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動物病學如何調查

動物病學如何調查

發布時間:2023-05-29 15:41:08

㈠ 如何做好動物疫病監測工作

為全面掌握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主要動物疫病的病原分布和流行趨勢,科學評價免疫效果,准確把握疫情動態,及時消除疫情隱患,進一步發揮監測工作的作用,各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要按照國家動物疫病監測計劃的總體部署和要求,在扎實做好本行政區年度動物疫病監測和流行病學調查等常規工作的基礎上,重點以「定點、定期、定量、定性」為監測模式,積極探索適合本地動物疫病防控工作需要的監測機制,確保全年監測工作規范、有序和科學地開展,為動物疫病監測和疫情形勢的分析評估奠定堅實基礎。 一、加強領導,高度重視,切實做好全年動物疫病測報工作 動物疫病監測是各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法定職責,是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基礎,是評估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及防控效果的基本手段,也是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和疫情分析評估的關鍵環節。通過監測可以發現和分析動物病原的多樣性、變異性和動態分布,研究動物疫病流行規律,為實現動物疫情的預警預報奠定基礎,為制定和改進動物疫病防控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學依據,為實現動物防疫目標以及控制、消滅和根除動物疫病提供重要保證。各省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要充分認識監測工作的重要基礎作用和指導意義,主要領導同志要親自抓落實,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和工作能力,嚴格按照國家動物疫病監測計劃的要求,真正將全年動物疫病測報工作落到實處,抓出實效。 二、提高認識,加強宣傳,積極營造有利於測報工作的良好環境 各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要積極樹立「遵循規律預防疫病,監測先行准確分析,預警預報化解風險」的理念,加強宣傳,轉變觀念,正確對待疫情發生和科學分析病原學監測陽性。要進一步明確疫情發生是一種自然現象,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不能簡單地把發生疫情等同於獸醫部門失職,關鍵是要把各項防控措施落到實處、預防疫情的發生,而一旦發生疫情,要堅決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處置」,把疫情控制和消滅在最小范圍,防止其擴散和蔓延。病原學監測是早發現早處置疫病的基礎,病原學檢測陽性結果既是疫控機構監測工作的成績,更是能力和技術水平的體現,是實現「預防為主」方針的基礎環節。各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應加大宣傳力度,制定相關制度,積極營造有利於開展疫病監測和疫情報告工作的內外部環境,不斷加大病原學監測和報告力度,據實上報監測結果,確保及時發現疫情隱患,迅速採取有效措施,將疫情消滅於萌芽狀態,從而充分發揮監測的功能,履行疫控機構的職責。 三、合理布局,科學布點,扎實做好定點監測工作 各省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要根據本行政區域內動物養殖情況、流通模式、動物疫病流行特點和地理環境等特徵,合理設置有代表性的固定監測點,根據不同類別的監測場點,按照生物統計學原理確定監測數量和采樣比例,確保監測樣品的代表性、真實性和樣品質量。每個監測點要做到動物背景清楚,場點主動配合,樣品採集順暢,運送保存規范,風險因素回溯有據。同時,按照疫病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相結合的原則,在流行病學調查過程中發現異常情況,及時開展針對性的監測。各省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的定點監測工作要採取專人負責制,並及時將固定監測點設置情況及工作方案報國家中心備案,國家中心將根據各地定點監測工作開展和完成情況,適時組織全國定點監測工作的總結分析交流活動,進一步探索研究定點監測機制,推動各地逐步建立全面監測和定點監測相結合的科學監測模式,為科學准確評估全國動物疫病和疫情發生形勢奠定基礎。 四、規范檢測,據實報告,提高分析報告的科學性 各省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要嚴格按照檢測試劑和檢測方法相統一的原則,確保檢測工作科學規范,並據實上報監測結果。要不斷強化對監測數據和疫情信息的分析評估工作,定期開展分析評估活動,不斷提高分析評估的科學性和時效性,及時向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提供分析評估報告,為全面掌握疫情形勢和科學制定防控決策提供依據。我中心將在全國或區域范圍內建立疫病監測與疫情信息的交流平台,充分利用監測數據進行疫情分析,對動物疫病發生和發展趨勢進行科學評估,向主管部門提供政策和決策建議,逐步探索建立健全適應我國國情的重大動物疫情預警預報的方式方法和科學監測工作的考評機制。 五、強化組織,保障人員,確保各項工作按計劃執行 各省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要強化監測組織和保障工作,確保人員到位、職責到位、責任到位、保障到位,加強技術培訓,提高檢測能力,確保工作質量,保證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㈡ 動物檢疫的方法有哪些

