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鄖陽哪裡有賣動物

鄖陽哪裡有賣動物

發布時間:2023-03-24 14:58:38

⑴ 我是湖北十堰哪裡有賣小羊羔的

鄖西縣有養殖山羊的,你到鄖西縣去問問。我們沒吃過,但是是本地特產。

鄖西馬頭山羊,湖北省鄖西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鄖西馬頭山羊因四肢發育勻稱、頭似馬頭而得名,是鄖西地方特產「名片」。1987年,鄖西被確定為湖北省馬頭山羊基地縣。馬頭羊肉色鮮紅,肉質細嫩,脂肪分布均勻,膻味小,食之可口,營養豐富。

2010年04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鄖西馬頭山羊」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

2014年04月16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鄖西馬頭山羊」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鄖西馬頭山羊,湖北省鄖西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1]

鄖西馬頭山羊因四肢發育勻稱、頭似馬頭而得名,是鄖西地方特產「名片」。1987年,鄖西被確定為湖北省馬頭山羊基地縣。馬頭羊肉色鮮紅,肉質細嫩,脂肪分布均勻,膻味小,食之可口,營養豐富。[2-3]

2010年04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鄖西馬頭山羊」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4-5]

2014年04月16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鄖西馬頭山羊」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1]

⑵ 十堰有什麼特產哪

一、房縣黑木耳,湖北省房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房縣位於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南部,介於大巴山和武當山之間,是中國著名的黑木耳生產基地縣、「木耳之鄉」。房縣黑木耳因色鮮、肉厚、朵大、質優、營養豐富,贏得「房耳」盛譽。因其「形似燕,狀如飛」,又被稱為「燕耳」,有「山珍之王」的美稱。

二、均州名曬煙,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均州名曬煙產地處於南北氣候過渡帶,屬亞熱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由於秦嶺山脈的屏障作用,加之丹江口水庫的「湖泊熱效應」及垂直地貌影響,構成了優越的「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雨熱同季,無霜期長,相對濕度大」的山地氣候特點,適宜種植煙草。

三、房縣香菇,湖北省十堰市房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房縣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日均溫10-15℃,晝夜溫差明顯;年均空氣相對濕度75%;年日照時數1700-2000小時,適宜種植香菇。房縣香菇的菇形緊湊,形狀有半球型、扁半球型、傘型或扁平型,銅鑼邊,菌柄較短,菌褶金黃。花菇菌蓋略呈褐色、花紋明顯色白,厚菇、薄菇菌蓋呈褐色或淡褐色。色鮮、肉厚,為菇中上品。

四、竹山綠松石,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竹山縣綠松石開採的歷史可上溯到4000年前,主要是滿足歷代王朝皇室貢品所需。竹山綠松石是隱晶質集合體礦物,基質顏色極具特徵性,多為天藍色、蔚藍色、藍綠色、綠色、黃綠色等,伴生礦物顏色多為黑、白、綠、黃色等。

五、竹溪黃連,湖北省十堰市竹溪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竹溪縣黃連種植歷史悠久。1956年,竹溪桃源區(現桃源鄉)被國務院授予「中國黃連之鄉」稱號,並由周恩來總理親自授予錦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房縣黑木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均州名曬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房縣香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竹山綠松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竹溪黃連

⑶ 急需荊楚地區或鄖陽地區(十堰各縣市的最好)的年俗介紹 求各位大人幫忙

在城區,張灣、茅箭兩區輪流在市人民廣場、文化廣場上演的民間民俗文藝表演節目讓市民目不暇接。各縣市民間民俗藝術進城表演更是異彩紛呈:鄖縣舉辦全縣民間花燈大賽和農民演藝隊民間文藝匯演,竹山舉辦民間民俗專題文藝晚會,房縣舉辦民間文藝大賽和專場文藝晚會,丹江口舉辦街頭民間大型文藝展演焰火晚會,鄖西開展民間文藝演出進社區活動,竹溪舉辦迎新春廣場民間文藝晚會。另外,丹江口市伍家溝民間故事村的「故事會」和呂家河民歌村的「民歌堂」都登上了城市的大雅之堂,鄖縣柳陂、青曲等鄉鎮的農民演藝隊應邀到十堰城區演出。

