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哺乳動物的特徵是什麼

哺乳動物的特徵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5-13 19:01:06

A. 哺乳動物的四個特徵分別是

哺乳動物的四個特徵:表面有毛,胎生哺乳動物,使用肺呼吸,大腦比較發達。

哺乳動物體表面有毛,一般分頭、頸、軀干、四肢和尾五個部分;用肺呼吸;體溫恆定,是恆溫動物;腦較大而發達;哺乳;胎生。哺乳和胎生是哺乳動物最顯著悄漏的特徵。胚胎在母體里發育,母獸直接產出胎兒,母啟猛爛獸都有乳腺,能分泌乳汁哺育胎兒。哺乳動物牙齒有門齒、犬齒等分化。

常知賣見的哺乳動物

哺乳動物有四千多種,最為常見的是虎、棕熊、狼、山羊、鹿、兔、狗、海豹、刺蝟等動物。

1、虎

虎是食肉性哺乳動物,全身分布著黑黃相間的毛發,常生長在林地、草地、沙漠等環境中,一般在夜間活動。虎在每年的十一月份交配繁殖,懷孕期在三個月左右,幼仔會跟隨雌虎生活。

2、棕熊

棕熊是陸地上體型最大的哺乳動物之一,又叫灰熊,其全身毛發為棕色、體型健壯,攻擊力強。棕熊在每年的5-7月份進入繁殖期,懷孕期在8個月左右,熊仔會跟隨雌熊活動,三年後離開。

3、狼

狼是犬科的哺乳動物,全身分布著灰色的毛發,常以群體活動,一群狼的數量在7-30隻左右。狼在春季的2-4月份交配繁殖,幼狼成年後仍然會在狼群中生活,保護弟妹。

B. 哺乳動物的特徵是什麼


哺乳動物的特徵:披毛恆溫、胎生哺乳。目前世界上生活的哺乳動物可以分為三大類、分別是單孔類、有袋類以及有胎盤類。單孔類又稱原獸類、代表是弊指鴨嘴獸和針鼴。特徵是卵簡卜禪生、而且卵、糞、尿從同一個孔(泄殖孔)排出。沒有乳頭、孵化的幼體直接舔吸母親腹部皮膚分泌的乳汁。
有袋類、又稱攔塵後獸類、代表是澳洲的各種袋鼠袋熊袋貂袋獾、還有美洲的負鼠。特徵是雌性沒有完善的胎盤、發育不全的幼體在特殊的育兒袋中吸食乳汁發育長大。
有胎盤類、又稱真獸類、包括初單孔類和有袋類之外的其他所有哺乳動物、現代哺乳動物的絕對主流、天上飛的地下跑的水裡游的草科里蹦的都有。
這三大類群至少還有這些共性:耳朵里有三塊聽小骨、腹部肋骨退化消失、隔膜呼吸、門齒-犬齒-臼齒的分化、齒骨-鱗骨關節、4個心房+心室、成年後體型不再長大、完整的骨化次生齶、以尿素形式排出含氮廢物等。


