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孩子極度恐懼害怕蟑螂,已經影響正常生活,怎麼辦
一,認知療法。告訴她,蟑螂更怕她。
二,行為療法,包括系統逗培脫敏法,一步一步接近昆蟲(包括其他昆蟲),最後習慣適應。
三,多一些戶外活動,體育運動。
四,太嚴重的話山滾唯,咨詢心理醫生。治療一下恐懼備枯症。
❷ 男孩子害怕放鞭炮及害怕小動物的解決方法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此種情況是寶寶膽小造成的。
孩子膽小、恐懼、內向、害羞、怕生、不喜歡與陌生人說話與多種因素有關的。
1、與家庭環境有關。有的孩子生活范圍很小,平時只生活在自己的家庭里,很少出去玩,接觸外人少,依賴性較強,不能獨立的適應環境,這樣的孩子見生人就躲藏,如果模察到新的環境,適應比較慢。
2、家庭教育方法不當。有些孩子不聽家長的話,如果哭鬧或不聽話、不好好的吃飯時,家長用孩子害怕的.語言嚇唬他,如說:"你再哭我把你扔到旦茄茄外邊讓老虎吃了你",如果寶寶想玩泥,家長怕弄臟衣服,說:泥里有蟲子納配咬你的手等,恐嚇孩子,從而孩子失去了安全感,形成膽小內向怯懦。
3、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限制過多,形成孩子不敢嘗試與實踐中獲得知識,取得經驗,這也造成膽小內向怯懦。
對於膽小、恐懼、內向、害羞、怕生、不愛說話的孩子,怎麼辦呢?
1、給孩子創造一個和諧、輕松的環境。孩子在一種和諧輕松的環境中,容易形成自信、平穩的性格。家長之間有事多商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鬧。
2、不用過於生硬、恐嚇的手段教育孩子。家長如果恐嚇孩子,用一種極端的方法,如有的家長在孩子不聽話時,就罰孩子蹲黑屋子;有的說孩子不聽話,妖精就會把孩子抓走;這樣的方法就容易造成孩子膽小、怯弱的習性。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要心平氣和,循循善誘。
3、在家長的幫助下,鼓勵孩子做一些挑戰極限的事情或參與挑戰的刺激性活動。
4、培養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充分放權,鼓勵孩子獨立。平常應該讓孩子自己做一些事情。
5、讓父親影響孩子。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男性是一種陽剛、勇敢、自信的代表,多讓父親帶孩子玩耍,做游戲,有利於培養寶寶的良好的品行。
總之,隨著寶寶的增長,要讓孩子多接觸外界事物,多認識世界,多於小朋友交往,鼓勵孩子去探索與嘗試,從實踐中培養孩子的勇敢精神。
❸ 我家兒子四歲半,特別膽小,怕小動物,家長應該怎麼去引導
小孩膽小怎麼辦,有啥方法?
