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鳥類的品種有哪些
常見鳥類有:麻雀、斑鳩、鴿子、喜鵲、燕子、畫眉鳥、雲雀、烏鴉、黃鸝、鵪鶉、白頭翁、布穀鳥、畫眉鳥等等。
1、麻雀:雀科麻雀屬27種小型鳥類的統稱,它們的大小、體色甚相近。一般上體呈棕、黑色的斑雜狀,因而俗稱麻雀。初級飛羽9枚,外側飛羽的淡色羽緣在羽基和近端處,形稍擴大,互相駢綴,略成兩道橫斑狀,在飛翔時尤見明顯。
2. 動物園里飛禽類動物
動物園里飛禽類動物
動物園里飛禽類動物,在生活中大家應該都很關注關於動物的事情,而且動物一直以來都非常的有益於維持生態平衡的,動物有很多種類,飛禽就是其中之一,下面是動物園里飛禽類動物。
斑嘴環企鵝、鴿子、孔雀、鴕鳥、鴯鶓、金雕、禿鷲、兀鷲、獵隼、黑天鵝、白天鵝、鴛鴦、鵜鶘、灰雁、豆雁、斑頭雁、白額雁、綠頭鴨、赤麻鴨、花臉鴨、翹鼻麻鴨、花臉鴨、白鷺、鸕鶿、海鷗、丹頂鶴、灰鶴、白枕鶴等。
飛禽:會飛的鳥類。也泛指鳥類,因鳥類大多能飛。
飛禽以植物種子、昆蟲、田鼠或蛇等為食,多數對人類有益。
(2)動物園中常有的鳥類有哪些擴展閱讀:
外形特徵:
鳥綱體均被羽,恆溫,卵生,胚胎外有羊膜。前肢成翅,有時退化。多營飛翔生活。心臟是2心房2心室。骨多空隙,內充氣體。呼吸器官除肺外,有輔助呼吸的氣囊。
其主要特徵是全身披覆羽毛,前肢變為翼,能在空中飛翔,體溫恆定且高,可達40℃。適應飛翔,骨骼變輕。
家鴿的骨骼可代表現代鳥類骨骼的一般特徵,但與原始的鳥類骨骼相比它又是很特化的了。胸部有龍骨突,薦椎2個,腰椎2個,與最後一個胸椎癒合,向後還和部分的尾椎癒合,形成鳥類所特有的癒合薦椎,尾椎4~6個,最後尾椎向上翹起,稱為尾綜骨
生活習性:
食性
鳥類的食性可分為食肉、食魚、食蟲和食植物等類型,還有很多居間
類型和雜食類型。有些種類的食性因季節變化、食物多寡、棲息地特點以及其他條件而異。
遷徙
鳥類在不同季節更換棲息地區,或是從營巢地移至越冬地,或是從越冬地返回營巢地,這種季節性現象稱為遷徙。
鳥類因遷徙習性的不同,可分為留鳥、夏候鳥、冬候鳥、旅鳥、迷鳥等幾個類型。鳥類的遷徙通常在春秋兩季進行。秋季遷徙為離開營巢地區,速度緩慢;春季遷徙由於急於繁殖,速度較快。
飛禽走獸有這些動物:
1、虎:走獸。大型貓科動物;毛色淺黃或棕黃色,滿有黑色橫紋;頭圓、耳短,耳背面黑色,中央有一白斑甚顯著;四肢健壯有力;尾粗長,具黑色環紋,尾端黑色。
2、蝙蝠:走獸。是唯一一類演化出真正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現生物種類共有19科185屬961種,除極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島嶼外,分布遍於全世界,在熱帶和亞熱帶蝙蝠最多。大部分蝙蝠都是白天休息,夜間覓食。
3、金雕:飛禽。是北半球上一種廣為人知的猛禽。金雕以其突出的外觀和敏捷有力的飛行而著名;成鳥的翼展平均超過2米,體長則可達1米,其腿爪上全部都有羽毛覆蓋著。
4、白冠長尾雉:飛禽。是一種森林益鳥,喜在常綠針闊混交林和落葉闊葉喬木林中棲息、隱蔽和覓食,取食鱗翅目的幼蟲、蟲卵,對抑制森林蟲害,維護生態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其優雅的體形、艷麗獨特的羽色,極具觀賞價值。
