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墨脫保護區有哪些動物

墨脫保護區有哪些動物

發布時間:2023-05-01 06:41:04

『壹』 西藏有哪些國家保護動物

西藏高原上的國家保護動物

第一類

序號 種類名稱 在西藏的地理分布范圍 產地特點
1 長尾葉猴 樟木、亞東、吉隆、墨脫 西藏特產
2 滇金絲猴 芒康
3 小爪水獺 西藏東南部
4 金貓 西藏南部及東南部
5 雲豹(龜紋豹) 西藏東南部
6 金錢豹 西藏東部及珠峰地區
7 虎 林芝地區
8 雪豹 西藏各高大山脈
9 野驢 藏北無人區
10 白唇鹿 那曲東部及昌都北部
11 野氂牛 那曲地區、阿里地區
12 羚牛 林芝地區
13 赤斑羚 林芝地區
14 藏羚 那曲地區、阿里地區
15 白獾 西藏南部
16 斑尾榛雞 那曲地區
17 棕尾虹雉 林芝地區、珠峰地區
18 白尾梢虹雉 西藏南部
19 藏雪雞 廣布於西藏
20 灰腹角雉 西藏南部
21 黑頭角雉 西藏南部、珠峰地區
22 黑頸鶴 廣布西藏
23 棕頸犀鳥 墨脫
第二類

序號 種類名稱 在西藏的地理分布范圍 產地特點
1 熊猴 林芝及昌都地區
2 獼猴 林芝地區、珠峰地區
3 棕熊 西藏北部
4 馬熊 西藏北部 西藏特產
5 小熊貓 西藏東南部、珠峰地區
6 水獺 西藏東部及南部
7 大靈貓 西藏東南部
8 小靈貓 西藏東南部
9 從靈貓 西藏東南部
10 猞猁 廣布於西藏
11 免猻 西藏北部
12 馬鹿 西藏東部及東北部
13 水鹿 昌都東部
14 毛冠鹿 西藏東南部
15 麝(獐子) 廣布於西藏
16 藏原羚 西藏北部及東部 西藏特產
17 羚 西藏東南部及珠峰地區
18 斑羚 西藏東南部
19 盤羊 廣布於西藏
20 普氏原羚 西藏北部
21 白瑟鷺 西藏東部
22 白額雁 西藏南部
23 天鵝 阿里地區
24 猛禽 廣布於西藏
25 血雉 西藏南部
26 孔雀雉 吉隆(新近發現分布於西藏)
27 勺雞 西藏東南部
28 紅腹角雉 西藏南部
29 紅胸角雉 西藏南部 西藏特產
30 藏馬雞 昌都、林芝地區,那曲東部 西藏特產
31 蓑衣鶴 西藏南部 西藏特產
32 灰鶴 西藏南部
33 棕頭鷗 廣布西藏
34 鸚鵡(二種) 林芝地區

『貳』 青藏高原有哪些珍惜的野生動物

在青藏高原上,生活著大約210種野生哺乳動物,佔全國總種數的50%左右。在這些野生動物中國家一、二級保護種佔有很大比例如:金絲猴、藏羚、野氂牛、藏野驢、盤羊、雪豹、羚牛、白唇鹿、梅花鹿等。

一、金絲猴

金絲猴(拉丁學名:Rhinopithecus),毛質柔軟,鼻子上翹,有緬甸金絲猴、怒江金絲猴、川金絲猴、滇金絲猴、黔金孝姿絲猴、越南金絲猴6種,其中除緬甸金絲猴和越南金絲猴外,均為中國特有的珍貴動物。

金絲猴群棲高山密林中,以漿果、竹筍、苔蘚為食,亦喜食鳥蛋等肉類,棲息地海拔很高,身上的長毛可耐寒。6個品種均為珍稀品種,均列為紅色物種名錄瀕危品種。

二、藏羚

藏羚羊(學名:Pantholops hodgsonii):體長135厘米,肩高脊雹80厘米,體重45-60千克,雌性略小。頭形寬長,吻部粗壯,鼻部寬闊略隆起。雄性具黑色長角。

棲息於海拔3700-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帶,早晚覓食,善奔跑。可結成上萬只的大群。夏季雌性沿固定路線向北遷徙。

由於常年處於低於零度的環境,通體被厚密絨毛,為中國一級保護動物,已成立羌塘、可可西里、三江源等自然保護區,主要分布於中國以羌塘為中心的青藏高原地區(青海、西藏、新疆),少量見於印度拉達克地區。

三、野氂牛

野氂牛(拉丁學名:Bos mutus),是家氂牛的野生同類,四肢強壯,身被長毛,胸腹部的毛幾乎垂到地上,可遮風擋雨,舌頭上有肉齒,兇猛善戰。是典型的高寒動物,性極耐寒,為青藏高原特有牛種,國家一類保護動物。

棲息於海拔3000~6000米的高山草甸地帶,人跡罕至的高山大峰、山間盆地、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等各種環境中,是食草動物,分布於新疆南部、青海、西藏、甘肅西北部和四川西部等地。

四、藏野驢

西藏野驢(學名:Equus kiang):是所有野生驢中體型最大的一種,平均肩高為140厘米。外形與蒙古野驢相似。頭部較短,耳較長,能夠活轉動。吻端圓鈍,顏色巧野絕偏黑。

全身被毛以紅棕色為主,耳尖、背部脊線、鬃毛、尾部末端被毛顏色深,吻端上方、頸下、胸部、腹部、四肢等處被毛污白色,與軀干兩側顏色界線分明。

它們外形似騾,體形和蹄子都較家驢大許多,顯得特別矯健雄偉,因此在當地人們常常把它們叫做「野馬」。

五、盤羊

盤羊(學名:Argali sheep):雄性肩高可達120厘米,體重可達200千克。雄性的彎角粗大,長達1米以上,向下扭曲呈螺旋狀,外側有環棱。

雌性的角非常短,而且彎度不大。毛的顏色從淡棕色至白灰色,胸、腹部的顏色淺一些。脖子白色,沒有類似赤羊的鬃毛。

主要分布於亞洲中部廣闊地區,包括中國、俄羅斯、哈薩克、烏茲別克和蒙古。中國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肅、西藏、四川、內蒙古地區。

『叄』 西藏有哪些野生動物

西藏已發現野生哺乳動物142種,鳥類488種,爬行類動物56種,兩棲類動物45種,魚類68種。西藏野生脊椎動物共計799種,構成了西藏的動物資源優勢。在這些動物中,野驢、野氂牛、馬鹿、白唇鹿、黑頸鶴、小熊貓等123種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動物,佔全國重點保護動物的1/3以上。其中滇金絲猴、孟加拉虎、雪豹、西藏野驢、野氂牛、羚牛等45種野生脊椎動物是瀕危滅絕或西藏特有的珍稀保護動物。在海拔3000~4000米的喜馬拉雅山麓,偶爾可以見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喜馬拉亞塔爾羊」。
下面列舉西藏珍貴的野生動物:
雪豹

雪豹是高原地區的岩棲性的動物,一般棲居在空曠多岩石的地方。由於它常在雪線附近和雪地間活動,故名「雪豹」。它全身長毛之下又有著濃密的底絨,能夠抵禦嚴凜的風寒。
岩羊

岩羊系青藏高原特有物種,棲談困攜於海拔2500~5000米的無林山地。夏季結成十至數十隻的群,冬季則結成數百隻的大群,由1隻或數只公羊率領。主要在黃昏活動,常有1隻或幾只公羊立於高處含伏突出的岩石上瞭望,當敵害開始接近時則迅速奔向高山裸岩地帶,由於毛色與岩石極其相近,故不易被發現。夜間及中午在岩石或岩石旁休息,晨昏到小溪邊飲水。以草、小灌木、苔蘚為主要食物。
猞猁

猞猁體型似貓而遠大於貓,生活在森林灌叢地帶,密林及山岩上較常見。喜獨居,長於攀爬及游泳,耐飢性強,可在一處靜卧幾日,不畏嚴寒,喜歡捕殺狍子等中大型獸類。
西藏棕熊

西藏棕熊是世界上最稀少的棕熊之一。軀體粗壯強健,性兇猛而力大,主要棲息在山區的森林帶,食性較雜。
野氂牛

野氂牛又叫野牛,國家一類保護動物,藏名音譯亞歸,是我國青藏高原一帶的特產動物,性極耐寒。野氂牛是家氂牛的祖先,曾經分布很廣泛,現在僅存在青藏高原上。體重可達1000公斤以上,身體呈黑褐色,體側下方和腿部有濃密的長毛,適於嚴寒環境中生活。野牛一年四季住在山坡,喜歡吃柔軟的邦扎草,夏季里用牙啃,冬天就用舌頭舔。野牛多刺的舌頭十分厲害,也是它的武器之一。
黑頸鶴

