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動物界有一些動物也是挖地道的小能手 ,你都知道哪些請選一個詳細介紹
土撥鼠詳細介紹如下:
1、所屬種類
土撥鼠是嚙齒目其中一種,旱獺屬,又名土屬撥鼠草地獺,又叫哈拉、雪豬、曲娃(藏語)。在外形和生活方式上都與鼠類相似,是松鼠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是陸生和穴居的草食性、冬眠性野生動物。
2、形態特點
體長30-60厘米,最大個體的體長近60厘米,體重3-7千克,最大重達7.7千克以上。具一系列適於掘洞穴居的形態特徵:體短身粗,無頸,四肢短粗,尾、耳皆短,頭骨粗壯,眶間部寬而低平,眶上突發達,骨脊高起,身體各部肌腱發達有力。體毛短而粗,毛色有地區、季節和年齡變異。
5、繁殖方式
出蟄後不久即交配繁殖。幼獺於第3年性成熟。一年繁殖一次,出蟄後不久即進入繁殖期,開始交配,延續約1個月左右,個體活動極其頻繁,經常串洞、追逐,以進行性活動為主,吃食時間很短,很少警戒,活動范圍很大,其中尤以成年雄獸參與繁殖的個體的活動性最強。
❷ 推土的動物,或者是會挖土的動物 如題
1,鼴鼠/地鼠2,蚯蚓3,螞蟻4,蟋蟀5,(狗算么?)6,蟬(幼蟲在土裡生活數年)7,兔子8,熊(挖洞冬眠)
❸ 會挖洞的動物有哪些
在自然界中,有很多動物會挖洞,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耳廓狐、蟻獅、螻蛄、穿山甲、白蟻。
1、耳廓狐
作為世界上體型最小的狐狸,耳廓狐擁有著非常高的顏值。成年耳廓狐體長30-40cm,重0.8-1.5kg,生活在北非的沙漠中,最明顯的特徵是,耳朵特別巨大。它們是雜食性動物,水果、樹葉、蜥蜴、小鳥都在它的食譜里。
動物挖洞的目的:
1、在地下挖洞可以躲避食肉動物的襲擊。這是它們最重要的目的。如一些小動物在挖了藏身洞以後,還另挖一些迷惑敵人的洞,以假亂真。
2、動物挖洞的另一個重要動機是尋找地下食物,如植物的根莖和塊莖。田鼠就經常捕捉蠕蟲,並把它們貯藏在地下洞穴里。
3、一些動物把洞穴作為製造食物的地方。如一些吃衫鍵樹葉的螞蟻和白蟻就把洞穴作為培植真菌的場地。
4、洞穴還是通訊的重要手段。據說田鼠的洞穴可起到擴音器和廣播室的作用。穴居貓頭鷹在退卻時會發出嘶嘶聲,使別的食肉動物誤認為是響尾蛇。
❹ 最能挖地洞的是什麼動物
土撥鼠又叫旱獺,生活在北美洲和歐洲大陸的山林中,是動物界中最會挖洞的動物。土撥鼠集群穴居,它們挖洞的本領非常強, 挖的地道深達數米,裡面干凈舒適。它們的洞 穴構造復雜,分為主洞、副洞、避敵洞。主洞 很深而且有多個出口,是它們冬眠的時候居住 的地方,副洞則用於夏天居住。一年中,它們 要在洞穴內蟄伏半年之久。它們夏天和秋天吃 很多東西,長得胖胖的,為冬眠做准備。
(4)會挖地道的動物有哪些十個擴展閱讀:
土撥鼠體長37~65厘米,體重4。5千克左右。它們沒有頸部,耳朵很小,尾巴像兔子的尾巴,四肢短短胖胖的,嘴巴前排長著一對大大的門牙,體色為棕黃色。它們用前爪進食的樣子非常可愛。雖然土撥鼠看起來獃獃傻傻的,其實它們行動非常敏捷,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就會立即鑽到地下。
