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動物食品有哪些
動物食品的來源。包括畜禽肉、蛋類、水產品、奶及其製品等,主要為人體提供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A和B族維生素。不同類型的動物類食物之間的營養價值相差較大,只是在給人體提供蛋白質方面十分接近。
肉類可分為畜肉和禽肉兩種,前者包括豬肉、牛肉、羊肉和兔肉等,後者包括雞肉、鴨肉和鵝肉等。肉類食物中含有豐富的脂肪、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碳水化合物較植物性食物少,不含植物纖維 素。肉的組分變化不僅取決於肥肉與瘦肉的相對數量,也因動物種類、年齡、育肥程度及所取部位等不同而呈顯著差異。
常見的蛋類有雞蛋、鴨蛋、鵝蛋等,各種禽蛋的營養成分大致相同。雞蛋蛋清中的蛋白質含量為11%~13%,水分含量為85%~89%;蛋黃中僅含有50%的水分,其餘大部分是蛋白質和脂肪,二者的比例為1:2。此外,雞蛋還含有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色素等。
水產品包括各種魚類、蝦、蟹、貝類和海藻類(海帶、紫菜)等,其中以魚類為最多。魚類的營養成分因魚的種類、年齡、大小、肥瘦程度、捕撈季節、生產地區以及取樣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異。總的來說,魚肉的固形物中蛋白質為主要成分;脂肪含量較低,但其中不飽和脂肪酸較多;魚肉還含有維生素、礦物質等成分,特別是海產鹹水魚含有一定量的碘鹽和鉀鹽等。對人體健康有重要意義。
奶類是一種營養豐富,容易消化吸收,食用價值很高的食物,不僅含有蛋白質和脂肪,而且含有乳糖、維生素和無機鹽等。鮮奶一般含水分87%~89%,蛋白質3%~4%,脂肪3%~5%,乳糖4%~5%,礦物質0.6%~0.78%,還含有少量的維生素。牛奶是人類最普遍食用的奶類,與人乳相比,牛奶含蛋白質較多,而所含乳糖不及人乳,故以牛奶替代母乳時應適當調配,使其化學成分接近母乳。
㈡ 動物源性食品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動物源性食品在我們的日常飲食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隨著「綠色」消費概念的興起,人們對動物源性食品安全的質量越發在意。動物源性食品指全部可食用的動物組織以及蛋和奶,包括肉類及其製品(動物臟器)等。動物源性食品既有未加工的初級產品,也有簡單加工或深加工的產品。動物源性食品生產鏈長,、環節多,從動物的飼養、屠宰、加工、儲存、運輸等環節再到批發、零售等銷售環節,直至走上消費者的餐桌。動物源性食品安全問題主要由於飼料,飼料添加劑,獸葯,傳染病,環境污染等因素造成的。
㈢ yee狗糧是哪裡生產的
yee狗糧是中國河南生產的。
狗糧是專門為犬提供的營養食品,介於人類食品與傳統畜禽飼料之間的高檔動物食品。其作用主要是為動物犬提供最旦差基礎的生命保證、生長發育和健康所需的營養物質。具有營養全面、消化吸收率高、配方科學模衫皮、質量標准、飼喂方便以及可預防某些疾病等優點。
碳水化合物是寵物所需要能量的主要來源。寵物為了保證自身體質的生存、健康、發育、繁殖、心臟跳動、血液循環、胃腸蠕動、肌肉收塌豎縮等活動,需要大量的能量,而在這些所需能量中有80%是由碳水化合物來提供的。碳水化合物包括糖分和纖維質。
寵物狗作為肉食動物,對不同飼料原料中蛋白質的消化能力不同。對多數動物內臟和鮮肉的消化能力為90-95%,而對植物性飼料如大豆中的蛋白質只能消化60-80%。若犬糧中含有過多不易消化的植物性蛋白,則會引起腹疼甚至腹瀉。