黑頸鶴是大型涉禽,除眼後和眼下方有一小塊白色或灰白色斑外,頭的其餘部分和頸的上部約2/3為黑色,故稱黑頸鶴。是世界上唯一的一種生長、繁殖在高原的鶴類,為中國所特有的珍貴鳥類。
旱獺

旱獺又名「土撥鼠」,與松鼠、海狸、花栗鼠等皆屬於嚙齒目松鼠科。善於挖掘地洞,通常洞穴都會有兩個以上的入口,以策安全。它最迷人的地方,莫過於那條可愛的尾巴和短短胖胖的手腳了。它的嘴巴前排有一對長長的門牙,獃獃傻傻的模樣相當地討人喜歡。土撥鼠非常機警,不僅經常察看周圍情況,還專門有負責放哨的。家庭飼養初期膽子比較小,最好不要騷擾和驚嚇它們。
高原鼠兔

高原鼠兔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草地上。高原鼠兔是圓球形的、沒有尾巴,就像它的名字一樣,與兔子有親緣關系,而不是與老鼠同屬於嚙齒目動物。
藏羚羊

藏羚羊被稱為"可可西里的驕傲",是我國特有物種,群居。藏羚羊背部呈紅褐色,腹部為淺褐色或灰白色。成年雄性藏羚羊臉部呈黑色,腿上有黑色標記,頭上長有豎琴形狀的角用於御敵。 雌性藏羚羊沒有角。藏羚羊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也是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中嚴禁貿易的瀕危動物。
赤狐

赤狐又叫紅狐尺盯、火狐等,細長的身體,尖尖的嘴巴,大大的耳朵,短小的四肢,身後還拖著一條長長的大尾巴。火狐的適應能力很強,從高山到平原,從森林到草原,甚至沙漠、城鎮都是他們的棲息地。
藏原羚

藏原羚又叫原羚、小羚羊、西藏黃羊或西藏原羚等,體形比普氏原羚瘦小,體長84~96厘米,體重11~16千克,耳朵狹而尖小。體毛為灰褐色,腹部為白色,在陽光的強烈照射下,遠看其色接近沙土黃色,因而有「西藏黃羊」之稱。它是青藏高原特有物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藏野驢

藏野驢,青藏高原特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藏野驢別名亞洲野驢,體形酷似驢、馬雜交而產的騾子,因尾稍似馬尾,所以有人又稱其為「野馬」。藏野驢棲居於海拔3600米至5400米的地帶、營群居生活,對寒冷、日曬和風雪均具有極強的耐受力。藏野驢喜歡社會生活,也需要單獨的空間。在高寒沙漠草原上,小驢一出生就帶著濃濃的戀家情節,要不是受到天災敵禍的影響,都是在自己固定的區域活動。
白唇鹿

白唇鹿又名岩鹿、白鼻鹿、黃鹿、「哈馬」(藏語), 為大型鹿類,體型大小與水鹿、馬鹿相似。唇的周圍和下頜為白色,為中國特產動物。白唇鹿是一種典型的高寒地區的山地動物,已列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一級加以保護。
西藏馬鹿

西藏馬鹿為中國特有物種,僅分布在西藏東南部的桑日縣。已被列入《全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中15種(類群)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之一。該物種1992年曾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WWF)宣布已經滅絕了,而1995年中外學者在西藏重新發現並證實。而西藏馬鹿首次被科學家發現是在150多年前,因為在錫金發現,因而又被稱為錫金紅鹿。
雪雞

雪雞是世界上分布最高的雞類,一般分布在3000-6000米的地方,直至雪線以上。在中國西部高山地帶常見,當地稱為西藏雪雞或喜馬拉雅雪雞。在夏季可到達海拔8000米的山地,能終年留居山頂,冬季向林帶上限或山谷游盪,利用有蹄類的腳印尋覓食物。雪雞以植物的莖、根、葉、芽等為食,有時兼吃昆蟲和小型無脊椎動物。
石貂

石貂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因忽視了加強資源保護、積極繁殖飼養、合理獵取利用的方針,以致石貂及其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遭很大破壞。初步估計西藏東、南部尚存4000—4500隻。
藏獒

藏獒,又名西藏獒、獒犬、番狗、龍狗。原產於中國青藏高原,是一種高大、兇猛、垂耳的猛犬。身長約120厘米左右,體毛粗硬,豐厚,外層披毛不太長,底毛在寒冷的氣候條件下,則濃密且軟如羊毛,耐寒冷,能在冰雪中安然入睡。性格剛毅,力大兇猛,野性尚存,使人望而生畏;護領地,護食物,善攻擊,對陌生人有強烈敵意。它是犬類之中的王者。
金雕

金雕,是北半球上一種廣為人知的猛禽,以其突出的外觀和敏捷有力的飛行而著名。成鳥的翼展平均超過2.3米,體長則可達1米,其腿爪上全部都有羽毛覆蓋。一般生活於多山或丘陵地區,特別是山谷的峭壁以及山壁凸出處。棲息於高山草原、荒漠、河谷和森林地帶,冬季亦常到山地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活動,最高海拔高度可到4000米以上。以大中型的鳥類和獸類為食。
小熊貓

小熊貓又名紅熊貓、紅貓熊、小貓熊、九節狼等,是一種瀕危的哺乳類動物,分布在中國南方到喜馬拉雅山麓、不丹、印度、寮國、緬甸、尼泊爾等國。小熊貓這一物種已生存了900多萬年,它的祖先被稱為古小熊貓。據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發布公報,通過研究古小熊貓的化石,發現它們是食肉動物。
長尾葉猴

長尾葉猴棲息在熱帶或亞熱帶森林裡,以吃樹葉為主。尾很長,適於樹棲,體型纖細,白天活動,夜晚樹棲,並有季節性垂直遷移現象。結群生活,多時可達幾十隻。除藏南以外,還分布於印度、尼泊爾、克什米爾和巴基斯坦等地。在中國,長尾葉猴已瀕於滅絕,被列為一類保護動物。
斑頭雁

斑頭雁又名白頭雁、黑紋頭雁是雁屬中體形大,個體重的鳥類。飛行時雙翼拍打用力,振翅頻率高;脖子較長;腿位於身體的中心支點,行走自如。有扁平的喙,邊緣鋸齒狀,有助於過濾食物。有遷徙的習性,遷飛距離也較遠。喜群居,飛行時成有序的隊列,有一字形、人字形等。為一夫一妻制,雌雄共同參與雛鳥的的養育。

『肆』 林芝地區的自然保護區|林芝地區

萬物之所以生存是大自然的護佑,我們之所以熱愛自然是因為她給了人類生存發展的條件。所以說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是自然環境,她一旦遭到破壞就危及人類的生存。隨著科學的發展和人類認識的不斷深化,人們往往採取建立保護區域的方法來尋求合理利用自然環境的途徑。自然保護區即包括自然地帶各種生態系統的代表,包括一些珍貴稀有動物品種的集中分布區、候鳥繁殖越冬和遷徙的停余乎歇地以及飼養栽培品種、野生近緣種的集中產地,也包括風光綺麗的天然景觀――具有特殊保護價值的地層剖面、化石產地、肆如冰川遺地、岩溶地貌、溫泉、地熱、湖泊、沼澤、瀑布以及隕石所在地等。
林芝地區位於西藏高原東南部。該地區氣候受西南季風和地形地貌的綜合影響,表現出明顯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點,這里年平均氣溫8.7度,年平均降水量為665毫米,平均年日照2022.2小時,全年無霜期為180天左右,素有"西藏江南"之美稱。
這里的氣候和地理環境特定性,繁育著幾乎包括了我國從南到北分布的所有植被類型代表,是青藏高原生物資源的集中分布區。這里的林業用地面積374萬公頃,其中有林地面積264萬公頃,活立木蓄積8.82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46%,其森林蓄積量佔西藏的65%,野生動物資源具有珍貴稀有、特有種類多、價值高的特點,是林芝林業發展不可忽視的潛在資源。
多年來,林芝地委、行署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和自治區制定的一系列林業法律、法規,正確處理保護、利用和發展三者之間的辨證關系,加強了對森林資源的保護管理,使各種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觀,植被類型,珍稀野生動植物及其生存繁衍的棲息地和生物多樣性得到了有效保護。從1985年起,林芝地區林業局通過西藏自治區林業主管部門組織的專家學者對一些珍稀野生動物、植物聚集分布區和具有特殊意義的地域進行了實地綜合考查,並規劃設計了墨脫等5個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先後分別由國務院和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建立。
目前林芝地區已被批准建立的保護區總面積20.12萬公頃,約占林芝地區森林總面積的8%,囊括了西藏地區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類的90%以上,它們分別是:墨脫自然保護區、察隅自然保護區、波密崗鄉自然保護區、林芝巴豎雹悉結自然保護點、林芝東久自然保護區等5個。其中墨脫自然保護區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墨脫,自然界綜合研究所

