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獨占鰲頭的鰲是什麼動物
鰲
一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鰲是龜頭鯉魚尾的合體魚龍,華表上還有一條龍,在皇帝廟的門口有一條是烏龜身龍頭的龍,九子之中只有一條是真命天子。
另一說法:
鰲,傳說中海里的大龜或大鱉。女媧補天時曾經「斷鰲足以立四極」,又有傳說東海中有巨鰲馱著的三座仙山:蓬萊,方丈,瀛洲。
漢字解析
鰲
(1)
鰲、鼇
áo
(2)
傳說中海里的大龜或大鱉 [huge legendary turtle]
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淮南子·覽里》
(3)
又如:鰲里奪尊(做傑出人物中的佼佼者)
鰲山
áoshān
[lanterns shaped like the huge legendary turtle] 宋元時俗。元宵節用彩燈堆疊成的山,像傳說中的巨鰲形狀
鰲頭
áotóu
[the first place] 指皇宮大殿前石階上刻的鰲的頭,考上狀元的人可以踏上。後來用「獨占鰲頭」比喻占首位或取得第一名
鰲
(螯)
áoㄠˊ
傳說中海里的大龜或大鱉。
鄭碼:CIMR,U:9CCC,GBK:F7A1
筆畫數:18,部首:魚,筆順編號:112153313435251211
❷ 鰲是什麼意思
鰲是古代傳說中海里的大龜或大鱉。
對於鰲,一種說法是龜頭鯉魚尾的魚龍;另一種說法是海里的大龜;還有一種說法是龍之九子的老大,相傳「龍生九子,鰲占頭」,為龍頭,龜身,麒麟尾。
與鰲相像的物種:
龜鱉目動物基本保留原始體型。背腹甲間有甲橋在體側連接,甲由真皮骨化的膜成骨板與上面蓋著表皮角化的盾片構成。盾片與骨板逐年增長,盾片上有生長線,而盾頂區與其鄰近的小片則常磨損脫落。背甲有上穹突,正中一行脊板(連脊椎骨)8枚,上蓋脊盾5枚,兩側各有一行肋板(連接肋骨)8對。
頭、頸、四肢都可縮入骨匣,免被掠食。四肢短粗,覆以角鱗,指、趾5枚,短小而有爪。海生種類四肢鰭狀如槳,指、趾較長,但爪數較少。尾短小。雄性尾較長,腹甲略為凹。交接器單枚。泄殖孔圓形或星裂。顱頂平滑無雕飾紋,齶緣平闊無齒,而覆以堅厚角鞘,前端狹窄成喙。
(2)鰲是怎麼動物擴展閱讀:
與鰲有關的傳說:
傳說東海里的鰲魚精(也就是大海龜)經常到岸邊興風作浪、危害百姓。在這東海邊住著一對兄妹,哥哥叫大智,妹妹叫大勇,他們決心制服鰲魚,為民除害,救出苦海中的父老鄉親。於是,他們離家向西去拜師學藝。過了千山萬水,他們遇到了一個白須白發白眼眉的老人,老人的家在數千里之外,他要大智、大勇背著他走。
大智剛背著他走了一步,就變成了一個頂天立地的巨人,大勇也和哥哥一樣,成了巨人。老人讓變成巨人的兄妹二人趕快回去制止鰲魚的害人行為。說完,只聽「轟隆」一聲巨響,老人化成了一座全是白石頭的大山。大智大勇回到了東海邊,用牛皮縫成了一隻重達萬斤的大草牛,又把重達萬斤的鉤繫上白紗繩裝進了草牛的肚子里。
兄妹二人連夜把大草牛扛到海邊,在幾十里以外的地方,把拉著吊鉤的繩頭藏在草叢中。這一天正是八月十五大海潮,東海里的鰲魚也趁著大海潮,擺動著自己笨重的身體游到大海邊。鰲魚看到有一頭牛在岸邊吃草,就一口吞了下去,結果,鰲魚怎麼也脫不了鉤。
