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朱䴉有哪些形態特徵
朱䴉非繁殖期通體白色,頭、羽冠、背和兩翅及尾綴有粉紅色。翅下和尾下亦綴有粉紅色,飛翔時極明顯可見。
最外側飛羽幾全暗褐色,僅基部的內外緣以及羽干白色。第二枚內翈沿羽干中央部分以及羽端暗褐,第三枚僅先端沾染一些暗褐色枝含,其餘飛羽全白色。
簡介
成鳥全身羽色以白色為基調,但上下體的羽干以及飛羽略沾淡淡的粉紅色,尤以初級飛羽的粉紅色較濃,頭頸部的羽毛特化伸長形成下垂的冠羽,整個面部,包括額部、眼周、眼瞼和下嘴基部裸露無羽毛,且呈鮮艷的紅色,喙的尖端和下喙的基部紅色其他部分黑色,虹膜金黃色,腳亦為鮮亮的紅色。
繁殖季節的成鳥在整個頭部和頸部乃至穗虛肩部會分泌出黑色的小顆粒,將頭頸肩部沾染成灰黑色,但必須指出這種顏色的變化是由分泌物造成的而非羽毛本身顏色的變猛族笑化。
2. 動物的形態特徵,生活方式,分類,要我國的
大熊貓
學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
英文名:Ciant panda
分布於中國的四川、陝西、甘肅。中國特有種,野生數量不足1000隻,人工飼養約100隻。
大熊貓(又名大貓熊)棲居於海潑2000-3500米的高山竹林中。獨
居,晝夜均有活動和休息,無定居。視、聽覺較差,嗅覺尚好,體態笨拙,善攀爬,會游泳。以竹葉、竹筍、竹桿等為食,偶食小動物、鳥卵。
繁殖期春季,孕期80-160天,每產1-2仔,5-7歲性成熟,壽命25-
30年。北京動物園1955年開始飼養展出,1963年繁殖成功,1978年人工 授予精繁殖成功,1993年全人工哺育成功,1999年人工輔助母獸哺育雙仔成功。
為中國一級保護動物。
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
雪豹
學名:Panthera uncia
英文名:Snow leopard(0unce)
分布於中國的四川、西藏、青海、新疆等地。國外見於中亞地區。
雪豹的突出特徵是尾部長而粗大,與體長比例為1:0.75至1:1之間。它們棲居於海撥2700-6000米的高原裸岩地帶。獨居,夜行性,晨昏 活躍。感官敏銳,性機警,行動敏捷,善攀爬、跳躍。以山羊、岩羊、斑羚、鹿等為食,兼食黃鼠、野兔等小型動物。
繁殖期2-3月,孕期93-110天,每產2-4仔,2-3歲性成熟,壽命約20年。北京動物園1955年開始飼養展出,1995年繁殖成功。
為中國1級保護動物
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小熊貓
學名:Aliurus fulgens
英文:Kesser Oabdam ,Red Pabda
分布於中國的陝西、四川、甘肅、雲南、西藏。國外見於緬甸、
印度、錫金、尼泊爾等地。
小熊貓(又名小貓熊)棲居於海拔2000-3000米的高山叢林地帶
。集小群,夜行性。感官不甚靈敏,性機警、溫順,靈活、善攀爬。
以竹葉、竹筍、樹葉、果實、小鳥、鳥卵等為食。
繁殖期2-3月,孕期3-4個月,每產2-3仔,約2歲性成熟,壽命
約10年。北京動物園1954年開始飼養展出,1967年繁殖成功。
為國家2級保護動物
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I
麋鹿
學名:Elaphos davidianus
英文名:Milu
(Pere David』s Deer)
曾廣泛分布於中國各地,後野生種滅絕。19世紀末被盜運至國外,孑餘18隻在英國烏邦寺繁衍成群,並於1956年首次返回故里。
麋鹿(又名四不象)生活在沼澤、灘塗仿卜地帶。群居、日行性。喜水、善游泳、跋涉。以野草、水生植物等為食。
繁殖期6-8月,有求偶爭斗,孕期約10個月,每產1-2仔,約3歲性成熟,壽命約20年。北京動物園1956年開始飼養展出,1975年繁殖成功。
