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動物實驗性質怎麼寫

動物實驗性質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3-05-13 19:06:00

① 實驗小鼠動物規格寫什麼

實驗小鼠的特徵:

1.體型小 小鼠是哺乳動物中體型zui小的動物。

2.生長期短、成熟早、繁殖力強

3.性情溫順,膽小怕驚,對環境變化敏感 小鼠經過長期培育,性情溫順,易於抓捕,一般不會咬人,但在哺乳期或雄鼠打架時,會出現咬人現象。小鼠對外界環境的變化敏感,不耐冷熱,對疾病抵抗力差

4.小鼠喜歡黑暗安靜環境,因門齒生長較快,需經常啃咬堅硬物品,習慣於晝伏夜動,進食交配分明等多發生在夜間。

實驗小鼠的生理特點:

1、成熟早,繁殖力強。小鼠6~7周齡時性成熟,雌性35~50日齡,雄性45~60日齡;體成熟雌性為65~75日齡,雄性為70~80日齡;性周期為4~5天,妊娠期為19~21天;哺乳期為20~22天;特別有產後發情(Post Partum Oestrus)便於繁殖的特點,一次排卵10~23個(視品種而定),每胎產仔數為8~15隻,一年產仔胎數6~10胎,屬全年、多發情性動物,繁殖率很高,生育期為一年。

2、體形小,易於飼養管理。小鼠是嚙齒目實驗動物中較小型的動物,一隻小鼠出生時1.5克左右,哺乳一月後可達12~15克,哺乳、飼養1.5~2月即可達20克以上,可供實驗需要,在短時間內可提供大量的實驗動物。飼料消耗量少,一隻成年小鼠的食料量為4~8克/天,飲水量4~7毫升/天,排糞量1.4~2.8克/天,排尿量1~3毫升/天,需要的飼養條件也較簡單,因個體小,可節省飼養場地。

3、性情溫順,膽小怕驚。小鼠經長期的培育,在用於實驗研究時,性情溫順,易於抓捕,不會主動咬人,但在雌鼠哺乳期間或雄鼠打架時"捉弄"則會咬人,一般很少相互斗架,操作起來很方便,是理想的實驗動物。小鼠在罐、盒內飼養時,是很溫順的,但讓其到罐外,很快就恢復到處亂竄的野性。雌鼠吃食仔鼠與其膽小怕驚有關。

4、對外來刺激極為敏感。對於多種毒素和病原體具有易感性,反應極為靈敏,如百萬分之一的破傷風毒素能使小鼠死亡,這是其他實驗動物所不能比擬的。對致癌物質也很敏感,自發性腫瘤多。

5、便於提供同胎和不同品系動物。可根據實驗要求選擇不同品系或同胎小鼠做實驗,也可選擇同一品種(或品系)、同年齡、同體重、同性別的小鼠做實驗,由於動物遺傳均一,個體差異小,實驗結果精確可靠。

6、喜居於光線暗的安靜環境,習於晝狀夜動,喜歡啃咬。小鼠白天活動較少,夜間卻十分活躍,互相追逐配種,忙於覓食飲水,為此夜間應備有飼料和飲水。

7、體小嬌嫩,不耐飢餓,不耐冷熱,對環境的適應性差。對疾病的抵抗力也差,因而遇到傳染病時往往會發生成群死亡。如果飼料中斷和飲水中斷會發生休克,恢復後對體質會帶來嚴重損害。特別怕熱,一出汗就易得病死亡,如果飼料溫度32℃時,常會造成小鼠死亡。

② 動物實驗是什麼

實驗動物科學是以實驗動物為主要對象和研究重點,以服務於動物實驗為工作目標和探索方向的一門既綜合性又應用性學科。其研究內容可歸納如下。

(1)各種、各系和各級實驗動物的生物學特徵、正常解剖結構、生理功能和生態習性;異常情況及其控制;各種培育、繁殖與開發的方法;應用范圍和選用原則等。(2)實驗動物繁育和飼養的各種環境因素(生物的、物理的、化學的、營養的、操作上的以及社會因素)的監控與必備設施等。(3)動物實驗的必備條件(實驗室條件、常用技術等),在不同學科和各項生產活動中選用實驗動物的原則;動物模型的研究,建立和應用等。(4)實驗動物科技中的軟科學問題,包括科學管理實驗動物科學(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s),是研究有關實驗動物和動物實驗的一門新興科學。前者,是以實驗動物本身為對象,專門研究它的育種、保種(培育新品種、保持原有品系的遺傳特性)、生物學特性(包括解剖、生理、生化、生殖及生態等特點)、繁殖生產、飼養管理以及疾病的診斷、治療和予防,以期達到如何提供標準的實驗動物;後者,是以實驗動物為材料,採用各種方法在實驗動物身上進行實驗,研究動物實驗過程中實驗動物的反應、表現及其發生發展規律等問題,著重解決實驗動物如何應用到各個科學領域中去,為生命科學和國民經濟服務。

③ 如何寫好動物實驗報告

寫作思路:說明研究動物的初衷和重要的原因,比如人類開展動物實驗的初衷頌耐是為了了解和認識生命現象,懷疑和挑戰宗教神學對人類思想的禁錮;人類研究動物的原因是在不能以人為實驗對象的前提下,科學研究必須藉助實驗動物和動物實驗,進行疾病機理和診斷治療方法的研究,在安全、有效的情況下再推用到人類。

正文早櫻禪: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animal experiment is to understand and understand the phenomenon of life, doubt and challenge the confinement of human thought by religious theology. This exploration and understanding has formed the basic life science theories of zoology, anatomy and physiology.

人類開展動物實驗的初衷是為了了解和認識陸塵生命現象,懷疑和挑戰宗教神學對人類思想的禁錮,這種探索和認識,形成了動物學、解剖學、生理學等基礎生命科學理論。

When the understanding of normal anatomy and physiology of human and animals is graally clea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 research began. Thanks to animal experiments,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modern medicine such as immunology, microbiology,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virology has been graally formed.

當對人體和動物正常解剖與生理的認識逐步清楚後,才開始疾病的預防和治療研究。得益於動物實驗,逐步形成了免疫學、微生物學、傳染病學、病毒學等現代醫學的理論體系。

In the game between human and disease, cholera, smallpox, polio and other infectious diseases have taken a large number of innocent lives. Scientists have found that many human diseases occur in some animals as well.

人類與疾病的博弈中,霍亂、天花、脊髓灰質炎等傳染病的暴發奪走了大量無辜的生命。科學家發現很多人類的疾病,在某些動物身上也會同樣發生。

On the premise of not using human as experimental objects, scientific research must rely on experimental animals and animal experiments to study the disease mechanism,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and then apply it to human beings under safe and effective conditions.

