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魚.烏龜.蝌蚪.螃蟹.螺.蝦.能養在一起么
一般小空間小水域的話,是不能混養的,從你這個問題看,你也是位水生動物愛好者,想營造一個比較仿生的自然環境,但是想混養的話,必須有比較大的空間水域..比如說在以上生物都不算太大的情況下,至少需要水泥池5平方以上.但這樣做會存在一些問題:
1、蝦蟹類有寄生蟲,比如螞蟥,會傳到其它生物身上,對龜就危險。
2、小魚和蝌蚪小蝦等會被龜和其它對手吃掉,每天都有血腥,就會污染水質,這要求排水要方便。
3、仿生環境,需要有沙子石子,假山沉木水草等,稍有不適,有些物種會死去,然後有傳染病。
看看我家露台龜池,6.1個平方。我也准備這樣做,但不會一步到位,慢慢試驗,得出最好的搭配品種來。
② 什麼龜或者水生動物可以和小鱷龜一起養
混養需要比較大的水體,前提是大環境中,成體巴西龜可以跟體型略小於它的亞成體小鱷龜一起混養。其他的就都會被吞噬。巴西龜也比較凶,在北美自然分布地略同小鱷龜。
③ 本人想養金魚但是沒有經驗!! 什麼水生植物適合與金魚養一起
水草適合與金魚養一起。
水草是許多水生動物的棲身地和庇護所,同時,也是許多動物,如蝸牛、水鴨等的食物。水草有好多種類,如龍須草、皇冠草、小海帆等,它們分布在世界各地。
人們將水草養在魚缸裡面可以增加魚缸水的含氧量,讓魚可以得到更多的氧氣。水草還可以吸收動物的排泄物中的可溶部分,避免水質惡化,讓水看起來更清澈。
(3)如何混養水生動物擴展閱讀:
魚只新陳代謝產生大量有機物質進而被水草吸收,此物質主要是氮與磷酸鹽的化合物,水族箱中如果它們的含量不降低的話,就會造成藻類的過度成長。
提供菌類活動面,細菌在水族箱中完成一種十分重要卻難以看見的任務,它們持續地將一些化合物分解與重組,如果沒有這些細菌,可能對水族箱或魚只造成威脅。
因此它們需要許多活動空間,不論是在底床上、過濾器內甚至是水草上,這也是水草另一個重要的功能。所以在水族箱設立的最初階級,需要在水族箱內種植密集的水草,使得許多無用的菌類也經由水草而給分解了,實際上這還得靠附著於水草表面的硝化細菌來達成。
④ 有什麼水裡的小動物可以和魚一起養么
你想要得是螺。能和魚一起養,還能清除缸壁上的青苔。 但是我們在馬路邊或者水田裡發現的蝸牛或者田螺都不能放魚缸,一是帶菌,二是會在魚缸里繁殖,過一段時間無法控制,泛濫成災。三是顏色不好看。 建議你去魚市場買蘋果螺、黃金螺、斑馬螺等。顏色好看,也不會在魚缸繁殖。 蘋果螺: http://www.gsyzx.com/Article/UploadFiles/200708/20070821113345160.jpg 黃金螺: http://bbs.gsyzx.com/attachments/month_0707/20070716_.jpg 斑馬螺: http://bbs.petf.cn/attachments/month_0707/20070719_.jpg
⑤ 水母能和魚一起養嗎
水母和魚不能在一起養,有的水母專吃小魚和蝦,就算是大魚也最好不要,他會以為於是他的敵人,水母是有攻擊性的,當他感受的有威脅時,就用帶有毒刺細胞的,的水噴向敵人。最好不要放在一起!
