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二生肖中害羞的動物是什麼動物
個人覺得,牛!因為它給人很老實的感覺~老實一般有害羞的成分在吧?哈哈~
2. 除了人以外,還有哪些動物會害羞
猴子會害羞,有的小猴子怕看見人類經常把自己的頭埋在母猴的懷里。還有鴕鳥,也會因為害羞把頭沒在沙土裡。
3. 十二生肖害羞的動物是
害羞:鼠,兔
尾巴長 :鼠,牛,虎,龍,蛇,馬,猴
4. 什麼動物最害羞呢
幼年娃娃魚是動物中最害羞的。
人類並非唯一會害羞的生物。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在動物世界里,害羞是最明顯的性格特徵之一,從海葵、蜘蛛到鳥類和羊等物種身上皆可發現。
20世紀90年代,美國科學家安德·魯硅在研究太陽魚太陽魚及它們的獵物——幼年娃娃魚的行為時注意到,不同的娃娃魚個體擁有不同的表現:一些娃娃魚幼魚比害羞的同伴顯得更大膽、更活躍,吃得更多、長得更快,但它們都有一個致命的弱點。
那就是:當太陽魚逼近時,它們並不遵循最佳性理論做出躲避捕獵者的行為,而是四處亂撞,其後果便是它們比自己害羞的同伴更容易成為太陽魚的獵物。所謂最佳性理論,是指動物在獲取食物、配偶和資源時會盡可能地提高效率。
拓展資料:
魯硅的發現激發了研究者們的好奇心,而在此之前,有關「動物也有個性」的觀點備受爭議。如今,科學家們已經發現超過100種擁有「害羞-大膽」性格特徵的物種。在這些物種中,個體的性格被分為兩種類型:高度被動型和高度主動型。前者害羞、膽怯、規避風險並對新奇環境反應遲鈍,後者大膽、愛挑釁、愛探究並勇於承擔風險。
不同的個性在不同的環境中各有利弊。例如,雖然大膽的娃娃魚幼魚更容易被太陽魚等天敵吃掉,但在它們生長的細流中,它們快速生長以及愛胡亂穿梭的行為更具優勢,因為細流很有可能會在那些更小心翼翼的娃娃魚幼魚成熟前就已經乾涸了。自然環境復雜多變,自然選擇也許會先偏向一種個性,然後再偏向另一種個性,或者同時兼顧兩者。
大自然垂青害羞,科學家對大山雀(一種小型歐洲鳥)的研究給出了讓人信服的回答。愛爾蘭科學家約翰·奎因捕捉了一些野生大山雀,然後放入相互隔離的新環境中,以此來評估它們的主動性和被動性。觀察發現,一些鳥兒會待在新環境中的假樹下長達八分鍾不曾離開,而另一些鳥兒一被放飛就立刻開始探索新環境。
之後,奎因將這些鳥兒放歸大自然,一年後再將它們捕捉回來重新做實驗。結果發現,它們的行為與一年前大同小異。也就是說,鳥兒們的探索個性一如既往。奎因通過不斷觀察發現,在某些年份,環境偏愛膽大的鳥兒,這些鳥兒更容易存活下來;而在另外一些年份,害羞的鳥兒卻更勝一籌。
大山雀喜愛探索的習性與它們的父母相似,而科學家在大山雀和其他一些物種身上發現了冒險基因。但是,即使這樣,後天培養在塑造動物個性方面仍然起著重要的作用。奎因的團隊發現了探索與求生行為之間的關聯:鳥兒越喜歡探索,就越願意分散活動、參與冒險並積極進取;不那麼愛探索的鳥兒則更容易解決食物問題。
科學家甚至可以根據大山雀的性格特徵,推測它們的性伴侶的情況:愛探索的雄性更容易對伴侶不忠,而那些羞澀的、用情相對專一的雄性則更容易被戴綠帽子。
害羞的生存優勢
動物的害羞個性是如何影響它們對捕食者、競爭者的反應的呢?加拿大科學家用虹鱒魚幼魚
作為實驗對象,訓練它們對天敵彩虹鱒魚和南瓜籽魚發出的化學氣味產生恐懼。在訓練中,害羞的魚和大膽的魚的表現相當,且都做出了超過24小時的持續反應。但在八天之後,只有那些害羞的魚仍能對化學氣味做出強烈反應。研究者得出結論:害羞的虹鱒魚擁有對危險信號更長時間的記憶能力,而這讓它們比膽大的同類能更有效地估計被捕食的危險。
對兩種北美藍色知更鳥的研究也發現了害羞的優勢。
美國科學家發現,山地藍色知更鳥雄鳥更大膽、更具進攻性,能輕松打敗雄性西部藍色知更鳥,
從而獲取大塊的地盤。但是,隨著棲息地日益擁擠,害羞的西部藍色知更鳥雄鳥逐漸占據優勢——山地藍色知更鳥雄鳥熱衷於開疆闢土,對幼鳥疏於照顧,而西部藍色知更鳥雄鳥則是體貼的父親,在資源充沛的棲息地上,它們比具有攻擊性的山地藍色知更鳥更能成功地養育出更多的後代。
有意思的是,知更鳥媽媽甚至會通過操縱幼鳥的出生順序來塑造它們的性格,使之能更好地適應周遭的環境——由於先出生的幼鳥比稍小於它們的弟弟妹妹更具進攻性,所以鳥媽媽會在資源充足時孵出不那麼具有進攻性的雄鳥,而在資源短缺時孵出更具進攻性的雄鳥。
內向性格的競爭力,有研究者將人類的性格分成五種類型:勤勉發奮型、親和型、新興事物接受型、外向型和神經質型,然後將這五種性格特徵與動物的性格特徵進行類比,結果發現,與動物的「害羞-大膽」性格特徵相對應的是人類的神經質/情緒穩定性以及內向型/外向型。
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在人類世界,自然選擇也並不總是偏愛大膽者。在對異性的吸引力、性伴侶的數量、健康狀況、存活率如意外事故率,以及體現社會成功的基本指數如社會經濟地位等方面,害羞者或者說性格內向者比那些「拚命三郎」擁有更多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