墨脫國家自然保護區由南迦巴瓦峰東坡的聶拉藏布江流域(夯木)自然保護區、布裙湖風景自然保護點和德陽溝羚羊保護點三部分組成,總面積6.262萬公頃,是目前西藏具有熱帶生物類型的區域之一。
墨脫保護區內有茂密的原始森林,林內生存繁衍著許多珍稀野生動植物,已知有獸類94種,鳥類160多種,爬行類38種,兩棲類17種和各類昆蟲1980多種,植物3000多種。有國家重點保護珍稀植物長蕊木蘭、穗花杉、乾果欖仁、小果紫薇、延齡草以及抗癌植物海南粗榧,還有被稱為「活化石」的植物杪欏(樹蕨)等20餘種珍稀植物。珍貴動物有虎、豹、赤斑羚、羚牛、長尾葉猴、熊猴、麝、小熊貓、金雕、虹雉類、有雉類、犀鳥以及蟒蛇和具有科學研究價值的墨脫缺翅蟲等40餘種。
墨脫不僅山高谷深,地勢罕見,還是一個地殼十分活躍的地帶,地質資料表明,這里是地中海、南亞地震帶的一部分,劇烈的山崩、滑坡、泥石流不斷。世界聞名的察陽(隅)大地震就是於1950年8月15日在這一地區發生的,使南迦巴瓦峰及雅江大拐彎河谷其周圍人亡村毀河谷阻塞…… 這一切為研究整個生態系統各環境要素及生態遞變規律、地質構造、古冰川等提供了寶貴的研究線索和長期監測基地,所以又說墨脫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名符其實的"天然的自然博物館",是生物學網路全書。
近年為了加強對雅魯藏布大峽谷生態環境的保護,自治區已向國務院申報將墨脫自然保護區擴界更名為雅魯藏布大峽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波密崗鄉,少有的林木豐產區

波密崗鄉自然保護區總面積4600公頃,其中森林面積約2800多公頃,森林覆蓋率達61%以上, 區內山深林密古木參天,野生動物活動頻繁,名貴葯材蘊藏豐富。
由於這里林木生長速度、持續生長期和單位蓄積量遠遠超過了國內外同類林,特別是雲杉更為突出,實為舉世罕見。該地護區對研究高產林的發生發展很重要,所以於1984處被劃為森林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區。這里還是青藏高原上現代冰川發育中心區域之一,冰川的類型是我國罕見的海洋性冰川。這是由於沿雅江大峽谷直通北上的暖濕氣流在此形成豐沛的降水和溫和的氣候造成的。這個保護區內谷坡物質移動強烈,山崩、滑坡、泥石流現象頻繁發生,常常有堰塞湖形成;洪積扇台地、溝口冰磧壠崗等特殊地形在這里也常見。崗鄉自然保護區不僅以高產林及其林下經濟植物豐富而著名,而且蘊藏著極其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如羚牛、赤 斑羚、豹、盤羊、黑熊、獼猴、雪鳩、角雉類、麝、費氏黃麂等珍禽異獸和名貴葯材蟲草、貝母、七葉一枝花等。

察隅,物種的寶庫

察隅地區位於青藏高原的東南角,喜馬拉雅山脈呈「丁」字形交匯處,地勢北高南低,形似簸箕,與長沙、南昌在同一緯度上。這里山高林密,山頂戴白帽,山腰雲霧繞,山坡郁蒼蒼,山澗清流淌,百鳥爭鳴,蜂環蝶舞,異獸出沒,真真是人間仙境。早些年這里已被西藏劃為自然保護區了。
察隅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約為11.1412萬公頃,由一區兩點組成,即:保護綜合的自然生態系統為目的的慈巴溝保護區,亞熱帶原始針葉高產林矢朱村雲南松林保護點,珍稀植物分布較多的拉木弄巴(溝)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自然保護點。保護區全年降水量達1000毫米以上,海拔1000―2500米的地區年平均氣溫10―20℃,年平均濕度約60―70%,無霜期200天以上。
這里山體高低相差三四千米,亞熱帶、溫帶、寒帶的植物垂直分布於整個保護區內的山上,分山地常綠闊葉林、山地落葉-常綠闊葉混交林、亞高山暗針葉林等8個森林植被型。常見的高等植物有1000多種,其中木本植物60多科,140多屬,300多種。星葉草、紅椿、天麻、錫金海棠、楠木、假人參、延齡草、厚朴等19種,為國家第一批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水青樹科、樟科、木蘭科、五味子科、金縷梅科、松科、柏科等均為古老的種類;還有山龍眼、胡桃、甘薔薇科、漆科等經濟類樹木。總之這里從南方的芭蕉、桔子、樟、桂、栲、楠到北方的楊、柳、槭、樺等共茂一山。
茂密的森林是動物的覓食之地和良好的棲息場所,所以這里雲集著南北各類動物。慈巴溝就是以保護羚牛為主,並且老虎、棕熊、金貓、雲豹、猴、獐、穿山甲等許多珍禽異獸都紛紛到此安家。
由於這里有奇特的自然景觀,豐富的物種資源、諸多的動植物種類,解放前外國「冒險家」、「研究者」曾用各種名義的手段到這一地區來窺探我國寶貴的科學資料。解放後,我們自己的科學家到這里進行過多學科系統地調查研究,為更好地保護和利用這一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提供了許多寶貴的科學依據。

尼洋河畔「老壽星」

距林芝縣西十多公里的巴結鄉西南坡上有6.67多公頃多世同堂的巨柏家族,其中長者高壽近幾千年。這里就是林芝巴結巨柏保護點。
該巨柏群均樹冠龐大、側枝健壯發達,蒼勁挺拔,氣勢雄偉,果實累累。據資料記載,有一株巨柏是我國天然生存柏科家族中樹齡最長、直徑最大的,它高達50米,胸圍粗達1800厘米,十幾人環抱還不能圍攏,有人推算巨柏王壽命至少已達2500以上,被譽為巨柏王。當地的人們奉其為神樹。
巨柏林為國家二類保護鳥小緋鸚鵡創造了良好的棲息環境和食物源地。
無獨有偶,林芝縣東南12公里處的邦納村,有株雄性古桑樹,從它的樹齡、樹木體積推算,這是株世界罕見的桑樹王。據年輪推算,它已有1600年的高齡了。但據當地人傳說,它是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成親時栽種的,這據今也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
經歷風雨千年的桑樹王枝葉茂盛,生機勃勃,樹心充實、堅硬,無病蟲危害,無枯朽現象。樹高7.4米,胸圍30多米,在主幹高3.3米處原有7個分生大枝,僅主幹一段的材積也有40多立方米。
如今,老樹王的鄰居達娃泊布一家承包對它的管理和保護。
無論是巨柏王還是桑樹王,對我們研究千年來的植物、氣候、地理、地質、水文、空氣污染及人類活動等多方面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