為中國1級保護動物
因麋鹿角似鹿非鹿,頭似馬非馬,身似驢非瞎行驢,蹄似牛非牛;亦有人稱其角似鹿非鹿,頸似駱駝非駱駝,蹄似牛非牛,尾似驢非驢而得四不象之名。
金絲猴
學名:Pygathrix roxellanae
英文名:Snub-nosed Monkey
分布於中國四川、陝西、甘肅和湖北。中國特有種。
金絲猴(又名仰鼻猴)生活在海拔1500 ;3000米的闊葉林或針闊混交林帶。群居,日行性,樹棲性。性機警,善攀爬,行動迅捷,喜在備神穗清晨鳴叫。以各種樹葉、嫩枝、果實、苔蘚等為食,亦食昆蟲、鳥卵和雛鳥。繁殖期9—11月,遠期孕期約7個月,每產1仔,6歲性成熟,壽命 18年。北京動物園1956年開始飼養展出,1964年繁殖成功。
為中國一級保護動物
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
金絲猴是馳名世界的珍稀動物。分布於中國的四川、甘肅、陝西、湖北、雲南、貴州。國外僅見於越南。金絲猴共有3個亞種(或單型種)即:金絲猴(Pygathrix roxellanae)、滇金絲猴(P. r. bieti)、貴州金絲猴(P. brelichi)
冠斑犀鳥
學名:Anthracoceros coronatus
英文名:Malabar Hornbill
分布於中國雲南、廣西等省區。國外見於印度、緬甸、泰國、越南、寮國、柬埔寨及馬來半島。
冠斑犀鳥(又名斑犀鳥、印度斑犀鳥)因其頭上部生有帶黑斑的冠狀盔突而得名。它們棲居在熱帶、亞熱帶森林中,集小群,日行性。樹棲,留鳥。性機警,稍遇驚嚇,立即飛去。飛行時喜滑翔,頭頸前伸,酷似飛機,故得名"飛機鳥"。以各種果實為食,亦食昆蟲等。
繁殖期4-5月,營巢於樹洞、岩洞中、每產2-4卵,孵化期約1個月,晚成鳥。北京動物園1978年首次飼養展出冠斑犀鳥。
中國II級保護動物
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II
白鶴
學名:Grus eucogeranus
英文名:Siberian White Crane
分布於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國外見於俄羅斯西伯利亞、印度、伊朗、阿富汗、日本等地。
白鶴(又名西伯利亞白鶴)棲息於開闊平原、苔原的河、湖、池、沼淺水水域。成對或結小群,遷徙時集大群,日行性,性機警、膽怯。候鳥,遷徙飛行時排成"一"字形或"V"字形。以植物葉、嫩芽、莖、塊根等為食,偶食軟體動物、甲殼類和昆蟲。
繁殖期6-8月,營巢於沼澤地土丘或水中小島上,每產1-2卵,孵化期30-31天,早成鳥,3-5歲性成熟,壽命約50-60年。北京動物園1957年首次飼養展出白鶴,1989年繁殖成功。
中國1級保護動物
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屬涉禽,體型大小不一。喙、頸、腿長,4或3趾,後趾退化。生活在近水處,飛行時頭頸前伸,兩腿後伸,鳴叫聲清脆、響亮。共分為12科190種。
大型涉禽,頭頂裸露無羽,頸、腿甚長。足4趾,後趾退化,位置較前3趾高。飛行時頭頸和腳分別向前後伸直,常常發出喇叭聲樣的宏亮叫聲。共分為4屬15種,中國有2屬9種。
丹頂鶴站立時尾部、頸和腳黑色,白鶴尾部黑色,其餘白色;飛行時丹頂鶴尾部和翼尖白色,次級飛羽、頸和腳黑色,白鶴整個飛羽黑色。
眼鏡蛇
學名:Naja naja
英文名:Cobra or Indian Cobra
分布於中國雲南、貴州、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灣、廣東、廣西、海南等地。國外見於東南亞及南亞地區。
眼鏡蛇(又名膨頸蛇)生活在平原、丘陵、山地的各種環境中。獨居,晝夜均有活動。性兇猛,遇異常時,昂起身體前部,並膨大頸部,發出"呼呼"聲。具冬眠行為。以魚、蛙、鼠、鳥及鳥卵等為食。