這些原生態的民俗藝術主要有鄖陽鳳凰燈、兩竹高腔、鄖陽二棚子、鄖陽四六句、劃旱船、蚌殼舞、獅子舞、龍燈、綵船、黃州點子等31個種地方小戲小品,充分彰顯出地方民俗藝術的魅力,觀眾場場爆滿。

千百年來,十堰的先民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民俗,是寶貴的文化遺產。十堰地區過春節的民俗特別多。從頭年臘月到次年正月十五,幾乎到處在忙年。漢江以南,荊楚川習,味道濃重;漢江以北,陝風豫俗,滲透境內。

殺年豬

殺年豬是十堰人忙年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從「進九」開始。年豬肉一般不賣,過年吃不完,所以「進九」後才殺豬,以便製成臘肉,留著來年吃。窮一點的人家,豬小不經吃,就等到臘月二十左右才殺豬。十堰民歌《十二月》里唱道:「臘月二十臘,家家把豬殺。砍上肉一弔,拎到姐的家。」

大家趕在一塊兒殺年豬,就俏了殺豬匠。殺豬匠一身油膩膩的衣服,平日里誰見了都迴避。可進入臘月,誰也不嫌他臟,提前好幾天排隊接。沉甸甸、油糊糊的殺豬工具簍子,也有人幫著收拾、搶著拎。

殺豬的當天,豬主人起大早,在房頭場地上壘起柴灶,架上大鐵鍋,劈柴燒水。再給要殺的豬喂瓢好吃的食物,然後一請殺豬匠,二請幫手來,三請喝殺豬酒(豬血湯)的親朋、鄰居捧場。老年人趕來等殺豬水泡腳,小娃子等著搶豬尿泡玩……

舊時山裡的孩子沒什麼玩具,只等殺豬時搶個豬尿泡吹成氣球玩。見殺豬匠開腸破肚,他們都圍在四周,割下豬尿泡的瞬間,眼疾手快的便搶先一把奪過去,放在石頭上揉松皮,吹成籃球大,用線繩扎住口,就成了飄飄然的「氣球」了。沒搶到的孩子常趁其不備,把豬尿泡刺個小眼,不一會兒就泄氣了。不要緊,那一家又在殺豬。孩子們像攻山頭一樣,又一陣風似地沖了過去。

舊時老年人冬天也穿草鞋,腳被凍裂了,用殺豬水泡泡,來年就不裂了。於是,哪家殺豬,腳凍裂的人就紛紛往那裡趕。豬毛刮凈後,用大腳盆裝上燙豬水,大家一起把腳伸進盆中,有說有笑地泡腳。

豬殺了,肉腌了,殺豬匠、幫忙的、親朋鄰居都圍在場院中的大方桌上,喝酒吃肉,不醉不休。

現在,兒童的玩具多了,老年人也有暖靴了,吹豬尿泡、用殺豬水泡腳的習俗也消失了。

過 小 年

十堰地區過小年是農歷臘月二十四,也有臘月二十三日過的,俗稱「軍三民四霸王二十五」(「霸王」指晚歸的出征軍人)。南宋文天祥《二十四日》詩有「江鄉正小年」句。《房縣志》卷十一《風俗》記:「二十三日,祀灶神,俗雲是日灶神上天曹奏事。主婦潔釜燃燈,以膠牙餳、糯米糍、豆糖團等獻供,曰『庶幾甘言』也。又以盤盛黑豆、寸草,以為灶神秣馬具。祭畢,合家羅拜,送之糖餳,分給小兒。開筵簇坐,謂之『過小年'。自是簫鼓爆竹連宵,直至除夕,謂之『鬧年'。」十堰民歌《情歌》中有:「臘月二十三,家家過小年,囑告灶王上青天,保佑郎回還。」實際上,臘月二十三主要是祭灶神,人們把它當小年過。