5、畫眉:飛禽。棲息於山丘的灌叢和村落附近的灌叢或竹林中,機敏而膽怯,常在林下的草叢中覓食,不善作遠距離飛翔。雄鳥在繁殖期常單獨藏匿在雜草及樹枝間極善鳴囀,聲音十分洪亮,歌聲悠揚婉轉,非常動聽,是有名的籠鳥。
中國著名飛禽食材大賞
雞
雞是生活中最常見的禽類食材。因其口味溫和、肉質細膩,幾乎適合世界上任何一種烹調法,每個飲食體系都有無數用雞肉做出的美味菜餚。雞肉是廚師的靈感來源,為我們提供了宮保雞丁、左宗棠雞、新疆大盤雞、法式布雷斯燉雞、馬薩拉咖喱雞、清燉雞湯等一系列美食。
鴨
鴨,又名家鳧,別稱「扁嘴娘」,是我國農村普遍飼養的主要家禽之一。在所有禽類中,單單就滋味來說,最好的也許是鵝肉,肥腴甜潤又有咬勁。而若論細致精巧,則當以雞肉為首。不過,鴨肉卻自有它的迷人之處。比起雞肉的柔嫩與細致,鴨肉因多帶一點粗獷的風味而更有個性,而且因為單單簡單的烹調比不上其它禽肉好吃,反而發展出繁華多樣的鴨肉料理。
中國人吃了多少鴨子?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每年的肉鴨出欄量已經超過40億只,產值1000多億,佔全世界的80%以上。
全國各地都有非常著名的'鴨子菜式,如北京烤鴨,在世界范圍內都是聲名赫赫,幾乎成為中華美食的代名詞。其他各地亦有如南京鹽水鴨、湖南醬板鴨、南寧燒鴨、杭州醬鴨、樂山甜皮鴨、四川樟茶鴨等特色菜式。
鵝
鵝渾身是寶。鵝翅、鵝蹼、鵝舌、鵝腸、鵝肫是餐桌上的美味佳餚;鵝油、鵝膽、鵝血是食品工業、醫葯工業的主要原料;鵝肝營養豐富,鮮嫩味美,可促進食慾,是世界三大美味營養食品,被稱為「人體軟黃金」。相比其他家禽,鵝的體型碩大,肉質肥美。古語說:「春鵝秋雛」,說的就是春天是吃鵝的好時節。
吃鵝應該吃「老鵝」。之所以要強調「老」,主要是年輕的鵝脂肪不多,身材不夠豐腴,燒制的時候脂香不夠充足,吃起來味道寡淡,肉質也不易咬斷。不同於雞肉的嫩滑和鴨肉的肉腥,老鵝特有的香氣和倍兒有嚼勁的口感,讓人忍不住蹦出那句飽含深情的淮安話:「噴香!」
番鴨
番鴨,又名陽新屯鳥、瘤頭鴨、香鶉雁、麝香鴨、紅嘴雁,這種四不象般的珍禽,是一種似鵝非鵝,似鴨非鴨的鴨科家禽,體重比鴨大比鵝小,據說有300餘年的飼養歷史,是國內外少見的名、特、優產品。
番鴨原產於中、南美洲熱帶地區,我國飼養歷史悠久。據1763年編纂的古港《泉州府志》記載:「番鴨狀似鴨而大似鵝,自抱其蛋而生,種自洋舶來。」現在番鴨主要產於湖北陽新縣、福州市郊和龍海等地,是很有前途的肉用、肝用禽種之一。
它具有體型大、生長迅速、耐粗飼、易肥育、產肝性能好等優點。其肉脂肪少,無油膩感,肉質鮮美且富有野味,在餐桌上稱之為「大補品」。有些地方將鴨肉連著鴨血、鴨肝等內臟一起燒,並加入料酒、嫩姜一起燉煮,吃起來真是不帶一點腥膻味,而是充滿鴨肉自身的肉香,以及米酒特有的酒香,鴨湯醇厚鮮美。
火雞
香噴噴的烤火雞是美國和加拿大人必備的感恩節美食。火雞即吐綬雞(Turkkey),又稱七面雞,本為野生,現已馴化為肉用家禽。火雞體型比家雞大3-4倍,以食草為主,肉質鮮嫩,無膻無臭,且相比一般雞肉,蛋白質含量更高,脂肪量則更低。