7、孩子犯錯不能動不動就大聲的打罵,這樣很容易傷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久而久之就容易走上自閉,把自己圈起來,是很危險和錯誤的做法。孩子犯錯要引導,講道理,誘導也行,盡量動嘴別動手!動手那是實在沒辦法的事情。
8、要多給孩子與孩子之間的玩耍交流,不能老是就是寫作業寫作業。孩子與孩子之間的共同語言很多的的,特別是孩子自己認識的孩子朋友,多和朋友一起玩耍,增加交流,這個是最有效鍛煉孩子膽量的方法
❹ 孩子害怕狗怎麼辦
小孩怕狗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出於自我保護的本能。畢竟孩子還小,自我保護能力比較差,對外界不熟悉的事物既好奇又恐懼。大人可以帶著孩子多走走,多看看,告訴孩子怎麼與動物科學地溝通,交流,相互尊重,和諧相處,盡量遠離有敵意的動物。尤其是看見狗狗絕對不能逃跑,因為這樣會激起狗狗捕獵的本能,也不能和狗狗對視,因為這是一種敵對表現,要慢慢後退,用眼角餘光觀察狗狗的一舉一動。對於善良溫順的狗狗可以先熟悉,然後,帶著孩子和狗狗做游戲,以增強彼此的信任感。
面對孩子的恐懼,家長要怎麼做?①理解孩子家長們首先要學會換位思考,小朋友們面對未知的生物,或是比自己體積大的動物會有害怕的心理,面對孩子的恐懼家長應該給予理解,而不是一味地指責孩子膽小。並且家長要學會給孩子時間,小朋友對動物的恐懼也是暫時性的,有的孩子在長大之後,認知增加後恐懼感也會逐漸減小,家長們不要放大孩子的恐懼。②狀態輕松有的時候孩子的恐懼往往有一部分是家長造成的,比如家長會恐嚇孩子,讓狗咬你或是讓狗撲你,這樣孩子對於狗就有了負面的印象。在孩子遇到狗的時候,家長們也要做好情感引導,比如說這只狗多麼可愛啊,而不是說這只狗也太大了吧,保持鎮定告訴孩子有媽媽在,藉助大人的力量給孩子多一些安全感。還有的家長自身也害怕動物,所以孩子也會跟著抵觸,當父母保持一個輕松的狀態,面對寵物自然放鬆,孩子也會去慢慢接近。孩子怕狗怎麼辦?1)養一隻寵物通過養一隻寵物,讓孩子和狗狗接近能夠消除孩子的恐懼感,親自養狗讓孩子直接面對和了解狗狗。從小狗開始養育,讓孩子體會到寵物的忠誠與可愛,與動物之間慢慢建立了信任,孩子就會逐漸放下膽怯,消除內心的恐懼。2)培養孩子的愛心家長們應該教會孩子去尊重小動物,在不了解動物的性情時,最好要保持距離,並且培養孩子的愛心,可以帶著孩子去接觸一些溫和的小動物,讓孩子與動物和諧相處,了解動物們的可愛。鼓勵孩子面對寵物,當孩子內心有了安全感,就會信賴寵物,並且善待每一個小動物,不會再害怕了。3)教會孩子常識家長們要告訴孩子一些對待小狗的常識,比如不要一直看著狗做怪動作,或者追著狗跑,只要你不去挑逗惹怒它,它也不會去攻擊你。另外在狗吃東西的時候,也不要接近它互動玩耍,狗護食是種本能,在這樣的情況下接近很容易發生危險,同理有母犬呵護的小狗,孩子們也不要接近,母狗出於護子也容易傷害到孩子。如果狗沖著孩子叫的時候,也不要過於慌張,別去攻擊小狗,感到害怕了也可以呼叫狗的主人,讓其主人去管束
❺ 寶寶對小動物產生恐懼的原因及應對方法
都說小動物是我們人類的朋友,但對於小動物,每個寶寶的態度卻是不盡相同。有的寶寶看到小動物就挪不動腳步,非要和小動物玩上一會兒才能走;而有的寶寶害怕小動物,任憑爸媽怎麼勸說都不肯靠近小動物。那麼,該如何消除寶寶對小動物的恐懼,讓他們充分享受到與小動物一起玩的愉悅呢?