旱獺棲息於平原、山地的各種草原和高山草甸。集群穴居,挖掘能力甚強,洞道深而復雜,多挖在岩石坡和溝谷灌叢下。從洞中推出的大量沙石堆在洞口附近,形成旱獺丘。白天活動,食量大,每日啃食大量優良牧草,耐飢餓,不飲水,喜食含水量大的多汁飼料。
野棲旱獺主要以莎草科、禾本科植物的葉、莖,豆科植物的花為食,且有季節性變化,在飼養條件下表現為雜食性。旱獺易馴化,不傷人,不耐熱,怕曝曬,抗病力強。當氣溫長時間低於10℃以下時,就自然冬眠,時間可長達3-6個月,當氣溫轉暖後自然蘇醒。
❺ 會挖洞的動物有哪些
打洞高手,挖出的洞穴最長達10米,遇到危險1分鍾內就能挖好一個洞
耳廓狐是高度社會化的動物,雙親和後代組成不超過10隻的家族群體,生活在地下洞穴里。為了適應高溫缺水的沙漠環境,它們有許多必要「裝備」,其皮毛、耳和腎功能都適應了高溫缺水的沙漠環境。
耳廓狐有非常強的領地意識。每一個家庭控制一處領地,通過一個家族的排泄物作為標識,來劃定它們各個家族的地盤。雄性會用尿液作為標識,雌性則通常以糞便來劃定領地,警示「外狐莫入」。
群體之間通過頻繁的尖叫聲進行交流。耳廓狐的聲音都非常響亮,能夠發出很多種不同頻率的聲調。不論成年還是幼狐,都會發出吱吱、嗚咽或尖叫等等各種聲音,有時候還會發出吼叫聲。
作為打洞高手,耳廓狐憑借鐵鏟一樣的爪子,就能挖出一條長度達到9.75米的隧道,最長達到10米,堪稱「豪宅」。洞穴附近通常有草叢或灌木叢,耳廓狐還會用洞穴附近的灌木枝作支撐物,以防洞穴坍塌,會撿來灌木的葉子來作鋪墊物,使得「小家」更加舒適。
一般說來,家庭中的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獨立「房間」,每個「房間」還有多個應急出口,出口處還有偽裝,連獵人也難以識破,所以即使敵人闖入家園,它們也多半可以從容逃走。
在沙地里遇到緊急情況時,耳廓狐的動作敏捷,1分鍾內就能在沙子下挖好一個洞,然後鑽進去,潛入茫茫沙海中,讓捕食者難以發現。
最小犬科動物,作為打洞高手,1分鍾就能挖好一個洞,最長達10米
03捕獵時,像雷達鎖敵一般左右轉動頭部,竟能發現沙中細小的聲響和震動
作為雜食動物,耳廓狐食性廣泛,幾乎什麼都吃,尤其好食鳥蛋。據《人與自然雜志》介紹,它們90%的食物都來自昆蟲和肉食,剩下的10%是植物的根莖和水果。
其肉食菜譜包括小型嚙齒動物、鳥類和鳥蛋、爬行類,素食主要是水果與植物種子,有時也嘗嘗新鮮,吃些樹葉和植物根莖。
耳廓狐白天在洞穴中睡覺,夜間覓食,以此躲避沙漠烈日下的炙熱。它們依靠包括聽覺在內的各種感官,來尋覓昆蟲、小鳥、鳥蛋等食物。
捕獵時,耳廓狐凝視著沙土表面,像雷達鎖敵一般左右轉動頭部,沙中細小的聲響和震動,都能為它們指示出獵物的所在位置。
一旦發現獵物,它們連沖帶跑追了過去,一口咬住絕不鬆口。它們身手敏捷,通常能跳0.7米高,這類特性能方便它們捕捉獵物。
萬一找不到飲用水,耳廓狐也不擔心,它們就吃一些植物的葉子與根莖,能從食物中獲取生存所需的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