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多足動物是什麼有哪些是多足動物
1.就是有很多腳的動物。2.蛛形綱、甲殼綱、唇足綱、綜合綱、昆蟲綱和重足綱。其中的重足綱與唇足綱合稱為多足綱,常見的有蜈蚣、錢串子、馬陸等。
2. 像蜈蚣的多足蟲子有哪些
像蜈蚣一樣的蟲子叫蚰蜒,俗稱「錢串子」「千足蟲」,有的地方稱「香油蟲」,古時稱「草鞋蟲」。現今的蚰蜒節肢動物門多足綱唇足亞綱蚰蜒目蚰蜒科。與蚰蜒血緣關系較近的是同屬於唇足綱的蜈蚣和馬陸。蚰蜒呈黃灰色,有15對步足,棲息於人類的房屋或潮濕的枯木附近,具有較強的環境適應性。
馬陸屬於無脊椎動物,倍足綱,暗褐色,背面兩側和步肢赤黃色。頭部有觸角1對,大顎1對,小顎1對。眼為聚眼。軀千近20節,第1節與頭部癒合,第2~4節各有1對步足和1對氣孔,自第5節開始,各有2對步足和2對氣孔。一般在第5、7、9、10、12、13、15~19節兩側各有臭腺孔1對。從發生看,成倍的步足和氣孔,是由於2個體節癒合的結果。晝伏夜出,多棲息潮濕耕地、或枯枝落葉堆、瓦礫、石堆下,行動緩慢,常成群遊行。生殖孔1對,在第2對足基部。植食性,多食腐殖質,有時也損害農作物。當受驚動時,身體常捲曲成盤狀。
3. 什麼是多足綱動物
多足綱,顧名思義,就是擁有很多對足的節肢動物。多足綱的動物大多每一節上都有一對足,多足綱大多生活在陸地。
蜈蚣
蜈蚣又叫「百足」。有幾種蜈蚣甚至有更多的腿——最高紀錄是177對,但大部分蜈蚣都沒有這么多。幼蜈蚣最初沒有很多的腿,身體長大後,它們便會長出更多條腿來。蜈蚣的身體由若干類似的部分組成,稱為環節,每個體節有一對腿。它們的身體頗為扁平,所以能擠過狹窄的地方。蜈蚣喜歡棲息在陰暗漫漫的地方,它們常常爬行得很快,追蹤昆蟲、昆蟲的幼蟲或蠕蟲,它們利用毒爪制服獵物。有些熱帶蜈蚣如果被抓著,會狠狠地咬人,將人的皮膚咬破而引起劇痛,但大部分蜈蚣對人類是完全無害的。
鼠婦
鼠婦是一種肢小的節肢動物,身體比多數親緣動物短小。它們最多的有19對足,在遇到危險時,能像潮蟲那樣將身體蜷成一團。鼠婦生活在落葉中間,有助於枯葉分解,使土壤的營養得以循環,對環境改善有益。
馬陸
馬陸又叫「千足蟲」,體長為2~280毫米,呈圓筒狀。它們身體的每隔五節都長有兩對腳,體節多達200節,所以它們的腳多達400隻。靠這些腳的移動,它們能在泥土裡鑽行。馬陸的口特別適合挖掘和咀嚼植物。大多數馬陸靠腐爛的植物為生,還有一些則啃食莊稼,給農業帶來危害。
有毒的球丸
有些千足早長著多達300條的腿,當它們要強行通過泥土或落葉堆時,這么多腿就會給它很大的推力。雖然有些是食肉動物,但它們主要以植物為食,大多數千足蟲行動緩慢,有著特殊的抗敵自衛手段。有的從它們節肢上的腺體中產生出毒素如氰化物和苯醌,而另一些能蜷繞成很緊的球丸,呈現在潛在敵人面前的就成了帶著很厚的角質層的甲殼球丸。
4. 節肢動物多足綱的特點是什麼都有哪些代表動物
體扁平,每體節有1對步足,分石蜈蚣、蜈蚣和地蜈蚣三類,約有2 多足綱
800種。石蜈蚣類軀干有18個體節,步足15對;蜈蚣類為15~27體節,步足21~23對;地蜈蚣類體節多,變化大,步足31~170對。蜈蚣軀幹部第1對附肢特別強大,形成顎足,末節成為毒爪,顎足內有毒腺。蜈蚣肉食性,以毒爪刺入捕獲物體內,注入毒素使之麻痹,再咬破體壁,攝食體內組織器官等柔軟部分。少棘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lilans),為習見種類,一般長100毫米,最大可達150毫米,背側深綠,有光澤,頭及第1體節背板紅色。生活在潮濕陰暗處。整體干制,可入葯。蚰蜒(Thereuonema),步足15對,細而長,易脫落,俗稱「錢串兒」,室內有時發現。
馬陸
體圓柱狀,軀幹部體節少的10餘節,多的可達100多節。第1體節無足, 多足綱