而且,過多的蛋白質需要肝臟降解和腎臟排泄,因此會加重肝臟和腎臟的負擔。一般成年犬蛋白質的需要量為每千克體重每天4—8克,生長發育中的犬為9.6克。
㈣ 我們餐桌上哪些是外地生產的食品
本地;西紅柿、海鮮一般都是本地的。外地:
餐桌上,除了「胡」系列果蔬,我們還有「番」系列的,比如番茄、番薯(紅薯)、番椒(海椒、辣椒)、番石榴、番木瓜;還有「洋」系列的,洋蔥、洋姜、洋芋(土豆)、洋白菜(捲心菜伏橘)等等。
中國人最講求飲食,當你大快朵頤時,你是否留心過嘴裡的東西來自何方?胡瓜、胡桃、胡豆、胡椒、胡蔥、胡蒜、胡蘿卜……這些「胡姓」食物的身舉廳晌世又是如何?「胡」字其實代表著古代北方和西方的民族。他們改變了我們的餐桌、改變了我們的口味,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餐桌上,除了「胡」系列果蔬,我們還有「番」系列的,比如番茄、番薯(紅薯)、番椒(海椒、辣椒)、番石榴、番木瓜;還有「洋」系列的,洋蔥、洋姜、洋芋(土豆)、洋白菜(捲心菜)等等。農史學家認為:「胡」系列大多為兩漢兩晉時期由西北陸路引入;「番」系列大多為南宋至元明時期由「番舶」(外國船隻)帶入;「洋」系列則大多由清代乃至近代引入。我們的飯菜都是不遠萬里、各有來頭。
別以為西北太遠,但當你細數餐桌上的佳餚時,你會發現西北就在眼前,我們一桌桌的飯菜早就被「胡化」了,留下了西北的烙印,不信您看:
小麥就是西北來的,此外大量遺傳學實驗和考古發現已證明,栽培小麥起源於冬春雨雪豐沛的西亞地區。而研磨小麥而成的「胡餅」,也是西北首開先河,它改變了「麥飯」不好消化的難題。而大豆及其後來的豆腐等副產品,也是源自北方。
再如胡蘿卜,原產西亞,阿富汗為最早演化中心。傳入我國較晚,但推廣很快。明人李時珍說它「元時始自胡地來」。黃瓜,原產印度,李時珍說:「張騫使西域得種,故名胡瓜。」萵苣原產西亞,其種據說是隋政府用重金從國使者處求得,故民間傳為「千金菜」。還有菠菜、紫甘藍等等。
中餐離不開豐富的調味料。蔥姜蒜是使用頻率最高的調料,葷素都離不開它們。姜,史稱「南夷之姜」,是南方少數民族馴化的。蔥呢,齊桓公伐山戎帶回的勝利品中,除了「戎菽」外,還有「冬蔥」。「冬蔥」即大蔥,不同於中原原有的小蔥,張騫通西域引進的作物還有「胡蔥」、「胡蒜」和「胡荽」正鋒。胡蔥「莖葉粗短,根若金燈」,是又一種大蔥。「胡蒜」即我們現在常用的大蒜。胡荽即香菜。另外還有胡椒和茴香,也是自西向東來的。
史家常用「搜刮民脂民膏」來批評某個朝代的苛政。「脂」和「膏」是什麼?考究起來,「膏」是豬油,而「脂」是牛羊油,中原地區在較長時期內主要食用這兩類動物油脂。把菜里的油水都搜颳了,不是苛政是什麼呢?雖然中原地區早期農作物中不乏含油量較高的植物種子,如大豆,但對植物油脂的利用較晚,直到芝麻的引進才改變了這種狀況。
芝麻原產南部非洲熱帶草原,後從胡地傳入,胡有「胡麻」之稱;又因為它是油料作物,故又稱「油麻」或「脂麻」。「芝麻」是「脂麻」之音訛,後來竟成為約定俗成的名稱。《齊民要術》、《夢溪筆談》等均記載,是張騫從大宛得「油麻之種」。其實,芝麻早已在西部地區種植,如新疆吐魯番盆地西緣阿拉溝原始社會墓地(距今2800-2200年),即曾出土過胡麻籽殼。
據《本草綱目》等多部典籍記載,油菜也是甘青一帶西北少數民族首先種植的,上古時代已傳入中原。一開始它被當作菜吃,從唐代開始才有「榨油」的記載,宋代方更名「油菜」。迄今,油菜的地位遠遠超過了芝麻,尤其是西南各省「菜油」使用非常廣泛。每年春天,油菜花從南往北次第盛開,幾乎「黃」遍了整個中國,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較之蔬菜,西部、北部地區少數民族原產或首先從國外引種的水果種類更多。原產西域的有哈密瓜,其淵源可追溯到古代的敦煌美瓜。敦煌是古羌族活動地區,由於「地出美瓜」,被稱為「瓜州」。哈密瓜是甜瓜的一種,古代文獻中提到新疆的「甘瓜」、「甜瓜」,實際上也是哈密瓜。
