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雲南野生動物園都有些什麼動物
雲南野生動物園主要有紅毛猩猩、黑熊、馬來熊、小熊貓、阿拉伯狒狒、黑豹、長臂猿、獼猴、短尾猴、平頂猴、熊猴、川金絲猴、白額懸猴、金剛鸚鵡、亞歷山大鸚鵡、大緋胸鸚鵡、雙角犀鳥、花冠皺葵犀鳥、栗嘴鵎鵼等數十種珍稀野生動物。
1、紅毛猩猩
紅毛猩猩也叫人猿、紅猩猩、猩猩,靈長目人科的一屬,與猴子最大不同的地方就是沒有尾巴,能用手或腳拿東西。馬來語和印尼語叫做Orang utan,意思是「森林中的人」。
2、亞洲黑熊
亞洲黑熊(學名:Ursus thibetanus)共有7個亞種。體長150~170厘米,體重150千克左右。體毛黑亮而長,下頦白色,胸部有一塊"V"字形白斑。頭圓,耳大,眼小,吻短而尖,鼻端裸露,足墊厚實,前後足具5趾,爪尖銳不能伸縮。身體粗壯。棲息於山地森林,主要在白天活動,善爬樹,游泳。
3、馬來熊
馬來熊(學名:Helarctos malayanus)為食肉目馬來熊屬下的一種小型熊類動物。是現存體型最小的熊,體長110-150厘米,體重27-75千克。全身黑色,體胖頸短,頭部短圓,眼小,鼻、唇裸露無毛,耳小而頸部寬。
4、小熊貓
小熊貓(學名:Ailurus fulgens(F. Cuvier,1825),小熊貓科小熊貓屬的一種動物。外形像貓,但較貓肥大,全身紅褐色。圓臉,吻部較短,臉頰有白色斑紋。耳大,直立向前。四肢粗短,為黑褐色。尾長、較粗而蓬鬆,並有12條紅暗相間的環紋;尾尖深褐色。蹠行性;前後足均具5趾;無性二型。
5、川金絲猴
川金絲猴(拉丁學名:Rhinopithecus roxellanae,英文名:Golden Snub-nosed Monkey),別名獅子鼻猴、仰鼻猴、金絨猴、蘭面猴、洛克安娜猴、長尾子、線子、線狨、馬狨、果然獸、果然狨、金線狨,屬靈長目、猴科、仰鼻猴屬。毛質柔軟,為中國特有的珍貴動物,群棲高山密林中,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B. 雲南特有的鳥類有哪些
雲南特有的鳥類:
1、黑頸鶴
黑頸鶴是世界15種鶴中唯一生活在高原的鶴類,雲南昭通大山包、會澤大橋水庫、香格里拉納帕海是黑頸鶴在雲南的主要越冬地。黑頸鶴是國際上最受關注的瀕危物種之一,在我國被列為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C. 雲南有哪些動物 雲南特有的動物介紹
1、雲南特有動物有:雲豹,花面狸,獨龍牛等。
2、雲豹是稀有動物,分布於海拔3000公尺以下的熱帶亞熱帶常青林或針闊混交林帶。雲豹有很好的爬行能力。常營巢在樹上。一個人住,一個人在夜裡行走。以食草動物為主,同時也以老鼠和鳥類為食。雲南西部、中部、南部等地均有分布。
3、由於森林砍伐,花面狸的生存空間減少,數量顯著減少。生活在常綠或落葉闊葉林,稀樹灌木林等,花面狸善於攀爬,在樹枝之間跳躍。夜間捕食,以漿果、榕果為食,偶爾以鳥、鳥為食。雲南大多數地方都有這種植物。
4、獨龍牛是緬甸北部、印度阿薩姆、雲南西北部地區的一種特有品種,屬於半野生的。多棲息於林緣灌木和草坡,極少進入大型森林。以新鮮的植物的葉子和細長的葉子作為食物。我國僅在雲南西北及西藏東南地區發現。
D. 雲南野生動物園里有那些動物
雲南野生動物園里有那些動物
雲南動物園養殖了200多種,約1萬多隻野生動物。
