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蛙類動物在地球多久

蛙類動物在地球多久

發布時間:2023-05-21 05:27:35

⑴ 生活在白堊紀的巨型青蛙,真的會以恐龍為食嗎

一提起白堊紀,通常我們馬上就會想到恐龍,確實在那個時代恐龍完全可以稱得上是地球的霸主。但在白堊紀還是有另外一些食肉動物與恐龍並存,比如說鱷魚,又比如說今天我們要講的巨大的史前青蛙-魔鬼蛙。

魔鬼蛙如果生存到現在,那絕對是自然界的王者,遺憾的是它已經滅絕了。現在生活在南美地區的角蛙,和魔鬼蛙有一定的親緣關系,不過這種唯旁青蛙早已沒有了魔鬼蛙的風采。

⑵ 至今什麼動物在很久以前就有了

其實你的本意不是為了知道什麼是最為"長老"

你是想讓我們知道現在的動物是為我給我們生活帶來什麼作用
還有其它......
其實太多了,就中國就有上萬種,以後慢慢學吧

在這里只是作一個小例子吧

青蛙、蛤蟆和娃娃魚是我們熟悉的兩棲動物,它們現在仍然活躍在池塘、稻田、沼澤、溪流、江河裡以及陸地上潮濕的地方。所有這些現生的兩棲動物都屬於一個大的家族,即「滑體兩棲動物」,過去稱為「無甲兩棲類」。顧名思義,這是些體表光滑、沒有甲胄的動物。這些現生的兩棲動物大約有4千種,生活在除了南極洲以外的所有陸地的暖濕環境中。科學家把它們分為三大類:無尾兩棲類、有尾兩棲類和無足兩棲類。

無足兩棲類是一類十分特化的兩棲動物。它們的外形像蚯蚓,沒有四肢,尾巴短短的,或是乾脆沒有尾巴。

大多數無足類動物生活在熱帶地區,並且營地下的穴居生活,魚螈是這類動物的代表之一。它們的皮膚裸露,有許多環狀皺紋,富於粘液腺;眼睛退化,但嗅覺很發達。這類動物的脊椎骨數目山橋很多,有的種類多達250塊,而最大的無足類的個體長度可以達到1.5米。

無足兩棲類除了具有以上特化性特徵,還表現出一些原始的特點。如大多數無足類具有退化的骨質鱗片,但這些鱗片不是像魚類那樣覆蓋在身體表面,而是陷入在皮膚的環狀皺紋之內。這些退化的小鱗片被一些學者視為古代迷齒類體表鱗甲的遺跡,反映了這類動物繼承下來的原始特徵。

現生的無足兩棲類有160多種,分布在拉丁美洲、亞洲南部和非洲的熱帶地區。西雙版納魚螈是我國僅有的一種無足兩棲類。無足類的化石十分罕見,最古老的化石無足類發現於美國亞利桑那州大約兩億年前的侏羅紀早期地層里,被命名為「小肢始蚓螈」,它的特別之處是這種動物具有弱小的四肢,這也反映了它的原始性。隨著無足類的演化,這些四肢一步步縮小,到現生種類中則完全消失,使其成為真正的「無足類」了。

蠑螈類是「有尾巴的兩棲類」。現生種類有350多種,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只有一類叫做「無肺螈類」的有尾兩棲動物進入了位於南半球的南美洲。

不少人把蠑螈和蜥蜴混為一談,其實二者很容易區分。蠑螈是兩棲類,蜥蜴(如壁虎)卻是爬行動物;蜥蜴的體表有鱗片覆蓋,而蠑螈的體表裸露;另外蠑螈的前足一般是4個「手指」,而蜥蜴是5個。