還有「柰」。「柰」類似現在的沙果,是一種綿蘋果,不同於後來引進的西洋蘋果。它原產我國新疆一帶,現在伊犁河谷地帶還有繁茂的野生柰林。柰在東傳過程中,曾在河西走廊的張掖、酒泉一帶形成生產、加工中心,並育成優良品種「冬成柰」。
核桃古稱胡桃,原產地也在我國西部地區。開心果、巴旦杏、石榴、西瓜等來自西方,經由新疆等地傳入,也有定論。西北地區還從中原引種了一些果樹,並培育出新的品種。如古代的瀚海梨,以及現代的庫爾勒香梨———在世界農史學家眼中,它們都是中國梨與西洋梨最好的雜交品種。
當然,最值得大書一筆的還是葡萄,因為葡萄是當今世界上分布最廣、栽培面積最大的果樹作物。葡萄古代稱蒲陶、蒲桃,均西域大宛葡萄的音譯,它起源於小亞細亞的裏海和黑海之間及其南岸地區,在傳入中原以前,早就在新疆安家了。
另外,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以「食肉飲酪」著稱。肉,主要是羊肉。而酪,即乳酪,也是他們的發明創造。魏晉南北朝時期,游牧民族進入中原,對中原人的飲食習慣產生了巨大的沖擊,羊肉成了肉類第一原料。
唐代,胡人吃飯用的東西開始流行。「胡床」和「貊盤」就是例子。胡床即現在的馬扎兒,便於人起坐取食,打破了原來跪坐的局限。貊盤則是一種較大的餐桌,可以盛放全牲或大塊熟肉。在此影響下,中國人開始圍坐「合食」。在此之前,中原原來一直習慣分食,席地跪坐,每人一個小食案,像鴻門宴裡面的場景就是這樣。
12
㈤ 廣西百色市樂業縣位於哪個市哪個區
位於:廣西百色市樂業縣
樂業,被譽為「世界天坑之都」,位於廣西西北部,地處雲貴東南麓,東北與河池市天峨、鳳山兩縣相鄰,東南依凌雲縣,西南與田林接壤,西北與貴州省的冊亨、望謨、羅甸三縣隔紅水河相望。縣城距國家重點工程龍灘水電站160公孫吵里,距百色市168公里,距廣西首府南寧市400公里,距貴州省省會貴陽市滾凱培370公里,是重慶、貴州經龍邦口岸(國家一類口岸)往東盟國家最為便捷的通道之一。
全縣現轄4鎮6鄉,鄉鎮撤並後轄4鎮4鄉,有88個村民委(社區)1084個村民小組,總面積2617平方公里,石山面積佔30%,土山面積佔70%,總人口15.7萬,居住著壯、漢、瑤、苗、布依、彝、仫佬、仡佬、京、水、侗等11個民族,其中壯族佔50%,漢族佔48%,其他少數民族佔2%。
樂業屬於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年降水量1100--1500毫米,相對濕度83%,極端高溫34℃,極端低溫-5.3℃。因其無霜期較長,年平均氣溫在16.3℃左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被譽為"天然空調"聖地,是旅遊、休閑、度假的好地方。
樂業縣礦產資源主要有金礦、白雲石、煤炭、金屬硅等20多個礦種,其中黃金儲量200--300噸,煤炭儲量達1.3億噸,白雲石儲量1.3億噸。樂業縣將利用這些豐富的礦產資源,以金礦為龍頭,認真實施"金色工程",帶動其他礦產的開發,大力招商引資,把豐富的礦產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
