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動物界有哪些壯觀景象

動物界有哪些壯觀景象

發布時間:2023-05-12 02:48:21

A. 誰有關於「鴿子」類的資料

鴿的起源

鴿子鴿種、鳥屬、鳩鴿科、鴿形目、孵卵綱、脊椎動物門。

鴿子亦稱家鴿、鵓鴿,鴿子的祖先是野生原鴿。早在幾萬年以前,野鴿成群結隊地飛翔,在海岸險岩和岩洞峭壁築巢、棲息、繁衍後代。由於鴿子具有本能的愛巢欲,歸巢性強,同時又有野外覓食的能力,久而久之被人類所認識,於是人們就從無意識到有意識地把鴿子作為家禽飼養。據有關史料記載,早在5000年以前,埃及和希臘人已把野生鴿馴養為家鴿了。

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人就開始用鴿子傳遞書信了。根據英國著名的生物學家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一書中介紹,大約在公元前2000多年,埃及的第五王朝就馴養鴿子;公元前1600多年印度的權貴階層極愛養鴿,他們在宮廷內飼養著各種各樣的鴿子達2萬余只;到了公元前1000多年,埃及人已開始舉行公開的鴿子競賽,貴族們都以養鴿為樂,甚至用鴿子作為陪葬品,公元200年,巴勒斯坦人已十分普遍地飼養鴿子了,以後將鴿子傳到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和亞非各國。

我國也是養鴿的古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越絕書》記載,"蜀有蒼鴿,狀如春花"。在從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相馬經》所見,其中就相馬眼指出"欲如鴿目,鴿目固具五彩"。按該帛書含有楚的語調,由此推測,在春秋戰國時代的中國南方,已經有了目色不同的鴿子。秦漢時期,宮廷和民間都醉心於各種鴿子的飼養與管理。

隋唐時期,在我國南方廣州等地,已開始用鴿子通信,在《唐國史外》中就指出"南海舶,外國船也,每歲至安南、廣州……舶發之後,海路必養白鴿為信,舶設,則鴿雖數千里亦能歸"。這說明在海上的中外勞動人民已用鴿子傳遞信書,以向家人報平安。唐核槐戚宋時期,養鴿之風極為盛行,在當時杭州一帶,以養鴿為樂,在鴿腿上繫上風鈴,數百隻群起群飛,望之若錦、風力振鈴,鏗如雲間之佩。當時不但民間好鴿,皇室也不例外,唐朝宰相張九齡,在嶺南家鄉,曾養群鴿,並用鴿與家人來傳遞書信。到南宋時,高宗趙構更是迷戀養鴿,甚至不理朝政,故有人曾寫打油詩,如《古杭雜記》中寫道:"萬鴿飛翔繞帝都,朝暮收放費工夫;何如養取雲邊雁,沙漠能明余傳二聖書"。

明朝時,我國的養鴿已具相當水平,據《鴿經》記載,明朝正統年間在淮陽,一日大風雨,有鴿墜落在主人屋上,十分睏乏。被捉之後,正准備殺吃,忽見足上有一油紙封裹的信函。看封面題字,知道該鴿是從京師來的,時間僅改陵有3天。從這段記載可以看出,從淮陽到京師,只有3天,空距700多公里,足見當時信鴿的競翔水平。清朝時,養鴿業更是繁榮發展,這時我國已從國外引進了大批的優良名鴿品種。尤其到了清末民初,無論達官顯貴、八旗子弟,還是走卒販夫、頑童老翁,以豢鴿放飛者大有人在,少則畜養一二十隻,亦有多至數百隻者,這時的養鴿者非常喜愛給鴿佩哨。(給鴿尾帶上哨子)人們不但可以看到鴿子在藍天上翻飛,而且還能享受到美妙的太空雅樂。

鴿子是一種常見的鳥。世界各地廣泛飼養,鳥綱,鳩鴿科,鴿屬。翅膀寬大,善於飛翔。羽色有雨點、灰、黑、絳和白多種。足短矮,嘴喙短。食谷類植物的子實。嗉囊發達,雌鴿生殖時期能分泌「鴿乳」哺育幼雛,屬晚成禽類。配偶終生基本固定,一年產卵5—8對。

由於人們對鴿子的偏愛以及飼養目的的特殊性,我們專門給它單列了個欄目。鴿子的歸類――鴿種、鳥屬、鳩鴿科、鴿形目、孵卵綱、脊椎動物門。

鴿子亦稱家鴿、鵓鴿,鴿子的祖先是野生原鴿。早在幾萬年以前,野鴿成群結隊地飛翔,在海岸險岩和岩洞峭壁築巢、棲息、繁衍後代。由於鴿子具有本能的愛巢欲,歸巢性強,同時又有野外覓食的能力,久而久之被人類所認識,於是人們就從無意識到有意識地把鴿子作為家禽飼養。據有關史料記載,早在5000年以前,埃及和希臘人已把野生鴿馴養為家鴿了。而家鴿經過多年的培育和優化,繁衍成當今的賽鴿,俗稱信鴿。

http://www.99pet.com/index9.htm

鳥類的分類

分類最主要是確定鳥種間的親緣關系。例如鴿子和斑鳩的關系,絕對比鴿子和麻雀或斑鳩和麻雀的關系還要親近。所以分類學家就訂定一套分類標准,就是界、門、綱、目、科、屬、種。如果我們以麻雀為例,則它的分類階層如下:

界 Kingdom.¨動物界

門 Phylum…¨脊椎動物門

綱 Class…¨鳥綱

目 Order.….燕雀目

科 Family.…¨文鳥科

屬 Genus.…¨麻雀屬

種 Species.¨麻雀

所以每一種鳥,都可依上述例子,確定它到底是哪一目、科、屬的鳥種。而其親緣關系,種比屬近,屬比科近,以此類推。但是我們用甚麼依據來做分類上的標准呢?最主要是以形態為基準(如嘴形、羽毛的排列、腳的鱗片…)。但近年來運用細胞遺傳和蛋白質來做分類基準,已蔚呈一股潮流。根據上述的形態分類結果,現今存在全世界的鳥類,共有27目173科9000多種。

四、鳥類的羽毛與飛翔

羽毛是鳥類獨一無二的特徵。沒有羽毛,鳥類就飛不起來。鳥類除了生在前臂的飛羽外,還有一些其它羽毛,如體羽、絨羽、半絨羽、纖羽、剛毛(須)等(圖二)。這些羽毛各有其功用,像體羽覆蓋於體表,構成嚴密的保護層,使鳥體保持流線形,以利飛翔。而絨羽有保暖作用,在鴨子身上最多。最值得一提是飛羽,飛羽輕而富有彈性,在羽片上有很多羽小鉤,互相鉤住。當羽片裂開時,鳥類

只要用嘴一撥,它就又恢復原來羽片的模樣,不像蝙蝠翼膜一裂開,就難以恢復原狀,所以對鳥的飛翔有很大的幫助。

羽毛除了飛翔的功能外,尚能保護鳥類薄而脆弱的皮膚,也可以調節體溫,並藉羽毛的顏色,傳遞訊息。

人類衣服穿舊或穿破,總需換換新衣,鳥類也是一樣。一般的鳥類,一年裡有兩次的換羽,以確保羽毛的功能。除了換羽外,鳥類平時就很注意羽毛的維護,它們有水浴、日光浴、沙浴、蟻浴、塗油和塗抹粉冉羽等行為。蟻浴是某些鳥類(約200種)會讓螞蟻爬上身上,利用螞蟻分泌的蟻酸幫忙除蟲。而塗油是大部分鳥類有一個尾脂腺的腺體,會分泌油脂物,鳥常用嘴去刮取,再塗抹全身,以達

到防水的效果(如鴨子)。另外有些鳥類(如白鷺),羽毛的羽尖會破碎成很小顆粒,叫做粉冉羽。粉冉羽塗抹在鳥身上,能隔絕一些污物(如魚的黏液)。

鳥類的飛翔,著重在前臂飛羽的結構。初級飛羽就如同飛機的螺旋槳,產生推進力,次級飛羽則像機翼,產生上升力(圖三),而尾羽則起舵的作用。滑翔、翱翔、和振翅飛行是鳥類常見的飛行方式。大型的鳥,如鷹或海鳥,它們常利用上升的氣流或海面陣風的差異,作盤旋翔翔飛行(圖四),而一些小型鳥種,則常作振翅飛行。所以鳥翼的形狀變化很大(圖五),主要是為適應飛翔而演化出來的。

五、鳥類的生理結構

為了適應空中的生活,鳥類的骨骼起了很大變化,就是朝「輕」和「癒合」方向發展。一隻鳥的骨骼重量,僅占其體重的5%左右,而人類骨骼,則占體重20%。鳥的骨骼大都中空,骨片薄,中空裡面有斜行小骨梁,能強化薄弱的骨片(圖六)。另外骨架一體化(癒合),減少不必要的可動關節,並且重心下移,在飛翔時起著平衡作用。但是鳥類為彌補身體的不靈活性(關節少),因而頸子特別靈活,.並比其它脊椎動物長,天鵝的頸椎有25塊,最小的蜂鳥也有8塊,比哺乳類的7塊還多。另外鳥的頸椎構造非常特殊,貓頭鷹的頭可旋轉至270度。

除了骨骼的變化外,鳥類的膀恍消失,直腸短,所以不貯尿糞,一有糞尿就排掉。而雌鳥右側的卵巢和輸卵管並已退化,雄鳥在非繁殖期間,睾丸則呈萎縮狀態,這些都是減輕體重,有利飛行的適應。

在肌肉方面,鳥類的胸肌非常發達。胸肌是搧翅飛翔的主要動力來源,它附著在龍骨突上(圖七),其重量約占鳥總體重的1/5-1/3以上,如將麻雀換算成和人一樣的體重,則它的胸肌可發出3馬力的功率,而人類的胸肌,只能發出l/8馬力而已,所以一些嘗試裝上人工翅膀的人,模仿鳥類飛行,結果都失敗了。

有一種候鳥叫金班行鳥,它每年春秋兩季,都會往返於北極附近的阿留申群島和夏威夷群島之間,這兩地的直線距離約3000公里,它以時速約90公里的速度,連續飛35個小時到達,中間並無休息。這種驚人的飛行力,是如何和辦到呢?這就涉及到它的呼吸效率。鳥類的呼吸系統,有所謂的氣囊結構(大部分為9個),氣囊除了分布在內臟之間,有時也深入骨骼裡面(圖八)。當鳥類呼吸時,前、後氣囊好像唧筒一樣,使氣體作同一方向流動,不似哺乳類的雙向流動(圖九),因而肺部永遠都有新鮮空氣進入,所以呼吸效率大為提高,對飛翔相當有利。

氣囊除了輔助呼吸之外,還可以減少內臟摩擦,減低體重,以利飛行,並能調節體溫(鳥類沒有汗腺,余熱山呼吸調節),在水禽方面,尚可增加浮力。

感官方面,鳥類的視覺最為發達。有些大型鷹雕的眼球比人還大,據估計視力比人類高3倍以上。在視野方面,除了一些肉食性的鷹、貓頭鷹外,大部分鳥類的視野都非常寬廣。以鴿子為例,它大約有300度的視野,有一種叫山鷸的鳥,視野更高達360度,也就是它前後都能看到來襲的掠食者。但是這些視野寬廣的鳥類,它們看的東西比較沒有立體感,不像鷹和貓頭鷹,只將視野集中在前面(約70度),因雙視重疊有立體感,對捕食獵物有很大幫助(圖十)。這種視野的差異,主要是鳥眼在頭部的位置,一般鳥類在頭約兩側,而鷹和貓頭鷹則集中在前面。

