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細長冬眠的動物有哪些

細長冬眠的動物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6-10 08:13:18

㈠ 哪些動物會冬眠

有很多動物都有冬眠的習慣,下面列舉幾例說明:

青蛙
青蛙是兩棲動物,也是冷血動物,它們的體溫會受到氣溫的影響,隨著氣溫的變冷,它們的體溫也會逐漸下降。當氣溫下降到一定程度時,青蛙就鑽進泥土裡,不吃不動,處於睡眠狀態,以此來躲避嚴寒。

蟾蜍
蟾蜍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癩蛤蟆,相比青蛙體型更大,而且體表有許多疙瘩,內有毒腺。蟾蜍多集群在水底泥沙內或陸地潮濕土壤下越冬,並且停止進食,以體內貯布在肝糖來維持最低的新陳代謝。等到第二天氣溫回升到10-20℃時,才會結束冬眠,是冬眠時間最長的動物之一。

蜥蜴
生活於寒冷地區的蜥蜴會冬眠,大部分的蜥蜴生活在熱帶和次熱帶,少部分溫帶原生的蜥蜴可以冬眠。

蚯蚓
蚯蚓在溫度低於20度左右時,就會停止生長,開始冬眠,蚯蚓在冬天會鑽到地層深處,那有適合它們的溫度,來年春天暖和了,它們又會活動起來。

睡鼠睡鼠是冬眠時間最長的動物,一年中的春季、深秋以及冬季大約9個月時間里,睡鼠都處於冬眠的狀態。冬眠中不吃不動,呼吸幾乎停止,身體變得僵硬,外界的任何聲音都不能吵醒它們。它們一生中四分之三的世界都在睡覺。

松鼠

我們從小就在課本上看過,松鼠到了冬天就會備好食物,用乾草把洞封起來,抱著毛茸茸的長尾取暖,開始冬眠,等到天氣暖和後再出來。

㈡ 誰知道冬眠的動物有哪些(10個就行)

1、林蛙

林蛙廣泛分布於中國北部頭體和四肢較細長,行動敏捷,跳躍力強,鼓膜部有三角形黑褐色斑。體背多為土黃色,一般在疣上散有深色斑。背側褶在鼓膜上方向外側彎曲。以陸棲為主,常在沒有強烈光照、濕潤涼爽的環境中生活。以多種昆蟲為食

2、大毒蜥

吉拉毒蜥(大毒蜥)全長一般為38-58厘米,行動緩慢,尾巴很短,是儲存脂肪的器官。身體由細小及不重疊的鱗片覆蓋,底部有皮內成骨。體色斑斕呈深色,有黃色、粉紅色、淺紅或黑色的斑紋,在野外常爬到樹上捕食幼鳥或鳥蛋。

3、蝸牛

蝸牛冬眠,並不是為躲避嚴寒。蝸牛能經受得住零下幾十攝氏度 的嚴寒,它冬眠,是因為缺吃。

4、龜

烏龜是冬眠的小動物,烏龜冬眠跟溫度有關。一般11月中下旬開始冬眠,到來年的三、四月份蘇醒。

5、蛇每當冬季來臨,氣溫降7-8℃時,蛇開始選擇高燥地帶洞穴、樹洞和岩石縫隙作蔽身之地進入冬眠。它們常常盤成一團,進行冬眠。

6、蜂

不是所有的蜂都會冬眠的,大黃蜂會冬眠。一個群體里的大黃蜂大都會死去,蜂後會在春天重新組成一個新的大家庭。

7、土撥鼠

每當冬天來臨,大雪紛飛的時候,土拔鼠便會進入長眠的狀態。它會選擇一個空心樹干,在裡面待上半年之久,如果冬天的時間過長,它們的冬眠時間也會增長,它們冬眠長的可以到個八個月的時間。

8、睡鼠

睡鼠--冬眠時間最長的動物。睡鼠是英國境內最小最害羞的哺乳動物,尾巴與身體差不多長。它們的壽命通常是5年,但在其中3/4的時間里,都在睡覺。也就是說,一年中的春季、深秋以及冬季大約9個月時間里,睡鼠都處於冬眠的狀態。而即使不是在冬眠的夏天裡,它們也是終日呼呼大睡,直到夜間,才出來到處活動,在有刺的樹枝上跳來跳去,覓食它們喜歡的漿果。