在不能以人為實驗對象的前提下,科學研究必須藉助實驗動物和動物實驗,進行疾病機理和診斷治療方法的研究,在安全、有效的情況下再推用到人類。

④ 生物實驗原理怎麼寫

寫明你的實驗對象,如果是動物實驗要介紹實驗動物的分類、和與實驗相關的地方。如果細胞水平的,要說明細胞的一些特點,同動物實驗。如果是分子水平的,要說明實驗對象的來源、結構特點等。總之是要讓人明迅帆帆畝雹白你究竟在對什麼實驗,為什麼要轎梁做這個實驗,為什麼要選定這個對象做實驗。
還有就是可以寫些實驗中的方法。如果必要的話也要寫實驗的流程和設計實驗的思路。
基本就是這么多吧

⑤ 動物實驗設計怎麼寫啊

小鼠耳廓微循環觀察的幾點體會
www.lhdz.org

小鼠耳廓微循環在動物葯理實驗中,是很常用的方法。 例如:研究炎痛舒搽劑對小鼠耳廓微循環的影響,-《陝西中醫》2011年05期,.目的:給小鼠耳廓局部搽塗不同濃度的受試葯,觀察該葯對其耳廓微循環的影響,從而了解該葯的活血作用。.
還有研究丹莪婦康膠囊對小鼠耳廓微循環的影響。以及防凍霜對小鼠耳廓微循環的影響 - (期刊論文 - 道客巴巴)。通過觀察小鼠耳廓外塗防凍霜後,小鼠耳廓微循環細血管動 、靜脈管徑和血流速度的變化。 得到結果: 防凍霜具有擴張小鼠耳廓動脈和靜脈的作用, 加快血液流速 的作用。。。。。
小鼠耳廓微循環作為葯理實驗觀察對象的的好處就是:可以無創傷的長期反復的觀察,不像其他動物腸系膜微循環那樣,觀察完後,動物一般就死去了,不能重復長期的觀察。小鼠可以在一定時期內,反復的給不同的葯量,持續的觀察記錄小鼠耳廓微循環的給葯前後的變化。因此,小鼠耳廓微循環的葯理實驗,是比較易行,普遍適用的實驗。
但是,對於從來沒有做過此項實驗的科研人員來說,並不是就可以一帆風順就做出結果來的。下面,筆者就自己的實踐談談體會。
首先,是小鼠的麻醉。 麻醉要適度,麻醉太淺,觀察不到多長時間,小鼠就會蘇醒,亂跑。 麻醉太深,容易死亡。一般應該根據小鼠體重用1%戊巴比妥鈉將小鼠麻醉。
其次,選用的小鼠不要太大,一般以3個月內的比較合適, 飼養時間長的小鼠耳廓比較厚,不易於觀察。
還有 ,圖像的標準是什麼?開始的時候,我們在小鼠耳廓微循環的觀察上也走了一些彎路,主要是在看不清楚的情況下,還以為小鼠耳廓微循環的圖像就是這樣模糊不清呢。
後來,在設備上做了大的改進,才發現原來小鼠耳廓微循環也可以做的和腸系膜微循環差不多清晰的。當然,這裡面有很多細節需要注意。
比如:觀察時候要注意, 無論採取什麼樣式的顯微鏡,光的角度是必須要注意的。由於小鼠耳朵對光的阻撓,比起動物腸系膜微循環的觀察,要困難的多,儀器調試不好或者儀器本身設計有缺陷,確實可以使小鼠耳廓微循環在鏡下並不很清晰。這個時候,要對儀器的結構進行改造,才能使圖像清晰。觀察時在耳托上要把小鼠耳廓皺褶撫平,不要重疊。
另外,資料上記載應該在24小時前除去小鼠耳廓上的毛,以利於觀察。 我們的實踐說明,如果是在學習如何觀察的初期階段,僅是學習如何觀察的話,可以不去除毛發,直接觀察,並無大礙。
最後,觀察的部位也很重要,通常測量耳廓中央動脈和中央靜脈第三分支處(A3um和V3um)血管直徑、毛細血管根數。只要事先做好准備工作,使圖像清晰,小鼠安靜,那麼小鼠耳廓微循環的測量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使用微循環軟體可以觀察,測量,計算,照相,錄像,把整個實驗過程都可以記錄下來,當然也可以列印報告--供寫論文使用。
通過三年多反復的摸索,我們已經成功的設計出可以清晰觀察小鼠耳廓微循環觀察設備,也比較熟練的掌握了儀器的調整和觀察的要領。可以為需要的用戶提供小鼠耳廓微循環觀察設備和技術服務。