林芝東久,異獸避難所

林芝東久位於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地區,具有獨特的自然地理單元。這里山高谷幽、地勢險峻,氣候多樣,物種豐富。這里在水平不到30公里的地段,有從山地熱帶到寒極的各種植被類型代表,使大自然和動植物有機地組成了一個和諧的自然環境。該地區有著獨具特色,又十分完整的山地亞熱帶濕潤地區的生態系統,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赤斑羚就生長在這里。1988年西藏自治區將這里的一條山溝劃為自然保護區。該保護區總面積約2.26萬公頃,其中森林面積1.1萬公頃,雪山冰川面積0.68萬公頃。初步統計,保護區內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12種,國家和自治區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近50種。
這里被重點保護的赤斑羚是世界上定名甚晚的哺乳類動物,首次於1961年在緬甸發現。我國於1973年才在西藏發現。
赤斑羚外形酷似斑羚,但其毛色明顯紅艷,背脊線寬且色黑與斑羚區別。體長不及1米,體重約20公斤,尾短,蹄大,四肢粗壯。雄雌均有角,角形圓短向後上方斜,角底部有環棱,雙角間有一小白斑。
赤斑羚分布區極為狹窄,目前僅知的就我國西藏和印度的阿薩姆、緬甸北部地區有赤斑羚活動。赤斑羚在西藏的種群數量約1500隻左右,已處於瀕危。
除此以外,該保護區還生存著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數十種,恕不一一列舉。
林芝森林面積大,自然條件復雜多樣,生物種類異常豐富,森林、草原、荒漠及其它生物群落所構成的自然動植物景觀是科學研究的理想場所,也是該地區將真正達到振興經濟、發展旅遊、治窮致富的寶貴自然資源和潛在優勢,因此加大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已成為我們長期堅持不懈、努力抓好的一項重要工作。(本文資料多來自劉務林先生的《西藏自然保護區》一書。)

『伍』 求關於墨脫的資料

墨脫是雅魯藏布江進入印度阿薩姆平原前流經的我國境內最後的一個縣,也是西藏東南部最為偏遠的一個縣,位於喜馬拉雅山脈東端南麓,面積三萬多平方千米(包括麥克馬洪線以南屬於墨脫縣的兩萬多平方公里,目前實際控制一萬多平方公里),境內居住門巴、珞巴等少數民族。 墨脫縣位於西藏東南部,地處雅魯藏布江下游、喜馬拉雅山一崗日嘎布山脈的南部。總面積3.4萬平方公里(一說總面積30553 平方公里),其中墨脫實控1萬平方公里,印度佔2.4萬平方公里。耕地面積 2 萬畝,森林面積 3200 萬畝。2003年底,全縣人口9759人。轄 8 個鄉 ( 含一個民族鄉 ) , 59 個村民委員會。墨脫藏語意為「隱蓮盛開的地方」。 由於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在墨脫自然保護區內,僅高等植物就有 3 千多種,竹類植物約有十幾種,野生蘭科植物 80 多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 42 種。另外還有千餘種昆蟲。 墨脫縣地勢由北向南急劇下降。從北部的南迦巴瓦峰高達7756米,下降到南部的僅數百米。形成「十里不同天」的特殊氣候。年均溫16℃,1月均溫8.4℃,7月22.6℃ ,年降水量在2358毫米以上。南部最大降水可達5000毫米,無霜期330天。水力資源極豐富,僅在雅魯藏布江大拐彎一處,水能就佔全江的2/3,佔全國水能蘊藏量的1/10。境內有墨脫國家自然保護區 。 縣內自然條件優越,有「西藏西雙版納」、「植被類型天然博物館」之稱。原始森林類型眾多,有常綠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暗針葉林等。水利資源和動植物資源皆豐(見墨脫自然保護區),垂直帶譜明顯。1982年開始對多雄拉山南坡至布裙山一帶的八個垂直自然帶譜進行重點保護。 墨脫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即風光攬勝、科學考察、獨特文化及探險登山。 自然地理 墨脫縣屬雅魯藏布江下游。山川河谷地貌,平均海拔1200 米。地勢北高南低。四面環山,形似蓮花。這里的地形有「山頂在雲間,山腳在江邊,說話聽得見,走路要一天」的民謠形容。 墨脫縣境內有雄偉壯觀的南迦巴瓦和加拉白壘峰,這兩座山峰是東喜馬拉雅山脈最高的兩座山峰,峰頂常年白雪皚皚銀裝素裹,與山峰南坡上遍地生長著的熱帶亞熱帶植物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兩座山峰的夾峙中雅魯藏布江咆哮而出,於崇山峻嶺間劈開一道深達五千多米的深壑,形成了世界上最深最長最險峻的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 雅魯藏布江由南跡巴瓦峰腳下急轉直下。縱貫南北。 雅魯藏布江從朗縣進入林芝地區,在米林縣迎面遇上喜馬拉雅山阻擋,被迫折流北上,繞南迦巴瓦峰作奇特的馬蹄形回轉,在墨脫縣境內向南奔瀉而下,經印度注入印度洋。 墨脫縣氣候屬喜馬拉雅山東側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四季如春,雨量充沛,年無霜期340 天,年日照時數2000小時以下,年降水量為2000 毫米左右。 1881年波密王在墨脫設宗。1959年墨脫7司建縣。 1964 年劃歸拉薩市管轄。 1986 年2月劃歸林芝地區管轄至今。縣府駐東波 經濟概況 墨脫縣經濟以農業為主。盛產水稻、雞爪谷、黃豆、棉花、芝麻等。牧業經濟比重不大。林業、副業經濟以自給自足為主。 它豐富的林業、水利和農業資源足可以養活大半個西藏人口。就是這樣一個資源富足的地方,由於歷史和自然條件等種種原因,長久以來,幾乎與外界隔絕,不但自然條件沒有得到改變,而且經濟建設也基本等於零,封閉使這里成為西藏高原上還保持著原始狀態下的一個「孤島」。 名特產品主要為野生果類和天麻、三七、鹿茸、靡香、猴頭、胡黃連等。 礦產資源基本上還是未被普查的處女地。

『陸』 墨脫為什麼被稱為「綠色基因庫」

墨脫,在藏語中是花朵的意思。在祖國西南邊陲,西藏御薯高原的東南部,鑲嵌著一顆奪目耀眼的綠色明珠——墨脫自然保護區,這里的大自然幾乎沒有受到外界的影響,還保留著原始質朴的風貌,充滿著神秘的色彩。

這里自然條件十分優越,森林資源極為富庶,「各種植物競相生長,珍禽異獸隱藏其中……這是一個巨大的天然寶庫。這里的物種飽和度大,稀有種特多,近年來還不斷發現新種和新分布的科屬,堪稱「巨大的自然博物館」,也是一座「自然的綠色基因庫」。已發現有高等植物300多種,佔西藏植物種數量一半還多,地球上每100種植物中便有1種分布在這里。像墨脫這樣的物產寶藏不但在中國絕無僅有,在世界上也是寥寥無幾的。

墨脫的植物有五大特點,即:大、稀、多、古、弱。其「大」是說絕對保護區面積大,單株樹木大,代表性廣,「稀」是說有許多稀有的動、植物和西藏特有的動、植物,並且形成了一個網路的天然生態環境,舉世無雙,「多」是指各種生態類型多,動、植物種類多,「弱」是指這里的雨林和高山針葉林生態系統非常脆弱,目前的頂級群落是千百年自然演化的結果,一旦破壞很難恢復,「古」是指有許多發生歷史悠久的古老植物和動物。目前已發現有國家珍稀植物21種,以墨脫命名的「模式種」植物就有40多種。這里的植物種類之多,經濟價值之高,尤其是植物資源不亞於馳名中外的「綠色王國」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

墨脫自然保護區的珍禽異獸甚多,舉不勝舉,它們有的僅產於本區域,有的屬於特別珍稀的動物,遺憾的是人們對這里的動物種類還沒能做出准確的統計,所以只能介紹一鱗半爪,但據粗略估計,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動物可達40餘種。有雲豹、羚羊、赤斑羚、盤羊、白尾稍虹雉、角雉類、大犀鳥、熊猴、獼猴、小熊貓、猞猁、麝、鹿、金雞、藏馬雞、藏雪雞、金貓、岩羊、血雉、猛禽類和虎。該保護區由於珍禽異獸繁多,因而被譽為「天然動物園」。

是什麼原因培育了墨脫這塊寶地呢?