有尾兩棲類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侏羅紀中期(大約1.7億年前)。已知最早的代表發現於中亞和西歐,但這些化石都十分零散、破碎。最近,在我國東北的白堊紀早期的地層中發現了許多保存精美的有尾類化石,目前已經命名的有鍾健遼西螈、東方塘螈、奇異熱河螈、鳳山中國螈等,它們生活在距今大約1億3千萬年至1億1千萬年前。這些化石具有時代早、保存狀態好、數量多、種類豐富等特點。而且,它們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現代蠑螈類的代表,許多特徵可以與現生種類比較。由此推測,世界上現存的蠑螈類很可能是由此演化出來的。

我國現生的有尾兩棲類有三個科:小鯢科、隱鰓鯢科和蠑螈科。已經報道的我國中生代有尾類化石都是比較原始的種類,它們的骨骼學特徵比較特別,還不能歸入已知的科中。但初步的研究顯示,鍾健遼西螈和東方塘螈與小鯢類在形態上有較大相似。而熱河螈在頭骨特徵上與隱鰓鯢科的一些屬種(如大鯢)具有一定相似之處,但熱河螈的個體要小得多。

無尾兩棲動物習慣上被統稱為「蛙類」。它們又包括了狹義的蛙類(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青蛙等)和蟾蜍類。二者的主要區別是:蛙類體表光滑,體態輕盈,喜歡濕潤的環境,善於跳躍,具固胸型肩帶;而蟾蜍類體表粗糙不平,身體笨重,跳躍能力差,但抗旱力強,具弧胸型肩帶。但這二者的區別在生物分類學上並不是逗差猛非常嚴格,被稱為蟾的也可具有較強的跳躍能力,被稱為蛙的也曾發現弧胸型肩帶(如皺皮蛙)。

現生無尾兩棲類中較原始的種類都是蟾類,如北美的尾蟾、紐西蘭的滑跖蟾、以及歐洲及北非的盤舌蟾等;同時,化石證據表明,弧胸型肩帶的出現要早於固胸型肩帶的出現。從這個角度看,蟾是蛙的前輩。換句話說,體態優雅的蛙是從某種怪模怪樣的癩蛤蟆演化出來的。

1999年,一隻出土於遼西白堊紀早期地層中的古老蛙類化石引起了國內外科學家的廣泛關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青年學者王原將它命名為「三燕麗蟾」慶殲。它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蛙類,生存在距今約1億2千5百萬年前,與大大小小的恐龍生活在同一時代。

三燕麗蟾不僅時代早,而且化石保存得十分精美,這在蛙類化石中極其罕見。因為蛙類大多生活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同時骨骼又細又弱,所以很難保存為化石。過去我國僅發現了山東臨朐的玄武蛙(距今約1千6百萬年前)和山西武鄉的榆社蛙(距今約5百萬年前)等兩、三塊較完整的新生代蛙化石。

三燕麗蟾的骨骼形態已經與現生無尾兩棲類十分相近,具有發育的髂骨和伸長的後肢,這表明它已經具有相當的跳躍能力。它的上頜邊緣長滿了細細的梳狀排列的牙齒,而我們現在常見的蛙類大多沒有牙齒,具有牙齒是原始的表現。根據這一特徵判斷,三燕麗蟾的舌部捕食機能及身體的運動能力可能還不夠強,牙齒在輔助捕食中具有比較重要的作用。

在分類學上,三燕麗蟾屬於盤舌蟾類的一種。歐洲的盤舌蟾、產婆蟾與亞洲的東方玲蟾是它的現生的近親。從這些蛤蟆的樣子推測,三燕麗蟾的形象也不會好看。顯然,「麗蟾」得名於它精美的骨架化石,而不是這類動物的「長相」。