⑥ 實驗動物的特點

他們是胚胎學、病理學、解剖學、生理學、免疫學、牙科學和放射醫學研究的理想動物;我國南方和印度生產的獼猴有很多特性與人相似,可用於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病的研究。例如脊髓灰質炎、麻疹、皰疹病毒感染、弓形蟲病、阿米巴腦膜炎、南美錐蟲病、間日瘧和惡性瘧,以及自發性類風濕因子,奴卡氏菌病、病毒性肝炎等,對痢疾桿菌和結核分枝桿菌也較敏感。獼猴的生殖生理非常近似於人,月經周期也是28天,可用於生殖生理、計劃生育及避孕葯研究。但實際中,非人靈長類動物屬稀有動物,來源很少,又需特殊飼養,選擇有很大困難。另一方面,也並非只有非人靈長類動物與人具有相似性。許多哺乳類實驗動物在某些功能、代謝、結構及疾病特點方面也與人類近似。可從如下幾方面將不同實驗動物與人進行比較,以便充分利用其相似之處為科研服務。 1.骨骼構成方面 許多動物與人類一樣,形成軀乾的椎骨有頸椎、胸椎;腰椎、薦椎、尾椎。不同種類動物間椎骨有很大差異。哺乳類動物椎骨以胸椎和尾椎較大。盡管哺乳動物和人類頸部外觀有長短之差,但頸椎都是7個。靈長類動物中,原猴類幾乎都是在樹上生活,椎骨很小。真猿類的椎骨差異很大,從外觀體型上即可一目瞭然。齒式與動物的食性有密切關系,草食類和肉食類差異最為顯著。草食類的臼齒上面扁平而且稍有一點凹狀,而肉食類與此相反,呈凸狀,面積小,這可能與咀嚼方式有關。草食類中,反芻動物沒有上顎切齒,而兔的切齒外突,十分獨特。雜食類動物,如豬的齒式與人類的情況一致。
2.臟器構成方面 腦的重量與神經系統的發達程度成正比。消化系統的器官重量各種動物之間以及與人類之間沒有很大差異,而呼吸、循環系統的器官重量差異較大,運動量越大的動物越重。鳥類越是在上空飛翔的,呼吸器官越重。腸道各部分長度與食性有密切關系。由於草食類日糧中粗纖維含量高而肉食類日糧中粗纖維含量很低,所以草食類比肉食類腸道長得多,特別是盲腸。盲腸長度也與腸內菌群有關。同種動物中,無菌動物盲腸較大。
3.臟器形態方面 消化道各部分不僅大小因動物種類不同而不同,其形狀、構造也因動物種類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反芻動物有復胃,由多個胃構成。單胃動物之間胃的形狀類似,但胃食管部(前胃部)所佔比例不同。動物種類不同,肝的分葉方式也存在差異。嚙齒類動物肝的構成最笑扒為復雜。馬和大鼠肝的特徵是缺少膽囊。肺的形態因呼吸方式不同也有所不同。哺乳類和鳥類之間差異顯著。肺的分葉情況因動物種類不同而有很大差別。腦的形態方面,越是低等動物嗅球所佔比例越大,越是高等動物嗅球功能越弱。鳥類和哺乳類的腦活動中,睡眠與覺醒是不斷交替的,前者睡眠有深睡眠和動眼睡眠之分。一般來說,睡眠方式與行為類型有關.穴居生活的動物深睡眠期較長。腦的新皮質與舊皮質的關系也因動物種類不同而不同。心臟形態方面,脊椎動物的心臟構成隨等級提高逐漸完全,魚類只有l個心房和1個心室,兩棲類、爬行類有2個心房和消升團1個心室(不完全),鳥類、哺乳類有2個心房和2個心室(完全心)。血液循環系統也逐漸向閉鎖系統進化。完全心室、心室壁的特殊心肌的分布因動物種類不同而不同,心電圖可顯示出不同的波形特徵。在形態和功能上,與人的心臟最類似的動物是犬。單胎動物和多胎動物的子宮形態也存在明顯差異。多胎動物中不同動物種間也有差異。不同動物的乳腺分布和乳房的位置也存在差異,單胎動物在局部,而多胎拿橘動物在胸腹部,分布較廣。 實驗動物有許多自發或誘發性疾病,能局部或全部地反映人類類似疾病過程與特點,可用於研究相關的人類疾病。如突變系SHR大鼠,其自發性高血壓的變化與人類相似,並伴有高血壓性心血管病變,如腦血栓、梗死等症狀。貓是弓形蟲的宿主,是弓形蟲研究中是一個很好的材料。同時,在研究白化病、關節炎、骨質疏鬆症等方面,也較為理想。非人靈長類實驗動物,可感染其他動物不可復制的人類傳染病,如脊髓灰質炎、腦炎、肝炎、麻疹、痢疾、瘧疾等。因此,可作為研究這些疾病發生、發展過程及疫苗研製的理想動物。
選用解剖、生理特點符合實驗目的要求的實驗動物選用解剖生理特點符合實驗目的要求的實驗動物做試驗,是保證試驗成功的關鍵。實驗動物具有的某些解剖生理特點,為實驗所要觀察的器官或組織等提供了很多便利條件。本書前面已介紹了各種常用實驗動物的解剖生理特點,熟悉這些特點,根據這些特點選擇實驗動物能簡化操作,使實驗易於成功。
狗的甲狀旁腺位於兩個甲狀腺端部的表面,位置比較固定,而兔的甲狀旁腺分布得比較散,位置不固定,因此,做甲狀旁腺摘除實驗選狗而不用兔,而做甲狀腺摘除實驗則選兔更合適。狗是紅綠色盲,不能以紅綠色信號作為條件刺激來進行條件反射試驗。
家兔頸部的交感神經、迷走神經和減壓神經是分別存在、獨立行走的,而人、馬、牛、豬、狗、貓這些神經不單獨行走,混合行走於迷走交感於或迷走神經之中;如觀察減壓神經對心臟的作用時,則必須選用兔,這3根神經中,白色、最粗者為迷走神經,切斷迷走神經,可立即造成肺水腫的動物模型。
家兔的胸腔結構與其他動物不同,當開胸和打開心包胸膜,暴露心腔進行實驗操作時,只要不弄破縱隔膜,動物不需要人工呼吸,給實驗操作帶來很多方便,很適合於做開胸和心臟試驗。
家兔體溫變化十分靈敏,最易產生發熱反應且反應典型、恆定,而小鼠、大鼠的體溫調節不穩定,所以,我們選擇家兔做發熱和檢查致熱原的實驗研究。
小鼠體型小,性情溫順,易於飼養管理、操作和觀察。對外來刺激、多種毒素和病原體均很敏感,所以,各種葯物的毒性試驗,微生物、寄生蟲的研究,半數致死量的測定都選用小鼠。
大鼠無膽囊,不能選做膽囊功能的研究,而適合做膽管插管收集膽汁,進行消化功能研究。
中國地鼠易產生真性糖尿病。血糖可比正常高出2~8倍,胰島退化適合於糖尿病的研究。豚鼠體內缺乏合成維生素C的酶,因而,對維生素C的缺乏很敏感,適合於維生素C的實驗研究。豚鼠易於致敏,適於做過敏性研究。
鴿子、家犬、猴和貓嘔吐反應敏感,適合做嘔吐試驗;家兔、豚鼠等草食動物嘔吐反應不敏感,小鼠和大鼠無嘔吐反應,就不宜選用。
大多數實驗動物,猴、犬、大鼠、小鼠等按一定周期排卵,而兔和貓屬典型的刺激性排卵動物,只有經過交配刺激,才能排卵。因此,兔和貓是避孕葯研究的常用動物。 不同種系實驗動物對同一因素的反應有其共同的一面,但有的也會出現特殊反應。如何充分利用這些特殊反應,選用對實驗因素最敏感的動物,對實驗研究也十分有價值。如在豬瘟細胞苗的效力檢驗中,白兔比灰兔敏感,而長毛兔的反應最敏感,發熱反應最典型。用仙居雞作安全檢驗合格的雞新城疫I系苗,注射純種肉雞、蛋雞時並不安全,不僅反應重,而且有死亡。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葯物或化合物,在不同種系動物上引起的反應是有很大差異的。如雌激素能終止大鼠和小鼠的早期妊娠,但不能終止人的妊娠;嗎啡對家犬、兔、猴和人的主要作用是中樞抑制,而在小鼠和貓則是中樞興奮;家兔對阿托品極不敏感;苯胺及其衍生物對犬、貓、豚鼠和人產生相似的變性血紅蛋白等病理變化,在兔則不易發生,在大、小鼠等嚙齒類則完全不發生等。這些在選擇實驗動物時必須加以注意。
同種但不同品系的動物,對同一刺激的反應差異很大。如C57BL小鼠對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敏感性比DBA及BALB/c小鼠高12倍;DBA小鼠對音響刺激非常敏感,聞電鈴聲可出現特殊的陣發性痙攣,甚至死亡,而C57BL小鼠根本不會出現這種反應。DBA/2及C3H小鼠對新城疫病毒(Newcastle病毒)的反應和DBA小鼠完全不同,前者引起肺炎而後者引起腦炎。C57BL小鼠各種腫瘤的發病率低,但A系小鼠80%的繁殖母鼠均患乳腺癌;津白1系小鼠為低癌系而津白2系為高癌系。對仙台病毒的敏感性,DBA系比C57BL/6J系相差百倍。地鼠的一個品系(LHC/LAK系)對慢病毒感染敏感,綿羊癢病、瘋牛病、傳染性貂腦病和人類的C-J病都能在此系動物群里傳播。 現代生命科學研究要求動物實驗結果精確可靠,重復性好並具有可比性,即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空間,做相同的動物實驗,能得到完全一樣的實驗結果。這就要求我們要選用標准化的實驗動物,在標準的條件下進行實驗。