C. 哺乳動物有什麼特徵 什麼樣的動物才算哺乳動物

1.主要特徵 (1)全身被毛,具有陸上快速運動的能力.毛是哺乳動物所特有的,哺乳動物一般每年換 毛兩次:春季和秋季換毛.換毛是哺乳動物對季節變化後的適應. (2)出現口腔咀嚼和消化.消化管分化程度較高,消化腺較發達,消化酶多樣化.哺乳動 物的牙齒分為門齒(切牙)、犬齒(尖牙)和臼齒(磨牙),齒型和齒數是哺乳動物分類的依據 之一. (3)體溫恆定,對環境依賴性減少. (4)具有高度發達的神經系統和感官,協調能力強.哺乳類神經系統主要表現在大腦和小 腦體積增大、神經細胞聚集、皮層加厚.表面出現了皺褶(溝和回). (5)胎生、哺乳,後代成活率高. 原獸類 特徵 卵生,卵有殼.(例:鴨咀獸) 後獸類 特徵 不具真正的胎盤,幼兒在育兒袋中發.(例:袋鼠) 真獸類 特徵 有胎盤,胎兒發育完善後才產出,佔哺乳類的絕大部份.並分為十四類別. 食蟲類(例:鼴鼠) 鱗甲類(例:穿山甲) 翼手類(例:蝙蝠) 兔形類(例:兔) 嚙齒類(例:鼠,箭豬) 貧齒類(例:食蟻獸) 食肉類(例:獅,犬,熊貓) 鰭足類(例:海獅,海豹,海象) 海牛類(例:海牛) 鯨類 (例:海豚,鯨 長鼻類(例:象) 奇蹄類(例:斑馬,犀牛) 偶蹄類(例:河馬,牛,豬,鹿,駱駝) 靈長類(例:,猩猩,猴,人) 例:獅子 特徵: 屬食肉目中的貓科動物.大型獸類,爪能伸縮,善於跳躍,犬齒發達,善於伏擊其他動物. 例:大象 特徵: 為現存最大之陸棲動物.耳寬大扁平,鼻特長,可助於取食,體毛退化,腳底有厚彈性組織墊,以承託身體重量.上門牙特別發達,長出體外.食物以植物為主. 例:食蟻獸 特徵: 前肢其中二至三指特長,用以掘開蟻巢.無門齒,吻長呈管狀,舌長呈黏性,能黏附白蟻,尾長而多毛.棲於草原沼澤地,善游泳,以白蟻及蟻為食. 例:蝙蝠 特徵: 前肢特化,指骨特長,指骨與體側及後肢之間生有薄而韌的翼膜,作飛行器官.後肢具爪,可以倒掛身體棲息.胸骨突起,鎖骨發達,以利飛行.大部份蝙蝠喜食蟲,且善於捕食飛行中的昆蟲,少數吃果實. 例:海豚 特徵: 海產哺乳類,亦有淡水品種.海豚屬齒鯨類,身體呈流線性,頸部不能區分,頸椎骨有癒合現象.頭尖而長,具有內質背鰭.前肢特化成闊槳狀.不具後肢,尾長,具水平叉狀尾鰭. 例:猿猴 特徵: 拇指與其他指相對,適於攀緣及握物.鎖骨發達,身有體毛(手掌除外),指具指甲,大腦及感覺器官發達.雙眼向前,有骨質眼窩.行為接近人類.

D. 哺乳動物的一般特徵

1. 身體及骨骼特徵

哺乳動物區別於其他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徵: 第一就是在幼體階段需要哺乳,即使是一些原始的種類,如鴨嘴獸,盡管是卵生,但在幼體時還是哺乳的; 第二就是胎生(除極少數外)。這兩個特徵被認為是它在進化過程中為了適應環境、獲得更大的生存空間並向更高級的狀態發展所具備的必要條件。此外,哺乳動物還是恆溫動物,但不同種類的體溫不一樣,人的正常體溫為 37℃。皮膚表面有毛發,但發育程度差別很大,水中生活的鯨、海豚的毛發已退化得差不多了,而生活在陸地寒帶的哺乳動物具有厚厚的毛發,以抵禦寒冷的氣候。

哺乳動物的骨骼大體可分為三大部分,即頭骨、軀干骨和肢骨(圖 9-11)。除脊椎骨和胸骨外,骨骼在形狀和數量上是對稱的。頭骨包括顱骨和下頜骨。顱骨包括前頜骨、上頜骨(牙齒生長的骨骼)、鼻骨、額骨、間頂骨、頂骨、枕骨、顴骨、顳骨、鱗顳骨等(圖 9-11)。這些骨骼的特點是扁形,比較薄,不太規則。軀干骨包括脊椎骨和肋骨,脊椎骨又可分為頸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椎體都是稜角狀(發育棘突)的,椎體與椎體的連接部位平整; 肋骨起到保護胸腔的作用,為扁平的長條形。肢骨就是前肢(手)和後肢(腳),前肢從近端到遠端有肱骨、橈骨和尺骨、腕骨、掌骨和指骨,後肢從近端到遠端有股骨、脛骨和腓骨、跗骨、跖骨、趾骨,其中肱骨、橈骨、尺骨、股骨、脛骨和腓骨都是管狀的,很容易辨認。

圖 9-11 哺乳動物身體骨骼結構(據張鎮洪,1996)

