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氂牛如何適應高原獨特的環境
1、氂牛體形防寒保暖,體軀緊湊,頸短耳小,皮厚表面積小;汗腺機能極不發達,被毛長度、細度不等且隨季節變化,體側及下部裙毛密而長,可禦寒防濕,適宜寒冷氣候。
2、氂牛胸廓大,心胸發達,氣管粗短,紅細胞大,血紅蛋白含量高,呼吸、脈搏快,適應高原缺氧環境。
3、氂牛容易調教;抗病力強、抗逆性強、合群性強、食性廣、耐飢渴、耐粗放。
4、氂牛具有耐苦、耐寒、耐飢、耐渴的本領,對高山草原環境條件有很強的適應性,所以很多野生有蹄類和家畜難以利用和到達的灌木林地、高山草場,它卻能登臨受用。
(1)高原動物如何適應環境擴展閱讀
營養價值:
1、氂牛肉富含蛋白質和氨基酸,以及胡蘿卜素、鈣、磷等微量元素,脂肪含量特別低,熱量特別高,對增強人體抗病力、細胞活力和器官功能均有顯著作用。
2、氂牛肉極高的營養價值是其他牛肉所無法比擬的,《呂氏春秋》載「肉之美者,氂象之肉」,在港澳和西歐市場上,氂牛肉被譽為「肉牛之冠」。氂牛肉以富含蛋白質和低脂肪而名列肉類前茅,是國際市場上稀少的高級肉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氂牛
2. 陸生動物適應高海拔低氧環境的策略有哪些
高海拔低氧環境的策略:輕微反應建議通過自我調節來適應它,嚴重的可以看醫生。出現高原反應後,應多休息,少活動,堅持進食,可服用一些緩解高原反應的葯品。
嚴重的高原反應,比如出現:浮腫、肺水腫、重感冒等症狀,建議一定到醫院輸液、吸氧等治療,並盡快離開高原,一般高原反應一進飛機或一到平原便消失的無影無蹤,並且無任何後遺症。
進入高原之前的准備:
進入高原前,可向有高原生活經歷的人咨詢注意事項,做到心中有數,避免無謂緊張。進入高原之前,禁止煙酒,防止上呼吸道感染。避免過於勞累,要養精蓄銳充分休息好。
適當服西洋參等,以增強機體的抗缺氧能力。如有呼吸道感染,應治癒後再進入高原。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克服和戰勝高原反應的靈丹妙葯。
保持豁達樂觀的情緒,樹立堅強的自信心,能夠減弱高原反應帶的身體不適。反之,憂心忡忡、思慮過度,稍有不適便高原緊張的慶,反而會加大腦組織的耗氧量,從而使身體不適加劇,使自愈時間延長。
如果你從未進過高原,在進入高原之前,一定要進行嚴格的體格檢查。嚴重貧血或高血壓病人,切勿肓目進入高原。
進入高原途中注意事項:
應盡可能預備氧氣和防治急性高原病的葯物,如硝苯吡啶(又名心痛定)、氨茶鹼等,也需備有防治感冒的葯物、抗菌素和維生素類葯物等,以防萬一。
由於高原氣候寒冷,晝夜溫差大,要注意准備足夠的禦寒衣服,以防受涼感冒。寒冷和呼吸道感染都有可能促發急性高原病。
在進入高原的途中若出現比較嚴重的高山反應症狀,應立即處理,及時服用氨茶鹼或舌下含服硝苯吡啶20毫克。嚴重時應吸氧。
若出現嚴重的胸悶、劇烈咳嗽、呼吸困難、咳粉紅色泡沫痰,或反應遲鈍、神志淡漠、甚至昏迷,除作上述處理外,應盡快到附近醫院進行搶救,或盡快轉往海拔較低的地區,以便治療恢復。
由於乘車進入高原所需時間工,途中住宿條件差,體力消耗大,因此除要准備以上各種物品外,還應該准備水或飲料以及可口易消化的食物,以便及時補充機體必需的水和熱量。
到達高原後注意的事項:
剛到高原,每個人都會感到不同程度的氣短、胸悶、呼吸困難等缺氧症狀。但這並不說明你不適應高原,如果能夠正確地保護自己,2-4天後,一般都可使上述症狀好轉或消失。