繁殖期6-8月,每產10-18卵,自然孵化,親蛇在附近守護,孵化期約50天。北京動物園19?年首次飼養展出眼鏡蛇,1970年繁殖成功。
中國一般保護動物
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
眼鏡蛇被激怒時,會將身體前?段豎起,頸部兩側膨脹,此時背部的眼鏡圈紋愈加明顯,同時發出"呼呼"聲,藉以恐嚇敵人。
緋胸鸚鵡
學名:Psittacula alexandri
英文名:Red-breasted Parakeet
分布於中國西藏、雲南、廣西、海南等省區。國外見於印度、孟加拉、緬甸、越南和印度尼西亞。
緋胸鸚鵡(又名鸚哥)棲息於海撥不高的山麓林帶,群居,日行性,夜間與八哥、鴉類混群棲於樹上,留鳥。樹棲,善攀緣,嘴腳並用,沿直線飛行,喜鳴叫,聲音響亮、粗厲,經訓練能仿人言。以堅果、漿果、嫩枝芽、穀物、種子等為食。
繁殖期12月一次年4月,營巢於樹洞中,每產3-4卵,孵化期約1個月,晚成鳥。
北京動物園建園時即有飼養展出緋胸鸚鵡。
中國II級保護動物
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褐馬雞
學名: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
英文名:Brown Eared-Pheasant
分布於中國河北、山西的部分地區。中國特有種。
褐馬雞(又名角雞)棲息於低山丘陵林中。集群,日行性,喜沙浴,善奔走,性機警。留鳥。以植物嫩葉、芽、莖、花、果實、種子等為食。繁殖期4-6月,營巢於林間灌叢、草叢中,每產6-9卵,孵化期26-27天,早成鳥,2-3歲性成熟。
中國1級保護動物
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
野馬
學名:Equus caballus
(Equus przewalskii)
英文名:Wild Horse
分布於中國的新疆部分地區。國外見於蒙古。野生種難尋覓。
野馬(又名蒙古野馬、普氏野馬)生活在草原、丘陵、及沙漠地帶。集群,日行性,無定居。感官敏銳,性機警、凶野,耐飢渴,善奔跑。以野草、苔蘚等為食。
繁殖期5-6月,孕期11個月,每產1仔,3-5歲性成熟,壽命25-30年。北京動物園1980年開始飼養展出,1985年繁殖成功。
為中國1級保護動物
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本科野馬體型不大,但比較粗壯,與家馬的主要區別是:頭部比例較大,耳小,頸上短鬃是豎立的,額上無額毛,吻部為白色的。
3. 稀有動物有哪些中國 中國珍稀動物有哪些
1、大熊貓:大熊貓是一種以食竹為主的食肉目動物,不僅集珍稀、瀕危、特產於一身,而且非常古老,有「活化石」之稱。
2、金絲猴:中國金絲猴包括川、滇、黔三種,大家比較熟悉的當屬川金絲猴。川金絲猴,分布於四川、陝西、湖北及甘肅,深居山林,結群生活。背覆金絲「披風」,攀樹跳躍、騰挪如飛。
3、白鰭豚:白鰭豚為中國長江中下游的特有水獸,全球豚類有70多種,淡水僅5種,中國僅此一種淡水鯨,分布狹窄,比大熊貓更古老、更稀少。白鰭豚體態嬌美、皮膚滑膩、長吻似劍、身呈紡錘。眼小如豆、耳小像針,上下頜密布小牙130多顆,頭頂左上方有一圓形鼻孔,每隔20秒出水換一次氣,雖然視聽能力欠佳,但其聲納系統發對超聲波的回聲定位能力可使它與在十幾公里外的同伴取得聯系。
4、華南虎:華南虎的英文為「中國虎」,是我國特有亞種,原為中國分布最廣、數量最多、體型較小,但資格最老的一個虎種。
