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哪些動物是互相幫助

哪些動物是互相幫助

發布時間:2023-03-10 01:53:09

Ⅰ 動物之間互惠互助的例子有哪些

動物之間互惠互助的例子有:

1、犀牛鳥與犀牛

犀牛鳥與犀牛是一對天生的好夥伴,犀牛鳥常常棲息在犀牛身上,犀牛為它提供棲息之地,而犀牛鳥幫助犀牛啄食寄生在犀牛身上的昆蟲和蛆卵,同時還是犀牛的警報員,一旦外界有危險出現,犀牛鳥還為犀牛報警,使犀牛獲得安全感。

2、鱷魚與千鳥

鱷魚與千鳥是最貼心的好朋友,千鳥有了兇猛的鱷魚作伴,就沒有哪個鳥敢來欺負它,鱷魚有了千鳥這個朋友,就再也不擔心自己牙齒的問題。因為千鳥會幫助鱷魚清理口腔,幫助鱷魚剔牙,遇到危險情況的時候,千鳥會驚飛而給鱷魚發出警示。

3、野山羊與火雞

野山羊與火雞是吃貨中的黃金搭檔,野山羊常常會在離火雞不遠處休息,而火雞則充當野山羊的警衛員。而到了冬季,野山羊用蹄扒開積雪,與火雞共享美食。

4、蜜獾與導蜜鳥

蜜獾與導蜜鳥是一對天然的蜂蜜殺手。蜜蜂常常是比較高的地方,導蜜鳥就充當尋蜜者,一旦發現蜜蜂窩,它就會去找蜜獾,引導蜜獾獵取蜂蜜。等蜜獾飽餐之後,導蜜鳥再慢慢享受屬於它的美食。

5、百舌鳥與黃金鼠

百舌鳥與黃金鼠之間的關系猶如伯牙與子期的關系。百舌鳥善於歌唱,黃金鼠喜歡聽百舌鳥歌唱。百舌鳥在黃金鼠的洞里產卵、孵化和育兒,還能得到黃金鼠的照看,而黃金鼠只為能聆聽百舌鳥的歌聲。

Ⅱ 哪些動物是互幫互助的

非洲有一種犀牛鳥,常在犀牛傷口中吃各種寄生蟲,既利自己,同時也能幫助犀牛免於病患。海葵蝦的兩只大螯各自夾著一隻紅海葵,整天東游西盪,一遇到危險,海葵蝦立即提起紅海葵,紅海葵便把有毒的觸手對著入侵者,以防止外來者的襲擊。這樣,海葵蝦可以到處覓食,不必為安全擔憂;而紅海葵只要收集海葵蝦吃剩的殘餚就足以飽腹。 鱷魚和千鳥的互惠互利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千鳥不但在兇猛的鱷魚身上尋找小蟲吃,還能進入鱷魚的口腔中啄食魚、蚌、蛙等肉屑和寄生在鱷魚口腔內的水蛭。有時鱷魚突然把大口閉合,千鳥就被關在裡面;此時,千鳥只要輕輕用喙擊打鱷魚的上下顎,鱷魚就會張開大嘴,千鳥隨即飛出。 烏鴉往往使人討厭,但它們之間很懂得情義。有人曾經看到這樣的情景:在山坡上,一群烏鴉整齊地排列成弧形隊伍,圍在一隻死烏鴉四周。有一隻看上去像首領的烏鴉站在死烏鴉的旁邊,呱呱叫個不停,似乎在悲鳴,其它烏鴉則默不作聲,好像在傾聽它的「悼詞」。過了一會兒,有幾只烏鴉銜著那隻死烏鴉,飛到附近一個池塘的上空,將它拋入池塘後隨即飛回原地。那隻首領烏鴉又悲叫一陣後,帶著隊伍在池塘上空盤旋幾圈,然後邊叫邊飛向遠處。 白蟻與它腸子里寄生的超鞭毛蟲也會為各自利益互相勾結干壞事。白蟻喜歡各種木頭,但它自己又沒有消化木質纖維的酶,吃進去的木屑無法消化。而生活在它腸子里的超鞭毛蟲能產生分解木質的酶,將木質纖維分解,供白蟻當作養料吸收,超鞭毛蟲也會從中得到養料。如果把它們分開,白蟻就會死去。