狗見到陌生的面孔就拚命地吠,小孩見到面目猙獰的狗,拔腿就跑,狗以為是壞人,沖上去就是一咬,這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情景之一。對很多小孩子來說,一些長得和自己不一樣的小動物很令小孩子害怕,見到小動物時不僅嚇得哇哇大哭,回來後還惡夢連連。
生活中,很多寶寶對一些特定動物(如蟲子、貓、狗等)會有恐懼感,有的爸爸媽媽不禁會緊張地問:「寶寶是不是患上動物恐懼症了呢?」其實不全然如此。
恐怖情緒在幼兒身上是很常見的,年齡越小,越容易對具體的事物產生恐懼。大多數寶寶對特定動物的恐懼程度並不強,不會影響其正常活動,所以不足以稱作是動物恐懼症。這種恐懼情緒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家長的幫助,會逐漸消失。
寶寶對特定動物產生恐懼情緒的原因有:
1、對某種特定動物缺乏了解,比如有的寶寶不知道貓和狗這類溫和的動物是不會輕易咬人的;
2、性格內向,膽小而敏感;
3、受到過大人們的嚇唬,如有的爸爸媽媽會對寶寶說:「如果你不聽話,狗狗就會來咬你!」久而久之,在寶寶的心目中,狗是一種凶惡的動物,愛咬人,從而寶寶對狗會產生恐懼情緒;
4、有被動物傷害過的經歷或是目睹動物傷害他人的經歷;
5、模仿大人們的行為,有的媽媽膽子小,見到蟲子或老鼠等動物會嚇得尖叫,寶寶便接收到了「這種動物很危險」的信號。
那如何幫助寶寶緩解對動物的恐懼情緒呢?爸爸媽媽們不妨對症下葯,靈活選擇嘗試以下這些方法:
1、跟寶寶詳細介紹某種動物的習性和特點,比如告訴寶寶,貓和狗這類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是可以和寶寶一起玩的,只要不去傷害它們。
2、給寶寶看某種動物的圖片,談論相關的話題,然後帶寶寶遠遠地觀察這種動物,再慢慢靠近,一步一步地消除恐懼。
3、如果寶寶是因大人們的嚇唬而產生恐懼情緒,可以向寶寶道歉,不應該編造故事來恐嚇,並告訴寶寶實際的真相,幫助寶寶走出恐懼。
4、對待有過被傷害經歷或是目睹動物傷人過程的寶寶,要告訴寶寶分清哪些動物是容易傷人的,哪些動物傷人只是為了自我保護,一般不構成威脅。
5、給寶寶作出榜樣,即使害怕也要盡量鎮定,表現出輕松的樣子,教會寶寶控制害怕的情緒。
這個過程不是很短時間內便能完成的,為了寶寶的健康成長,爸爸媽媽們必須耐心而溫和地幫助寶寶逐步緩解對動物的恐懼情緒。
❻ 如何改變孩子害怕小動物的心理心理健康
恐懼小動物的理由
恐懼、害怕,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是一種有機體企圖擺脫、逃避某種情景而又無能為力的情緒體驗。一個大人如果對某種小動物表現出很大的恐懼,不敢看、不敢摸,有的甚至導致身體上的不適,口渴、發抖、休克等,那麼這份恐懼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幼時一次恐怖的經歷,或者幼小的時候沒有及時改變害怕的心理。
幼時沒有及時糾正,長大後就需要專業心理醫師的介入了,催眠療法、強迫療法、情景治療等都是治療恐懼的好方法。但是有的人即使進行專業治療,也不一定有效果,反而成為某個心靈死角。
為了讓寶寶有個健康、敞亮的心理,媽媽要搞清楚寶寶何以會有恐懼心理、為什麼會害怕小動物。
