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種動物叫俗叫"地悶兒",叫聲象牛"悶兒----"聲音又高又長.極少有人見過.誰知道請回答.
其實就是大麻鳽
大麻鳽 拉丁名:Botaurus stellaris 英文名:Eurasian Bittern、Great Bittern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 (Linnaeus, 1758)
物種分類: 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今鳥亞綱-> ->今顎總目->鸛形目-> -> ->鷺科-> ->麻鳽屬->
分布范圍: 分布於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包括整個歐洲、北回歸線以北的非洲地區、阿拉伯半島以及喜馬拉雅山-橫斷山脈-岷山-秦嶺-淮河以北的亞洲地區。),非洲中南部地區(包括阿拉伯半島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歸線)以南的整個非洲大陸。),印度次大陸及中國的西南地區(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錫金、尼泊爾、巴基斯擔、斯里蘭卡、馬爾地夫以及中國西藏的東南部地區等。),中南半島和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包括緬甸、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以及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香港、海南島。)
全世界記錄2亞種,中國僅有指名亞種Botaurus stellaris stellaris (Linnaeus)。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北京、新疆為夏候鳥;山西、天津、甘肅、寧夏、山東、河南、江蘇、上海、安徽、浙江、江西、四川為旅鳥或冬候鳥;貴州、雲南、海南、香港、台灣為冬候鳥。
動物簡介: 別名:大水駱駝、蒲雞、水母雞(雲南)、大麻鷺(台灣)。
鑒別特徵:體型大;頭頂黑色;上體皮黃色,具不規則黑色斑;下體皮黃色,前頸和胸部具棕褐色縱紋。
形態:額、頭頂至後枕黑褐色,枕冠羽端淡皮黃色並具纖細黑色波形紋;後頸、肩、背黑色,羽緣皮黃色,形成粗著的色縱紋及黃相嵌的蟲蠹狀斑紋;其餘上體部分和尾上覆羽、尾羽皮黃色,具有色波浪狀斑紋和黑斑;飛羽淡紅棕色,具有顯著的波浪狀黑色橫斑和大的黑色端斑;小翼羽、初級覆羽淡紅棕色,滿布黑褐色橫斑、波紋和點狀雜斑;眉紋、耳羽和頸側皮黃色;顎紋粗著,褐色;頦、喉淡棕白色、中央喉紋棕栗色;胸、腹皮黃色,前胸中央具棕栗色粗著縱紋;兩脅和腋羽皮黃白色,具褐色橫斑;肛周和尾下覆羽乳白色,具淡褐色縱紋。
虹膜黃色;眼先裸露皮膚黃綠色;嘴峰暗褐色;跗跖和趾黃綠色。
生態生物學:棲息於水域附近沼澤草叢、蘆葦叢中,白天隱藏於蒲草葦叢中,黃錯或晚間活動。取食魚、蝦、蛙、蟹、螺、水生昆蟲等。營巢於蘆葦或草叢中,巢呈盤狀,由草莖和草葉構成,大小為50~90cm,高30~50cm。每窩產卵4~6枚或3~7枚(蔡其侃,1987)。卵橄欖褐色,卵圓形,大小為52(48~58)mm×38(36~41)mm。孵化期25~26天,育雛期45~60天。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大麻鳽的種群數量較為豐富,60年代初到70年代在長白山山腳丘陵地帶的河邊沼澤是常見的,但近來很難見到,原因是農田開發和環境破壞,在中國其他地方種群數量亦明顯下降。據國際水禽研究局組織的亞洲隆冬水鳥調查,1990年中國有893隻,1992年230隻,種群數量明顯下降。在整個亞洲,1990年東亞893隻,東南亞14隻,南亞83隻,西南亞1隻。總計991隻;1992年西亞8隻,南亞11隻,東亞233隻,東南亞6隻,總計258隻。
我小時候在鄉下也常聽見,不過這些年一次也沒聽到過,看來這種鳥快絕跡了。
2. 這種生活在水田裡的黑色甲蟲叫什麼名字啊
水田裡的黑色甲蟲叫龍虱
龍虱又稱水龜子,為龍虱科各大小種屬的統稱,隸屬於昆蟲綱鞘翅目肉食亞目龍虱科,是新興食用的珍貴水生昆蟲,生活在田野、水溝、小溪等水體中。它在水能游,出水能飛,並有很強的趨光性。成年龍虱體型橢圓,長約3厘米左右。龍虱個體大小不一,呈流線體,以肉食性為主,也兼食植物性等,尤其善於捕捉水中的小魚蝦和水生昆蟲為食。
亦稱潛水甲蟲(diving beetle)或真水生甲蟲(true water beetle)。 鞘翅目(Coleoptera)龍虱科(Dytiscidae)肉食性、水生甲蟲,4,000多種,捕食的生物從昆蟲到比自身大的魚都有。龍虱成蟲呈長卵流線形,扁平,光滑,背面拱起,後足扁平剛毛發達。觸角為絲狀,共11節,下顎的觸須較短。常見個體大小為10至20毫米,部分物種身長可達35毫米以上 。龍虱的成蟲和幼蟲均以肉食性為主,喜食水中昆蟲、孑孓、小魚、蝌蚪等,部分亦屬植食性和腐食性。成蟲具有很強的趨光性。當它們見到燈光時便飛向高空,趨向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