鳥類的聽覺非常靈敏,能分辨人類無法區分的音符。在味覺方面,鳥類的味蕾很少(100個以下),而人類約有10000個,所以鳥類吃東西是沒有甚麼味道的。除了少部分種類外,嗅覺和觸覺也不很靈敏。

腳趾、璞和爪在鳥類中變化也很大(圖十一)。如非洲駝鳥只有兩趾,以適奔跑生活。鴨子趾間有璞,適於劃水,如從空中降到水面時,還可用璞來當煞車。鷹常用利爪捕捉獵物……。這種種變異,無非是為了適應多變的棲息環境。

在長期的演化下,鳥類的嘴形變化多端(圖十二),以適合捕食各種食物。像鷲的鉤嘴,以利於撕碎獵物;像麻雀的嘴,適於咬碎種子;而鸚鵡的嘴尖,可以挖取果肉,嘴基則可咬開種子.,….。這樣多變的食性,使鳥類在自然界食物網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除了嘴形變化外,鳥類的舌也是多種多樣,啄木鳥舌能伸長,舌端有倒鉤並具黏被,可伸入樹穴鉤黏昆蟲;企鵝舌後部有角質鉤,可牢牢鉤住吞入的食物;有些蜂鳥舌能伸長,並能捲成管狀,以吸食花蜜等。

六、鳥類遷移的奧秘

動物在兩地之間,有周期性往返,謂之遷移。在動物界中,某些昆蟲、魚類、爬蟲類(如海龜)、鳥類和哺乳類(如鯨、蝙蝠等),都有遷移習性。其中以鳥類的遷移最引人注目,據估計全世界的鳥類,參與遷移活動有幾十億只。這樣龐大數量的鳥類,每年春秋往返於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間,它們的這種行為,已引發鳥類學家的長期研究。但是有些鳥類並沒有遷移的習性,我們稱為留鳥;而有遷移習性的鳥類,則稱為候鳥。候鳥又可細分為冬候鳥、夏候鳥、過境鳥。以台灣為例,它們定義如下:

留鳥:終年留居繁殖地,不遷徙,有時僅作短距離游盪。

冬候鳥:在北方國家繁殖,而在台灣度冬。

夏候鳥:夏季在台灣繁殖,冬季則往南方避冬。

過境鳥:僅在春、秋遷徙期看到,不在台灣繁殖或度冬。

但是上述並非絕對劃分,有些鳥種在一個地區,往往具有多重身份的。例如有一種叫東方環頸行鳥的小鳥,他夏季有一族群在台繁殖,冬季叉有一族群從北方來度冬,所以他具有夏候鳥或留鳥(因不知繁殖族群有無往南避冬)和冬候鳥等不同身份。當然有些鳥種就很好判斷,如麻雀就是道道地地的留鳥。

候鳥一般都沿著固定路線遷移(大部分南北向,少數東西向)。如果候鳥飛離自己的航線,逸到別的路線,我們則謂之「迷鳥」,這種偶見鳥,見到的機會是非常小的。

大多數候鳥在南北半球奔波,有些飛行距離超過幾千公里,而最有名的是一種川北極燕鶴的鳥類,他單程的遷移距離約有18000公里,而且每年反覆著從北極(繁殖地)飛到南極(越冬地),南極又飛回北極。

為什麼北極燕鶴要如此奔波勞累呢?它們又沒有羅盤協助飛行,又是如何知道目的地的正確方位呢?這兩個問題深深困擾著鳥類學家們,至今依然還在探討之中。

根據現有的研究顯示,候鳥為何要遷徙?有三個因素(但非絕對正確)。一是生態因素,二是生理因素,三是歷史因素。

生態因素:緯度越高,夏候鳥越多,留鳥越少。有人做過研究,在中國的雲南省(北緯21度~29度 ),留鳥佔70%,候鳥30%;而在中國東北的長白山區(北緯42度~44度),留鳥僅佔18.8%,候鳥則高達81.2%。這種差異主要是生態因素所造成的。在冬天北方極端寒冷,所以促使鳥類向南遷移;夏季時,北方日照長,食物豐盛,鳥類天敵少(如蛇類),所以候鳥飛回北方繁殖。

生理因素:當春天來臨時,日照變長,刺激內分泌腺,促使生殖腺膨脹,因而候鳥向北遷移。曾有人做過實驗,在春季時,在候鳥身上注射抑制內分泌腺的制劑,則該候鳥遷徙能力就受到抑制。

歷史因素:地球曾經歷多次冰河侵襲和退卻,冰河來臨時,氣溫下降;冰河退卻時,氣溫回升。鳥類隨冰河這樣一進一退,遂養成遷徙的習性。

關於候鳥如何在長距離飛行不曾迷失方向,鳥類學家們作做過很多觀察和實驗。其中太陽、星星和地球磁場,是候鳥定位的主要依據。

根據實驗指出,在遷徙季節時,把鳥關在實驗籠中,改變陽光角度,遷徙的候鳥也隨陽光角度改變而改變方位,從此了解到有些候鳥是以太陽為定向。另外有些鳥類(小型鳥),主要是在晚上遷徙,它們無法利用太陽定向,則以星星定向。實驗者在星象館里將人造星空旋轉,一些實驗鳥種,也隨星體旋轉方向而改變遷徙方向,這種方向的改變,證明晚上遷徙的候鳥,是以星星定向。在地球磁場方面,地做過一些實驗,有相當的證據顯示,地磁也是候鳥定向的依據。另外風定向、嗅定向、聽覺定向…種種理論與學說,還在實驗討論階段。

七、鳥類的分布

世界上有9000多種的鳥,並非均勻分布於全球,大體可區分為陸地地理分布和生態分布兩種。陸地地理分布又可劃分為六大鳥類地理區(圖十三),每一區都有它的鳥類分布特色,

現在簡述如下:

1.古北界

此界鳥類大都是遷徙鳥類,以雁鴨和食蟲鳥類最多,大約有69科750種繁殖鳥,僅有一科為特有科(其它各界沒有分布),與新北界類緣較近。

2.新北界

此界鳥的種類並不多,和古北界一樣,大都是候鳥,而其氣候、自然生態環境與古北界相似,全界約有52科650種繁殖鳥,無特有科。

3.東洋界

此界島嶼很多,主要是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食果鳥分布繁盛,鳥類約有83科1500種繁殖鳥,也只有一科為特有科,與舊熱帶界類緣較近。

4.舊熱帶界

此界奔走鳥類與食種子鳥類較多,而水鳥較少,約有67科1900種繁殖鳥,有8科為特有科。

5.澳洲界

因為此界與大陸隔離原故,獨自演化的鳥種十分豐富,棲地性的鳥類分布很多,約有82科1200種繁殖鳥,其中14科是特有科。

6.新熱帶界

此界有「鳥洲」之稱,原始性的鳥種分布不少,主要以果實為主食的鳥類為主,約有97科2900種繁殖鳥,特有科高達32科,為六界之冠。

除了上述的鳥類六大地理區外,還有生態分布,受自然環境(如氣候、地形、海洋、海拔高度與緯度的差異)與生物因素等影響,其分布狀態也是很不均勻。

八、鳥類與人類的關系

自從人類在世界舞台出現後,就和鳥類保持密切關系。我們的祖先,在敬畏大自然的威力下,常能和鳥類相安無事,甚至還將某些鳥類,奉為崇拜的神只。而古代的壁畫、文學與藝術,更時時和鳥類保持密切的關系,豐富先人的生活,並且惠及至今。而一些鳥類也被馴化成家禽,提供人類所需大量動物性蛋白質的來源。鳥類的羽毛、蛋和鳥糞,也被廣泛利用。這種親密的夥伴關系,直到近代已開始變質,因人口遽增(1970年全球有37億人口,1986年增加至50億,公元2000年,將有人口60億),對土地需求日增,於是人類大量侵佔自然土地,完全不顧鳥類和其它生物的生存,又加上污染日趨嚴重,鳥類和其它生物倍受嚴重威脅;根據資料統計顯示,自西元1600年來,有97種鳥類可能已經滅絕,如從生物演化滅絕速率來看,其滅絕速率是自然演化時間的上萬倍,這是一個非常可怕

的事實,只有恐龍大滅絕差可比擬,而現在還有1000多種鳥類面臨嚴重威脅(根據估算,如果有兩種鳥類滅絕,同時會有一種哺乳類、4種魚類、70種植物和180種昆蟲消失)這完全是人類對自然界過渡掠奪所致。

九、 鳥類是最好的生態指標

鳥類在自然界申,起著平衡作用,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自然界一些動物(如昆蟲和鼠類)族群大量繁衍危害生態時,往往是由鳥類加以撲滅制止。除了上述的事實外,鳥類也是最好的生態指標,在1960年代時,科學家發現鷹隼巢中的蛋破碎或畸形時,而大感恐慌,經追蹤調查後發現,證實是一種殺蟲劑DDT污染所致,於是全面禁止使用這種殺蟲劑,以免危害到人類。1969年在愛爾蘭有17000隻海鳥神秘死亡,經查證後大部分是多氯聯苯所造成的,於是多氯聯苯的使用被嚴格限制,這些例子不勝枚舉,如果沒有鳥類適時發出的警訊,危害層面必將更廣。

十、今日鳥類.明日人類

鳥類是人類的忠實朋友,是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更是環境的偵測器,如果人類不加以珍惜,任其滅絕,最後終將危害到自己本身。於是我們提出嚴正呼籲:「救救鳥類,就等於拯救人類。」

B. 又到世界動物日,2021年動物界發生了哪些奇妙的事

引言:動物對氏橘於人類來說是好朋友一樣的存在,雖然說沒有在一起親密的相處,但是它們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又到了一年的世界動物日,今天就讓小編來,帶著大家一起回憶一下,2021年動物界都發生了哪些奇妙的事情。當然有補充的話,也可以在下面的評論區打出來。

三、怎樣保護動物呢?