選擇何種遺傳群動物,應根據不同的課題內容而定。近交系動物由於遺傳純合度高,個體差異小,特徵穩定,對實驗反應一致性好,實驗結果精確可靠,因而越來越廣泛地應用於醫學生物學的各個領域。而且,不同品系具有各自獨特的特性,適合不同課題的研究需要。以群體為對象的研究課題,如人類遺傳研究、葯物篩選和毒性試驗中,要選擇與人群基因型及表現型相似的動物類別,封閉群動物則更為合適。許多基因突變系動物具有與人類相似的疾病模型特徵,如自然發生高血壓大鼠,青少年型糖尿病大鼠,缺少T細胞的裸大鼠、裸小鼠、裸豚鼠,肌肉萎縮症小鼠等,是研究人類疾病很好的工具。
轉基因小鼠、可調控基因表達的小鼠、基因敲除小鼠、基因定點整合小鼠、特定組織或器官基因敲除小鼠等遺傳工程小鼠是遺傳精密度更高的實驗動物。隨著2l世紀生命科學的發展,這些遺傳工程小鼠將會逐漸取代常規實驗動物,成為21世紀生物醫葯研究的首選動物。
選擇何種微生物等級的實驗動物,也應根據各級動物的特點,結合課題研究的水平、內容及目的而定。一般而言,普通動物用於研究所獲得的實驗結果的反應性差,故主要用於生物醫學示教或為某項研究進行探索方法的預試驗。清潔動物是目前國內科研工作主要要求的標准實驗動物,適用於大多數科研實驗。無特定病原體動物是理想的健康動物,用它來研究,可排除疾病或病原的干擾,適用於所有科研實驗、生物製品生產及檢定,是國際公認的標准實驗動物。涉及具有國際交流意義的重大課題,最好選用無特定病原體動物。無菌動物是一種非常規動物,僅適用於特殊研究目的,如微生物與宿主、微生物間的相互作用,免疫發生發展機制,放射醫學等方面的研究。由於無菌動物體內無任何可檢出的微生物,使實驗簡潔明確,給課題研究帶來極大方便。
在精確試驗中,鑒於動物體內外的寄生蟲與微生物會干擾試驗的結果,最好選擇無菌動物或悉生動物,至少也應使用SPF級動物。此外,還應考慮所選用的動物類別或級別要與實驗條件、實驗技術、方法及試劑等相匹配。既要避免用高精密度儀器、先進的技術方法、高純度的試劑與低品質、非標准化、反應性能低的動物相匹配,又要防止用低性能的測試方法、非標准化的實驗設施與高級別、高反應性能的動物相匹配,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1.年齡與體重 年齡是一個重要的生物量,動物的解剖生理特徵和對實驗的反應性隨年齡的不同而有明顯變化。一般而言,幼齡動物較成年動物敏感,而老齡動物的代謝、各系統功能較為低下,反應不靈敏。因此,一般動物實驗應選用成年動物。但不同實驗對年齡要求不盡相同,需根據課題的內容而定。一些慢性實驗因周期較長,可選擇幼齡動物。有些特殊實驗如老年病學的研究,則考慮用老齡動物。
由於不同種類實驗動物的生活周期差別很大,動物實驗時還要注意「天文學時間」和「生物學時間」的區別。對不同動物而言,經過相同的天文學時間在生物學上卻有不同的意義。例如,用犬做試驗經過一年觀察期和用大鼠做實驗經過相同的觀察期,其生物學意義是完全不同的。同樣,用犬做試驗從1歲到2歲的一年觀察期和從12歲到13歲的一年觀察期,其生物學意義也不同。考慮生物學時間,特別是在與老化有關的實驗研究中很有意義。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種屬實驗動物的壽命與人類具有很大差異。在發育上,有的以日、月計齡,有的以年計齡。所以,選擇動物時應注意到各種實驗動物之間、實驗動物與人類之間的年齡對應,以便進行分析比較。
實驗動物年齡與體重一般呈正相關,可按體重推算年齡。例如KM小鼠6周齡時雄性約為32g,雌性28g;Wistar大鼠雄性約為180g,雌性160g。但體重大小常受每窩哺育仔數、飼養密度、營養、溫度等環境條件所限,有時不一定準確,提供部門應有動物出生日期的記錄以備查考。一般來說,選擇的實驗動物年齡、體重應盡可能一致,相差不得超過10%。若相差懸殊,則易增加動物反應的個體差異,影響實驗結果的准確性。
2.動物性別 不同性別的動物對同一葯物的敏感程度是有差異的,如在豬瘟疫苗的效力實驗中,雌兔比雄兔表現出較好的熱反應,雌性小鼠對四環素毒素的耐受力低於雄鼠。有人分析149種毒物對不同性別大小鼠的毒性,發現雌性的敏感性稍大於雄性,如雄性敏感性LD50為1,則雌性LD50大鼠和小鼠分別為(0.88±0.036)與(0.92±0.085),如實驗無特殊要求,應選擇雌雄各半做實驗,以避免因性別差異所造成的結果誤差。
3.生理狀態與健康狀況 處於懷孕、哺乳等生理狀態時,動物對外界刺激的反應常有所改變,如無特殊目的,一般應從實驗組中剔除,以減少個體差異。健康動物對各種刺激的耐受性比有病的動物要大,實驗時應剔除瘦弱、營養不良的動物。
4.實驗條件 實驗條件對動物實驗結果有很大影響,應給相應級別的動物有相應級別的環境條件,寒冷、炎熱、通風不良、雜訊或營養不良均會嚴重干擾動物實驗的結果。 1.實驗動物(Laboratory animals)是專門培育供實驗用的動物,主要指作為醫學、葯學、生物學、獸醫學等的科研、教學、醫療、鑒定、診斷、生物製品製造等需要為目的而馴養、繁殖、育成的動物。例如小鼠和大鼠是首先按實驗要求,嚴格進行培育的實驗動物,其次如地鼠類、豚鼠、其它嚙齒類、鵪鶉等亦已實驗動物化。
2.經濟動物(Economical animals)或稱家畜家禽(domestic animals and domestic fowl)是指作為人類社會生活需要(如肉用、乳用、蛋用、皮毛用等)而馴養、培育、繁殖生產的動物。轉為實驗用的有:產業家畜(豬、馬、牛、羊、雞、鴨、鵝、鴿、兔、魚類等)和社會家畜(犬、貓、金魚等),其中一部分雖已培育成能達到作為實驗動物的目標,但同具有高標准水平的鼠類相比,其品質還不能說是很高的。
3.野生動物(Wild amimals)是指作為人類需要,從自然界捕獲的動物,沒有進行人工繁殖、飼養的動物。例如兩棲類、爬蟲類(青蛙、蟾蜍、蠑螈、水龜等);魚類(鯽魚、泥鰍等);無脊椎動物(蛤蜊類、墨魚類、蟹類、海膽類、蠅類、蚊類、蟑螂等)鳥類;嚙齒類(如黑線倉鼠、長爪砂鼠、黑線姬鼠等野鼠);靈長類(猿猴)等,這些野生動物,除少數外,一般均不能進行人工繁殖生產。
4.觀賞動物(Exihibiting animals)是指作為人類玩賞和公園里供人觀賞而飼養的動物,如踏車小白鼠、玩賞犬和貓等。 1、 近交系(inbred strain)動物:是指至少連續20代的全同胞兄弟姐妹或親子交配培育而成的動物。近交系數高達99.6%。特徵是:遺傳基因位點純合性、同基因性、長期遺傳穩定性,表現型一致性、獨特性、可分辨性,分布廣泛性、資料可查性。
2、 突變系(mutation gallery)動物:由自然突變,或經人工誘導,使動物正常染色體上的基因發生突變,動物表現出某種遺傳缺陷,且這種特異的遺傳性狀能夠維持穩定的遺傳品質。這種變化了的能保持遺傳基因特性的品系,稱之為突變系。如侏儒、無毛、肥胖症、肌萎縮、白內障、視網膜退化等。已成為人類疾病模型的有貧血(anemia)、白內障(cataract)、侏儒(dwarf)、無毛(hair-less)、色素性視網膜炎(retinitis pigmentosa)、各種神經麻痹(paralysis)、先天性畸形(congenital malformations)、腎異常(kidney anomalies)、椎骨脫臼症(slipped disease)、上齶裂(Harelip and cleftpalate)等突變系。
3、 雜交群(Hybrid Colony)動物(雜交一代):兩個沒有關系的近交系動物之間,進行有計劃的交配,其繁殖的第一代,稱系統雜交動物或雜交一代。
4、 封閉群(closed colony)動物:在不從外部引入新種的條件下,以非近親交配的方式,至少連續繁殖4代以上(小鼠要求15代,5年)的一個種群動物,可稱之為封閉群動物。封閉群要求不以近交形式,也不與群外動物雜交。既保持其遺傳性狀的相對穩定,又避免近交衰退的出現。作為繁殖用的封閉群動物必須遺傳背景明確,來源清楚,有較完整的資料(包括種群名稱、來源、遺傳特點及主要生物學特性)。 1.無菌動物:這種動物無論體表或腸道中均無微生物存在,並且體內不含任何抗體。
2.悉生動物:是給無菌動物引入已知5~17種正常腸道菌叢培育而成的動物。
3.無特殊病原體動物:又稱屏障系統動物。
4.清潔動物或最低限度疾病動物:該種動物是飼養在設有清潔走廊和不清潔走廓的設施中,其種群均來自剖腹產。
5.常規動物:指一般在自然環境中飼養的帶菌動物。