2. 牙齒特徵

哺乳動物的牙齒高度分化,根據牙齒的形態和功能特點,上、下牙可分為門齒(incisor,簡寫為 I)、犬齒(canine,簡寫為 C)、前臼齒(premolar,簡寫為 P)和臼齒(molar,簡寫為M)。門齒一般為鏟狀或扁平狀; 犬齒為錐狀; 而前臼齒和臼齒變化比較復雜,外形總體上為長方形和方形。在功能上,門齒主要用於叼住食物或切斷食物,而犬齒用於撕裂食物或殺死動物,前臼齒和臼齒則起到把食物弄碎的作用。因此,在食肉動物中,犬齒就非常發達,而在食草動物中犬齒退化。人類的犬齒在進化過程中,由於工具的使用,逐漸失去了它的功能,因此也大大退化。由於動物具有不同的食性,其前臼齒和臼齒冠面的形態差別很大(表 9-1)。哺乳動物的牙齒還要經過一個乳齒階段,再替換成恆齒,但並不是所有的牙齒都有乳齒階段的,只有門齒、犬齒和前臼齒發育乳齒階段,而臼齒則直接長出恆齒。

表 9-1 哺乳動物前臼齒和臼齒形態與食性

不同的哺乳動物,其牙齒的形態和數量不同,這是哺乳動物化石鑒定和分類的主要依據。有的哺乳動物牙齒的數量多達 40 多枚,而少的只有十多枚。哺乳動物牙齒的多少可用齒式來表示:

第四紀地質學與地貌學

式中的 I、C、P、M 分別代表門齒、犬齒、前臼齒和臼齒,分子代表上頜一側的牙齒數目,而分母則代表下頜一側牙齒的數目,分子和分母的和再乘以 2 就是動物牙齒數目的總數。如,

第四紀地質學與地貌學

表示上頜一側有 3 枚門齒,1 枚犬齒,4 枚前臼齒,3 枚臼齒,下頜一側有 3 枚門齒,1 枚犬齒,4 枚前臼齒,3 枚臼齒,該動物共有 44 枚牙齒。哺乳動物最多隻有 44 枚牙齒,同一類動物隨著進化其牙齒數目是減少的。第四紀常見的幾種哺乳動物的齒式如下:

牙齒冠面的形態是哺乳動物化石鑒定的重要特徵,它主要由尖和脊構成(圖 9-12)。在不同的哺乳動物中,這些尖和脊的特徵不同(圖 9-13)。在食肉動物中,牙齒非常的銳利,犬齒粗狀,前臼齒為銳利的刃狀,適應於切肉。馬的前臼齒和臼齒的釉質層具有復雜的皺褶,而且上臼齒的原尖與前脊相連。犀的上前臼齒和臼齒為 「π」字形,下前臼齒和臼齒為兩個弧形的脊。牛、羊和鹿的上前臼齒和臼齒齒冠為四個新月形齒脊,但牛的前尖和後尖為圓形,羊和鹿為 「人」字形,但前者沒有齒柱。在象中,總的進化趨勢是齒尖連接越來越好,齒脊排數越來越多(圖 9-14)。

圖 9-12 哺乳動物臼齒的冠面結構

圖 9-13 第四紀常見哺乳動物化石

圖 9-14 象的上臼齒進化過程(據 Colbert,1969)

3. 動物角

哺乳動物的角(horn)有兩種類型,即洞角(hollow horn)和鹿角(deer horn)。洞角不分叉,外面是角質層,裡面是骨質,一生只生一次,如果斷了就不會再長,如牛和羊的角就屬於此類。鹿角則不一樣,分叉,表面為皮包裹,每年要脫落一次,次年再長,鹿類屬於這種角。

在牛、羊和鹿的鑒定中,角的特徵是非常重要的鑒定標志。如水牛角的橫斷面為三角形(圖 9-15),而黃牛角的橫斷面為近圓形。鹿角的分叉、第一枝(也稱眉枝)分出的位置、與主枝的夾角、分叉的枝數等都是鑒定標志,如麂只有一分叉,軸鹿就分三叉,斑鹿在三叉以上,赤鹿就更多。

圖 9-15 第四紀水牛(Bubalus)的演化(左)和鹿角的形態(右)(據 《中國古脊椎動物手冊》,1979)

