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動物狂歡夜是哪個作曲家的代表作

動物狂歡夜是哪個作曲家的代表作

發布時間:2022-05-06 00:46:01

⑴ 分析。聖桑和動物狂歡節

《動物狂歡節》聖-桑曾於1886年,先後到布拉格與維也納進行旅行演奏,途中在奧地利休息了幾天。就在這些日子裡,他應巴黎好友的請求,寫作了一部別出心裁、諧趣橫生的管弦樂組曲《動物狂歡節》。在《動物狂歡節》中,作者以生動的手法,描寫動物們在熱鬧的節日行列中,各種滑稽有趣的情形。整部組曲由下面十四曲組成:(一)序奏及獅王的行進;(二)公雞和母雞;(三)野馬;(四)烏龜;(五)大象;(六)袋鼠,(七)水族館;(八)長耳人;(九)林中杜鵑;(十)大鳥籠;(十一)鋼琴家;(十二)化石;(十三)天鵝;(十四)終曲。其中只有《天鵝》一曲是在作者生前發表的。
1、序奏和獅王的進行曲:由雙鋼琴的序奏開始,出現雄偉庄嚴的進行曲,表示獅子的登場;這只萬獸之王,邁著堂皇的步伐,帶領看動物們的行列。
2、公雞和母雞:母雞用單簧管表示,公雞則以最高音的鋼琴表達。
3、野驢:由鋼琴飛馳般的演奏,描寫在遼闊的草原上,奔跑追逐的野驢。
4、烏龜:這一段音樂是取用作曲家奧芬巴哈的「天堂與地獄」序曲中的一段,活潑快速的康康舞旋律;在此曲中,慢吞吞地演奏出來,跟前段恰成鮮明的對比。
5、大象:在鋼琴的圓舞曲節奏後,低音提琴奏出白遼士所作「浮士德的天譴」中,妖精之舞的旋律以及孟德爾頌「仲夏夜之夢」中的詼諧曲。這些輕快的音樂,聖桑卻將它拿來描寫大象笨拙的步伐,與滑稽可笑的舞步。
6、袋鼠:袋鼠以長而健的後腿,踢著地面向前跳躍行進。袋鼠那出奇地長且大的尾巴,也能幫助其跳躍平衡的動作。聖桑用兩合鋼琴交替奏出的裝飾的樂句,描述袋鼠輕快的動作。
7、水族館:由鋼琴彈奏出輕緩的琶音,有如玻璃水族箱里頭清水的波動,長笛與弦樂,奏出安詳的旋律,描述在水中悠遊的魚。
8、長耳人:由第一和第二小提琴,交互奏出特別的樂句,像是一頭驢頭人身的怪物嘶叫的聲音。
9、林中杜鵑:鋼琴的和弦表現幽靜的森林,模仿杜鵑的單簧管反覆的奏出兩個單音一咕!咕!
10、大鳥籠:由弦樂器的顫音來表示鳥兒振翅飛翔的聲音,長笛主奏表達小鳥飛躍的情景;鋼琴則模仿鳥籠中小鳥的鳥叫聲。
11、鋼琴家:這真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動物」,曲中反覆彈奏徹爾尼的練習曲,諷刺鋼琴學生不斷苦練單調乏味的音階,多可憐。
12、化石:木琴跟管弦樂合奏出聖桑自作「骷髏之舞」中,骷髏們跳舞的旋律。
13、天鵝:由鋼琴的琶音伴奏,表示清澄的湖水,接看大提琴奏出美麗迷人的旋律,描述天鵝以高貴優雅、安詳地浮游的情形。
14、終曲:這是最後所有動物一起活躍熱鬧的大團圓場面。最後匯集成歡樂的氣氛,在燦爛歡愉的高潮中結束。

⑵ 為什麼說《動物狂歡節》這是一部雅俗共賞的管弦樂組曲(一)

夏爾·卡米爾·聖·桑(法國1835年-1921年)