第2~4體節各具1對步足,其餘體節各具2對步足,因此屬倍足類。從胚胎發育上觀察,每一體節實由2個體節癒合而成。習見種如巨馬陸(Prospirobo-lus),體粗大,頭平滑,軀幹部黑褐色。生活在潮濕山林間,運動緩慢。山蛩蟲(Orthomorpha),體帶狀,黑褐色,17~20體節,觸之能曲捲成球。生活在潮濕草叢間或石塊下。多足綱(Myriapoda)是節肢動物門的綜合類、寡足類、倍足類(以上為前門類)和唇足類(後門類)的總稱。以陸生(有氣管)、多足這種俗稱而命名。不是系統性的分類。與此相反,昆蟲由於僅有3對步足,所以稱為六足綱(He-xapoda)。唇足類(蜈蚣類)和寡足類(類)合稱為Homopoda。 本綱動物大多數身體細長,體長2~280毫米。體形多樣:圓筒形、帶狀、球形。體節從11節至幾十節不等,可分頭、胸、腹 3部分。觸角一對,7~8節,末節較短小,頂端有4個感覺圓椎體,少數種類的圓椎體數目更多。口器由一對大顎和一片狀的顎唇部組成。顎唇部是大顎後另一對口器的附肢左右癒合而成,並遮蓋了口腔下面。胸部4節,第1節(即頸節)無附肢,第2~4節各具步足一對。成體腹部的體節很多,除尾端1或2節都無步足外,每節各具步足2對。腹部占蟲體的大部分、體節基本相似是本綱動物的特點。雄性的1或 2對步足轉化成生殖肢。氣管系統和血管系統完善。氣孔位於足基節的前方側板上,生殖器官開口於第3體節,即第2對步足的後面。 雌雄異體,交配時,雄性以生殖肢轉移精子。雌性產卵數量多少 體長形,分頭和軀干二部,一般背腹扁平。頭部有1對觸角,多對單眼。口器由1對大顎及1~2對小顎組成。軀幹部由許多體節組成,每節有1~2對前足。用氣管呼吸,排泄為馬氏管。多足類為陸生動物,棲息隱蔽,已知10000多種,常見的包括蜈蚣、馬陸等。
編輯本段生態分布
多足綱動物行動緩慢,性喜陰暗潮濕,常棲息於樹皮、落葉、石頭或苔 多足綱
蘚下面洞穴中常見。多以腐爛的植物,黴菌和其他真菌為食。居住在洞穴中的種類也有以動物屍體為食的若干種類因吃植物新生的嫩芽、嫩根而成為農業的害蟲。 具有臭腺的多足綱在處於危險的時候,由臭腺孔放出分泌物以驅逐敵害;無臭腺的蟠形類把身體捲曲成球形,以堅固的背板抗拒敵害的攻擊。當生存條件不適宜時,多足類常成群遷徙。 中國常見的大型多足綱動物多屬於異蛩類和山蛩類,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地區。在長江以北,除幾種山蛩外,個體較小的帶馬陸類較多。另外,在中國福建、廣東、廣西等亞熱帶地區還發現圓馬陸類。不等,少則1、2個,多至數百個結成卵團。卵粒經2~4周變成第1期幼蟲;剛破卵的幼蟲一般具有3對步足。幼蟲在繼續生長發育中隨著蛻皮次數的增加而增加體節和步足數,直至成體。 多足綱包括2亞綱2總目7個目: 觸顎亞綱 體長不過幾毫米,體壁柔軟,不含鈣質,全身具有 多足綱
各種式樣的剛毛,因而俗稱毛馬陸(圖a)。全體由頭部和11~13個體節組成,具有13~17對步足。 唇顎亞綱 體壁堅硬,含有鈣質。雄性具有特化為生殖肢的步足,根據其位置分為後雄總目和前雄總目。 ①後雄總目,生殖肢位於身體末端,與雌性交尾時只起扶助作用。包括:蟠馬陸目(圖b)和蛞形目(圖c)。 ②前雄總目,生殖肢位於第7體節。包括:績馬陸目、帶馬陸目、姬馬陸目和畸顎目。 多足綱
5. 多足綱的代表動物
體圓柱狀,軀幹部體節少的10餘節,多的可達100多節。第1體節無足,第2~4體節各具1對步足,其餘體節各具2對步足,因此屬倍足類。從胚胎發育上觀察,每一體節實由2個體節癒合而成。習見種如巨馬陸(Prospirobo-lus),體粗大,頭平滑,軀幹部黑褐色。生活在潮濕山林間,運動緩慢。山蛩蟲(Orthomorpha),體帶狀,黑褐色,17~20體節,觸之能曲捲成球。生活在潮濕草叢間或石塊下。
6. 「馬陸」是什麼動物
馬陸,也叫「千足蟲」,身子最長可達30多厘米。整個身子黝黑發亮,有的還有紅色條紋,被觸碰後,身體會扭轉成螺旋形。雖然被叫做「千足蟲",但他其實並沒有1000條腿,而是不到200對。別看他模樣嚇人,但它無毒顎,不會蜇人。千足蟲體上有臭腺,能分泌一種有毒臭液,氣味難聞,使的家禽和魚鳥類都不敢啄它。要是你用手來觸摸他,那你的手就會被他的分泌出的毒素進攻,嚴重的可能會出現皮疹、瘙癢的症狀。