當然,寶寶只是表現出一般的.害怕,並不說明什麼。如果一見到某種動物就非常緊張、苦惱、逃離,那麼媽媽就要觀察一下寶寶何以如此害怕。
對於小寶寶,媽媽是非常關心他們的安危的。媽媽為了不讓小寶寶被貓撓了、被狗咬了、被蟲子啃了,就會告訴寶寶:「咬人!寶寶躲遠點!」這樣說沒有錯,但是在寶寶沒有認識到這是怎麼樣一種動物的情況下,有可能阻礙寶寶對這種動物的探索興趣,今後更無從知道這種動物會在哪種情況下傷害自己,在哪種情況下不會傷害自己,思維意識只停留在這種動物很可怕上。所以,媽媽不要在寶寶沒有建立起對小動物的認識之前,動不動就對寶寶提出這樣的警告。
除了媽媽的負面教導外,寶寶親眼見到別人被小動物傷害的畫面、電視上播放的畫面、別人描述的畫面等,對寶寶來講都是一種不良暗示。
為了防止寶寶被外界資訊左右,媽媽需要從小帶領寶寶與小動物進行良性接觸。現在,養寵物狗的比較多,很多小狗狗都是非常友善的。媽媽可以在主人的陪同下,和寶寶一起喂喂小狗,摸摸小狗,然後告訴寶寶:「小狗狗很友善,輕輕地撫摸,小狗狗會很舒服!如果弄痛小狗狗,它可能就咬人了!」當狗狗不願意被人摸的時候,媽媽就說:「寶寶不摸了,小狗狗不願意了!」然後帶寶寶離開。
平時,媽媽可以在寶寶面前多講述一些小狗狗看家護院、保護主人、頑皮可愛的故事,這樣有利於寶寶對狗狗有個良好的印象。
培養寶寶和小動物的感情
寶寶是否喜歡小動物,關系著寶寶未來性格的發展。那些喜歡小動物、願意養小動物的寶寶,會更有愛心,在人際交往中更願意付出、更勤快等。
6歲以前的兒童,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是有生命的個體。所以,他們會把小動物當成有思想、能活動的小夥伴,寂寞了、不開心了、受委屈了的時候,會對著小動物訴說。這個過程,有利於寶寶的思維發展。所以,媽媽要注意培養寶寶對小動物的感情。
寶寶小的時候,很自然地要躲避小動物。這個時候,媽媽可以對寶寶說:「小動物很可愛的,寶寶不怕啊!」當寶寶玩耍的時候,媽媽可以故意把小動物放在離寶寶近點的地方,或者抱著小動物玩耍。也許寶寶並不在意媽媽的行為,時間長了,次數多了,寶寶害怕的情緒就會減弱以至消退。媽媽就能發現,寶寶從能接受小動物在他身邊,發展到和小動物玩耍了。
很多媽媽不喜歡小動物,是覺得小動物身上有病菌,不利於寶寶的健康。其實,那些經常洗澡的小狗狗,身上並不臟。偶爾摸摸,不會傳染到病菌。如果寶寶摸完,媽媽就給寶寶洗手、洗澡就更好了。
寶寶的愛心、好奇心都很強,如果媽媽鼓勵寶寶給狗狗餵食,寶寶會非常願意的,但是也會表現出害怕的情緒。媽媽可以一邊喂,一邊鼓勵寶寶學。有媽媽陪伴,寶寶不會特別害怕。
如果寶寶已經對某種小動物產生了畏懼心理,即使這種小動物對寶寶不會有傷害,媽媽都不要強行把寶寶和小動物放在一起,媽媽要盡可能地忽略寶寶的這種情緒,但只是表面忽略,內心裡要想辦法去改變寶寶。
家裡也可以養一些安全性較高的小動物,比如小白兔、小烏龜、小金魚、小荷蘭鼠等,平時,和寶寶一起喂養、整理衛生,逗小動物玩。小動物很乖巧的,對於喂養它的小主人會有情感上的回應,能夠促進寶寶對小動物的喜歡。
媽媽可以多帶寶寶去動物園、昆蟲館遊玩,到海洋館、寵物市場等地方參觀,教寶寶認識各種動物,並告訴寶寶:「動物是人類的朋友,要保護它們。」