火雞在烤制前會用各種香料進行腌制,整隻烤制,雞皮呈深棕色,肚子里還要塞上許多拌好的食物,如碎麵包等。烤出的火雞色澤金黃,雞皮油潤不開裂,雞肉嫩滑。用刀切成薄片,澆鹵汁、灑鹽食用,味道鮮美。
3. 動物園里有什麼鳥類
丹頂鶴、白鶴、黑鶴、大鴇、金剛鸚鵡、褐馬雞、白天鵝、黑天鵝、豆雁、灰雁、鴛鴦、鴻雁、綠孔雀、戴冕鶴、海鷗、白鷳、白冠長尾雉、紅腹錦雞、白腹錦雞、相思鳥、畫眉、八哥、白葵花鸚鵡、折中鸚鵡、鴯鶓
4. 動物園里有哪些動物
動物園里有獅子、大象、天鵝、孔雀、火烈鳥、老虎、金錢豹、黑熊、棕熊、狼、黑豹、白虎、黑猩猩、狒狒、駱駝、氂牛、猴子、百靈鳥、大熊貓、河馬、丹頂鶴、樹懶、斑馬和長頸鹿等動物。
獅子是生活在非洲與亞洲的大型貓科動物,是現存平均體重最大的貓科動物,也是世界上唯一一種雌雄兩態的貓科動物。
動物園是搜集飼養各種動物,進行科學研究和遷地保護,供公眾觀賞並進行科學普及和宣傳保護教育的場所。狹義上的動物園指城市動物園和野生動物園。
動物園有兩個基本特點:一是飼養管理著野生動物(非家禽、家畜、寵物等家養動物),二是向公眾開放。符合這兩個基本特點的場所即是廣義上的動物園,包括水族館、專類動物園等類型。動物園的基本功能是對野生動物的綜合保護和對公眾的保護教育。
5. 常見鳥類有哪些
常見鳥類有哪些
常見鳥類有哪些,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疑問,這些疑問的產生會讓人們繼續去探索。自然界中有很多種鳥,這些鳥的分類也不同。下文分享常見鳥類有哪些的相關內容。
鳥類分為游禽、涉禽、攀禽、陸禽、猛禽、鳴禽六大類。其中比較常見的鳥類有麻雀、戴勝、灰喜鵲、烏鴉、燕子、畫眉鳥、啄木鳥、鷹、貓頭鷹、翠鳥、斑鳩、鴿子、白頭翁、布穀鳥(也有叫杜鵑、子規)。
雖然鳥類的品種繁多,但是不少鳥類卻是瀕臨滅絕。比如中國十大珍稀鳥類:黑鸛、朱䴉、丹頂鶴、黃腹角雉、黑頸鶴、白鶴、中華秋沙鴨、赤頸鶴、金雕、褐馬雞。
鳥類在不同季節更換棲息地區,或是從營巢地移至越冬地,或是從越冬地返回營巢地,這種季節性現象稱為遷徙。鳥類因遷徙習性的不同,可分為留鳥、夏候鳥、冬候鳥、旅鳥、迷鳥等幾個類型。
鳥類的遷徙通常在春秋兩季進行。秋季遷徙為離開營巢地區,速度緩慢;春季遷徙由於急於繁殖,速度較快。
鳥的種類很多,其中比較常見的鳥類有麻雀、戴勝、灰喜鵲、烏鴉、燕子、畫眉鳥、啄木鳥、鷹、貓頭鷹、翠鳥、斑鳩、鴿子、白頭翁、布穀鳥(也有叫杜鵑、子規)。
其中喜鵲是鳥綱鴉科的一種鳥類。體長40~50厘米,雌雄羽色相似,頭、頸、背至尾均為黑色,並自前往後分別呈現紫色、綠藍色、綠色等光澤,雙翅黑色而在翼肩有一大形白斑,尾遠較翅長,呈楔形,嘴、腿、腳純黑色,腹面以胸為界,前黑後白。
(5)動物園中常有的鳥類有哪些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養鳥最重要的是飲水用具和水浴缸要每天清洗,因為不幹凈的環境很容易讓鳥兒患病,糞便應及時打掃,食缸也應定期清潔。
鳥是一種很愛清潔的動物,大多數鳥兒都喜歡在下雨的時候沐浴,而養在籠子里的鳥兒也希望得到這種款待,作為主人應該勤幫鳥兒洗澡,滿足這種有益的本能要求,每天或隔天洗一次。