灶神又叫司命爺。十堰民歌《殺豬宰羊敬上神》中說:「堂屋的家神,廚屋的司命,灶公灶母灶子灶孫,保佑我全家太平。」情歌中也說:「跨到臘月二十三,司命老爺要上天。嘴裡吃著打糖塊,玉帝面前少讒言。」晉代葛洪在武當山修煉時撰寫的《抱朴子·微旨》記:「月晦之夜,灶神也上天。」所以臘月二十三天黑前,大街小巷,村頭村尾,有許多小孩叫賣灶王爺像和灶馬圖,因為這天家家戶戶都把灶前灶後的牆壁清洗干凈,然後換上新灶神像,燒灶馬圖,讓司命爺騎上花馬,吃著灶糖、灶餅上天。新灶神像的兩邊貼對聯,上聯「上天言好事」,下聯「下界保平安」。

吃過晚飯,在灶頭上擺上香爐、蠟燭、黃裱紙及八個灶餅、一盤灶糖等供物,燃香、點燭、燒裱,全家祭拜。有的不燒灶馬,捉一隻綠尾大公雞,把刀、碗放在灶門前地上,殺雞接血。脫雞毛時在雞頭、雞翅、雞尾各留三根較長的,口念「紅公雞,綠尾巴,灶王爺騎上天」。祭完,全家吃灶餅、灶糖。

到上世紀70年代,祭灶神習俗漸漸淡去。如今,山區還有老年人祭灶神、熬灶糖。

打灶糖

打灶糖是在臘月二十二,以糧熬糖,分三種:一是糯米,二是紅薯,三是苞谷。江南高山不出糯米、紅薯,便用苞谷熬糖。糖熬制後,冷卻變硬,吃時拿錘棒敲一塊下來,故名「打糖」。在打糖里加上芝麻、花生等,炒好,放到模子里定型、切塊,就是灶糖。也有加苞谷花、熟黃豆的。祭灶神用打糖,有「粘嘴」之意,讓灶神上天後說好話。

灶餅則是用糯米麵包糖餡,做成大銅錢般的餅,成半月或滿月形狀。

趕嫁娶

臘月二十四後,司命爺上天了,人間便無神管,全是「黃道吉日」,娶媳婦、嫁姑娘自然就不用再看日子,民俗叫「趕亂婚」。於是從小年以後直到臘月二十九,不論城裡鄉村,也不論江南江北,娶媳婦、嫁姑娘的趕堆。大街小巷,十里八村,四處都可聽到鑼鼓、喇叭、鞭炮響。新娘子的花轎常有對面相遇的,兩新娘子便從轎中遞出交換禮物,叫「交喜禮」,表示互相賀喜。這幾天小孩子特別忙,四處跑著看娶媳婦、撿鞭炮、搶喜糖、摸紅雞蛋。前些年開始興轎車娶親,坐花轎的風俗逐漸消失。近些年,年輕人對古俗感到新鮮,又坐起花轎來,後面跟著一串小轎車,古俗倒成了新風。

撣揚塵

十堰俗語雲:「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有除陳布新,把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的意思。這天,人們上午撣塵,中午或晚上過小年,圖個干凈衛生。

臘月二十四大清早,全家人早早起床,一齊動手,把傢具搬到院子里或稻場上。挪不動的大器物,就用布或紙遮蓋住。扯下窗簾,摘下鏡框……男勞力換套舊衣服、戴上草帽,在長竹竿頂端捆上刷子或雞毛撣子,先樓上,後樓下;先內室、小屋,後廳堂、大間,依次撣掉房頂、樓頂、牆面的浮塵及蜘蛛網,然後又把角角落落、邊邊沿沿清掃干凈。房屋清掃利落了,就洗傢具,擦乾、晾乾,再復原。

這時當母親、姐姐的可忙活了。除塵後全家人洗澡,換干凈衣服,女主人及長女便搶陽光洗床上用品和衣服。等到臘月三十夜,趁守歲當口,把全家人的新衣分別放在各自床頭。自家人的床鋪料理好了,還得支一張床,鋪上干凈鋪蓋,准備過年時客人睡。

打豆腐

十堰盛產黃豆,過年幾乎家家都要打豆腐,時間選在臘月二十五前後。打豆腐時間太早了,豆腐會發酸;太晚了,又忙不過來。所以十堰民歌《小郎上四川》唱道:「臘月二十五,家家打豆腐。想起我郎在外頭,一天一場哭。」為什麼哭?一是望郎歸,二是一個人打豆腐實在忙不過來。

