵,還要到一個特定的靠近大陸的取食區度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有人用大陸漂移學說來解釋海龜的遷移路線,認為隨著大陸的漂移,海龜往返兩地的距離越來越遠,最後終於形成了現在這樣漫長的遷移路線。
魚類的遷移(回遊) 包括海洋魚類的溯河性遷移;淡水魚類向海洋的繁殖遷移;魚類在淡水中的遷移和魚類在海洋中的遷移等4種類型。鮭科魚類的溯河性遷移是最著名的,它們都在溪流或湖泊中產卵,幼魚孵化後便遷移到海洋中去(有的要在淡水中生活一個時期),而成年魚則主要是在海洋中生活,到生殖時便又回到它們出生的江湖中去產卵。溯河性魚類除鮭科外,還有鯡科、七鰓鰻科和刺魚科。
昆蟲的遷移 普累克西普斑蝶(Danaus plexippus)每年秋季從加拿大飛往墨西哥越冬,全程3000多公里,而在第二年春天又向北遷飛。飛蝗也是著名的遷飛昆蟲。
候鳥的遷移方式名為遷徙,遷移原因是為了到南方過冬;一些魚類也會遷移,遷移方式名為回遊,是為了繁殖後代.
有的會飛,有的會游.
7. 動物的遷移方式
角馬:每年的10月份從3000公里外的坦尚尼亞遷徙
斑馬:每年的10月份從3000公里外的坦尚尼亞遷徙
燕子:從秋季北方遷向南方,春天遷徙回. 秋天來了天氣涼,接著就是冬天,北方沒有了昆蟲失去適宜的生活條件,此時南方溫度適宜有燕子的食物;春天一到南方溫度升高,北方變的更適宜生存和繁殖,燕子就飛會來了。
大馬哈魚:10下旬至11月中旬太平洋北部至黑龍江,產卵
大雁:秋冬季節,從老家西伯利亞一帶,成群結隊、浩浩盪盪地飛到我國的南方,為了過冬。第二年春天,它們經過長途旅行,回到西伯利亞產蛋繁殖。
紅蟹:4月從森林裡長途跋涉去海邊產軟。
8. 那些在自然界中的動物,最終老去時都去了哪裡
我們常常把一些違背倫理道德的人稱之為「禽獸」,其中也包括不贍養老人的行為,在我們的認知里,只有人類才會養老,動物都是不養老的,然而科學家從一具劍齒虎的化石中,發現了動物贍養老人的證據。
一具骸骨在美國洛杉磯市地區,有一個名叫拉布雷亞的瀝青坑,這里的瀝青天然存在了幾萬年,並且經常被樹葉、灰塵或者水覆蓋,以至於周圍的動物很容易失足陷入其中。
由於不適應捕食較小體型的獵物,劍齒虎在演化過程中逐漸滅絕了,而如今我們所看到的劍齒虎形象,都是根據它們的化石,還有基因測序等研究復原而來的。
9. 遷徙的動物有哪些是為什麼他們的路線是什麼
部分候鳥因季節和繁殖每年春季返回繁殖地,秋季遷往南方越冬地,做水平方向一定路線的周期性遷移。每種鳥類的遷徙路線不變,一般常沿食物豐富的近水地區遷移。以北美洲為例,鳥類的遷徙主要有四條遷徙的路徑:(1)太平洋遷徙航路,美洲大陸西岸沿太平洋的路線。(2)密西西比航線,沿密西西比河遷徙。(3)中央遷徙航線,順落基山脈而行。(4)大西洋飛行航路,美洲大陸東岸濱臨大西洋的沿線。而若以東亞為例,冬候鳥遷徙主要發生於秋、冬季節,其主要路徑包括:陸路航線,自西伯利亞、中國大陸東北部、日、韓等地再經大陸沿海南遷至台灣、中南半島或更南方的婆羅洲、甚或澳紐區域,如伯勞。若經由海線則經過阿留申群島、日本諸島、琉球、台灣等,再往南飛渡至菲律賓群島、婆羅洲甚或遠達澳、鈕區域;春季時,候鳥則會返回北方繁殖地,如此每年循環一次。而東亞的夏候鳥則選擇與冬候鳥相反的季節,每年由中南半島經廣東、福建沿海往北至台灣與其它區域避暑,如杜鵑。其它候鳥遷徙路線還有東非-西亞路線等。鳥類遷徙的方向識別主要根據天體變化、依靠地球磁場、或對沿途地理路線的記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