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南海食肉動物有哪些

南海食肉動物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3-23 20:40:04

❶ 南海溪蟹吃豬肉嗎

吃。
南海溪蟹屬於螃蟹的一種,是食肉型甲握殲殼類生物,主要食物為海底的小魚小蝦以及大魚吃剩的食物殘渣和魚類屍粗冊體,人工飼養的南海溪蟹喂養豬肉。
廣東南海溪岩皮宏蟹是十足目南海溪蟹屬動物。頭胸甲前、後隆拱,略顯厚實,表面光滑,頸溝淺可辨,胃、心區之間的H形溝細淺,但明顯可辨。

❷ 如何區分海狗、海獅、海豹它們有何區別

很多對海洋生物不熟悉的人可能第一次見海獅、海豹、海狗的時候,經常會認錯,這三種動物都是以陸地上的食肉猛獸命名,加上外形長得十分相像,比如都有鬍子,身上披著濃密的短毛,就連臉上的神情都十分相似。所以這也不難理解一些野生動物愛好者,在第一次見到它們的時候經常會叫錯名字了,下面就來介紹一下它們的區別,以及如何區分海豹、海獅以及海狗。

海豹

海豹是通過蠕動的方式行走的,有點像是太胖的蟲子。

通過仔細區分上面的這些特徵的話,那麼就很容易分辨出哪種是海狗、海獅跟海豹了,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這三種海洋生物都是珍稀的保護動物,由於人類的過度捕殺以及自然環境的持續惡化,數量在不斷減少。

人類在保護它們的行動上,也是不遺餘力的,海狗已經被世界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認定的瀕危動物,全世界只有納米比亞才可以合理合法捕殺海狗;

俄羅斯禁止了商業性屠殺海豹,歐盟也禁止了一切有關於商業性捕殺海豹所獲得的商品交易,同時也設立了相關的紀念日,比如在中國,把3月1日作為國際海豹日,不過即便是如此,在一些地區還是有人不斷盜獵珍稀海洋生物,所以對於它們的保護力度還亟需加強。

❸ 海洋食腐動物有哪些

在自然界中,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動物屍體,有些是動物自然死亡或者疾病形成的,有些是食肉動物吃完後剩下的殘骸,總之,這些屍體的量是非常大的。

眾所周知,動物屍體在腐爛時,會產生大量的細菌,這些細菌會污染土壤、水源,也會導致一些疾病的擴散。此時,一些動物站了出來,它們無視已經臭氣熏天的腐肉,大快朵頤,消化著這些動物屍體,它們就是自然界中的「清道夫」。

在陸地的生態系統中,「清道夫」的影子隨處可見,像上圖中的禿鷲就是歐、亞、非洲最常見的清道夫,除了禿鷲外,大到鬣狗、金豺,小到屎殼郎都在自然界中扮演著「清道夫」的角色。雖然它們食腐的名聲不太好聽,但是在自然界中如果少了它們,那麼生態系統就會一團糟。

既然陸地的生態系統中有許多的清道夫,那麼在海洋系統中,有沒有清道夫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01 海洋上層的清道夫

鯨在死後,許多海洋生物都會來分杯羹,畢竟唾手可得的食物沒有多少動物可以拒絕,但是此時進食的鯨還算比較新鮮,一旦開始腐敗下沉,就會勸退大多數的海洋生物。從海洋的上層看,最常見的清道夫就是犁頭鯊了。

從名字上看,許多小夥伴會認為它是鯊魚的一種,但其實它只是魚鰭的形狀和身形有些像鯊魚而已,並非真正的鯊魚。犁頭鯊的學名是犁頭鰩,它是鰩形目犁頭鰩科下的魚類,因為其有著像爬犁一樣的頭部,因此得名,它們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溫暖海域,在我國東海、南海都有分布。

02 海洋中層的清道夫

在海洋中層,最常見的清道夫就是鯊魚了。從目前科學的觀察和研究看,幾乎所有掠食性的鯊魚都有食腐的習性,只不過,它們通常看不上小魚小蝦的屍體,要吃就吃一些大型海洋生物的屍體,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魚界的長壽冠軍,可以活400歲的格陵蘭睡鯊。

03 海洋底層的清道夫

在海洋中,清道夫通常都集中在海底,這是因為海底的資源本身就相對的匱乏,所以一旦有動物屍體落入海底,必然會遭到瘋搶,而此時落到海底的屍體早已經高度的腐爛了,因此,海洋底層生物大都是清道夫。

在這些清道夫中,灰六鰓鯊是大型生物的代表,這是一種生活在海洋底層的鯊魚,它的游動也很緩慢,雖然它可以加速捕獵,但是適應了長期的緩慢生活,這種耗費體力還不一定能夠獲得回報的事它很少做,因此,它將目標定在了一些小型海洋生物和腐肉上。

由於我們人類主要生活在陸地上,所以對陸地上的生態系統相對比較了解,也知道許多的清道夫存在,但其實在地球上海洋的面積遠大於陸地,海洋的生態系統比陸地更加的健全,同時海洋中由於生物量太大,所以清道夫從海洋上層一直到底層都是存在的,比如上層的犁頭鰩、中層的睡鯊、底層的灰六鰓鯊、吃骨蟲以及海鰻等等。