除此以外,媽媽多給寶寶看看關於小動物的書和畫片,給他講一些小貓小狗和小寶寶做朋友的故事,再帶他到有寵物的朋友家做客,讓他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麼跟小狗小貓一起玩的,都能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
❼ 我家孩子膽小怎麼辦,連小動物都怕
這個年齡怕動物是正常的,家長決不應認為孩子是膽小鬼,甚至發火。更不應該是讓孩子嘗試(怕貓就抱貓過來)。做法:一是忽視法。當領著孩子見到他怕的動物時,大人以漠視不在意地繼續走路,或繼續干自己的事。孩子一旦要怕就領開。二是視線轉移鬆弛法。孩子見到動物害怕時,讓孩子做鼓肚子作深呼吸,攥幾下拳頭再甩甩胳膊(平時可訓練一下),督促孩子做這個動作,緩解緊張轉移注意力。逐漸消除緊張也減少怕的情緒。三是隨其自然,逐漸隨著成長就不怕了。提示:關鍵在大人的教育,平時就淡化這件事,不認為是勇敢或懦弱的表現,害怕自然就消除了。
❽ 孩子有「動物恐懼症」,家長怎麼辦
你的孩子對特定動物有非理性恐懼嗎?美國精神醫學學會表示,這是「動物恐懼症」。透過了解症狀原因、面對的步驟,家長可以嘗試帶孩子一步步走出陰影。
你身邊一定有這樣一個人,他對小動物懷有莫名恐懼,一看到狗或貓就完全不敢靠近、嚇得閃避,即使面對的是只可愛沒有攻擊性的小型犬,或是老到幾乎動不了的胖貓。也許,這個人是你的孩子,你為了他的反應感到納悶,旅睜甚至困擾。
對特定動物帶有非理性的害怕,稱為動物恐懼症(Zoophobia 或 animal phobia)。根據美國精神醫學學會《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5版(DSM5),動物恐懼症被歸類在「特定恐懼症」里,亦即考慮文化背景因素,這些焦慮與實際情況中的實際危險不相稱。
動物恐懼症中,最常見的分支有恐犬擾鎮塵症、恐貓症,也有恐鳥症、恐蛇症,甚至有些人對凡是非人類的動物都會恐懼。這些人不只無法享受與小動物互動的療愈,日常生活也可能受到影響——他在街上遇到遛狗的人時可能會躲在別人身後,或是抵死不造訪家裡養寵物的親友。
事實上,這份恐懼背後往往有原因,而且也許有解方。
造成恐懼的原因數不清,最常見的是曾被這類動物驚嚇或傷害,例如小時候自己或身邊的人曾被狗追、被貓抓傷;如果他的父母對這些動物一樣莫名懼怕,父母的影響也極可能是原因之一 —— 臨床心理師薩曼莎・羅德曼(Dr. Samantha Rodman)表示:「 恐懼常常是由家長傳給孩子的 」。不過,也可能根本沒經歷特殊事件,他出於內心的想像或曾看過的電影情節,非理性的害怕某種動物。而且,一隻動物帶給他的害怕,往往會延伸到它所有的同類上。
《》綜整《美好心靈》(verywell mind)與《今日父母》(Today's Parent)報導,提出以下幾個方法,讓家長協助孩子擺脫動物恐懼症:
孩子可能從小就怕動物,而這些恐懼很難馬上消失,所以請家長調整好期待,別強逼他與動物互動。在孩子驚慌時,可以提醒他有意識地深呼吸,有助於舒緩壓力反應。
把孩子的恐懼當一回事,但不把它標簽化。英國心理治療師兼家長教育者安德里亞・奈爾(Andrea Nair)認為,家長若在孩子面前對別人說「我孩子很怕狗,」便強化了這個事實緩禪,某種程度暗示這件事難以改變。她建議家長改口說:「我孩子還沒准備好和你的狗作朋友。」