我國的鳥類分為游禽、涉禽、攀禽、陸禽、猛禽、鳴禽六大類。此六類統稱為鳥類的六大生態類群。全世界已發現有超過一萬種,中國已有1400多種。雖然鳥類的品種繁多,但是不少鳥類卻是瀕臨滅絕。下面就和我一起來看看中國十大珍稀鳥類吧。
1、黑鸛
黑鸛是一種體態優美,體色鮮明,活動敏捷,性情機警的大型涉禽。成鳥的體長為1—1、2米,體重2—3千克;嘴長而粗壯,頭、頸、腳部均甚長,嘴和腳紅色。
身上的羽毛除胸腹部為純白色外,其餘都是黑色,在不同角度的光線下,可以映出變幻多種顏色。在高樹或岩石上築大型的巢,飛時它的頭頸將會伸直。
它以魚為主食,也捕食其它小動物。棲息於河流沿岸、沼澤山區溪流附近,有沿用舊巢的習性。繁殖期4—7月,營巢於偏僻和人類干擾小的地方。
黑鸛大多數是遷徙鳥類,只有在西班牙為留鳥,僅有少數經過直布羅陀海峽到非洲西部越冬,此外在南非繁殖的種群也不遷徙,僅在繁殖期後向周圍地區擴散游盪。是白俄羅斯的國鳥。
2019年8月,國家一級保護瀕危鳥類黑鸛現身新疆巴音布魯克草原濕地。
2、朱䴉
朱䴉古稱朱鷺、紅朱鷺,朱䴉系東亞特有種。中等體型,體羽白色,後枕部有長的柳葉形羽冠,額至面頰部皮膚裸露,呈鮮紅色;繁殖期時用喙不斷啄取從頸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塗抹到頭部、頸部、上背和兩翅羽毛上,使其變成灰黑色。
棲息於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帶,在附近的溪流、沼澤及稻田內涉水,漫步覓食小魚、蟹、蛙、螺等水生動物,兼食昆蟲;在高大的樹木上休息及夜宿;
留鳥,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圍游盪;4—5月開始築巢,每年繁殖一窩,每窩產卵2—4枚,由雙親孵化及育雛,孵化期約30天,40天離巢,性-成熟為3歲,壽命最長的記錄為37年。
曾廣泛分布於中國東部、日本、俄羅斯、朝鮮等地,由於環境惡化等因素導致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至20世紀80年代僅中國陝西省洋縣秦嶺南麓有唯一7隻野生種群,後經人工繁殖,種群數量已達到200隻(2008年)。
3、丹頂鶴
丹頂鶴是鶴類中的一種,大型涉禽,體長120—160厘米。頸、腳較長,通體大多為白色,頭頂為鮮紅色,喉和頸為黑色,耳至頭枕為白色,腳為黑色,站立時頸、尾部飛羽和腳為黑色,頭頂為紅色,其餘全為白色;
飛翔時僅次級和三級飛羽以及頸、腳都為黑色,其餘全為白色,特徵極明顯,極易識別。幼鳥頭、頸為棕褐色,體羽白色而綴栗色。
常成對或成家族群和小群活動。遷徙季節和冬季,常由數個或數十個家族群結成較大的群體。有時集群多達40—50隻,甚至100多隻。
但活動時仍在一定區域內分散成小群或家族群活動。夜間多棲息於四周環水的淺灘上或葦塘邊,主要以魚、蝦、水生昆蟲、軟體動物、蝌蚪、沙蠶、蛤蜊、釘螺以及水生植物的莖、葉、塊根、球莖和果實為食。
分布於中國東北,蒙古東部,俄羅斯烏蘇里江東岸,朝鮮,韓國和日本北海道。
4、黃腹角雉
黃腹角雉,別名角雞、吐綬鳥,它們的全長約50(雌)~65(雄)厘米。而雄鳥上體栗褐色,滿布具黑緣的淡黃色圓斑。頭頂黑色,具黑色與栗紅色羽冠。飛羽黑褐帶棕黃斑。
