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與動物主人進行良好的溝通
如何與動物主人進行良好的溝通
1. 積極傾聽他人的談話。注視著對方,保持注意力;對方談話最後插入總結性問話,確保沒有漏下什麼。
2. 善於舉例說明。有助於談話更形象地理解,更深刻記住彼此談到的觀點。
3. 確保對方注意力集中。因為每個人的興趣和需求不同,所以注意力不能完全集中在談話的內容上,解決這樣的問題,可以嘗試提問式的開場白,吸引別人的注意力和思考。
4. 提前做好溝通計劃。實現安排好溝通交流程序(制定溝通計劃、交流策略等),才能達到預期的溝通效果,提前做好溝通步驟,以免溝通交流失敗。
5. 取消對方不合作的談話。如果對方因事情忙碌對談話不予理睬,你應當取消這次談話,讓對方注意到,要麼立即停止手邊的工作與你專心溝通,要麼越好與你交流的時間。
6. 將交流的時間提前通知對方。提前通知對方,一定的時間充分思考這個問題,保證討論結果更加有效。
7. 選擇溝通的時間和地點。根據不同的目的選擇合適的地點和時間,從而保證最大可能達到的溝通效果。
8. 預料溝通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結果。對於溝通可能提出的問題、建議,可能出現的反對意見,以及偏離主題的情況做好充分准備,甚至有必要設想對於每個觀點可能會出現各種反應,以便更好地促進溝通交流的效果。
9. 把握交流主題。時刻注意把握自己的觀點,掌握好談話局面,才能真正實現預定目標。
10. 營造積極和諧的談話氛圍。和諧的談話氛圍,使大家保持理性狀態進行溝通,切勿情緒化。只有讓大家感受到這是一種公平的交流,而不是家長式,勝利者對失敗者式的命令,他們才能夠保持愉快的心情各抒己見。
11. 不要把個人觀點強加給別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12. 建立互動式的交流方式。積極徵求大家的意見和建議,交流的互動越強,溝通的效果越明顯。
13. 運用開放式問句提問。最好運用開放式,而非指標性的提問,引出實質性的結論。比如「B小組為什麼會落後於其他小組」,然後提出更具體的問題,進一步追問「B小組的每一位新成員都完成了工作目標嗎?」,從而引出實質性問題。
14. 篩選問題的答案。只要大家聽得見,都會對你的問題作出回答,但當答案不是你所需要的,你需要改變提問的方式,以便獲得需要的答案。
15. 語言簡練。
16. 給對方留出思考時間。談話中的停頓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給對方時間思考,消化談話的內容,另一方面可以思考接下來要談論的問題。
17. 語言富於變化。注意把握好自己的語速、語調和音量,談到關鍵性問題需要放慢速度,引證例子最好加快語速。缺少語言變化,就是會對方感到厭煩,甚至拒絕傾聽你的談話。
18. 注意運用提示信息。交流過程中,使用一些詞語(如無論如何、而且、相比較而言、舉例說明、但是)或者運用一些手勢,都能夠有助對方理解下一步要談些什麼。
19. 試探性詢問。交談過程中,有的人會刻意迴避部分事實。比如在招聘過程中,詢問應聘者為什麼要放棄原工作,他回答「我的價值得不到應有的體現」。這時你需要具體了解事實,你可以嘗試3種試探性詢問:反應式「你感覺自身的價值得不到應有的體現?」;中立性試探:「我很感興趣,具體談談。」;沉默式試探:什麼都不說,只是看著面試者,等待他的回答。
20. 確認對方領會了你的談話內容。如果想知道對方是否理解你的談話內容,可以每隔5-10分鍾請對方對你談到的問題做出總結,不過避免命令式的口吻。如「剛才我談了很多,不知道是否表述清楚,如果你能用幾分鍾總結一下剛才聽到的內容,我想一定能有助我們之間的相互溝通」。
2. 動物之間是怎麼溝通的
俗話說「人有人言,獸有獸語」,說明人與人之間通過語言來溝通、交流,動物之間也有它們特有的交流方式。自從聲學家發現大象與鯨能夠通過次聲來與它們的同伴進行交流,人們就更加相信動物之間是存在一定的特殊的交流方式。
它們的聽覺范圍與人類的聽覺范圍不同,人類的聽覺范圍(即可聞聲波)的頻率大致在 20Hz-20000Hz之間,頻率低於 20Hz 稱之為次聲波,頻率高於 20000Hz 稱之為超聲波,超聲波與次聲波都不能使人的聽覺器官有所感覺,因此動物用超聲或者次聲進行交流時,在一定的條件內人類的聽覺器官感知不到,就存在了「人有人言,獸有獸語」之說。
自然界的每一種動物,彼此之間都有一種相互聯系的通訊方式。
可惜直到今天,它們中的許多秘密通信和聯系方式還鮮為人知。大象對話就是一例。許多動物能聽到更改或更低頻率的聲音,這些聲音是人類聽不到的。大象通過地表傳播低頻率聲音和振動來進行交流,組織群體的行動。
點擊查看更多《這就是物理(函套10冊)》
3. 人怎麼跟動物交流