無足兩棲類、無尾兩棲類和有尾兩棲類在動物分類學上構成了滑體亞綱中的3個目,此外,滑體亞綱還有第4個目,即原無尾目,其代表是發現在非洲馬達加斯加島上的三疊蛙。

三疊蛙是迄今所知最早的滑體兩棲動物,已經有2億4千萬年的高齡了。這種小動物體長大約只有10厘米,令人驚奇的是它具有典型的蛙的特徵,而它的出現時代(三疊紀早期)卻是如此之早。三疊蛙頭骨簡化,尾部縮短,腰帶中的髂骨向前延伸,脛腓骨癒合為一塊並伸長,這些都表明它向蛙類所特有的適應於跳躍生活的方向發展。同時,它又有許多原始的特徵:如前肢保留5趾(而不是現生兩棲類中常見的4趾),軀幹部的脊椎骨數目較多,尾部仍由若干脊椎組成,而不是現生蛙類所特有的癒合為一根的尾桿骨。

三疊蛙能代表滑體兩棲動物的祖先類型嗎?多數科學家對此持否定態度。因為蛙類在兩棲動物中被認為是一個特化的類群。不光是它們所特有的跳躍的生活方式,還因為它們的骨骼結構與古老的迷齒類和殼椎類兩棲動物相比已經相當簡化,從這一點來看,有尾兩棲類在外形和骨骼特徵上更接近滑體兩棲動物的祖先類型。然而最早的有尾兩棲類化石的出現時代卻遠晚於蛙類。這種差異的原因還不清楚,相信這個問題會隨著更多化石的發現而最終得到解決。

同樣困擾科學家們的還有另一個必須回答的問題——到底是從哪一種或哪些古老的兩棲動物進化出了滑體兩棲類?目前占統治地位的觀點認為,從迷齒兩棲類中的某一種離片椎類動物演化出了所有滑體兩棲動物的共同祖先類型,所有現代的兩棲動物有一個共同的祖先。這種觀點被稱為「單源起源說」。與之相對的是「多源起源說」,認為無尾兩棲類是從離片椎類進化來的,而有尾兩棲類和無足兩棲類可能是從殼椎類演化出來的。目前兩種假說誰是誰非還難有定論,這也是現代兩棲動物進化中的一個未解之謎。

⑶ 蛙類有什麼樣的歷史

青蛙最原始的進化開始於三疊紀早期,它是兩棲類動物。現今最早有跳躍動作的青蛙出現在侏羅紀。隨著青蛙的不斷進化,出現各種令人害怕的樣子怪誕的青蛙。蛙類的皮膚可分泌出毒液,其主要目的為防天敵。生活在亞馬遜河流域雨林中的一種樹蛙分泌物被製作為毒箭,一箭都有可能至於人死地。

蛙類祖先原本是在水裡生活的,但由於生活環境的改變,一些河流、湖泊成了陸地,蛙類的祖先不得不隨著環境的改變從水裡向陸地發展。生活環境的改變迫使蛙類的祖先們對自己身體的器官作相應的「調整」,以適應環境的變化。一些能適應陸地生活的種類生存下來,運動器官由水裡游動的尾巴變成了陸地和水裡都能運動的四肢,呼吸器官由鰓變成了肺。蛙類的祖先由水生向陸生的一番轉變並不十分徹底,於是便有了後來的水中產卵,由蝌蚪發展成體,或許這說是蛙類祖先留給它們遺產吧!從青蛙幼體的發育中表現了出來。

⑷ 恐龍時代有古蛙嗎



其實,在恐龍出現之前,地球上就已經出現了原始的蛙類。在距今約2.4億年三疊紀早期的非洲馬達加斯加,生活著一種長著尾巴的兩棲動物三疊蟾。它的骨骼特徵已經向蛙類的方向演化,但還長著一條由多塊脊椎骨支撐的尾巴,而不像現在的蛙類,完全失去了尾巴。