下體幾純棕黃,因為腹部羽毛呈皮黃色,故名「黃腹角雉」。有翠藍色及朱紅色組成的艷麗肉裙及翠藍色肉角,於發情時向雌鳥展示。雌鳥通體大都棕褐色,密布黑、棕黃及白色細紋,上體散有黑斑,下體多有白斑。
是中國特產的一種鳥,主要分布於浙江,在福建、廣東、湖南、江西亦有分布。食物主要是蕨類植物的果實。截止2013年,中國唯一的黃腹角雉保護地為浙江省烏岩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5、黑頸鶴
黑頸鶴是一種大型涉禽,體長110—120厘米,體重4—6千克。頸、腳甚至長,通體羽毛灰白色,頭部、前頸及飛羽黑色,眼先和頭頂前方裸露的皮膚呈暗紅色,尾羽褐黑色。它的頭頂,三級飛羽的羽片分散,當翅閉合時超過初級飛羽。虹膜黃褐色,嘴肉紅色,尖端沾黃,腿和腳灰褐色。
棲息於海拔2500—5000米的高原的沼澤地、湖泊及河灘地帶,除繁殖期常成對、單只或家族群活動外,其他季節多成群活動,特別是冬季在越冬地,常集成數十隻的大群。
它主要以植物葉、根莖、荊三棱、塊莖、水藻、玉米、砂粒為食。繁殖於拉達克,中國西藏、青海、甘肅和四川北部一帶,越冬於印度東北部,中國西藏南部、貴州、雲南等地。是世界上唯一生長、繁殖在高原的鶴。
6、白鶴
白鶴是大型涉禽,略小於丹頂鶴,體長為130—140厘米。站立時通體白色,胸和前額鮮紅色,嘴和腳暗紅色;飛翔時,翅尖黑色,其餘羽毛白色。虹膜棕黃色,嘴、腳暗紅色。2齡腳變紅色,3齡嘴亦變為紅色。
棲息於開闊平原沼澤草地、苔原沼澤和大的湖泊岩邊及淺水沼澤地帶。常單獨、成對和成家族群活動,遷徙季節和冬節則常常集成數十隻、甚至上百隻的大群,特別是在遷徙中途停息站和越冬地常集成大群。
主要以苦草、眼子菜、苔草、荸薺等植物的莖和塊根為食,也吃水生植物的葉、嫩芽和少量蚌、螺、軟體動物、昆蟲、甲殼動物等動物性食物。分布於中國、印度、伊朗、阿富汗和日本等地。
2019年9月28日,江西省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閉會,會議表決通過了《江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確定白鶴為江西省「省鳥」的決定》決定為白鶴為江西省省鳥。
7、中華秋沙鴨
中華秋沙鴨為鴨科秋沙鴨屬的鳥類,俗名鱗脅秋沙鴨,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它的嘴形側扁,前端尖出,與鴨科其它種類具有平扁的喙形不同。嘴和腿腳紅色。雄鴨頭部和上背黑色下背、腰部和尾上覆羽白色;翅上有白色翼鏡;頭頂的長羽後伸成雙冠狀。脅羽上有黑色魚鱗狀斑紋。
出沒於林區內的湍急河流,有時在開闊湖泊。成對或以家庭為群。潛水捕食魚類。分布於西伯利亞以及中國大陸的黑龍江、吉林、河北、長江以南等地,主要棲息於闊葉林或針闊混交林的溪流、河谷、草甸、水塘以及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中國。
8、赤頸鶴
赤頸鶴是大型涉禽,共分化為3個亞種。後趾小而高位,不能與前三趾對握,因此不能棲息在樹上;全身羽毛大致呈淺灰色,成鳥頸部裸露紅色的皮膚。初級飛羽和初級覆羽為黑色,白色而修長的內側飛羽垂直的覆蓋著尾部。