動物的檢疫方法包括:1、 流行病學調查;2、病理檢查;3、病源檢查;4、免疫學檢查;5、臨床檢查 。動物的檢疫,就是按照國家法規對各種動物及其產品進行的疫病檢查。通過動物檢疫,對可疑或已證實的疫病對象實行強制隔離,或作出適當處理,目的是防止動物傳染病的傳播,保障畜牧業生產和人民健康。
一: 1、 動物檢疫方法包括流行病學方法、臨床診斷方法、病理學診斷方法、病原學診斷方法、免疫學診斷方法和生物技術診斷方法。
2、 動物檢疫是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對各種動物及其產品進行的疾病檢驗。
3、 通過動物檢疫,對疑似或確診的疫情對象進行強制隔離或適當處理,目的是防止動物傳染病傳播,保障畜牧業生產和人民健康。
4、 根據國家《動物檢疫法》的規定,凡在我國境內購買、交易、飼養、屠宰、進出口、過境的貿易和非貿易動物、動物產品及其運輸工具,均屬於動物檢疫范圍,按檢疫類別可分為活動物、動物產品和運輸工具。
二:我國目前進行動物檢疫的方法有很多種,包括:抽樣檢疫、駐場檢疫、產地檢疫、處境運輸檢疫等。我們使用最多的就是:第一,臨場檢疫。這是通過問診、聽診、觸診等方法來進行檢驗;
第二,隔離檢疫。這種方法是把動物隔離觀察,實際的隔離時間為小動物7天左右、禽類15天左右、大型家畜40天左右、野生動物則需要25天左右;
第三,實驗室檢疫。這是通過實驗室技術來檢測病料,這種方法的檢測結果最為准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第五十條 因科研、葯用、展示等特殊情形需要非食用性利用的野生動物,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檢疫,檢疫合格的,方可利用。人工捕獲的野生動物,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報捕獲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檢疫,檢疫合格的,方可飼養、經營和運輸。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制定野生動物檢疫辦法。

㈢ 改變動物易感性的方法有哪些

易感動物是傳染病發生的重要一環,降低動物的易感性就能減少傳染病的發生。降低動物的易感性,主要通過下面三種不同的途徑來實現:

(1)抗病育種 選育抗病性強的品種(品系)使動物獲得天然免疫力。事實證明,動物對某些疾病的易感性是有遺傳性的。

(2)加強免疫接種 從事規模化養殖,要高度重視「預防為主,防重於治」的原則,做到防患於未然。「防疫的好壞決定養殖的成敗,飼養管理的好壞決定效益的高低」。對發病急、死亡率高的一些烈性傳染病,如口蹄疫、豬瘟、偽狂犬病等,更應做好免疫接種工作。

免疫接種必然要涉及到疫苗和免疫程序的制定。目前沒有適用於各養殖場的統一的免疫程序,即使同一地區的不同養殖場,甚至不同養殖場對同一疾病的免疫程序也不盡相同,切不可生搬硬套。

(3)改善飼養管理 為動物提供優質的全價飼料和最適的生長環境,提升動物自身的抵抗力。對於仔畜(禽),重點抓好保溫,防止受冷而發生凍死、壓死或者繼發大腸桿菌病等。保溫可通過紅外線燈和保溫板取暖。

經常用消毒葯對養殖場進行消毒,不但可消滅空氣中病原體的數量,而且也降低了空氣中塵埃的含量,減少了傳播其他病原的媒介,尤其是降低了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率。因此,在飼養管理中,要創造畜禽生長的最適環境,減少疾病發生的誘因,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生長潛能。

㈣ 動物化驗室怎麼化驗疫病

樓上講的比較籠統

對微生物(主要指細菌、黴菌)來說,上述講法沒高前液有錯

但對於病毒病來說,一般的化驗室並不具備直接檢測病毒的設備和能力,這時就要通過其它方戚物法,間接測定是否感染病毒了

一般常見的方法有:
(1)直接鏡檢:如寄生蟲大多採用此種方法
(2)抗體檢測:悔腔抗體檢測方法很多,平板凝集、血凝試驗、ELISA都可以,以血凝試驗和ELISA較常見
(3)病原檢測:對某些病毒病,可以通過ELISA、PCR等方法進行檢測,以PCR為主

