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哪些動物是在冬天冬眠的
1.青蛙:青蛙是兩棲動物,也是冷血動物,它們的體溫會受到氣溫的影響,隨著氣溫的賀陪變冷,它們的體禪孝蠢溫也會逐漸下降。當氣溫下降到一定程度時,青蛙就鑽進泥土裡,不吃不動,處於睡眠狀態,以此來躲避嚴寒。
2.亞洲黑熊:黑熊有冬眠的習性,在冬天來臨前它們會在大樹的樹洞、岩洞和地洞、圓木或石下、河堤邊、暗溝和淺窪地建立巢穴。並且在秋天大量進食,以准備冬眠會吃大量食物將脂肪儲存起來,整個冬季蟄伏洞中,不吃不動,處於半睡眠狀態。
3.蟾蜍:蟾蜍多集群在水底泥沙內或陸地潮濕土壤下越冬,並且停止進食,以體內貯布在肝糖來維持最低的新陳慎態代謝。等到第二天氣溫回升到10-20℃時,才會結束冬眠,是冬眠時間最長的動物之一。
4.蜥蜴:少部分溫帶原生的蜥蜴可以冬眠,可以多鋪點沙石和乾草枯葉,放在室內溫度較穩定,環境較安靜的地方即可。
5.蛇:蛇也是需要冬眠的動物,而且所有種類的蛇都會冬眠,當環境溫度低於15℃時,蛇就會進入冬眠狀態。以這個溫度來看,蛇一般在秋天就開始了冬眠。
6.松鼠:松鼠到了冬天就會備好食物,用乾草把洞封起來,抱著毛茸茸的長尾取暖,開始冬眠,等到天氣暖和後再出來。
B. 冬眠動物有哪些動物
冬眠的動物有刺蝟,臭鼬,蝙蝠,蛇,青蛙,烏龜,螞蟻,蝸牛,熊,蟾蜍,蚯蚓,松鼠等。冬眠是指某些動物在冬季時生命活動處於極度降低的狀態,是動物對冬季外界不良環境條件的一種適應。
冬眠動物有哪些動物
冬眠的種類分為3種,第一種為蛇及蛙等兩棲爬蟲類的冬眠,其體溫與周圍環境配合,如環境溫度下降則體溫跟著下降而進入冬眠狀態,己無法進行調節。
第二種為松鼠等動物,其體溫於平時保持恆溫性,在進行冬眠時,可將自己體溫下降到接近環境周圍之溫度,但為了避免體液在0℃以下結凍,其體溫維持在5℃上下。
第三種為熊類,熊在冬眠時其體溫只下降幾度,但能長時間不進食而呈睡眠狀態,在嚴謹的分類下應該是近於睡眠和冬眠之間。
C. 冬眠動物有哪些
主要分為三大類,分別是冷血動物、哺乳動物、鳥類
冷血冬眠動物:烏龜、青蛙、蝸牛、蛇、蜥蜴、東亞鉗蠍、蠑螈、揚子鱷
冬眠的哺乳動物:棕熊、北極熊、北極地松鼠、納氏鼠耳蝠、脂尾倭狐猴
冬眠的鳥類:小鴟鵂、弱夜鷹、燕子、白胸秧雞
冬眠的昆蟲:瓢蟲、九香蟲、枯葉蝶
烏龜:是變溫動物,而當外界環境持續呈現低溫時,許多烏龜都會進入冬眠狀態。尤其是歐系陸龜這類塬生於中、高緯的品種,因當地冬季氣候嚴寒,所以大都有冬眠的習慣。 當烏龜冬眠時,體內所有的新陳代謝會變得緩慢,只有心臟仍跳動,腎臟、肝臟有少許作用,至於其他如腸胃等器官,幾乎都會呈現"休眠"的狀.
(3)哪些動物是在冬眠中度過的擴展閱讀:
冬眠(英語:Hibernation),也叫「冬蟄」。某些動物在冬季時生命活動處於極度降低的狀態,是動物對冬季外界不良環境條件(如食物缺少、寒冷)的一種適應。蝙蝠、刺蝟、極地松鼠等都有冬眠習慣。
冬眠,是一些異溫動物(一些冬眠哺乳類與鳥類)和變溫動物在寒冷冬季時其體溫可降低到接近環境溫度(幾乎到0℃),全身呈麻痹狀態,在環境溫度進一步降低或升高到一定程度,或其他刺激下,其體溫可迅速恢復到正常水平。
冬眠,是變溫動物在寒冷的冬天避開食物匱乏的一個「法寶」。冬天一到,刺蝟就縮進泥洞里,蜷著身子,不食不動,它幾乎不怎麼呼吸,心跳也慢得出奇,每分鍾只跳10~20次。如果把它浸到水裡,半小時也死不了,可是當一隻醒著的刺蝟浸在水裡2~3分鍾後,就會被淹死,這是為什麼呢?