❹ 海狗是什麼動物性別愛好生活習慣……越多越好

海狗,也稱海熊、膃肭獸,是生活在海洋里四腳哺乳動物,因其體型像狗,因此得名海狗;由於又有些像熊,因而又名海熊。其實,海狗與海獅親緣關系很近,都屬於海獅大家族。海狗分為南北兩個屬,北海狗屬僅北海狗Callorhinus ursinus一種。

類屬:哺乳動物,
體長:150厘米~270厘米
肩高:低於50厘米
體重:成年雄性體重約270千克,雌性約50千克
保護級別: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鰭足目,海狗科。
海狗又稱膃肭獸。成熟的雄海狗,毛呈很深的褐色,肩部有一些灰色的毛,體長約1.8米,體重227公斤;雌海狗體色較淺,呈灰褐色,體重僅50公斤左右。
海狗食性極廣,主要有頭足類的軟體動物、東方鱈魚、阿拉斯加鱈魚、鱒魚、八目鰻、狼魚、各種海鞘等。特別有意思的是,在海狗胃中常常發現石塊,重量可達200~400克。很難確定這些石塊在生物學上的意義。有人認為,它們吞食石頭的目的是為了調節身體平衡,石頭可起到降低其脂肪浮性的作用。不過許多生物學家認為,這些石頭猶如鳥素囔里的沙粒用以磨碎穀物一樣, 用於磨碎食物,起幫助消化的作用。另外則有人認為,石頭是用來打掉胃裡的寄生蟲,當寄生蟲被磨致死後,還會被胃反上來吐掉。但是,在幼小的尚以母乳為食的海狗的胃中也發現相當多的石子,這就令以上陵缺學說難以自圓其說。 至今,人們還沒有找到一個令人信服的答案。
海狗的繁殖十分別致,每年5月份,雄性海狗,率先來到繁殖場所搶佔地盤。3~4個星期後,要生產的雌海狗才姍姍而來,進入雄海狗佔有地,走近的雌海狗立即被恭候多時的雄海狗據為妻室。每隻雄海狗所擁有的雌海狗數目很不一致,有的雄海狗孤零零的,僅和一隻雌海狗在一起;有的雄海狗則可和50隻以上,甚至100隻雌海狗在一起。懷胎的雌海狗在到達後的1~5天內,便在陸地上生下它的獨生仔。剛生下幼仔後,雌海狗就又開始發情,並和雄海狗進行交配。雌海狗在受精及多妻室生活的階段結束後,便在秋季離開此地,動身前往越冬場所。受精後的母海狗,其胚胎有時在子宮的右角發育,有時在左角,這也橘耐是為什麼母海狗能夠在生產後就能馬上重新交配 。
海狗體形像海豹,海狗的身體呈紡錘形。頭部圓,吻部短,眼睛較大,有小耳殼,身體被剛毛和短而緻密的絨毛,背部呈棕灰色或黑棕色,腹部色淺或全身白色,四肢呈鰭狀,後肢在水中方向朝後,上陸後則可彎向前方,用四肢緩慢而行。頭略圓,顴骨高,眼大,耳殼甚小,口吻短,旁有長須。四肢均具5趾,趾間有蹼,形成鰭足,尾甚短小。
分布
北海狗分布北太平洋,常棲於千島群島一帶,於北緯35°以北的北半球海域,偶見於我國的黃海及東海。海狗分為南北兩個屬,北海狗僅海狗Callorhinus ursinus一種,分布於北太平洋沿岸,其毛皮質量佳,我國稱為海龍皮,因此海狗受到大量的捕捉,處於瀕危。南海狗屬Arctocephalus種類較多,分布也比較廣泛,最北到達赤道附近的加拉帕哥斯群島,最南到達南極和亞南極,在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南部沿海都能見到。海狗喜歡群居,全世界大部分的海狗生活在美國阿拉斯加附近的普里比洛夫群島,因此這個群島又有「海狗島」之稱。此外,在靠近堪察加半島的科曼多爾群島。干島群島和薩哈林島附近的小島上,也有一些海狗群居。
種類
海獅科Otariidae包括5種海獅和8~9種海狗,二者外形大體相似,海獅通常體型略大,而海狗毛皮質量極好,又稱毛皮海獅或者毛皮海豹。海狗尺伍辯亞科分為南北兩個屬,北海狗屬僅北海狗Callorhinus ursinus一種,分布於北太平洋沿岸,由於其毛皮質量佳,因此北海狗受到大量的捕捉,處於瀕危。南海狗Arctocephalus種類較多,分布也比較廣泛。
捕食
海狗是食肉動物。它們的食物來源十分廣泛,但主要還是魚和魷魚。捕食魚類時,海狗會潛入水下,悄悄地跟在獵物的後面,隨後咬住獵物。海狗無法咀嚼,因此它們不是直接吞下食物,就是把食物撕成小塊後吞下。
海狗一般在傍晚時捕食,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它們避開了它們的天敵(鯊魚、鯨、北極熊等)。後者很少在這一時間段內出沒;且此時光線昏暗,海狗不易被發現。

望採納,謝謝

❺ 什麼動物在海上也能抓到食物

橫行的暴徒——虎鯨

虎鯨也屬於齒鯨類。它體長近10米,重7噸~8噸,雌的略小一些,也有6米~8米。
虎鯨膽大而狡猾,且殘暴貪食,是遼闊海洋里「橫行不法的暴徒」。虎鯨的英文名稱有殺鯨兇手之意。不少人在海上屢屢目睹虎鯨襲
有牙的鯨——齒鯨

