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動物的適應能力都有哪些方式

動物的適應能力都有哪些方式

發布時間:2023-06-29 01:58:08

❶ 舉例說明動物是怎樣適應環境的舉例說明動物是怎樣適應環境的

陸地氣候相對乾燥,與此相適應,許多的陸地動物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結構,如爬行動物具有角質的鱗或甲,昆蟲有外骨骼;陸地上的動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有支撐軀體和運動的器官,用於爬行、行走、跳躍、奔跑、攀援等多種運動方式,以便覓食、避敵和在陸地上運動;它們還普遍有發達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能夠對多變的環境及時做出反應;陸地生活的動物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氣中呼吸的、位於身體的各種呼吸器官,比如氣管、肺。
生活在陸地上的動物為了適應環境,改變了自身的結構。使自己能在不同的環境中生存。

❷ 哪些動物具有什麼適應環境的獨特能力,舉

這類情況多得很,幾乎所有動物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都具了備適應環境的獨特能力,比如貓頭鷹的無聲飛行與夜視能力適應夜間捕獵;啄木鳥的特殊腦部結構適應承受強烈沖擊;鼴鼠靈敏的有立體定位功能的嗅覺適應地下尋找食物的生活;鱷魚能根據氣候將卵產在洪水淹不到的岸邊;北極熊的皮毛適應北極的嚴寒氣候;蜂鳥的飛行技術使得它能在空中停留吸取花蜜,且不同的蜂鳥的喙適應吸取不同花朵的蜜;

❸ 動物如何適應環境求答案

地球的每個角落均生活著形形色色的哺乳動物,但哺乳動物與外界環境的關系是極其錯綜復雜的.水分、氣候、光、溫度、濕度等因素,都是哺乳動物的生活和生存的重要限制因子。不同種類的哺乳動物的形態結構、生活習性等方面均表現了對各種環境的適應。<br> <br>全身被毛是哺乳動物適應環境的一種有效方式,因為毛是無生命的,不會受到太陽輻射的灼傷,又能起到隔熱的作用,使被毛與皮膚之間形成溫度梯度。由於生境、季節的不同,各各物種的被毛的質量、組成、疏鬆程度等亦有差異。許多種類在不同的季節還有換毛的習性,通常一年有1一2次周期性的換毛,多在春秋季節進行有秩序地脫換,一般先從頭部開始,夏毛短而稀,冬毛長而密。被毛在身體表面的覆蓋並不是均勻的,一般腋下、腹股溝、陰囊、乳房等部位均裸露,如同一個氣窗,可以調節體溫。還有一些種類,如鯨、海豚等,體表無毛或幾乎無毛,它們或者生活在溫暖的水域,或者具有某些特化的組織,如厚厚的皮膚等,可以隔熱。<br> <br>當地表溫度很高時,嚙齒類動物大多躲進地下洞穴並堵住洞口,生活於乾旱和沙漠地區的黃鼠等還有夏眠的行為。夜行動物,如眼鏡猴、懶猴等則攀在通風陰涼處的樹枝上,等待天黑以後,地面溫度降低,濕度較高時,才到地面或樹木之間進行活動覓食、梳理等,開始夜行生活。很多哺乳動物因為具有發育良好的中樞神經系統,能夠對生境進行精確的選擇。如果在夏季,當其生活的地區氣溫很高時,為了躲避陽光直射,就到樹蔭深處或河邊去休息,伸展身體使肚皮貼著地面,以便利用潮濕的地表來散熱,還可以到河裡或池塘中長時間地浸泡、水浴或泥浴。水生哺乳動物則將整個身體沉浸於水中,以頭對著流水的方式來散發體溫。<br> <br>在哺乳動物中,偶蹄類及一些食肉類動物沒有汗腺。在夏天氣溫高時,總是蹲在蔭涼的地方伸著舌頭喘氣,來散發體溫。奔跑時則是通過喘氣和體內暫時貯存余熱的方式調節體溫。還有的利用分泌大量的唾液來代替出汗散熱。<br> <br>生活在北極地區的北極狐、北極熊等都具有十分豐厚的被毛,起到良好的保持體溫的作用,因而可以有效地抵禦北極的嚴寒。同樣生活在極地寒冷水域的海豹等鰭腳類動物則依靠毛被和皮下脂肪來保溫。它們的皮膚細胞也對寒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可以在低溫下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有的物種的身體具有局部異溫的現象,如狗的體表溫度比其深部低得多,尤其是腳、腿、尾、耳尖、口和鼻部等溫度均比體表其它部位低,這樣就能夠減少能量流失,成為對寒冷環境的一種適應,這也是它們經濟利用熱能的一種方式。<br> <br>此外,嚙齒類等穴居的哺乳動物也有防寒之意。嚙齒類以及豬類、蝙蝠類等,也常採取群棲的方式來大幅度降低每一個個體對熱能的需求量,以利防寒。熊類、蝙蝠、黃鼠等還以冬眠的方式來抵禦冬季的寒冷。