4. 哺乳動物化石的形成與埋藏

哺乳動物死亡後經埋藏和石化過程才能形成化石(fossil),由於第四紀時間比較短,尤其後期距今也只有幾萬年,與前第四紀地層中的化石相比,其石化程度比較低,但與現今的動物骨骼還是不一樣的(表 9-2)。

表 9-2 哺乳動物化石與現代骨骼的差別

哺乳動物死亡後埋藏有原地埋藏和異地埋藏。原地埋藏就是動物死亡後沒有被搬運或很短距離搬運就被埋藏起來,如沼澤、洞穴等環境容易形成原地埋藏。這種埋藏形成的化石骨骼比較完整,有時可以保存完整的骨骼。異地埋藏就是動物死亡後經過較遠距離的搬運再沉積下來被沉積物覆蓋,這種環境下形成的化石多數比較破碎和零星,但有時由於水動力的分選作用可形成化石非常豐富的 「化石坑」,如在湖泊、河流等沉積物中的砂質透鏡體中常含化石。

在沉積物中尋找第四紀哺乳動物化石,應注意沉積物的成因類型和沉積相特徵。從發現哺乳動物化石的概率角度出發,洞穴堆積可能性最大,其次是河流和湖泊沉積物,再者就是洪積物,最後才是坡積物,殘積物一般不含哺乳動物化石。在湖相沉積物和河流沉積物中,應重點在砂礫層或砂礫透鏡體中尋找。這只是一個大體原則,在實際工作過程中,要根據具體情況做出判斷。

E. 哺乳動物的共同點是什麼

哺乳動物是脊椎動物中最高等的一個類群,由爬行動物進化而來,主要特徵是:身體表面有毛,一般分頭、頸、軀干、四肢和尾五個部分;用肺呼吸;體溫恆定,是恆溫動物;腦較大而發達;哺乳;胎生。哺乳和胎生是哺乳動物最顯著的特徵。胚胎在母體里發育,母獸直接產出胎兒。母獸都有乳腺,能分泌乳汁哺育仔獸。
拓展資料
哺乳動物是動物界物種中分布最為廣泛的一類。作為一類恆溫動物,他們能在較寒冷的環境里保持活動能力,而汗腺等器官可以幫助他們在炎熱的環境里控制體溫,故能適應各種不同溫度和地形的生存環境。從熱帶草原上的羚羊到極地的北極熊辯並再到高山上的鼠兔和沙漠中的駱駝,到處可以見到他們的身影。雖然他們主要在陸地上生活,也有一些種類已經適應在陸地以外的環境中生活,
研究數據顯示,在近12.6萬年裡共有至少351種哺乳動物滅絕,其中80種是通過公元1500年之後的歷史資料得知,其他只是通過化石判定。這表明,這些年來動物滅絕速度一直在增加,對鳥類、爬行動物、兩棲動物和輻鰭魚的觀察結果也證明了這一點。
為評估當前變化趨勢對生物多樣性所構成威脅的嚴重程度,瑞典哥德堡大學專家收集了近12.6萬年來哺乳動物滅絕的數據。他們對滅絕速度的變化情況進行了分析,確定了滅絕速度加快的具體時期,並與同一時期人類數量的變化進行了對比。相關結果發表在《科學進展》雜志上。
專家發現,當前滅絕速度是晚更新世初期的1700倍左右。如果基於現在的水平,351種動物滅絕僅需810年,但如果一直保持12.6萬年前的速度,351種動物滅絕則需大約175萬年。此外,研究表明,有四個時間段滅絕速度明顯加快,分別宴毀為6.38萬-3.22萬年前,1.6萬-9500年前,2300-600年前以及180-120年前。
專家表示,相比對未來80年動物滅絕情況的預測,當前所獲研究攜祥跡結果顯得微不足道。他們認為,到2100年,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會嚴重增加,將有502至610種哺乳動物滅絕。非洲、美洲和歐亞大陸很可能會有大量動物滅絕:各大陸動物滅絕速度依然保持低水平,但瀕臨滅絕的動物種類卻很多。有力的環境政策有助於減少滅絕威脅