齒鯨類的體形變異比較大,最小的種類體長僅有1米左右,最大也在20米以上。口中具有圓錐狀的牙齒,但不同種類牙齒的形狀、數目相差也很大,最少的僅具1枚獨齒,最多的則有數十枚,有的還隱藏在齒齦中不外露,所以也是進行分類的重要依據之一。外鼻孔只有1個,因此呼吸換氣時只能噴出一股水柱。頭骨左右不對稱。鰭肢上具有5指。胸骨較大。沒有鎖骨。沒有盲腸。主滑滲要以烏賊、魚類等為食,有的還能捕食海鳥、海豹以及其他鯨類等大型動物。齒鯨類在全世界共有河豚科、抹香鯨科、劍吻鯨科、一角鯨科、尖嘴海豚科、鼠海豚科、海豚科和領航鯨科等8個科,大約34屬、72種。
海中智叟——海豚

過去人們常說,在動物界中猴子是最聰明的動物。但事實證明,海豚比猴子還要聰明。有些技藝,猴子要經過幾百次訓練才能學會,而海豚只需二十幾次就能學會。如果用動物的腦占身體重量的百分比來衡量動物的聰明程度,那麼海豚僅次於人,而猴子名列第三。
海豚經過訓練後,不僅可以表演各種技藝,例如頂球、鑽火圈……而且在人的特殊訓育下,它們可以充當人的助手,戴上抓取器可以潛至海底打撈沉入海底中的物品,如實驗用的火箭、導彈等,或給從事水下作業的人員傳遞信息和工具,還能進行軍事偵察,甚至充當「敢死隊」,攜帶炸葯和彈頭沖擊敵艦或炸毀敵方水下導彈發射裝置。
海豹

海豹帆睜的身體不大,僅有1.5米~2.0米長,最大的個體重150公斤,雌獸略小,重約120公斤。
在自然條件下,海豹有時在海里游盪,有時上岸休息。上岸時多選擇海水漲潮能淹沒的內灣沙洲和岸邊的岩礁。例如,在我國的遼寧盤山河口及山東廟島群島等地都屢見有大群海豹出沒。海豹的潛水本領很高,一般可潛到100米左右,在水深的海域還可潛到300米,在水下可持續23分鍾。它的游泳速度也很快,一般可達每小時27公里。海豹主要捕食各種魚類和頭足類,有時也吃甲殼類。它的食量很大,一頭60公斤~70公斤重的海豹,一天要吃7公斤~8公斤魚。
深海打撈員——海獅

海獅吼聲如獅,且個別種頸部長有鬃毛,又頗像獅子,故而得名。它的四腳像鰭,很適於在水中游泳。海獅的後腳能向前彎曲,使它既信轎脊能在陸地上靈活行走,又能像狗那樣蹲在地上。而海豹的後肢卻是恆向後伸,不能朝前彎曲,故不能在陸地上步行。雖然海獅有時上陸,但海洋才是它真正的家,只有在海里它才能捕到食物、避開敵人,因此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它們都在海上巡遊覓食。
食草的海獸——儒艮

在我國廣東、廣西、台灣等省沿海生活著一種海獸,叫儒艮。它的名字是由馬來語直接音譯而來的,也有人稱它為「南海牛」。除我國外,儒艮還分布於印度洋、太平洋周圍的一些國家。有人說他是海洋中的美人魚,他是食肉動物,很兇!

儒艮以海藻、水草等多汁的水生植物以及含纖維的燈心草、禾草類為食,但凡水生植物它基本上都能吃。儒艮每天要消耗45公斤以上的水生植物,所以它有很大一部分時間用在攝食上。儒艮覓食海藻的動作酷似牛,一面咀嚼,一面不停地擺動著頭部,所以它又有「海牛」一名。儒艮體長3米左右,體重達400公斤左右,行動遲緩,從不遠離海岸。它的游泳速度不快,一般每小時2海里左右,即便是在逃跑時,也不過5海里。

儒艮體色灰白,體胖膘肥,油可入葯,肉味鮮美,皮可製革。正因為如此,所以屢遭人類殺戮,如不嚴加保護,它們就有滅頂之災。因此,儒艮已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❻ 給我幾個海洋巨大食肉動物的名字

最大搜雀的海洋食肉動物...
抹香鯨
獲得冠軍的最大的海洋食肉動物去抹香鯨

大的齒鯨物種在世界上。
年男性,它能長到60英尺長,重40噸(閱讀-八點○○萬英鎊!