恐龍時代有古蛙嗎?當然有啦。

其實,在恐龍枝盯侍出現之前,地球上就已經出現了原始的蛙類。蛙類是兩棲動物中形態比較特殊的類群,它們沒有尾巴,故又稱無尾類。蛙類的後肢骨骼和腰部的腸骨延長,使它們更適於跳躍。但蛙類的祖先卻是長得像蠑螈的動物,身體細長,有尾巴,後肢並沒有特化。從原始祖先演化到真正的蛙類,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身體縮短、尾巴縮短以至消失、後肢骨延長等變化,腰部的骨骼也在相應地發生變化。在距今約2.4億年三疊紀早期的非洲馬達加斯加,生活著一種長著尾巴的兩棲動物三疊蟾。它的骨骼特徵已經向蛙類的方向演化,但還長著一條由多塊脊椎骨支撐的尾巴,而不像現在的蛙類,完全失去了尾巴。在同時期的北半球的波蘭,人們也發現一種名叫查特克蟾的動物。科學家把這兩種兩棲動物都稱為原無尾類,它們都是現生青蛙的遠祖,比恐龍還早將近2000萬年誕生。

能夠稱為真正意義的蛙類動物最早見於美國,其代表是約1.9億年前侏羅紀早期的前跳蟾。它的骨骼形態已經與現生的蛙類沒有太大的差別了,可見蛙類的身體結構很早就被確定下來了。在那以後,南美洲的阿根廷出現了侏羅紀早中期的韋氏蟾以及侏羅紀中晚期的南蟾。直至侏羅紀中晚期,中國尚未出現蛙類,僅僅出現了初螈、熱河螈等有尾類兩棲動物。

中國已知的最早蛙類發現於遼寧西部,這些蛙類生活在白堊紀的早期,距今大約1.25億年。根據產地,它們被命名為遼蟾,與它生活在一起的有小盜龍、帝龍、中華龍鳥等多種肉食性恐龍,也有像爬獸那樣能吃小恐龍的哺乳動物。可以想見,遼蟾們的日子並不好過。

然而,恐龍時代的古蛙,也不全是別的動物的口中餐。有一種叫魔鬼蟾蜍的古蛙,小恐龍們見了它也會膽寒。2008年,在非洲馬達加斯加島上發現了一種巨型的化石蟾蜍。它們生活在距今7000萬年的白堊紀晚期,是目前地球上已知最大的蛙類,比現生最大的蛙類非洲巨蛙則畢還大。魔鬼蟾蜍最大的個體頭寬超過20厘米,從頭到身體末端大於40厘米。這樣的身材,加上一張巨大的嘴巴,科學家估計,如果剛出生的恐龍遇到它也會被其一口吞下。研究人員給這種蛙起了個奇怪的名字盾狀魔鬼蟾蜍猛吵,因為它的個頭實在太大了,對其他小動物來說簡直是可怕的惡魔。盾狀魔鬼蟾蜍的頭骨背面生有盾狀加厚的骨片,這就使得頭骨更加結實,更利於防衛和捕食。據估計,魔鬼蟾蜍的生活習性與現生的非洲巨蛙相似,都是坐等獵物上門,然後突然一張嘴,吞下任何在它們身旁晃動的東西。盾狀魔鬼蟾蜍的發現還有一項特別的意義:這種生活在中生代的兩棲類與現在生活在南美洲的角蛙具有密切的親緣關系。這說明,在7000萬年前,南美洲大陸和非洲的馬達加斯加是連接在一起的,大陸漂移使兩塊陸地逐漸分離,直至現在遠隔重洋。

⑸ 有關青蛙的知識有什麼

青蛙屬於脊索動物門、兩棲綱、無尾目、蛙科的兩棲類動物,成體無尾,卵產於水中,體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鰓呼吸,經過變異,成體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膚呼吸。絕大部分青蛙通過體外受精繁殖,受精卵在母體外孵化成蝌蚪。

全球只有10至12種青蛙進化至體內受精,部分會把受精卵排出體外孵化成蝌蚪。但青蛙在動物學上特指的是黑斑側褶蛙。

青蛙一向被認為是卵生動物,不過科學家發現,一種生活在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雨林的青蛙能夠產下蝌蚪。這種青蛙是全球6000多種青蛙中唯一一種能夠「下蝌蚪」的青蛙。