F. 哺乳類動物的生活習性

多數哺乳動物是全身被毛、運動快速、恆溫胎生、體內有膈的脊椎動物,是脊椎動物中軀體結構的動物類群,因能通過乳腺分泌乳汁來給幼體哺乳而得名。哺乳動物可分為原獸亞綱、真獸亞綱和後獸亞綱。哺乳動物分布於世界各地,營陸上、地下、水棲和空中飛翔等多種生活方式;營養方式有草食、肉食2種類型。哺乳動物另一個的特徵是具有乳腺(無論雌雄),其中雌性哺乳動物的乳腺高度發達。在辨別雄性和雌性哺乳動物上,可以根據汗腺、毛發、中耳聽小骨以及腦部新皮質上的不同來區別。除五種單孔目的哺乳動物外,所有哺乳動物都是直接生產後代的。大多數的哺乳動物擁有專門適應其生存條件而成的牙齒。哺乳動物以腦調節體內溫度和循壞系統(包括心臟)。
(1)築巢:哺乳動物的巢雖然不如鳥類的精緻,但花樣繁多、地點多變。鼴鼠的地下洞穴往往深達1米,長達100多米;多數松鼠把巢建在樹洞里,但灰松鼠把巢建在樹木頂端的枝椏間;雌性北極熊在積雪中刨洞為巢;一些海洋動物如海狗、海豹,一般不棲息在水中,而是在岸上築巢。
(2)捕食:很多哺乳動物都在每日昏晨之際外出捕食。因為白天氣溫上升,爬行類、昆蟲等冷血動物都活動起來,不易捕捉,哺乳動物的捕食方法也各有不同。獵豹往往採取高速出擊的方式捕捉獵物;長頸鹿用靈巧的舌頭捲住樹葉、細枝,然後以犬齒扯下樹葉;花栗鼠用爪子使食物打轉,以便刮除食物鬆散的部分,並找出易咬碎的部分。
(3)繁殖:胎生哺乳動物的受精都是在母體內進行。受精卵經過多次分裂,最終成為胎兒。在胎盤類哺乳動物中,受精卵在子宮內通過臍帶以及和子宮壁相連的胎盤獲取養分。母體通過向胎盤供血,為受精卵提供食物和氧氣,並把廢物帶走。胎兒就在子宮內生長,直至出生。
(4)哺乳:在幼仔剛出生的一段時間內,雌性哺乳動物會利用自身分泌的乳汁喂養幼仔,乳汁由乳腺分泌。當幼仔吮吸時,乳汁會從乳腺中流出。對於幼仔而言,哺乳很重要,因為乳汁不僅富含葡萄糖和脂肪,能夠加速幼仔生長,而且含有抗生素,能幫助幼仔抵禦疾病。
(5)幼仔的生長:與其他動物相比,哺乳動物對幼仔所花的時間和精力要多很多。通常,哺乳動物每次的產仔量較少,幼仔需要大量的照顧才能順利成長。多數雌性哺乳動物在哺乳期間不僅要喂飽幼體,使幼仔保持清潔,還要護衛幼仔,教導它們如何求生,直到幼仔能獨立生活。

G. 哺乳動物的特徵

體溫恆定:哺乳動物都可以依靠毛發和皮膚為維持體溫。 大腦發達:哺乳動物擁有比其它脊椎動物更大的大腦,因此它們能夠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思維。 保持清潔:為了預防疾病的傳播,哺乳動物會以口舔、抖動、打滾等方法保持身體的清潔。

哺乳動物有什麼特徵

1、體溫恆定

哺乳動物具有保持清潔的習慣,因為它們的毛發內很容易藏污納垢,從而成為寄生蟲或者病菌的溫床,所以為了預防疾病的傳播,哺乳動物會以口舔、抖動、打滾等方法保持身體的清潔。

