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冬天動物的禦寒方式是什麼
隨著冬天的來臨,各種動物都開始了應對寒冷的准備。昆蟲是動物世界中的一大類,它們屬於變溫動物,有著自己獨特的過冬訣竅。下面我們就具體了解一下:
螳螂為了讓後代順利度過寒冷的冬季,將自己的卵攢集到一起做成很大的卵塊(一塊大概有300~400粒卵),再將一種分泌物做成一個卵囊來罩住卵塊。這個卵囊的外層是很厚的保護層,並且黏附在向陽的樹枝幹上,所以卵塊可以安然地度過嚴冬。
負子蟲為了保護自己的後代,將卵產在自己的後背上,並且帶著它們鑽到地下的土壤里,在那裡等待春天來臨。
切葉蜂早在冬天來臨之前就開始准備過冬的花蜜和花粉,它們被儲存在一個橢圓形的「住宅」里。切葉蜂把成沓的橢圓形的葉子運到地下或者一些空心的木頭里,並把它們築成蜂房,這就是切葉蜂建起的「住宅」,在那裡它們產卵過冬,而絲毫不會受到嚴寒的侵擾。
金龜子的幼蟲,一到冬天就躲藏到泥土的深處。因為它們身體中含有十分豐富的營養物質,所以它們可以一個冬天都躲在地下,直到第二年春天的到來。
天牛不會挖土,但是它們會挖洞,而它們最拿手的就是在樹幹上挖洞,這是由於它們天生就有一張極其鋒利的嘴巴。通過辛苦的勞作,它們往往能在樹幹上挖出一條很深的「隧道」,那裡就是它們的幼蟲過冬的最佳之地。
堅硬的外殼可以防禦嚴寒的侵襲,燈蛾的蛹就擁有這樣一層幾丁質外殼,而且它們體內貯存著較多的脂肪,這就更有利於它們對嚴寒的抵抗。
避債蛾從幼蟲時期就擁有一座屬於自己的「避難所」,它主要是用樹皮和樹枝組成的。避債蛾平時就習慣在休息的時候鑽到裡面。而當深秋來到,它不僅會鑽到「避難所」里,還將身體化作蛹以安全過冬。
蜜蜂的過冬方式十分特別,它們需要團結一致,而且分工明確。在深冬季節,它們一方面通過食用蜂蜜獲得熱量,另一方面它們還會圍著蜂王「抱成一團」,形成一個蜂巢團,這時候蜂巢的溫度會保持在35℃左右。最有意思的是,如果蜂巢團外層的蜜蜂冷得無法堅持時,內層的蜜蜂就會跟它們調換位置。在這個大集體中,工蜂們會像保姆一樣照顧幼蟲。它們一方面負責幼蟲的餵食工作,另一方面還聚集起來形成一道保溫層,從而使幼蟲免受嚴寒的侵擾。
耐寒的昆蟲的皮膚中含有一種可以變大變小的細胞,通過這樣的變化來調整光線的反射程度,影響熱量的吸收,從而調節自己身體的溫度。小繭蜂就是這樣的一種動物,它們在零下47℃的嚴寒下仍然能安然無恙。
蝗蟲的卵一般都會產在朝陽背風的斜坡上。蝗蟲用堅硬的產卵瓣在地上鑽出一個洞,然後把自己的腹部伸到洞里,把卵一粒粒的產在一起。這還不算完,它們還會用分泌出來的一種膠液把卵都包起來,就像個膠袋,既保暖又防水。
大青葉蟬會把卵產在樹皮里過冬。它們的產卵管十分堅硬,能把樹皮鋸開,並把卵產到裡面。
盲蝽象用尖銳的嘴巴在植物上刺出小洞,然後調頭把產卵管輸到小洞產卵,每個小洞只產一粒卵。而且,它們的卵在朝向洞口的一面有一個小蓋子,既能擋風又不妨礙透氣。
蛾子的幼蟲冬天到來之前就鑽進地下,築起一座堅固的土房,然後從嘴裡吐出黏液塗刷房子的內壁,使房子變得光滑,既安全又保暖。
小麥葉蜂深知在土壤淺層里睡覺太危險,因為可能會被來年耕地的農民耕到,於是它們拚命地往深處鑽,以確保暖和和安全。
刺蛾幼蟲吐出絲和黏液,把身上的毛,編織出一個很硬的圓繭,就像一個小鳥蛋,黏附在樹杈上,硬得就像個小石頭子。
黎星毛蟲爬到老樹乾的朝陽的面,並鑽進樹縫和老樹洞里,然後脫下身上的長長的毛,吐出絲織成個「毛毯」,把它緊緊裹在身體外面,這樣就不怕嚴寒了。
甲蟲有堅硬的翅鞘和厚厚的皮膚,可以有效地防寒。冬天快來時,它們就是積極的在體內貯存營養。冬天來到時,它們早就在落葉下、碎石里、樹洞中或者隨便找個隱蔽的角落,順利地度過嚴冬。
多數蠅類和蚊子是以成蟲過冬,它們溜進人們的住房,躲在陰暗的角落,人們不容易發現。而家蠅則將蛹埋在土裡過冬。
豆天蛾和菜白蝶的蛹皮又厚又硬,比幼蟲更耐寒。天氣回暖的時候,過冬的蛹就破繭化蝶,飛向田間了。
蝶類的翅膀上鮮艷奪目的色彩是由極為細小而精微的粉狀鱗片編織成的。當太陽光從不同的角度照射到蝶翅上,由於折射和反射作用,蝴蝶顯現出鮮艷奪目的色澤。同時,也接收了大量的熱能。
珍珠蝶除了能靠不停地撲動翅膀來產生熱量,還能接收和積聚太陽光的能量。冬季晴朗的日子裡,珍珠蝶翅膀上那密密麻麻、毛茸茸的鱗片,宛如億萬面鏡子,能吸收大量的光能,使身體變得暖和起來。另外,珍珠蝶還能轉動翅膀的角度來控制受熱面,使獲得的光能量達到最大值。當體溫過高時,它便轉動翅膀的位置來調節獲得熱量。它們的身體溫度一般保持在35℃左右。
Ⅱ 動物也會得禿頂這樣的疾病么
從科學角度講,動物的禿頂現象遠不如人類的嚴重。一般動物脫毛屬於正常生理現象,尤其是在換季期間,就像人類換衣服一樣,脫去舊毛以後會長出新的毛。導致動物非正常脫毛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真菌感染、細菌感染,或者身體外傷等情況。「福星」就是這樣的情況,由於皮膚長時間與地面進行摩擦,導致皮膚外傷,加上可能有細菌感染,因此導致了脫毛現象,就像人類的禿頂一樣。與人類脫發不同,動物的這種情況是可以治癒,相對於人類脫發來說要容易得多。
當然也有很多動物天生毛量就很少。比如無毛貓,是由於遺傳因素導致的;再比如河馬等,是為了適應生存環境而導致的天生毛量少,另外還有很多其他情況,就不再一一列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