其實對於動物最好的保護就是不要去干擾它們的自由生活,而且它們不是商品,生命是沒有價錢來衡量的,不要為了一時的口欲而去圖財害命。除此之外也不要去穿野獸皮毛服裝,每一張皮的後面都是一樁謀殺案。除此之外也要知道獨舞也是有尊嚴的,不要去為了一時的邪惡趣味而去虐待或者是折磨他們。

C. 嘴又尖又長,爪子像鴨子的,還有長長的脖子,帶有翅膀很大的鳥類

嘴尖長又是長脖子的游水鳥多了,關鍵是沼澤鳥還是海鳥,鸕鶿、塘鵝、鵜鶘、鰹鳥、憨鰹鳥都有這個特點,你看看底下的圖是不是,這是鰹鳥。還有,鷗鳥、暴風鸌、海鷗、海燕、海鸚、軍艦鳥算不算你的范圍。

鸕鶿(普通鸕鶿lúcí)

1.亦作「鸕鶿」。2.水鳥名。俗叫魚鷹、水老鴉滑正改。羽毛黑色,有綠色光澤,頷下有小喉囊,嘴長,上嘴尖端有鉤,善潛水捕食魚類。漁人常馴養之以捕魚。鸕鶿是鳥類中優秀的潛水明星。3.鸕鶿陂的省稱。4.鸕鶿杓的省稱。

水鳥

鸕鶿,水鳥,捕魚能手,鵜形目(Pelecaniformes)鸕鶿科(Phalacrocoracidae)26∼31種水禽,有黑色金屬光澤,能在水下潛游。這種鳥在東方和其他各地已為人馴化用以捕魚。以對人類價值不大的魚為食清毀。所有種類均生產鳥糞。除寒冷乾旱的內陸和中太平洋島嶼外,鸕鶿棲息於所有海濱、湖泊和河流。鸕鶿用海藻和鳥糞在懸崖上築巢,或在樹木或灌叢上用樹枝築巢。這種鳥每窩產2∼4枚白堊色卵(剛產下時呈淡藍色)。鸕鶿孵化期為3∼5周。第三年內性成熟。鸕鶿喙長,尖端鉤狀。臉上有數塊裸露的皮膚。有一個小喉囊。在這種鳥中,普通鸕鶿(Phalacrocoraxcarbo)是最大的分布最廣的種;白頰,體長100公分(40吋);繁殖於加拿大東部到冰島,跨越歐亞大陸到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及部分非洲地區。普通鸕鶿和稍小的綠鸕鶿(P.capillatus)可馴化用以捕魚。秘魯鸕鶿(P.bougainvillii,即南美鸕鶿)和非洲南部海濱的好望角鸕鶿(P.capensis)則為最重要的鳥糞生產者。

鸕鶿也叫水老鴉、魚鷹。鳥類。身體比鴨狹長,體羽為金屬黑色,善潛水捕魚,飛行時直線前進。中國南方多飼養來幫助捕魚。是鵜形目鸕鶿科的1屬,有30種。除南北極外,幾乎遍布全球。該鳥可馴養捕魚,我國古代就已馴養利、用,為常見的籠養和散養鳥類。野生鸕鶿分布於全國各地,繁殖於東北、內蒙古、青海湖及新疆西部等地。

形態:該鳥體羽黑色,並帶紫色金屬光澤。肩羽和大覆羽暗棕色,羽邊黑色,而呈鱗片狀,體長最大可達100厘米。嘴強而長,錐狀,先端具銳鉤,適於啄魚;下喉有小囊;喉部具大白點。生殖期中,脅下有大形白斑,頭及信判頸密生白絲狀羽。後頭部有一不很明顯的羽冠。幼鳥的下體黑色,雜以白羽。眼綠色,嘴端褐色,下嘴基部灰白色,而裸區及喉暗紅色,腳黑色。腳後位,趾扁,後趾較長,具全蹼。

生態:鸕鶿善於潛水,能在水中以長而鉤的嘴捕魚。野生鸕鶿平時棲息於河川和湖沼中,也常低飛,掠過水面。飛時頸和腳均伸直。夏季在近水的岩崖或高樹上,或沼澤低地的矮樹上營巢。性不甚畏人。常在海邊、湖濱、淡水中間活動。棲止時,在石頭或樹樁上久立不動。飛行力很強。除遷徙時期外,一般不離開水域。主要食魚類和甲殼類動物為食。鸕鶿在捕獵的時候,腦袋扎在水裡追蹤獵物。鸕鶿的翅膀已經進化到可以幫助劃水。因此,鸕鶿在海草叢生的水域主要用腳蹼游水,在清澈的水域或是沙底的的水域,鸕鶿就腳蹼和翅膀並用。在能見度低的水裡,鸕鶿往往採用偷偷靠近獵物的方式到達獵物身邊時,突然伸長脖子用嘴發出致命一擊。這樣,無論多麼靈活的獵物也絕難逃脫。在昏暗的水下,鸕鶿一般看不清獵物。因此,它只有藉助敏銳的聽覺才能百發百中。鸕鶿捕到獵物後一定要浮出水面吞咽。所以,在我國南方和印度的江河湖海中能見到漁民們馴養的鸕鶿在幫助漁民們捕魚。漁民們放出鸕鶿之前,先在鸕鶿的脖子上套上一個皮圈,這樣,就可以防止鸕鶿將捕獲的獵物吞下肚子。鸕鶿捕到魚後跳到漁民的船上,在漁民的幫助下將嘴裡的魚吐出來。鸕鶿很貪食,一晝夜它要吃掉3斤重的魚。一條35公分長,半斤重的魚它能一口吞下。

種類:中國有5種:鸕鶿(又稱普通鸕鶿)、斑頭鸕鶿、海鸕鶿、紅臉鸕鶿和黑頸鸕鶿。東南沿海各省常見。鸕鶿廣泛分布與亞歐大陸及非洲大陸的江河湖海中。人們常見的是江河中的普通鸕鶿。其實,鸕鶿的種類也很豐富。它們雖然都屬於鸕鶿,但是相貌和習性各有特色。生活在加拉帕哥斯群島上的加拉帕哥斯鸕鶿和廣泛分布在亞洲和非洲的大鸕鶿都是十分有特色的品種。

繁殖:該鳥在人工馴養條件下能正常產卵,每年初夏進入繁殖期,每隻雌鳥可產卵6—20枚,其繁殖生態與家鵝相似。每當繁殖季節,到臨近水域的懸崖峭壁上、大樹上或沼澤地的矮樹上、蘆葦中以樹枝或海藻營巢。每窩卵2~5枚。卵白色而具藍或淺綠光澤。孵化期28天。雛鳥為晚成性。親鳥把捕捉到的魚貯在喉囊中,雛鳥將頭伸入啄食。在一些地方人們馴化它們用以捕魚。漁民稱之為魚鷹,其實,叫魚鷹的還有完全不同的另一種鳥——鶚。

鸕鶿不僅是捕魚的能手,古代還常常把它作為美滿婚姻的象徵。結伴的鸕鶿,從營巢孵卵到哺育幼雛,它們共同進行,和睦相處,相互體貼。大家熟悉的《詩經》中第一首詩:「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有的學者認為詩中的「雎鳩」就是鸕鶿。當然不管雎鳩是不是鸕鶿,鸕鶿之間的親密友好關系就可以代表美好的婚姻。

鵜鶘【pelican】

俗稱塘鵝。

鵜形目(Pelecaniformes)鵜鶘科(Pelecanidae)鵜鶘屬(Pelecanus)7或8種水禽的統稱。特徵為大而具有彈性的喉囊。棲息於全世界許多地區的湖泊、河流和海濱。某些種體長可達180公分(70吋),翅展可達3公尺(10呎),體重可達13公斤(30磅),是現存鳥類中個體最大者之一[1]。

鵜鶘用像小撈網似的大喉囊捕魚而食。鵜鶘不是用喉囊儲存魚,而是立即把魚吞下。褐鵜鶘(P.occidentalis,即西方鵜鶘)從空中撲入水中捕魚,動作十分壯觀。但其他鵜鶘編成隊形而游泳,將小魚群驅向淺水處,在該處用喉囊捕魚。

每窩通常產1∼4枚卵,卵呈藍白色,產在由樹枝構成的巢中,孵化期約1個月。幼雛將嘴伸進親鳥的食道取食親鳥回吐的食物,3∼4歲成熟。鵜鶘在陸上動作很笨拙,但飛翔姿勢優美。通常成小群飛行,在高空翱翔並經常一齊拍動翅膀。兩性外形相似,但雄鳥稍大。

鵜鶘,讓人一眼就能認出它們的是嘴下面的那個大皮囊。鵜鶘的嘴長30多厘米,大皮囊是下嘴殼與皮膚相連接形成的,可以自由伸縮,是它們存儲食物的地方。鵜鶘和鸕鶿一樣也是也是捕魚能手。它的身長150厘米左右,全身長有密而短的羽毛,羽毛為桃紅色或淺灰褐色。在它那短小的尾羽跟部有個黃色的油脂腺,能夠分泌大量的油脂,閑暇時它們經常用嘴在全身的羽毛上塗抹這種特殊的「化妝品」,使羽毛變得光滑柔軟,游泳時滴水不沾。

最著名的兩種被稱為白鵜鶘∶新大陸的紅嘴鵜鶘(P.erythrorhynchos,亦稱北美白鵜鶘)及舊大陸的歐洲白鵜鶘(P.onocrotalus)。新大陸的褐鵜鶘體較小,長約107∼137公分;棲於海濱;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署已將其列為瀕危種。褐鵜鶘一度種群數量極大,但因為DDT及有關殺蟲劑的使用,1940∼1970年期間,其種群數量急劇下降。DDT被禁止使用後,其繁殖活動有所改善。

[編輯本段]分布

鵜鶘通常成群繁殖於島嶼,在一個島上可能有許多小群鵜鶘。結群的北美白鵜鶘繁殖於北美中北部和西部湖泊中的島上。任何時期任何種群中的成對鵜鶘都處於繁鵜鶘殖周期的同一階段。就如某些其他種一樣,北美的鵜鶘有遷徙習性。褐鵜鶘繁殖於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的熱帶和亞熱帶海濱。

鵜鶘是一種大型的游禽,屬鵜形目鵜鶘科,又叫塘鵝。在世界上共有8種,大多分布在歐洲、亞洲、非洲等地。我國的鵜鶘共有2種,分別為:斑嘴鵜鶘和白鵜鶘。斑嘴鵜鶘,鳥如其名,在它的嘴上布滿了藍色的斑點,頭上被覆粉紅色的羽冠,上身為灰褐色,下身為白色。而白鵜鶘主要分布在我國新疆、福建一帶,它們通體為雪白色。二者均為我國的二級保護動物。

[編輯本段]習性

鵜鶘,在野外常成群生活,每天除了游泳外,大部分時問都是在岸上曬曬太陽或耐心的梳洗羽毛。鵜鶘的目光銳利,善於游水和飛翔。即使在高空飛翔時,漫遊在水中的魚兒也逃不過它們的眼睛。如果成群的鵜鶘發現魚群,它們便會排成直線或半圓形進行包抄,把魚群趕向河岸水淺的地方,這時張開大嘴,鳧水前進,連魚帶水都成了它的囊中之物,再閉上嘴巴,收縮喉囊把水擠出來,鮮美的魚兒便吞入腹中,美餐一頓。

鵜鶘的求愛和育雛方式特別有趣。鵜鶘常集大群繁殖。雄鵜鶘向雌鵜鶘求愛時,時而在空中跳著「8」字舞,時而蹲伏在佔有的領地上,嘴巴上下相互撞擊,發出急促的響聲,腦袋以奇特的方式不停地搖晃,希望在眾多的「候選人」中得到雌性對自己的垂青。

每到了繁殖季節,鵜鶘便選擇人跡罕至的樹林,在一棵高大的樹木下用樹枝和雜草在上面築成巢穴。鵜鶘通常每窩產3枚卵,卵為白色,大小如同鵝蛋。小鵜鶘的鵜鶘孵化和育雛任務,由父母共同承。當小鵜鶘孵化出來後,鵜鶘父母將自己半消化的食物吐在巢穴里,供小鵜鶘食用。小鵜鶘再長大一點時,父母就將自己的大嘴張開,讓小鵜鶘將腦袋伸它們的入喉囊中,取食食物。有時小鵜鶘就站在父母的大嘴裡吃食。