嘴灰綠而腳粉紅。棲息於多草的平原、水田、沼澤濕地及森林邊緣。以稻穀及水生植物的根、塊莖為食,也取食魚類和蛙類。7—12月份繁殖,築巢於沼澤地帶成團的植物叢中,以水生植物莖、葉築成。每窩產卵2枚,綠色或粉紅白色,具褐色和紫色斑點。雌鳥孵卵,雄鳥守衛,孵卵期30天,由雙親共同照料幼雛。分布於印度、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和中國的雲南盈江和西雙版納等地。
9、金雕
金雕屬於鷹科、真雕屬的猛禽。體長76——102厘米,翼展達2、3米,體重2——6、5千克。雌雄同色;未成長時,頭、頸黃棕色;兩翼飛羽除了最外側三枚外基部均綴有白色,其餘身體部分暗褐色;羽尾灰白色,羽端部黑色;成年鳥翼和尾部均無白色,頭頂羽色轉為金褐。其腿爪上全部都有羽毛覆蓋著。
棲息於高山草原、荒漠、河谷和森林地帶,冬季亦常到山地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活動,最高海拔高度可到4000米以上。一般生活於多山或丘陵地區,特別是山谷的'峭壁以及築巢於山壁凸出處。
以其敏捷有力的飛行而著名;以大中型的鳥類和獸類為食。分布於北半球溫帶、亞寒帶和寒帶地區。
10、褐馬雞
褐馬雞是中國特產珍稀鳥類,體高約60厘米,體長1—1、2米,體重5千克,全身呈濃褐色,頭和頸為灰黑色,頭頂有似冠狀的絨黑短羽,臉和兩頰裸露無羽,呈艷紅色,尾巴高高豎起。翅短,不善飛行,兩腿粗壯,善於奔跑。
褐馬雞主要棲息在以華北落葉松、雲杉次生林為主的林區和華北落葉松、雲杉、楊樹、樺樹次生針闊混交森林中。僅見於中國山西、河北西北部、陝西黃龍山和北京東靈山。
1987年調查野生種群僅有數百隻,根據2009年文獻報道,中國現存的野生褐馬雞數量在17900隻左右。被列為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1、夜鷺
夜鷺是都市中常見的鷺科鳥類之一,因為有夜間活動的習性,故稱夜鷺,多棲息於綠地公園等處,常集群築巢繁衍後代。
2、烏鶇
烏鶇,上海常見鳥類之一,全身黑色,喙為黃色,主要以昆蟲為食,善鳴唱。
3、黑尾蠟嘴雀
黑尾蠟嘴雀雌雄異色,雄性頭為黑色,雌性頭為灰褐色,喜歡集小群,取食植物果實和種子等,強壯的喙便於打開堅硬的外殼。
4、灰喜鵲
灰喜鵲在市區的數量要多於喜鵲,可見於城市公園等處,雜食性。
5、白腰文鳥
白腰文鳥體型小巧,多在蘆葦灌木叢等處活動,除繁殖期外喜歡成群覓食,各公園可見。
6、珠頸斑鳩
珠頸斑鳩也是市區常見的鳥類之一,外形和家鴿有些相近,因為它們同是鴿形目的鳥類,叫聲也甚為相似,常發出咕咕咕的聲音,多在地面取食。
7、黑水雞
世紀公園的黑水雞多活動在靠近7號門附近的水域,喜歡在淺水區取食水草等食物,紅色的額甲非常醒目。
8、小
小(pì)(tī)可能是市區最常見的水鳥之一,許多公園裡面都能看到,它們會突然潛入水中捕捉魚蝦等食物,然後在另外的地方浮出水面,繁殖羽和非繁殖羽有所不同,繁殖季節的羽色更為靚麗。
6. 動物園里有什麼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