「豆腐出百菜」,可做豆油皮、豆腐塊、凍豆腐、熏豆乾、千張皮、油炸豆腐菜、懶豆腐等。房縣特色菜酥炸卷兒近幾年風行十堰,過年家家必備。這酥炸卷兒的外包皮就是豆油皮,內卷肉餡兒,然後過油炸。豆腐開鍋後,去沫,表面冷卻結成一層膜,用竹竿揭起,就是豆油皮,操作過程叫「揭豆油」。豆油皮含高蛋白,薄而亮,耐破損 。揭豆油皮很賺錢,但要有一定的揭、晾、收技術。豆腐打好後,一部分用水漂或上凍,一部分做油炸等花樣菜。十堰俗語:「團年離不開豆腐菜」,就是這個道理。

打豆腐是個忙活。先用水泡黃豆,泡透了上磨推。手推小磨一人推,邊推邊向磨眼喂水和黃豆,太累人。拐子磨得一人推,一人喂黃豆,單人幹不了。磨完豆漿還得用「豆腐盪子」濾漿除渣。所謂「豆腐盪子」,是在一個懸吊著的木製十字架四角系一塊濾布,然後把磨好的豆漿倒進濾布里,濾出的豆汁流進「豆腐盪子」下面的大鍋里。鍋下的灶里填上大柴塊,燒起大火,到豆漿翻滾時停火,去沫,晾幾張豆油皮,後將豆漿起鍋轉到大木桶里。再把事先准備好的石膏汁倒入豆漿中,這叫「點豆腐」。點豆腐有講究,石膏汁少了豆腐太嫩,量少;多了、粗了,豆腐太老,不好吃。待豆漿變成豆花時,倒入木箱中,蓋上與木箱合槽的厚木板,用大石頭壓上,擠掉水分,這叫「壓豆腐」。豆乾、千張皮也是這樣製做出來的。

打豆腐程序多、辛苦,一個人打豆腐就更難了。男人外出,年末未歸,家中的單身婦女怎麼打豆腐?民歌中盼夫歸來的女人「一天一場哭」,就好理解了。

有些講究的人家,打過年吃的豆腐,要漿濾二道,不起豆油皮。這樣打出來的豆腐白里見青,無「蜂窩」,入口細嫩。

鬧 年

鬧年,就是每年除夕前祭祖,表示與祖先一同過年。《清·房縣志》卷十一《風俗》記:「二十六日後,具酒脯薦祖,團欒合食,謂之『鬧年'。」「脯」,肉乾,類果脯。「薦」,草墊子。「欒」,大樹。這是說,農歷臘月二十六後,家家戶戶都要帶上酒菜到祖墳祭祖。祭祖時,在墳前大樹下選塊地方,鋪上草席,擺上酒菜、果品、供饃,上墳人代表全家給祖宗拜年、敬酒,以示陰陽團聚,懷念之情。

蒸饗饃

十堰人一般在臘月二十六左右蒸饃饃。民歌雲:「二十六日家家忙,面盆端到火爐旁。剁油渣,拌面糖,劈柴架籠蒸供饗。」蒸饗饃選在臘月二十六,一是接近過年,饃饃能放到年後。二是越近年邊人越忙,忙起來顧不上吃飯,有幾籠饃饃,餓了可以墊墊底。過年的饃饃一般用煉豬油後的油渣子,加上豆腐、蘿卜、粉條、豆乾等作餡,既有油又有肉香味兒。做糖饃饃不能用純糖,要把麵粉炒熟了拌在糖里,以防饃饃咬開時糖汁流出。

過年蒸饃不叫蒸饃饃,而叫「蒸供饗」,這是為圖個吉利。因為「蒸」與「真」諧音,「饃」與「磨」諧音,過年說「蒸饃」,容易聽成「真磨」,不吉利。

供饗饃分大、中、小三等,每種10個。大的敬家神,從除夕團年直供到正月十七吃早飯。供饗饃蒸裂了叫「笑」,意味這一年將有好事。中等的饗饃祭祖墳,可隨祭隨吃,意在請祖宗保佑免災。小的饗饃敬土地爺,敬後收回。所有的供饗饃頂部都要點上五點梅花紅,或在饃里包上大紅棗。