鵜鶘的種類不多。在全世界8種鵜鶘中,北美洲的白鵜鶘和褐鵜鶘是較典型的品種。我國的鵜鶘共有2種,分別為:斑嘴鵜鶘和白鵜鶘。另外還有眼鏡鵜鶘、卷羽鵜鶘等。它們的捕食方式非常奇特。從山崖上起飛後,鵜鶘在距海面不遠的空中向海里偵察。一旦發現獵物,鵜鶘就收攏寬大的翅膀,從15米高的空中象炮彈一樣直射進水裡抓捕獵物。巨大的擊水聲在幾百米以外都能聽得清清楚楚。鵜鶘是鳥類中體魄強壯的一族。成年的鵜鶘身體長約1.7米。展開的翅膀有2米多寬。它的翅膀強壯有力,能夠把龐大的身軀輕易送上天空。鵜鶘是一種喜愛群居集的鳥類。它們喜歡成群結隊地活動。每當鵜鶘集體捕魚的時候,在海面上人們可以看到鵜鶘此起彼伏的從空中跳水的壯觀場面。鵜鶘有一張又長又大的嘴巴。嘴巴下面還有一個大大的喉囊。成年鵜鶘的嘴巴都能長到40厘米。巨大的嘴巴和喉囊使鵜鶘顯得頭重腳輕。當鵜鶘在地上走路的時候總是搖搖擺擺步履蹣跚。這是因為鵜鶘的大嘴很礙事。尤其是當它捕到獵物的時候,大嘴和喉囊里裝滿了海水,使它浮出水面的時候很困難。人們見到鵜鶘浮出水面的時候,總是尾巴先露出水面,然後才是身子和大嘴。而且,鵜鶘一定要把嘴中的海水吐出來,才能從水面起飛。

鵜鶘從水面起飛的時候,它先在水面快速的扇動翅膀,雙腳在水中不斷劃水。在巨大的推力作用下,鵜鶘逐漸加速,然後,慢慢達到起飛的速度,脫離水面緩緩地飛上天空。有的時候,吃得太多,顯得非常笨重,就不能順利的起飛,只能浮在海面了。

鰹鳥

鰹鳥遍布於世界各個海域。它是少數日益增多的鳥類之一,從20世紀以來,很可能已經增加一倍以上。顯而易見的原因,在於人類減少捕殺這種海鳥;直到十九世紀末,鰹鳥曾經是人類的重要食物來源之一。

由於鰹鳥居住的地方非常擁擠,要在這么紛亂的鰹鳥群棲區維持秩序,避免成雙成對的鰹鳥發生糾紛,防止失散,於是導致極其復雜的炫耀行為。典型的求偶方式是:雄鳥與雌鳥面對面雙翼展開,然後不停地搖頭,用喙互相對擦,而且和許多其它種類的鳥一樣,喜歡遵循儀式,彼此用喙理毛。最後,在「雙宿雙飛」之前,兩只鳥一起昂首,喙指向天空,發出打鼾的聲音。

藍足鰹鳥的分布區由熱帶美洲伸延到加拉巴哥群島。從外表看來,褐色羽毛使它酷似其它種類未成長的鰹鳥,不過由它兩只鮮明的藍足很容易加以辨認。藍足鰹鳥雖然與其它鰹鳥一樣都在地上棲居,但也有一部分在樹上營巢。寒冷地帶的雌鳥必須為幼鳥保暖;同樣地,熱帶地區的雌鳥就得為幼鳥遮蔭,避免日曬。

鰹鳥科

中文正名:鰹鳥科

拉丁學名:Sulidae

分類地位:

動物界Fauna→脊索動物門CHORDATA→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鳥綱Aves→今鳥亞綱Neornithes→突胸總目Carinatae→鵜形目Pelecaniformes→鰹鳥科Sulidae

下屬分類:|鰹鳥屬Sula

地理分布:共9種,我國3種,我國所有種均為國家重點保護二級

鰹鳥屬

中文正名:鰹鳥屬

拉丁學名:Sula

分類地位:

動物界Fauna→脊索動物門CHORDATA→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鳥綱Aves→今鳥亞綱Neornithes→突胸總目Carinatae→鵜形目Pelecaniformes→鰹鳥科Sulidae→鰹鳥屬Sula

下屬分類:|紅腳鰹鳥Sulasula|褐鰹鳥Sulaleucogaster|藍腳鰹鳥Sulanebouxii

鰹鳥科(Sulidae)是鵜形目的1個科。鰹鳥是群居性海鳥,有2屬9種。

大鰹鳥屬是溫帶海鳥,包括北大西洋的憨鰹鳥,南非的開普鰹鳥和澳新地區的澳洲鰹鳥。

鰹鳥屬是熱帶海鳥,世界各大熱帶海洋均有分布,共有6種,其中聖誕島的粉嘴鰹鳥有時被單劃為一屬。我國的鰹鳥均屬於鰹鳥屬,包括紅腳鰹鳥、褐鰹鳥和黑臉鰹鳥(藍臉鰹鳥),其中紅腳鰹鳥是西沙群島最主要的海鳥。

鰹鳥生活在熱帶和溫帶海洋島嶼及沿岸地區。中國西沙群島的東島一帶是紅腳鰹鳥的故鄉。它們和鴨子大小差不多,在空中飛翔時能一下子收縮翅膀,筆直地沖到水裡捕魚。

此鳥兩翼較長,體長約0.7米,體重一公斤左右,兩足趾間有蹼,善游泳,善於捕捉小魚和昆蟲,僅在夜間及孵卵期間停留在海島上。

鰹鳥在陸地上和樹枝上很笨拙,倘若掉在地面上,就要費勁地扇動雙翅才能慢慢起飛,甚至要爬到高坡上往下滑一段再起飛。

漁民們稱鰹鳥為"導航鳥",因為在茫茫的大海中迷失方向時,可跟隨飛翔的鰹鳥安全地返回海島。

紅腳鰹鳥一般產蛋一枚,即使產下兩枚,除非第一枚蛋孵出的雛鳥夭折,否則很少孵出第二枚蛋。

藍腳鰹鳥生活在南美和北美等部分沿海地區,它們通常養育二、三隻幼鳥。

斑駁鰹鳥和藍腳鰹鳥一樣,喜歡結成大群出動,數以千計地從空中向水面俯沖,景象十分壯觀。

春末夏初,是鰹鳥哺育雛鳥的時候,這時雄鰹鳥在海上成群地飛翔,捉到魚捨不得吃,而是馬上飛回自己的窩,把食物放進小鳥的嘴裡,並為小鳥啄去嘴邊的魚鱗。雌鰹鳥則站在一旁,用嘴為雄鰹鳥梳理羽毛。它們早出晚歸,非常勤勞

D. 昆蟲在10月-11月有哪些狀況

昆蟲是動物界中最大的一個類群,無論是個體數量、生物數量、種類與基因數,它們在生物多樣性中都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昆蟲與人類的關系復雜而密切,有些昆蟲給人類造成深重的災難,有些種類給人脊喚類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昆蟲綱Insecta是動物界中最大的一個綱。在漢語中,「昆」的意思之一是「眾多」、「龐大」;而「蟲」字所指的范圍甚廣,劉安、董仲舒的「五蟲說」和《大戴禮·易本命》中「蟲」為所有動物的總稱。1890年,方旭在《蟲薈》一書中把「羽、毛、昆、鱗、介」5類動物中的219種小動物歸為「昆蟲」類,「昆蟲」一詞才具有近代概念。

西方語言中,「昆蟲」(entoma和insect,前者源於希臘語,後者源於拉丁語)最早包括的范圍也很廣。1602年,U.Aldrovandi所寫的《昆蟲類動物》(De animalibus insectis)中「昆蟲」包括了節肢動物、環節動物、棘皮動物等;1758年,林奈(Carl von Linne,或Carolus Linnaeus)在其巨著《自然系統》(Systema naturae)第10版中所命名的昆蟲綱Insecta里尚包括有蛛形綱、唇足綱等節肢動物。1825年,P.A.Latreille設立六足綱Hexapoda,才將「昆蟲」規范為體分頭、胸、腹的六足節肢動物。

【昆蟲綱】

昆蟲綱不但是節肢動物門中最大的一綱,也是動物界中最大的一綱。全世界已知動物已超過150萬種,其中昆蟲就有100萬種以上(即佔2/3)。而植物(包括細菌在內)的已知種類為33.5萬種左右,只有昆蟲種類的1/3。要知道昆蟲的確切種類數是很困難的,因為分類學家們還在不斷地描述新種,例如,根據Imms統計,鱗翅目昆蟲(蛾、蝶類)到1931年止為8萬種,到1934年增至10萬種,到1942年以達到14萬種。昆蟲綱中最大的目是鞘翅目,種類已超過25萬種,而其中的象甲總科竟多到6萬種左右。

昆蟲不但種類多,而且同種的個體數量也十分驚人。一個螞蟻群體可多達50萬個個體。曾有人估計,整個螞蟻的數量可能會超過全部其他昆蟲的總數。小麥吸漿蟲大發生的年代一畝地有2592萬個之多。一棵樹可擁有成10萬的蚜蟲個體。在闊葉林里每平方米的土壤中可有10萬頭彈尾目昆蟲。

昆蟲的分布面之廣,沒有其他綱的動物可以與之相比,幾乎遍及整個地球。從赤道到兩極,從海洋、河流到沙漠,高至世界的屋脊——珠穆朗瑪峰,下至幾米深的土壤里,都有昆蟲的存在。這樣廣泛的分布,說明昆蟲有驚人的適應能力,也是昆蟲種類繁多的生態基礎。

【昆蟲綱繁榮發展的原因】

第一,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唯一有翅的類群。飛行給昆蟲在覓食、求偶、避敵和擴大分布等各方面都帶來莫大的好處。

第二,昆蟲一般身體都比較小。體小隻需很少量的食物便可完成發育。例如,一張白菜葉能供上千頭蚜蟲生活,一碼旁粒米就可供幾頭米象生存。也正由於體小,可使食物成為它的隱蔽場所,從而獲得了保濕和避敵的好處。

第三,昆蟲口器類型的分化,特別是從吃固體食物變成吃液體食物,大大擴大了食物范圍,並改善了同寄主的關系——在一般情況下,寄主不會因失去部分汁液而死亡,也不會反過來再影響昆蟲的生存。

第四,昆蟲有驚人的生殖能力。這同體小發育快(即在單位時間內,可完成較多的世代)聯系起來,成了昆蟲具有極高繁殖率的重要條件。因而在環境多變,天敵眾多的自然情況下,即使自然死亡率達到90%以上,昆蟲也能保持它一定的種群數量水平。

在追溯昆蟲的起源中,人們找到了最古的昆蟲化石,發櫻模凱現於中泥盆紀的岩石內。換句話說,昆蟲在地球上的歷史至少已經有三億五千萬年了。而人類的出現,大概在近古代的第三紀,距今只不過一百萬年。所以,在人類出現以前,昆蟲和它們所棲息的環境里的一切植物和動物,已經建立了悠久的歷史關系。

【昆蟲成為最繁盛的動物類群的原因】

1.有翅能飛
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唯一有翅的一類,也是動物中最早具翅的一個類群,飛翔能力的獲得給昆蟲在覓食,求偶,避敵,擴散等方面帶來了極大的好處;

2.繁殖力強
昆蟲具有驚人的繁殖能力。大多數昆蟲產卵量在數百粒范圍內,具有社會性與孤雌生殖的昆蟲生殖力更強,如果需要,1隻蜜蜂蜂後一生可產卵百萬粒,有人曾估算1頭孤雌生殖的蚜蟲若後代全部成活並繼續繁殖的話,半年後蚜蟲總數可達6億個左右。強大的生殖潛能是種群繁盛的基礎;

3.體小優勢
大部分昆蟲的體較小,不僅少量的食物即能滿足其生長與繁殖的營養需求,而且使其在生存空間,靈活度,避敵,減少損害,順風遷飛等方面具有很多優勢;

4.取食器官多樣化
不同類群的昆蟲具有不同類型的口器,一方面避免了對食物的競爭,同時部分程度地改善了昆蟲與取食對象的關系;