這還要從墨脫復雜的地理地貌說起。墨脫的北部有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內側的一座海拔7756米的南迦巴瓦峰和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外側的海拔7151米高的佳拉白壘峰。它們都是喜馬拉雅山脈東部的尾巴,雄踞大拐彎峽谷的南北兩側,俯瞰著雅魯藏布江,守衛著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成為墨脫「後門」的兩位「勇士」。

它們的隆起形成是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結果,至今已有二至三千萬年的歷史了。隨著地殼的持續大幅度降升,河流深切,峽谷深邃,山高入雲,瀑布眾多,形成我國罕見的、強烈的地貌反鎮慎者差。境內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面海拔僅有幾百米,然而在水平距離不過40多千米的范圍內,落差竟達7000米,幾乎可以發現北半球濕潤地區各種主要植被類型的順序更替,成為從北極到我國海南島植被類型的縮影。

同時自西向東流的雅魯藏布江在南迦巴瓦峰和佳拉白壘峰之間急轉向南,形成著名的雅魯藏布江「大拐彎」,由於北部兩座大山的屏障作用,使溯江而上的孟加拉灣暖濕氣流在此形成旋渦,造成了這一地區特別充沛的降水量,每年達2500毫米以上,成為我國雨量最多的地區之一。這里的降水主要集中在生長季,冬季降水較少,但河谷經常有大霧,因孝答此,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旱季降水的不足。從這些條件可以看出,墨脫河谷地帶,雖然位於北緯29度附近,但由於基本上具備與熱帶濕潤地區相同的水熱條件,而遠遠超出了通常人們認為熱帶植被主要出現在北回歸線以南的一般規律,以致在亞熱帶緯度地區發育著熱帶、亞熱帶、溫帶和寒帶的山地植被類型。真是「一山顯四季,十里不同天」。

『柒』 西藏墨脫有野生珠子參嗎

您好,西藏墨脫有野激談御生珠子參,它是一種珍稀的野生魚類,主要分布在西藏墨脫河流及其支流中。珠子參體型細長,頭部略呈三角形,體色深灰色,腹部白色,背鰭和臀鰭有明顯的黑明岩色斑點,尾鰭有黑色斑紋,身體有細小的鱗片,是一種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淡水魚類。珠侍鬧子參主要以植物性食物為主,也會吃一些小型的動物,如蚯蚓、蚊蟲等。它們喜歡溫暖的水溫,在水溫低於8℃時,它們會停止活動,而在水溫高於20℃時,它們會變得活躍起來。

『捌』 墨脫為什麼會成為「世外桃源」

原因如下:

1、位置境域

墨脫縣是雅魯藏布江進入印度阿薩姆平原前,流經中國境內的最後一個縣。介於東經93°45′-96°05′、北緯27°33′-29°55之間,總面積3.4萬平方公里(中國實際控制1.2萬平方公里)。

2、地形地貌

墨脫縣境內屬雅魯藏布江下游山川河谷地貌,地勢北高南低,北、東、西三攜扒面高山相環,南面由中山向低山地帶過度,形似蓮花,故藏語墨脫意為「花朵」。

3、氣候特徵

墨脫縣屬喜馬拉雅山東側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四季如春,雨量充沛,年均溫16℃,1月均溫8.4℃,7月22.6℃ ,年極端最低氣溫2℃,最高氣溫33.8℃,年降雨量在2358毫米以上,南部最大降水可達5000毫米,年日照時數2000小時嫌隱岩,年無霜期340天,相對濕度80%以上。

4、風景名勝

截至2012年,墨脫縣有33個主要景點。其中:以觀賞自然景觀為主題的景點8處、以觀賞大峽谷為主題的景點17處、以觀賞熱帶植物和田園風光為主題的景點5處、以徒步觀光旅遊和觀賞熱帶雨林為主題的景點3處。

5、水域風光

墨脫縣河流密布,湖泊、瀑布廣泛分布。嘎龍拉神湖由芹御3個天然湖泊呈階梯狀串聯在一起,又稱「三星珠」神湖,面積達6平方公里 。墨脫縣是瀑布雲集之地,有大小瀑布500餘處,著名的瀑布有大拐彎瀑布、「老虎嘴」瀑布、汗密瀑布、地東瀑布、背崩瀑布、拉格瀑布等。

『玖』 墨脫的氣候如何

高度差異極大,墨脫縣城季雨林氣候

『拾』 關於我國墨脫縣地理、人文、經濟等情況。我想知道。請告訴我。

墨脫縣是西藏自治區林芝地區下轄的一個縣,位於西藏東南部,地處雅魯藏布江下游,位於喜馬拉雅山脈東端南麓。面積3.4萬平方千米,耕地面積2萬畝,森林面積3200萬畝。轄8個鄉(含1個民族鄉),59 個村民委員會。境內的居民主要為門巴族和珞巴族。著名的雅魯藏布大峽谷主體段都在該縣境內。這里是西藏高原海拔最低,環境最好的地方,也是西藏最溫和,雨量最充沛,生態保存最完好的地方。該縣南部2.4萬平方千米地區被印度佔領,劃入所謂的「阿魯納恰爾邦」,邊界問題仍未解決。

中文名稱: 墨脫
行政區類別: 縣
所屬地區: 林芝地區
下轄地區: 墨脫鎮,背崩鄉,德興鄉等
政府駐地: 墨脫鎮
電話區號: 0894
郵政區碼: 860700
地理位置: 西藏高原東南部
面積: 3.4萬平方千米
人口: 9759人(2003年)
著名景點: 汗密瀑布、老虎嘴瀑布、背崩瀑布、墨脫藤橋與溜索
車牌代碼: 藏G