雖說是「蒸供饗」,實際上蒸的饃饃花樣眾多。除了肉包子、糖包子,還有別的花樣,如魚形饃、蛇形饃、雞形饃。還有做成家中小孩屬相的,贈送給孩子,圖個歡喜。

寫對子

十堰人過年,普遍貼春聯、門畫。春聯又叫「對子」,起源於桃符。「桃符」是周代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後漢書·禮儀志》記:「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神荼』、『郁壘』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之。」《宋史·蜀世家》記:「後蜀主孟昶令學士章遜題桃板,命筆題雲:『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我國的第一副春聯。

傳說中的門神,是能捉鬼的神荼、郁壘。東漢應劭的《風俗通》中引《黃帝書》曰:上古時,有神荼、郁壘兩兄弟,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棵桃樹,樹蔭如蓋。每天早上,他們便在這樹下檢閱百鬼。如果有惡鬼危害人間,便將其綁了喂老虎。後來,人們便用兩塊桃木板畫上神荼、郁壘的像,掛在門兩邊,用來驅鬼避邪。到了唐代,門神的畫像變成秦叔寶、尉遲敬德,後來又變成文財神趙公民,武財神關羽,再後來又添了道教的雷神等。

對子和門神是「兄弟」,十堰城鄉、官民均有貼對子和門神的習俗。鄉下人比城裡人更重視,哪怕是窮人家,過年時也要千方百計地貼上對子和門神。臘月里,為防大雪封山,山民們提早背一背簍苞谷,翻山越嶺進城賣糧。低山的則挑一擔板子柴或木炭趕集。賣錢後,首先是買香、蠟、紙裱和對子、門神。紅紅的對子和門神卷著插在背簍里、掛在扁擔頭,心滿意足地走在街上,構成一幅幅辦年貨、買對子的民俗畫卷。

這時候,縣城的大街小巷、鄉村集鎮,都有很多寫對子、畫門神的攤兒。紅的紙、黑的墨,在攤兒前後晾曬一地。目不識丁的人們圍過來,請賣者一副副地念,覺得對胃口,就挑出來買下。

講排場、不通文墨的富戶往往不惜錢財裝門面,老早就請了文人(多為教書先生)、畫師到家中聚會。畫師低頭作畫,少言寡語;作對文、寫對子的人搖頭晃腦,苦思冥想,力創新意。半天下來,對聯、門畫攤了一屋子。主人家高興,學著文人樣子叫喊:「請坐,諸位賓朋高手,為吾作對子、畫門神,勞苦功高。余備薄酒,請諸位喝飽。」眾人一齊響應,大碗喝酒,大塊吃肉,來個酒醉飯飽。飯後,文人們選好留給主人家的作品,自己則帶上事先藏在一邊的對子和門神,在道謝聲中離去。餘下的對聯、門神,就成了主人送親朋的禮品。

春聯、門神是「栽」在各家門上的兩對「迎春樹」,上面落著吉祥和喜慶,烘托出一派春色和年景。今天,許多人家過年也貼對聯和門畫,但都是大同小異的印刷品,風格單調,沒有了古時買賣的風情、請人撰寫的熱鬧。

挖年藕

十堰民諺雲:「臘月二十七,挖藕不洗泥。」藕農為啥趕在天寒地凍的臘月二十七挖藕?這里有個說法。

十堰人過年,家家都燉藕。藕在年宴上可以涼拌、爆炒。酒喝半酣時,上一盤嫩白清脆的酸辣藕片兒,或是辣椒爆藕丁,那是上好的菜。過年前後半個月,藕放長了會干、會爛,到了臘月二十七八才買,帶泥保潮、保鮮、能放。特別是小田藕,好煮,好吃,受人喜愛。像房縣蓮花池、丹江口六里坪、竹溪水坪的藕,舊時都是俏貨,都要留到臘月底才挖了賣,一斤賣三斤價,還帶著泥巴。因此藕農們都「留藕在田,等著過年」。

