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伯勞鳥的主要種類
最常見的種類有紅尾伯勞,虎紋伯勞,棕背伯勞,灰伯勞。
虎紋伯勞(Laniustigrinus)與前者很相似,背腰、肩及尾羽均為棕紅色,不同點在於頭頂至上背為純石板灰色;背腰及肩羽雜以波狀黑色細橫斑;尾羽也具有暗褐色的橫斑。習性和紅尾伯勞也相似,廣布於平原、山丘、溝谷等樹木茂密地區,但在山區的數量較多。性亦兇猛,不僅捕蟲為食,還會襲擊小鳥和鼠類。食物中絕大部分是害蟲,如熊蜂、蝗蟲、松毛蟲、蠅類及各種昆蟲。分布於全國各地。這種伯勞與紅尾伯勞一樣,主要以昆蟲為食,而且大部分時間是完全吃蟲的。所吃昆蟲,除少數為益蟲外,均為農林業害蟲;它雖然也吃一些其他動物,這些動物或是有益的,或是有害的,但所吃數量顯然有限,無足輕重,應加以保護。
灰伯勞(L.excubitor)為我國北方常見的一種大型伯勞,體型大小與棕背伯勞近似,通體以灰褐色為主,翅及尾黑色,尾的外側羽毛鮮白色,很容易識別。它不在我國繁殖,但在春、秋季節沿我國北方各省遷徙,並有少數個體在我國越冬。性格兇猛,善捕食鼠類、蜥蜴以及小型鳥類等。在我國內蒙古、西北及東北北部等地區還常遇到一種在當地築巢繁殖的灰色大型的伯勞,體色雖與灰伯勞相似,但體型更大一些,尤其是具有顯著長的尾羽,這種伯勞叫做楔尾伯勞或長尾灰伯勞(L.sphenocercus)。
棕背伯勞(Laniusschach)是伯勞中體形較大的種類。體長達240毫米左右。主要特徵是頭頂到上背部為灰色,向後漸沾棕色;上體其餘部分為紅棕色;兩翅和尾均黑色,下體大部為白色。為我國南方常見的一種伯勞。棲息於開闊的平原與低山一帶,常在田園、果園及樹叢間活動。性兇猛,嘴爪均強健有力,善於捕食昆蟲、鳥類及其他動物,甚至能擊殺比它自己還大的鳥,如鷓鴣之類。平時常棲止於蘆葦梢處,東瞻西望,一見地上有食物,就直下捕殺。亦能在空中捕食飛行的昆蟲和小鳥。鳴叫時常昂頭翹尾,激健有力,並能仿效它鳥鳴聲。4-7月間繁殖。巢呈杯形,以草莖、竹葉、嫩枝、蕨葉及其他雜屑等編成。每窩產5枚黃白色卵,上有疏密不等、濃淡大小各異的灰藍和淡紫灰色斑,並綴以銹紅以至紅褐色細點。過去一般人都認為棕背伯勞專以其他鳥類為食,因而視為害鳥,研究的結果證明,它主要還是捕食昆蟲的,如蝗蟲、步形蟲、黑蜂等,此外兼食些野生果實。所殘殺的小鳥在其所吃的食物中占的比重很低,因而對農林業是很有益的。它遍布我國南部各省,為留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