《動物狂歡節》是聖·桑的天才之作,其中用了很多作曲家的旋律來表達動物,在這新穎奇拔的樂曲中,傾入聖·桑特有的機智、幽默與諷刺的性格。此曲用自由奔放的情調作成,並引用一些通俗名曲的片段,不但不會產生卑俗的感覺,還保持著高雅的趣味,由此可見聖·桑非凡手法之一斑。——加拿大著名鋼琴家維朗妮卡音樂家同一切藝術家相同,藝術的壽命和生命的實際年齡並不能畫等號。有的人生命很短,卻凝聚成力量巨大的瀑布,在短暫的生命中將藝術的光芒迸發出來;有的人生命很長,卻不過是抻長了的皮筋兒、稀釋過的溶液,將一個樂章鋪排成了4個冗長的樂章而已。法國音樂家聖·桑在艱難困苦中度過漫長的一生,然而他的音樂創作生涯卻絕不是抻長了的皮筋。作為技巧最圓熟的作曲家之一,他的許多作品目前還活躍在樂壇上,但是在法國以外的地方,其聲譽卻不見上揚,這顯示聖·桑的樂名未能充分反映其為最優秀作曲家的事實。

聖·桑的音樂必定帶有某種活力,其音樂中的邏輯,井然的順序,精練、明晰的梗概,純而不雜的專業風格,都在美學上達到了自成一家的境界。他的音樂根植於古典傳統,不論是否區別於正統形式,總是能夠萬變不離其宗,可稱為有史以來第一位新古典主義者。他的音樂追求「古典高雅」的風格,在當時所有法國作曲家中,以聖·桑的音樂最為純凈,全然摒棄法朗克及其樂派甘美甜膩的弊端。或許《g小調鋼琴協奏曲》與《管風琴交響曲》的內涵並不是十分深刻,但是它們至少一掃當時陳腐俚俗與品位低級的通病,從某些方面來說,聖·桑真可謂是法國的門德爾松。

⑶ 法國的著名作曲家都有誰以及其作品

法國的著名作曲家以及其作品:

1、紀堯姆·德·馬肖(法語:Guillaume de Machaut,約1300年-1377年4月),法國中世紀作曲家、詩人。代表作有《聖母彌撒曲》。

2、古諾 (1818~1893),男,法國作曲家1818年6月18日生於巴黎1893 年10月18日卒於聖克盧。代表作有《微風圓舞曲》,《士兵進行曲》,《聖母頌》,《小夜曲》。

3、布萊茲(1925~ )Boulez,Pierre,法國作曲家,指揮家,音樂理論家。代表作有《《無主的錘子》,《重重皺褶》,《結構Ⅰ》,《結構Ⅱ》,《力量之詩》。

4、莫里斯·拉威爾(Maurice Ravel,1875年3月7日—1937年),出生於比利牛斯西布恩小鎮,法國著名作曲家、印象派作曲家的最傑出代表之一。代表作有《達芙妮與克羅埃》,《鵝媽媽》,《茨岡》,《波萊羅舞曲》,《圖畫展覽會》。

5、夏爾·卡米爾·聖-桑(Charles Camille Saint-Saëns),法國鋼琴、管風琴演奏家,亦是一位多產的作曲家,屬於浪漫時期。他的作品對法國樂壇及後世帶來深遠的影響,代表作有有《動物狂歡節》、《骷髏之舞》、《參孫與達利拉》。

