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恐龍時代存活至今的動物是什麼
恐龍時代存活至今的動物是三眼恐龍蝦、中國大鯢、鱟、揚子鱷、喙頭蜥、美洲湖鱘。簡介如下:
6、這種鱘魚主要生活在美國和加拿大的河流湖泊當中,它生存的年代距今已經有1.5億年。這種湖鱘外觀十分奇特,表皮沒有鱗片,在背上則有一排防禦用的骨板,看上去活像一枚魚雷。湖鱘的壽命很長,雌性壽命可以達到150歲,在魚類中算是個老壽星了。
『貳』 有哪些動物,是從恐龍時代存續到現在的
在6500多萬年前恐龍滅絕的時候,有許多動物的命運都跟恐龍一樣消失於地球歷史之中,但並不是所有生物都沒有了,其中有許多體型較小的動物就活下來了,並且一直繁衍至今。這些從恐龍時代存續到現在的動物包括蟑螂、龍蝦、鱷魚、蜜蜂、鴨嘴獸、海龜、蜥蜴、蚊子等。
海龜海龜出現的時間在2億多年以前,跟恐龍出現的時期差不多,它從恐龍時代延續至今,已經成為了著名的古生物活化石之一。海龜的壽命較長、種類較多,一般生活在亞熱帶的近海上層水域,一輩子都離不開海洋。它們下蛋的時候會下在海灘的沙子地里,然後用沙子把它們蓋起來,小海龜從蛋殼里孵出來之後就會從沙子中爬出,然後第一時間爬向海里,爬得慢的話就會被海鳥捉住吃了。
『叄』 恐龍生活在哪個年代
中生代時期。
恐龍主要棲息於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開闊地帶。1841年,英國科學家理查德·歐文研究了幾種類似蜥蜴的骨頭化石,認為它們是史前動物留下的,並將它們命名為恐龍,意思是「恐怖的蜥蜴」。
盡管恐龍化石已經在地球上存在了數千萬年,直到19世紀人們才知道地球上有這么一種奇怪的動物存在過。
(3)恐龍生活的年代都有哪些動物擴展閱讀:
中時代分為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三個時期的代表性恐龍如下:
1、三疊紀:恐龍的黎明,約距今2.5億年至2億年前,持續約5000萬年。
代表食肉恐龍:腔骨龍、虛型龍
代表食草恐龍:板龍
水生生物代表:魚龍、幻龍
2、侏羅紀:恐龍的鼎盛時期,約距今1.99億年至1.45億年前,持續約5400萬年。
代表食肉恐龍:異特龍、角鼻龍、蠻龍、
代表食草恐龍:腕龍、梁龍、劍龍
代表水生生物:魚龍、蛇頸龍
3、白堊紀:恐龍的衰亡時期,約距今1.45億年至6500萬年前,約持續8000萬年。
代表食肉恐龍:暴龍、鯊齒龍、阿貝力龍、棘龍、盜龍
代表食草恐龍:三角龍、鴨嘴龍、甲龍、泰坦巨龍
代表水生生物:滄龍、帝鱷
代表飛行生物:風神翼龍、翼手龍
『肆』 恐龍時代都有什麼龍
恐龍時代都有霸王龍、三角龍、劍龍、梁龍和始盜龍。
一、霸王龍
霸王龍肯定是大家最熟悉的了,霸王龍屬暴龍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體長約11.5米至14.7米。在電影《侏羅紀世界》中,曾在《侏羅紀公園》中登場的霸王龍時隔22年再度出場,與迅猛龍、滄龍聯手擊敗了暴虐霸王龍。電影的最後,霸王龍仰天怒吼的場景令人回味。
『伍』 恐龍時代的時候除了恐龍還有什麼生物
侏羅紀時,爬行動物中的恐龍類最繁盛,在陸地上居統治地位。恐龍是地史上最巨大的陸生動物,可分為蜥龍類和鳥龍類。蜥龍類又可分為素食的蜥腳類和肉食的獸腳類。爬行動物生活於海中的有魚龍和蛇頸龍,飛翔於空中的有翼龍。中國雲南祿豐盆地產豐富的早侏羅世祿豐龍動物群。四川盆地自貢地區中侏羅世下沙溪廟組河湖相沉積中,在面積2800平方米的砂體內,掘出各種恐龍、蛇頸龍、翼龍等化石個體數百個,保存較完整。四川盆地的上沙溪廟組產馬門溪龍動物群。陸生無脊椎動物有淡水雙殼類、腹足類、葉肢介和介形類等,以及昆蟲類。海生無脊椎動物有菊石、箭石、有孔蟲、放射蟲、雙殼類、六射珊瑚、腹足類和腕足類等。裸子植物在侏羅紀時進入極盛期,蘇鐵、銀杏和松柏類占重要地位,種子蕨僅有殘存代表。真蕨類仍然繁榮,古生代的石松和木賊類只剩少量的草木類型。
你說的那些生物都是後來才進化出來的。
『陸』 有什麼動物在恐龍時代就有了
有三眼恐龍蝦、北鯢、鱟、揚子鱷、腔棘魚等。
1、三眼恐龍蝦
三眼恐龍蝦,學名:佳朋鱟蟲,在中國各地又俗稱馬蹄管子、王八蓋子、翻車車、屎殼郎崽、數錢鎖等,是已知的鱟蟲中唯一在中國發現的一種。
其最早出現在三億年前的古生代石炭紀,在經歷了三次地球世紀大滅絕之後,至今仍有數種品系存活,並廣泛地分布於世界各地。是屬於鰓足綱,鰓足亞綱,背甲目的一類小型的甲殼動物。