⑦ 實驗性質一般填什麼

檢測報告里檢測性質基拆填該薯鋒侍檢驗的目的,也就是為何進行該項檢驗。檢測,是一種依據檢測標准數吵進行定性或定量檢測物質的一種技術活動。檢驗報告性質,檢驗報告的性質一般反映了該檢驗的目的,就是為何進行該項檢驗。委託檢驗,一般是為委託方為了對產品質量進行判斷而實施的。

⑧ 動物實驗對實驗動物的基本要求

1.實驗動物背景資料記錄,實驗動物來源、種類、品系、年齡、性別、體重等相關資料
2.體表檢查,動物實驗前應先隔離檢疫7~10天,用於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動物,在動物實驗前的體表檢查項目如下
(1)發育狀態:體格發育是否與年齡、品種相稱,各部位發育比例是否正常,有無崎形。
(2)營養狀態:豐滿還是消瘦,檢查時可用手撫摸實驗動物背、腰部,營養良好時培扒,背腰部厚實、皮膚彈性好。營養不良時,背腰部椎骨突出,肋骨明顯
(3)精神狀態:實驗動物的自主活動、運動情況,對外界的反應(遲鈍或亢進)步態如何
(4)感覺器官:眼睛的瞳孔是否清晰等,有無分泌物,眼臉有無發炎及紅腫,球結膜顏色變化,有否潮紅、蒼白、黃染。
(5)呼吸系統:呼吸運動如呼吸次數,節侓,有無呼吸困難;上呼吸道檢查如鼻腔分泌物多少、檢查肺部
(6)消化系統:採食與飲水觀察,包緩中野括食慾情況,口腔黏膜擾喊顏色和氣味。有無嘔吐、腹瀉、便秘,肛門周圍有無污物,糞便顏色、氣味等(7)被毛和皮膚:檢查皮膚顏色、彈性、有無創傷,毛發色澤、疏密、有無脫落