常男性的兩倍大的女性。
們有一個很長的壽命,大約只要人民生活長達70年。
香鯨被發現生活在每一個海洋世界。數伏
像你和我,抹香鯨出生沒有牙齒。
們喝牛奶從他們的母親的乳腺增生病,就像嬰兒的人這樣做。
們終於成長牙頜骨在其大規模時達到性成熟。
香鯨擁有強大的錐形(錐形)牙齒的下頜骨上,只有殘留的牙齒在上頜。最大的牙齒有11英寸長!
是我們只要一個成人前臂。
能想像?
個牙齒從口的這種大規模的動物大,您的手臂。
認為他可以吃嗎?
不是很可能你會發現自己被吃掉的抹香鯨,它們並不吃人。
們最喜歡的食物是巨大的和巨大的魷魚

要很大的糧食保持大抹香鯨高興-約一噸糧食一天。
學家們測量了他們的潛水深3000米,並舉行了兩個小時呼吸到了魷魚後,他們喜歡吃這么多。
們還對其他動物飼料,如八達通和魚類。
是,抹香鯨已成為傳奇,因為它們巨大的規模和掠奪性的性質和原因的警示標記,他們的屍體上留下的巨型魷魚秸稈和追捕他們的偉大深海。
今為止,科學家們最好的證據的存在,巨型魷魚是傷痕的吸盤從烏賊的觸須留在鯨魚的皮膚,和大塊的部分消化巨型魷魚內發現的鯨魚'胃。
閱讀更多關於巨人魷魚這里在極端科學

大的海洋食肉動物已經知道吃另一個偉大的海洋食肉動物-大白鯊!所以抹香鯨確實是baddest他們所有!

最凶惡的海洋食肉動物大白鯊

作為大型的海洋肉食動物之一,大白鯊所享有的盛名和威名舉世無雙。它的危險性在於其體大且具攻擊性,有時會在未受刺激的情形下對游泳、潛水、沖浪的人,甚至小型船隻進行致命的攻擊而惡名昭彰。大白鯊食量大,有著令人膽戰的捕食能力,食物包括魚類、海龜、海鳥、海獅等。大白鯊有著獨特冷艷的色澤、烏黑的眼睛、凶惡的牙齒和雙顎,在主要的牙齒後面擁有數排的牙齒,這允許任何牙齒斷裂可以被迅速的替換。這不僅讓它成為世界上最易於辨認的鯊魚,也讓它成為幾十年來極具效率的「殺戮機薯漏攜器」。

❼ 海里最大的食肉動物

海中霸王

食肉動物種類繁多,包括熊、獅、豺、豹、狼、貂等等。過去曾有人誤以為北極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食肉動物,最大者身長2.70米,肩高1.30米,體重750千克。後來發現了阿拉斯加的棕熊,伸長可達3.25米,肩高1.50米以上,體重達800千克,這就超過了北極熊。因而阿拉斯加的棕熊為動物學家門公認的最大的食肉動物。 虎鯨是海洋中最大的食肉動物,素有"海中霸王"之稱。因為它的兇殘和捕獵的能力可以與陸地上的老虎相比。

虎鯨又叫"逆戟鯨",得名於雄獸高大的背鰭,因為它很像古代武器戟倒豎於海面的形狀。在長期的考察中,人們經常見到它們吞食魚類、海豹、海獅 、海豚等動物,就連藍鯨這種世界上最大、最重的動物,竟也會遭到虎鯨的圍獵。 在南美洲帆虛,虎鯨經常出沒於南海獅的棲帆襪息地,伺機捕獵南海獅。虎鯨捕殺南海獅的場面既恐怖又驚險。虎鯨抓住幼海獅後,會像貓抓老鼠一樣。在吞噬前,總要不停地玩耍一下,獵物不是被拋出水面,就是被銜在虎鯨的嘴裡。

有時候,成群的南海獅正在水面上戲水捕食。突然,虎鯨從水下竄出。南海獅亡命逃跑,虎鯨緊緊追趕。不幸的南海獅會被無情地吞掉。有時,數十頭虎鯨包圍南海獅後,同時出擊,沖進南海獅群中。頓時,海面象開鍋一樣沸騰起來。剎時間,南海獅血染海面。

虎鯨的簡介

虎鯨(學名:Orcinus orca)是一種大型齒鯨,身長為8-10米,體重9噸左右,頭部略圓,具有不明顯的喙;背鰭高而直立,彎曲長達1米;身體黑、白兩色。兩翼骨遠隔開。顳窩大。下頜骨相對較短。在上、下頜每齒列有10-12枚圓錐形的齒。嘴巴細長,牙齒鋒利,性情兇猛,食肉動物,善於進攻獵物,是企鵝、海豚、海豹等動物的天敵。有時它們還襲擊其它鯨類,甚至是大白鯊,可稱得上是海上霸王。

虎鯨是一種高度社會化的動物,有一些群體組成的家族是動物界中最穩定的家族態轎燃。虎鯨的一些復雜社會行為,捕獵技巧,和聲音交流,被認為是虎鯨擁有自己的文化的證據。分布於幾乎所有的海洋區域,從赤道到極地水域。水溫或深度沒有限制其范圍。分布延伸到許多封閉或半封閉的海域,如阿拉斯加灣,地中海,鄂霍次克海,加利福尼亞灣,墨西哥灣,紅海和波斯灣。

形態特徵

虎鯨成年雄性身長最大記錄是9.75 米,體重9524千克。是海豚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身體大小、鰭肢大小和背鰭高度有明顯的性二型。雌性最大體長達7.70米,雄性體長達9米。雄性成體的背鰭直立,高可達1.0-1.8米,雌性的背鰭明顯地鐮刀形,高不及0.7 米。頭部略帶圓,具有不明顯的喙。橢圓形的鰭肢位於體全長的前1/4處。雄性的鰭肢長可達體全長的20%,雌性的達11%-13%。尾葉寬可超過體全長的1/5。體背面黑色,在背鰭後方有1個淺灰色的鞍斑。下頜及從下頜前端到尿殖區的體腹面白色。有1個白色的葉狀斑從尿殖區向上伸到背鰭後的體側。