珍稀動物主要有紅毛猩猩,黑熊,馬來熊、小熊貓、黑豹、長臂猿、鸚鵡等等,
還有蟒蛇、`梅花鹿、天鵝等等。
E. 雲南有哪幾種野生動物
雲南野生動物:
一、白喉噪鶥
棲息於常綠闊葉林、針闊混交林、疏林和竹林中,也常見於林緣疏林、灌叢以及村寨和農田附近的灌叢和疏林中,結小群在樹冠或濃密的灌叢中活動,主要以昆蟲為食,也取食植物的果實、種子等分布於雲南大部分地區,為留鳥。
F. 雲南有那些野生動物
這些是珍稀的 滇金絲猴,亞洲象,野牛懶猴,長臂猿,小熊貓,綠孔雀,犀鳥,等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164種,省級重點保護動物29種!!希望對你有幫助! 雲南獨特的氣候和地理環境,使它能供種類繁多的野生動物棲息。按氣候劃分,既有熱帶、亞熱帶、溫帶的動物,也有寒帶的動物;按植被類型劃分,既有高山森林、草甸種類,又有河谷、平原種類,形成了寒溫熱帶動物均有,動物種類南北東西交匯的奇特現象,被譽為「動物王國」。雲南擁有脊推動物1737種,佔全國種類的58.9%;國內見於名錄的昆蟲2.5萬種,雲南有1萬多種。在脊椎動物中,獸類有300種,佔全國種數的51.1%;鳥類有793種,佔63.7%;爬行類143種,佔37.6%;兩棲類102種,佔46.4%;淡水魚類366種,佔45.7%。 西部橫斷山區自中生代以來,地質運動相對穩定,基本上無大面積冰川覆蓋,成為許多動物的「避難所」,使一些古老的原始種類和孑遺物種得以保存下來,成為不可多得的「野生動物物種基因庫」。許多野生動物為雲南所僅有,如魚類中有5科40屬249種為雲南特有。野牛、野象、印支虎、滇金絲猴、蜂猴、長臂猿、白尾梢虹雉、犀鳥等46種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有獼猴、熊猴、灰葉猴、小熊貓、蟒、穿山甲、麝、綠孔雀等154種。此外,還有大量小型珍稀種類。
G. 雲南主要有什麼動物
眼睛王蛇(Ophiophagus hannah)
劇毒蛇,體型較大,頭至尾全長最大可達6米,與眼睛蛇相似。眼睛王蛇在頂鱗之後有一對大的枕鱗,頸部背面無眼睛斑。前溝毒牙之後具有3枚小牙,為毒牙的預備牙,一旦毒牙脫落,最前部的預備牙可長大變為毒牙。體背黑棕色或黃棕色,下頜面為乳黃色或灰白色。生活於海拔70101-1800米的山區,常居山溪旁的樹洞中。眼睛王蛇性極兇猛,受驚發怒時體前部立起,頸部變得粗扁,反映非常敏捷,頭、頸部轉動靈活。它以其他各種蛇類為食。
分布於滇南、滇中、滇西南等地。種群數量急劇下降,以處於瀕危狀態。省級保護。
虎(Panthera tigris)
別名老虎、大蟲、白額虎、扁擔花。大型貓科動物,大型食肉猛獸。全世界8個亞種,我國有4個亞種,雲南有3個亞種,依次即為華南慮、印支虎和孟加拉虎。頭圓而大,頸粗短。體毛淡黃、灰黃、深黃或棕黃、褐黃色,上具黑色橫條紋,眼上方各具一白色區,額部有3-4條明顯的黑色橫紋。吻短,舌表面有許多角質倒刺。
棲息山地森林、灌叢和野草叢生的地方。獨棲,沒有固定巢穴,雌雄各有自己領地,發情期間走在一起,交配後分開。具領域性,常在夜間吼叫。性喜水,善於游泳。以野豬、麂、鹿等有蹄類動物為食。華南虎為中國特產亞種,也是世界瀕危動物。主要分布在滇東北和滇西北;印支虎分布滇南;孟加拉虎分布在滇西南。數量極少,滅絕的危險性更大於熊貓和金絲猴,國家I級保護,列入CITES附錄I。
亞洲象(Elephas maximus)