目錄

基本情況
自然地理地形
氣候
水文
自然資源
自然災害
地名由來
歷史沿革
歷史事件波密土王的統治
墨脫大地震
文物古跡
行政區劃
經濟概況
交通運輸
風景名勝汗密瀑布
老虎嘴瀑布
背崩瀑布
墨脫藤橋與溜索
光纜工程基本情況
自然地理 地形
氣候
水文
自然資源
自然災害
地名由來
歷史沿革
歷史事件 波密土王的統治
墨脫大地震
文物古跡
行政區劃
經濟概況
交通運輸風景名勝
汗密瀑布 老虎嘴瀑布 背崩瀑布 墨脫藤橋與溜索光纜工程展開 編輯本段基本情況
墨脫縣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在祖國西南邊陲,西藏高原的東南部,鑲嵌著一顆耀眼的綠色明珠――墨脫。在這約一 萬平方公里的地域里發育、繁衍了豐富多彩、千姿百態、氣象萬千的自然資源。進入墨脫縣,在幾小時內便可領略到從高山寒帶到熱帶雨林那千姿百態、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真是「 一山顯四季,十里不同天」。 墨脫縣位於西藏自治區東南部,雅魯藏布江下游。總面積31394.67平方千米。總人口1萬人(2003年)。縣人民政府駐墨脫鎮,郵編:860700。代碼:542621。區號:0894。拼音:Motuo Xian。 墨脫縣轄1個鎮、7個鄉:墨脫鎮、甘登鄉、加拉薩鄉、達木珞巴族鄉、幫辛鄉、格當鄉、德興鄉、背崩鄉。共有60個行政村。 墨脫,在喜馬拉雅山脈南麓,與印度毗鄰,意為「隱秘的蓮花」,「墨脫」一詞在藏文中是花的意思。可見,很早以前就有人把墨脫比作「花」了。的確,墨脫不僅資源豐富,而且景色秀麗,四季如春,氣候宜人。這里到處是莽莽林海,山花怒放,高山湖泊,飛流急瀑,被譽為西藏的「西雙版納」。過去墨脫也稱 「白瑪崗」,是蓮花聖地之意。由於處在喜馬拉雅斷裂帶和墨脫斷裂帶上,地質活動頻繁,地震、塌方、泥石流不斷,加之氣候潮濕多雨,使得這里成為全國惟一不通汽車的縣。 風景照(20張)墨脫又名白馬崗,是西藏最具神秘性的地方之一。西藏著名的宗教經典稱:「佛之凈土白馬崗,聖地之中最殊勝。」這些受到信徒頂禮膜拜的聖地,給眾多西藏人的心靈播下無限的誘惑,墨脫的門巴人、珞巴人說他們居住的地方叫「白隅欠布白馬崗」,意思是「隱藏著的像蓮花那樣的聖地」。在佛教的觀念里,蓮花是吉祥的象徵。 墨脫的這種宗教神秘色彩,直接滲透到門巴人的心靈里。記得一個名叫曲尼的墨脫門巴族宗教畫師曾繪聲繪色地講到:墨脫的地形像女神多吉帕姆仰天平卧的聖體――聳立在雅魯藏布江大拐彎的那座白雲繚繞、難以一睹風採的南迦巴瓦雪峰,就是這位女神俊俏的容顏;東部一帶密布的森林和地勢平緩的沃土,是她柔軟的腹部;修竹遍野、江水碧藍的仰桑河流域是她的下身,總之,墨脫的山山水水,都是這位女神軀體的組成部份。 朵尼拉繪聲繪色的述說,使我們這些外來人深切地感到,墨脫是個神秘的地方,難怪在這里有著許多可供信徒朝拜的聖地,其中著名的就有仰桑河、布達切波雪峰和宮堆頗章。清澈味甜的仰桑河。 仰桑河位於墨脫南部,是一條從東流向西注入雅魯藏布江的河流。那裡曾經是波密王設立的嘎朗央宗的縣治之所,專門管理珞巴族的行政事務,如今已為印占區。據墨脫人講,由於那裡是女神的下身,河水實是她的尿液,水色特別美麗,清澈發藍,略帶甜味,素有牛奶河之稱。在這婀娜的河流旁,有一塊被稱為「甲窮」的巨石,活像一隻威武的雄雞。每當夜色降臨,常發出喔喔的叫聲,使人如臨仙境;這巨石周圍的綠林叢中,鳥兒的鳴唱格外悅耳動聽;有時清脆婉轉的鳥聲像是在呼喚眾神的名字,召請神明的降臨,為遠道來的朝拜者賜福。正是這些美妙的傳說,吸引著廣大藏區的信徒到此朝拜。這些虔誠的朝聖者認為,人若在有生之年到此地朝拜一次,可保此世幸福平安,死後靈魂升入天堂。如果虔誠的信徒,在朝拜聖地途中遇有不測,在彌留之際,亦要面對仰桑河的方向默默祈禱,以了卻平生之願。 墨脫的另一著名聖地布達切波坐落在該縣西北方向的氣勢磅礴的雪峰之中。雪峰周圍有眾多低矮石山,狀如羅列的犬馬牛羊,或跪或立,其頭均朝向神山,恰似供奉的祭品。布達切波雪山的下面,還有一個巨大的溶洞,內有暗流,淙淙作響。暗流兩岸是白色泥土,氣味芬芳。據說在這香味四溢的泥土上面,一些有幸的朝聖者能看到仙童留下的腳印,或聽見他們嬉鬧的笑語聲,當然見不到仙童的影子。這時人們就要向河裡投食物、錢幣和裝飾物品作為獻祭,並求神賜福。凡來這里的朝聖者,均取此地之白泥土帶回家鄉,饋贈親友,以避邪消災。 宗教的神秘吸引著眾多的善男信女,而這里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又成為全國乃至世界的人們嚮往考察探險的寶地。聞名於世的雅魯藏布江蜿蜒千里,像溫順的少女,流至米林派村的時候,她卻一反常態,變成一條奔突不羈的巨龍,沖破南迦巴瓦和拉加白壘兩座大雪峰的層層堵截後,調頭向南呼嘯而去,形成了舉世無雙的馬蹄形大拐彎奇景,縱貫墨脫全境,直抵印度阿薩姆平原。由於雅魯藏布江的萬世劈山奔突之功,造就了南北走向的大峽谷,為強勁的印度洋季風穿越喜馬拉雅山的巨大屏障打開了大門,形成了西藏高原別具一格的氣候和自然景觀。 清朝末年到這里安國定邊的清兵首領劉贊廷對此深有感觸,對墨脫說了這樣的一段話:「森林彌漫數千里,花木遍山,藤蘿為橋,誠為世外之桃源……」對此地高山峽谷的亞熱帶雨林作了精要的描述。 到了本世紀30年代,英國植物學家華金棟亦潛入墨脫在山谷探險,並在白馬狗熊(地名)一帶的江面上發現了一個壯麗的瀑布,每遇麗日藍天,飛瀑蒸騰,形成無數七色彩霞,因而被稱為「虹霞瀑布」。到了90年代,中國科學院對墨脫進行了多次大規模的考察,以豐富的第一手資料和科學數據對當地的自然生態作了全面研究,獲得許多重要發現――雅魯藏布大峽谷無論在深度或長度都居世界第一,最深處即在南迦巴瓦岸和加拉白壘峰之間,深度達5382米;長度即派村至巴昔卡,長度達494.3公里,這使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和秘魯科爾卡大峽谷自愧不如。 墨脫縣
美麗的墨脫縣風光