如果是坐飛機上高原,一般高山反應的症狀會在12-14小時左右產生。所以,剛剛到高原的時候一定不要劇烈運力,而要立刻卧床休息。否則,一旦感覺到反應就需要更多的時間來適應了。
人們常常用唾吸氧來緩解除胸悶不適。當然,吸氧能暫時解除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症狀,但停止吸氧後症狀又會重新出現,延緩了適應高原的時間。
假若你上述症狀不很嚴重的話,建議最好不要吸氧,這樣可以使你更快適應高原環境。輕微的高原反應,會不治自愈,不要動輒吸氧,以免形成依賴性。
進藏後要多吃碳水化合物、易消化的食品;多喝水,使體內保持充分的水分;晚餐不宜過飽。最好不要飲酒和吸煙。要多食水果、蔬菜等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注意避免過度疲勞,飲食起居有規律。初到高原的前幾天,不要頻頻洗浴,以免受涼引起感冒。感冒常常是急性高原肺水腫的主要誘因(在缺氧狀態下不易痊癒)。
在藏期間,旅遊活動不宜過於頻繁,身體負荷不宜過重。初到高原的時候,不可急速行走,更不能跑步,也不能做體力勞動。一周後,才可逐漸增加一定的活動量。
必須注意,如果進入高原後,反應的症狀愈來愈重,特別是靜息時也十分明顯,應該立即吸氧,並到醫院就診。
極少出現的高原肺水腫和高原腦水腫的病人須大量吸氧,並在葯物治療的同時,迅速轉送海拔低的地區。
常年堅持體育鍛煉而身體素質較好者,高原反應甚微,且能很快自愈,但也不可因此大意而逞強.尤其是進入到新的海拔高度前,要有一兩天的漸進適應性鍛煉。
在沒有適應和准備的情況下,不要驟然進入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區,以防突發不測。
總之,無論男女老幼、體強體弱,保持健康、樂觀的心態至關重要,只要你能遵循上述幾點,就會在進藏後很快驅除高原反應的困擾,乘興而來,盡興而歸。
3. 為什麼藏獒可以適應高原的嚴酷環境,是和其他動物雜交了嗎
藏獒可以適應高原的環境,確實是因為和某一未知的物種雜交,還有一種原因是因為他長期生活在高原的環境中,身體形成了適應。
比如說西伯利亞的的犬種和狼的外貌有極高的相似度,但是他們的性格不同,因為西伯利亞的全總是長期經過人訓練的,已經成為了雪橇犬,能夠幫助人們生存和工作,這兩種動物雖然外面看起來一樣,性格也是不同的,狼是特立獨行的,而狗在長期的馴養中也養成了依賴主人的習慣。
4. 高原上的動物進化都是通過什麼機制來適應高原缺氧的環境
長期居住在高原地區,雖然氧氣稀薄,但那裡的人照樣聰明,因為長期居住在高原地區身體會發生適應性變化,如血液中紅血球含量增加攜氧量也隨之增加,不會出現大腦缺氧,人的思維速度變慢的情況。這是我曾在高原工作二十年的親身體會。
5. 生物是如何適應環境的
生物與地理環境的關系是一個辯證統一的關系。一方面,生物既是地理環境的產物,但又必須依賴、適應環境而生存和發展;另一方面,生物又是地理環境的創造者和改造者。
1.植物分布與環境的關系
①環境對植物的影響
A、光照→喜光植物,喜陰植物。如:分布在草原和荒漠中的大多數植物,生長於森林採伐跡地上的喬木和灌叢,人工栽植的農作物和果樹等,都屬於喜光植物,典型的樹種如油松、落葉松、側柏、洋槐、泡桐、桉樹等。喜陰植物大多生長在林下、背陽或蔭蔽的地方。
B、赤道→兩極:各種不同的植被帶,熱帶雨林帶-熱帶草原帶-熱帶季雨林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溫帶草原帶-亞寒帶針葉林帶-寒帶草原帶。
C、沿海→內地:森林—草原—荒漠