⑷ 怎樣欣賞法國作曲家聖桑的交響曲《動物狂歡節》

說起狂歡節,大家一定不會很陌生吧。它最早起源於古羅馬,是農民們為每年春季來臨而舉行的一個重要而有趣的節日。
在狂歡節期間,家家戶戶都盛備美酒佳餚,宴飲狂歡。其中,最引人入勝的又當數別出心裁的化裝舞會了,人們頭戴假面具,化裝成各種神仙鬼怪和動物小丑,到狂歡節舞會上縱情歌舞。即便是自己的至親好友,在這種場合也使你完全認不出他的「廬山真面目」來。
因此,每年的狂歡節總要吸引成千上萬的人共慶共樂,同時它也為藝術家們提供了豐富的創作源泉,單在音樂方面,就曾有不少作曲家以狂歡節為題寫出一首首膾炙人口的世界名曲。其中最為人喜聞樂見而又通俗易懂的莫過於法國作曲家聖桑那部交響曲
《動物狂歡節》了。
凡聽過《動物狂歡節》
的人,都無不為音樂中所塑造的那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動物肖像畫而拍案叫絕:發威的雄獅、稚拙的大靈巧的袋鼠、遲鈍的烏龜、曠野中毛驢的長鳴和空谷幽林中杜鵑的低吟……都傳神地刻畫出了動物的獨特個性和習性。長期以來,它一直都是一部生動的交響樂入門教材。但是也許很少有人在聆聽這首樂曲時會把他與一幅幅諷刺辛辣的漫畫聯系起來吧。
聖桑生活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法國。當時音樂界的一批守舊平庸之輩把持著樂壇,稱王稱霸。在他們的影響下,音樂創作和演奏中的追求奢華浮誇的風氣隨處可見,而真正富於新意的作品和有才華的年輕人則受到種種壓制和排擠。作為一個立足於振興法國民族音樂的作曲家,聖桑對這種現象深惡痛絕。他不僅以自己的創作表明了與頑固保守勢力的對立,更想有機會用音樂來揭露那些大人物們的真實面目。
這樣,
《動物狂歡節》
就成了實施他計劃的最理想的工具。按照他的構想,他筆下的每種動物都有其特定的寓意。比如樂曲一開始奏出的那耀武揚威的獅子形象,其實是諷刺社會上那些有權有勢的養尊處優的平庸之輩,他們慣於發號施令、頤指氣使,顯得不可一世。接下來的一段描寫了公雞與母雞的爭啼,鞭撻了那些愛出風頭、自命不凡的「君子」和喋喋不休、搬弄是非的小人。此外,用騾子的飛奔模仿一味追求快速彈奏的「鋼琴大師」的演技;用大象的步伐描繪那些技藝拙劣的「舞蹈明星」的舞姿態;用烏龜隱喻不學無術卻拚命想往向上爬的「投機家」;用「化石」抨擊頭腦僵化、感情冷漠的「學霸」等等。
作曲家手中的那支筆猶如一把鋒利的手術刀,把那個時代音樂界的眾生相通過音符活靈活現地展示在人們面前。正由於這部作品的涵義獨特,因此聖桑對它的處理也就格外謹慎。他不願由此而遭受那些沒完沒了的人身攻擊,從而乾擾他的作曲,所以這部作品除在1886年的狂歡節音樂會上由他親自指揮首演之後,不再允許別人在他生前出版和演奏這部作品。唯一的例外是這部組曲中的第13段《天鵝》,它不在作者自己頒發的這項禁令之內,因為在天鵝身上寄託著人類一切理想美好的東西。它那純潔善良的品質,值得人們永久歌頌。
多少年來,音樂家們通過各種演奏形式來表現這段詩意盎然、內涵豐富的篇章。它甚至還被舞蹈家改編成獨舞《天鵝之死》展現在舞台上。(求風)

⑸ 聖桑《動物狂歡節》聽後感

聖桑《動物狂歡節》聽後感可以根據自己聽完後的感受,寫一下自己的想法和感悟,例如:

這部作品是作者專為自己鬧著玩而寫的由於其中引用其他作曲家的一些曲調,大都經過並非善意的改動,常常帶有譏諷的意味。

在作者在世時,除在1887年2月在巴黎秘密為朋友演出過一次外,聖桑禁止在他生前演奏或出版這部作品,唯獨其中的 「天鵝」一曲可以例外。

聖桑死後,人們看到他的遺囑已經取消對這部作品的各種限制,自此以後,《動物狂歡節》便作為一套管弦樂組曲經常出現在各國音樂會舞台上。在《動物狂歡節》中,作者以生動的手法,描寫動物們在熱鬧的節日行列中,各種滑稽有趣的情形。