樂業縣地方特產較多,且各具特色,如核桃、板栗、八角、甜筍、刺梨、油桐等,其中野生刺梨是樂業縣名優特產之一,經有關權威技術部門鑒定,內含維生素極為豐富,被公認為"維C"大王,是人類理想的綠色保健食品;薄殼核桃也是樂業縣名優特產,獲"區首選優質薄殼核桃"稱號;樂業也是國家農業部綠色食品認證中心認定的"有機茶"生產基地;樂業還擁有較多亟待開發的葯用植物、纖維原料植物和化工原料植物以及苦丁茶等。
樂業縣旅遊資源豐富而獨特,經過中、美、英、日、法等十多個國家的專家科考論證,在20平方公里范圍內已發現了28個天坑,其天坑數量和天坑分布密度世界絕無僅有。其中,在全世界13個超大型天坑中,分布在樂業的就有7個,因此樂業縣被譽為"世界天坑之都"、"世界天坑博物館"。目前已正式批准為"國際岩溶與洞穴探險科考基地"、"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和"中國青少年科學考察探險基地" 。樂業縣還擁有世界上最雄偉最壯觀的水上天然石拱橋--布柳河仙人橋、百朗岩溶森林大峽谷、馬庄九龍山巨型天然佛像、豐富的溶洞奇觀、可供探險科考的龐大的地下暗河系統。五台山原始映山紅以及馬庄母里屯亞母系民俗文化、把吉古老造紙術、火賣生態文化村、布柳河壯族風情、高山漢族唱燈藝術等豐大唯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風情和人文景觀。同時,樂業還是革命老區,擁有保存完好的紅七、紅八軍勝利會師的軍部舊址,是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已把樂業大石圍天坑群作為繼桂林山水、北海銀灘之後的廣西旅遊業發展新的一極來規劃和開發,是廣西旅遊發展"十一五"計劃中的重點項目和開發的重點景區,樂業旅遊業具有廣闊而美好的發展前景。
,被譽為「世界天坑之都」,位於廣西西北部,地處雲貴東南麓,東北與河池市天峨、鳳山兩縣相鄰,東南依凌雲縣,西南與田林接壤,西北與貴州省的冊亨、望謨、羅甸三縣隔紅水河相望。縣城距國家重點工程龍灘水電站160公里,距百色市168公里,距廣西首府南寧市400公里,距貴州省省會貴陽市370公里,是重慶、貴州經龍邦口岸(國家一類口岸)往東盟國家最為便捷的通道之一。
全縣現轄4鎮6鄉,鄉鎮撤並後轄4鎮4鄉,有88個村民委(社區)1084個村民小組,總面積2617平方公里,石山面積佔30%,土山面積佔70%,總人口15.7萬,居住著壯、漢、瑤、苗、布依、彝、仫佬、仡佬、京、水、侗等11個民族,其中壯族佔50%,漢族佔48%,其他少數民族佔2%。
樂業屬於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年降水量1100--1500毫米,相對濕度83%,極端高溫34℃,極端低溫-5.3℃。因其無霜期較長,年平均氣溫在16.3℃左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被譽為"天然空調"聖地,是旅遊、休閑、度假的好地方。
樂業縣礦產資源主要有金礦、白雲石、煤炭、金屬硅等20多個礦種,其中黃金儲量200--300噸,煤炭儲量達1.3億噸,白雲石儲量1.3億噸。樂業縣將利用這些豐富的礦產資源,以金礦為龍頭,認真實施"金色工程",帶動其他礦產的開發,大力招商引資,把豐富的礦產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
樂業縣地方特產較多,且各具特色,如核桃、板栗、八角、甜筍、刺梨、油桐等,其中野生刺梨是樂業縣名優特產之一,經有關權威技術部門鑒定,內含維生素極為豐富,被公認為"維C"大王,是人類理想的綠色保健食品;薄殼核桃也是樂業縣名優特產,獲"區首選優質薄殼核桃"稱號;樂業也是國家農業部綠色食品認證中心認定的"有機茶"生產基地;樂業還擁有較多亟待開發的葯用植物、纖維原料植物和化工原料植物以及苦丁茶等。