編輯本段自然地理
地形
墨脫縣(3張) 墨脫縣平均海拔1200 米。地勢由北向南急劇下降,從北部高達7756米的南迦巴瓦峰,下降到南部僅數百米。四面環山,形似蓮花。這里的地形可以「山頂在雲間,山腳在江邊,說話聽得見,走路要一天」的民謠來形容。 墨脫縣
墨脫縣境內有雄偉壯觀的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壘峰,這兩座山峰是東喜馬拉雅山脈最高的兩座山峰,峰頂常年白雪皚皚銀裝素裹,與山峰南坡上遍地生長著的熱帶亞熱帶植物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雅魯藏布江在兩座山峰的夾峙中咆哮而出,於崇山峻嶺間劈開一道深達五千多米的深壑,形成了世界上最深最長最險峻的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
氣候
墨脫縣屬喜馬拉雅山東側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四季如春,雨量充沛,年均溫16℃,1月均溫8.4℃,7月22.6℃ ,年極端最低氣溫2℃,最高氣溫33.8℃,年降水量在2358毫米以上。南部最大降水可達5000毫米,年無霜期340 天,年日照時數2000 小時以下,年降水量為2000 毫米左右。
水文
墨脫縣
雅魯藏布江從朗縣進入林芝地區,在米林縣迎面遇上喜馬拉雅山阻擋,被迫折流北上,繞南迦巴瓦峰作奇特的馬蹄形回轉,在墨脫縣境內由南迦巴瓦峰腳下向南奔瀉而下,經印度注入印度洋。水力資源極為豐富,其天然水能蘊藏量達6880餘萬千瓦。僅在雅魯藏布江大拐彎一處,水能就占雅魯藏布江全部水能的2/3,佔全國水能蘊藏量的1/10。
自然資源
墨脫縣
墨脫縣有「植被類型天然博物館」之稱,植物種類繁多、植被結構復雜,垂直帶譜明顯,在40千米的水平距離內,從高山寒帶植物到熱帶植物幾乎都能生長,原始森林類型眾多,有常綠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暗針葉林等。生長著樟木、楠木、烏木、鐵木、紅豆杉和有「天然活化石」之稱的桫欏等80多種國家級重點保護珍稀植物。1982年開始對多雄拉山南坡至布裙山一帶的八個垂直自然帶譜進行重點保護。 墨脫縣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在墨脫自然保護區內,僅高等植物就有3000多種,竹類植物約有10多種,野生蘭科植物80 多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42 種,孟加拉虎、羚羊、長尾灰葉猴、大犀鳥等40多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在此出沒,另外還有千餘種昆蟲,具有典型的生物多樣性,被譽為「西藏的西雙版納」。
自然災害
墨脫縣有蟲災、洪水、滑坡、泥石流和地震等自然災害。
編輯本段地名由來
墨脫縣
墨脫,在藏傳佛教經典中稱「博隅白瑪崗」,意為「隱藏著的蓮花」,據說全域地形極象一幅女神多吉帕姆的仰卧圖,因此又有說法這里是金剛亥姆多吉帕姆用自己的身軀幻化出的,被藏傳佛教信徒視為聖地。 相傳九世紀時蓮花生大師受吐蕃贊普赤松德贊之請遍訪仙山聖地,到了這里發現此處如一朵盛開的蓮花,有聖地之象,遂在此修行宏法,並取名「白瑪崗」。 《甘珠爾》藏經里稱「佛之凈土白瑪崗,聖地之中最殊勝」,傳說這地方糧食堆積如山,取之不盡;肉食各取所需,用之不竭;虎骨、麝香、雪蓮、靈芝俯拾即是,山珍野味、香甜果品應有盡有,還藏有打開通往極樂世界神門的金鑰匙…… 宗教傳說增加了白瑪崗的神秘感,這里成了區內外遠近聞名的朝拜聖地,一批批虔誠的信徒拋家舍業,扶老攜幼,從四面八方趕來,路途艱險、濕熱環境、勞累困頓使沿途不時有人倒斃……上世紀50年代,還有上百名藏東川西的朝聖者來到這里,或食物中毒,或病餓而死,至今墨脫的老人們還清楚地記得那幕慘劇。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墨脫石鍋
墨脫,藏語意為「花朵」。8世紀時曾名為白瑪崗,19世紀改地東宗,後遷宗址到墨脫村,易名為墨脫宗(1881年波密王在墨脫設宗)。1927-1931年噶廈政府與波密王之間爆發戰爭,波密王戰敗。噶廈政府將墨脫分封給色拉寺、傾多寺和松宗寺,三寺各自建宗,一直延續到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7月建墨脫縣。1964年劃歸拉薩市管轄。1986年2月劃歸林芝地區管轄至今。 烏木筷子
1997年,面積30000平方千米(實際控制面積10000平方千米,20000平方千米仍為印度非法佔領),人口0.9萬,以門巴族為主,還有珞巴、藏、漢等民族。轄8個鄉:墨脫鄉、背崩鄉、德興鄉、格當鄉、旁辛鄉、加拉薩鄉、達木珞巴族鄉、甘登鄉。縣政府駐墨脫鄉。(根據《政區大典》整理) 墨脫鄉(Motuo Xiang) 縣政府駐地。1960年墨脫區,1988年改鄉。地處雅魯藏布江下遊河谷,人口0.1萬。轄墨脫、亞東上、亞東下、亞讓、巴日、馬迪、米日7個村委會。 門巴竹編
背崩鄉(Beibeng Xiang) 原為背崩區,1988年後改鄉。位於縣政府西,距縣政府28千米,人口0.2萬。轄背崩、德爾貢、格林、江新、西讓、地東、巴揚、崩過、阿蒼、波東、巴登11個村委會。境內有布裙湖風景保護區、德陽溝羚羊保護區。 德興鄉(Dexing Xiang) 原為德興區,1988年改鄉。位於縣政府西面,距縣政府8千米,人口0.2萬。轄德肖、文浪、德果、荷扎、那爾東、玉公白、巴登則8個村委會。 格當鄉(Gedeng Xiang) 原為格當區,1988年改鄉。位於縣政府東南,距縣政府74千米。人口0.07萬。轄格當、東龍、興凱、曲那唐、那巴、上布龍、下布龍、紮根卡、尼日卡、卡桌登、乃薩達、桑珠卡12個村委會。 雅魯藏布大峽谷
旁辛鄉(Pangxing Xiang) 原為旁辛區,1988年改鄉。位於縣政府東,距縣政府68千米,人口0.12萬。轄旁辛、根登、幫固、肯肯、西登、崗玉、宗榮7個村委會。 加拉薩鄉(Jialasa Xiang) 原為加拉薩區,1988年改鄉。位於縣政府東北,距縣政府105千米。人口0.08萬。轄加拉薩、更幫、龍列、久當卡、拉貢、增求、達昂7個村委會。 達木珞巴族鄉(DamuLuobazuXiang) 原屬墨脫區,1988年建達木珞巴族鄉。位於縣政府東,距縣政府39千米,人口0.06萬。轄達木、卡布、珠、馬讓康、巴迪5個村委會。 甘登鄉(Gandeng Xiang) 原屬加拉薩區,1988年建甘登鄉。位於縣政府東北,距縣政府135千米。人口0.06萬。轄甘登、多嘎、魯古、果登4個村委會。 2000年,墨脫縣轄1個鎮、7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9699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墨脫鎮 1878人、 背崩鄉 2138人、 德興鄉 1549人、 達木鄉 729人、 旁辛鄉 1266人、 加拉薩鄉 812人、 甘登鄉 647人、 格當鄉 680人。
編輯本段歷史事件
波密土王的統治
門巴人大約在300多年前,從門隅、主隅開始遷入墨脫,最早到達的已有12代人,最晚的移民也有8代人了。隨著門巴人口的增加,約在十九世紀後半葉,門巴族和珞巴族之間因爭土地和獵場發生糾紛,進行械鬥。當時分割一方的波密土王(波密土王,相傳是吐蕃赤貢贊普,被大臣羅昂謀殺後,他的兒子甲赤逃到波布地區和工布一帶,自立為王。波密建立割據一方的勢力達一千多年)憑借著山高路遠,不斷擴大勢力,利用門巴族和珞巴族相爭這一時機,先後在墨脫地區建立了地東宗和嘎朗央宗,勢力擴及到下珞瑜地區,進而統治了墨脫及大峽谷地區。 清朝政府多次派軍隊協助西藏地方政府清剿波密土王,波密王「屢次投誠,屢次背叛。自恃地險民悍,不時出巢搶劫,焚殺重案」。到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西藏地方政府再次派兵征討,大敗波密王,徹底消滅了波密土王的勢力,墨脫直接歸西藏政府統轄。後來西藏地方政府將地東宗贈給在消滅波密土王期間立了功的色拉寺管理;將邦辛、加拉薩地區劃歸傾多寺的封地,金珠地區劃為松果寺的封地。 在波密土王統治前,墨脫門巴族處於原始社會階段,土地屬自然佔有。波密土王建宗後,對耕地進行清理和調整,以保證宗政府的差賦來源。
墨脫大地震
1950年8月15日,墨脫縣發生里氏8.5級地震。地震引發山體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墨脫大地面目全非,在數萬平方公里的地面上,平均每1平方米的面積就有1.1平方米的物質參與了滑移。這次大地震中,中印兩國共死亡約4000人。
編輯本段文物古跡
仁欽崩寺:是墨脫最大的寺院,位於墨脫村南則瑪拉山上。建寺時間是在門巴東遷後不久,距今約8代人。據傳是由甘布寺中的活佛甘布建築的,最初是一座有12面牆和東西南北四門的石木結構三層建築,內有鍍金銅佛像多座。1950年毀於地震,後重修為東西兩門建築。 血池:世界上第一塊血池出土於墨脫縣。血池,一種保護門不被打開的機關,用人血使一種力大無窮的纖維放鬆。 在《藏地密碼》中,血池是一種機關,它外表看上去很難令人接受,因為它是將人的不同器官(很多)放在不同的血池裡浸泡。但是它的防範性非常有效,因為只有將正確的器官放入正確的血池才會打開機關,而且它利用了各種器官的不同功能,來產生打開機關所需要的液體。是人祭的產物。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墨脫鎮:總人口1878人。 背崩鄉:總人口2138人。 德興鄉:總人口1549人。 達木鄉:總人口729人。 旁辛鄉:總人口1266人。 加拉薩鄉:總人口812人。 甘登鄉:總人口647人。 格當鄉:總人口680人。