每個孩子都有權利去享受音樂的快樂,願我們溫暖的引導與陪伴,讓每個孩子都能感受到音樂傳遞的快樂力量。

《天鵝》是全組曲中最精美、最著名的音樂,曲中豎琴的琶音伴奏表示清澄的湖水上盪漾的微波,大提琴優美迷人的曲調,則描寫出天鵝高貴優雅的神姿,以及安詳自在地浮游時的情景。

全曲由伴奏豎琴水波盪漾般的前奏開始,接著大提琴唱出6/4拍子圓滑奏的高雅旋律,時而上行,時而下行,情調極為優美。豎琴伴奏的節奏與音型均與前奏相同,與大提琴的曲調融和無間。結尾樂句也很美,全曲在最弱奏中逐漸消失。

⑹ 關於動物的一些著名交響樂比如說《動物狂歡節》《皮得與狼》,最好還有作曲家的名字!! 謝謝

《動物狂歡節》的作者是聖.桑 《彼得與狼》的作者是普羅科菲耶夫

⑺ 動物狂歡節的作者,國籍和曲目名稱

動物狂歡節(法文:Le carnaval des animaux)是法國作曲家卡米爾·聖桑所作的一系列室內樂組曲,由十四首小品組成。主題曲《卡卡之歌》以各種樂器生動地描寫許多動物而聞名。
動物狂歡節整部組曲:
1.序奏及獅王行進曲;2.公雞與母雞;3.野驢;4.烏龜;5.大象;6.袋鼠,7.水族館;8.長耳人
9.林中杜鵑;10.大鳥籠;11.鋼琴家;12.化石;13.天鵝;14.終曲

⑻ 動物狂歡節是誰作曲的

法國作曲家-聖桑

⑼ 著名組曲《動物狂歡節》,交響樂《骷髏之舞》是由哪位法國音樂家創作的

聖桑.
.
.
.
.
.