水母(英文名稱:Jelly Fish):是水生環境中重要的浮游生物,屬於刺絲胞動物缽水母綱。水母是一種非常漂亮的水生動物。它的身體外形就像一把透明傘,傘狀體的直徑有大有小,大水母的傘狀體直徑可達2米。傘狀體邊緣長有一些須狀的觸手,有的觸手可長達20-30米。
水母身體的主要成分是水,並由內外兩胚層所組成,兩層間有一個很厚的中膠層,不但透明,而且有漂浮作用。它們在運動時,利用體內噴水反射前進,遠遠望去,就像一頂頂圓傘在水中迅速漂游;有些水母的傘狀體還帶有各色花紋,在藍色的海洋里,這些游動著的色彩各異的水母顯得十分美麗。
無論是熱帶的水域﹑溫帶的水域﹑淺水區﹑約百米深的海洋,甚至是淡水區都有它們的影蹤。水母早在六億五千萬年前就存在了,它們的出現甚至比恐龍還早。全世界的水域中有超過250餘種的水母,它們分布於全球各地的水域里。全部生活在海洋中。
魚類屬於脊索動物門中的脊椎動物亞門,一般人把脊椎動物分為魚類(53%)、鳥類(18%)、爬蟲類(12%)、哺乳類(9%)、兩生類(8%)五大類。根據Nelson(1994年)統計,全球現生種魚類共有24618種,占已命名脊椎動物一半以上,且新種魚類不斷被發現,平均每年已約150種計,十多年應已增加超過1500種,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魚種應在26000種以上。
⑥ 魚和烏龜可不可以一起養。
最好不要一起養。烏龜是會吃魚類或浮游生物的,小的魚兒如果和烏龜養在一起,會被烏龜當成食物吃掉。即使是比較大的魚兒,也會被烏龜咬傷,烏龜是不吃排泄物的。
如果一定要一起養,要注意品種協調。不能挑選兇猛的品種進行混養,不能相容的就可能發生爭斗。龍龜、肉食龜類不建議;魚的品種要動作比較快的,或者中上層魚類。
⑦ 養殖塘角魚可以和什麼魚混養
塘鯴池塘混養
①池塘主養
池塘以塘角魚為主體魚,適當搭配鰱、鱅等中、上層魚,可充分利用水體空間和餌料生物資源,便於水質調節。一般每畝投放體長6~8厘米的塘角魚種12000~15000尾,200~300克重的鰱、鱅魚100~200尾。飼養管理技術同塘角魚單養法。經過4~5個月養殖,每畝池塘可產塘角魚2000~3000公斤。
②池塘套養
在家魚養魚的池塘中套養塘角魚,不僅可挖掘魚塘潛力,優化養殖品種結構,增加池塘單產和效益,而且利用清除雜魚蝦和水生動物,減少池中餌料消耗,使主養魚生長得更好。一般每畝池塘套養體長6~8厘米的塘角魚種300~500尾,不用別投喂餌料,並且不影響家魚的生產,經3~4個月飼養,每畝水面可增產塘角魚50~70公斤。但值得注意的是,塘角魚的放養規格要小於家魚,否則家魚會被吞食而影響魚體產量,同時,不能放養其他肉食性魚類,以免肉食性魚類和塘角魚爭食或殘食塘角苗種。
⑧ 水族館的生物飼養
大型水族館的設計必須考慮到各個品種的要求;尤其是因為現代水族館的展品包括各種水生生物體;哺乳類、鳥類、爬蟲類、兩生動物、無脊椎動物和魚類。在必須考慮的諸多因素中有遊客流動型式,玻璃的反射、音響效果以及諸如水的清晰度、溶解的排泄物、溫度,水箱裝飾、疾病治療及營養等水箱放養問題。
放養水生生物的主要要求是水的品質。水源不允許有污染物質,如污水和工業廢料;水中的氣體必須與大氣平衡,保證水中有充分的氧氣;同時避免氮的過飽和狀態。在再循環系統中,水的處理不僅要確保水的清晰,還要確保排泄物的凈化。淡水源通常要使供水用炭過濾或投入化學葯品,除去其中的氯和其他添加劑。海洋生物體可放養在自然海水或人造海水中。人造海水的優點是沒有致病的生物體和污染物,但對某些生物可能不那麼合適。
供水方法基本上分3種︰開放式、封閉式和半封閉式。開放式供水系統中,水從水箱流過即予棄去,其水質和自然環境接近,有毒的新陳代謝的排泄物也不會集結;但溫度控制和用泵抽水的費用較高,且常需過濾。
封閉式供水系統中的水反覆環流,只是定期換水。排泄物不能從該系統中不斷沖洗出去,故必須經過處理。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其中的氨必須迅速除去或使之轉化,因為即使在濃度很低的情況下氨也是有害物。在水箱中,將氨變換成亞硝酸鹽的細菌主要存活在過濾器材料中。通常用表面積很大的沙質慢濾器來確保這些細菌大量存在。水櫃中的植物生長,尤其是在海水供水系統中,通常不能充分利用細菌從亞硝酸鹽中製取的全部硝酸鹽。雖然某些水櫃多年來換水次數極少,但一般每月需換水1~10%,使硝酸鹽保持在低水平。在淡水和海水供水系統中使用炭有助於減緩含氮廢物的積聚。排泄物也造成水中酸度的增加。通常施用碳酸鹽化合物使酸度維持在最適宜的程度,特別是在不經常換水的時候。