⑨ 生物醫學動物實驗研究論文

生物醫學動物實驗研究論文

1實驗設計

在開展生物醫學研究時,研究者通過正確地運用統計學知識,可直接影響研究的質量。統計學設計的任務在於對研究的部署、實施,直到研究結果的解釋進行系統的安排,瞎滲力爭做到以最少的人力、物力獲得可靠的結論和信息。其目的在於確定某種處理是否會表現出某種特定的效應。在實驗設計時應遵循惟一差異原則,即在進行兩組比較時,兩者之間僅有因處理因素不同而引起的差異,而其他實驗條件相關的非處理因素都應保持等同。然而,處理組與對照組在反應上表現出的差別並不一定意味著是處理的結果。另有兩種引起差別的可能性,即偏倚和偶然性。偏倚是指系統性差別,它不是因組間在處理上的不同所引起。生物醫學實驗中統計學設計和分析的目標就是消除潛在的偏倚,減少偶然性[2]。

1.1實驗的偏倚和控制

偏倚是在研究中從設計到實驗實施和結果分析的各環節存在一些人為的、有系統傾向的非隨機誤差,它不是由於抽樣造成的,而是某種偏性使得實驗結果偏離它的真值。從所選擇的生物醫學問題到研究方案的制訂與實施、實驗的完成過程、實驗的分析與解釋,乃至實驗結果的發表,均可能存在各式各樣的偏倚[2]。這種偏倚常常表現為系統誤差。偏倚的大小取決於研究的方法和具體的實驗條件。常見的偏倚主要有選擇性偏倚、觀察性偏倚和混雜性偏倚。必須認識實驗過程的偏倚,從實驗設計起直到整個研究過程結束均要加以控制。正確的實驗設計可控制選擇性的偏倚,事前人為控制和採取相應的措施可避免和減少觀察性的偏倚。對於混雜性偏倚,可將重要的混雜因素在設計階段進行分層隨機設計,使混雜因素在組間分布均衡;在統計分析階段將混雜因素作為分層因素或採用有協變數分析方法,以消除混雜因素的影響。只有有效地控制或消除偏倚,方可減少結果的假陽性或假陰性。

1.2減少偶然性的潛在影響

偶然性因素的作用可以減少,但不能完全排除。因為即使是在精心實施的研究中,接受同樣處理的動物,其反應也不可能完全一樣。適當的統計分析可使實驗人員評估出現假陽性的概率,即根本不存在處理效應的情況下觀察到差異的概率。這種概率越小,實驗者發現真實效應的可能性就越大。為了更有把握地檢測出真實效應,有必要減少偶然性的作用,並通過實驗設計確保能在「雜訊」之上識別真正的「信號」。

1.3實驗設計的要素

要消除生物醫學實驗中潛在的偏倚,減少偶磨虛脊然性,就應對實驗對象、處理因素和實驗效應這三個實驗設計要素,按照對照、重復、隨機化和均衡四項原則進行周到的設計與控制[3]。1.3.1實驗對象實驗中處理因素所作用的對象稱譽賀為實驗對象。不同性質的實驗研究需要選取不同種類的實驗對象,一個完整的實驗設計中所需實驗對象的總數稱為樣本含量。生物醫學試驗中考慮動物實驗對象時應關注以下幾個方面:①動物種屬的選擇:選擇實驗動物的種屬與品系時,尤其需要注意其背景反應的水平。為了將反應「信號」水平最大化,常常意味著應避免選擇那些背景反應水平極低的動物種屬或品系,但如果採用過度反應的動物種屬或品系也同樣會出現問題。動物物種選擇中的其他問題,無論是實際問題(壽命、體型、易得性、對動物學特徵的了解情況)或是理論問題(生化、生理或解剖結構與人的相似性),都需要從專業的角度認真加以考慮和權衡。②動物的數量:雖然從統計設計角度考慮可得出某項實驗所需的動物數(樣本含量),但所得出的數值往往很大。因此,雖然樣本含量估計是保證結論可靠性(精度和檢驗效能)的前提,但基於實驗的可操作性及經濟原則方面的考慮,應結合統計學的計算結果與以往的生物醫學研究經驗予以確定。③動物的體重與年齡:為確保實驗對象的同質性,實驗中所使用的動物體重與年齡應盡可能相近;動物體重的標准差不應超出平均值的10%;嚙齒類等小動物年齡相差不應超出1周,大動物年齡相差不應超出1個月。④動物的分層:為了准確檢測一種處理因素引起的差別,各處理組在可能影響實驗結果的其他非處理因素方面應盡可能具有同質性。當存在動物亞系間的差別時,有兩種方法可得到更為准確的結論。一是在結果分析階段將亞系作為一個「分層變數」處理,包括對兩個亞系的結果進行單獨分析,然後將結果綜合,得出處理效應的總結論;二是將亞系作為實驗設計的「區組因素」,這種情況下可使對照組與處理組中每個亞系動物數量相等。除以上所討論的「亞系」之外,其他的非處理因素,如性別、窩別、體重段等也可作為分層變數進行局部控制,並據此進行分層隨機化分組。1.3.2處理因素設計實驗研究時,要明確研究中的處理因素和影響實驗效應的非處理因素。研究者希望通過對研究設計進行有計劃的安排,從而能科學地考察其效應大小的因素稱為處理因素或實驗因素;研究者往往忽略對評價實驗因素作用大小有一定干擾的重要的非處理因素或非實驗因素(如動物的窩別、體重等);其他未加控制的許多因素的綜合作用統稱為實驗誤差。實驗結果是處理因素和非處理因素共同作用而產生的實驗效應,因此如何控制和排除非處理因素的干擾,正確顯示處理的效應,是實驗設計的基本任務。1.3.3實驗效應實驗效應是處理因素作用於受試對象的反應和結果,是反映實驗因素作用強弱的標志,它通過觀察指標(統計學常將指標稱為變數)來體現。如果指標選擇不當,未能准確反映處理因素的作用,獲得的研究結果就缺乏科學性,因此選擇好觀察指標是關系整個研究成敗的重要環節。指標的觀察應避免帶有偏性或偏倚,要結合專業知識,盡可能多地選用客觀性強的指標,在儀器和試劑允許的條件下,應盡可能多選用特異性強、靈敏度高、准確可靠的客觀指標。對一些半客觀(如尿液pH試紙讀數值)或主觀指標(行為測量、病理觀察),一定要事先規定讀取數值的嚴格標准,只有這樣才能准確地分析實驗結果,從而提高實驗結果的可信度。