H. 哺乳類動物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哺乳動物主要特徵:
一、外在感官
哺乳綱動物身體結構復雜,有區別於其他類群的大腦結構、恆溫系統和循環系統,具有為後代哺乳、大多數屬於胎生、具有毛囊和汗腺等共通的外在特徵。
他們外型多樣,小至體長30毫米長有翅膀的凹臉蝠,大至體長33米形同魚類的藍鯨。他們有很好的環境適應能力,分布在從海洋到高山,從熱帶到極地的廣泛區域。
二、神經系統
哺乳綱動物有高度發達的神經系統和感官,能協調復雜的技能活動和適應多變的環境條件,在智力和對環境的反應上遠遠超過其他類群。具有在陸地上快速運動的能力 。
三、體態恆溫
哺乳綱動物身體恆溫(約為25~37℃),完善的血液循環系統,優良隔熱性能的體表毛被和其他體溫調節的機制,提供了穩定的內環境,減少了對外界環境的依賴,區別於冷血動物。
四、生殖系統
哺乳綱動物胎生哺乳,除最原始的單孔類卵生外,都是胎生。高級種類在胚胎與子宮壁之間形成母子營養交換的組織(即胎盤)。母獸對仔獸進行較長期的哺乳和撫育,從而使後代有較高的成活率,仔獸還可通過學習,獲得適應技能。
五、消化系統
哺乳綱動物出現口腔咀嚼和消化,大大提高了對能量的攝取。
六、軟組織特徵
1、溫血動物。哺乳動物依靠身體內部產生熱量來維持一個恆定的高體溫。
2、毛囊和汗腺。外表光滑的鯨科其實在身體的某些部位也有少量毛發。
3、乳腺和哺乳行為。哺乳動物能通過身體的腺體產生乳汁給後代哺乳。
4、心臟和循環系統。二心房,二心室,體循環的血液只經由左大動脈弓進行。
5、紅血球。循環系統中的紅血球無核,呈圓盤狀(駱駝呈橢圓狀)。
6、大腦。具備新皮質,能產生高等功能的知覺。
7、橫膈膜。與肋骨結合的橫隔膜將胸腔和腹腔隔離。
七、骨骼特徵
1、聽小骨。耳內有由錘骨、砧骨、蹬骨等三塊骨頭組成的聽小骨。
2、下顎。下顎由單塊牙骨構成。
 

I. 哺乳動物的特點是什麼

哺乳動物具備了許多獨特特徵,因而大大提高了後代的成活率、增強了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
最重要的特徵是:智力和感覺能力的進一步發展;保持恆溫;繁殖效率的提高;獲得食物及處理食物的能力的增強;體表有毛、胎生,一般分頭、頸、軀干、四肢和尾五個部分;用肺呼吸;體溫恆定,是恆溫動物;腦較大而發達。哺乳和胎生是哺乳動物最顯著的特徵。胚胎在母體里發育,母體直接產出胎兒。母體都有乳腺,能分泌乳汁哺育胎兒。這一切涉及身體各部分結構的改變,包括腦容量的增大和新腦皮的出現,視覺和嗅覺的高度發展,聽覺比其他脊椎動物有更大的特化;牙齒和消化系統的特化有利於食物的有效利用;四肢的特化增強了活動能力。有助於獲得食物和逃避敵害;呼吸、循環系統的完善和獨特的毛被覆蓋體表有助於維持其恆定的體溫,從而保證它們在廣闊的環境條件下生存。胎生、哺乳等特有特徵,保證其後代有更高的成活率及一些種類的復雜社群行為的發展。
哺乳動物另一個的特徵是具有乳腺(無論雌雄),其中雌性哺乳動物的乳腺高度發達。在辨別雄性和雌性哺乳動物上,可以根據汗腺、毛發、中耳聽小骨以及腦部新皮質上的不同來區別。除五種單孔目的哺乳動物外,所有哺乳動物都是直接生產後代的。大多數的哺乳動物擁有專門適應其生存條件而成的牙齒。哺乳動物以腦調節體內溫度和循壞系統(包括心臟)。
體溫的恆定
皮膚和毛發是哺乳動物的保護層,它們能遮擋風雨和隔絕冷熱。所以,不論天氣多麼寒冷,哺乳動物都能依靠它們來保持體溫的恆定,以適應各種復雜的氣候環境。
大腦
哺乳動物擁有比其他脊椎動物更大的大腦,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思維,這在靈長類動物(如猴子、猩猩)中比較明顯。因為擁有發達的大腦,哺乳動物有比其他動物更復雜的行為。它們會學習,能不斷地改變自己的行為,以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
保持清潔
哺乳動物的毛發內容易藏污納垢,很容易成為寄生蟲的溫床。因此,哺乳動物形成了保持清潔的習慣,以預防疾病的傳染。它們保持清潔的方式多種多樣,如口舔、抓搔、抖動、打滾、洗浴、摩擦、輕咬等。

與哺乳動物的特徵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3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1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7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0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