半封閉式供水系統基本上與封閉系統相同,但與水源之間有固定的聯系,定時添加新水以控制溶解的廢物問題,在控制水溫和泵水方面,其費用低於開放式供水。
過濾器有各種各樣,從簡單的流過式系統到完全自動化的再循環系統,裝有監控水的各種物理化學特性的專門設備。各水櫃的水更換率很重要,應不超過兩小時。還應備有利用吹氣器通氣的裝置,如果供水意外中斷,便可防止魚類窒息。
在與植物取得平衡的水櫃內放養魚類和無脊椎動物也可不用過濾或通氣;然而,大規模的動植物之間的平衡極難獲得,即使在放養正常的水櫃中,也很難獲得這種平衡,特別是在海水水櫃中。
飼養哺乳類和鳥類的淡水池更有特殊的問題。它們通常要求較高的過濾率和較大的過濾能力,因為這些地方積聚大量的糞便。然而呼吸空氣的動物對水質不十分敏感;因此,化學處理法,如氯化消毒(chlorination),雖會使魚類死亡,卻可用來控制細菌和改造進水的清晰度。人造海水較簡單;如含2%氯化鈉的人造海水即可飼鯨及海豚。海豹及海獅一直養在淡水中,但眼病發病率會增加,這是因為淡水對眼組織的滲透作用所致。 不同種類的水生動物對水的溫度、溶氧量、酸鹼度、鹽度和硬度都有一定的要求。
水溫
各種水生動物在生長、發育以及繁殖中,要求不同的水溫。例如,熱帶魚的飼養水溫不能低於20℃,繁殖時的水溫應保持在25℃左右;金魚可適應於15~30℃水中生活,但以20℃左右生長最快,金魚的極限低溫為1℃,最高為38℃,超過此限度就會死亡。海洋魚類按其對水溫的要求可分為冷水種、溫水種和暖水種。冷水種包括寒帶種 (適溫0℃左右)和亞寒帶種(適溫0~4℃);溫水種包括冷溫種 (適溫4~12℃)和暖溫種(適溫12~20℃);暖水種包括亞熱帶種(適溫20~25℃)和熱帶種(高於25℃)。青島水族館飼養的魚類大部屬於暖溫種,溫差需控制在0.5~1.5℃之間,低於或高於適溫5℃,就會死亡。
溶氧量
水生動物自身耗氧,其排泄物的分解也耗氧,由於儲水量有限,應防止飼養用水缺氧。如金魚要求溶氧量每升5毫升以上,如低於每升1毫升,就會浮頭或窒息;冷水種的虹鱒要求溶氧量在每升7毫升以上,如低於每升3毫升,就會死亡。一般水溫越高,溶氧含量越少,由於熱帶魚適溫一般都在20℃以上,更應防止缺氧。為防止缺氧應按時測定氧的含量,及時清除魚的排泄物和食物殘渣等。如發現缺氧,就要加快水的循環或加大水的更換量或使用打氣機充氧,甚至用氧氣瓶輸氧。
酸鹼度
魚池水體中影響pH值升降因素很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游離二氧化碳與重碳酸鹽數量的比例關系。二氧化碳越多,pH值越低。絕大多數熱帶魚生活在弱酸性水中,其最佳值因種而異,一般為6.0~7.0。在熱帶魚繁殖時,常因pH值變化而不能產卵或卵不能孵化,故要隨時調節。金魚和海洋魚類一般適合於pH值7~8.5中性或弱鹼性水,pH值小於7時即停止活動,攝食量降低,並出現浮頭;過高時,魚易死亡。
鹽度
海水魚類能適應較高的鹽度(10~47‰),淡水魚類只能適應極低的鹽度(0.2~0.5‰),廣鹽性的蝦虎魚類及一種彈塗魚,既可生活在純淡水中,也能生活在鹽度為 6‰的海水中。而許多狹鹽性魚類則經常受不了鹽度的輕微變化,如棲息於珊瑚礁中的許多鱸形目魚類,只能經受不足千分之一的鹽度變化。鹽度的突然改變是導致狹鹽性魚類死亡的重要原因。鹽度除用化學分析法測得外,也可用比重計測定後換算得出。
硬度