9、蜂鳥

生活在美洲熱帶地區的蜂鳥竟然也會休眠。原來,蜂鳥的新陳代謝特別旺盛,必須不停地進食才能維持生命活動。可是,熱帶夜晚的氣溫比白天低,那時既找不到飛蟲,又采不到花蜜,於是它們只得停在樹枝上「發呆」:體溫從40℃降到20℃左右,最低甚至只有9℃;大約每5分鍾只呼吸一次,這樣就可將能量消耗降到最低限度。

10、蝙蝠

蝙蝠的種類有很多,生活在熱帶地區的一些種類是不用冬眠的,但冬天較冷的地帶則大多都要冬眠,因為蝙蝠的食物多是昆蟲,而昆蟲在冬天是蟄伏期或者是正在卵中等待孵化,蝙蝠沒的吃就只能冬眠熬過去。

㈢ 冬眠的動物有哪些

哺乳動物:蝙蝠、刺蝟、熊、地松鼠、睡鼠、土撥鼠等。爬行動物:蝸牛、蛇、烏龜等。昆蟲:蝴蝶、飛蛾、瓢蟲、大黃蜂等。鳥類:北美小夜鷹、鴟鵂、燕子、白胸秧雞等。以北美小夜鷹為例,冬季來臨時,它們會找個岩石縫隙或腐木洞穴躲起來,進行長達5個月的冬眠。

一、哺乳動物

1、蝙蝠

是脊索動物門、哺乳綱下的一類動物,唯一能夠真正飛翔的哺乳動物,據不完全統計,棲息在列寧格勒附近的大耳蝠和北棕蝠在一生中其活動的時間僅佔1/15-1/20,其餘的時間都是在睡眠,當環境溫度達到16-28℃時,蝙蝠即處於深睡狀態,睡眠的蝙蝠新陳代謝降低,生理機能減慢,致使某些蝙蝠壽命較長。

2、刺蝟

是屬於蝟亞科的一類蝟形目哺乳動物的統稱,通常是在夜間活動,以昆蟲和蠕蟲為主要食物,一晚上能吃掉200克的蟲子,刺蝟在巢穴中冬眠時,體溫下降到6℃,這種情況下,刺蝟是世界上體溫最低的動物,呼吸1-10次每分鍾。冬眠中的刺蝟會偶爾醒來,但不吃東西,很快又入睡了,其如果過早地醒來會被餓死的,出眠溫度約大於6-9℃(2-15℃)。

3、熊

是食肉目熊科動物的通稱,生活於北方寒冷地區的熊有冬眠現象,而位於亞熱帶和熱帶地區的黑熊往往不冬眠,熊冬眠時間可持續4-5個月,冬眠的過程中如果被驚動它會立即蘇醒,偶然也會出洞活動,除冬眠期外,熊沒有固定的棲息場所,冬眠的洞穴一般會選在向陽的避風山坡或枯樹洞內。

4、地松鼠

南非地松鼠通常生活在非洲乾旱地帶,屬於群居動物,一個族群中有30隻地松鼠,在冬天到來之前,松鼠會往洞里儲存大量的過冬食物,在天冷時在深的洞里進行冬眠,天氣稍微暖和時再出門活動和覓食。

5、睡鼠

屬嚙齒目,睡鼠科,因有冬眠習性而得名,它們以果實和堅果為食,是一種夜行性動物,晚間在樹上靈活地竄來竄去,並尋覓橡樹果、小昆蟲等為食,一年中的春季、深秋以及冬季大約9個月時間里,睡鼠都處於冬眠的狀態。

6、土撥鼠

是嚙齒目其中一種,旱獺屬,外形和生活方式上都與鼠類相似,是松鼠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棲息於平原、山地的各種草原和高山草甸,集群穴居,挖掘能力甚強,洞道深而復雜,多挖在岩石坡和溝谷灌叢下。當氣溫長時間低於10℃以下時,就會進行自然冬眠,時間可以長達3-6個月,當氣溫轉暖後會自然蘇醒。