⑽ 動物狂歡節是誰的作品

管弦樂組曲
介紹文件一 《動物狂歡節》聖-桑曾於1886年,先後到布拉格與維也納進行旅行演奏,途中在奧地利休息了幾天。就在這些日子裡,他應巴黎好友的請求,寫作了一部別出心裁、諧趣橫生的管弦樂組曲《動物狂歡節》。在《動物狂歡節》中,作者以生動的手法,描寫動物們在熱鬧的節日行列中,各種滑稽有趣的情形。整部組曲由下面十四曲組成:(一)序奏及獅王行進曲;(二)公雞與母雞;(三)野驢;(四)烏龜;(五)大象;(六)袋鼠,(七)水族館;(八)長耳人;(九)林中杜鵑;(十)大鳥籠;(十一)鋼琴家;(十二)化石;(十三)天鵝;(十四)終曲。其中只有《天鵝》一曲是在作者生前發表的。 1、序奏和獅王的進行曲:由雙鋼琴的序奏開始,出現雄偉庄嚴的進行曲,表示獅子的登場;這只萬獸之王,邁著堂皇的步伐,帶領著動物們的行列。 2、公雞和母雞:母雞用單簧管表示,公雞則以最高音的鋼琴表達。 3、野驢:由鋼琴飛馳般的演奏,描寫在遼闊的草原上,奔跑追逐的野驢。 4、烏龜:這一段音樂是取用作曲家奧芬巴哈的「天堂與地獄」序曲中的一段,活潑快速的康康舞旋律;在此曲中,慢吞吞地演奏出來,跟前段恰成鮮明的對比。 5、大象:在鋼琴的圓舞曲節奏後,低音提琴奏出白遼士所作「浮士德的天譴」中,妖精之舞的旋律以及孟德爾頌「仲夏夜之夢」中的詼諧曲。這些輕快的音樂,聖桑卻將它拿來描寫大象笨拙的步伐,與滑稽可笑的舞步。 6、袋鼠:袋鼠以長而健的後腿,踢著地面向前跳躍行進。袋鼠那出奇地長且大的尾巴,也能幫助其跳躍平衡的動作。聖桑用兩合鋼琴交替奏出的裝飾的樂句,描述袋鼠輕快的動作。 7、水族館:由鋼琴彈奏出輕緩的琶音,有如玻璃水族箱里頭清水的波動,長笛與弦樂,奏出安詳的旋律,描述在水中悠遊的魚。 8、長耳人:由第一和第二小提琴,交互奏出特別的樂句,像是一頭驢頭人身的怪物嘶叫的聲音。 9、林中杜鵑:鋼琴的和弦表現幽靜的森林,模仿杜鵑的單簧管反覆的奏出兩個單音一咕!咕! 10、大鳥籠:由弦樂器的顫音來表示鳥兒振翅飛翔的聲音,長笛主奏表達小鳥飛躍的情景;鋼琴則模仿鳥籠中小鳥的鳥叫聲。 11、鋼琴家:這真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動物」,曲中反覆彈奏徹爾尼的練習曲,諷刺鋼琴學生不斷苦練單調乏味的音階,多可憐。 12、化石:木琴跟管弦樂合奏出聖桑自作「骷髏之舞」中,骷髏們跳舞的旋律。 13、天鵝:由鋼琴的琶音伴奏,表示清澄的湖水,接看大提琴奏出美麗迷人的旋律,描述天鵝以高貴優雅、安詳地浮游的情形。 14、終曲:這是最後所有動物一起活躍熱鬧的大團圓場面。最後匯集成歡樂的氣氛,在燦爛歡愉的高潮中結束。 第十三曲《天鵝》。此曲是本組曲中流傳最廣的一首,常被單獨演奏,甚至成為作者聖-桑的代表作品。本曲是整部組曲中唯一一首優雅、溫柔的小曲,與其他各曲形成鮮明的對比。一般認為《天鵝》是全組曲中最精美、最著名的音樂,曲中豎琴的琶音伴奏表示清澄的湖水上盪漾的微波,大提琴優美迷人的曲調,則描寫出天鵝高貴優雅的神姿,以及安詳自在地浮游時的情景。全曲由伴奏豎琴水波盪漾般的前奏開始,接著大提琴唱出6/4拍子圓滑奏的高雅旋律,時而上行,時而下行,情調極為優美。豎琴伴奏的節奏與音型均與前奏相同,與大提琴的曲調融和無間。結尾樂句也很美,全曲在最弱奏中逐漸消失。 介紹文件二 動物狂歡節(The Carnival Of The Animals) 又稱《動物園大幻想曲》。作於1886年,是一首十分獨特的作品!獨特之一是樂器編制:由是兩架鋼琴與九件樂器(小提琴二、中提琴、大提琴、倍大、長笛、單簧管、木琴各一)的室內樂組成 。獨特之二是:組曲由多達十四個樂章組成,獨特之三是作者大量採用通常被認為最不足取的單純音響模仿手法,可是卻富於美感,逗人喜愛。獨特之四也是最為獨特的一點:作品中不僅用了他本人以前的音樂主題,而且還引用了其他作曲大師的許多旋律,並加以誇張、變形、漫畫化。難以斷言,這是出於「善意的玩笑」、童心不泯的「惡作劇」還是意有所指的刻薄諷刺。 