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動物是怎樣識別親屬的
科學家通過實驗證明,有些動物是通過氣味來分辨親緣關系的。
美國蛤蟆卵孵化出的蝌蚪,似乎能通過氣味識別素昧平生的「兄弟姐妹」,它們情願與「親兄弟姐妹」集群游泳,而不願與無血緣關系的夥伴為伍。蜜蜂是靠氣味識別自己親屬賣余的。蜂群里有專門的所謂「看門蜂」,由它控制進入蜂巢的蜜蜂。在一起出生的蜜蜂(一般都是同胞兄弟)可以通行無阻,但阻止其他地方出生的蜜蜂入巢。「看門蜂」的任務,是對進巢的蜜蜂進行審查,它以自己的氣味為標准,相同的放行,不同的拒之門外。
螞蟻也是以中春滾氣味識森猛別本家族成員的。蟻後給每隻公蟻留下氣味,有了蟻後親自簽發的「身份證」,才能自由出入蟻穴,否則要被咬死。
魚類身上有識別性激素。
② 哪些動物認親的方法
動物有認識同類、區別親疏、判辨雌雄的認親本領,它們是靠著視覺、嗅覺、聽覺、觸覺以至動作姿態來認識的。光與色是它們觀察的對象,把兩群分別染上不同色彩的蝌蚪,混放在水中,它們便會很快地與同色彩的蝌蚪聚在一起。螢火蟲有1500多種,且都在夜間鄭棚活動,由於不同種的螢火蟲能發出不同色彩的光,有橘紅色、淺藍色、淡黃色、白色,即使發出同色的螢火蟲,也有不同的亮度、波長,但同種的螢火蟲都能認識其親緣關系。此外,淺海中的魚都有自己獨特的色斑,使同種的魚一辨即知。陸地上看來色彩單一的斑馬也有其不同的花紋,即使同種斑馬每一匹春叢液條紋的細節也不一樣,使斑馬能據此認識其母扒物親、配偶。生活在東北大森林中的野熊,只要看一下對方身上的毛,便會認識其親屬而親昵起來。這些都是通過視覺認親的。通過聲音來認親,也是動物的一種本領。蟬、蟋蟀、金鈴子等依靠振翼發聲,招引親屬及配偶。其聲音可以傳到1公里以外,而蛙聲、鶴鳴、狼嚎則傳得更遠。老海鷗能從許多相似的叫聲中,辨別出哪些聲音是自己孩子的叫聲並把食物送到孩子口中。嗅覺對動物來說,更是一種認親的重要手段。
③ 動物獨立生活若干年後,還會認出自己的母親嗎如何避免回交
在野生條件下,獨居的動物幼崽在成年之後會離開自己的母親,獨自闖盪世界。然而我們知道,野生動物四處游盪,不僅尋找獵物,還會尋找自己的配偶。那它們在離開母親若干年後遇到再次遇到母親,它們能認出來嗎?它們應該怎麼避免近親繁殖呢?
動物能認出母親嗎?
英國布里斯託大學的動物專家John介紹說:寵物貓能夠分辨出它們的異性親屬。
我們知道,貓咪屬於獨居生物,而且只有母貓參與撫養後代之中,雄性從不參與。但是一些雌性幼崽,長大後能夠分辨出它們的雄性親屬,這看起來非常不可思議。
除此之外,有些動物即使認出自己的母親,也不會像人類一樣開心,因為它們認出自己親人的目的,是為了避免近親繁殖,而不是為了團聚,更不是為了訴說不在一起的時候發生的故事。
④ 動物是如何辨別親屬的,是和我們人類一樣嗎
在以血脈相連的動物世界,各科動物是如何識別自己的親屬呢?實驗表明,有些動物可以憑借氣味來分辨親屬關系。
蝙蝠是依靠聲音來識別親屬的。在美國西南地區一些岩洞里,棲息著7000萬只無尾蝙蝠。美國生物學家麥克拉肯做了相關實驗。結果表明,約有81%的母蝙蝠喂得正是自己的子女。麥克拉肯在山洞裡仔細觀察,他發現母蝙蝠在餵食之前。總是要先發出呼喚的聲音,然後再根據小蝙蝠的回答來判斷是否是自己的子女。最後還要用進一步用鼻子去嗅一下。在確認是自己的子女時才開始餵食。
氣味也好,聲音也罷,可見動物認親還都有一套嚴謹的防範體系。要想渾水摸魚也不是那麼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