5、朱䴉:要問中國最珍稀的鳥是什麼,那朱䴉應當名列前茅。這種被動物學家譽為「東方明珠」的美麗涉禽是一種人們一度認為已經滅絕的鳥類,它們原是東亞地區的特產鳥類,僅在中國、朝鮮、日本及俄羅斯有分布,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後都失去了蹤影。
6、褐馬雞:褐馬雞是一種產於中國山西龐泉溝、河北小五台山及北京門頭溝的珍禽,因耳部由兩個雪白的耳羽,好似長角,或有人稱之為角雞或耳雞。尾羽上翹後,披散垂下,如同馬尾,故名馬雞,馬雞屬共有4種,均產於中國,既藏馬雞、白馬雞、藍馬雞和褐馬雞。
7、揚子鱷:揚子鱷是中國唯一的鱷種。全球鱷魚共有25種,中國只有灣鱷和揚子鱷。但是作為體型最大的鱷(10米長),灣鱷早已在幾百年前滅絕了,而揚子鱷現為我國特有,也是從遠古北方僅存的唯一分布在溫帶的孑遺種類。
4. 中國珍稀動物及介紹
大鯢大鯢 別名娃娃魚、啼魚、狗魚,屬於有尾目隱鰓鯢科,拉丁學名Andrias davidianus,英文名giant salamander。 生境:棲息於海拔200-1500m的山區水流湍急,水質清涼,石縫裂隙和岩石孔洞甚多的溪河中。 捕食與食性:覓食不是主動出擊,張開大口,一動不動地等待著獵物自投羅網。喜食魚、蟹、蝦、蛙和蛇等水生動物。 分類:兩棲綱、有尾目、隱鰓鯢科。 分布:在雲南的滇東北和滇東南的山溪中有發現,中國17個省區均有分布。 現存有尾目中最大的一種,它的外形有點象壁虎,一般長0.6—1.2米,體重10—20公斤。頭部扁平鈍圓,口大,眼不發達,無眼瞼。身體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漸轉為側扁。身體兩側有明顯的膚褶,四肢短而扁,前肢五趾,後肢四趾,稍有蹼。尾圓形,尾上下有鰭狀物。體表光滑,布滿粘液。身體背面為黑色和棕紅色相雜,腹面顏色淺淡。 叫聲也似嬰兒啼哭,故俗稱「娃娃魚」。可是動物園內養的娃娃魚,至今尚未聽到它的叫聲;還有一種說法是因為大鯢四條又短又胖的腿,前腳有四指,後腳有五趾,尤其是前腳連同它的四指很象嬰兒的手臂,因此有了娃娃魚的稱謂。每年7~8月間產卵,每尾產卵300枚以上,雄鯢將卵帶繞在背上,2~3周後孵化。 娃娃魚身體扁平,棕褐色的身體後面拖著一棗亮條側扁的大尾巴,幾乎悉鬧佔了身長的三分之一。與魚類的最大區別是,娃娃魚可以用肺呼吸。兩棲類凳陸寬是從水生過渡到陸生,鰓消失,它具有比其它任何動物更多的呼吸方式,這反映了兩棲類開始適應陸地生活,但並不完善的過渡情況。不同種的兩棲類,或同一種的不同階段,或在不同生活狀態下,分別進行鰓呼吸、皮膚呼吸、口咽腔呼吸和肺呼吸。 娃娃魚一般生活在低山地區清沏、湍急、清涼的溪流中,白天棲息在石縫或岩洞中,夜間出來覓食。以水中的魚、蝦蟹、蛙和水生昆蟲為食。它不善於追捕,只是隱蔽在灘口的亂石間,發現獵物經過時,進行突然襲擊。因它口中的牙齒又尖又密,獵物進入口內後很難逃掉。它的牙齒不能咀嚼,只是張口將食物囫圇吞下,然後在胃中慢慢消化。娃娃魚有很強的耐飢本領,甚至二、三年不吃也不會餓死。它同時也能暴食,飽餐一頓可增加體重的五分之一。食物缺乏時,還會出現同類相殘的現象,甚至以卵充飢。 每年七、八月間是娃娃魚產卵的時期,先由雄娃娃魚將洞穴清掃干凈後,雌娃娃魚才進去產卵,一次可產卵300—400枚,產完卵就走了。所有監護工作都由雄娃娃魚擔任,它常把身體彎曲成半圓形將卵圍住,或把卵帶纏繞在身上,以防被水沖走和遭敵害的侵襲。直到幼娃娃魚孵出才離開。 中國特有物種,產於華北、華中、華南和西南各省。心臟構造特殊,已經出現了一些爬行類的特徵,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數量稀少,需加強保護。 保護:由於它肉嫩味鮮,所以長期遭到人們大量捕殺。各產地數量銳減,有的產地已瀕臨滅絕。已列為國家II級保護動物和CITES附錄I。 娃娃魚雖不怕冷,但也有冬眠的習性。每年從初冬到明年開春是它的冬眠期,這時它不吃也不動,但受襲擊時仍有反應。娃娃魚的壽命在兩棲類中是最長的,在人工飼養的條件下,能活130年之久