冬眠時,動物的神經已經進入麻痹狀態。有人曾用蜜蜂進行試驗,當氣溫在7~9℃時,蜜蜂翅和足就停止了活動,但輕輕觸動它時,它的翅和足還能微微抖動;當氣溫下降到4~6℃時,再觸動它卻沒有絲毫反應,顯然它已進入了深沉的麻痹狀態;當氣溫下降到0.5℃時,它則進入更深沉的睡眠狀態。由此可見,冬眠時神經的麻痹深度是與溫度有密切關系。
另外,冬眠時,動物體溫顯著下降。據研究,黃鼠在130個晝夜的冬眠時間中,共放出70卡熱量,但冬眠過後的13.7個晝夜中,就能放出579卡熱量。一般來說,動物在冬眠過程中,每晝夜只能放出0.5卡熱量,但在它蘇醒後,興奮的時候,每晝夜則能放出42卡熱量。由此可見,冬眠動物體溫下降時,機體內的新陳代謝作用變得非常緩慢,所以僅僅能維持它的生命。
D. 冬眠過冬的動物有哪些
01
第一種動物就是青蛙,青蛙的體溫會隨著氣溫下降而降低,當冬天到來之際會裝入土裡不吃不喝,也就是冬眠!
02
第二種動物就是蛇,蛇的體溫也會隨著外界溫度下降而降低,是一種低等動物,心臟沒有兩個心室,也需要冬眠才能保證溫度。
03
第三種動物就是松鼠,松鼠其實是一種溫血動物,不是完全冷血,因此在停止進食後的冬眠,還是需要消耗一部分能量的。
04
第四種動物就是蝸牛,蝸牛休眠的時候會在殼口分泌一種粘液分泌物,阻止外界低溫進入。
05
第五種動物就是刺蝟,刺蝟也是無法調節自身的體溫,冬眠的時間可以長達5個月哦。
E. 冬眠的小動物有哪些
冬眠的小動物有松鼠、蛇、青蛙、蟾蜍、亞洲黑熊、蜥蜴、蚯蚓、北極熊、蝸牛、鱷魚、刺蝟、烏龜、蝙蝠、黃蜂、睡鼠。
1、睡鼠
睡鼠是冬眠時間最長的動物,一年中的春季、深秋以及冬季大約9個月時間里,睡鼠都處於冬眠的狀態。冬眠中不吃不動,呼吸幾乎停止,身體變得僵硬,外界的任何聲音都不能吵醒它們。它們一生中四分之三的世界都在睡覺。
等到第二天氣溫回升到10-20℃時,才會結束冬眠,是冬眠時間最長的動物之一。
F. 冬眠的動物有哪些
冬眠的動物有青蛙、蟾蜍、蛇、蚯蚓、熊、鱷魚、刺蝟、烏龜、松鼠、蝙蝠、螞蟻、黃蜂、蜥蜴、蝸牛。
在動物中,兩棲類動物大多需要冬眠,類似於蛇、蜥蜴、烏龜等,一旦到了冬天就會自己找窩爬進去冬眠。但有些動物,例如熊,並不是真正的冬眠。它們在冬日的睡眠確實比夏日多,但並非冬眠那樣的沉睡。
在溫暖晴好的冬日,熊、松鼠和花栗鼠會醒來,到戶外活動。真正的冬眠動物的睡眠近似於死亡,所有的生命活動幾乎都停止了。體溫下降到僅比洞穴中的空氣溫度稍高一點。正因為如此,動物消耗體內儲存的食物的速度才非常慢。
冬眠的長短隨動物而異。歐洲刺蝟3到4個月。冬眠鼠可睡上6到7個月。但不能簡單認為,冬眠是一個長達數月不間斷的過程,相反,更常見的冬眠是間歇性的,長的休止狀態,低的新陳代謝中插有短暫的覺醒狀態。
但動物不能經常回復到醒的狀態,因為每次醒來都是要耗能的,醒的次數太多會導致脂肪貯存過早耗盡,以致在來年春天的真正覺醒時無「脂」可用。
環境溫度的升高和代謝產物的積聚可能都是覺醒信號。冬眠動物在覺醒時慢慢升高自己的體溫。荷爾蒙會導致褐色脂肪組織的分解,為體溫初步升高提供能量。
G. 冬眠的動物有哪些(至少寫10個)