其實這部作品是作者專為自己鬧著玩而寫的由於其中引用其他作曲家的一些曲調,大都經過並非善意的改動,常常帶有譏諷的意味,因此,在作者在世時,除在1887年2月在巴黎秘密為朋友演出過一次外,聖桑禁止在他生前演奏或出版這部作品,唯獨其中的 「天鵝」一曲可以例外。聖桑死後,人們看到他的遺囑已經取消對這部作品的各種限制,自此以後,《動物狂歡節》便作為一套管弦樂組曲經常出現在各國音樂會舞台上。在《動物狂歡節》中,作者以生動的手法,描寫動物們在熱鬧的節日行列中,各種滑稽有趣的情形。 整部組曲由十三部標題小曲和終曲組成: 1、序奏及獅王的行進。(Introction and Royal March of the Lion) 兩架鋼琴從弱轉強的和弦顫奏,是獸王出場的威武先導,我們還沒有看到獅子的身影,但在弦樂組中已經可以聽到它那一陣強過一陣的咆哮聲,這就是全曲的引子。接著,音樂的速度轉快,兩架鋼琴模仿的是軍號合奏,這種合奏作為王公貴族出場的信號,我們都已熟知,而獸王呢,它居然也講究這樣的排場!隨後,這只獅王便在威武的進行曲中出現了。獅王的出巡由主題的反復進行來表現,它的儀仗隊(軍號合奏的模仿)經常跟在它的身旁,這獅王也不時用吼叫來顯示它的威風(鋼琴和低音弦樂器的半音進行樂句)。 2、母雞和公雞。(Hens and Cocks) 真想不到小提琴能夠把母雞生蛋的叫聲模仿的這樣惟妙惟肖,這個動機從拉摩的一首著名鋼琴曲引來的。鋼琴與小提琴的另一個音型讓我們聽到了公雞報曉。 3、野驢(敏捷動物類)。(Wild Asses) 作者把原來的標題「敏捷動物類」改為副標題時,特指中亞細亞草原的野驢,雙鋼琴飛馳般的快速演奏,描繪了野驢馳騁時的野性十足。有趣的是,這些樂句自始至終幾乎沒有變換過節奏和力度,喜歡挖苦人的聖桑在這里明確無誤地嘲弄那些在技巧上看來令人眼花繚亂的鋼琴表演者——這些人的音樂素質要是能夠像他們的運指功夫那樣靈巧伶俐,倒是會成為音樂家的。聖桑是一個地道的鋼琴家和管風琴家,因此,他對鋼琴演奏上那種刻板和機械的訓練特別反感,在這組作品的十四首樂曲中,他兩次把它當作一個諷刺對象,這並不是偶然的。 4、烏龜。(Tortoises) 它是從奧芬巴赫著名喜歌劇《地獄中的奧菲歐》拿來這首風靡一時的《康康舞曲》的曲調,不同的是他將原來狂熱的急板放慢了無數倍。低音弦樂器演奏出烏龜詼諧緩慢地由遠而近地爬行,不時地東張西望,偶爾吃一兩口路邊的青草,不慌不忙,憨態可掬。 這支旋律在電影《河東獅吼》里也被惡搞過,當時古天樂唱著「來來我是一個蘋果,果果果果果果.....」用的就是這支旋律,而張柏芝則在一旁「擊節而喝」。看來,咱們新新人類的惡搞癖好,還是跟聖桑爺爺學的呢。 5、大象。(The Elephant) 低音提琴作為主奏樂器,演奏出較輕快的圓舞曲,低沉的聲響加上舞曲的節奏,一聽便可想像大象扭動著那笨重龐大的身軀,顯得即滑稽可笑又形象生動。取自伯遼茲的戲劇傳奇《浮士德的沉淪》中輕盈飄逸的《仙女之舞》,要是伯遼茲看到聖桑如此糟蹋他的作品,會作何感想呢。 6、袋鼠。(Kangaroos) 雙鋼琴交替奏出了跳躍性的音型,刻畫出袋鼠輕快而敏捷的身影,互相追逐、嬉戲、無憂無慮,恰與大象的形象形成鮮明的對照。 頓音同休止符交替組成的輕捷跳動音型,惟妙惟肖地模仿出袋鼠驚人的跳躍本領,而穿插其中的停頓音型,似乎是在描寫袋鼠在跳動中不時出現稍為躊躇不前的片刻。 7、水族館。(The Aquarium) 兩架鋼琴奏出節拍交錯的反向琶音進行,展現了微波盪漾的水面、陽光在清徹的水中直射水底、千姿百態的魚群在悠遊,在這一成不變的節奏上,長笛和小提琴演奏著同樣純凈的旋律,鋼片琴以晚半拍的方式復奏主題旋律以及近結束時出現的多次滑奏,則有如魚鱗在陽光下閃爍的光點似的。整曲美麗得令人猶如身臨其境。 8、「長耳人」。(Persons with Long Ears) 小提琴以特殊的方法齊奏,怪誕的聲響表現了莎士比亞喜劇「仲夏夜之夢」中一種驢頭人身的怪物在聲嘶力竭地鳴叫(也正是日常人們所見的驢叫),這是聖·桑在諷刺那些饒舌的所畏藝術權威們。 