象是現存體形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主要棲息於海拔1300米以下的熱帶雨林中野芭蕉、野董棕和林分布較多潮濕的開闊地帶。除離群老公象外,群居,群大小不等。喜水浴、善游泳。主要食物為董棕樹干內的柔嫩部分及野芭蕉,竹子的嫩枝、嫩尖、嫩葉及竹筍等。食飽後,多到樹冠郁密有硝或含鹽的水塘喝水,喜滾泥。
象可以活到100歲以上,30歲成熟。懷孕期長達18-22個月,每胎1仔。國內僅分布於滇南、滇西南地區(即西雙版納、南滾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國家I級保護,列入CITES附錄I,也是世界珍稀保護動物。
灰鶴
灰鶴(Grus grus)
別名大雁、長腳雁鵝、老雁鵝。頭、喉和前頸黑色,有一條白色條紋從眼後延伸到頸側。頭頂裸露皮膚紅色。飛羽黑色,其他部分和尾羽灰色。
在新疆、內蒙及其以北地區繁殖,在長江中下游流域及其以南地區越冬。冬季曾經在雲南大部分地區可見。目前主要在滇西、滇東北越冬。越冬時多結群活動,在沼澤,淺水,草甸、農田中活動覓食,以魚蝦螺蚌、水生昆蟲、植物以及農作物為食。國家II級保護,列入CITES附錄II。
黑頸鶴(Grus nigricollis)
別名大雁、長腳雁鵝、老雁鵝。頭和頸黑色,眼後下方有一小塊白斑,頭頂裸露部分皮膚紅色;飛羽和尾羽黑色,其餘部位為灰白色。
黑頸鶴是現存15種鶴中唯一棲息於高原的種類。在青藏高原北部和四川西北部繁殖,在青藏高原南部和雲貴高原越冬。在雲南越冬地限於滇西北的香格里拉、麗江和滇東北地區的昭通、會澤等地。每年10月遷來,翌年3月遷離。以家庭群組成大的群體,在沼澤、淺水、草甸和農田中覓食草根、水生昆蟲、魚蝦、螺蚌和遺落在地里的農作物種子。國家I級保護,列入CITES附錄表I。
斑頭雁(Anser indicus)
別名崗鵝、白大雁。大小與鵝相似。嘴和腳黃色;體羽銀灰色,頭和頸白色,頭部有兩道黑色斑紋,故名斑頭雁。冬候鳥,秋季結群遷來雲南越冬。白天在沼澤、草甸、近水農田成群活動、覓食,夜間在草甸、農地過夜。以各處植物為食,數量多時對農作物會造成一定危害。
分布於滇東北、滇西北、滇西等地區。省級保護。
大天鵝(Cgnus cygnus)
別名天鵝。大型游禽。頸長,通體白色;嘴尖黑,基部有黃色塊斑。
雲南為罕見冬候鳥。曾在中甸納帕和南澗自然保護區發現。
國家II級保護。
岩羊(Pseudois nayaur)
別名石羊、崖羊、青羊。雌、雄均具角、但雄羊的角要比雌羊角的粗大而長,雄體也比雌體大而重。冬毛厚而密,背面青灰棕色,腹部及四肢內側灰白色,腹側及四肢前面具黑紋。岩羊屬典型高山獸種,棲息於海拔2800-5500米森林上線山間草地、高山裸岩或雪峰間躒石區,晨昏活動支。結群生活,多時上百隻。以食草本植物、地衣為主。分布僅見滇西北高山區。
數量不多,國家II級保護。
巨松鼠(Ratufa bicolor)
別名大黑貂、大黑老鼠、樹狗、藤狸、黑果狸。體形較大,尾較身體長。體色背腹分界明顯,背部黑色,腹部及四肢內側橘黃色,嘴周,面頰及頸側淡米黃色。棲息於海拔1500米以下的熱帶、南亞熱帶雨林、季雨林、季風常綠闊葉林、針闊混交林中。行動敏捷,攀跳能力強,晝行性。常築巢大樹上,成對棲居。以各種嫩葉、芽、花、果實為食。分布於滇西北、滇西、滇西南、滇南等地。數量一般。國家II級保護。列入CITES附錄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