Ⅲ 哪些動物是好朋友,會互相幫助著生活

鯊魚和印魚,鱷魚和牙簽鳥

Ⅳ 動物的互惠互助有哪些動物

動物之間的互惠互助又被稱為共棲現象。典型的動物有很多,如:犀牛和犀牛鳥共棲;鱷魚和燕千鳥共棲;百舌鳥和金黃鼠共棲;海葵和玻璃蝦共棲;魚兒和清潔蝦共棲;小丑魚與海葵共棲等等。

一、犀牛鳥與犀牛

犀牛鳥和犀牛是互利互助關系,對於犀牛鳥來說犀牛是一張會自行移動的宴席桌,因為在犀牛身上寄生著許多味道鮮美的虱子,足夠讓它飽餐一頓,而對於犀牛來說,犀牛鳥可以除去它身上的寄生蟲,並且在出現危險時還可以向它報警。

二、鱷魚和燕千鳥

燕千鳥幫鱷魚清理口腔,有動靜會驚飛,提醒鱷魚;鱷魚給燕千鳥提供食物,有鱷魚在,一般的動物不敢欺負燕千鳥。

三、百舌鳥和金黃鼠

春夏之季,百舌鳥到金黃鼠的洞穴里去產卵,在它的洞穴里孵卵育雛。在孵卵育雛期間,它們相處得非常好,金黃鼠不但不傷害百舌鳥的卵和雛鳥,而且還替它照看著。金黃鼠收留百舌鳥,並非有利可圖,只是喜歡聽百舌鳥的歌聲。

四、魚兒和清潔蝦共棲

魚兒身上會寄生許多寄生蟲和海藻之類的臟東西,弄得魚兒們又痛悠癢,十分難受,而清潔蝦正是喜歡吃這一類的食物,所以,它們便吸附在魚兒的身上,吃掉這些臟東西。這樣,既能使清潔蝦填飽肚子,魚兒們又不必再忍受痛苦,於是它們便形成了共棲關系。

五、小丑魚與海葵共棲

海葵有毒刺,保護小丑魚不受其他魚類攻擊,小丑魚吃海葵消化完的殘渣,協助其清理身體;或當作海葵的捕食其他魚類的「誘餌」。

Ⅳ 什麼動物之間互幫互助

互幫互助的動物有:犀牛鳥和犀牛、海葵和海葵蝦、鱷魚和千鳥、白蟻和超鞭毛蟲、盲蝦和虎魚等。
1、犀牛鳥和犀牛
非洲有一種犀牛鳥,常在犀牛傷口中吃各種寄生蟲,既利自己,同時也能幫助犀牛免於病患。
2、海葵和海葵蝦
海葵蝦的兩只大螯各自夾著一隻紅海葵,整天東游西盪,一遇到危險,海葵蝦立即提起紅海葵,紅海葵便把有毒的觸手對著入侵者,以防止外來者的襲擊。這樣,海葵蝦可以到處覓食,不必為安全擔憂;而紅海葵只要收集海葵蝦吃剩的殘餚就足以飽腹。
3、鱷魚和千鳥
千鳥不但在兇猛的鱷魚身上尋找小蟲吃,還能進入鱷魚的口腔中啄食魚、蚌、蛙等肉屑和寄生在鱷魚口腔內的水蛭。
4、白蟻和超鞭毛蟲
白蟻喜歡各種木頭,但它自己又沒有消化木質纖維的酶,吃進去的木屑無法消化。而生活在它腸子里的超鞭毛蟲能產生分解木質的酶,將木質纖維分解,供白蟻當作養料吸收,超鞭毛蟲也會從中得到養料。如果把它們分開,白蟻就會死去。
5、盲蝦和虎魚
加利福尼亞的小型桃紅色的盲蝦和虎魚生活在某種蝦所挖的洞穴里。蝦沒有視力,依靠蝦虎魚來警戒,而蝦虎魚則住在蝦挖的洞穴中。