D、山麓→山頂:垂直分布的植被帶,如乞力馬扎羅山垂直自然帶。即「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這是植物對溫度的適應。
②植物對環境的指示作用
如:水生植物——蓮(荷花)的生長環境。由於在生長過程中有充足的水源,所以它長得葉大柔嫩,但根扎的很淺;而駱駝刺生活在沙漠地區,屬旱生植物。由於沙漠中缺水,所以駱駝刺的葉子變成細刺,並且根扎的很深,有的深達十幾米,根系十分發達。這反映的是植物個體對環境的適應性,或者說,植物對環境具有指示作用。
A、植物對氣候及當地農時、農事具有指示作用。如「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穀雨前後,種瓜種豆」「三月三,脫了冬衣換夏衫」「處暑(莊稼)不露頭,割上喂老牛」「寒露霜降,有衣服穿上」等。
再如亞熱帶樹種-青岡櫟:當樹葉變紅時,該地區在一兩天內會下大雨,雨過天晴後,樹葉又呈深綠色。
"旗"形樹指示風向:北半球,單獨生長的樹木的枝葉向南一方特別繁茂,而向北一方較為稀疏;葉片上的葉脈是南方粗,北方細;樹木的年輪也是南稀北密。
B、植物對乾旱區尋找水源具有指示作用,如沙漠中的駱駝刺。在乾旱沙漠區,有植物的地方必定有水(地下水或內陸河)。
C、植物對環境污染也具有指示作用。在工廠周圍,特別是污染比較嚴重的工業區,植物明顯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如玉米葉、果樹、蔬菜等。
2、動物與環境的關系
動物有以下的身體特徵來適應環境:寒冷地方居住的會長出厚厚的毛皮 ,以防熱量散失; 與環境相似的顏色,即保護色,如變色龍;裝成與棲息環境相似的形態,或模仿另一種昆蟲,即擬態,如枯葉蝶;以鮮艷的顏色來警示其他動物,即警戒色,如鮮艷的蘑菇是有毒的。動物有以下的方法來捕捉獵物:獵豹以快速捕捉獵物;海葵的觸須能分泌化學物質刺傷游經的魚,這是它獵食和自保的方法。
3、生物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
①根本作用:植物光合作用。植物從環境中吸取水分、養分,在太陽的光合作用下,合成有機物(長成果實),被各級動物食用,同時,植物的秸稈、動物死後被微生物分解(腐爛過程就是被微生物分解的過程),最後又回到環境中,供植物重新利用。這樣一個過程,就是生物循環。生物循環可以促使自然界的物質和化學元素不斷遷移運動,能量不斷地流動、轉化,從而把地理環境中有機界和無機界聯系起來。
②改變原始大氣成分
③參與水循環,改變陸地水成分
④影響岩石形成和風化
⑤綠色植物的環境效益(凈化空氣;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保護農田;吸煙除塵,過濾空氣;降低雜訊;美化環境等)
6. 青藏高原的動物如何適應高原環境的
藏羚羊: 藏羚羊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動物,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已將藏羚羊列入嚴禁貿易物種附錄I的名錄。藏羚羊是青藏高原最可愛、最美麗的動物之一。 藏羚羊的交配和產羔形式獨具特色,每年的11月底到12月初,各個地區的藏羚羊全部集中在固定的交配場所,在一些交配場所匯集幾千隻藏羚羊,此時的大小交配場所完全成了藏羚羊的海洋 。 每年的6、7月份是藏羚羊的產羔季節,成群的藏羚從羌塘的南部地區遷徙到北部無人區產羔。遷徙路途超過300公里 ,到7月下旬開始返回到羌塘南部和北部地區。至於遷徙的原因,眾說紛紜,例如,躲避天敵對羊羔的襲擊,尋找更豐富的食物,減輕寄生蟲的干擾,早期習性的殘留等等。