㈤ 如何進行豬病的流行病學診斷

(1)流行病學概述動物流行病學是以畜群為研究對象,綜合應用數學、統計學、醫學、生態學、社會學和經濟學的知識和方法的一門動物群體醫學,是預防獸醫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傳染病在畜群中發生、傳播的條件和流行、停息的規律及其影響因素,從而可以分析疾病發生的起源,提供診斷疾病的依據,評估疾病造成的損失,驗證防疫措施的效果,提出控制或消滅疾病的建議。
流行病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是調查和分析,這是人們認識疾病流行規律的兩個相互聯系的階段。流行病學調查是認識疾病流行規律的感性階段,它是流行病學分析的基礎,要求獸醫人員深入豬場、畜群,到飼養員中去進行實地考察、詢問,以期查明傳染病發生發展的過程,諸如傳染源、傳播媒介、感染途徑、易感動物、病畜日齡、發病季節、環境因素、疫區范圍閉宴豎,以及發病率、病死率等。流行病學分析是利用流行病學調查所得的材料,來揭示傳染病流行過程的本質和有關因素,把材料加工整理,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表及裡的進行綜合分析,得出流行過程的客觀規律,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階段,從而轉來為生產服務。如此循環不已,以指導防疫實踐。
流行病學診斷是流行病學中的一個部分,其特點是從宏觀和全局的觀點出發並與臨祥辯診診斷聯系在一起的一種診斷方法。(2)流行病學診斷的主要內容動物的健康狀況表示著動物機體與周圍環境的平衡狀態,這種平衡又反映了動物同各種致病因素斗爭的結果。流行病學研究的一項主要原則就是調查和描述導致各種不平衡的環境條件、宿主因素和病原因素的作用。實際上,每一種疾病都是由宿主、環境和病原聯合作用的結果。
過去人們對疾病的研究,往往只注重發病機制和病原的分離,而忽略了許多重要的流行病學特性。流行病學診斷則遠遠超出這個范圍,它除了包括病原因素外,還有宿主因素、環境因素、時間因素及不同的動物群體類型等。這些不同的因素對疾病的發生、發展和流行都能產生重要的影響。流行病學診斷,就是將這些調查或記錄的材料,按畜群的年齡、品種和當時的氣候季節疾病流行過程的特徵等因素進行分組,統計疾病的發生率、治癒率和致死率等,轎大進行分析比較,從中找出疾病發生和流行的規律。在調查和引用資料時,應注意到其完整性和可靠性。對於某些具有隱性感染的疾病,應採用血清學診斷與流行病學調查相結合,同時還要考慮到判定標准和操作技術的統一性,否則就可能得不到真實、正確的結論。
流行病學診斷的內容主要包括:
①流行過程的表現形式即疾病在豬群中流行的強度,是疾病在某地區或豬場一定時期內存在的數量變化,以及各個病例間聯系程度的標志。可以分為以下4種表現形式。
A.散發性:是指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或眾多的豬群中,只見到個別傳染病的病例,其原因主要有幾種情況:
a.某些疾病的傳播需要一定的條件,如破傷風要經深部污染創,在厭氧條件下才能感染,狂犬病通常要被瘋狗咬後才能發生。
b.某些傳染病平時成隱性感染,個別豬在某種應激因素的作用下,才出現明顯症狀,如豬接觸傳染性胸膜肺炎。
c.某些呈流行性的傳染病,如豬瘟、豬丹毒等,通過免疫接種可獲得較堅強的免疫力,但若少數豬漏防疫,有時也能出現散發病例。
B.地方流行性:是指病畜的數量較多,但傳染的范圍不廣,常局限於一定的地區或豬場,在一個群體單位內發生是有規律和能夠預測的,並在一定時間內發病的頻率保持相對穩定。地方流行性疾病一詞並不表明其發病率的高低,例如豬氣喘病的發病率往往較高,而豬丹毒的發病率則不高,但這兩種病都可稱為地方流行性疾病。
C.流行性:是指在一定時間內,豬群中出現比尋常為多的病例,而且傳播范圍廣,可在較短的時間內傳播到幾個鄉、縣甚至省,不過它沒有一個絕對的病例數量界限。屬於這類的疾病,往往是病原的毒力較強,能以多種途徑感染,或豬群的易感性較高,如口蹄疫、流行性感冒、傳染性胃腸炎等。
「暴發」這一名詞,大致可作為流行性的同義詞。是指疾病在一個局部地區或在一定畜群范圍內,突然發生很多病例,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流行。如在新疫區可能暴發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等疾病。
D.大流行性:是指家畜發病的數量很多,傳播的地區很廣,一次流行可將疾病傳播到全省、全國甚至幾個國家。歷史上曾發生過豬流行性感冒、豬水泡病的大流行。
上述幾種流行形式的區分是相對的、有條件的,不是固定不變的。特別在人為的干預下,通過對病豬的撲殺、封鎖、隔離、消毒和對易感豬的免疫接種等措施,是能夠控制或阻斷其流行的。②季節性某些傳染病在每一年的一定季節內,發病率顯著升高。出現季節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凡是由蚊、虻等吸血昆蟲傳播的疾病,必然在炎熱的夏秋季節,即蚊、蠅孳生的季節流行。如豬流行性乙型腦炎,在河北省多數發生於6~10月間。
第二,氣候對病原體在外界環境中存在和傳播有一定的影響。在冬春寒冷季節,有利於病毒的生存,是口蹄疫、傳染性胃腸炎等疾病的流行季節;夏季易發生豬丹毒等細菌性疾病。