5.具有變態與發育階段
絕大部分昆蟲為全變態,其中大部分種類的幼期與成蟲期個體在生境及食性上差別很大,這樣就避免了同種或同類昆蟲在空間與食物等方面的需求矛盾;

6.適應力強
從昆蟲分布之廣,種類之多,數量之大,延續歷史之長等特點我們可以推知其適應能力之強,無論對溫度,飢餓,乾旱,葯劑等昆蟲均有很強的適應力,並且昆蟲生活周期較短,比較容易把對種群有益的突變保存下來。對於周期性或長期的不良環境條件,昆蟲還可以休眠或滯育,有些種類可以在土壤種滯育幾年,十幾年或更長的時間,以保持其種群的延續。

【生物的命名與模式標本】

科學家們給每個他們研究過而又沒有記載過的生物都取一個拉丁學名,包括屬名和種名兩個拉丁字,稱為雙名法,1758年由瑞典科學家林奈首創。定名所依據的標本稱為模式標本,其中指定一個為正模,其餘為副模。

【昆蟲和人類的關系】

自從地球上有了人,由於人要從自然中獲得生活資料,要改造自然,必然會出現同昆蟲爭奪資源的問題;但另一方面,昆蟲也為人類提供了資源。因而人也就同昆蟲發生了密切的關系。

昆蟲同人類的關系是十分復雜的,構成復雜關系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昆蟲食性的異常廣泛。根據前人的估計,昆蟲中有48.2%是植食性的;28%是捕食性的,捕食其他昆蟲和小型動物;2.4%是寄生的,寄生在其它昆蟲動物體外和體內:還有17.3%食腐敗的生物有機體和動物排泄物。這個為我們大致劃出了昆蟲的益害輪廓。但是這只不過是個自然現象,而人的益害觀是從對人的經濟利益的觀點出發的,因而要復雜的多。下面就是昆蟲對人類的有害和有益方面分別進行討論。

【怎樣識別昆蟲?】

談到昆蟲,也許我們已經很熟悉了。彩色紛飛的蝴蝶,訪花釀蜜的蜜蜂,吐絲結繭的蠶寶寶,引吭高歌的知了,爭強好鬥的蛐蛐,星光閃爍的螢火蟲,身手矯健、形似飛機的蜻蜓,憨厚可愛的小瓢蟲,舉著一對大刀、怒目圓睜的螳螂,令人討厭的蒼蠅、蚊子、蟑螂等等。那麼,昆蟲還有哪些呢?吐絲的蜘蛛、蜇人的蠍子是不是昆蟲?馬陸、蜈蚣呢?對這些問題,你不一定能完全答出,現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到底什麼樣的蟲才算做昆蟲?

昆蟲和其它生物一樣,有著自己特殊的分類位置。它在動物界中屬於節肢動物門中的昆蟲綱。其主要特徵如下(仿彩萬志圖):

(1)身體的環節分別集合組成頭、胸、腹三個體段,但不分部

(2)頭部是感覺和取食中心,具有口器(嘴)和1對觸角,通常還有復眼及單眼;

(3)胸部是運動中心,具3對足,一般還有2對翅;

(4)腹部是生殖與代謝中心,其中包含著生殖器和大部分內臟;

(5)昆蟲在生長發育過程中要經過一系列內部及外部形態上的變化,才能轉變為成蟲。這種體態上的改變稱為變態。

(6)會鳴叫的昆蟲是雄性,雌性不會鳴叫

因此,昆蟲的基本特徵可以概括為:「體軀三段頭、胸、腹,2對翅膀6隻足;1對觸角頭上生,骨骼包在體外部;一生形態多變化,遍布全球旺家族。」

有了昆蟲的概念,對前面的問題你現在已經知道了答案:蜘蛛、蠍子的身體分為頭胸部和腹部兩段,還長著8條腿,所以不是昆蟲。蜈蚣、馬陸的腿就更多了,幾乎每一環節(體節)上都有1~2對足,當然就更不是昆蟲了。

【最大與最小的昆蟲】

從重量來說,世界上最重的昆蟲是熱帶美洲的巨大犀金龜(鞘翅目犀金龜科)。這種犀金龜從頭部突起到腹部末端長達155毫米,身體寬100毫米,比一隻最大的鵝蛋還大。其重量竟有約100克,相當兩個雞蛋的重量。另外,巴西產的一種天牛(鞘翅目天牛科)體長也有150多毫米。但從體長來說,最長的昆蟲是生活在馬來半島的一種竹節蟲,其體長有270毫米,比一隻鉛筆還要長。

世界上最小最輕的昆蟲是膜翅目纓小蜂科Mymaridae的一種卵蜂Alaptus magnonimus Annandale,體長僅0.21毫米,其重量也極其輕微,只有0.005毫克。折算一下,20萬只才1克,1000萬只才有一個雞蛋那麼重。

【世界上有多少種昆蟲?】

最近的研究表明,全世界的昆蟲可能有1000萬種,約佔地球所有生物物種的一半。但目前有名有姓的昆蟲種類僅100萬種,占動物界已知種類的2/3- 3/4。由此可見,世界上的昆蟲還有90%的種類我們不認識;按最保守的估計,世界上至少有300萬種昆蟲,那也還有200萬種昆蟲有待我們去發現、描述和命名。現在世界上每年大約發表1000個昆蟲新種,它們被收錄在《動物學記錄(Zoological record)》中,所以,該雜志是從事動物分類的研究人員必須查閱的檢索工具。

在已定名的昆蟲中,鞘翅目(甲蟲)就有35萬種之多,其中象甲科最大,包括6萬多種,是哺乳動物的10倍。鱗翅目(蝶與蛾)次之,有約20萬種。膜翅目(蜂、蟻)和雙翅目(蚊、蠅)都在15萬種左右。

昆蟲不僅種類多,而且同一種昆蟲的個體數量也很多,有的個體數量大得驚人。一個螞蟻群可多達50萬個體。一棵樹可擁有10萬的蚜蟲個體。在森林裡,每平方米可有10萬頭彈尾目昆蟲。蝗蟲大發生時,個體數可達7~12億之多,總重量約1250~3000噸,群飛覆蓋面積可達500~1200公頃,可以說是遮天蓋日。

【中國已知多少種昆蟲?】

我國幅員遼闊,自然條件復雜,是世界上唯一跨越兩大動物地理區域的國家,因而是世界上昆蟲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一般來說,我國的昆蟲種類佔世界種類的1/10。世界已定名的昆蟲種類為100萬種,我國定名的昆蟲應該在10萬種左右,可目前我國已發現定名的昆蟲只有5萬多種,要趕上世界目前的水平還任重道遠。況且,世界的昆蟲種類應該在300~1000萬種,所以我國應有昆蟲30~100萬種。由此可見,我國還有太多太多的昆蟲新種等待著有志研究昆蟲的朋友們去發現、命名、描述它們。

【昆蟲生活在哪些地方?】

昆蟲種類這么多,因此,它們的生活方式與生活場所必然是多種多樣的,而且有些昆蟲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本能的表現很有研究價值。可以說,從天涯到海角,從高山到深淵,從赤道到兩極,從海洋、河流到沙漠,從草地到森林,從野外到室內,從天空到土壤,到處都有昆蟲的身影。不過,要按主要蟲態的最適宜的活動場所來區分,大致可分為五類。

(1)在空中生活的昆蟲:這些昆蟲大多是白天活動,成蟲期具有發達的翅膀,通常有發達的口器,成蟲壽命比較長。如蜜蜂、馬蜂、蜻蜓、蒼蠅、蚊子、牛虻、蝴蝶等。昆蟲在空中活動階段主要是進行遷移擴散,尋捕食物,婚配求偶和選擇產卵場所。

(2)在地表生活的昆蟲:這類昆蟲無翅,或有翅但已不善飛翔,或只能爬行和跳躍。有些善飛的昆蟲,其幼蟲期和蛹期也都是在地面生活。一些寄生性昆蟲和專以腐敗動植物為食的昆蟲(包括與人類共同在室內生活的昆蟲),也大部分在地表活動。在地表活動的昆蟲占所有昆蟲種類的絕大多數,因為地面是昆蟲食物的所在地和棲息處。這類昆蟲常見的有步行蟲(放屁蟲)、蟑螂等。

(3)在土壤中生活的昆蟲:這些昆蟲都以植物的根和土壤中的腐殖質為食料。由於它們在土壤中的活動和對植物根的啃食而成為農業、果樹和苗木的一大害。這些昆蟲最害怕光線,大多數種類的活動與遷移能力都比較差,白天很少鑽到地面活動,晚上和陰雨天是它們最適宜的活動時間。這類昆蟲常見的有螻蛄、地老虎(夜蛾的幼蟲)、蟬的幼蟲等。

(4)在水中生活的昆蟲:有的昆蟲終生生活在水中,如半翅目的負子蝽、田鱉、龜蝽、劃蝽等,鞘翅目的龍虱、水龜蟲等。有些昆蟲只是幼蟲(特稱它們為稚蟲)生活在水中,如蜻蜓、石蛾、蜉蝣等。水生昆蟲的共同特點是:體側的氣門退化,而位於身體兩端的氣門發達或以特殊的氣管鰓代替氣門進行呼吸作用;大部分種類有扁平而多毛的游泳足,起劃水的作用。

(5)寄生性昆蟲:這類昆蟲的體型比較小,活動能力比較差,大部分種類的幼蟲都沒有足或足已不再能行走,眼睛的視力也減弱了。有些寄生性昆蟲終生寄生在哺乳動物的體表,依靠吸血為生,如跳蚤、虱子等。有的則寄生在動物體內,如馬胃蠅。另一些昆蟲寄生在其它昆蟲體內,對人類有益,可利用它們來防治害蟲,稱為生物防治。這些昆蟲主要有小蜂、姬蜂、繭蜂、寄蠅等。在寄生性昆蟲中,還有一種叫做重寄生的現象。就是當一種寄生蜂或寄生蠅寄生在植食性昆蟲身上後,又有另一種寄生性昆蟲再寄生於前一種寄生昆蟲身上。有些種類還可以進行二重,或三重寄生。這些現象對昆蟲來說,只是為了生存競爭的一種本能。

【食用昆蟲】

提起昆蟲,人們就會想到螞蟻、蟋蟀、蜻蜓、螞蚱、蟬、毛毛蟲等各種奇形怪狀的小動物。這些小動物捉來玩玩,觀賞一下未嘗不可,但要作為食物吃進肚中,可能就有很多人覺得難以想像,說不定還會惡心嘔吐。其實,昆蟲作為人類食物 吃的歷史源遠流長,世界上的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食用昆蟲的習慣。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各地作為食物食用的昆蟲約有數十種。

昆蟲不僅含有豐富的有機物質,例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無機物質如各種鹽類,鉀、鈉、磷、鐵、鈣的含量也很豐富,還有人體所需的游離氨基酸。根據資料分析,每100毫升的人血漿含有游離氨基酸24.4--34.4毫克,遠遠高出人血漿的游離氨基酸含量。昆蟲體內的蛋白質含量也極高,烤乾的蟬含 有72%的蛋白質,黃蜂含有81%的蛋白質,白蟻體內的蛋白質比牛肉還高,100克白蟻能產生500卡熱量,100克牛網卻只能產生龍活虎30卡熱量。