❹ 動物對環境的需要和適應主要有哪些

需要:空氣、水、空間和食物等。
適應::①候鳥(如大雁)為了找尋適合生活的環境條件會遷徙。
②青蛙為了滿足自身對環境的需要會尋找地方冬眠。
③企鵝生活在極其寒冷的南極,所以它們身體的脂肪很厚,用來抵禦嚴寒。
④貓、狗、狼等有皮毛的動物每年都會脫毛以適應不同的環境。
⑤天鵝等水鳥必須生活在湖泊、河流等有水的地方.

❺ 動物是怎麼適應環境的呢

達爾文的進化論表明了優勝劣汰的道理,只有能夠適應環境的生物才能生存下來,不能適應環境的動物或植物則會在生存競爭中被淘汰。動物主要需要適應三個環境特徵:氣候、周圍食物來源和敵人的威脅。

沙漠動物主要是要適應在柔軟的沙地上活動。比如駱駝的腳非常寬大,不會在沙漠上行走時陷入流沙之中。飛鼠和沙鼠用很大的後腿跳躍。響尾蛇身體呈斜「之」字形爬行,以便把散沙推向兩邊,不讓其阻擋自己的前進。另外還有些在沙漠中生活的動物,如盛水蛙,它們在地下打洞,在洞中以睡覺的方式度過最乾旱的季節。

野豬有著非常靈敏的嗅覺,能夠靠嗅覺分辨食物的方位,它們甚至可以在2米的積雪之下搜尋到一顆核桃。雄野豬還能憑嗅覺找到雌野豬所在的位置。野豬群之間也可以通過嗅覺來傳遞信息。

虎的瞳孔是圓形的,並有黃色的角膜(但白虎為藍色眼睛)。視網膜上的光線能夠在通過放射膜時被第二次反射,所以虎的夜視能力非常強,無論白天或是漆黑的夜晚,老虎都能看得很清楚。

變色龍有著非常特別的眼睛,眼大而突出,眼瞼很厚,上下眼瞼合為環狀,僅中央留有一個小圓孔,使瞳孔能夠露出來。變色龍的兩隻眼球甚至可以旋轉180°,這樣變色龍就可以迅速地發現食物或敵害了。

角蛙的上眼皮能夠較好地保護眼睛,它的上眼皮皮膚成角狀突起,當角蛙潛水時,這個突起的上眼皮就起到很好的遮擋作用。這樣的眼皮可以在它們潛入土中時,防止塵土遮住眼睛,就像人類的眼睫毛一樣。

啄木鳥的頭顱十分堅硬,骨質疏鬆還充滿著氣體。啄木鳥顱殼內長著一層堅韌的外腦膜,腦膜與腦髓間存在著空隙,像一個完備的防震裝置。此外,啄木鳥頭部兩側的肌肉系統強而有力,這些都能減弱震波的傳導,啄木鳥的頭部因此擁有了良好的抗震能力。

龜是一種特殊的爬行動物。一般動物的骨骼外麵包裹著肌肉,但有些動物的骨骼卻暴露在身體表面。龜的椎骨、肋骨與身上的背甲相互癒合,胸骨、鎖骨與腹甲的組織聯合,從而形成一個堅硬無比的保護殼包裹在身體外邊,這在脊椎動物中是獨一無二的。

長頸鹿的長脖子是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最好例子,長頸鹿生活在非洲草原上,這里的樹木由於受洪水和大風的影響,下部樹葉很少,鮮嫩的枝葉都長在樹的頂端。長頸鹿要想吃到樹頂的嫩葉,就得適應這種獨特的環境,使自己不斷高大起來。經歷了漫長的自然淘汰和選擇,長頸鹿的脖子變得越來越長,終於發展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樣子。

閱讀全文

與動物的適應能力都有哪些方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8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4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4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