樂業縣旅遊資源豐富而獨特,經過中、美、英、日、法等十多個國家的專家科考論證,在20平方公里范圍內已發現了28個天坑,其天坑數量和天坑分布密度世界絕無僅有。其中,在全世界13個超大型天坑中,分布在樂業的就有7個,因此樂業縣被譽為"世界天坑之都"、"世界天坑博物館"。目前已正式批准為"國際岩溶與洞穴探險科考基地"、"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和"中國青少年科學考察探險基地" 。樂業縣還擁有世界上最雄偉最壯觀的水上天然石拱橋--布柳河仙人橋、百朗岩溶森林大峽谷、馬庄九龍山巨型天然佛像、豐富的溶洞奇觀、可供探險科考的龐大的地下暗河系統。五台山原始映山紅以及馬庄母里屯亞母系民俗文化、把吉古老造紙術、火賣生態文化村、布柳河壯族風情、高山漢族唱燈藝術等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風情和人文景觀。同時,樂業還是革命老區,擁有保存完好的紅七、紅八軍勝利會師的軍部舊址,是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已把樂業大石圍天坑群作為繼桂林山水、北海銀灘之後的廣西旅遊業發展新的一極來規劃和開發,是廣西旅遊發展"十一五"計劃中的重點項目和開發的重點景區,樂業旅遊業具有廣闊而美好的發展前景。
特色農業
樂業縣具有獨特的氣候、豐富的土地、良好的生態環境等資源優勢。2005年4月30日自治區農業廳、自治區發改委、財政廳、水產畜牧局、中國農業大學等單位的22名專家參加的評審會上決定,要把樂業縣建設成為廣西第一個有機農業示範基地縣。
樂業縣地方物種較多,且各具特色,如核桃、板栗、八角、甜筍、刺梨、油桐等,其中野生刺梨是樂業縣名優特產之一,經有關權威技術部門鑒定,內含維生素極為豐富,被公認為"維C"大王,是人類理想的綠色保健食品;薄殼核桃是樂業縣名優特產,獲"區首選優質薄殼核桃"稱號;樂業也是國家農業部綠色食品認證中心認定的"有機茶"生產基地;樂業還擁有較多亟待開發的葯用植物、纖維原料植物和化工原料植物以及苦丁茶等。
旅遊資源
大石圍天坑
大石圍天坑位於樂業縣同樂鎮刷把村北邊,距縣城23公里,屬紅水河南端的乾熱河谷地帶,是整個"天坑"溶洞群中的最有代表性,也是最有名的景點之一,有"天然絕壁地宮"之美稱。大石圍天坑地下原始森林面積9.6萬平方米,垂直深度613米,東西長600米,南北寬420米,容積約0.8億立方米,其地下森林面積位居世界第一,深度位居世界第二,容積位居世界第三。原始森林底部地下溶洞高50~200米,寬70~150米,洞中有兩條寬7~13米的地下暗河,是廣西目前河流量最大、流程最遠的地下暗河之一。兩條暗河中,一條冷,一條暖,冷暖兩條河流長約30公里,被稱為鴛鴦暗河。河裡有許多的地下水生生物,最具特色的是通體透明的盲魚,河岸兩旁有金黃的沙灘和五彩的奇石及巨大的化學沉積物。大石圍天坑底部暗河下游6公里處,有一處寬30--50米,高約100多米的瀑布,被專家稱為地下第一大型瀑布。2004年9月,新疆達瓦孜第六代傳人阿迪力成功徒步跨越大石圍天坑,更為其增添無窮的人文魅力。
布柳河仙人橋景區
布柳河仙人橋景區,地處樂業縣新化鎮磨里村布柳河大峽谷,距縣城51公里,該峽谷全長16.9公里。沿河兩岸綠樹成蔭,古樹繁多,野猴成群,鳥語鳴啼,有"植物的王國,鳥類的天堂"之美稱,河裡魚兒穿梭,既可漂流,又可觀光旅遊,被專家稱為"桂西第一漂"。 尤為奇特的是,布柳河上還有一座由三座大山塌陷形成的天然石拱橋,坐落於漂流河段下游。石橋天成,鬼斧神工,橋拱對稱,拱底平滑,當地人稱為"仙人橋"。仙人橋拱孔跨度177.14米,橋寬19.3米,橋身長280米,橋身厚78米,總橋高165米,拱高87米,象一條巨龍橫跨在河的兩岸,絕景天成,氣勢雄偉,是罕見的天然石拱橋。被專家稱為世界上最大、最美的水上天生橋,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