1.4實驗設計的原則

為了防止結果的偏倚,保證實驗結果的准確性和最大化的表達,在進行生物醫學實驗設計時必須遵循統計學設計的對照、重復、隨機化和均衡四個基本原則。生物醫學實驗中對照組的設置必須具備三個條件:①對等原則,即惟一差別原則,除處理因素外,對照組具備與實驗組對等的非處理因素。在相互比較的各組間,除了給予的處理因素不同外,其他方面應與實驗組具有一致性,如相同的實驗單位來源(動物種屬、體重等)和相同的實驗條件、操作方式和喂養環境等。②同步原則,對照組與實驗組設立之後,在整個研究進程中始終處於同一空間和同一時間。③專設原則,任何一個對照組都是為相應的實驗組專門設立的。不得借用文獻上的記載或以往結果或其他研究資料作為本研究之對照。

1.5生物醫學中常用的實驗設計類型

如果需要在同一實驗中同時評價幾種不同的效應,實驗者應該安排能區別各自效應差別的實驗設計方法。生物醫學中常用的實驗設計有以下幾項。1.5.1完全隨機設計完全隨機設計是生物醫學動物實驗中最為常用的一種實驗設計方法,它是一種單因素有k個水平(k≥2)組的實驗設計。即實驗設計可設置一個對照或多個劑量組的實驗方案。本設計保證每個實驗動物都有相同機會接受任何一種處理,而不受實驗人員主觀傾向的影響。本設計應用了重復和隨機化兩個原則,因此能使實驗結果受非處理因素的影響基本一致,真實反映出實驗的處理效應。1.5.2隨機區組設計隨機化完全區組設計,簡稱隨機區組設計,又稱配伍組設計,是配對設計的擴展,它將幾個條件相同的受試者劃分在同一個區組或配伍組,然後再按隨機的原則,將同一配伍組的受試者隨機分配到各實驗組。該設計方法的優點是每個區組內的k個實驗單位有較好的同質性,比完全隨機設計更容易察覺處理間的差別。這種方法須特別注意的是要求區組內實驗單位數與處理數相同,實驗結果中若有缺失值,統計分析將損失部分信息。1.5.3拉丁方設計拉丁方設計從橫行和直列兩個方向進行雙重局部控制,使得橫行和直列兩向皆成區組,是比隨機區組設計多一個區組因素的設計。在拉丁方設計中,每一行或每一列都成為一個完全區組,而每一處理在每一行或每一列都只出現一次,也就是說,在拉丁方設計中,實驗處理數=橫行區組數=直列區組數=實驗處理的重復數。1.5.4析因設計析因實驗設計又稱全因子實驗設計,屬於多因素、多水平單效應的設計。它不僅可以檢驗每一因素各水平之間的效應差異,而且可以檢驗各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交互作用是指一個因素不同水平間的效應差受另一因素的影響,包括協同交互作用和拮抗交互作用。析因實驗主要用於分析交互作用,當因素及水平數過多時,所需的實驗對象數、處理組數和實驗次數大幅度增加,故一般採用較簡單的析因實驗。含有較多因素和水平的實驗一般採用正交實驗設計[5]。

2生物醫學動物實驗的描述統計學

2.1生物醫學實驗資料的類型

生物醫學實驗對實驗對象(動物)進行干預後測定的觀測指標通常有以下類型:①連續性數據:測定結果表現為有數字大小和單位的數據,統計上稱定量資料,如生理、生化指標,體重值,器官重量等。②分類數據:測定結果表現為按某屬性劃分的定性類別,統計上稱為定性資料,具體又可以分為二值資料、多值名義資料和多值有序資料。如某反應為出現或不出現,死亡或未死亡,有畸形或無畸形;病理損害的嚴重程度(無、輕度、中度、重度)等。

2.2統計描述指標

描述性統計學(或歸納統計學)是對樣本觀察/測量數據頻率分布的定量研究,描述性統計的目的在於:①對測量值或觀察值進行歸納濃縮,用統計量、統計圖或統計表的形式表現;②估計總體分布的參數。2.2.1資料的整理與探索對於某一測量指標,一般應從文獻資料中了解其分布類型。如果沒有判斷概率分布的理論基礎,應重復以大樣本測定,繪制樣本的頻數分布圖(理論上樣本量要大於100),並經統計學檢驗擬合其分布。2.2.2數據的描述統計量①連續性數據的頻數分布:通過對樣本資料編制頻數分布表或做莖葉圖,以確定資料分布的類型、頻數分布的集中趨勢和離散趨勢、估計總體參數,也便於發現離群值。②中心位置的描述統計量:描述數據分布的集中趨勢,常用指標為算術均數、中位數、眾數、幾何均數等。③離散程度的描述統計量:描述數據分布的離散趨勢,常用指標為標准差和方差、極差和四分位數間距、變異系數和離散系數等。④統計學圖表:統計圖包括連續性數據分布的直方圖、莖葉圖,表示數據中心位置和離散程度的點桿圖(做圖時表示均數和標准差)和盒須圖(做圖時表示中位數、極差、四分位數間距),描述構成比數據資料的百分條圖、餅圖,描述經時變化趨勢的線圖,以及預測和檢驗分布類型的概率-概率圖(P-P圖)等[6]。統計表具有簡單、明了、易於理解、便於比較的優點。編制統計表時原則上應當重點突出、層次分明、避免層次過多或結構混亂。一般的統計表應為三線表,表中只有橫線,無豎線和斜線。統計表的標目應層次清楚,不宜過於復雜。

3生物醫學動物實驗的假設檢驗

生物醫學動物實驗中最常見的情況是給予不同受試物後進行組間比較,通過統計學中的假設檢驗,說明受試物的作用。假設檢驗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3.1檢驗方法的選用依據

3.1.1資料的類型和變數的數目不同類型的資料(定量、定性)的組間比較應採用不同的統計檢驗方法。單變數、多變數的`統計檢驗方法也各不相同。3.1.2實驗設計類型應該根據實驗設計的具體類型選擇對應的統計檢驗方法,以便得到處理組效應的真實結論。3.1.3檢驗方法的前提條件選用假設檢驗方法前,應了解所分析的數據資料是否滿足相應檢驗方法的前提條件,如t檢驗和方差分析等參數檢驗方法要求數據滿足正態性和方差齊性,2檢驗要求樣本含量大於40且理論頻數大於5。

3.2正態性檢驗及擬合優度檢驗

統計學假設檢驗須判定樣本的頻數分布是否符合某一理論分布,如符合要求就可按此理論分布來進行統計學處理。對正態分布可採用正態性檢驗,其他分布可用擬合優度檢驗。通常可通過查閱文獻,了解實驗參數符合何種理論分布。