昆蟲作為食品除了有上述優點外,還有世代短、繁殖快、容易獲取等特點。因而在野外遇險時,昆蟲往往是遇險者的首選食物,筆者自己在野外就吃過十餘種, 感覺味道還不錯。為使戶外活動愛好者對可食用昆蟲有一些了解,筆者在此列出 我國野外較易獲取,口感尚好的可食用昆蟲,捕捉及食用方法,供打算吃昆蟲的「勇敢者」參考。蟲名後標有「*」號者為首選食用昆蟲。吃昆蟲時,可根據當時自己的條件,選擇烤、燒、炒、煮、炸等不同的方法食用。

蝗蟲 食用其成蟲或幼蟲,各種蝗蟲包括蚱蜢均能食用。用帶樹葉的枝條撲打, 或用塑料薄膜平鋪在地上將蝗蟲驅趕到薄膜上,因薄膜光滑蝗蟲無法逃跑易於捕捉。
螻蛄 食用其成蟲,徒手捕捉,或在夜間用燈光引誘。
蟋蟀 食用成蟲,徒手捕捉或用樹枝撲打。
螽斯 又叫蟈蟈,捕捉方法與蟋蟀相似。
家蠶、柞蠶 主要食用蛹,系家養昆蟲,野生的不易遇見。
蛾類 包括天蛾、刺蛾、夜蛾、螟蛾各種蛾類,由於其幼蟲體表多長毛,外貌醜陋,一般多選擇吃蛹。
蝶類 各種蝶蛹均能食用,幼蟲子較蛾類幼蟲而言,大多數種類不長毛,也可食用。
白蟻 食用成蟲和卵,尋找蟻穴掘取。白蟻分為生活在樹木中和土壤里兩大類型,樹犧的白蟻體色純白,食用沒有異味。而地犧白蟻多為棕褐色,食用時有 一點怪味。
螞蟻 食用成蟲、幼蟲、蛹、卵,尋找蟻穴掘取,或用食物誘捕。食用螞蟻要特別注意螞蟻中臭蟻科的種類有毒,不可食用。臭蟻個體小,尾部上翹,有異味,易與其它螞蟻區別。
蟬* 食用成蟲,用樹枝撲打或用膠桿粘。在南方一些山野的河灘邊有時可見到飲水後死亡的蟬大量聚集在一起,可以收集。
蜻蜓 成蟲、幼蟲均可食用,成蟲用樹枝撲打,或膠粘,也可用網捕。幼蟲用網具在水中捕撈。
負子蝽 食用成蟲,用網具在水中捕撈。
石蠶 食用幼蟲,幼蟲生活於溪流中,用絲將幾塊石頭粘在一起構成犧身之處,徒手在水中撈取石蠶的石窩,捉取幼蟲。
天牛 食用幼蟲,幼蟲生活在木材里,蛀木為生,選擇多蟲眼的枯樹枝將其劃開,尋找幼蟲。
螳螂 食用成蟲、幼蟲,用手直接捕捉成蟲或幼蟲,螳螂卵也可食用。
龍虱 成蟲、幼蟲均可食用,用網具在池塘、河流里撈取。
蜂類 包括胡蜂、黃蜂、蜜蜂,食用成蟲、幼蟲和蛹。找到蜂巢後用火燒死成蟲
後,才可收集幼蟲和蛹。收集蜂類即使用火燒也有被蟄傷的危險,要選在夜間進 行,多准備幾支火力猛然的火把,同時將自己的頭、手用厚衣服或其他物品保護起來。
在野外活動中,蚯蚓、蜘蛛、螃蟹、蝦也常被作為食物,但它們都不在昆蟲之列,故不在此述及。

【昆蟲的俗稱】
兒時庭院里的昆蟲們

鄧元昌

老北京民居沒有樓房,平房四合院無論大小都有個院子,大一點的還有個小花園,除了用磚漫成的甬路外都是土地,種些樹木花草,也長出許多雜草野花,有各種各樣的小昆蟲生活在那裡,為我們的兒時平添許多樂趣。時過一個甲子,現在再難見到他們,回憶起來還很想念。那些小昆蟲,有的可愛,有的可怕;有的是叫做「益蟲」,有的視為「害蟲」,有的不知道算是益蟲還是害蟲。相信那時與他們相伴的孩子誰也不會忘記它們。

螢火蟲:夏夜遊弋於院牆角落裡的螢火蟲,像流動著的小燈籠閃著黃綠色的光。他們飛得很從容,美麗而優雅,讓你不忍心粗暴地傷害它們。早就聽大人說過:古時有個窮苦的讀書人,晚上把他們收集起來借光讀書的故事,留下了「囊螢映雪」的佳話。

臭大姐:學名是叫椿象吧?她會飛,大約指甲蓋大小,渾身黑灰,只翅膀下有點粉紅色,不知何以稱為大姐,其實一點也不好看,而且有無比的臭味,粘到手上半天也洗不掉。她有這招防身本領,足以讓不懷好意的東西退避三舍。

弔死鬼:學名槐蠶。過去北京四合院宅門前大多一邊種一棵槐樹。夏天開白花香透一條胡同,但是愛長蟲子,就是弔死鬼。他用一根長絲吊在半空中,大人討厭他,往往經過樹蔭下覺得脖子一涼,用手一摸軟軟的是一條蟲子,嚇一跳。小孩喜歡它,托在手上涼涼的,他會一屈一伸一拱一拱地向前爬行。後來在「文革」當中的「批林批孔」時才知道,林彪用韜晦之計叫做「尺蠖之屈,是為伸也」,理解這句話有了形象的依據。現在,當我看到世界名牌鍾表「歐美加」彎曲的標志時,也會馬上想到那條綠色的小蟲子。

洋拉子:北京的棗樹很多,棗雖好吃,洋拉子很可怕。他有偽裝術,淺綠色的和半個青棗差不多,軟軟的又像馬鱉,渾身有細絨毛,一旦粘到手上身上,又紅又腫奇癢無比,須用一塊面團,最好是嚼過的口香糖,把看不見的細毛毛粘出來才好些。

螞蟻:他們一天到晚總是忙忙叨叨地在路上奔波,我喜歡蹲在地上跟著看,看他們到底要干什麼,看他們是怎樣把比自己身體大一兩倍的東西拉回家。還有一種個頭比較大的叫「瘋螞蟻」,腿挺長,爬得也快,東一頭,西一趟,有時忽然停下來,環顧左右,好像漫無目地。若拿一個衛生球在地上畫個圈,他就像遇到「鬼打牆」,半天走不出去。一旦沖出去,暈頭轉向像喝醉了一樣,怕是找不到家了。螞蟻打仗是一種壯觀而慘烈的景象:黑壓壓的一團一片,沉默著互相撕咬,仗打完了,剩下死蟻遍地,他們為了什麼?

灶馬:那時廚房做飯用磚砌的灶火,晚上封火晝夜不滅,並在火眼旁邊砌進一個細長的小水缸,叫「塘罐」,利用余溫做熱水,洗臉或刷碗用,是一個很好的節能辦法。冬天裡也很暖和的廚房便生出許多灶馬,據說那是灶王爺的馬。灶馬與蛐蛐長相相仿,但體小色黃,不及蛐蛐健壯漂亮和好鬥,叫聲也不響亮。聲色不佳的灶馬,以他們的不起眼,才沒有像蛐蛐那樣的命運:被人養在罐里並挑撥他們互相爭斗取樂。那時廚房似乎沒有現在流行的蟑螂,不知蟑螂是什麼時候引進的,他比灶馬討厭多了。

磕頭蟲:體長約1.5厘米,黑色,頭尖尖的很硬。拿著他放在指甲蓋上,他就會把頭磕向指甲蓋啪啪作響,小小的東西,脖子竟有那麼大勁。小昆蟲們大都有一種裝死的本領,遇到危險時便裝死躺下,甚至仰面朝天,一動不動和真的一樣。呆一會兒自覺風險已過,翻過身來撒腿就跑,不料小小東西也有如此心計。

水牛(兒):蝸牛的昵稱,他爬過的地方會留下一條銀色的亮線,順著亮線就可以找到它。那兩只犄角十分敏感,輕輕一碰便羞澀地縮進去,樣子溫柔可愛。孩子們會為她歌唱:「水牛(兒),水牛(兒),先出犄角(兒)後出頭(兒)喂,你爹,你媽,給你買燒肝(兒)燒羊肉去嘞……」不知蝸牛與燒羊肉有什麼關系,但那時也算是流行歌曲。

土鱉:許多蟲子分不出公母,土鱉卻很明顯:公的個小,有翅膀,母的甚至像銀元那麼大,沒翅膀,一個圓形的蓋子扣住全身,造型很簡練。把它翻過來,他會用爪兒使勁頂地,努力讓自己正位,那樣子笨拙但執著。
聽大人說土鱉可以入葯,而且是母的,真不敢想像那是什麼味?怎麼喝?!

屎殼郎:學名蜣螂。「屎殼郎碰上拉稀的——白來一趟」,詞雖不雅,但把它們的生活狀況說得生動有趣,所以孩子們沒有捉屎殼郎玩的。如果趕上他們正在專心致志地工作,那是很好看的,你會欣賞到他們的聰明才智,協作與敬業精神。

馬蜂:形容健壯的小夥子細腰乍背叫「馬蜂腰」,馬蜂腰實在太細了,像用一根小棍連接著上下身。孩子們很怕它,越怕它越喜歡捅馬蜂窩,找刺激,現在才想到,外出回來的馬蜂們不見了自己的家和馬蜂兒子該多麼難過!

天牛:一種個頭較大會飛的硬殼蟲子,渾身黑亮黑亮的,最好看的是那兩只細長而向外彎曲的犄角,黑白色相間,非常獨特。它很有勁,所以叫天牛吧,套上一根線繩可以拉動玩具小木車,「天牛拉大車」成了孩子們有名的游戲。

螞蚱:即蝗蟲,他們若成了災很可怕,城裡的孩子沒見過。螞蚱的腿很好看,大腿粗壯像一個倒掛琵琶,小腿極細,彈跳力特強。在田徑場上,你看跑跳運動員的大腿就是這個樣子。

刀螂:即螳螂,你若發現草叢中的刀螂,它往往是站起來舉著帶刺齒的雙臂,前後微晃著向你示威,那是螳螂拳標準的架勢。

呱嗒扁:這種顏色碧綠,身材修長,頭部尖尖很像協和式飛機的傢伙很好看,但說不準他的大名叫什麼。因其飛行時呱嗒呱嗒作響,所以叫呱嗒扁吧。也正因如此,常常暴露自己而遭到逮捕,他的響聲是為了什麼呢?