二、爬行動物

1、蝸牛

是指腹足綱的陸生所有種類,是一種包括許多不同科、屬的動物。當溫度低於15℃,高於33℃時會進行休眠,低於5℃或高於40℃,則可能被凍死或熱死,但各種蝸牛各不相同,蝸牛喜歡鑽入疏鬆的腐殖土中棲息、產卵、調節體內濕度和吸取部分養料,時間可長達12小時之久。

2、蛇

是脊索動物門、爬行綱下的一類動物,體細長,分為頭、軀乾和尾三部分,無四肢或在低等蛇類橫裂的泄殖孔兩側有爪狀的後肢遺跡。一般從春末夏初到冬初,由於氣溫均在10-35℃,適於蛇的活動,當冬天氣溫開始下降變冷時,蛇的體溫則隨之下降,蛇體的功能減退,當氣溫下降至10℃時,蛇停止一切活動,開始進入冬眠。

3、烏龜

是龜科、擬水龜屬爬行動物,主要棲息於江河、湖泊、水庫、池塘及其他水域。為變溫動物,水溫在10℃以下時,即靜卧水底淤泥或有覆蓋物的鬆土中冬眠,冬眠期一般從11月到次年4月,當水溫上升到15℃時,出穴活動,水溫18-20℃開始攝食,20℃以上怕熱,躲在深水淤泥中。

三、昆蟲

1、蝴蝶

是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鱗翅目、錘角亞目動物的統稱,一般色彩鮮艷,身上有好多條紋,色彩較豐富,翅膀和身體有各種花斑。蝴蝶的種類、形態不同,過冬方式不同,有的蝴蝶以幼蟲過冬,冬天停止進食,直接鑽到土裡;有的蝴蝶以卵過冬,比如灰蝶、線灰蝶,它們會將卵產在休眠芽的基部;有的蝴蝶以蛹過冬,比如鳳蝶,化蛹了就可以忍受嚴寒。

2、飛蛾

飛蛾類,昆蟲綱鱗翅目昆蟲,多在夜間活動,喜歡在光亮處聚集,飛蛾在冬季來臨時會在洞穴里層層冬眠。在昆蟲中,飛蛾是蝴蝶的姊妹,屬鱗翅目,異脈亞目。飛蛾雖則沒有蝴蝶漂亮,但它們的繁殖方式卻差不多。

3、瓢蟲

是鞘翅目瓢蟲科圓形突起的甲蟲的通稱,體色鮮艷的小型昆蟲,常具紅、黑或黃色的斑點。在冬天來臨時,瓢蟲會依靠集體的力量抵抗嚴寒,它們在樹樁或岩石下等乾燥安全的地方聚集起來冬眠,共同渡過嚴冬。

4、大黃蜂

體大身長毒性也大,膜翅目細腰亞目,螞蟻類之外的能螫刺的昆蟲,雌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長螫針,在遇到攻擊或不友善干擾時,會群起攻擊,可以致人出現過敏反應和毒性反應,嚴重者可導致死亡。在冬天來臨之際黃蜂會報團取暖,受精雌蜂紛紛離巢尋覓牆縫、草垛等避風場所抱團越冬,氣溫越低抱團越緊,氣溫稍高則抱團鬆散,溫度高於7℃時便開始散團。

四、鳥類

1、北美小夜鷹

是夜鷹科、小夜鷹屬的一種鳥類動物,生活在北美地區,冬季來臨時,它們會找個岩石縫隙或腐木洞穴躲起來,進行長達5個月的冬眠,冬眠時能量消耗只有正常狀態下的7%,處於深度蟄伏狀態長達100天。冬眠結束後,它們要恢復正常行動能力則需要7個小時之久。

2、鴟鵂

俗名貓頭鷹,上體包括兩翼和尾的表面大多灰褐色,布滿蟲毒狀黑褐色細紋。它在冬眠時,體溫由平時的40℃降到20℃左右,用聽筒也聽不到心臟的跳動聲。可是,春天一到,它的體溫便會自行升高。