3.3方差齊性檢驗

連續性數據未達到參數法統計分析前提的第二種原因即為方差不齊。一般而言,數值愈大,其固有的變異性也愈大。例如,若某組動物的平均反應值為100,其數值范圍可能為80~120;而另一組動物的平均反應值為300,其數值范圍可能會擴大至240~360。解決方差不齊的措施是進行數據轉換。若數據的標准差與平均值成正比,在統計分析前宜將數據轉換為對數值之後再進行分析,據此,不僅數據的變異度與平均值大小無關,同時還可確保其更符合正態分布。若數據變異度增加幅度與平均值的關系不太明顯,採用平方根轉換則更易使數據的變異度與平均值大小無關。某些數據經對數或平方根轉換後可能仍存在方差不齊,此時宜採用非參數檢驗。

3.4單側檢驗與雙側檢驗

檢驗假設選擇單側檢驗或雙側檢驗,應事先根據專業知識做出選擇。一般而言,若研究目的僅須了解是否存在組間差異、實驗者無法預測組間變化的方向以及實驗者希望獲得正負兩方面的結果時,應採用雙側檢驗。若事先可預測組間差異的變化方向,實驗者僅對某一方面的重要性感興趣,實驗者僅希望了解與對照組差異或正或負一個方向,則應採用單側檢驗。此外,劑量設計預試驗中應採用雙側檢驗,正式試驗在了解相關信息後可採用單側檢驗。

3.5多重比較及多重性問題

生物醫學實驗經常在處理組和對照組之間做多個變數的比較。即使不存在真正的實驗效應,也有可能純粹由於偶然性而有一個或多個變數在5%檢驗水平出現顯著性差別。除了上述均數多重比較導致Ⅰ類錯誤概率增加的多重性問題之外,其他的多重性問題還包括多次的中期分析、關注多個結局、亞組間的多重比較。處理多重性問題的原則包括:①預先計劃進行多重比較;②限制比較的次數;③多重比較時採用更嚴格的界值標准;④多重比較具有生物學方面的依據。

3.6觀察值或實驗對象的獨立性

許多統計檢驗方法要求比較的觀察值或實驗對象相互獨立,如二項分布的率檢驗、t檢驗和方差分析等。但是,有的生物醫學實驗中觀察單位並不獨立。例如,生殖和發育研究中就存在窩效應:由於遺傳因素、宮內的發育環境和葯物的代謝環境相似,與異窩胎仔相比,同窩胎仔之間對毒性效應的反應概率趨於系統,即同窩內數據為聚集性數據,這就是一種常見的非獨立數據。在統計學分析時,忽略數據的窩內相關性具有潛在的風險;因同窩母鼠所產k個胎仔的觀察值存在共性,其所提供的信息不及k個獨立的來自不同母鼠所產胎仔所提供的信息;窩內相關性愈大,其信息量愈少。聚集性數據的均數標准誤小於獨立的數據,因此,若基於觀察值獨立的統計分析方法,就會增加犯Ⅰ類錯誤的概率,即假陽性的風險增加,降低實驗的有效性。

3.7歷史對照數據的應用

某些情況下,尤其是在發生率較低的情況下,單項研究可能提示處理可影響腫瘤發生率,但無法得出明確的結論。可能想到的分析辦法之一是將處理組的數據與來自其他研究的對照組動物相比較。雖然歷史對照數據具有重要意義,但值得強調的是,眾多原因可導致不同研究之間的變異度大於研究之內的變異度。動物來源、飼料及飼養條件,研究期限,研究中的動物死亡率、讀片的病理學家等均可能影響最終的腫瘤發生率。故此,忽視這些差異,將處理組的腫瘤發生率與合並的對照組發生率相比較,可能得出嚴重錯誤的結果,並進而明顯誇大統計顯著性水平。Tarone[4]曾對歷史對照組的比率數據分析進行過綜述。

3.8假設檢驗的局限性

首先,假設檢驗中的P值並未提供有關處理誘發效應大小的直接信息。某一受試物可誘發一定量的、反應的增加,但增加的幅度是否具有統計顯著性則取決於研究的規模和數據的變異性。在規模較小的研究中,有可能錯失較大、重要的效應,尤其是在檢測終點測量精度不高的情況下。相反,在規模較大的研究中,較小、非重要的效應則具有統計顯著性。例如,D葯與C葯相比,降血壓效應相差近30mmHg,但因為例數僅10例,假設檢驗未發現顯著性差異(P=0.31);相反,B葯與A葯相比,降血壓效應僅相差0.2mmHg,但因為例數達500例,假設檢驗卻發現存在顯著性差異(P<0.001)。由此可見,統計學顯著性與效應大小無直接相關性。因此,愈來愈多的統計學家主張以處理組與對照組差異值的95%置信區間表述處理的效應。據此,若處理反應的增加值為10個單位(95%置信區間3~17單位),則該區間包含真實差異的幾率為95%。若置信區間的下限大於零,則雙側檢驗的P值小於0.05。其次,假設檢驗無法消除實驗設計或實施不當所帶來的影響。雖然前述的分層分析等有助於發現真實的差異,但若實驗設計存在偏倚,或實驗實施過程中存在偏差或失誤,假設檢驗方法一般也於事無補。因此,在生物醫學實驗過程中應注重對實驗設計或實施過程進行嚴格的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措施,強化GLP規范意識。其三,對統計學分析本身的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也是確保研究質量的重要環節。所用統計分析軟體包應經過充分的認證,以確保分析結果的准確、可靠性。數據的錄入、核對和分析結果的報告與歸檔,均應制訂並嚴格執行相關的標准操作規程。綜上所述,在動物實驗研究的多個環節,統計學中的相關理論和方法都能夠發揮重要作用。統計學不僅可以保證結果的科學性和可靠性,在很多情況下也可以極大地提高研究效率,節約研究成本。在這里還必須強調,除了實驗後期的數據分析以外,在實驗方案的制定階段也需要統計學人員的早期介入,這樣有助於避免實驗設計出現大的偏差和漏洞,有利於研究目標的順利實現。

;

⑩ 動物實驗的介紹

動物實驗(animal experiment),動物實驗指在實驗室內,為了獲得有關生物學、醫學等方面的新知識或解決具體問題而使用動物 進行的科學研究。動物實驗必須由經過培訓的、具備研究學位或專 業技術能力的人員進行或在其指導下進行。

閱讀全文

與動物實驗性質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3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1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7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0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