老琉璃:北京人把蜻蜓叫老琉璃,金黃色的(也少有紅色,綠色和黑色的),像北京古城特有的黃色琉璃瓦一樣閃光發亮,故此得名吧。夏天捉蜻蜓玩是兒時的一大樂趣,他們十分機警,速度與急轉彎都非常快,還能空中懸浮,能捉到他又不損傷那對精巧的翅膀,就很不易。你若把手指尖放在它嘴邊,他會咬你,但不疼,癢癢的很好玩。

蠍子:磚頭,煤塊,花盆地下潮濕陰涼的地方都是蠍子藏身的所在,各種小動物中,它算是最可怕的,避之猶恐不及,一般不去招惹他。後來在山東某地吃飯,端上來一盤當地名菜,炸蠍子,深褐色已經是面目全非了,很多人仍覺心有餘悸不敢碰它。

E. 動物有趣的自然現象有哪些

動物有趣的自然現象有哪些

動物有趣的自然現象有哪些,大自然的動物有很多種類,在某種程度上大多數的動物行為與人有相似之處。不過也有些動物行為你可能猜都猜不到會發生,看看動物有趣的自然現象有哪些。

動物有趣的自然現象有哪些1

1、糞便吸引

河馬通過小便和大便同時吸引配偶。

2、自殺奶牛

盡管科學家很難確定動物可能會自殺,但最近在瑞士,數十頭奶牛神秘地從懸崖邊躍下死亡。

3、懷恨在心

烏鴉有能力記住人類的面孔,很明顯,如果它們不喜歡你,但也不會忘記你。科學家們捕獲了一些烏鴉進行研究,他們發現,每當烏鴉進入實驗室時,它們就會不斷地發出聲響。科學家們意識到烏鴉實際上對困住他們的人懷恨在心。有趣的是,烏鴉的孩子們後來也會懷恨在心。

4、向後跑

完全失明,在黑暗中,裸露的鼴鼠可以像向前一樣快速地往後跑。

5、對丑的補償

眾所周知,斑馬鳥在配偶時認為對方不那麼吸引時才會產卵。據推測,額外的營養和生長空間是為了彌補雄性的貧乏基因。

6、食動物植物

這些肉食性的花被稱為水罐植物,通常以昆蟲和昆蟲為食。但有時,它們會誘捕嚙齒動物,甚至鳥類。

7、交戰黑猩猩

大多數動物都會打架,但黑猩猩用的是人類的方式。他們執行突襲,使用戰術,並佔領領土。

8、鯨魚的聲音每年都在加深

雖然只有幾赫茲,但在過去的40年裡,幾乎每一首錄制的鯨魚聲音都在逐漸加深。由此推測出可能是因為噪音污染或者全球變暖帶來的影響。

9、昏厥山羊

也被稱為肌張力山羊,這是一種家養山羊,當它們感到恐慌時,它們的肌肉會完全凍結10秒。

10、牛吃東西時都朝同一個方向走

實際上,他們從兩個方向中選擇一個,要麼向北,要麼向南。科學家們仍不確定原因。

動物有趣的自然現象有哪些2

1、公牛基本上是色盲,令它們激動的只是它們眼前抖動的東西而已,不管是什麼顏色。

2、鴕鳥在遇到危險時,它們的反應是倉皇而逃,走為上策。它們跑起來的速度每小時可高達50多公里,與馬相同。假如來不及逃跑,鴕鳥就會蜷曲身體,縮成一團,讓自己遠看像堆草,以逃避敵人的視野。

3、全球大概有900多種蝙蝠,但絕大多數都不吸血,只喜歡吃昆蟲。世界上只有三種會吸血的蝙蝠,都生活在中南美洲,而且它們大多隻吸牛、馬、雞的血。

4、所有的動物都需要睡覺,如果它們因受干擾而長時間得不到休息,那麼它們會像人一樣補回被耽誤的睡眠。動物長期不睡覺會有死亡的危險。

大自然中動物的趣事很多,只是需要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

動物有趣的自然現象有哪些3

在非洲的`烏干達,有一種老鼠能吃貓。這種老鼠同普通家鼠差不多,只是嘴巴上多一層硬殼,長得非常堅硬。這種老鼠能散發出一陣陣濃烈的臭味,貓聞到後就渾身癱軟、發抖,動彈不得。這時,老鼠就跳過去,用銳利的牙齒咬斷貓的喉管,把血吸盡,然後再把貓拖到隱蔽的地方,慢慢吃掉。

豬籠草科植物具有捕食昆蟲能力。豬籠草葉頂的瓶狀體是捕食昆蟲的工具。瓶狀體開口邊緣和瓶蓋復面能分泌蜜汁,引誘昆蟲。瓶口光滑,待昆蟲滑落瓶內,被瓶底分泌的液體淹死,並分解蟲體營養物質,逐漸消化吸收。

含羞草與一般植物不同,它在受到外界觸動時,葉會下垂,小葉片合閉。

螞蟻等蟻類是常見的微小動物,它們常年在地下築巢,特別是在陰暗的孔穴中生活,卻極少生病。

一些生活在非洲尼羅河上游的鱷魚,通常出沒在水面,去襲擊小動物,但他們對千鳥卻相當「友好」,我們看到,千鳥常在鱷魚嘴裡自由跳動,去抓食他牙縫中的殘渣。因此在這里,千鳥充當了鱷魚的「牙醫」,而與此同時鱷魚又為千鳥開設了一家「飯店」。

亞馬遜河流域的一種文鳥,當同伴不幸死亡,其它同類就會叼來五顏六色的花瓣、綠葉撒在同伴的屍體上,為其「花葬」,且一隻只低垂腦袋,以表示對死者的悼念。

獾的冬眠十分有趣,冬眠時把嘴對著肛門,拉了吃,吃了拉,自然循環,維持生命。

大雁和海象睡覺時有一個共同之處,都留一隻站崗。所不同的是,海象幾百隻排在一起睡覺時,留下站崗的海象站累了,它會推醒夥伴「換哨」。大雁則是成雙成對的「情侶」甜甜蜜蜜地相伴而睡,而總是由孤雁站崗。

動物有趣的自然現象有哪些4

1、螞蟻搬家:螞蟻因為是最接近地面的動物,所以具有感覺下雨的能力。一般螞蟻能夠通過空氣中濕度的改變來知道最近是否有雨。然後把窩從低處搬到高處來。下雨前的螞蟻異常忙碌。值得注意的是:螞蟻搬家不一定都是因為下雨,螞蟻分群時也會搬家。

2、燕子低飛:燕子是以小昆蟲為食,下雨前,氣壓低,空氣濕度大,昆蟲的翅膀因沾有水氣變得沉重而無法高飛。燕子為捕食它們,也要低飛。因此,民間有「燕子低飛要下雨」的說法。

3、小魚透氣:池塘里的魚,突然浮到水面上,並且好像在大口在吸氣。這說明快下雨了。理由是魚類需要汲取水中的氧氣,而快下雨的時候氣壓低,水中空氣量減少了,魚類不能忍受,因而上浮。

4、小狗哈氣:狗在下雨之前會縮成一團在草堆上,並且用嘴巴當升溫器。

5、蛤蟆出洞:因為它們的皮膚很脆,所以他們很怕干。因此在正常狀況下,只能看到蛤蟆夜晚活動呱呱地叫,如果快下雨了,就會出洞穴活動。

6、蚯蚓上路:小蚯蚓生活在潮濕的地方,如果蚯蚓都能出來活動了,說明空氣已經很潮濕了,這個時候就要注意會下雨了。

7、雞不進窩:雞因為沒有汗腺很怕熱,特別是夏天下雨之前是很悶熱的。如果趕雞進窩,雞還是一直待在涼快的地方,說明就快要下大雨了。

F. 動物中十大奇特有趣的現象 動物的奇妙現象有哪些

1、死亡圈:螞蟻是盲目的,因此會根據氣味到達巢穴。有時,一大群螞蟻會圈成一個圓圈。因此,螞蟻將繼續來回行走,直到它們因精疲力竭而死亡。
2、倒立:斑點臭鼬用倒立來嚇跑食肉動物。
3、動物酷刑:肺黃蜂找到受害者(通常是毛毛蟲),將它們的卵注入受害者的體內,使受害者癱瘓,然後在銀猜受害者還活著的時候吃掉它。最糟糕的是,黃蜂首先消耗脂肪和消化器官,這樣就能讓毛毛蟲活得越久越好。
4、預測地震:從蠕蟲到狗,許多動物被認為擁有這種「超級力量」,這在古希臘時代就有正搏備記錄。事實上,據說有些動物會提前一周預測地震。和往常一樣,我們不太清楚為什麼,一些科學家認為這是巧合。
5、超扣:這種手槍蝦被稱為海中最響亮的動物。為了擊暈獵物,它以超音速猛擊它的爪子。產生的聲音實際上是一種聲波的轟鳴聲,它所產生的沖擊波足以擊暈它的獵物。由此產生的沖擊波的溫度會瞬間變得和太陽表面一樣熱。
6、舉毀酒猴:在聖基茨,疣猴在過去幾個世紀里通過吃發酵甘蔗而產生了一種對酒精的嗜好。最近,他們甚至開始從當地的度假勝地偷酒。
7、噴血:噴血作為一種防禦機制已經夠恐怖的了,但是角蜥蜴把它從他們的眼睛裡噴出來,讓它走得更遠了!
8、食草動物:植物不是世界上唯一意想不到的食肉動物。一些食草動物,如牛和羊,如果它們的食物營養不足,也會對它們的其他農場動物產生影響。
9、神風鳥:在漆黑無月的夜晚,數百隻鳥在印度的雅廷加村俯沖而死。科學家們認為,一些環境因素的結合會導致鳥類迷失方向,飛向村莊的燈光處。
10、創造一個丈夫:一種雌性蟎,不需要受精就產卵。當她的兒子長大後,她和他們在一起,兒子們很快就死了。

G. 動物界中的「藍精靈」

許多動物具有五彩繽紛的色彩,這些色彩不僅在動物進化發展中有著非常重要的生物學意義,而且也使它們和其他生物一道,裝點著我們這個美麗的星球。在諸多色彩中,藍色給人一種神秘、美麗、冷靜與廣闊的感覺,那些藍色動物尤為令人驚奇,天藍、湖藍、紫藍、深藍、寶石藍……堪稱動物中的「藍精靈」。

藍色的獸

藍色的動物是如此的稀有,在獸類中表現得尤為明顯。無論是被毛的,還是皮膚裸露的,純正的藍色獸類幾乎沒有,基本上都是接近藍色的藍灰色而已。例如生活在我國西南部和東南亞一帶的藍腹松鼠,生活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藍牛羚,生活在非洲的藍小羚羊,以及生活在南非大草原、現已滅絕的藍馬羚等。藍狐是其中最知名的一種,它是北極狐的一個變種,主要棲息在北冰洋的沿岸地帶,其被毛的顏色正好與海水相近,因而起到了保護色的作用。

很多鯨和海豚裸露的體表都呈藍灰色,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藍鯨。藍鯨是最大的鯨類,它的體重相當於25 只非洲象,或者兩三千人重量的總和。所幸的是,由於海水浮力的作用,它不需要像陸生動物那樣費力地支撐自己的體重,而能夠在水中沉浮自如。不可思議的是,這種超大型的動物竟然是以磷蝦這種微小的動物為主要食料的。

大西洋海神海蛞蝓

動物之所以呈現不同的體色,是因為它們的體表內存在著各種不同的色素細胞,動物的體色在一定的時間內可保持相對的穩定。大自然中,動物的體色千姿百態,但任何動物的體色都不是偶然獲得的,而是在物競天擇過程中通過一代代成功地逃避捕食者和(或)能夠持續地捕食獵物而被保留下來的,因此對該種動物而言,就應該是最佳的體色。

(本文為節選,作者:余夫)