邁出小步慢慢接觸,讓人漸漸習慣,是常見的治療方法。例如,先帶孩子看動物的圖片或影片,再觸摸類似動物的材料,接著可以把玩動物玩偶,最後輕輕觸碰真實的動物。這些步驟應在親友或治療師陪伴之下,在舒適且能掌握的環境中進行。
有些家長會決定直接養一隻動物在家,以對付孩子不合理的恐懼。這招可能有用,但也可能帶給孩子過大的驚嚇,反而造成反效果。
事先講解、正確示範,會幫你的孩子對動物行為多一層認識。舉例來說,可以邊進行、邊對旁邊的孩子說明:「我要來認識這只狗羅,他會熱情的嗅我來打招呼。哈羅,狗狗你好。你看!狗狗在舔我!」這么做之前,你要先了解動物的肢體語言和行為,才能教導孩子什麼時友善的動物會做的行為,還有要怎麼安全的和它互動。
路上遇到動物時,若對方不具攻擊性,可以教孩子「假扮一棵樹」,不用一貫的落跑、尖叫或求救,因為這些行為可能讓動物更興奮;反之,將兩只樹枝(手臂)抱在胸前,低頭看著樹根(腳),安靜在心裡數數字,直到這只動物對你失去興趣走掉。這方法能避掉不想要的熱情關注,而且能帶給孩子自我掌控的感覺。
有時候要靠自己獨自克服恐懼,可能很困難。與多數其他的恐懼症一樣,心理治療和咨詢課程對動物恐懼症派得上用場。專業的治療師往往能幫助孩子找出恐懼症的根本原因,規劃克服恐懼症的步驟和治療方法。
動物恐懼症並不有趣,而且不治療,恐懼感往往會隨著時間加劇,伴隨著孩子長大。然而,在協助和努力之下,帶孩子擺脫動物恐懼症的陰影,也許沒有你想的那麼難!
❾ 孩子特別害怕狗怎麼辦
當孩子流露出害怕小動物的情緒時,家長應該及時安慰孩子,而不是粗暴的辱罵責備孩子膽小。要不斷的鼓勵孩子,讓孩子相信自己能夠大膽的與小動物交流。家長可以選擇品性良好性格溫順的小動物飼養,比如飼養小金魚、小烏龜之類的小動物,先帶頭和小動物親近,孩子覺得小動物挺有趣,也會慢慢不排斥也不害怕小動物了。
❿ 孩子很害怕狗狗怎麼辦
狗狗與孩子
人對於一些龐大的事物可能天生就有這一定的恐懼感,所以當孩子第一次看到一些體型較大的狗狗會表現的很驚恐,即使狗狗並沒有什麼惡意,孩子們還是會表現的很驚慌,或者是大呼小叫。但是這樣的情況完全可以得到改善,關鍵是要看父母如何教育。
其實孩子對狗狗的態度如何跟父母的教育有著相當大的關系,現在很多孩子在外面看到狗狗就驚的大呼小叫的,這是因為他們的家裡不要狗狗,所以平時很少會與狗狗接觸,因而對狗狗也是不太了解。所以當他們看到狗狗之後,也就習慣性的有著一定的恐懼心理。而且很多父母牽著自己的孩子外出時,看到狗狗的話,會習慣性的將孩子遠離狗狗,因為他們怕狗狗太凶,會對自己的孩子產生傷害。當然這也是人之常情,畢竟他們怕自己的孩子受傷。但是這就會給孩子留下一種印象,說明狗狗是危險的,所以父母才會讓自己遠離它們,這樣只會讓他們對於狗狗的恐懼心理更甚而已。
所以父母如何對待這個問題很重要,其實我們大可不必那麼小心翼翼,因為大多數狗狗都受到了主人的牽制,如果飼主擔心,可以自己先上去試探一下狗狗,如果狗狗太凶,那麼可以帶著孩子離開,但是是像金毛、拉布拉多這樣性格比較溫順的狗狗,我們完全可以讓她們和狗狗相處一段時間,這樣孩子就會漸漸地了解狗狗,知道它們其實並沒有那麼嚇人,這樣下次在看到狗狗時就不會表現得那麼驚慌了,孩子對於狗狗的好感度也會有所提升。這樣如果自己想要飼養狗狗的時候,就能很好地解決孩子害怕狗狗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