第三,季節還與豬的生活環境和抵抗力有關。夏季氣溫高,育肥豬易發生中暑,冬季若保溫不好,仔豬易腹瀉。如果通風不良,易發生呼吸系統疾病,所以豬氣喘、接觸傳染性的胸膜肺炎等疾病常在寒冷的季節發生或加重病情。③周期性某些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呈周期性的上升或下降,即經過一定的間隔期(常以年為計算單位),可發現同一傳染病再度發生,這種現象稱為傳染病流行的周期性,或稱周期循環。處於兩個發病高潮中間的一段時期,叫做流行間歇期。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因某些傳染病流行後,易感豬除了死亡或淘汰的以外,倖存豬都獲得了堅強的免疫力,從而終止了疾病的流行,但是經過一定年限後,倖存者包括其後代的抗體逐漸消失,或引進易感豬增多等原因,豬群對該疾病的易感性再度增高,則又可使該傳染病再度流行。如豬口蹄疫、傳染性胃腸炎等疾病,在某些豬場中常間隔數年流行一次。④種別和品種不同的動物種別對同一病原因素的臨診反應和易感程度是不同的,這是天然形成的。如豬不會感染雞新城疫,雞不能感染豬瘟。但是,有的病原因素具有較廣泛的動物宿主范圍或易感動物種類,如豬丹毒桿菌、多殺性巴氏桿菌、偽狂犬病病毒等病原,對豬、牛、羊、禽等動物都能感染,稱為多種動物共患傳染病。
不同品種的豬,對大多數傳染病的易感性差異不大,如豬瘟、仔豬黃痢等疾病,對各種品種的豬都有同樣的易感性。但也有個別疾病存在著種的差異,如豬氣喘病對我國地方品種的豬較易感,而對外來品種的豬則有較強的抵抗力,但對傳染性萎縮性鼻炎的易感性則相反。⑤年齡病豬的年齡是流行病學診斷必須考慮的因素,因為許多傳染病的發生與年齡有關。如哺乳仔豬易發生黃痢、白痢等疾病,保育豬易感副傷寒,育肥豬易感染豬丹毒,成年種用公豬或母豬對布氏桿菌病等引起繁殖障礙性傳染病易感。此外,由於不同的年齡,即使感染同一種傳染病,其表現也不一致。如偽狂犬病,懷孕母豬感染後,表現為流產,仔豬感染後則發生神經症狀,而育肥豬只呈隱性感染。⑥性別大部分傳染病的易感性與動物的性別差異不大,如豬瘟等傳染病,對不同性別的豬都同樣易感。但某些引起繁殖障礙的傳染病,如豬細小病毒感染、布氏桿菌病等,妊娠母豬感染後,可引起流產或死胎,而公豬感染後僅發生睾丸炎,未成年豬或育肥豬感染後則不顯症狀。此外,某些產科疾病如產後麻痹、子宮內膜炎、睾丸炎等疾病,只能發生在種用母豬或公豬。造成這一差異主要是由於動物的生理解剖特點、生產性能和性激素等因素所決定的。⑦群體免疫狀態動物群體對疾病的抵抗力,叫做群體免疫。有些豬的傳染病可以通過疫苗的免疫接種,產生保護性抗體,而免於感染。
豬群中對某種疫苗免疫水平的高低,取決於下列因素:
a.疫苗的免疫原性和疫苗的質量。
b.豬群中免疫接種的密度。
c.免疫接種的技術。
d.被接種豬的免疫反應能力。
e.病原毒力的強弱和污染程度。
f.哺乳仔豬的被動免疫力取決於母豬的免疫狀態及其初乳中母源抗體水平。⑧管理因素是豬場獸醫防疫工作中不可忽視的一個環節。實際上豬的許多疾病無不與飼料、飼養、飼養人員素質、經營管理者的水平有關。但是,管理的因素不同於單一的致病因素,它是一個復雜的多方面的因素。雖然各種疾病都與管理因素有關,但是究竟關繫到什麼程度和是怎樣的關系,則缺乏這方面的調查研究。現在一些規模化豬場,已經開始重視管理因素。一般認為,主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制定場規,依法治場,實現飼養管理科學化、規范化。防疫衛生制度化、經常化。
第二,建立豬群保健檔案制度,有目的、有計劃地對某些疾病的抗體進行檢測。
第三,具有飼料質量監察的設備和能力,經常開展飼料質量和飲水的檢查,確保飼料、飲水的安全。
第四,注意豬舍內適宜的小氣候和小環境,包括溫度、濕度、空氣、光照、密度、豬舍、地面等。
第五,管理和飼養人員的工作態度和業務水平,人的積極因素發揮了,才能養好豬。
(3)流行病學診斷的統計和表達疾病的統計是包括發病群體內的患畜和非患畜數,並計算出某種比值以表達疾病的嚴重程度。臨診實踐中,人們往往只重患畜而忽略非患畜,但在流行病學診斷中,無論是患畜還是非患畜,都是計算疾病發生所考慮的重要內容。因為它們都是群體總數的一部分,只有將患畜和非患畜聯系起來之後,才具有對疾病狀況的表達意義。
另外,各種比率都含有一個時間的成分,群體中發生疾病的頻率是以經過一段時間的間隔計算的。因此,計算某段時間內疾病的頻率時,通常用該段時間內動物的總數為分母。
在流行病學診斷的統計中,常用下列的頻率指標表達。
①發病率是表示畜群中在一定時期內某病的新病例發生的頻率。發病率能較完全地反映出傳染病的流行情況,但還不能說明整個流行過程,因為常有許多家畜呈隱性感染,而同時又是傳染源。因此,不僅需要統計病畜,而且還要統計隱性感染患畜(感染率)。
發病率%=(某期間內某病新病例數/某期間內該畜群動物的平均數)×100%②感染率是指臨診診斷法和各種檢測法(微生物學、血清學法等)查出來的所有感染家畜的頭數(包括隱性患畜),占被檢查家畜頭數的百分比。統計感染率能比較深入地反映出流行過程的情況,特別是在發生某些慢性傳染病如豬氣喘病、萎縮性鼻炎等,進行感染率的統計分析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感染率%=(感染某傳染病的家畜頭數/被檢查家畜總頭數)×100%③患病率(流行率、病例率)
是在某一指定時間畜群中存在某病的病例數比率,代表在指定時間畜群中疾病的數量上的一個斷面。
患病率%=(某一指定時間畜群中存在的病例數/在同一指定時間畜群中動物總頭數)×100%④死亡率是指某病病死數占某動物總頭數的百分比。它能表示該病在畜群中造成死亡的頻率,而不能說明傳染病發展的特性,僅在發生死亡頭數很高的急性傳染病時,如口蹄疫、仔豬白痢病等,雖能大規模流行,而死亡率卻很低,則不能表示流行范圍廣泛的特徵。因此,在傳染病發展期間統計的死亡率外,還應統計所有發病的家畜(發病率)。
死亡率%=(因某病死亡頭數/同時期某種動物總頭數)×100%⑤病死率是指因某病死亡的家畜頭數占該病畜總數的百分比。它能表示某病臨診上的嚴重程度。因此,能比死亡率更為精確地反映出傳染病的流行過程。
病死率%=(因某病死亡家畜頭數/患該病畜總頭數)×100%