尾葉的腹面白色或淺灰色,可能具黑色邊緣。在每側眼的後上方各有1個白色橢圓形斑。鞍斑在年幼時不明顯,性成熟後更顯著。[1] 成體頭骨的髁基長可達1000毫米。在眶前凹前方過兩前頜骨的寬小於吻突寬。兩翼骨遠隔開。顳窩大。下頜骨相對較短。在上、下頜每側都有10-12枚齒,其橫切面呈橢圓形,齒尖向內和向後。在一些較老的個體,齒常被磨蝕或潰爛損壞。[1] 虎鯨體形很大,呈紡錘形,表面光滑,皮膚下面有一層很厚的脂肪用來保存身體的熱量。

體長約為600-1000厘米,體重5000-10000千克。身體上的顏色黑白分明,背部為漆黑色,只是在鰭的後面有一個馬鞍形的灰白色斑,兩眼的後面各有一塊梭形的白斑,腹面大部分為雪白的顏色。頭部較圓,沒有突出的吻部,鼻孔在頭頂的右側,有開關自如的活瓣,當浮到水面上時,就打開活瓣呼吸,噴出一片泡沫狀的氣霧,遇到海面上的冷空氣就變成了一根水柱。前肢變為一對鰭,很發達,後肢退化消失。高聳於背部中央的強大的三角形背鰭,十分顯眼,雄獸的可達1.5米高,既是進攻的武器,又可以起到舵的作用。嘴很大,上下頜上共有40-50枚圓錐形的大牙齒,能把一隻海獅整個吞下。[2]

棲息環境

虎鯨的生境為極地和溫帶海域為主。廣泛分布於全世界的海域日本北海、冰島,對於水溫、深度等因素似乎沒有明顯的限制。它們在高緯度地區有相當高的棲息密度,特別是在獵物充足的海域。它們的移動情形普遍與追蹤獵物或增加捕食率有關,時間通常在魚類產卵季與海豹的生產期。到了夏天,大西洋中大多數的虎鯨都棲息於浮冰邊緣或有浮冰的水道,以須鯨、企鵝、海豹等為食。它們會遷徙至何處、會移動多遠,仍未有定論。

部分虎鯨會終年停留於南極海域,而在北極的虎鯨則很少接近浮冰。據華盛頓州與英屬哥倫比亞的虎鯨研究者指出,當地有定居型與過境型兩種型態的虎鯨群,當地終年皆可發現此二種群體。部分個體有非常大的活動范圍,由各地的照片辨識結果發現,有些虎鯨的活動范圍自阿拉斯加一直到美國南方的加州。[4]

生活習性

游水虎鯨時常會有躍身擊浪、浮窺等行為,或是以尾鰭或胸鰭拍擊水面。在海灣的淺水地帶,它還喜歡用尾巴上的缺刻去鉤拉海藻,發出“呼呼”的聲音,不久,渾身就披滿了半透明的海草。虎鯨的泳速最快可達時速55公里,可閉氣17分鍾左右。當周遭空氣涼爽時,通常可看見它們低矮而呈樹枝狀的噴氣。虎鯨的水柱是傾斜的,又粗又矮,不像須鯨一樣,又細又高。

它們對船隻的反應多樣,冷漠忽視或是充滿好奇心都有可能。偶爾會集體擱淺,群體有時會被困在潮池或海灣中。在北極與南極海域,因為風吹而快速產生的浮冰對虎鯨而言是一大麻煩,有時會因此迫使它們停留於水面狹窄的小水域里相當長的時間。[5]

聲音如果說座頭鯨是鯨類中的“歌唱家”,白鯨是海中“金絲雀”,那麼虎鯨就是鯨類中的“語言大師”了,它能發出62種不同的聲音,而且這些聲音有著不同的含義。例如在捕食魚類時,會發出斷斷續續的“咋嚏”聲,如同用力拉扯生銹鐵門窗鉸鏈發出的聲音一樣,魚類在受到這種聲音的恐嚇後,行動就變得失常了。虎鯨不僅能夠發射超聲波,通過回聲去尋找魚群,還能夠通過超聲波判斷魚群的大小和游泳的方向。這種能力,對生活在海洋里的食肉動物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海水下面十分黑暗,很難在這種環境里看清遠處的捕食目標。[5]

集群虎鯨喜歡群居的生活,有2-3隻的小群,也有40-50隻的大群,每天總有2-3個小時靜靜地呆在水的表層,因為肺部充滿了足夠的空氣,所以能夠安然地漂浮在海面上,露出巨大的背鰭。群體成員間的胸鰭經常保持接觸,顯得親熱和團結。如果群體中有成員受傷,或者發生意外失去了知覺,其它成員就會前來幫助,用身體或頭部連頂帶托,使其能夠繼續漂浮在海面上,就是在睡覺時也紮成一堆,這是為了互相照應,並保持一定程度的清醒。 它們在一起旅行、用食,以種群為社會組織,在廣大的家庭中休息,互相依靠著生存長大。[5]

