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動物性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質有哪些
一、環境污染
主要是工業三廢、未經無害化處理的動物屍體、糞便、生活垃圾、有機或無機化合物等污染物,通過飲水、土壤、飼料、空氣等進入動物體內,造成殘留。
二、飼料中的各種有害殘留物 這是影響動物性食品安全的最主要的因素,按其來源可分為以下幾種: (一)飼料原料的污染
主要是加工飼料的各種原料受到有害物質的污染,進而在動物體內殘留,如「瘋牛病因子」,以及在農業生產中使用的各種農葯、植物生長劑及其他的污染物等。
(二)飼料中人為添加物的殘留
這些物質有些是動物生長發育過程中必需的,有些用來防病促生長,對提高動物的生產性能發揮了巨大作用,但如果使用不科學,在動物體內殘留量就會增高,是影響動物性食品質量的最主要因素,也是畜牧獸醫工作者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歸納為以下幾類:
1.促生長劑。這類物質主要是化學物質、抗菌素、激素等。化學物質的代表是瘦肉精,它可以提高動物的瘦肉率,但曾造成多起人畜中毒事件;抗菌素品種很多,如土黴素、泰樂菌素、桿菌肽等,都有一定的促生長作用,但也對人體有一定的危害;激素對人體的危害主要是造成過度肥胖、性早熟。
2.動物保健劑。主要是抗菌素、抗寄生蟲葯,這類物質主要用於常規預防(加入飼料與飲水),其危害有三:一是殘留葯品對人體的直接危害;二是動物源性耐葯細菌向人類傳遞;三是對畜禽的直接危害,如大腸桿菌等對畜禽的內源性感染和二重感染。 3.催眠鎮靜劑。這類物質能使動物處於安靜或睡眠狀態,降低飼料不必要的消耗,但過量易引起人畜中毒。 4.重金屬類。在飼料中添加這類物質主要是為了補充微量元素,促進動物生長,但過量補充也會對人和動物造成危害,如銅、有機砷(目前廣泛作為動物促生長劑)。
5.其他。如抗氧化劑、防霉防腐劑、著色劑、調味劑等,有些已明確對人體有害,有些還需要做進一步的研究。
(三)治療動物疾病葯物的殘留
通過口服、肌注、靜注等途徑使用的各種獸醫葯品造成的殘留,如在治療無效急宰的患病動物體內和治療乳房炎時泌乳動物的乳汁內,這類物質含量更高,危害更重。
(四)分割、加工、貯藏、運輸、銷售等環節的污染
動物在成年後,要在專門的場地、場所中進行屠宰、分割、加工、貯藏、運輸和銷售,如果這些環節受到有害物質的污染,它會影響動物性食品的質量,甚至造成嚴重的後果。
以上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