布柳河是集奇山、秀水、仙橋、溶洞於一體的漂游觀光景區,環境幽靜,氣候宜人,是八方遊客最為嚮往的生態漂游觀光聖地。
黃_洞天坑國家森林公園景區
黃_洞天坑國家森林公園距樂業縣城30公里,是世界級大石圍天坑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園集天坑、溶洞、高山、森林、瀑布於一體,具有"奇、秀、幽、野"等景觀特色。公園氣候溫和,夏無酷暑,是瀏覽觀光、休閑度假、科普考察最為理想的場所。
黃_洞天坑國家森林公園由黃_洞天坑景區、風岩天坑景區、花坪景區、盤古王景區,一溝景區和西南民俗風情園組成,擁有六大天坑,67個風景資源點,其中黃_洞天坑最為獨特,天坑地貌驚險壯觀,坑口森林茂密,坑底大面積地下森林棲息著大型野生動物,坑內西側有落差一百多米的季節性瀑布,坑邊有蛙王護洞的傳說和七仙女下凡的故事,坑內有神秘天坑金剛、天坑仙鴿和黃_神像等29個自然風景點,堪稱天坑、森林、瀑布、神話的完美結合。目前在天坑內建立了天坑攀岩基地,開發有三條國家級攀岩線路和兩條170米高的速降線路。
穿洞天坑
穿洞天坑地處樂業縣刷把村竹林壩屯,距縣城18公里。整個天坑呈多邊形,由六座山峰圍志,是所有天坑中峰體最多的天坑,屬世界六大超大型天坑之一。在目前所開發的天坑中,唯有該天坑可通過溶洞走入坑底,一覽坑底之神心,穿洞天坑的存在增加了天坑旅遊的神秘,新奇價值。特別是坑底西南端的廳堂式洞穴,其頂部發育有一個小口天窗,光柱自108米高處射下,令人感到洞廳的寬大與空曠,球形洞室及天窗的存在,增加了自然景觀的神秘感。該景點是集溶洞、地下河、光柱、原始林林於一體的"天坑"縮影。
火賣生態文化村
火賣生態村位於樂業縣同樂鎮西部,距縣城8公里。該景區由於長期的岩溶地質作用,形成一個四周高、中間低的喀斯特小漏斗式的盆地,保存了獨具特色的自然生態和純朴古雅的民風民俗,是大石圍天坑群生態旅遊開發眾多景點中的一顆綠色明珠。火賣生態村有古樸的染布、制香、造紙等民俗,木房結構獨具特色。周邊飛虎洞、老虎洞、迷魂洞等岩溶洞穴中生長著各種形態奇特的石筍、石柱、石"頭盔"、石盾、蓮花盆等洞穴奇觀,此外,在東南方的觀音山上可觀旭日東升與莽莽雲海。
羅妹蓮花洞
羅妹蓮花洞原名羅妹洞,位於樂業縣城西南方向,經中外專家聯合科考隊考察發現,洞內發育的蓮花盆數量及規模堪稱世界之最,故將洞名改稱"羅妹蓮花洞"。
洞內分為六大景區,有59個景點,景觀以復合型為主,形態各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有高山飛瀑、石柱林、盾帳,飛禽走獸,花鳥蟲魚、漁家村寨、古樹參天、天山雪景等景緻,令人嘆為觀止。洞內蓮花盆共有200多個,盆中盆有600多個,最大的蓮花盆直徑達9.4米,稱為蓮花盆之王,排名世界第一。整個洞內景觀奇絕,是目前世界上少有的蓮花洞景,景觀旅遊價值極高,開發潛力極大。
五台山原始映山紅
樂業縣高山原始映山紅又名杜鵑花,分布於樂業西北部海拔1500米以上的五台山上,面積上萬畝,呈灌木至小喬木狀,高2-5米,以叢狀居多,每叢15-30支。五台山距縣城16公里,總面積5.6 萬畝,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雨量充沛,最高海拔1657.6米,屬原始森林區,人跡罕至,雲霧繚繞,綠紅相映,奇花爭艷,異草斗翠,鳥語花香,吸引了眾多野生動物在此繁衍生息。
神奇的巨型天然佛像