大智、大勇兄妹倆就一直把它拉到東海岸,拴在了石頭島的一根竹子上。這鰲魚頭朝南,尾沖北,脊樑朝天,肚子朝地,躺在沙灘上一動也不能動。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只鰲魚就變成了一座南北長20千米,東西寬15千米的大山。
一開始人們把它叫做鰲山。鰲山由於又陡又險,人們攀登它特別勞心費力,後來人們該稱它為「勞山」,而在文人墨客的詩文當中,又寫成了「嶗山」,並且一直流傳到今天。
❸ 鰲魚的意義!鰲魚象徵什麼
鰲魚是一種神化、綜合性的神獸,龍頭、魚身,並且帶有四個腳,作為吉祥物之用,常立正屋脊的鴟吻,而在這里卻卷縮在柱樑之間,用鏤通雕的方法,把鰲魚、卷浪的動勢雕出,表現海出蛟龍,爭作上游的場面。
鰲魚象徵文章顯達,准發科名之應。擺放在家中文昌位,可催旺文貴,成績優異,就業者提高升職及創業機會,事業順利如意,獨占鰲頭。
鰲,繁體寫作「鼇」,從龜部,說明這東西是烏龜類的。《辭海》:「傳說中海里的大龜或大鱉」,但是鰲魚和鰲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中國神話中的動物,這點要注意。
《封神演義》只見烏雲仙把頭搖了一搖,化作一個金須鰲魚,剪尾搖頭,上了釣竿。童子上前,按住了烏雲仙的頭,將身騎上鰲魚背上,徑往西方八德池中受享極樂之福去了。正是:八德池中閑戲耍,金蓮為伴任逍遙。
龍頭魚身之獸,又有「螭吻」,乃龍九子之一,鎮水之物。
鰲者,龜一類;鰲魚者,龍頭魚身之類。
關於鰲魚的傳說
《淮南子·覽冥篇》中有「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之說。
也就是說,共工氏頭撞不周山後,一根天柱斷了,另外三根也已毀壞,女媧擔心天要坍下來,趕緊抓住了一條很大很大的鰲魚,砍下它的四條腿,墩在地球的四個角上,化作四條天柱,把天頂著,這就是鰲魚頂天負地之傳說。
唐宋時期,因為鰲魚傳說中是龍子之一,地位尊崇,而且外形威嚴美觀,所以被雕刻在皇宮的城牆以及街道之上。而科舉中第的進士是需要站在皇宮御階下等候放榜以及皇上召見,狀元則剛好是處於鰲首的地方。所以一般都用「獨占鰲頭」來表示在某領域中最拔尖的人。
❹ 鰲是什麼動物
鰲是古代傳說中海里的大龜或大鱉。龜鱉目動物基本保留原始體型。背腹甲間有甲橋在體側連接,甲由真皮骨化的膜成骨板與上面蓋著表皮角化的盾片構成。盾片與骨板逐年增長,盾片上有生長線,而盾頂區與其鄰近的小片則常磨損脫落。
背甲有上穹突,正中一行脊板(連脊椎骨)8枚,上蓋脊盾5枚,兩側各有一行肋板(連接肋骨)8對,上蓋肋盾通常4對。頭、頸、四肢都可縮入骨匣,免被掠食。四肢短粗,覆以角鱗,指、趾5枚,短小而有爪。
(4)鰲是怎麼動物擴展閱讀
一、鱉種類
1、斑鱉
斑鱉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數量稀少極其珍貴,是比中華鱘更瀕危的「水中大熊貓」。」WCS兩棲爬行類物種項目協調員呂順清介紹,斑鱉是龜類中最瀕危物種,全球已知存活僅3隻,其中蘇州動物園1隻、越南北部1隻(2016年在還劍湖中死亡一隻班鱉)、長沙動物園1隻。