Ⅵ 寫出哪些動物的互助行為請舉一個例子出來

1、烏鴉反哺

在小時候,烏鴉母親含辛茹苦喂養小烏鴉長大。

小烏鴉在母親的哺育下長大後,當母親年老體衰,不能覓食或者雙目失明飛不動的時候,它的子女就四處去尋找可口的食物,銜回來嘴對嘴地喂到母親的口中,回報母親的養育之恩,並且從不感到厭煩,一直到老烏鴉臨終,再也吃不下東西為止。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烏鴉反哺」。

2、鱷魚與牙簽鳥

兇猛的鱷魚當飽餐一頓後,就會在河邊閉目養神,或爬到沙灘上沐浴陽光。這時,常常有許多牙簽鳥在它背上飛來飛去,好像在跟鱷魚親切交談。

當鱷魚酣酣入睡時, 牙簽鳥卻毫不客氣地拍打著翅膀,將它從甜夢中驚醒,鱷魚便百依百順地張開大嘴,讓牙簽鳥飛到口腔里,去啄食它牙縫中殘食剩飯。 牙簽鳥迅速地把嵌在鱷魚牙齒縫間的魚、蚌、蛙、田螺等肉屑一一啄取吞進腹內。

3、麋鹿與喜鵲

平日里,當麋鹿休息時,小鳥喜歡落在麋鹿的身上,其實它們是為了啄食麋鹿皮膚上的寄生蟲,它們幫助麋鹿解決了惱人的寄生蟲,自己也飽餐了一頓。而對於麋鹿來說,喜鵲較麋鹿聽覺更敏感,也更警覺,一旦出現未知情況,喜鵲可以起到「提前預警」的作用

4、清道夫與鯊魚

清道夫是雜食魚類,吸食藻類、底棲動物和水中的垃圾,也能大量吞食魚卵和魚苗。在水族箱中常吸附在石塊上、玻璃上穩定身體和吸食藻類,也尋覓底棲動物(如水蚯蚓),是水族箱中忠實的「清潔工」。

因此,清道夫會以鯊魚牙齒上的污垢為食物,不僅會幫助自己填飽肚子,還會幫助鯊魚等食肉性動物,除去身上的以及牙縫里的寄生蟲和苔蘚。

5、蜜蟻吐食

美洲有一種蜜蟻,遇到蜜源植物時,就把肚皮吃得脹脹的。但並非自己一飽了事,而是在飽餐之後立即趕回去,見到沒有進食的夥伴便主動吐出蜜來,讓它們充飢,有時自己吐得腹中空空,也在所不惜。

蜜蟻將蜜儲存在自己的身體內,體內灌滿了由群內其他工蟻採集來的花蜜。蜜蟻用作採集器或儲蜜罐的器官實際上是一個消化器官,是前腸的一部分,能迅速膨脹成一個大圓球。

其他螞蟻的消化器官外都包裹了一層外骨骼疊片,使其無法隨意膨脹,而蜜蟻的胃則能膨大到一顆葡萄那麼大,這說明蜜蟻的消化器官外包裹的外骨骼疊片相對較少。在食物不足時,蜜蟻能將花蜜反芻給群內的其他蜜蟻。對於生活在乾旱環境的生物來說,食物尤顯重要。

Ⅶ 動物之間互惠互助的例子有哪些

動物之間互惠互助的例子有烏鴉和狼、狼蛛和小青蛙、樹懶和藻類。

1、烏鴉和狼的互生關系

由於藻類的存在,樹獺有綠色的皮毛。這是樹懶和藻類之間的一種共生關系。綠色的皮毛幫助樹懶在有藻類的地方偽裝。

樹懶是最懶的動物之一。這些生物需要一分鍾才能走完兩米的距離。此外,他們倒掛在叢林中最高的樹上睡了20多個小時。但是,讓研究人員困惑的不是它的速度和懶惰,而是它們奇怪的綠色皮毛。

樹獺的皮毛在雨季變成綠色,在旱季變成棕色。研究人員試圖理解這種不尋常的現象。以下是他們的發現。

樹獺的皮毛又長又粗糙,這為真菌和藻類的生長提供了理想的環境。毛皮可以鎖住水分,加速藻類的生長。

在雨季,由於水藻的存在使得捕食者很難找到它們,樹獺的皮毛變成了綠色。在旱季,頭發會變成棕色,看起來和周圍的干植物一模一樣。偽裝可以保護樹懶免受捕食者的攻擊。

閱讀全文

與哪些動物是互相幫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1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