距神秘的母系氏族村落母里屯約2公里,佛像呈坐勢,頭頂海拔1319.5米,垂直高度為286米,頭寬45米,肩寬106米,眉弓至頭頂45米,鼻長24.5米,鼻翼寬12米,鼻尖高7.2米,左眼長12.8米,右眼長12.3米,鼻唇間距8.7米,嘴寬18米,唇厚9米,下唇至下巴長13米。形神兼備,氣勢恢宏,堪稱世界一絕。
民風民俗
唱 燈 戲
唱燈戲是流傳於大石圍天坑群周圍的漢族民間劇種,以燈籠、花扇為主要道具,擊樂器伴奏,載歌載舞,唱腔優美,有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和鮮明的地方特色,深為群眾喜愛。此外,還有山歌對唱、酒歌等。
古老造紙術
距大石圍天坑8公里的把吉屯,至今還沿用魏晉時期古老傳統的造紙術生產草紙。這種傳統的造紙方法,主要以竹子為原料,經過石灰水浸泡、風干、清水泡竹、粉碎、水杉根水浸泡、清水泡紙漿、撈漿、榨紙、檢頁、晾乾等多道工序,歷時半年才做出草紙出售。把吉造紙遠近聞名、草紙創銷縣內外。
母里亞母系風情
母里屯屬馬庄鄉,距樂業縣城35公里。該屯地處石灰岩山區,但四周生態完好。而長期以來,讓這個屯遠近聞名的是這里奇特的民風民俗:世代一直沿襲女人當家,家裡家外,無論大事小事,全是女人說了算,活生生地保留著遠古時代的母系氏族的主要特徵,十分令人神往。在這里,女人說一不二,男人言聽計從。既便是從別的村屯嫁到母里的女人,天長日久,也入鄉隨俗,當家作主。女人們都是頗有心計,說話算話,潑潑辣辣的"管家婆"。犁田耙地,趕馬馱貨,由女人承擔;收錢記賬,理財持家,由女人負責,男人將自己所有收入悉數交由女保管,不留分毫。平時,要是誰家來了客人,女人們聞風而動,相約上門去捧場,陪客人聊天、吃飯、喝酒、抽煙、唱山歌,男人們則一邊背小孩,一邊燒火,殺雞宰鴨,端酒送菜,一直忙至散席;要是客人不解這里的風俗,只向男人遞煙,而不給女主人,就可能被涼在一邊,女主人不發話,就得餓肚子。盡管是女人說了算,但這里的女人們也不是頤指氣使,全屯家庭仍十分和睦。目前,已有中央和區級多家新聞媒體先後作了報道,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也派來專家考察證實,在中國漢族地區尚屬首次發現,具有重要科考和旅遊價值。樂業縣已將母里亞母系風情作為與大石圍天坑群相配套的人文景觀進行重點包裝。
2021年4月,樂業縣上榜2021中國特色美食百佳縣市榜第93名。
2021年1月,2020年鄉村振興傳播影響力縣區排名發布,樂業縣位列第108名。
2021年1月,樂業縣上榜「2020年度中國社會治理百佳示範縣市」,位列第73名。
2020年11月,2020中國最美縣域榜單發布,樂業縣榜上有名。
2020年9月,2020中國綜合生活質量百佳縣市榜單發布,樂業縣排位第68名。
2020年7月,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樂業縣為2020年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2020年,樂業縣上榜2020中國最具幸福感百佳縣市,名列第64位。
2019年3月,樂業縣上榜2018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
2019年3月,樂業縣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左右江片區)。
2016年1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命名樂業縣為2015年國家園林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