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麼算動物滅絕
這個不好算,也沒有查到有嚴格的規定。一般是50年沒有野外發現,就可以認為該物種滅絕。
對於已經比較准確地掌握個體數量的物種,或已知分布范圍較小的物種,自其消失到宣布其滅絕的時間較短。如夏威夷烏鴉,當2002年,最後兩只已知的夏威夷烏鴉失蹤後,就宣布此物種滅絕了。
對於不掌握其個體數量的物種,或分布范圍較大的物種,宣布其滅絕的時間就比較長,如東部美洲獅自從1938年銷聲匿跡後,直到2011年才宣布該物種滅絕,期間超過70年。長江白鰭豚自2002年起就再沒發現。2006年曾對白鰭豚的生存水域進行了一次拉網式的搜尋,但一無所獲。從2002年至今已經十幾年過去了,也沒有正式宣布白鰭豚滅絕。
雖然野外個體已經許多年沒有看到過了,但遲遲不宣布滅絕,也有幾方面的原因。
一是匆忙宣布物種滅絕,後來又重新出現了,讓科學家面子受損。世界上不乏已經宣布滅絕的物種又被重新發現的例子,如自1954年後就再沒有發現的雲南閉殼龜,在2004年又重新出現了。印尼的金貓也是如此。
二是人們不願意承認物種滅絕,總是抱有一線希望,希望一個漂亮的物種也許還躲藏在某個沒人發現的角落。那就再等等吧!
❷ 大象、熊、獅子、紅狐狸、狼哪些是瀕臨滅絕的動物
它們全部都是瀕臨滅絕的動物。
瀕危動物:是指所有由於物種自身的原因或受到人類活動或自然災害的影響,而有滅絕危險的野生動物物種。從廣義上講,瀕危動物泛指珍貴、瀕危或稀有的野生動物。從野生動物管理學角度講,瀕危動物是指《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所列動物,以及國家和地方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
瀕危動物的分類標准:
①無危:雖然存在威脅但是目前並不嚴重。例如台灣藍鵲、狼等。
②近危:當一分類單元未達到極危、瀕危或者易危標准,但是在未來一段時間後,接近符合或可能符合受威脅等級。例如小頭睡鯊,兔猻等。
③易危:在中期內可能有比較高的滅絕威脅。例如:環尾狐猴、大白鯊、北極熊等。
④瀕危:其野生種群在不久的將來面臨絕滅的機率很高。例如藍鯨、熊貓等。
⑤極危:野生種群面臨即將絕滅的機率非常高。例如麋鹿、台灣鮭魚等。
⑥野外滅絕:只生活在栽培、圈養條件下或者只作為自然化種群生活在遠離其過去的棲息地時,即認為該分類單元屬於野外絕滅。例如單峰駱駝、台灣梅花鹿等。
⑦滅絕:如果有理由懷疑一分類單元的最後一個個體已經死亡,即認為該分類單元已經絕滅。例如袋狼、渡渡鳥、台灣雲豹等。
❸ 人類是如何知道某種物種滅絕了的
物種的滅絕要很長時間才能確定,常常有遺漏的被認為滅絕但還存在的物種,從功夫熊貓就可以看出。。。。
正經: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對「滅絕」做了嚴格的定義:當有充足的理由懷疑最後一個個體已經死亡時才可以認為這個物種已經滅絕。但是對於大多數野生動物,實際上很難獲得關於一個物種最後一個個體是否存活的確切證據。所以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對於判斷物種滅絕的標准又作了進一步說明:當在某一物種的全部歷史分布區域內進行了系列的徹底考察後沒有能夠發現一個個體時就可以認為這個物種已經滅絕,並且規定考察應該涵蓋該物種所有已知或可能的棲息地、採用適當的時間頻次(每天、每個季節或每年一次),並且歷次考察所經歷的時間跨度應該超過這個物種一個生命周期。
------ 引自網路
華南虎野外滅絕事件
為什麼許多保護學家認為華南虎在野外已經滅絕了呢?第一,從上世紀70年代初期至今,沒有任何官方或生物學家見到過華南虎;第二,我國在上世紀90年代初曾經組織過中外科學家進行規模較大的考察活動,涉及湖南、福建、廣東等省十餘個自然保護區,後來又擴大到浙江、江西等省,並使用紅外攝像技術,仍然沒有找到能夠證實華南虎存在的確切證據;第三,我國華南地區屬於經濟較發達地區,人類活動干擾大,生態系統不健康,缺乏華南虎所需要的足夠食物和棲息地。
棲息地是華南虎存在的一個最基本條件。如果這個地區連一大片保存完整的原始森林都沒有的話,就很難說這里會有老虎存在。我們更不要想當然地認為可以在旅遊地點或者風景名勝區看到老虎,從中國目前的現狀看,這是根本不可能的。此外,老虎是大型食肉動物,處於食物鏈和營養金字塔的頂端,它是否存在,還要取決於供養它的食物——大型有蹄動物如鹿、野豬、野羊等動物是否足夠豐富。從目前看,這樣的棲息地在我國也極為匱乏。
----- 引自網路
總結:說白了,這個就是物種調查,在該物種可能的生存環境就是一個勁找,在一個生命周期內,分多次使勁找(特別是植物)。找到最後,沒找到,於是一篇沒有任何收獲的論文誕生了,這個物種滅絕了。。。
PS: 人類不是對每個物種的滅絕與否都感興趣,只對只對一些對生態對人類有重要意義的種類感興趣。現在比大熊貓稀少的種類多之又多,誰管它是死是活喲,說白了就是不值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