3、燕子

生活在歐洲北部的一些燕子,每當冬季遇到寒潮襲擊時,會成群結隊地聚在一起,進入休眠狀態,而雨燕的成鳥會向溫暖的南方飛去,而鳥巢中剛孵化出來的小鳥,便進入休眠狀態,等待親鳥回來餵食。

4、白胸秧雞

又叫苦惡鳥,根據它的叫聲而得名,廣泛分布在長江以南各省,上體黑色,面部及下體白色,初冬季節時,秧雞會選擇乾燥的石洞或泥洞,鑽到裡面冬眠,在洞里不吃不動,或很少活動,呼吸次數減少,血液循環減慢,新陳代謝減弱,憑借貯存的脂肪來維持生命。

㈣ 全世界冬眠的動物有哪些

全世界冬眠的動物有:刺蝟、蝙蝠、蛇、青蛙、烏龜、螞蟻、蝸牛、熊、蟾蜍、蚯蚓、鱷魚、松鼠、黃蜂、蜥蜴、北極熊等等。

1.刺蝟

刺蝟屬於異溫動物(Heterothermic),是蝟亞科(Erinaceinae)的一類蝟形目哺乳動物的統稱。它體肥矮、爪銳利、眼小、毛短,渾身布滿短而密的刺,體背和體側滿布棘刺,頭、尾和腹面被毛;嘴尖而長,尾短;前後足均具5趾,蹠行,少數種類前足4趾;齒36~44枚,均具尖銳齒尖。

蝟屬(Erinaceus)的刺蝟分布最普遍,廣泛分布在歐洲、亞洲北部,在中國的北方和長江流域也分布很廣,適於食蟲;受驚時,全身棘刺豎立,捲成如刺球狀,頭和4足均不可見中國最常見的有黑龍江刺蝟(Erinaceusamurensis)等。

2.蛇

蛇屬於爬行綱有鱗目蛇亞目。又有蛇、虺、螣、蚺、蜧、蜦等別稱,根據品種也會有蝮、蚺、蟒、蝰等近義稱呼,屬於有鱗目。身體細長,四肢退化,身體表面覆蓋鱗片,蛇雖細長卻是脊椎動物。大部分是陸生,也有半樹棲、半水棲和水棲的,分布在除南極洲以及紐西蘭、愛爾蘭等島嶼之外的世界各地。以鼠、蛙、昆蟲等為食。

3.蝸牛

蝸牛並不是生物學上一個分類的名稱,一般是指腹足綱的陸生所有種類。一般西方語言中不區分水生的螺類和陸生的蝸牛,漢語中蝸牛隻指陸生種類,而廣義的蝸牛還包括巨盾蛞蝓。蝸牛是一種包括許多不同科、屬的動物。取食植物,產卵於土中或者樹上。

在熱帶島嶼比較常見,但有的也生存在寒冷地區。樹棲種類的色澤鮮艷,而地棲的通常幾種接近的顏色,一般有條紋。非洲的水晶螺屬體型最大,多超過20公分。歐洲的大蝸牛屬的幾個種常作佳餚,尤其在法國。蝸牛是陸地上最常見的軟體動物,其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葯用價值。

4..北極熊

北極熊(拉丁學名:Ursus maritimus(Phipps, 1774),是熊科熊屬的一種動物,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又名白熊。皮膚為黑色,由於毛發透明故外觀上通常為白色,也有黃色等顏色,體型巨大,兇猛。

北極熊的視力和聽力與人類相當,但它們的嗅覺極為靈敏,是犬類的7倍;奔跑時最快速度可達60km/h,是世界百米冠軍的1.5倍。由於全球氣溫的升高,北極的浮冰逐漸開始融化,北極熊昔日的家園已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在未來的不久很可能滅絕,需要人類的保護。

5.鱷魚

鱷魚(Crocodile)一種變溫動物,卵生動物。鱷魚是珍貴的爬行動物。除了現存的鱷魚,曾經在地球上出現過普魯斯鱷、帝鱷、恐鱷、巴里納斯鱷這樣的遠古巨型頂級掠食者。鱷魚顯然不是魚類,而是一種爬行動物,鱷魚之名,或是由於其像魚一樣在水中嬉戲,故而得名「鱷魚」。