社會祖系位於華盛頓州與英屬哥倫比亞的定居型虎鯨,其基本社群單位為小型母系群體,一般由2至9頭血緣關系相近的虎鯨所組成,此母系群體會長期維持穩固,所有成員似乎會共同分擔養育工作。幾個這樣的群體會共同組成一個小群(通常用以描述一群彼此間有社交行為聯系的鯨目動物),典型的小群通常包含成年、未成年的雌雄虎鯨與仔鯨,多半由最年長的雌鯨居於領導地位,而待在小群里的雄鯨通常是該雌鯨的後代。甚至有的雄性虎鯨長到9米還在小群中生活。[6]

虎鯨的社會形態是母系,交配對象的選擇比較復雜,不是由雄性的力量決定一切:例如鯨群的族長有時能活到80歲,在晚年也有交配的例子,她們選擇交配的對象一般是鯨群內部年長的雄性。雌鯨選擇對象的標准科學家並不清楚,很少觀察到交配的現場,只知有母親,不知父親在哪。[2] 鯨群內沒有父子關系和父女關系,雄性的責任是出去尋找食物,然後引導鯨群集體獵殺,分工明確,沒有地位的高低;而母女、母子關系則非常穩定,是一輩子的關系,一般不會離群。出現孤鯨的原因一般是受傷或迷路。當族群過大時,會“分家”,產生一個新的族群。[7]

捕獵有時虎鯨會采團體的方式打獵,它們利用從隆額(海豚科用來製造迴音定位的部位,會將聲音集中成一束)發出的超音波互相溝通和聯系,並策畫戰術。 它們也會合力將魚群集中成一個大球,然後輪流鑽入取食。獵捕海狗時,虎鯨會在滿潮前觀察直達海灘的裂縫溝渠,當滿潮時溝渠會灌滿水,並在沙灘上形成一片淺水域,此時虎鯨會沿著溝渠沖上海灘,並故意讓自己擱淺,以趁機捕食海狗或海獅,有時一隻虎鯨會露出大背鰭吸引海狗群的注意,這時另一隻虎鯨就會悄悄的靠近捕殺海狗,當獵物脫逃時,另一隻虎鯨就會沖上去接替捕食。類似地,虎鯨有時會將腹部朝上,一動不動地漂浮在海面上,很像一具死屍,而當烏賊、海鳥、海獸等接近它的時候,就突然翻過身來,張開大嘴把它們吃掉,有時也會用尾巴將獵物擊昏,如海獅等,再進行捕食。[3]

虎鯨的食物包括魚類、其他鯨類、鰭足類、海獺類、鳥類、爬行類和頭足類。在南極採集的虎鯨的362個胃中,217個含有魚類,75個含有小須鯨的殘余,35個含有鰭足類,35個含有頭足類。[1] 虎鯨的大腦非常發達同時身體擁有強大力量,憑借這些優勢,這些高智商動物能夠追趕和捕殺海洋中的很多頂級捕食者。一些虎鯨家族成員的菜單上至少列出了9種鯊魚美味,其中就包括令很多動物聞風喪膽的大白鯊和灰鯖鯊。虎鯨專家、對虎鯨行為進行了長達17年研究的英格里德·維薩爾博士表示:“令人印象最深的策略就是施展空手道中的掌劈。”虎鯨會利用尾巴將鯊魚趕出水面,整個過程中甚至不用與鯊魚發生身體接觸。藉助於尾巴產生的上升力,它們能夠製造一個漩渦,將鯊魚置於其移動時形成的水流之上。

一旦獵物露出水面,虎鯨便轉動身體同時將尾巴伸出水面,而後像施展空手道中的掌劈一樣攻擊鯊魚。[2] ”將鯊魚劈暈之後,虎鯨會抓住鯊魚並將其翻轉過來。這顯然是一項令人不敢相信的策略,說明虎鯨非常了解自己的對手。在被迅速翻轉倒置之後,鯊魚進入癱瘓狀態,也就是所謂的“肌肉緊張性停滯”,從此任由虎鯨宰割。[3] 來自紐西蘭諾斯島圖圖卡卡的維薩爾表示:“虎鯨並不了解鯊魚的生理學結構,但所表現出的行為確實說明,它們知道採取一項確定的行動之後會帶來怎樣的效果。你不必為了開車就去掌握汽車的工作原理,你所要了解的就是怎麼做才能讓車子行駛起來。同樣地,虎鯨似乎知道一旦將鯊魚翻轉過來,它們便會喪失反擊能力。虎鯨所做的就是利用自身的優勢。”

在虎鯨身上,科學家還觀察到其它一些攻擊手法,其中就包括“圍捕”,即鯨群圍住一條落單的鯊魚而後展開正面進動,或者從下方悄悄逼近,趁其不備迅速偷襲鯊魚下腹部。[7] 維薩爾說:“通常情況下,虎鯨都會將鯊魚翻轉過來,此時的鯊魚已經無力反擊,一次成功的捕獵行為就此結束,最後要做的就是享用自己的勞動成果。我們認為虎鯨並不會專門制定外出捕殺鯊魚的計劃。在海洋覓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旦機會出現,它們便毫不留情地對鯊魚展開攻擊。”[8]

