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有哪些野生動物
中國野生動物有:大熊貓、華南虎、中華鱘、野氂牛、中華秋沙鴨等等。
1.大熊貓
大熊貓(學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屬於食肉目、熊科、大熊貓亞科和大熊貓屬唯一的哺乳動物,頭軀長1.2-1.8米,尾長10-12厘米。體重80-120千克,最重可達180千克,體色為黑白兩色,它有著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標志性的內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
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據第三次全國大熊貓野外種群調查,全世界野生大熊貓不足1600隻,屬於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截止2011年10月,全國圈養大熊貓數量為333隻。大熊貓最初是吃肉的,經過進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齒和消化道還保持原樣,仍然劃分為食肉目,發怒時危險性堪比其它熊種。野外大熊貓的壽命為18-20歲,圈養狀態下可以超過30歲。
2.華南虎
華南虎 拉丁學名: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廈門虎,南中國虎)。於1981年被列入CITES公約附錄Ⅰ保護名單,亦稱「中國虎」,華南虎頭圓,耳短,四肢粗大有力,尾較長,胸腹部雜有較多的乳白色,全身橙黃色並布滿黑色橫紋。毛皮上有既短又窄的條紋,條紋的間距較孟加拉虎、西伯利亞虎的大,體側還常出現菱形紋,在亞種老虎中體型較小。
華南虎以草食性動物野豬、鹿、狍等為食,是中國的十大瀕危動物之一、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紅色物種名錄極度瀕危,在野外已滅絕。
3.中華鱘
中華鱘(學名:Acipenser sinensis):體長平均約40厘米,最長達130厘米,體重最高達600千克。[1]體呈紡錘形,頭尖吻長,口前有4條吻須,口位在腹面,有伸縮性,並能伸成筒狀,體被覆五行大而硬的骨鱗,背面一行,體側和腹側各兩行。
鱘是一億五千萬年前中生代留下的稀有古代魚類,它介於軟骨與硬骨之間,骨骼的骨化程度普遍地減退,中軸為未骨化的彈性脊索,無椎體,隨顱的軟骨殼大部分不骨化。尾鰭為歪尾型,偶鰭具寬闊基部,背鰭與臀鰭相對。腹鰭位於背鰭前方,鰭及尾鰭的基部具棘狀鱗,腸內具螺旋瓣,肛門和泄殖孔位於腹鰭基部附近,輸卵管的開口與卵巢遠離。
4.野氂牛
野氂牛(拉丁學名:Bos mutus),是家氂牛的野生同類,四肢強壯,身被長毛,胸腹部的毛幾乎垂到地上,可遮風擋雨,舌頭上有肉齒,兇猛善戰。是典型的高寒動物,性極耐寒,為青藏高原特有牛種,國家一類保護動物。
棲息於海拔3000~6000米的高山草甸地帶,人跡罕至的高山大峰、山間盆地、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等各種環境中,是食草動物,分布於新疆南部、青海、西藏、甘肅西北部和四川西部等地。
5.中華秋沙鴨
中華秋沙鴨(學名:Mergus squamatus)為鴨科秋沙鴨屬的鳥類,俗名鱗脅秋沙鴨,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嘴形側扁,前端尖出,與鴨科其它種類具有平扁的喙形不同。嘴和腿腳紅色。雄鴨頭部和上背黑色下背、腰部和尾上覆羽白色;翅上有白色翼鏡;頭頂的長羽後伸成雙冠狀。脅羽上有黑色魚鱗狀斑紋。
出沒於林區內的湍急河流,有時在開闊湖泊。成對或以家庭為群。潛水捕食魚類。分布於西伯利亞以及中國大陸的黑龍江、吉林、河北、長江以南等地,主要棲息於闊葉林或針闊混交林的溪流、河谷、草甸、水塘以及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中國。
參考資料網路-中華秋沙鴨
網路-野氂牛
網路-中華鱘
網路-華南虎
網路-大熊貓
B. 我國著名的六個野生動物棲息地在哪裡
中華鱘 長江全域大鯢又稱娃娃魚,中國大鯢除新疆、西藏、內蒙、吉林、遼寧、台灣未見報道外,其餘省區都有分布,主要產於長江、黃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澗溪流中揚子鱷長江中上游,主要分布在我國安徽、浙江、江西等地的局部地區大熊貓安徽,浙江,江西東北虎和遠東豹安徽,四川,陝西,甘肅,黑龍江和吉林雪豹西藏、四川、新疆、青海、甘肅、寧夏、內蒙等省區的高山地區,如喜馬拉雅山、可可西里山、天山、帕米爾、昆侖山、唐古拉山、阿爾泰山、阿爾金山、祁連山、賀蘭山、陰山、烏拉山金絲猴四川,貴州,雲南。華南虎廣泛分布於華東、華中、華南、西南的廣闊地區,以及陝西、隴東、豫西和晉南的個別地區(湖南、江西、貴州、福建、廣東、廣西、浙江、湖北、四川、河南、陝西、山西、甘肅等地嘿嘿~~在加一個莽山烙鐵頭湖南莽山
C. 華南地區常見的野生動物有哪些
蘇門羚、小熊貓、花面狸、孔雀、白鷳、眼鏡蛇、青鼬、水獺、蛇雕、白鷺、巨蜥、蟒蛇、草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