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那些瀕危保護動物的數量是如何統計出來的數量准確嗎
既然是瀕危物種,在有限的時間內也數不勝數。 具體看種子嗎,鳥類不清楚。 陸上大中型哺乳動物一般有幾種方法,最直接的是計數法,1+1,就是這樣的樣子; 不直接採用樣條方法,假設物種隨機分布,拉幾條樣條,根據觀察距離計算可能的物種分布概率。 簡單的數學計算,個人最不可靠。 因為這個距離模型的假設太奇怪了,但總比沒有其他方法好。
同時,我國部分草原、濕地存在過度放牧問題,使草場退化,濕地面積減少,生物多樣性也受到嚴重破壞。 一些野生動物對人類活動非常敏感,如雲南“神聖精靈”——孔雀傳統棲息地因人類開采和水電站建設受阻,繁殖能力逐漸喪失,該品種已瀕臨滅絕。 我國東北虎由於砍伐森林、人類活動恐慌、非法狩獵問題,在東北地區已經基本滅絕。
❷ 野外野生動物的數量是怎麼計算的啊
野外動物的數量應該是抽樣調查的,比如說建一個裝一個,那種監控的攝像頭統計某點某類動物出現的次數。
❸ 科學家怎麼計算瀕危動物的數量的
如果分布地區少,數量也少(瀕危嘛),就直接觀察。例如滇金絲猴,觀測猴群多少,或著觀察動物痕跡,如糞便。把各個區域的調查結果累加起來,就有個大致的估計。
如果不能直接估計,還可以通過二次取樣的方法。簡單地講,在一個區域內先抓一些動物作為標記,例如先抓100頭鹿,做好標記,放回去。一段時間之後,如10天,再去抓一些,看看其中有多少是標記過的。假設又抓了200頭鹿,20頭是標記的,那麼總共就有1000頭(100/ (20/200))。
還可以通過基因交流頻率的手段來計算群體大小。也是一種二次取樣。先抓一些個體,測它們的某個基因作為標記,然後過一段時間,再抓,再測,不過計算過程會更復雜。
還有更不靠譜的做法,根據動物習性來推測。例如,某動物的可能分布面積10萬平方公里,該動物獨居,每隻需要100平方公里的領地,所以大致數量是1000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