㈥ 動物疾病的研究有哪些

動物常見疾病的防治 一、衣原體病 衣原體病是一種能由禽類傳染給人的疾病,又稱鳥疫、鸚鵡熱。 病原:病原為鸚鵡熱衣原體。衣原體對高溫的抵抗力不強,55℃經5分鍾、37℃經48小時即被滅活宴禪跡。日光照射下最多存活6天,在水中最多存活17天。本衣原體對酸和鹼的敏感性較低,但易被季銨化合物和脂溶劑等滅活。一般消毒葯如氯化苄烷銨碘酊溶液、70%灑精、3%過氧化氫可在數分鍾內破壞其感染性。本病原對煤酚類化合物和石灰具有抵抗力。 流行病學:鸚鵡熱衣原體對各種鳥均有致病性,鸚鵡、鴿子最具有易感性。病鳥和帶菌者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本病可由污染的塵埃和散在空氣中的液滴經呼吸道或眼結膜感染,蟎等吸血昆蟲也可傳染。由於人也可被傳染,因此 要注意自身的保護。 症狀:由於衣原體毒力強弱不同,病鳥的臨床表現也不一樣。鸚鵡、鴿子等可呈顯襲脊性感染。患病鸚鵡精神委頓,不食,眼和鼻有膿性分泌物,拉稀,後期脫水、消瘦。幼齡鸚鵡常歸於死亡。成年鸚鵡可康復,但長期帶菌。病鴿精神不安,眼和鼻有分泌物,厭食,拉稀,成鴿多數可康復而成為帶菌者。 防治:要控制傳染源。引進的新鳥先要了解當地是否有衣原體病存在,有條件的可做血清學檢查。隔離觀察2周後方可入群。病鳥糞便、墊料、羽毛要認真處理,籠具應嚴格消毒,消滅吸血昆蟲,嚴防此病傳播。可用四環素(包括金黴素、土黴素、紅黴素)治療,氯黴素有毒性,不能用。治療量為每千克飼料加2 ~ 4克。這對隱性感染者效果不大。治療應在嚴格的隔離條件下進行,數量少時應考慮淘汰病鳥。 二、新城疫 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中國性高度接觸性傳染性疾病。特徵為呼吸困難,下痢,神經機能紊亂,粘膜和漿膜出血。 病原:該病由副粘液病毒屬的病毒引起。此病毒對消毒葯、日光及高溫的抵抗力不強。2%的燒鹼、1% ~ 2%的甲醛、1% ~ 2%的來蘇爾等消毒劑均可於20分鍾內將其殺死。在夏季,陽光直曬下約半小時死亡。加熱至70℃經2分鍾死亡。在舍內,30℃~ 32℃能存活3周至1個月。 流行病學:家禽易感此病,野生鳥和觀賞鳥也易感染此病。本病的主要傳染源是病鳥,經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被病毒污染的飼料、飲水、用具都能傳染。除經口傳染外,帶毒的飛沫、塵埃可進入呼吸道而傳染。病毒也可以經過眼結膜、泄殖腔和皮膚進入鳥體內。 症狀: 自然感染的潛伏期為3 ~ 5天。根據臨床表現和病程的長短,可分為最中國性、中國性、慢性三種類型。最中國性型:突然發病,常無特徵症狀而迅速死亡,多見於流行初期的幼鳥。中國性型,病鳥食慾減退,垂頭縮頸,翅滂下垂,狀似昏睡,咳嗽,呼吸困難,有粘液性鼻漏,常伸頭,張口呼吸,鳴叫異常,口角流出多量粘液,糞便稀薄,呈黃綠色或黃白色。有的病鳥還出現神經症狀。死亡率極高。慢性型,初期症狀與中國性型相似,不久後逐漸減輕,但同時出現神經症狀,站立不穩,頭頸向一側扭轉,動作失調,反復發作,最終癱瘓,病死率低。 防治:嚴格飼料管理,保證供給全價飼料。新買入的鳥必須隔離觀察2周。 病鳥用過的籠具、用具、水罐和食罐要徹底清洗、消毒。發病鳥要與其他健康鳥隔離治療,認真處理死鳥。 預防的最好方法是免疫接種。飼料中適量加入些抗生素、維生素A等,避免繼發感染其他疾病。飼喂籠養鳥繁殖預混料和「鳥樂」4號也有一定的效果。 三、法氏囊病 本病的主要特徵是腹瀉、寒顫、極度虛弱、法晌並氏囊和腎臟病變。 病原:本病病毒為傳染性法氏囊病毒,屬於呼腸孤病毒科。該病毒的抵抗力很強,在60℃經90分鍾仍不能滅活,在-20℃可生存3年之久,在pH值12的強鹼環境中保持30℃以上1小時方能殺死。在紫外線及日光下有耐受力,從病鳥籠內清除的糞便、飼料、飲水等,經過52天仍保持傳染力。舍內蟎、蚊、小甲蟲等能帶毒傳播。首推的消毒葯為甲醛,其次為人醫用氯胺丁等,此外毒菌凈、新潔爾滅等也有一定效力。 流行病學:幼齡鳥易感染。傳播方式包括直接接觸和通過飼料、飲水、墊料、糞便、塵土、籠具、人員衣物等間接傳播。這種病毒不僅能通過呼吸道和消化道傳染,還能通過鳥卵進行傳染,某些昆蟲也能帶毒傳播。 症狀:潛伏期很短,最初發現有些鳥有啄自己肛門的現象,接著病鳥羽毛蓬鬆,採食量減少,畏寒,精神萎靡,縮頭,閉眼,不願走動,伏地昏睡,排泄白色和水樣稀糞,個別糞便帶血,眼窩凹陷,脫水,最後衰弱死亡。 防治:本病尚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注射雞傳染性法氏囊炎高免血清,每隻0.4毫升肌注,注射一次即可。 注射抗傳染性法氏囊炎高免卵黃,每隻5毫升。 對幼鳥加強護理,寒冷季節要保溫,飼料中適當增加多種維生素。飲水中可加4% ~ 5%的葡萄糖,以補充熱能,改善體質。 四、馬立克病 馬立克病又稱傳染性腫瘤病。