編輯本段經濟概況
墨脫縣經濟以農業為主。盛產水稻、雞爪谷、黃豆、棉花、芝麻等。牧業經濟比重不大。林業、副業經濟以自給自足為主。它豐富的林業、水利和農業資源足可以養活大半個西藏人口。就是這樣一個資源富足的地方,由於歷史和自然條件等種種原因,長久以來,幾乎與外界隔絕,不但自然條件沒有得到改變,而且經濟建設也基本等於零,封閉使這里成為西藏高原上還保持著原始狀態下的一個「孤島」。名特產品主要為野生果類和天麻、三七、鹿茸、靡香、猴頭、胡黃連等。礦產資源基本上還是未被普查的處女地。
編輯本段交通運輸
墨脫縣曾經是全國2100多個行政建制縣中惟一不通公路的縣,人力背夫是這里唯一的運輸方式,當地人過著幾乎與外界隔絕的原始生活;石鍋和筷子是運出大山的僅有商品。 正在修建的墨脫公路
因為地勢隱蔽,墨脫被稱為「隱藏在雲霧、雪山、密林中的人間絕域」、「地球上的最後秘境」。從前去墨脫,必須翻雪山、攀峭壁、穿密林,用自己的雙腳長途跋涉、步步丈量。通往這天堂般美麗地方的道路如同煉獄,江兩岸山壁陡峭,深谷中江水洶涌,許多路段是在峭壁上鑿成的天險,一面是陡峭的山崖,一面是萬丈深淵;山口處不分冬夏都是白雪皚皚,沿途是猝不及防的雪崩、驟雨、飛石、泥石流諸多艱險。 自墨脫解放以來,政府曾選定了五條修路路線,並付諸了行動。但因多方原因,最終未能讓汽車順利駛進墨脫。許多專家經多年勘察,得出的結論是:墨脫處於喜馬拉雅斷裂帶和墨脫斷裂帶上,地質活動頻繁,是地震、塌方、泥石流的多發地帶,加之墨脫的氣候潮濕多雨,使得墨脫實現通車的願望困難重重。 20世紀90年代,全程141千米的扎墨公路(波密縣扎木鎮——墨脫)建成,這條耗巨資修成的公路,只開進過一輛汽車就宣布報廢,而這輛車開到墨脫後就成了永久的「文物」。公路上長滿了灌木和雜草,許多路段路基已坍塌,有的地方已成了巨大的滑坡面,路上架設的橋梁僅剩下一些銹蝕的鋼架。 2009年4月20日,我國最後一條通縣公路——墨脫公路新改建工程奠基儀式在嘎隆拉雪山口舉行。這一工程的正式開工,標志著我國縣級行政區域不通公路的歷史宣告結束。 [1]當地人民步行出入墨脫的路主要有兩條:一條是從米林縣派鄉翻越喜馬拉雅山脈的多雄拉山口,沿多雄拉到墨脫的背崩鄉後,逆雅魯藏布江北上至墨脫縣城,全程約115千米,步行需4天時間。這條路在每年的6-10月份可以通行;另一條是從波密縣沿扎墨公路行走,全程141千米。由於嘎龍山的阻擋,這條路只能在每年的8-10月初山上的冰雪融化後才能通行到80千米處,然後步行兩天到墨脫縣城,其他時間只能翻越海拔4640米的嘎龍拉山口,正常情況下步行約需5天時間。
編輯本段風景名勝
墨脫的山多、水多、瀑布也多。有的瀑布細弱如幾縷輕紗,緩緩地從石壁上飄落下來,水珠被岩碰撞得四分五裂,化作縷縷霧氣,飄浮在山腰;有的瀑布水流宏大,吼聲悅耳,四季不涸,十分壯觀。在這些瀑布中,除素有「藏布奇觀」之稱的大拐彎瀑布外,有高達400米的汗密瀑布,有從懸崖絕壁倒掛的老虎嘴瀑布,有雲崖飛瀉的地東瀑布,有雲霧繚繞的背崩瀑布,有銀絲綵帶飛舞的拉格瀑布……
汗密瀑布
墨脫縣汗密瀑布(7張)汗密瀑布位於墨脫縣背崩鄉汗密站。瀑布三層相疊,落差高達400米,又名「三疊泉」。第一層是從高入雲端的雪峰中直瀉而下,激起滿谷的水霧和轟鳴;第二層是從高處的綠樹叢中緩緩流出,然後又急速而下;面寬水急的第三層瀑布斜沖到一巨石上,曲折而瀉,一直到多雄河,形成一個個深潭。
老虎嘴瀑布
墨脫縣
老虎嘴瀑布凌空而瀉,象銀河倒懸,墜至半空,忽被峭石攔腰斬斷,剎時雪浪飛濺,宛如千萬串斷線的珍珠,紛紛揚揚,沿懸立千紉的絕壁陡然下墜,落進不見底的深淵,發出驚天動地的狂嘯。而河水卻象兇猛的野獸在咆哮,發出震耳欲聾的吼聲,彷彿整個峽谷在顫動。每到日落西山,老虎嘴彩虹繚繞,雪峰頂上緋紅一片,迷離變幻,奇勝不可名狀。
背崩瀑布
墨脫縣背崩瀑布(5張)冬天水量小時,嫵媚秀麗,輕輕下瀉,深沉悠揚;夏天水量增大,那撼天動地的磅礴氣魄,恰似巨龍出山,令人驚心動魄。有時瀑布激起的雪沫煙霧,高達數百米,漫天浮游,竟使周圍一帶經常處於霏霏細雨中,成為別致的「匹練掛遙峰」。
墨脫藤橋與溜索
珞巴人居住在喜馬拉雅南麓的崇山峻嶺之間,數百條江河水流湍急,多數流速超過10米以上,落差大,水中巨石、暗礁布滿河床,兩岸陡峭,除少數平原處溪流架有木橋外,絕大多數是藤索橋或藤溜索,舟船僅在下游使用。 藤溜索是四根白藤劈成八根,對接成所需要的長度,拴在兩岸的樹上,有一個硬藤做的圓圈套在八根藤條上,過江時,人鑽入硬藤圈內,放在腰部,臉朝上,關向彼岸,雙手抓信藤條,交叉用勁拉藤,雙腳配合向前。爬這種溜索相當吃力,跨度越大越費勁,一條長80米的溜索需要30分鍾才能滑過 去,我們滑過荷扎村248米的溜索足足耽擱了一個半小時,滑過江後筋疲力盡氣喘如牛。而且滑這種溜索不但消耗體力大,由於沒有安全系數,危險性是極大的。 墨脫縣
藤索橋是一奇特的橋,沒有橋墩,不用木板,一個鐵釘也找不到,整橋用的是白藤。珞渝的原始森林裡生長著多種藤本植物,其中白藤較多,常綠本植物,莖蔓細長,有40米高,柔軟而堅韌,它是編織籃、筐、椅、箱等用具的好材料,也是藤索橋的原料。一般200米長的索橋,需要60背(約合3600公斤)的藤子。修一個索橋需要20人,歷時10天才能竣工。首先將藤子一劈兩半,不能用整根藤子,一是不便將二根接起來,二是它不結實。將劈成兩半的藤條接成需要的長度,將根根藤條拉到對岸,總共需要35根藤條,再將25個硬藤做的藤圈均勻地置放在橋上,藤條在外,藤圈在內,一般10米左右放一個藤圈,它有一人高,人可從中鑽過。35根藤條分布是:橋的左後和右側各10根,橋的上部是空的。硬藤圓圈放好後,用細藤繩將它固定在藤條上,底部行人放腳處,用細藤編織成一個網狀的賀筒。通過這種橋還得掌握它的特性,如它的彈性大,你的腳步得順著它起伏而落腳,它彈起時,你的一隻腳也得「因勢利導」而抬起,它跌落時你再踏步向前,就這樣一高一低、一起一落地向前,否則,它將和你作對,搖擺得十分厲害,使你無 法越步。初過這種橋,還是膽戰心驚的,只要你認識了它掌握了它的規律,你會很順利地、不大搖晃地走過去。墨脫較為有名的藤橋有背崩藤橋、炯興藤網橋,都長約400米,其中墨脫德興藤網橋橫跨雅魯藏布江,有300多年的歷史。藤網橋整個呈管狀懸空,多位於峽穀穀險要的河段,行走其上時,橋隨人的重力與河谷風吹送,左右晃悠幅度較大,但整個橋近似密封,頗為安全。墨脫著名的景觀還有「溜索」,那有點一葦渡江的姿勢,但是以背對江面的樣子高速滑向對岸,需要較高的膽量和平衡技巧才能順利過江。[2]
編輯本段光纜工程
西藏自治區林芝地區墨脫縣光纜傳輸系統工程2009年9月21日正式開通,中國成功實現「縣縣通光纜」。 隨著通信光纜工程的建成開通,墨脫開通了3G和無線寬頻業務,使當地有線寬頻得到全面升級,網速得到提高。 墨脫縣位於西藏自治區東南部,受自然條件影響,此前是中國唯一不通光纜和公路的縣,當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受到較大制約。隨著2009年扎(木)墨(脫)公路的開工建設,預計3年後墨脫也將告別不通等級公路的歷史。 為解決墨脫通信問題,中國2009年投資3000多萬元實施墨脫光纜傳輸系統工程,工程於7月底開工。 為保障工程按時完成和施工人員的安全,業務部門合理安排工程進度,施工期間沒有發生一起安全事故。 西藏墨脫光纜通信工程2009年9月25日全面建成開通,中國電信天翼網路成功覆蓋這個「高原孤島」,結束了全國最後一個縣不通光纜的歷史,墨脫人也與全國同步進入3G通信時代。 當地群眾可以自由地使用話音、寬頻、數據、移動、天翼3G等各種電信業務和綜合信息服務。 此前,墨脫縣是全國唯一不通光纜、不通公路的縣,特殊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成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極大制約因素。為徹底改變墨脫縣通信能力與通信需求極不適應的狀況,並以通信的適度超前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促進社會穩定和民族團結,2009年6月,墨脫光纜通信工程破土動工,工程總投資達1400餘萬元。 由於不通公路且地理環境、氣候條件極其復雜,工程施工難度大,建設成本高,大部分設備、材料運輸要靠人背畜馱,施工人員還要面臨滑坡、泥石流、崩塌等自然災害的威脅,螞蝗、蚊蟲、毒蛇叮咬更是家常便飯。為了讓光纜早日進入墨脫,施工人員克服重重困難,翻山越嶺,穿行無人區,露宿森林間,保進度、保工期、保質量,使中國電信天翼3G網路按計劃成功覆蓋「高原孤島」墨脫及所屬主要鄉鎮和運輸要道沿線。

閱讀全文

與墨脫保護區有哪些動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3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1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7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0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