臘月底挖藕是件辛苦事。晴天還好,趕上霜凍、結冰或下雪,就更苦了。「天下雪,藕遭劫,下田挖藕不怕邪(雪)」。年前那幾天,藕田邊煙霧繚繞,一群群的人站在田埂上,挖藕、守藕、買藕、販藕的你來我往。舊時沒有防水靴,挖藕的人赤腳踏進冰渣子響的泥水中,揮臂鏟泥,雙手摸著藕枝,順著長向,小心地往上提。一枝完好無損的藕出泥,挖藕人雖然手腳都麻木了,卻還提著藕向人炫耀。喜得買藕人又心痛又贊許,高喊「快上來烤烤火」。田埂上的火是女人、孩子和藕販子們撿來殘荷葉、樹枝乾草燒起來的。濃煙滾滾罩荷田,藕香煙熏抗大寒。誰說藕農心不苦,只為多掙幾個錢。從天亮下田,到天黑收工,一人能挖一擔藕,許多辛苦都得到了回報。中午,主婦炒一葷一素兩個菜,拎一壺熱黃酒,放在地頭上給他們吃。那些想買藕的客人,把整包的香煙塞給挖藕人,有時還帶點糖果給孩子,和挖藕人的女人說笑話拉關系,也就是想買到修整干凈、不斷不爛的好藕。這時挖藕人很俏,對來搶購的二道販子們不屑一顧。二道販子奔了張田奔李田,最後買的都是又瘦又爛的殘藕,但仍能賺錢,因為此時殘藕也俏。

酥炸菜

鄖陽酥炸習俗,江南江北不同。江南與四川、襄陽接壤,江北與陝西、豫南交界,酥炸菜吸收四周特點,加上武當道教、流放文化的影響,花樣百出。

酥炸菜,就是把食物放進煮沸的油鍋里炸好存放起來。十堰年俗中的「春酒宴」很講究,除了菜多、花樣多,還要簡便省時。酥炸菜能變花樣,可以臨時拼湊,缺少不得。酥炸菜可拼涼盤,丟湯鍋,因此十堰諺雲:「臘月二十八,家家動酥炸」,實際是提前做年菜。

十堰酥炸菜從內容上分有葷、素兩大類,從品位上分有鄉土、城市、高山、道教及宮廷的不同,從味道上分有咸、甜、麻辣、酸辣的差別,從口感上分有酥脆型、酥軟型。酥脆型鬆脆易碎,酥軟型耐嚼味長。

葷炸菜,是將動物肉與其它食物混和入炸;素炸菜,即紅薯、麥面、雜糧、洋芋、青菜、野菜等混和入炸。武當山道觀以「武當八珍(豆腐、麵筋、木耳、磨菇、山葯、黃精)」為主料,酥炸出多種葷型素菜,如「炸豬排」、「炸鱔魚」、「山葯黃精肉」等,都是讓香客們口饞的齋中「葷」品。

這里舉兩種做法:油炸「豬排」,用冬竹筍切節為「骨」,外纏豆油筋,做成豬排狀,調雞蛋汁,下油鍋炸後,金亮噴香,酥脆可口,造型足以亂真;酥炸「鱔魚」,將大朵香蕈切成一指寬的條,微炸後再改塊,背黑肉黃,頗似鱔魚片,再加青椒、胡蘿卜、黑木耳等爆炒,青、紅、黃、黑分明,色香味俱佳。

十堰各地較普遍的酥炸菜有酥肥肉、酥排骨、酥全魚、酥雞丸、酥鴨翅、酥春卷、酥麻葉、酥豆腐丸、藕夾等。江北特色的有紅薯丸、油饃筋、全鵪鶉、羊肉丸子等。江南特色的有酥卷兒、綠豆丸、洋芋丸、牛肉丸、蘿卜丸等。現代引進的外來酥炸菜有獅子頭、酥狗肉、酥驢肉等。

蒸年菜

十堰民諺雲:「臘月二十九,蒸肉熬骨頭。」舊時沒超市,市場上無成品蒸菜,於是家家戶戶備蒸籠。大戶備大蒸籠,小戶用小蒸籠。平時蒸饃饃、蒸飯、蒸米酒,到了過年便蒸菜,叫做「籠沾葷」。

蒸菜分葷、素兩種。葷蒸菜有條子扣肉、粉蒸肉、蒸排骨等,雞、鴨、牛、羊、魚都可做蒸菜。蒸菜用中型土陶碗,因土陶碗出味。碗底先裝墊底菜,如扣肉墊霉乾菜,加主料醬豆;雞塊墊板栗;羊肉、牛肉墊蘿卜或胡蘿卜;老鴨墊老藕等。