病鳥的外周神經、內臟器官、性腺、眼球紅膜、肌肉及皮膚發生淋巴細胞浸潤和形成腫瘤病灶,最終因受害器官功能障礙而死亡。 病原:馬立克病病毒屬於皰疹病毒群的B亞群病毒。馬立克病病毒對剛出殼的幼鳥有明顯的致病力。該病毒對低溫的抵抗力較強,在-16℃時可存活210天。它對熱的抵抗力較低,22 ℃~ 25℃可保存48小時,37℃時保存18小時,60℃時10分鍾即全部死亡。常用消毒葯對其有一定作用。 流行病學:本病主要感染禽類,哺乳動物不會被感染。有囊膜的完全病毒自病鳥羽囊內排出,隨皮屑、羽毛上的灰塵及脫落羽毛散播,飛揚在空氣中,主要由呼吸道侵入其他鳥體內,也能伴隨飼料、飲水由消化道入侵體內。病鳥的糞便和口鼻分泌物也具有一定的傳染力。 症狀:根據病變發生的主要部位與症狀,本病可分為3種類型:神經型、內臟型、眼型,有時也可混合發生。神經型:主要侵害外周神經,最常侵害坐骨神經,常見一側較輕一側較 重,剛發生時不完全麻痹,步態不穩,以後完全麻痹,不能行走,蹲伏在地,一隻腿伸向前方,另一隻腿伸向後方,成為一種特徵性姿態,;臂神經受侵害時,則被侵側翅膀下垂;當支配頸部肌肉的神經受侵害時,病鳥發生頭下垂或頭頸歪斜現象。內臟型:常侵害幼鳥,死亡率高,鳥主要表現為精神委頓,不吃食,病程較短,常突然死亡。眼型:發生於一眼或兩眼,喪失視力。 防治:本病無特效葯物治療,預防接種疫苗為上策。 平時籠具要嚴格清掃與消毒,有幼鳥的籠具必須遠離其他年齡的成鳥。 飼料中適量加些維生素,防止感染其他疾病。 五、禽痘 禽痘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種接觸性傳染病,通常分為皮膚型和粘膜型兩類。 病原:禽痘的病原為禽痘病毒,最少有4種病毒型。禽痘病毒對外界是環境的抵抗力相當強。在上皮細胞屑中的病毒,雖然完全乾燥和被直射日光作用許多星期,還不致被殺死;加熱至60℃需經3小時才被殺死,在-15℃以下的環境中可保持活力多年。1%的火鹼、1%的醋酸或0.1%的升汞可於5分鍾內殺死此病毒。 流行病學:多種野生禽類較易感染,鳥類如金絲雀、麻雀、燕雀、鴿、椋鳥也常發生痘疹。發病季節主要是夏季和秋季,此時發病的絕大多數為皮膚型。冬季發病的較少,常為粘膜型。禽痘病毒通常存在於病禽落下的皮屑、糞便以及隨噴嚏和咳嗽等排出的排出物中。上述污物到達健禽皮膚和粘膜的缺損中時,可引起發病。另外,吸血蟲有傳播此病的作用,蚊的帶毒時間可達10 ~ 30天。 症狀:禽痘的潛伏期為4 ~ 8天,通常分為皮膚型、粘膜型、混合型,偶有敗血型。 皮膚型:以頭部皮膚多發,有時見於腿、腳、泄殖腔和翅內側,形成一種特殊的痘疹。起初出現麩皮樣覆蓋物,斷而形成灰白色小結,很快增大,略發黃,相互融合,最後變為棕黑色痘痂,經20 ~ 30天脫落。一般無全身症狀。 粘膜型:也稱白喉型,病鳥起初流鼻液,有的流淚,2 ~ 3天後在口腔和咽喉粘膜上出現灰黃色小斑點,很快擴展,形成假膜,如用鑷子撕去,則露出潰瘍灶,全身症狀明顯,採食與呼吸發生障礙。 混合型:皮膚和粘膜均被侵害。 敗血型:少見。 防治:皮膚型鳥如患部破潰,可塗以紫葯水。白喉型如咽喉假膜較厚,可用2%硼酸溶液洗凈,再滴一二滴5%的氯黴素眼葯水。 除局部治療外,每千克飼料加土黴素2克,連用5 ~ 7天,防止繼發感染。 新購入的鳥,要經過隔離觀察2周,發現無異常情況後再合群。 此病可用雞痘疫苗預防。 六、腫眼病 在夏季,尤其是溫度高於30℃時,牡丹鸚鵡最易出現腫眼病。有些人不明病因,隨便喂消炎葯和塗軟膏類葯物,不但不見好轉,反而貽誤病情,造成90%以上的鳥死亡。 腫眼病和一般鳥眼發炎、外傷紅腫不同,初發現眼病時,鳥體內患病已有10天左右,如果解剖鳥體,體內器官——肝、腸或其他部位已有出血點,發生了霉爛現象。再看眼,眼裡含有淚水,身體明顯消瘦,乍毛,厭食,還有的鳥出現拉稀現象,糞便形狀是中間為綠色的條狀,周邊為水樣。此病由鳥衣原體病毒所致。 鳥衣原體病毒還可導致鳥喘粗氣,肺部有濕啰音,性情中國躁,伏窩時出現啄羽和咬死小鳥現象。遇到這種情況,馬上要將病鳥隔離,對病鳥和其他鳥都要進行消毒。 一般的葯對本病沒有治療效果,如眼葯水、眼葯膏等,不但治不好病,反而起反作用,造成病情加重,眼會進一步腫脹並封起來。封起來後嚴重者失明,稍輕的眼皮帶肉瘤或有白黃色分泌物。以前對其病因已知,但對治療方法掌握甚少,經過幾年研究,北京野生動物保護中心研製出膠囊6號、膠囊7號,對治療此病效果顯著。 凡發現腫眼者,室內、籠具等都要消毒,防止傳染。 七、傳染性呼吸道疾病 鳥的傳染性呼吸道疾病主要有:傳染性喉氣管炎、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鼻炎、傳染性敗血霉形體病和麴黴菌病。 (1)傳染性喉氣管炎 該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種中國性呼吸道傳染病。其特徵是呼吸困難,咳出含有血液的滲出物。 病原:傳染性喉氣管炎病毒是皰疹病毒科的一個成員。