分布范圍

分布於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美屬薩摩亞、安圭拉南極洲、安地卡及巴布達、阿根廷、阿魯巴、澳大利亞、巴哈馬、孟加拉國、巴貝多、貝里斯、貝南、百慕大、巴西、英屬印度洋領地、汶萊、柬埔寨、喀麥隆加拿大、維德角、開曼群島、智利、中國、科科斯群島、哥倫比亞、葛摩、剛果、剛果民主共和國、庫克群島、哥斯大黎加、象牙海岸、古巴、丹麥、吉布地、多米尼克、厄瓜多(科隆群島)、薩爾瓦多、赤道幾內亞、福克蘭群島(馬爾維納斯群島)、

法羅群島、斐濟、法國、法屬蓋亞那、法屬波利尼西亞、加彭、甘比亞、迦納、直布羅陀格陵蘭、格瑞那達、瓜德羅普島、關島、瓜地馬拉、幾內亞、幾內亞比索、蓋亞那、海地、赫德島和麥克唐納群島、宏都拉斯、冰島、印度、印度尼西亞、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愛爾蘭、以色列、義大利、牙買加日本、肯亞、吉里巴斯、賴比瑞亞、馬達加斯加、馬來西亞、馬爾地夫、馬紹爾群島、茅利塔尼亞、墨西哥、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摩納哥、摩洛哥、莫三比克、緬甸、納米比亞、諾魯、荷蘭、荷屬安的列斯群島、新喀里多尼亞、紐西蘭、尼加拉瓜、

奈及利亞、紐埃、北馬里亞納群島、挪威、阿曼、巴基斯坦、帛琉、巴拿馬、巴布亞紐幾內亞、秘魯、菲律賓、皮特凱恩、葡萄牙、波多黎各、俄羅斯聯邦、聖赫勒拿、阿森松島和特里斯坦達庫尼亞、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露西亞、聖皮埃爾和密克隆、聖文森及格瑞那丁、薩摩亞、塞內加爾、獅子山、新加坡、索羅門群島、索馬里、南非、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威奇群島、西班牙、斯里蘭卡、蘇利南、斯瓦爾巴群島和揚馬延島、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泰國、東帝汶、多哥、湯加、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突尼西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英國、美國(阿留申群島、夏威夷)、烏拉圭、萬那杜、委內瑞拉、越南、維爾京群島、瓦利斯群島和富圖納群島、西撒哈拉、葉門。[9