扣肉不在吃肉。霉乾菜經蒸後油浸,加上醬豆的特殊臭味,是酒後拌飯吃的上好菜。為這一碗墊底菜,十堰家家屋檐下掛乾菜。粉蒸肉也是大眾喜愛的蒸菜,江北用大米摻苞谷粉,或糯米摻大米,加五香粉,拌肉塊上籠,肉香口味綿長。江南用高山「冷水紅」大米粉,加五香粉拌肉塊,蒸出來的肉砣子微紅,香氣撲鼻。可惜「冷水紅」產量低,現在基本絕種。

竹溪蒸盆是江南的特色蒸菜,主料是臘味(臘豬蹄、臘鴨、臘雞、臘豬排、臘豬肚等)。這些臘味加上配料混放在大土陶盆中,再加香菜、木耳、豆腐及泡椒老酸菜,用大火蒸四小時左右出籠。「蒸盆出籠,熱氣四走,主人發話,在席三杯酒。」

忙年不累人,忙得也高興。年貨辦進門,家家喜盈盈。豬殺了,菜齊了,只等年三十,掛紅燈,貼對聯,點上大掛鞭,圍吃團年飯,合家歡樂。

過年,是一個萬家團圓喜氣洋洋的日子,在外的人想回家與家人團聚,家裡人也盼著在外的人歸來。無論兜里有錢無錢,過年團聚是所有人的願望。臘月三十吃團年飯,是民俗中最有代表性的活動。

團 年

貼對聯。古代貼對子,面對大門,右邊為大,左邊為小。上聯貼右邊,下聯貼左邊,門楣貼橫批,門楣卯榫貼「春」或「福」字,然後貼門神。豬牛羊雞圈貼「六畜興旺」,糧倉貼「豐」,織布機、紡紗車貼「轉線」(賺錢之意)。

貼福字。十堰大多數人家過年都要在門上、牆上、門楣卯榫處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有的把「福」字美化成圖畫,有的則在壽星、壽桃、五穀豐登中嵌一個「福」字,以寄託對幸福生活的嚮往。

「福」字倒貼,表示「福運到」。傳說清代靖王府過年,家丁不識字,把「福」字貼倒了。靖王要殺這個家丁,這時來了個秀才,上門便磕頭。家丁忙問何事,他說靖王爺福到了。家丁趕緊報告,王爺出來一問,那秀才說:「我看王爺門上的『福』字貼倒了,是大喜,故而磕頭。」王爺一聽樂極了,便把秀才留在府上,還賞了倒貼「福」字的家丁三塊大洋。還有個故事說,明太祖朱元璋用「福」字作暗記,准備殺人。好心腸的馬皇後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家家都貼「福」字。其中一戶不識字,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朱元璋下旨要把那家人滿門抄斬。馬皇後忙說:「這是福到的意思。」於是這家人免了災。以後,人們便以此來紀念馬皇後。

團年飯。古時團年飯很講究,比喜宴還豐盛,有涼拌菜、炒熟菜、蒸扣菜、燉湯菜,還有的上花生、瓜子等。冷盤有黃豆芽、豬肝、牛肉、香腸、臘魚、雞爪子(又名 「抓錢手」)、腌雞鴨蛋及小青菜等。冷盤的第一盤是黃豆芽,擺的形狀像一隻金黃色的如意,故名 「如意菜」,取 「年年如意」之意。炒熟菜有雞鴨肉塊、豬肉塊、豬腰花、糖醋溜魚等,葷素搭配。蒸菜即各種蒸肉、八寶飯、紅薯丸子、蒸酥卷等。湯菜以蓮藕熬豬蹄、牛羊肉蘿卜湯為主,漢江河邊還有蒸盆魚、翹嘴鮊魚湯、黃桑魚湯。竹溪縣有臘、鮮混合的 「竹溪蒸盆」等。

菜上齊了,點燃一大掛鞭炮,炸得門前火花亂飛。全家拜神畢,在祝福聲和歡笑聲中,饞了一年的團年飯才開吃。團年酒鄖縣有老黃酒,房縣有乳白黃酒,其它地方多用苞谷酒。在家長的帶動下,全家人依次舉杯向長輩敬酒,祝長輩幸福長壽。然後觥籌交錯,喜氣溢滿廳堂。