鱷魚是迄今發現活著的最早和最原始的爬行動物之一。它出現於三疊紀至白堊紀的中生代(約兩億年前),性情兇猛的脊椎類爬行動物,它和恐龍是同時代的動物,屬肉食性動物。公認鱷魚的品種共23種。

中國國內馴養繁殖的鱷魚種類有:揚子鱷,暹羅鱷,灣鱷,尼羅鱷;其中國家允許經營利用的鱷魚種類有三種:暹羅鱷,灣鱷,尼羅鱷。其中暹羅鱷(又俗稱泰鱷)是在我國北方廣泛被人工馴養鱷魚。頒發鱷魚馴養繁殖證的單位為:國家林業局。

參考資料網路-鱷魚

網路-蝸牛

網路-蛇

網路-刺蝟

網路-北極熊

㈤ 哪些動物要冬眠

哺乳綱的冬眠動物有:嚙齒目的極地松鼠、栗鼠、歐洲睡鼠、金倉鼠,食肉目的熊,翼手目的蝙蝠,蝟形目的刺蝟。

非哺乳的冬眠動物有:兩棲綱的青蛙和爬行綱的蛇和烏龜,冬天也找不到節肢動物門中的如蠍子一類的物種。

1.栗鼠

栗鼠生活在在非洲馬達加斯加島東部的熱帶雨林或落葉林帶,當地以出產靈長目指猴屬(madacascariensis)聞名。

常棲於樹上,行 躍驕捷,食果實及鳥卵等物。

你可能只能在在晚上察覺它,因為它主要是夜行性動物。居住在樹冠上,通常在海拔700米以上地帶。 它是靈長目的一個危險的競爭類群。 栗鼠被古老馬達加斯加人的先驅大量捕殺,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它是危險種類。

2.金倉鼠

金倉鼠是一種倉鼠科,中倉鼠屬動物,大多是屬於多瓦夫類倉鼠和黃金鼠。黃金鼠(Syrian Hamster)原產於敘利亞、黎巴嫩、以色列,於1938年引入美國後才正式成為寵物。最常見的毛色以由臉頰到腹部為白色,背部為褐色的居多。最大的特點就是它們懂得把食物藏在嘴的兩邊,然後再從自己的「食物倉庫」中吐出來,非常有趣。倉鼠也因此得名。

3.熊

熊(英文名稱:Bears):是食肉目熊科動物的通稱,熊平時還算溫和,但是受到挑釁或遇到危險時,容易暴怒,打鬥起來非常兇猛。雖然一般人把熊看做是危險的動物,但在馬戲團或動物園中,卻是相當受人喜愛的。分布在北半球。在南半球,除了南美洲北部外,其他地方沒有它的蹤跡。熊科是個大家族,可分為4屬:懶熊屬、眼鏡熊屬、馬來熊屬、熊屬,8種。

4.烏龜

烏龜(Chincmys reevesii)隸屬於龜科、烏龜屬的一種。有時特指烏龜別稱金龜、草龜、泥龜和山龜等。在動物分類學上隸屬於爬行綱、龜鱉目、龜科,是常見的龜鱉目動物之一。是現存古老的爬行動物。特徵為身上長有非常堅固的甲殼,受襲擊時龜可以把頭、尾及四肢縮回龜殼內(除海龜和鱷龜)。

大多數龜均為肉食性,以蠕蟲、螺類、蝦及小魚等為食,亦食植物的莖葉。中國各地幾乎均有烏龜分布,但以長江中下游各省的產量較高。廣西,山東各地也都有出產,尤以桂東南、桂南等地數量較多。國外主要分布於日本、巴西和朝鮮。

5.蠍子

蠍子是動物界節肢動物門蛛形綱蠍目種類的統稱,蜘蛛亦同屬蛛形綱。它們典型的特徵包括瘦長的身體、螯、彎曲分段且帶有毒刺的尾巴(後腹部)。陸地上最早的的蠍子約出現於四億三千萬年前的希留利亞紀(志留紀)。註:任何蠍子都有毒,毒性大小不同。毒性最小的蠍子:八重山蠍(澳鏈尾蠍)Liocheles australasiae。