5. 我國有那些珍稀動物 有什麼特點
我國珍稀動物名單: 一.鳥類: 白腹錦雞 白鸛 白冠長尾雉 白鶴 白頸長尾雉 白䴉 白琵鷺 白頭鶴 白鷳 白枕鶴 蒼鷹 藏馬雞 草鴞 草原雕 長耳鴞 長尾闊嘴鳥 長尾鴞 赤頸鶴 大鴇 大緋胸鸚鵡 大天鵝 丹頂鶴 雕鴞 蜂鷹 高山兀鷲 冠斑犀鳥 褐鰹鳥 褐林鴞 褐馬雞 黑長尾雉 黑鸛 黑頸長尾雉 黑頸鶴 黑臉琵鷺 黑琴雞 黑鷳 紅腹角雉 紅腹錦雞 紅角鴞 紅腳鰹鳥 紅隼 紅胸黑雁 花頭鸚鵡 花尾榛雞 黃腹角雉 灰腹角雉 灰鶴 灰頭鸚鵡 金雕 卷羽鵜鶘 孔雀雉 藍翅八色鶇 藍耳翠鳥 藍馬雞 藍鷳 栗鳶 領角鴞 綠皇鳩 綠孔雀 綠尾虹雉 勺雞 蛇雕 雙角犀鳥 松雀鷹 蓑羽鶴 禿鷲 烏雕 小雕 小天鵝 小葦鷀 雪鴞 血雉 岩雷鳥 燕隼 鷹鴞 疣鼻天鵝 游隼 鴛鴦 原雞 朱䴉 棕頸犀鳥 棕尾虹雉 二.兩棲類 大鯢 虎紋蛙 細痣疣螈 三.爬行類 大壁虎 玳瑁 鱷蜥裂桐 巨蜥 蟒 山瑞 四爪陸龜 揚子鱷 黿 四.哺乳類 白唇鹿 白暨豚 白頰長臂猿 白眉長臂猿 白頭葉猴 白掌長臂猿 斑海豹 斑林狸 斑羚 豹 北山羊 藏羚 藏酋猴 藏原羚 豺 長尾葉猴 赤斑羚 穿山甲 大靈貓 大熊貓 滇金絲猴 貂熊 短尾猴 鵝喉羚 蜂猴 高鼻羚羊 海南兔 河麂 河狸 黑長臂猿 黑麂 黑熊 黑葉猴 虎 灰葉猴 江豚 金貓 金絲猴 鬣羚 林麝 馬來熊 馬鹿 馬麝 梅花鹿 蒙古野驢 獼猴螞豎 麋鹿 扭角羚 盤羊 坡鹿 黔金絲猴 儒艮 猞猁 水鹿 水獺 塔里木兔 台灣猴 兔猻 豚鹿 豚尾猴 駝鹿 倭蜂猴 西藏野驢 鼷鹿 喜馬拉雅塔爾羊 小靈貓 小熊貓 熊猴 熊狸 雪豹 雪兔 亞洲象 岩羊 野駱肆物坦駝 野馬 野氂牛 野牛 雲豹 紫貂 棕熊 《中國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名錄》是1994年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公布的,並於1987年經國家環境保護局、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修訂。 這個名錄包括國家一、二、三級保護植物,共分瀕危、漸危、稀有三個類型(瀕危是指臨近滅絕;漸危是指脆弱的類型,有瀕危趨向;稀有是指稀少而珍貴的物種),共有354種,其中一級8種,二級143種,三級222種。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是桫欏、銀杉、水杉、禿杉、人參、望天樹、珙桐、金花茶。
6. 我國有哪些特有的珍稀動物
1、大熊貓
大熊貓(學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屬於食肉目、熊科、大熊貓亞科和大熊貓屬唯一的哺乳動物,頭軀長1.2-1.8米,尾長10-12厘米。體重80-120千克,最重可達180千克,體色為黑白兩色,它有著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標志性的內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
2、白鱀豚
白鱀豚(學名:Baiji,Lipotes vexillifer)亦稱:白鰭鯨、白鰭、白旗、白夾、青鰭、江馬、中華江豚、揚子江豚及長江河豚等,是中國特有的淡水鯨類,僅產於長江中下游。
3、揚子鱷
揚子鱷,Alligator sinensis(Fauvel,1879),或稱作鼉(tuó),是短吻鱷科短吻鱷屬的一種鱷魚。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鱷魚,是世界上最小的鱷魚品種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現存數量非常稀少、世界上瀕臨滅絕的爬行動物。因其生活在長江流域,故稱「揚子鱷」。