2、北鯢
北鯢,兩棲類動物,只產於我國新疆、哈薩克極狹窄的范圍內,所以又叫中亞北鯢;因其極像陸地上的蜥蜴,而民間稱蜥蜴為「四腳蛇」,人們又叫它為「水四腳蛇」。又因為它在陸上行進時像嬰兒爬行,又多了個「娃娃魚」的名字。
新疆北鯢屬小鯢科,是准噶爾盆地水域中,2.5億年前廣泛分布的有尾兩棲類的一種,是天山、阿拉套山地面抬升時倖存下來的孑遺物種。
新疆北鯢在脊椎動物的演化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在研究小鯢科分類,系統演化方面,有著重要的學術價值。因而,新疆北鯢是我國生物寶庫中珍貴的物種資源。
3、鱟
鱟,音[hòu],sb(horseshoe crab),屬於肢口綱(Merostomata)劍尾目(Xiphosura)的海生節肢動物,鱟形似蟹,身體呈青褐色或暗褐色;
包被硬質甲殼,有四隻眼睛,其中兩只是復眼,頭胸甲前端有0.5毫米的兩只小眼睛,對紫外光最敏感,只用來感知亮度,頭胸甲兩側有一對大復眼。
雖然鱟可以背朝下拍動鰓片以推進身體游泳,但通常將身體彎成弓形,鑽入泥中,然後用尾劍和最後一對步足推動身體前進。
鱟的祖先出現在地質歷史時期古生代的泥盆紀,當時恐龍尚未崛起,原始魚類剛剛問世,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它同時代的動物或者進化、或者滅絕,而惟獨只有鱟從4 億多年前問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鱟有「活化石」之稱。
最早的鱟化石見於奧陶紀(5.05億~4.38億年前),形態與現代鱟相似的鱟化石出現於侏羅紀(2.08億~1.44億年前)。
4、揚子鱷
揚子鱷,Alligator sinensis(Fauvel,1879),或稱作鼉(tuó),是短吻鱷科短吻鱷屬的一種鱷魚。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鱷魚,是世界上最小的鱷魚品種之一。
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現存數量非常稀少、世界上瀕臨滅絕的爬行動物。因其生活在長江流域,故稱「揚子鱷」。
在揚子鱷身上,至今還可以找到早先恐龍類爬行動物的許多特徵。所以,人們稱揚子鱷為「活化石」。
因此,揚子鱷對於人們研究古代爬行動物的興衰和研究古地質學和生物的進化,都有重要意義。中國已經把揚子鱷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嚴禁捕殺。
為了使這種珍貴動物的種族能夠延續下去,中國還在安徽、浙江等地建立了揚子鱷的自然保護區和人工養殖場。揚子鱷屬於爬行動物,卵生。
5、腔棘魚
腔棘魚coelacanth,腔棘目(Crossopterygii)一些葉鰭硬骨魚類的統稱。近緣但已絕滅的扇鰭魚亞目(Rhipidistia)的種類被認為是陸生脊椎動物的祖先。
在某些分類系統中,腔棘魚和扇鰭魚均被認為隸屬總鰭亞綱(Crossopterygii)內之不同目。腔棘魚最早出現於3.77億年前衍化形成,當時在地球上極其豐富。
腔棘魚(Coelacanthus)化石發現於二疊紀末期(2.95億年前)到白堊紀早期(1.44億年前)。腔棘魚屬與其他同類魚一樣,骨化程度較低,表現出脫離早期淡水環境而轉向海洋生活方式的一般趨向。
腔棘魚長期被認為約在6,000萬年前即已滅絕,而1938年卻在非洲南部近岸用網捕到一條現生種類——矛尾魚(Latimeria chalumnae)。
在懸賞徵集之下,1952年在葛摩(Comoros)群島捕得第二尾(命名為Malania anjouanae,可能與矛尾魚是同一種)。
以後又在這一地區捕到另外幾尾。後來發現,這類魚已早為島民所熟悉,其肉鹽腌曬干後可吃,粗鱗用作研磨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三眼恐龍蝦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揚子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腔棘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