水的硬度主要決定於所含金屬離子的數量。大多數熱帶魚都需在軟水中才能生長。水族箱中水的硬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由於水的不斷蒸發導致重碳酸鹽含量增加。高硬度水可用蒸餾水稀釋;或者把水煮沸,沉澱二晝夜以上,利用上部2/3的水;或者通過離子交換柱以減少鹽分等。熱帶魚對水硬度變化(上升)不如對溫度變化(降低)敏感;而且經過長期飼養,有些原產於低硬度水中的種類如地圖魚(Astronotus ocellatus)也可在較高的硬水中生活。但在某些熱帶魚繁殖時如不將水的硬度調節到合適的程度,便不能產卵,有的即使產卵也不能孵出幼魚。 按攝食習性不同,可將魚類分為肉食、素食、雜食和食浮游生物等類別。應盡可能以接近於其天然食料的食物喂養各種魚類。肉食性魚類較易飼養,可喂魚、蝦、蟹肉等食料。以活魚作餌容易感染病菌,經過冷藏後餵食較為安全。在喂前要加溫至水族箱溫度,還要切成碎片。食浮游生物的魚類,可喂切碎的魚肉、水蚤、紅蟲和豐年蟲等。活的、冰凍的或者乾燥冷藏的均可。只吃植物或兼吃植物的魚類,可用青豆、菠菜、海藻、淡水藻和酵母等喂養。
水族館所養的海洋魚類,多數為捕食性魚類。除個別魚類在放養約10天後能逐漸攝食少量死餌外,一般均需經過20天以上的馴養才逐步適應吃死餌。通常在魚類放養4~5天後便開始投死餌,以誘發其食慾,使少量攝食死餌,逐漸改變其習性。誘食方法可使少許食物緩慢地下沉,或用線牽引使其象活動物一樣讓魚捕食。
飼食不宜太多,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剩食要及時清除,以免污染水質。捕食性魚類一日餵食一次即可,珊瑚礁魚類每日要多喂幾次,但每次量要少。餵食時要耐心,待魚吞食後再投餌。要用混合餌料,以保證魚類的營養需要。捕食性魚類每周斷食1~2天,可以避免消化不良。把只吃單一食物的魚與雜食的魚混養,使前者也接受其他食物。可把不大吃食的魚與很愛吃食的魚混養,前者就會同後者競相爭食。快食性魚類與慢食性魚類混養,可先讓快食者吃飽,而後再喂慢食者。
⑨ 如何進行盪灘蝦、蟹、魚混養
利用盪灘大面積提水水面進行青蝦+河蟹+鱖魚養殖模式,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較為顯著。
(1)池塘條件准備
面積不限,池深1.5米、灘面水深1.2米,四周用石棉瓦圍欄作防逃牆。養殖區域遠離污染源,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准備工作包括池埂修復、清淤、消毒、培肥水質、移植水草和投放螺螄等。(2)苗種放養
幼蝦、蟹種於2~3月間放養,密度3千克/畝和500隻/畝。鱖於5月底放養,密度16尾/畝,同時,於6月放養2厘米左右的鯽魚夏花,密度1千克/畝(作為鱖餌料),於7月初放養3厘米左右的鰱1.5千克/畝。(3)飼料投喂
喂好餌料是蝦、蟹、魚獲得高產的關鍵。飼料的選擇與投喂要掌握以下要點:
①飼料種類:有玉米、小麥、菜餅和南瓜等植物性飼料,淡水野雜魚、螺、蚌、冰海魚等動物性飼料,以及人工配合飼料。
②投喂原則:葷、精、青飼料合理搭配,根據生長階段、季節和天氣等因素靈活掌握投餌量,保證吃足吃好,忌忽飽忽飢。
③投喂方法:掌握「四定、四看」的投餌方針,採取池邊定點投喂與全池遍灑相結合。(4)水質調控
水質管理是盪灘蝦、蟹、魚混養的關鍵,在調控過程中要作為管理的主要工作來抓。
①水質要求:透明度30~50厘米,水色以清爽的黃綠色為最好,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pH 7~8,氨氮不超過0.2毫克/升,亞硝酸鹽0.02毫克/升以下。
②水位:堅持「前淺、中深、後勤」的原則,即前期保持淺水位,以提高水溫,促進蛻殼;中期特別是炎熱的夏、秋季保持深水位,始終保持水質清新,溶氧充足。
③加、換水:水位過淺時,及時加水;水質過濃時,及時更換新水,尤其是夏、秋季保持勤換水。
④生化調控:定期全池潑灑生石灰水和使用光合細菌、EM菌和枯草菌等生物制劑。(5)病害控制
堅持以防為主,防重於治的方針,通過平時的認真管理,使養殖的水生動物不發病和少發病。
①苗種消毒:蟹種用25毫克/升濃度的福爾馬林浸浴30分鍾、魚蝦種用3.5%食鹽水浸浴10分鍾後下池。
②水體消毒:養殖期間,每隔15天每立方米水體分別用15克生石灰和0.8克漂白粉進行水體消毒。
③投喂葯餌:每100千克飼料加入15克土黴素投喂,每天1次,連喂3天為一個療程,以防治蝦蟹腸炎病,全期共使用2次。
④捕殺敵害:主要有水獺、水蛇、水老鼠、蛙類及蝌蚪、水鳥等,採取誘捉、獵捕等方式予以驅趕或殺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