4、朱䴉
朱䴉(學名:Nipponia nippon)古稱朱鷺、紅朱鷺,朱䴉系東亞特有種。中等體型,體羽白色,後枕部有長的柳葉形羽冠,額至面頰部皮膚裸露,呈鮮紅色;繁殖期時用喙不斷啄取從頸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塗抹到頭部、頸部、上背和兩翅羽毛上,使其變成灰黑色。
5、金絲猴
金絲猴(拉丁學名:Rhinopithecus),毛質柔軟,鼻子上翹,有緬甸金絲猴、怒江金絲猴、川金絲猴、滇金絲猴、黔金絲猴、越南金絲猴6種,其中除緬甸金絲猴和越南金絲猴外,均為中國特有的珍貴動物。
7. 中國珍稀動物大全
中國的珍稀動物有:大熊貓、麋鹿、荒漠貓、川金絲猴、秦嶺羚牛等。
1、大熊貓:
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現如今分布在秦嶺山中的秦嶺亞種是四個亞種中體型最大的,其通體白色間泛著金黃,長相最為威武,美麗,而且,數量也最為稀少,在世量不足5000頭。
8. 珍稀動物有哪些,他們的分布在那裡他們有哪些特性
麋鹿:俗稱四不象偶蹄目,棲息於沼澤地帶以青草和水生植物為食,1894年以前曾飼養於北京南苑,以後僅余少數於國外,野生種均已滅絕,1985年後由英國運回若干只放養。
大熊貓:棲息於箭竹林間,懼寒畏暑,性孤獨,雌雄分居,能游泳,善爬樹住樹洞石隙喜食竹類,亦食果實和動物屍骨,性溫順,自衛能力弱,常受天敵傷害,分布於我國四川西部和北部。
揚子鱷:又稱鼉<tuó>爬行綱,我國特產珍稀動物,棲息於池沼底部,以魚、蛙、小鳥為食。7月繁殖,產卵,以日光和雜草腐熟孵化。雌鱷護巢性強。
大鯢:娃娃魚,兩棲綱,世界最大的兩棲類,我國特有,棲息於山地溪流,晝伏夜出,捕食魚蝦昆蟲,體外受精,廣布我國,以華中和華南多;叫聲類嬰兒。
金絲猴:靈長目,肩批金黃色長毛,生活於3000米高山樹林中,樹棲,群居,以野果、嫩芽、竹筍為食,我國特產珍稀猴類。
中華鱘,又稱鰉魚,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屬於軟骨硬鱗魚類,身體長梭形,吻部犁狀,基部寬厚,吻端尖,略向上翹。口下位,成一橫列,口的前方長有短須。眼細小,眼後頭部兩側,各有一個新月形噴水孔,全身披有棱形骨板五行。尾鰭歪形,上葉特別發達。中華鱘魚,屬世界27種鱘魚之冠,它個體碩大,形態威武,長可達4米多,體重逾千斤。
白鰭豚:哺乳綱,棲息於洞庭湖及長江中下游,汛期水位上升,結群游入洞庭湖及附近繁殖,水位下降回長江,多在深層活動,晨首圓昏靠近淺水捕食魚類,瀕臨滅絕。
鳥類
卷羽鵜鶘——別名塘鵝、鵜鶘,屬於鵜鶘科,學名為 Pelecanus onocrotalus。大型涉禽。全長約180厘米。全身灰白色。枕部羽毛延長捲曲。夏季腰和尾下覆羽略沾粉紅色。嘴寬大,直長而尖,嘴的晌悄下面有一個與嘴等長且能伸縮的皮囊。嘴、眼周裸皮及喉囊黃色,腳肉色。棲息於湖泊、江河、沿海水域,喜群者謹塌居和游泳,但不會潛水。以魚為主食。成年鵜鶘一般配對生活,在地面營巢產卵。每窩產卵1~3枚。兩性孵卵並喂雛。剛出蛋殼的小鵜鶘體色灰黑,不久就生出一身淺淺的白絨毛。親鳥以半消化的魚肉喂雛鳥,等雛鳥長大後,把頭伸進親鳥張開的嘴巴的皮囊里,啄食帶回的小魚。