❽ 海里有什麼動物海里有哪些動物

1、虎鯨,也叫逆戟鯨,無論是水中遊行還是掠過水面飛行的動物,幾乎都會成為它們的盤中餐。虎鯨在海豚科動物中體型最大,體重重達6噸,體長長達32英尺。因為體型大,它們成了現存最大的閉旅櫻恆溫食肉動物。虎鯨牙齒特殊,長達4英寸。虎鯨可在不同水域生存,如海洋,或沿海地區。它們遊行距離長,適應能力強——不論是炎熱赤道海域,還是最冷的極地海域,都有它們的身影。虎鯨群居,具有社會等級,但除社群外,它們還會和其他虎鯨結對。除人類外,虎鯨別無天敵,因此它們被視為食物鏈頂端的動物。虎鯨牙齒巨大,形狀奇特,數量通常在40到56顆不等。它們根本就不咀嚼獵物,而是在吞食前,用特殊的牙齒將食物撕成小塊兒。
2、大白鯊是恆溫動物,可以生活在不同溫度水域,從澳大利亞沿海地區到南非,從加利福尼亞到美國北部等地區都有它們的身影。由於是恆溫動物,體力又充沛,大白鯊能在水裡自由穿梭,既可以在水面看到它們的身影,也可以在820英尺深的水底看到它們。大白鯊屬群居魚類,但它們不會集體出行獵食。它們深知自己的傷害力之強,所以它們只是互相輕輕碰觸,避免激烈打鬥,以免給對方造成永久性傷害。由於大白鯊捕食和適應能力強,轎叢它們的壽命比一些人的壽命還長,能活70年之久。
3、太平洋巨型章魚屬食肉型章魚, 體長可達10-16英尺, 體重可達100英磅。記錄在案的最大的太平洋巨型章魚有30英尺寬、600多英磅重。通常情況下,太平洋巨型章魚以蝦、蛤蜊和龍蝦為食,但同時它們也有能力捕食鯊魚。通常它們會用嘴咬穿獵物, 將其撕開,然後再加以吞咽。
4、虎鯊屬食肉型魚類,因幼時身上就長滿條紋而得名。虎鯊可長到14英尺長,記錄在案的最大的虎鯊重1400英磅。它們有尖利的牙齒和有力的下顎,咬力大到能將海龜殼咬碎,而這絕非一般海洋生物所能做到。虎鯊、大白鯊和牛鯊都因攻擊人類而聞名。但是,虎鯊可不挑食,大白鯊通常只是咬一口就遊走了,虎鯊卻會殺死人類。虎鯊的不挑食絕非浪得虛名,它們會吃黃貂魚、海豹、海鳥甚至是舊輪胎。
5、大王烏賊是海洋中最神秘的一類生物,也是地球上最大的無脊椎動物。大王烏賊一般長約10米,最大的大王烏賊則長達18米,重達900千克。大王烏賊在自己的棲息地內總是鎮消來無影去無蹤,很難加以研究。目前我們只能通過死亡後被海水沖到岸邊的烏賊了解其相關信息。直到2004年,才首次拍到活著的大王烏賊影像。我們在世界各地的沙灘上都見到過大王烏賊的身影,但至今仍很難說清楚它們究竟能游多遠或者它們的棲息地到底在哪裡。這類巨型魷魚的眼睛大得驚人,因為它們常年生活在深海,看不見亮光。對於大王烏賊,我們知之甚少,但我們可以推測,如果有機會,它們甚至可以殺死並吃掉幼年鯨魚,這意味著大王烏賊巨大的觸角必須非常強壯。
6、唯一比想像中的大王烏賊還要長的海洋生物就是獅鬃水母了。其觸須長度可達36米,這可比藍鯨的平均體長還要長!獅鬃水母體內含水量達百分之九十五,它們沒有骨頭或血液,甚至沒有大腦。然而,水母卻是在海域中生存時間最長的食肉動物。約6億5千萬年前,水母就已生活在海洋中,這甚至比恐龍在地球上出現的時間還早。獅鬃水母會捕食魚類,甚至是其他水母,雖然沒有大腦,但它們都是游泳健將,所以捕食對它們來說是輕而易舉的事。強大的游泳技能使得它們能夠逃脫天敵的魔爪,又能輕松獵殺自己的食物。不同於其他海洋生物的是,水母沒有牙齒。它們先用自己有毒的觸須刺螫獵物,待獵物麻痹後,再大快朵頤。
7、成年體重高達35噸的抹香鯨不是海洋中最大的鯨魚,但這並不能阻止它們成為強大的生物。 抹香鯨是地球上所有已知生物中頭腦最大的生物。抹香鯨的潛水能力極好,可以在3000多英尺深的海域內尋找食物,鑒於哺乳動物的屬性,它們必須在90分鍾的回程內屏住呼吸,保存體內含氧量!抹香鯨廣泛分布於各大海域,喜食烏賊。抹香鯨獵捕烏賊的方法極妙:它們猛然翻滾身體、俯沖而下,利用水流形成真空,靠著這股水壓把距離自身2-3英尺的烏賊吸入口中。許多烏賊能輕易發現鯨魚和它們真空的嘴並適時地進行反擊,而抹香鯨似乎也樂在其中。有些抹香鯨身上遺留下的吸盤印跡可以表明,巨型烏賊會與抹香鯨纏斗,且巨型烏賊的戰鬥力也不容小覷。
8、公牛鯊與虎鯊、檸檬鯊是近親,它們都是鯊魚家族中較小的成員。它們可以長到11.5英尺長,體重在200到500噸之間。它們生性兇猛,且更喜歡在淺水域活動,這對於居住在沿海地區的人們來說是個不幸的消息。公牛鯊甚至出沒於亞馬遜河流,因為它們可以像其它物種一樣,在淡水中生活。正是這一點習性,使公牛鯊成為世界上最危險的鯊魚。公牛鯊捕食一切其可抓獲的生物,包括其它的鯊魚。它們經常出現在人類光顧的水域中,並不會為了捕食而攻擊人類,雖然此類攻擊事件也偶有發生。雖然公牛鯊的體型不及其它鯊魚,但它們比其它大鯊魚更為兇猛,包括它們危險的表兄弟——大白鯊和虎鯊。公牛鯊的咬合力可達6000牛頓,足以應付捕獵和進食,難以想像它們是如何練就了這副「好牙口」。以公牛鯊捕食的獵物類型來看,它們並不需要如此強大的咬合力。據猜測,也許先前賜予這類小鯊魚更大的優勢,是為了讓它們捕食更多種類的獵物。另一種可能性是,公牛鯊的視力很差,所以為了適應捕食環境,它們變得極具攻擊性。無論是什麼原因,有一點值得肯定的是,鯊魚也不可貌相呀。
9、藍鯨是地球上體積最大的哺乳動物,雖說瀕臨滅絕,我們仍可以在大海之中看到它們暢游的身影。藍鯨的一條舌頭就相當於一頭大象的重量,其心臟的重量堪比一輛金龜車(Volkswagen Beetle)。整體重量高達200噸,近乎33頭大象的重量!
10、灣鱷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大型的鱷魚,身長可達17英尺,體重可達1000磅,但人們曾發現過長23英尺、重2000磅的巨型鱷。灣鱷常出沒於南太平洋沿岸的印度、東南亞地區及澳大利亞北部。盡管它們大都生活在淺海地區,但你也能在淡水域發現它們。灣鱷精於偽裝,它們會潛伏在水底,等待獵物出現。它們在水中短途行進的時速可達18公里,但在陸地上卻行動遲緩。灣鱷還會游過浩瀚無垠的大海去開辟新領地。同時,灣鱷也相當長壽,有些可以活到100歲。

❾ 南海岩龍是什麼動物

南海岩龍是食草彎悔的海獸——儒艮喚手
在我國廣東、廣西、台灣等省沿海生活著一種海獸,叫儒艮。它的名字是由馬來語直接音譯而來的,也有人稱它為「南海牛」。
除我國外,儒艮還分布於印度洋、太埋鏈正平洋周圍的一些國家。
也有人說他是海洋中的美人魚,是食肉動物。

閱讀全文

與南海食肉動物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8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