然而,我們還無法確切的回答這個問題。 另外,不是所有的藏羚羊都有遷徙產羔的習性,生活在羌塘南部(巴林、文布等地)的部分藏羚羊或就地產羔,或往南遷徙很短的距離。根據1989年的估算 ,藏羚羊的種群數量只有五萬只,到1998年時藏羚羊的數量增加到了7.5萬只左右 ,到2004年這個數字已經達到了或超過10萬 。 野氂牛: 野氂牛的分布區域相對較小,只有在羌塘的北部和中部能發現野氂牛。 野氂牛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的體格最健壯的哺乳動物,也是性情最兇猛的食草動物。野氂牛的體重可達1200多公斤,毛色分為褐黑色和金黃色,金黃色被稱之為金絲野氂牛。最近考察者和當地牧民發現了白色野氂牛,當然,白色野氂牛的數量很少。 成年公牛多數以單個活動,而母牛和未成年牛成群活動。成群活動能夠應付狼、雪豹等食肉動物的攻擊。對於成年公牛來說,在羌塘幾乎沒有什麼動物能夠對他們造成威脅,當然,偶爾他們需要接受雪豹的挑戰。 每年的10、11月份是野氂牛的發情配種季節,這時所有成年公牛靠近母群,但是為了獲得對母群的統治地位,公牛必須通過激烈的爭斗,只有取勝,才能獲得交配權。失利者繼續尋找母群,爭取交配機會 。許多公牛最終得不到野母牛時,混進家母氂牛群中,頂死家養種牛,虜走家母牛。 上世紀80年代末,野氂牛的數量只有7千多 ,但自90年代以來由於自然保護區的建立和加大對盜獵分子的打擊,野氂牛的數量不斷增加,到90年代末時野氂牛的種群數量超過萬頭,夏勒 認為野氂牛的總數約在一萬二到三左右,如今,這個數字至少在一萬五以上 ,當然,這只是一個粗略的估計,目前還沒有確切的科學數據。夏勒還說「在狩獵受到禁止之後,野氂牛從北部移向南部,重新回到它們的活動區域。由此可見,野生動物的現狀與10年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觀」 。 西藏野驢 西藏野驢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已將西藏野驢列為嚴禁貿易物種附錄II的名錄中。 藏野驢的分布比較廣。近期由於減少了人類對他們的干擾和傷害,大批藏野驢生活在牧場周圍,有些地方時常看到野驢混在家畜當中。藏野驢常以結群活動,驢群大小從幾頭到幾百頭不等,偶爾也發現單獨活動的野驢。西藏野驢善於奔跑,經常在路邊與汽車賽跑,它們的時速超過70公里。 每年的7、8月份是野驢發情交配的季節,公驢為了爭奪配偶,必須通過一翻搏殺和撕咬。每年的7月份產仔,每胎產1仔 。野驢的主要天敵包括狼、雪豹和猞猁。由於保護措施得當,野驢的種群數量逐年增加,僅在羌塘就有近6萬頭。根據劉務林等人 的估計,1989年時西藏野驢的數量約在5.6萬頭左右,1998年的總數接近8萬頭 。另外,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的調查統計,在阿里改則縣察布鄉北部和尼瑪縣西北部的局部地區有數量龐大的野驢群,有些群體的數量達到500頭以上。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西藏野驢現在的數量遠遠超出這個數字,並且達到了10萬頭。 雪豹: 雪豹的體形與豹比較相似,但毛色、花紋、尾巴的形狀等都與豹不同。雪豹是中亞高原上的特產,羌塘是雪豹的最大棲息地。目前全球野外種群大概在3,500 到7,000隻左右,另外,約有600 到700隻飼養在各國的動物園中 。我國是雪豹的主要棲息地國,也是種群數量最多的國家,當前的估算是2000 到5000隻左右 ,其中大部分分布在羌塘為主的青藏高原。 