產於新疆、青海及山東以南沿海等地。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紅腳鰹鳥——別名鰹鳥,屬於鰹鳥科,學名為 Sula sula。 游禽。全長75厘米左右。通體大部呈白色。雄鳥兩翅黑褐色。雌鳥背、腰和尾上覆羽染灰褐色,尾羽先端白。臉側裸皮黃色。嘴灰藍,基部轉為粉紅或僅稍綴以紅色。腳紅色。營海洋群集生活。翅尖長,善飛行。繁殖期從3月至初秋。營巢於石灘或島嶼上的矮灌木和喬木上,偶亦在地面築巢。每窩產卵1~2枚,橢圓形,表面粗糙,色青白。育雛期間,親鳥反芻胃內食物哺喂雛鳥。產於西沙群島。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鰹鳥,屬於鰹鳥科,學名為 Sula leucogaster。游禽。全長約70厘米。上體棕褐色,翅和尾羽的羽軸色更濃,各羽具白或棕白色羽端。前頸和胸部與上體色同,下體余部純白色。嘴及圍眼裸皮黃綠色。腳淡黃。冬候鳥,營海洋群集生活,善游泳,以魚為食。繁殖習性似紅腳鰹鳥。產於西沙群島。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東方白鸛——別名老鸛,屬於鸛科,學名為Ixobrychus minutus。 大型涉禽。全長約120厘米。體羽白色。眼周紅色,前頸下部有飾物。肩羽、翅覆羽、飛羽黑色,具光澤。嘴長而粗壯,黑色。腿、腳紅色。在沼澤、濕地、塘邊涉水覓食。主要吃魚。蛙、昆蟲等。性寧靜而機警,飛行或步行時舉止緩慢,休息時常單足站立。3月份開始繁殖,築巢於高大喬木或建築物上,每窩產卵3~5枚,白色。,雌雄輪流孵卵,孵化期約30天。我國東方白鸛約有2500~3000隻。在東北中、北部繁殖;越冬於長江下游及以南地區。
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黑鸛——別名烏鸛,屬於鸛科,學名為 Ciconia nigra。 大型涉禽。全長約110厘米。嘴長而粗壯。上體、翅、尾、胸部羽毛黑色,泛有紫綠色光澤。眼周裸皮紅色。胸以下的下體白色。嘴和腳紅色。棲息於河流沿岸、沼澤山區溪流附近。涉水取食魚、蛙、蛇和甲殼動物。4月份開始繁殖,在岩崖縫隙中或大樹上築巢,每窩產卵3~6枚,乳白色,有少量淺橙黃色隱斑塊。孵卵期31~34天。65~70日齡的幼鳥有飛翔能力。在東北、河北、新疆及甘肅北部繁殖;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越冬。
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朱䴉——別名朱鷺,屬於䴉科,學名為 Nipponia nippon。 全長79厘米左右,體重約1.8千克。雌雄羽色相近,體羽白色,羽基微染粉紅色。後枕部有長的柳葉形羽冠;額至面頰部皮膚裸露,呈鮮紅色。初級飛羽基部粉紅色較濃。嘴細長而未端下彎,長約18厘米,黑褐色具紅端。腿長約9厘米,朱紅色。棲息於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帶。在附近的溪流、沼澤及稻田內涉水,漫步覓食小魚、蟹、蛙、螺等水生動物,兼食昆蟲。在高大的樹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鳥,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圍游盪。4~5月份開始築巢,每年繁殖一窩,每窩產卵2~4枚,淡青色具褐色細斑。由雙親孵化及育雛,雛鳥約在30天後破殼,經哺育約40天後離巢。產於陝西省洋縣秦嶺南麓。朱䴉是稀世珍禽,過去在中國東部,日本。俄羅斯、朝鮮等地曾有較廣泛的分布,由於環境惡化等因素導致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至本世紀70年代野外已無蹤影。我國鳥類學家經多年考察,於1981年5月在陝西省洋縣重新發現朱䴉種群,也是世界上僅存的種群。