世界上的蠍子約有1700餘種,常用以入葯、泡酒的為東亞鉗蠍Mesobuthus martensii(Karsch),對風濕類疾病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亦稱馬氏正鉗蠍,屬蠍目的鉗蠍科(Buthidae)。東亞鉗蠍數量最多,分布最廣,遍布我國10餘省。其它入葯蠍:西藏琵蠍Scorpiops Tibetanus;其它泡酒蠍:條斑鉗蠍(蒙古正鉗蠍)Mesobuthus Eupeus。

(5)細長冬眠的動物有哪些擴展閱讀:

冬眠動物:

地球上可控制自己體溫的動物,稱為恆溫動物。可因環境溫度改變而調節體溫的動物,稱為變溫性動物,這些變溫動物在冬天寒冷時,體溫隨著下降,而活動也跟著停止,此時體內對能量的消耗也隨著減少,如此在不吃食物的狀態下也能維持生命。

「冬眠」的種類分為3種,第一種為蛇及蛙等兩棲爬蟲類的冬眠,其體溫與周圍環境配合,如環境溫度下降則體溫跟著下降而進入冬眠狀態,己無法進行調節。 第二種為松鼠等動物其體溫於平時保持恆溫性,在進行冬眠時,可將自己體溫下降到接近環境周圍之溫度,但為了避免體液在0℃以下結凍,其體溫維持在5℃上下。

第三種為熊類,熊在冬眠時其體溫只下降幾度,但能長時間不進食而呈睡眠狀態,在嚴謹的分類下應該是近於睡眠和冬眠之間。冬眠的哺乳類動物與人類身體構造上一定有什麼不一樣嗎?答案是否定的。兩者器官和組織沒有差異性,只不過是冬眠的哺乳動物能夠利用特殊因子來控制神經荷爾蒙系統調節器官的代謝狀態,如果能找到這種控制的遺傳因子,將來人類或其他動物進行冬眠也不無可能性。

在天氣溫暖的地區,動物的冬眠時間應該很短暫,尤其是動物園內屬於可冬眠性的動物在保溫及避寒的設施下於冬天還是能活動自如的。

參考資料網路-冬眠

㈥ 哪些動物是需要冬眠的

蛇、蛙、松鼠、熊、極地松鼠、栗鼠、歐洲睡鼠、金倉鼠、蝙蝠、刺蝟、烏龜等。

1、蛇是四肢退化的爬行動物的總稱,屬於爬行綱蛇目。正如所有爬行類一樣,蛇類全身布滿鱗片。所有蛇類都是肉食性動物。身體細長,四肢退化,無可活動的眼瞼,無耳孔,無四肢,無前肢帶,身體表面覆蓋有鱗。蛇類是變溫動物,體溫低於人類,又被稱為冷血動物,當環境溫度低於15℃時,蛇會進入冬眠狀態.

2、蛙類具突出的雙腿,無尾 後足強壯有蹼,適應於游泳和跳躍;皮膚光滑,潮濕。許多種類主要為水生,但有些種類陸棲,棲於洞穴內或樹上。許多種類的外形與典型的種類不同。如非洲樹蛙屬(Hyperolius)產於非洲,趾有吸盤,用以攀爬。樹蛙屬(Rhacophorus)的種類俗稱飛蛙,產於東方,樹棲;趾間有寬大的蹼,可藉以滑翔12~15公尺(40~50呎)。

3、熊(英文名稱:Bears):是食肉目熊科動物的通稱,熊平時還算溫和,但是受到挑釁或遇到危險時,容易暴怒,打鬥起來非常兇猛。雖然一般人把熊看做是危險的動物,但在馬戲團或動物園中,卻是相當受人喜愛的。分布在北半球。在南半球,除了南美洲北部外,其他地方沒有它的蹤跡。熊科是個大家族,可分為4屬:懶熊屬、眼鏡熊屬、馬來熊屬、熊屬,8種。

4、蝙蝠是翼手目動物,翼手目是動物中僅次於嚙齒目動物的第二大類群,是唯一一類演化出真正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現生物種類共有19科185屬961種,除極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島嶼外,分布遍於全世界,在熱帶和亞熱帶蝙蝠最多。大部分蝙蝠都是白天休息,夜間覓食。