(5)蛙類動物在地球多久擴展閱讀:

青蛙身體可分為頭,軀乾和四肢 3 部分。青蛙前腳上有四個趾,後腳上有五個趾,還有蹼。青蛙頭上的兩側有兩個略微鼓著的小包包。那是它的耳膜,青蛙通過它可以聽到聲音。青蛙的背上是綠色的,很光滑、很軟,還有花紋,腹部是白色的。

可以使它隱藏在草叢中,捉害蟲就容易些,也可以保護自己。它的皮膚還可以幫助它呼吸。它的氣囊,只有雄蛙有。青蛙用舌頭捕食,舌頭上有黏液。

青蛙常棲息於河流、池塘和稻田等處,主要在水邊的草叢中活動,有時也能潛伏到水中。大多在夜間活動,以昆蟲為主食,也取食一些田螺、蝸牛、小蝦、小魚等。所食昆蟲絕大部分為農業害蟲。有人估計,一隻青蛙一天可捕食70個蟲子,一年可消滅害蟲15 000隻。因此,青蛙是一種對農業有益的動物,應提倡保護。

在秋末天氣變冷時,青蛙帶蟄伏在水底或洞穴之中冬眠,翌年春季天氣變暖時再回到水中繁殖。繁殖期間,許多雄蛙常聚到一個共同的區域,高聲鳴叫,連續不斷,這就是所謂的「哈蟆吵坑」。其實這是雄蛙的一種求偶行為,通過鳴叫來吸引異性,結成配偶。配對以後,雌蛙便開始向水中排卵,每次排卵約3 000—6 000粒;與此同時,雄蛙向水中排出精子。

精、卵細胞在水中結合成受精卵,經4—5天的孵化發育成為蝌蚪。蝌蚪必須生活在水中,以尾游泳,用鰓呼吸,並取食矽藻、綠藻等植物性食物。經過兩個月的發育之後,蝌蚪變態成為幼蛙,尾部逐漸消失,體長大為縮短,並開始上陸生活,食性也開始轉變為以動物性食物為主。從幼蛙到性成熟大約需要三年時間。

⑹ 蟾蜍在地球大概生存了多久了

蟾蜍生活在早白堊世地質時期,距今約1.25億年。

蟾蜍,兩棲動物,體表有許多疙瘩,內有毒腺,俗稱癩蛤蟆、癩刺、癩疙寶。在我國分為中華大蟾蜍和黑眶蟾蜍兩種。從它身上提取的蟾酥以及蟾衣模枝鉛則是我國緊缺的葯材。

蟾蜍在全國各地均有分布。從春末至秋末,白天多潛伏在草叢和農作物間,或在住宅四周及旱地的石塊下、土洞中,黃昏時常在路旁、草地上爬行覓食。多行動緩慢笨拙,不善游泳,多數時間作匍匐爬行,但在有危險的時候也會小步短距離小跳(也有例外,如蟾蜍類中的雨蛙科、樹蛙科、叢蛙科比蛙類善跳而且靈活,滑趾蟾蜍類則可以像蛙類一樣跳躍)。

蟾蜍是無尾目、蟾蜍科動物的總稱。最常見的蟾蜍是大蟾蜍,俗稱癩蛤蟆。皮膚粗糙,背面長滿了大大小小的疙瘩,這是皮脂腺。其中最大的一對是位於頭側鼓膜上方的耳後腺。這些腺體分泌的白色毒液,是製作蟾酥的原料。蟾蜍一般是指蟾蜍科的300多旦好種蟾蜍,它們分屬26個屬。主要分布在除了馬達加斯加、波搭頃利尼西亞和兩極以外的世界各地區。

⑺ 紫蛙和恐龍同時代的蛙類,為什麼可以一直存活到現在

在地球那麼多時代中,恐龍時代無疑是一個比較知名的時代,恐龍出現於三疊紀,鼎盛於侏羅紀、白堊紀中期,滅絕於6500萬年前白堊紀晚期,統治地球時間長達約1.6億年之久,所以中生代也被稱為恐龍時代!恐龍消失了,但和恐龍同時代物種有很多一直存活著,最為出名就是和恐龍同時代的鱷魚,除了鱷魚,這種蛙類也是恐龍同時代的——紫蛙!