藏原羚: 藏原羚是最容易見到,也最容易接近的野生動物。藏原羚在羌塘全境都有分布,只要進入保護區,就能見到它們的蹤影。它們結小群活動,有時也會單獨活動者。在羌塘保護區以及保護區周圍,常常發現小群的藏原羚幾乎與羊群和牛群一同覓食,它們對牧民和行使的車輛不太畏懼。當然,這跟保護力度和人為干擾有一定的關系。由於天敵的減少以及禁止打獵,藏原羚的種群數量增加了不少。根據夏勒的判斷,10年前在羌塘保護區內的種群數量只有兩萬只左右 ,目前羌塘的藏原羚已經超過10萬只,而保護區內數量約有5萬左右 。 鳥類: 羌塘也是眾多高原鳥類的棲息地。這里有棕頭鷗、斑頭雁、赤麻鴨、黑頸鶴、高山禿鷲、獵隼、藏雪雞、西藏毛腿沙雞等,其中黑頸鶴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羌塘的濕地成了黑頸鶴的最大棲息地和繁殖地,幾千隻黑頸鶴從藏南河谷地帶來到海拔4000米以上的羌塘中部、南部和西部地帶。雖然它們在藏南河谷地區結成大群活動,而在羌塘它們一般成雙結對活動,因為在這里它們要築巢、繁殖後代。幼鳥的存活率比較低,能夠存活的幼鳥同成年鶴到藏南河谷地帶過冬。據初步考察,黑頸鶴的數量有所增加,總數在4000隻左右 。
7. 動植物是如何適應草原的干濕環境的
地形一般為平原,也有山地,高原;地勢較為平坦;是半濕潤半乾旱區,降水少;河流短小,有的斷流;植物為灌木草叢,動物為內陸動物,如狼,馬,氂牛
8. 青藏的民族和動物如何適應高原山地氣候
藏族人為了適應高原山地氣候
他們的飲食長期為高蛋白,高脂肪
比如青稞和糍粑是高熱量的食物
然後呢他們的藏族服飾也是非常適合當地的氣候
高原的動物為了適應當地的氣候也是窮盡各自的本事
進化出了一身長長的皮毛
比如氂牛,藏羚羊
也都配合當地的氣候
只因適者才能活下來
9. 黑頸鶴是鶴類里唯一的高原動物,它是如何度過漫長的冬天
黑頸鶴是鶴類里唯一的高原動物,它是如何度過漫長的冬天?
黑頸鶴(學名:Grus nigricollis)是大型涉禽,體長110-120厘米,體重4-6千克。體羽灰白色,頭部、前頸及飛羽黑色,尾羽褐黑色。頭頂前方裸區呈暗紅色,三級飛羽的羽片分散,當翅閉合時超過初級飛羽。
依據調查資料分析推測,在西邊可能還有第三條遷徙路線:在新疆東南部、青海西部繁殖的黑頸鶴通過唐古拉山口,而在藏北、藏西北繁殖的黑頸鶴,則由高海拔向南或東南遷徙到低海拔的雅魯藏布江中遊河谷越冬。據在草海觀察,黑頸鶴每年10月中旬至11月初到達,至翌年3月中旬至4月初北返,在越冬地生活150天左右。越冬集群形式有家庭群、亞成體群、以及與灰鶴或其他雁鴨組成的混合群。
10. 氂牛是如何適應自然環境
氂牛是高寒地區的特有牛種,草食性反芻家畜。氂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處的哺乳動物。主要產於中國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地區。
氂牛體形防寒保暖,體軀緊湊,頸短耳小,皮厚表面積小;汗腺機能極不發達,被毛長度、細度不等且隨季節變化,體側及下部裙毛密而長,可禦寒防濕,適宜寒冷氣候。胸廓大,心胸發達,氣管粗短,紅細胞大,血紅蛋白含量高,呼吸、脈搏快,適應高原缺氧環境。嘴巴寬大、嘴唇靈活,能啃食矮草;蹄質堅實且有軟墊,善走陡坡、沼澤、雪山、激流;性情溫順,反應靈敏,建立的條件反射比較鞏固,容易調教;抗病力強、抗逆性強、合群性強、食性廣、耐飢渴、耐粗放的飼養管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