5、刺蝟屬於異溫動物(Heterothermic),是蝟亞科(Erinaceinae)的一類蝟形目哺乳動物的統稱。它體肥矮、爪銳利、眼小、毛短,渾身布滿短而密的刺,體背和體側滿布棘刺,頭、尾和腹面被毛;嘴尖而長,尾短;前後足均具5趾,蹠行,少數種類前足4趾;齒36~44枚,均具尖銳齒尖。

冬眠是一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中一種極端的但被調節的體溫、代謝和其它生理活動的下降,作為對減少能量消耗的適應。

這種定義已不包括變溫有機體對環境溫度下降而發生被動反應時的季節性或晝夜的蟄伏。因而,真正的冬眠限於鳥類和哺乳類動物。冬眠的物種大致可分成兩類即主動式冬眠動物和被動式冬眠動物,後者如倉鼠,外部因素,包括光周期,食物和外界溫度對這種冬眠周期事件的定時起主要作用。

(6)細長冬眠的動物有哪些擴展閱讀

冬眠的誘發因素是些外在因素,如環境溫度的下降和秋季食物短缺。但一些專家認為,逐漸縮短的白晝是一種冬眠信號,它會導致一些內在因素的改變,如激素水平的變化和季節性變化的生物鍾的調節。生物鍾看來會影響動物的行為,如脂肪貯存和為冬眠作準備。

還有正待研究的關於冬眠地點高濃度二氧化碳的麻醉作用,可能也是冬眠的誘發因素。環境溫度的升高和代謝產物的積聚可能都是覺醒信號。冬眠動物在覺醒時慢慢升高自己的體溫。荷爾蒙會導致褐色脂肪組織的分解,為體溫初步升高提供能量。

當體溫到達15攝氏度時,肌肉會開始顫抖,進一步暖和身體。在有著重要器官的胸部和頭部溫度會比起其它身體部位更快的恢復。冬眠的長短隨動物而異。歐洲刺蝟3到4個月。冬眠鼠可睡上6到7個月。

但不能簡單認為,冬眠是一個長達數月不間斷的過程,相反,更常見的冬眠是間歇性的,長的休止狀態,低的新陳代謝中插有短暫的覺醒狀態。但動物不能經常回復到醒的狀態,因為每次醒來都是要耗能的,醒的次數太多會導致脂肪貯存過早耗盡,以致在來年春天的真正覺醒時無「脂」可用。

動物的冬眠受自然條件影響最大。外界刺激越多,內部本能的適應能力越強。

首先,外界溫度對動物冬眠有重要影響。當周圍環境溫度在5℃一10℃時,最宜引起冬眠。

其次,食物的缺乏是促成冬眠的因素。對於鳥類,一般只要限制食物或者是讓它飢餓,它就會立即進入昏睡狀態。

再次,光也是引起冬眠的重要外界條件。如果光線時間減少或昏暗時,動物便很快開始冬眠。

㈦ 冬眠的動物有哪些

冬眠動物的種類分為以下三種:

1、第一種為蛇及蛙等兩棲爬蟲類的冬眠,其體溫與周圍環境配合,如環境溫度下降則體溫跟著下降而進入冬眠狀態,己無法進行調節。

2、第二種為松鼠等動物其體溫於平時保持恆溫性,在進行冬眠時,可將自己體溫下降到接近環境周圍之溫度,但為了避免體液在0℃以下結凍,其體溫維持在5℃上下。

3、第三種為熊類,熊在冬眠時其體溫只下降幾度,但能長時間不進食而呈睡眠狀態,在嚴謹的分類下應該是近於睡眠和冬眠之間。

在天氣溫暖的地區,動物的冬眠時間應該很短暫,尤其是動物園內屬於可冬眠性的動物在保溫及避寒的設施下於冬天還是能活動自如的。

(7)細長冬眠的動物有哪些擴展閱讀:

冬眠行為:

在秋季冬眠動物機會尋找冬眠的地方:中空的樹乾和地穴等,並在裡面鋪上草、秸稈、葉子和毛等作墊。在這么一個布置好的棲身之處它們會成群的蜷縮著身子,耷拉著眼皮,以這種低耗能的形式度過冬天。