不同動物之間的體型存在巨大差異,為了更好地跨物種比較腦的大小,科學家們使用了腦指數的概念,腦指數是衡量生物大腦相對大小的一個度量,其反映的是生物體的頭孢化(神經組織位於機體前側即頭部的趨勢),是對生物智力的有效估計指標,是動物腦的實際大小與預期的腦的大小的比值(說人話:我知道你的身體大小後預期你會有這么大的一個大腦,然後和你實際的大腦比一比,我們會期望鯨魚的大腦比老鼠的大腦更大,因為鯨魚的身體要比老鼠的大得多。)
腦指數1.0,就意味著這個物種的大腦尺寸(平均)與其身體大小所預期的尺寸一致;一個2.0的腦指數意味著這個物種的大腦體積是預期的兩倍。
狗的腦指數大約是1.0,它們的大腦大約和你想像的一樣大。黑猩猩的腦指數是2.5,海豚的腦指數為5.3。
那人類呢?我們的腦指數大約是7.5,是我們身體預期大小的七倍。所以說我們人類有一個非常「大」的大腦。
第二,我們擁有突變後的Foxp2基因
在語言學習上,重要的不止是智力。人類群體中,即使是智商較低的人,比如患有唐氏綜合症或威廉姆斯綜合征的人,也能很好地掌握人類復雜的語言。關鍵在於人類大腦在基因上的溝通方式。
從爬行動物到人類,大多數物種都有Foxp2基因。它的主要功能似乎是指導影響通訊的神經網路運作——改變老鼠的Foxp2基因,會使它們的發聲能力明顯減弱,改變鳴禽的Foxp2基因,會削弱它們學習和模仿歌唱的能力。
大約20萬年前,在人體內出現了Foxp2基因的突變。而且僅僅在1萬到2萬年間(這在演化的時間長河中不過是一瞬間),這一突變基因便完全取代了原始的基因版本。科學家們當前的共識是,Foxp2基因的突變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重大轉變,因為它改變了我們大腦的通訊方式。
4. 動物之間是如何溝通的
自然界的動物,能用不同的方式與同類溝通,而人類是最善於溝通的動物.
海里的游魚用擺動尾巴和吐泡泡的方法來表達它們的情感.深海的發光魚會用發光的身體來嚇唬獵者或與別的魚兒打招呼.海豚會用尖叫或唧唧、啾啾等聲音來與其他海豚聊天.鯨魚是最擅於歌唱的音樂家,它的歌聲有時是友好的信號.
小狗在選定的地方撒尿,表示它占據了這個地方,叫別的動物不要走過來.獅子用吼叫聲嚇走其他動物,吼叫聲表示了「我的家人在這兒,你們不可以走近來騷擾我們」.猴子露出下排牙齒表示高興,露出所有牙齒表示生氣,困惑時,它也會像人一樣皺起眉頭.
蜜蜂會告訴其他蜜蜂上哪兒採花蜜.當蜜蜂在巢中跳8字形舞步時,那表示從8字中心點往外,朝太陽處飛過去,就可以找到鮮花采蜜了.
人類的溝通方式比其他動物豐富得多.我們會唱歌,會寫文章,會繪畫,會跳舞,也會說話.我們會溫柔地笑,用力地跺腳,輕輕地眨一眨眼睛、點一點頭,甚至是揮一揮手,皺一皺眉,聳一聳肩.我們有數不盡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傳遞知識和發布消息.
5. 人要怎麼樣才能與動物交談呢
首先要了解動物的習性,特點,飲食 等等,然後多與它們接觸,照顧它們,時間長了,它會把你當親人,當朋友
6. 動物能跟人交流
人類中不同的語種是可已互相翻譯的,為什麼人與動物就不可以。1,人類溝通的方式不僅僅只有說話。藉助其他方式我們個學會語言,想像小孩子怎麼學會說話的? 2,人跟動物溝通的先例不是沒有,但是由於不是處在同一個圈子,所以不可能像人跟人之間一樣的溝通。 3,嚴格意義上的語言動物是沒有的。言為心聲,動物不具備人類這樣的思維能力,也就是沒有這樣復雜的一顆心,自然不會有這樣的語言了。(沒有貶低動物滴意思) 世界上第一個掌握兩種語言的人是誰? 這個顯然無從考證,語言是什麼時候形成的?為什麼我們沒有形成相同的語言?我們很難確定第一個會使用兩種語言的人的身份和年代。但是,語言是交流的工具,形成之後必然用於交流,可能遭遇國家形成之前,我們就已經有了完備的語言體系了。所以我們可以肯定,不是住在邊界上的人先學會使用兩種語言。人跟人之間最早的交流肯定是戰爭,不同部落之間一見面肯定會打仗,剩下來沒有死掉的俘虜,為了適應新的部落的生活,那麼他們不許學會新的語言,那麼我大膽的做一個推論,第一個掌握兩種語言的人一定是一個俘虜。
7. 人類將如何可以與動物交流
英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丹尼爾·鮑利說:「我認為,50年後,人類最重大的發展就是會發明一種裝置。這種裝置可以探測、放大並翻譯動物們的表情以及它們轉瞬即逝、難以表達的思維,將它變成相對應的人類表情與大腦思維。通過這種方式,人類就可以與動物進行交流。」
「這將首先在靈長類動物身上實驗,隨後逐漸推廣到一切哺乳動物和其他脊椎動物,包括魚類。與動物的溝通,將會改變人類喜歡食用各種肉類的習慣,那時,我們都將變成素食主義者。」
8. 人與動物怎麼溝通的
看聽說。很多貓狗能聽懂主人的一些話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