冬眠的動物:亞洲黑熊、北極熊、烏龜、刺蝟、蝙蝠、松鼠、蛇、蝸牛、黃蜂、蜥蜴。
1、亞洲黑熊
亞洲黑熊是典型的林棲動物,北方的黑熊有冬眠習性,並在大樹的樹洞、岩洞和地洞、圓木或石下、河堤邊、暗溝和淺窪地建立巢穴。
秋天會大量進食,以准備冬眠會吃大量食物將脂肪儲存起來,整個冬季蟄伏洞中,不吃不動,處於半睡眠狀態,冬眠後會自動降低體溫、心率,以節省身體的新陳代謝。至翌年三、四月份出洞。
亞洲黑熊共有7個亞種。體長150~170厘米,體重150千克左右。體毛黑亮而長,下頦白色,胸部有一塊"V"字形白斑。頭圓,耳大,眼小,吻短而尖,鼻端裸露,足墊厚實,前後足具5趾,爪尖銳不能伸縮。身體粗壯。棲息於山地森林,主要在白天活動,善爬樹,游泳;能直立行走。
2、北極熊
一般說來北極熊在每年的3.5月非常活躍為了覓食輾轉奔波於浮冰區,過著水陸兩棲的生活。在嚴冬北極熊外出活動大大減少,幾乎可以長時間不吃東西,此時它們尋找避風的地方卧地而睡。呼吸頻率降低進入局部冬眠。
3、烏龜
烏龜是變溫動物,生活受環境氣溫的影響較大。11月至翌年3月,當氣溫在10℃以下時,烏龜靜卧於池底的淤泥中或卧於覆蓋有稻草的鬆土中,不食不動,進行冬眠,這時它的新陳代謝非常緩慢和微弱。
直到4月初,當氣溫上升至15℃以上時,烏龜才開始恢復活動並大量攝食 所以在冬眠期不需投餵食料,也不需換水,此時期的主要工作一是保溫,如在水池四周以及水池與圍牆之間的空地上覆蓋稻草;二是防止烏龜天敵的侵害。
4、刺蝟
刺蝟是異溫動物,因為它們不能穩定地調節自己的體溫,使其保持在同一水平,所以刺蝟在冬天時有冬眠現象。刺蝟除肚子外全身長有硬刺,當它遇到危險時會捲成一團變成有刺的球,它的形態和溫順的性格非常可愛,有些品種只比手掌略大,因而在澳大利亞有人將它當寵物來養。
刺蝟有非常長的鼻子,它的觸覺與嗅覺很發達。它最喜愛的食物是螞蟻與白蟻,當它嗅到地下的食物時,它會用爪挖出洞口,然後將它的長而粘的舌頭伸進洞內一轉,即獲得豐盛的一餐。
刺蝟住在灌木叢內,會游泳,怕熱。刺蝟在秋末開始冬眠,直到第二年春季,氣溫會暖到一定程度才醒來。刺蝟喜歡打呼嚕,和人相似。
5、蝙蝠
蝙蝠一般都有冬眠的習性,冬眠的地方大都是在洞里,冬眠時新陳代謝的能力降低,呼吸和心跳每分鍾僅有幾次,血流減慢,體溫降低到與環境溫度相一致,但冬眠不深,在冬眠期有時還會排泄和進食,驚醒後能立即恢復正常。
它們的繁殖力不高,而且有「延遲受精」的現象,即冬眠前交配時並不發生受精,精子在雌獸生殖道里過冬,至翌年春天醒眠之後,經交配的雌獸才開始排卵和受精,然後懷孕、產仔。
蝙蝠是翼手目動物,翼手目是動物中僅次於嚙齒目動物的第二大類群,是唯一一類演化出真正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現生物種類共有19科185屬961種,除極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島嶼外,分布遍於全世界,在熱帶和亞熱帶蝙蝠最多。大部分蝙蝠都是白天休息,夜間覓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