本病毒的抵抗力很弱,55℃只能存活10 ~ 15分鍾,37℃存活22 ~ 24小時,但在13 ~ 23℃條件下能存活10天,低溫凍干後在冰箱中可存活10年。本病毒對一般消毒劑都敏感,如3%來蘇爾或1%苛性鈉溶液1分鍾即可殺滅之。 流行病學:本病主要侵害家禽,但野生鳥,如野雞、孔雀等也可感染。被病毒污染的墊料、飲水、飼料、用具、籠具可成為傳播媒介。舍內養鳥過多,通風不良,維生素缺乏,寄生蟲感染,都可誘發和促使本病發生。 症狀:病鳥表現精神委頓,食慾不振,頭低垂或向旁彎曲,眼睛和鼻孔中聚有少量分泌物,張口呼吸,喘氣,間或噴出帶血的粘液或凝固的血液。由於有過量的滲出物和血液在咽喉、氣管積聚,常使鳥窒息死亡。 防治: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葯物,但一旦產生了免疫力,病鳥即能迅速恢復。可試用樟腦水肌注,緩解呼吸困難。對病鳥要加強護理,注意保暖、通風,飼料中適當加一些多維素,酌用土黴素、氯黴素等控制繼發感染。也可接種疫苗。 (2)傳染性支氣管炎 主要特徵為咳嗽、打噴嚏和氣管發出啰音。 病原: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屬於冠狀病毒屬的一個代表種。大部分病毒在56℃條件下15分鍾即可死亡,20 ~ 30℃經2月死亡,4℃下可存活142天。對氣管中的病毒,用1%的石炭酸、1%來蘇爾、0.1%高錳酸鉀、70%酒精等,在3分鍾內即可將其殺死。 流行病學:本病的主要傳播方式是病鳥從呼吸道排出病毒,經空氣飛沫傳染給易感鳥,此外可通過被污染的飼料、飲水、籠具等經消化道傳染。過熱、嚴寒、擁擠、通風不好及維生素、礦物質供應不足均可促使本病發生。 症狀:常表現為伸頸、張口呼吸,打噴嚏,呼吸時發出特殊叫聲,夜間最明顯。隨著病情發展,病鳥全身衰弱,精神不振,食慾減退,羽毛松亂,昏睡,翅下垂,鼻竇腫脹,流粘性鼻液,眼淚多,逐漸消瘦。一般不出現下痢。 防治:各種葯物對於本病均無直接療效,但應當用氯黴素、土黴素、復方泰樂菌素等防止繼發感染,連用3 ~ 5天。對病鳥加強護理,主要搞好保溫和衛生工作,保持空氣新鮮,飼料中適當增加維生素。可進行免疫接種。 (3) 傳染性鼻炎 由嗜血桿菌引起的鳥的中國性呼吸系統疾病主要特徵為鼻腔與鼻竇發炎、流鼻涕,臉部腫脹,打噴嚏。 病原:本病病原為嗜血桿菌,是革蘭氏陽性小球菌。桿菌對外界的抵抗力很弱,在22℃的條件下只能存活4天,在45℃下6分鍾死亡。一般消毒葯及陽光、乾燥環境都能很快將其殺死。 流行病學:病鳥及隱性帶菌鳥是傳染源,其傳播途徑主要由飛沫及塵埃經呼吸道傳染,但也可通過污染的飼料、飲水經消化道傳染,麻雀也能成為傳播媒介。悶熱、寒冷潮濕、缺乏維生素A、寄生蟲侵襲也能促使發病。本病多發生冬、秋兩季。 症狀:自然感染的潛伏期一般為1 ~ 3天,也有長達2周的。典型症狀為:初期流稀薄鼻液,逐漸濃稠,變干後成為淡黃色鼻痂,附著於鼻孔內外,使呼吸不暢,病鳥常搖頭或以爪搔鼻部,眼結膜發炎,流淚,繼面出現本病的特徵性症狀,即眼皮及其周圍面部腫脹。病鳥精神不振,食慾減退,體重減輕,有的有腹瀉症狀。 防治:根據具體情況可選用鏈黴素、磺胺類葯物、土黴素及復方泰樂菌素等治療。鏈黴素應作為首選葯物,每千克飲水加100萬單位。幼鳥慎用。磺胺類葯物常用磺胺噻唑或復方新諾明,每千克飼料加磺胺噻唑5克,或復方新諾明1克,連用5天。土黴素對本病與慢性呼吸道疾病均有中等療效,每千克飼料加2克,連用5 ~ 7天。復方泰樂菌素療效較好,對防治慢性呼吸道病的作用勝於本病,安全性好,每千克飲水加2克,連用5天。此外還可選用強力黴素、紅黴素等葯物。療程結束後1個月內,每7 ~ 10天再用葯1 ~ 2天,預防復發。 (4)傳染性敗血霉形體病 本病又稱慢性呼吸道病。 病原:病原禽敗血霉形體對外界環境抵抗力不強,離體後迅速失去活力,一般消毒葯均能迅速殺死本霉形體。但對新黴素、多粘菌素、磺胺類葯等有抵抗力,對鏈黴素、四環素、氯黴素和復方泰樂菌素敏感。 流行病學:本病可經過接觸傳染,也可由塵埃和飛沫傳染。此外,經由蛋的傳染是促使本病代代相傳的主要原因。寄生蟲病、長途運輸、衛生不良、通風不好、飼料變質等皆可誘發本病。此病以冬季流行最為嚴重。 症狀:潛伏期10 ~ 21天,病程很長。病主要呈慢性經過,典型症狀主要發生於幼齡鳥,若無並發症,則先是上呼吸道發炎,繼而出現漿液性、粘液性鼻漏,表現為鼻竇結膜炎和氣管炎。隨著病程發展則出現呼吸困難、咳嗽等症狀。炎症蔓延到下呼吸道時,症狀更加明顯,呼吸時出現啰音,食慾不振,生長停滯。 防治:用鏈黴素及四環素類抗生素治療有良好效果。但鏈黴素對幼齡鳥有毒性作用,應嚴格注意用量,每千克飲水加80萬單位,連用5 ~ 7天。復方泰樂菌素,每千克飲水加2克,連用5天。螺旋黴素也有相當療效。為防治腸道桿菌的繼發感染,可用呋喃唑酮拌入飼料或溶於水中,連用7天。在使用抗生素時,應考慮輪換或聯合使用,防止產生抗葯性。 中國//中國ysdwjh中國/Article/ysdwbh/200611/1088.html 太多了自己看咯@!~@`12