江南收席時端上一大碗香蕈湯,這是用肥母雞清燉的,放入香蕈條,加幾棵菠菜,叫「紅嘴鸚鵡香蕈湯」。湯色青、白、紅、橙,特具山珍香味。江北團年宴上少不了一盤整魚。小孩伸筷子去戳,長輩往往勸阻:先吃大碗菜。最後那一大盤整魚便留了下來,代表「年年有餘(魚)」。

若哪家當年有人去世,團年時便按輩份在桌上放一套碗筷,以示死者回家團年。因門神是攔鬼的,這家便不貼門神,不貼紅對聯,而貼黃紙寫的對子。

如今生活條件好了,在飯店訂團年飯的不少。這樣省了主婦的辛勞,但也少了點家庭團年的溫馨和樂趣。城裡人覺得年味不足,便去鄉下過年,以尋找失去的民俗。

舊時,出了嫁的姑娘不能在娘家團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頒布後,娘家婆家都是直系親屬,加上是獨生子女,兩家在一起吃團年飯的新風便出現了。還有姑娘女婿趕到兩家團兩個年的。

包餃子。十堰人大年初一吃餃子,也叫「吃元寶」。因餃子白白胖胖的,就像銀元寶。吃元寶,意味著「添財進寶」。這與十堰的流放文化有關。流放到十堰的王公貴族都受過驚嚇,總提心吊膽地怕被殺。餃子與「絞死」諧音,為避諱,便叫「元寶」。

大年初一吃的餃子,都是頭天晚上包好的。家庭主婦在年三十的下午,偷空舀幾瓢上好的白面,和好放在灶頭。然後擇蔥、切姜、洗白菜,接著廚房傳出「嘭嘭」的剁肉餡聲。直到團年時,一家人坐齊了,主婦才擦擦手,上桌吃團年飯。不等散席,也不等洗碗,便又忙著擦洗裝餃子的篩子、簸箕。吃完團年飯,全家總動員,一齊包餃子。

有個神話說,明代修玄岳門時,張三豐在工地做飯,一人做管百人吃。一天,他說包餃子吃,大家不信,他拍胸擔保。有個小工好奇,趴在廚房門縫偷看,見張爺只包一碗餃子,煮熟後自己吃了。然後蹲在灶上屙餃子,一會兒便屙了一大鍋。收工後,人們邊吃餃子邊贊張爺有本事,就那個小工沒吃。後來九十九人成了神仙,只有那小工還在凡間干苦力。

洗磕膝蓋。老人們講,除夕團年後,要洗磕膝蓋兒,洗了就會有錢收。這應該是兒戲之言。臘月天冷,小孩不願冼澡。大人又忙,不便強逼,只好用哄的辦法,編出這樣的話來。小孩信以為真,忍著冷去洗澡,用力搓磕膝蓋兒。大年初一給長輩拜年,果然得了錢。至今,有人沒掙到錢還說「過年沒洗磕膝蓋兒」。

守歲。《荊楚歲時記》載:「歲暮家傢具蔌,詣宿歲之位,以迎新年,相聚酣飲。」意思是說,這一夜,家家備酒菜,全家人守歲、飲酒迎新年。守歲前,在祖宗牌位前供一碗守歲飯,到正月十二倒在街上或路上,以「去故納新」。晉代周處《風土記》:「除夕,大旦不眠,謂之守歲」。

守歲也叫「熬年」。相傳古代有種叫「年」的怪獸,每到年三十晚就出來傷害人畜,毀壞田園。人們為躲避「年」,當晚早早關緊大門,不敢睡覺。有一年三十晚上,「年」竄進一個村子,把一村人幾乎吃光了。只有一家掛紅布簾、穿紅衣服的新婚夫婦平安無事,幾個玩鞭炮的孩子也倖免於難。從此人們知道「年」怕紅、怕光、怕鞭炮聲,過年那天便家家貼紅紙、穿紅袍、掛紅燈籠、敲鑼打鼓、燃放鞭炮,「年」就不敢再來了。
再不選我就太不夠意思了。

閱讀全文

與鄖陽哪裡有賣動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8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