2、中華鱉
中華鱉在中國廣泛分布,除新疆、西藏和青海外,其它各省均產,尤以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等省產量較高。伍惠生報道在湖北省發現紅色鱉和白色鱉,是中華鱉的變異型。中華鱉化石發現於中國的上新世地層中。
3、珍珠鱉
分布於主要分部在美國中、南部,引入中國的 廣東、廣西等地養殖比較成功。
❺ 鰲是什麼動物
鰲是古代傳說中海里的大龜或大鱉。
龜鱉目動物基本保留原始體型。背腹甲間有甲橋在體側連接,甲由真皮骨化的膜成骨板與上面蓋著表皮角化的盾片構成。盾片與骨板逐年增長,盾片上有生長線,而盾頂區與其鄰近的小片則常磨損脫落。背甲有上穹突,正中一行脊板(連脊椎骨)8枚,上蓋脊盾5枚,兩側各有一行肋板(連接肋骨)8對,上蓋肋盾通常4對。頭、頸、四肢都可縮入骨匣,免被掠食。
(5)鰲是怎麼動物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海龜生活於近海上層。以魚類、頭足綱動物、甲殼動物以及海藻等為食。海龜雖然沒有牙齒,但是喙卻非常銳利,不同種類的海龜就有不同的飲食習慣。海龜分為草食,肉食和雜食。
蠵龜和鱗龜有顎,可以磨碎螃蟹、一些軟體動物、水母和珊瑚。而玳瑁海龜的上喙鉤曲似鷹嘴,可以從珊瑚縫隙中找出海綿、小蝦和烏賊。綠龜和黑龜的顎呈鋸齒狀,主要以海草和藻類為食。
❻ 鰲和螯的區別是什麼
鰲和螯的區別是:
鰲是古代傳說中海里的大龜或大鱉。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又有傳說東海中有巨鰲馱著的三座仙山:蓬萊,方丈,瀛洲。——《淮南子·覽里》。一種說法是龜頭鯉魚尾的魚龍;另一種說法是海里的大龜;還有一種說法是龍之九子的老大,相傳「龍生九子,鰲占頭」,為龍頭,龜身,麒麟尾。
螯是節足動物的第一對腳。
螯的古籍解釋
《唐韻》五勞切《韻會》牛刀切,𠀤音遨。《玉篇》車螯。《本草》其殼色紫,璀粲如玉,斑點如花,海人以火炙之,則殼開,取肉食之。《梁元帝·謝車螯啟》車螯,味高食部,名陳物志。
又蟹螯。《韻會》大足,在首上如鉞者。《大戴禮》蟹二螯八足,非蛇蛆之穴,無所寄託者,用心躁也。《晉書·畢卓傳》左手持酒杯,右手持蟹螯。通作敖。《荀子·勸學篇》蟹六跪二敖。《說文》本作𧒥。《韻會》或作螯、𩪋。
❼ 鰲象徵著什麼寓意
鰲頭是指宮殿大殿前石階上刻的鰲的頭,考上狀元的人可以踏上。後來用「獨占鰲頭」比喻那些在各個領域取得第一名的人,也表示祝願人們節節高升,勇奪第一。
獨占鰲頭唐宋時的皇宮正殿,放置了龍和鰲的石雕像於正中台階石版上。考中殿試進士者,列隊立在階下迎接金榜,而頭名狀元則站在鰲的石像前,故稱「獨占鰲頭」。
鰲,繁體寫作「鼇」,從龜部,說明這東西是烏龜類的。《辭海》:「傳說中海里的大龜或大鱉」,但是鰲魚和鰲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中國神話中的動物。
《封神演義》只見烏雲仙把頭搖了一搖,化作一個金須鰲魚,剪尾搖頭,上了釣竿。童子上前,按住了烏雲仙的頭,將身騎上鰲魚背上,徑往西方八德池中受享極樂之福去了。正是:八德池中閑戲耍,金蓮為伴任逍遙。