H. 動物界的本領超群的特殊本領有哪些

1、壁虎——斷尾「自衛」。特殊本領:受到外力牽引或者遇到敵害,尾部肌肉強烈地收縮,使尾部斷落。動銷銷物學上叫做「自切」。剛斷落的尾巴神經沒有死,不停的動彈,可以用分身術保護自己逃掉。壁虎身體有一種激素,能再生尾巴。壁虎尾巴斷了,就會分泌這種激素使尾巴長出來,長好了之後,就會停止分泌。
2、變色龍——改變身體的顏色,特殊本領:善於隨環境的變化,隨時改變自己身體的顏色。有利於隱藏自己,捕捉獵物。一種說法是在植物性神經系統的調控下,通過皮膚里的色素細胞的擴展或收縮來完成的,另一種說法是最近研究發現,不是靠色素細胞變色,而虧晌游是靠調節皮膚表面的納米晶體,通過改變光的折射變色的。
3、蝙蝠——超聲定位捕殺獵物,特殊本領:蝙蝠靠聲波探路和捕食。它們發出人類聽不見的聲波。當這聲波遇到物體時,會像回聲一樣返回來,由此蝙蝠就能辨別出這個物體是移動的還是靜止的,以及離它有多遠。利用超聲波回聲定位信號搜尋食物
, 探測距離,確定目標,迴避障礙和逃避敵謹蔽害等 。
4、鴿子——導航,特殊本領:科學家認為鴿子頭部擁有「空間地圖」,允許它飛行進入不熟悉的區域,知曉它們前往的精確位置。這項發現取代了當前理論所認為的鴿子對比它們的鴿房和所在位置坐標,之後系統性地減少兩者之間的差異,找到回家的道路。之前的理論將鴿子的航行比作飛行機器人。

I. 動物的奇妙現象有哪些

動物的奇妙現象有哪些

動物的奇妙現象有哪些,在某種程度上,大多數動物的行為是相對相似的。然而,有一些動物的行為在某種情況下是非常奇怪的,下面就為大家分享動物的奇妙現象有哪些。

動物的奇妙現象有哪些1

1、死亡圈

螞蟻是盲目的,因此會根據氣味到達巢穴。有時,一大群螞蟻會圈成一個圓圈。因此,螞蟻將繼續來回行走,直到它們因精疲力竭而死亡。

2、倒立

斑點臭鼬用倒立來嚇跑食肉動物。

3、動物酷刑

肺黃蜂找到受害者(通常是毛毛蟲),將它們的卵注入受害者的體內,使受害者癱瘓,然後在受害者還活著的時候吃掉它。最糟糕的是,黃蜂首先消耗脂肪和消化器官,這樣就能讓毛毛蟲活得越久越好。

4、預測地震

從蠕蟲到狗,許多動物被認為擁有這種「超級力量」,這在古希臘時代就有記錄。事實上,據說有些動物會提前一周預測地震。和往常一樣,我們不太清楚為什麼,一些科學家認為這是巧合。

5、超扣

這種手的槍蝦被稱為海中最響亮的動物。為了擊暈獵物,它以超音速猛擊它的爪子。產生的聲音實際上是一種聲波的轟鳴聲,它所產生的沖擊波足以擊暈它的獵物。由此產生的沖擊波的溫度會瞬間變得和太陽表面一樣熱。

6、酒猴

在聖基茨,疣猴在過去幾個世紀里通過吃發酵甘蔗而產生了一種對酒精的嗜好。最近,他們甚至開始從當地的度假勝地偷酒。

7、噴血

噴血作為一種防禦機制已經夠恐怖的了,但是角蜥蜴把它從他們的眼睛裡噴出來,讓它走得更遠了!

8、食草動物

植物不是世界上唯一意想不到的食肉動物。一些食草動物,如牛和羊,如果它們的食物營養不足,也會對它們的其他農場動物產生影響。

9、神風鳥

9月和10月,在漆黑無月的夜晚,數百隻鳥在印度的雅廷加村俯沖而死。科學家們認為,一些環境因素的結合會導致鳥類迷失方向,飛向村莊的燈光處。

10、創造一個丈夫

一種雌性蟎,不需要受精就產卵。當她的兒子長大後,她和他們在一起,兒子們很快就死了。

動物的奇妙現象有哪些2

為了潛水鱷魚吞食石頭

出於生理因素,鱷魚的胃部像岩石一般堅韌,面對烏龜、魚類、鳥類,仍至長頸鹿、水牛、獅子和同類鱷魚時,只要它們張開大嘴,任何獵物食物都能夠統統消化。此外,研究人員發現鱷魚時常會吞食石頭,而且這些石頭會永久性在逗留在它們的胃中。他們分析指出,鱷魚吞食石頭這一特性是為了使鱷魚更好在潛入水中並保持水下平衡。

鯨魚乳汁並不是低脂肪食物

養育一頭幼鯨可謂是「一個壯舉」,幼鯨在母親子宮內發育10-12個月才成熟,幼鯨剛出生後體型是母親體長的三分之一(通常幼年藍鯨體長為30英尺)。母鯨通過乳腺周圍的肌肉將乳汁噴射入幼鯨口中,鯨魚的乳汁營養很豐富,含有很高的脂肪,據悉,鯨魚乳汁的脂肪含量是百分之五十,其脂肪含量相當於人類的10倍。正是這種高營養乳汁保證幼鯨每天以200磅的速度迅速成長。

鳥類在長途飛行中識別陸標避免迷途

你是否想像過當你度假時找不到道路的出口、遇到難以應付的司機、或者來到一個陌生區域時才發現自己的地圖已殘缺不全,在這種情況下你會怎麼辦?相信你一定會手忙腳亂,因為你畢竟不是方向識別專家鳥類,比如鴿子在沒有航行困難的情況下能夠飛行數千英里找到之前的棲息地點。

科學家指出,許多鳥類體內都有內置式「磁性指南針」,可通過地球磁場探測具體的飛行方向。2006年11月發表在《動物行為》期刊雜志上的一項研究顯示,鴿子除了體內的「磁性指南針」,還可以通過識記地面上熟悉的'陸標幫助找到自己回家的方向。

海狸的冬季白天要「更長一些」

當冬季來臨時,海狸就接近於冬眠狀態,它們會依靠之前所存儲的食物和其獨特尾部所積累的脂肪過冬。它們躲避「室外」的寒冷,節約體能消耗,通常會選擇逗留在自己黑暗的窩中。據悉,海狸的窩是由樹枝和泥巴堆積建築起來的。海狸在冬天最顯著的生活習性就是只要有日出或陽光它們就會活躍,對於海狸而言,它們冬季白天「自由活動生理周期」為一天29個小時。

鼴鼠並不是「瞎子」

向來鼴鼠被認為視力很微弱,通常習性於地下生活環境,非洲鼴鼠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卡通劇情中的「脫線先生」,它們可以用自己的小眼睛探測微弱的光線,其眼睛能根據氣流的變化而形成當前感應,實現一種真實的視覺感受。

過去幾年的研究顯示,非洲鼴鼠有著敏銳的眼睛,它們並不是完全的「瞎子」,它們的視覺感官系統很弱,這只是由於它們不喜歡看到眼睛所看到的某些事物,對於它們而言,光線對眼睛的反應要比眼睛被動所接受的事物更加重要,如果自己的洞穴中出現一道光線將意味著捕獵者可能闖入它的老巢,這將關繫到自己的性命安全。

雛鳥的「手足情深」

一種錯誤的觀點認為:動物在生長進化過程中表現出一種私已傾向,它們只關注在乎自己的生存。然而,動物體內卻存在一種利他主義基因,比如雛鳥就在給食時發現特殊的唧唧聲而表現出一種「家庭選擇」行為。

這種叫聲是向身旁的雛鳥告訴已發現食物,這些雛鳥都有著親緣關系,共同具有著利他主義基因。自然選擇的關鍵因素並不是優勝劣汰,而是如何適宜讓該物種生存下來的,雛鳥之間所表現出的「手足情深」的利他主義基因有利於親緣同伴的茁壯成長。

魚類出現變性器官

當人們對陸地上許多動物的生態習性產生濃厚興趣的同時,很容易忽視在海洋深處存在著一些最離奇古怪的生物特徵。與其他陸地脊椎動物相比,海洋許多種魚類中出現雌雄同體的現象倍受研究人員的關注。據了解,受荷爾蒙周期和生活環境的改變影響,許多魚類出現了「變性」,它們竟同時具有雌雄性生殖器官。

長頸鹿具有獨特的供血循環系統

長頸鹿的頭部長在16英尺長的脖子之上,這種長脖頸非常適宜於食用高位置的樹葉,但是這種也帶來一些不利因素,以牛等其他動物的身體結構來說,如果它們也長著這樣長的脖頸,頭部的大腦供血循環一定會出現問題。

原來,長頸鹿心臟血液流動供給的能力是牛的兩倍,它具有一種復雜的血液循環系統,從而確保當長頸鹿低頭時不會讓血液快速沖擊大腦,據悉,長頸鹿心臟6英尺以下是腿部的皮膚,這些皮膚組織必須保持高度緊張防止其蹄部出現血液匯集。

大象喜歡保持沉默,但它們並不愚蠢

大象有頭部很大,將近11磅,它們長著陸地上有史以來哺乳動物中最大的大腦。它們的大腦是一片空白嗎?通常,動物和人類的智力是很難估量的,然而其腦化商數(EQ)可以衡量這種動物智商的特殊表現。

大象平均的EQ指數為1、88,而人類的EQ指數為 7、33-7、69,黑猩猩EQ指數為2、45,豬的EQ指數為0、27。動物的智力和記憶思維能力是緊密聯系的,由於反映出大象不僅智商高,而且它們的記憶力也很好。

能說會道的鸚鵡具有很強的理解能力

通常,人們都認為鸚鵡是一種具有「語言錄音功能」的可愛小動物,但是過去30年的研究顯示,鸚鵡不僅語言能力很強,能夠進行簡單的模擬,同時它們的理解識別能力也很強,它們能夠像4-6歲兒童那樣對一些語言進行理解識別。

比如鸚鵡能夠很好的把握「相同和不同」、「大和小」、「有和沒有」之間的概念關系。更為有趣的是,它們還可以用奇特的方法組合一些單詞和片語。2007年1月,一項語言科學調查報告顯示採用鸚鵡學舌的模式可用來研究開發機器人的人工語音能力。

動物的奇妙現象有哪些3

1、螳螂和部分種類的蜘蛛在交的配後雌性就會把雄性吃掉,科學家的解釋是,為了補充營養。

2、有些昆蟲,比如蜜蜂,在完成繁衍後代的行為(交的配)後,雄蜂就會自己死掉。

3、海馬在繁衍後代的時候,是有爸爸來完成孕育的過程的。

4、某些卵生爬行動物後代的性別是靠溫度來控制的,比如鱷魚的後代性別就是有溫度來控制的,溫度高雌性後代多,溫度低雄性後代多(好像是,沒太記清,要麼就是反過來)。

5、大型海洋動物「鯨魚」的自殺現象至今沒有完全解開。

6、蝙蝠的回聲定位能力堪稱動物界的一絕。

7、天鵝和鴛鴦等部分鳥類的一夫一妻制。(好像狼也是一夫一妻制)野生的灰雁是絕對奉行一夫一妻制的,一隻雄雁有配偶時固然 忠貞不二,甚至在喪偶後大多也不再另尋配偶,而寧願獨守身。這種行為在灰雁中是極普遍的令人類望塵莫及,到目前為止,科學家還沒有發現例外。

8、在澳大利亞生活著一種奇特的哺乳動物一一鴨嘴獸。說它奇特,是因為地球上確實不存在一種比鴨嘴獸的外表更加四不象的動物,也沒有任何一種動物象鴨嘴獸一樣引起過眾多的學術爭端。

9、含羞草羞,每當遇到外部刺激,它的葉片就會閉合,想害羞的小姑娘一樣。

10、動物取食植物,在人們看來已是正常的或不足為奇之事。要說植物能捕 食動物,則會使不少人驚訝。詳情請參考網路「食人樹」詞條:

閱讀全文

與動物界有哪些壯觀景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3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1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7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0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