紫蛙是自然界活化石的動物,存在了數百數千萬年鏈者,卻直到2003年才被發現?是因為紫蛙幾乎不怎麼活動,一直生活在地下,躲藏在暗處,只會在雨季,洞穴被水淹了,才現身地面,兩周後又躲入地洞中,一直過著隱身的生活。

紫蛙的食物主要以各種螞蟻為食,特別是白蟻,也捕捉一些其它昆蟲,看著紫蛙體型那麼肥胖,但因長期生活在地下,它那尖銳的鼻部善於挖洞掘土,有利於它挖掘地洞,只是紫蛙的棲息地已遭到嚴重破壞,紫蛙已經是一種十分罕見的物種,越來越難發現!

⑻ 中美科學家首次發現一億年前熱帶蛙類嗎

近日,中美兩國科研團隊首次在緬甸發現了中生代蛙類琥珀化石標本,鑒定並描述出一個全新的蛙類物種。該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刊物、自然集團旗下的《科學報告》上。

本次發現的蛙類琥珀化石共有四件,由科學家們於2015年至2016年間陸續在緬甸發現,並在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及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等項目資助下,完成了對這些化石的分析鑒定工作。

顯微CT為這些小型蛙類提供了詳細的、飢毀立體的三維解剖結構,這在傳統的蛙類化石中是難以實現的。中國科學院動物所副研究員白明表示,這批標本中最重要的一件,有些許腐爛,已經暴露出骨骼,這種情況反而對顯微CT等無損設備的成像十分有利,通過對CT數據的重建、分割和融合,學者們最終無損得到了所有骨骼的高清3D形態。

通過分析CT數據,另外一位參與研究的學者,美國佛羅里達大學愛德華·斯坦利博士認為:「這只蛙很可能還沒有成年,從它缺失耳柱骨,腕部等區域還未完全骨化來推斷的,它可能還不到2歲。從它的骨骼結構來看,它並不屬於樹棲物種,因此被保留下來的幾率並不高,可以說是非常難得的標本。」

據介紹,根據化石提供的細節,科學家推斷,這些化石標本與現生的產婆蟾超科/盤舌蟾超科蛙類非常相似,但分析其綜合特徵,又有別於以往發現的該科中的其它蛙運肢歲類。因此,科學家將其鑒定為新屬新種,並將其命名為李墨琥珀蛙,以提示這一新的屬在琥珀之中發現,同時向化石標本提供方、琥珀收藏家李墨女士致敬。

與此同時,科學家根據琥珀蛙發現地(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康河谷琥珀產區)其他動植物琥珀提供的信息,模擬出琥珀蛙當年的生境。他們推斷,這些琥珀蛙曾經很可能就在緬甸地區的「琥珀森林」水潭附近活動,以蚊、甲蟲、蜘蛛等無脊椎動物為食。

主要研究者之一,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大衛·布萊克本教授介紹:「我們發現的蛙類體型嬌小,它們生活在緬甸北部潮濕的熱帶環境中,不幸旁睜被柏類或南洋杉類針葉樹所流下的樹脂包裹,在漫長的地質年代中形成琥珀,並一直保存至今。」

本次發現的琥珀蛙化石標本,不僅提供了詳盡的中生代蛙類化石形態特徵,同時也揭示了琥珀蛙與溫帶地區的產婆蟾等類群,在白堊紀時期的地球占據了比以往所知更加廣闊的棲息地。

閱讀全文

與蛙類動物在地球多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3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1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7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8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