7. 多足類有哪些動物
多足綱的重要類群有,蚰蜒目,蜈蚣目,倍足目
約10500種,代表動物:蜈蚣、蚰蜒、馬陸。
8. 多足綱的生物有哪些
蜈蚣 體扁平,每體節有1對步足,分石蜈蚣、蜈蚣和地蜈蚣三類,約有2800種。石蜈蚣類軀干有18個體節,步足15對;蜈蚣類為15~27體節,步足21~23對;地蜈蚣類體節多,變化大,步足31~170對。蜈蚣軀幹部第1對附肢特別強大,形成顎足,末節成為毒爪,顎足內有毒腺。蜈蚣肉食性,以毒爪刺入捕獲物體內,注入毒素使之麻痹,再咬破體壁,攝食體內組織器官等柔軟部分。少棘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lilans),為習見種類,一般長100毫米,最大可達150毫米,背側深綠,有光澤,頭及第1體節背板紅色。生活在潮濕陰暗處。整體干制,可入葯。蚰蜒(Thereuonema),步足15對,細而長,易脫落,俗稱「錢串兒」,室內有時發現。 馬陸 體圓柱狀,軀幹部體節少的10餘節,多的可達100多節。第1體節無足,第2~4體節各具1對步足,其餘體節各具2對步足,因此屬倍足類。從胚胎發育上觀察,每一體節實由2個體節癒合而成。習見種如巨馬陸(Prospirobo-lus),體粗大,頭平滑,軀幹部黑褐色。生活在潮濕山林間,運動緩慢。山蛩蟲(Orthomorpha),體帶狀,黑褐色,17~20體節,觸之能曲捲成球。生活在潮濕草叢間或石塊下。
9. 多足綱類都有哪些動物
多足綱,顧名思義,就是擁有很多對足的節肢動物。多足綱的動物大多每一節上都有一對足,多足綱大多生活在陸地。
蜈蚣
蜈蚣又叫「百足」。有幾種蜈蚣甚至有更多的腿——最高紀錄是177對,但大部分蜈蚣都沒有這么多。幼蜈蚣最初沒有很多的腿,身體長大後,它們便會長出更多條腿來。蜈蚣的身體由若干類似的部分組成,稱為環節,每個體節有一對腿。它們的身體頗為扁平,所以能擠過狹窄的地方。蜈蚣喜歡棲息在陰暗漫漫的地方,它們常常爬行得很快,追蹤昆蟲、昆蟲的幼蟲或蠕蟲,它們利用毒爪制服獵物。有些熱帶蜈蚣如果被抓著,會狠狠地咬人,將人的皮膚咬破而引起劇痛,但大部分蜈蚣對人類是完全無害的。
鼠婦
鼠婦是一種肢小的節肢動物,身體比多數親緣動物短小。它們最多的有19對足,在遇到危險時,能像潮蟲那樣將身體蜷成一團。鼠婦生活在落葉中間,有助於枯葉分解,使土壤的營養得以循環,對環境改善有益。
馬陸
馬陸又叫「千足蟲」,體長為2~280毫米,呈圓筒狀。它們身體的每隔五節都長有兩對腳,體節多達200節,所以它們的腳多達400隻。靠這些腳的移動,它們能在泥土裡鑽行。馬陸的口特別適合挖掘和咀嚼植物。大多數馬陸靠腐爛的植物為生,還有一些則啃食莊稼,給農業帶來危害。
10. 有很多腳的動物有哪些呢
馬陸 馬陸(millipede),也叫千足蟲。馬陸隸屬節肢動物門多足綱倍足亞綱。國內各地均有發生,除草坪外受害植物還包括仙客來、瓜葉菊、洋蘭、鐵線蕨、海棠、吊鍾海棠、文竹等一些花卉植物。 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倍足綱(Diplopoda)動物。世界性分布。倍足綱與其他數綱動物常合稱多足類。馬陸約10,000種,生活於腐敗植物上並以其為食,有的也為害植物,少數為掠食性或食腐肉。特徵為體節兩兩癒合(雙體節),除頭節無足,頭節後的3個體節每節有足一對外,其他體節每節有足2對,足的總數可多至200對。除頭4節外,每對雙體節含2對內部器官︰2對神經節及2對心動脈。頭節含觸角、單眼及大、小齶各一對。體節數各異,從11節至100多節,體長2�6�5280公釐(0.08�6�511吋)。除一個目外,所有馬陸有鈣質背板。自衛時馬陸並不咬噬,多將身體蜷曲,頭卷在裡面,外骨骼在外側。許多種可具側腺,用分泌一種刺激性的毒液或毒氣以防禦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