9、林中杜鵑。(Cuckoo in the Heart of the Wood) 鋼琴以和弦輕輕地表現出幽靜的森林,杜鵑的啼聲在單簧管的模仿演奏下,栩栩如生。一種和諧寧靜的大自然與前一段的聲嘶力竭又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和心理感受。 10、鳥舍。(The Aviary) 弦樂器奏出的顫音呈現出群鳥振翅高飛的畫面,其間不斷地有小鳥在跳躍在歡唱。 11、鋼琴家。(Pianists) 車爾尼的鋼琴簡易音階練習在此反復彈奏。我們知道,鋼琴家同擺在動物園里供人們觀賞的動物,應該說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我們也知道,那些只會沒完沒了地彈車爾尼的學生,可能是不大會有出息的。為了說明這點,聖桑索性讓鋼琴反復演奏這首車爾尼簡易練習曲,而把樂隊只限於小心翼翼地提供轉調的和弦而已。看來聖桑對初學鋼琴者那樣拙劣的演奏是深惡痛絕的,他在這里甚至把他們關進動物園去了。 12、化石。(Fossils) 這回,聖桑不但嘲笑了別人的作品已經僵化和過時,也嘲笑了他自己。聖桑自己的《骷髏之舞》中已為人們所熟知的那些白骨的聲響,現在用木琴乾枯但明亮的音色再現了出來;而同這些只剩下白骨一副的鬼魂主題相交織的,還有兩首古法國民歌的動機以及摘自羅西尼的《塞維利亞的理發師》中羅西娜的詠嘆調的一個樂句(單簧管)。所有這些曲調都這樣快就變成化石了嗎? 13、天鵝。(The Swan) 這是整套組曲中最受歡迎和流傳最廣的一首樂曲(《不能說的秘密》中周傑倫在畢業音樂會上彈奏的就是這個主題的變奏);有人可能並不知道聖桑寫過《動物狂歡節》,也不了解《天鵝》的出處,但很早便被《天鵝》迷人的旋律所陶醉——當然這種情況在古典音樂中很常見。當各種不同性格、不同形態的動物全部出場之後,高貴神聖的天鵝才緩緩游來,清澈的湖水映襯著潔白美麗的「皇後」,在美麗和神聖面前,誰不肅然起敬?極其優美的旋律在大提琴上輕緩地流出,它的主要旋律幾乎沒有什麼裝飾,但就這樣的輕描淡寫卻比華美的辭藻更適合於天鵝本身,也顯得更加一往情深。兩架鋼琴的起伏音型,當然可以理解為模仿水波的盪漾,這里只作背景作用,它輕聲細語地烘托主題的敘述,使整個曲子既主次分明,又渾然一體。 14、終曲。(Finale) 當美麗與神聖到來之後,真正的狂歡開始了,在序奏的引導下,整齊而有節奏的歡慶主題隨即出現,這支舞曲性旋律在其反復陳述過程中,還可以明顯聽到動物園里幾乎所有的角色,都出來做最後的謝幕:快腿野驢搶先一步出場,母雞也緊緊跟上,然後是袋鼠,至於烏龜和大象,對這樣疾快的舞步可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只能呆在一旁湊個熱鬧咯。充滿著生機、充滿著激情、充滿著平等與博愛,沒有物種界線、沒有強弱之分、沒有貴賤之別、沒有時空間隔……只有歡樂!

閱讀全文

與動物狂歡夜是哪個作曲家的代表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91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7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6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9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4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41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2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