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白䴉——屬於䴉科,學名為 Threskiornis aethiopicus。大型涉禽。全長約70厘米。全身羽毛白色。頭與上頸皮膚裸露,呈黑色。背及頸的下部有灰色飾羽(冬季無)。嘴長而下彎,黑色。腳黑色。棲息於河、湖岸邊及沼澤濕地。涉水啄食小魚等水生動物。繁殖期兩性共同在近水岸邊大樹上築巢,每窩產卵2~4枚,淡藍色,有少許斑點或無斑點。在東北北部繁殖;廣東、福建越冬。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白琵鷺——別名篦鷺、琵琶嘴鷺,屬於䴉科,學名為 Platalea leucorodia。 大型涉禽。全長85厘米左右。全身羽毛白色。眼先、眼周、頦、上喉裸皮黃色。嘴長直、扁闊似琵琶,故而得名。胸及頭部冠羽黃色(冬羽純白)。頸、腿均長,腿下部裸露呈黑色。棲息於沼澤地、河灘、葦塘等處。涉水啄食小型動物,有時也食水生植物。築巢於近水高樹上或蘆葦叢中,每窩產卵3~4枚,白色無斑或鈍端有稀疏斑點。雌雄輪流孵卵約25天,雛鳥留巢期約40天。在東北、華北、西北一帶繁殖;長江下游和華南一帶越冬。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黑臉琵鷺——別名黑面琵鷺,屬於䴉科,學名為 Platalea minor。 大型涉禽。全長約80厘米,體羽白色。後枕部有長羽簇構成的羽冠;額至面部皮膚裸露,黑色。嘴黑色,長約20厘米,先端扁平呈匙狀。腿長約12厘米,腿與腳趾均黑。雌雄羽色相似,冬羽與夏羽有別:冬羽純白,羽冠較短;夏羽羽冠及胸羽染黃色。棲息於湖泊、沼澤及沿海灘塗等處。涉水覓食小魚、蝦、蟹及螺類等動物。產於東北至華南沿海、長江流域、海南島、台灣、香港。黑臉琵鷺現存約400隻,主要分布於我國、俄羅斯、朝鮮及日本。在我國東北可能有繁殖地,但迄今尚無確證。我國發現的大部為遷徙及越冬種群,台灣台南縣曾文溪口海岸灘塗是世界最大的越冬種群棲息地,多時可達200隻;海南東寨港自然保護區、廣東福田自然保護區及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也曾記錄有數十隻的越冬小群。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大象 是陸地上最重的哺乳動物,有非洲象和亞洲象兩種,其中非洲象高達3米多,體重5-6噸。亞洲象也稱印度象,它們高達2米多,體重3噸左右。非洲象生活在熱帶稀樹的草原上,亞洲象基本上是一種森林動物。二種象都喜歡群居,象群由老雌象帶領,清晨和黃昏時覓食。雌象到18歲才可生育,孕期18-20個月,幼象出生即達120公斤,兩胎間隔至少要8年。象的壽命可高達100-120歲。我國將大象列為一級保護動物。
虎 是最大的貓科動物。我國的虎品種有東北虎、華南虎和孟加拉虎。東北虎為虎中最大者,體重可達380多公斤,華南虎最小,體重190公斤左右。虎居山林、灌森和野草叢生的地方,喜獨處無固定居所。晝伏夜出,以有蹄動物為主要捕獵對象,不會爬樹但善游泳。實際上虎不主動攻擊人類,吃人的事更是極罕見,大都是那些年老體衰或受傷的虎無奈所為。虎孕期3月,一胎產2、3隻,但成活率很低。近年虎的生存環境受到人類的嚴重破壞,野生虎僅有數千隻,成為瀕臨絕種的珍稀動物,我國已把虎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獅 大型貓科動物。其中非洲獅被人們譽為「獸中之王」,主要生活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草原。喜群居性兇猛,一般在黎明、黃昏或晚上出獵。獅子出獵大多數由雄獅擔負,但十有八九空手而歸。它們四季均可繁殖,,一胎產3、4仔,因受其他野獸獵捕及獅群本身的問題,能活下來的數目不足一半。美洲獅則性情溫和,動作敏捷,加之面部似貓,所以又叫山貓。它們生性好奇,常愛跟在人的後面觀看,因此當地人稱美洲獅為「我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