它們的體溫會降至1到9℃。所有身體機能會大幅下降。呼吸很弱,心跳變慢,對外界刺激的敏感性下降。如果用紅外線攝影機拍攝冬眠的蝙蝠,會看到蝙蝠的身體呈暗藍色。例如土撥鼠在冬眠狀態下,體溫會從39降至7℃。心跳從原來的每分鍾100下跌至2到3下。

呼吸頻率可以延至一小時一次。腸和肝的代謝產物會收集在腸的下部,並且在蘇醒的時候被排出。動物在冬眠時會停止進食,或者是在短暫的蘇醒狀態中進行攝食。冬眠動物靠的是它們自身的脂肪度日,特別是肩胛骨間棕色脂肪組織(IBAT)。

這種組織位於肩膀和頸部,是非常重要的能量來源,特別是在外界溫度升高動物從冬眠狀態中蘇醒過來的時候,這個過程長達數小時。蘇醒過程的後半段,動物通過身體顫抖,(屈肌和伸肌同時收縮,一種高放能動作)可將體溫提升到正常水平。溫度越高,動物呼吸得越快。

參考資料:

網路--冬眠

㈧ 什麼動物會冬眠

會冬眠的動物:黑熊、北極熊、烏龜、刺蝟、蛇

1、亞洲黑熊

亞洲黑熊是典型的林棲動物,北方的黑熊有冬眠習性,並在大樹的樹洞、岩洞和地洞、圓木或石下、河堤邊、暗溝和淺窪地建立巢穴。

秋天會大量進食,以准備冬眠會吃大量食物將脂肪儲存起來,整個冬季蟄伏洞中,不吃不動,處於半睡眠狀態,冬眠後會自動降低體溫、心率,以節省身體的新陳代謝。至翌年三、四月份出洞。

2、北極熊

一般說來北極熊在每年的3.5月非常活躍為了覓食輾轉奔波於浮冰區,過著水陸兩棲的生活。在嚴冬北極熊外出活動大大減少,幾乎可以長時間不吃東西,此時它們尋找避風的地方卧地而睡。呼吸頻率降低進入局部冬眠。

3、烏龜

烏龜是變溫動物,生活受環境氣溫的影響較大。11月至翌年3月,當氣溫在10℃以下時,烏龜靜卧於池底的淤泥中或卧於覆蓋有稻草的鬆土中,不食不動,進行冬眠,這時它的新陳代謝非常緩慢和微弱。

直到4月初,當氣溫上升至15℃以上時,烏龜才開始恢復活動並大量攝食 所以在冬眠期不需投餵食料,也不需換水,此時期的主要工作一是保溫,如在水池四周以及水池與圍牆之間的空地上覆蓋稻草;二是防止烏龜天敵的侵害。

4、刺蝟

刺蝟是異溫動物,因為它們不能穩定地調節自己的體溫,使其保持在同一水平,所以刺蝟在冬天時有冬眠現象。刺蝟除肚子外全身長有硬刺,當它遇到危險時會捲成一團變成有刺的球,它的形態和溫順的性格非常可愛,有些品種只比手掌略大,因而在澳大利亞有人將它當寵物來養。

刺蝟有非常長的鼻子,它的觸覺與嗅覺很發達。它最喜愛的食物是螞蟻與白蟻,當它嗅到地下的食物時,它會用爪挖出洞口,然後將它的長而粘的舌頭伸進洞內一轉,即獲得豐盛的一餐。

刺蝟住在灌木叢內,會游泳,怕熱。刺蝟在秋末開始冬眠,直到第二年春季,氣溫會暖到一定程度才醒來。刺蝟喜歡打呼嚕,和人相似。

5、蛇

蛇有冬眠的習性,到了冬天盤踞在洞中睡覺,一睡就是幾個月,不吃不喝,一動不動地保持體力。風和日麗的天氣,偶爾也會出來曬太陽,有時也會進食。待到春暖花開,蛇就醒了,開始外出覓食,而且脫掉原來的外衣。

閱讀全文

與細長冬眠的動物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4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4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