㈦ 在進行動物流行病學調查時需要調查哪些內容

動物流遲核行病學調查對動物傳染性疾病的防控十分重要,是指用流行病 學的方法進行的調查研究。
主尺扮要研究對象為動物群體,有時也涉及人群和野生動物群體,其主陵旦灶要方法就是對群體中的動物傳染病進行調查研究、收集、分析和解釋資 料,並做出生理學推理,確定病因闡明分布規律,制定防治措施,並評價其效果,已達到預防、控制和消滅動物疾病的目的。

㈧ 如何做好動物疫病的流行病學調查

流行病學調查分析是動物檢疫檢驗的基本方法之一,通過流行病學調查,可詳細了解動物疫病流行的規律,為疾病防治策略的制定奠定基礎。友早

流行病學調查的目的在於尋找病因、查明流行條件、分析流行規律,制定切實可行的疫病防治策略。流行病學分析的目的在於對匯總的資料進行加工整理,綜合分析可能存在的客觀規律,做好疾病防治措施的預判工作。

一般來講,流行病學調查是為了匯總資料,分析是為了從匯總資料中尋找潛在的規律,指導進一步的防疫實踐。

規定管理的動物疫病分為下列三類:

一類疫病

是指對人與動物危害嚴重,需要採取緊急、嚴厲的強制預好喊雀防、控制、撲滅等措施的。

二類疫病

是指可能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需要採取嚴格控制、撲滅等措施,防止擴散的。

三類疫病

是指常見多滲巧發、可能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需要控制和凈化的。

上述一、二、三類動物疫病具體病種名錄由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制定並公布。

閱讀全文

與動物病學如何調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3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1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7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8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