❽ 鰲是什麼動物
鰲是古代傳說中海里的大龜或大鱉。
形態特徵
龜鱉目動物基本保留原始體型。背腹甲間有甲橋在體側連接,甲由真皮骨化的膜成骨板與上面蓋著表皮角化的盾片構成。盾片與骨板逐年增長,盾片上有生長線,而盾頂區與其鄰近的小片則常磨損脫落。
背甲有上穹突,正中一行脊板(連脊椎骨)8枚,上蓋脊盾5枚,兩側各有一行肋板(連接肋骨)8對,上蓋肋盾通常4對,其外圍還有緣板11對和緣盾12對,鱉科無緣板或僅留痕跡。骨板、盾片的數目和大小不等,兩相粘合以加強龜殼的堅固性。
腹甲平坦,包括骨板9枚(上、舌、下、劍腹板各1對,內腹板1枚),上覆盾片6對(喉、肱、胸、腹、股、肛盾各 1對)。
鱉甲無角盾而以皮膜的鱉裙代替。棱皮龜無整塊背甲,而有許多細小多角形骨片排列成行、緊貼在表皮上,不與深層的骨板連接成大塊背甲,所以過去曾將其稱為元甲亞目,其他龜鱉則屬函甲亞目。
頭、頸、四肢都可縮入骨匣,免被掠食。四肢短粗,覆以角鱗,指、趾5枚,短小而有爪。海生種類四肢鰭狀如槳,指、趾較長,但爪數較少。尾短小。雄性尾較長,腹甲略為凹。交接器單枚。泄殖孔圓形或星裂。顱頂平滑無雕飾紋,齶緣平闊無齒,而覆以堅厚角鞘,前端狹窄成喙。喙尖有外鼻孔。
頭側眼圓而微突,有眼瞼與瞬膜,鼓膜圓而平滑。頭頂後段覆以多角形細鱗;頭顱骨片連接牢固,無頂孔,顳部無窩,或有次生小窩孔;次生齶骨質完整;舌短闊柔軟,粘附口腔底,不能外伸。頸椎8枚,銜接靈活,無頸肋。
神話
在遠古傳說中,鰲承載著大山大地,每當鰲移動便會發生地震或滄海桑田、山川變遷。天帝治下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遠的地方本有五座神山,但五座神山的根部並不相連,經常隨潮水的波浪上下移動,沒有一刻安定。神人和聖人們都嫌惡此事,便向天帝報告。
帝(此稱號早在商代已見諸文獻)唯恐神山流移到西極,打破宇宙已有的平衡,使神山居民失其居所。於是遣北海之神禹強驅使巨鰲十五頭,分為五組用頭頂住神山,六萬年一換,這樣五座神山才開始穩定下來不再流動。
但是龍伯之國有個巨人,抬起腳幾步就到了這五座神山所在之處,一鉤就釣起了六隻巨鰲。由於龍伯國巨人釣走了六鰲,致使岱輿、員嶠失去了負山的巨鰲,各自飄流到北極,沉入了汪洋大海,從此神山只剩三座。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鰲
❾ 鱉和鰲的區別是什麼
鱉俗稱甲魚、水魚、團魚和王八等,卵生爬行動物,水陸兩棲生活。鱉肉味鮮美、營養豐富,有清熱養陰,平肝熄風,軟堅散結的效果。鱉不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餚,而且是一種用途很廣的滋補葯品。中國現存主要有中華鱉、山瑞鱉、斑鱉、黿,其中以中華鱉最為常見。
鰲是漢族傳說中海里的大龜或大鱉。一種說法是龜頭鯉魚尾的魚龍;另一種說法是海里的大龜;還有一種說法是龍之九子的老大,相傳「龍生九子,鰲占頭」,為龍頭,龜身,麒麟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